《猴王出世》说课稿教学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猴王出世》说课稿
一、说教材
《猴王出世》是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
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
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
猴拜为猴王。
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要指导学
生感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语言文字的规律,从而达到感受古典名著的
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作为略读课文的近代白话文小说《猴王出世》,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
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词句,可以结合注释,或略作讲解,但不逐字逐句
地解释。在读懂课文“写什么”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课文内
容学习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在阅读方法方面,继续加略读能
力的培养。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品出经典的魅力,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
的和谐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及发展思维。”根
据课标的要求、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和本班学生实际,本课计划用一课时完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2)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
(3)理解生僻的字词,能快速浏览课文及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回顾、归纳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课标对高段年级略读课文的要
求及学生的预习情况,我把感受其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
趣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读懂课文作为学习本文的难点。
二、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
学生在自主阅读,直接阅读的基础上,经历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
多种学习过程,从而让他们在自主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生成。所以我采用了“学——议——悟”的教学模式,所谓“学”就是自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议”就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并尽可能自己解决疑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新知;“悟”就是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设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让学生听唱《白龙马》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
三、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演一演等学习方法,去理解课文。(自学讨论法)
利用白板技术在课件上分析作者的遣词造句,描写手法。
【例句】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例句】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石猴喜不自胜,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到:“都随我进来!进来!”
鼓励教育学生关注语言形式——对联;排比;精炼。关注语言内容——饮食、交友、起居。关注语言节奏——三个字(动宾结构),短促有力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怎样把“长课短讲、短课精讲”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我在设计这堂课时确定的设计目标。依据这个思路,我的设计意图如下:(一)导言引入:
1、同学们喜欢这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吗?
2、这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是怎么出世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明代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中的第一回节选——《猴王出世》。
3、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小对子,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检查预习
1、字词读文关:
(1)小对子认读生字词语,注意字形、字音
(2)小对子汇报词语理解
(3)小对子抽查课文朗读
2、打开书,看阅读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1) 石猴是从哪儿来的?用文中的话来告诉大家
(2) 他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3、播放石猴来历视频
(相机板书:来历——仙石迸裂。)
(板书:成王——跳水寻源。)
4、小结过渡:一蹦,蹦出一个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这猴王的形
象已经活灵活现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吴承恩先生是用怎样的语言把
他写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
(三)导学第一自然段
1、学习提示一:
(1)自读第1自然段,你认为哪个地方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再读,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
(2)为刻画石猴鲜活的形象,作者吴承恩在遣词造句上超级讲究,你
觉得作者在描写手法、文字表达上有哪些值得点赞的地方?
(时间两分钟)
2、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
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3、你觉得这山中正是石猴的什么?(家)快乐老家,自由天堂啊!
谁再来读读,读出他的快乐、自由来。(指多名学生读)
4、同学们,请你把目光聚焦在这段话的语言文字上,从文章写法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
关注语言形式——对联;排比;精炼。
关注语言内容——饮食、交友、起居。
关注语言节奏——三个字(动宾结构),短促有力
5.细细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读出活力
从他的声音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石猴?(顽皮可爱)
你能像他这样读读吗?(生读)】
真是一个顽皮可爱、动作敏捷的小石猴啊!
同学们,这里的狼虫的“虫”,可不是咱们玩的毛毛虫。是什么?猜猜。(蛇)
对了,老虎那叫大虫,而这里的“虫”是“长虫”,蛇呀狼虫虎豹,那
可是猴子的天敌,可是这石猴却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真是非同凡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