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第六编辽西夏金元文学全套PPT课件 50109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杂剧、南戏共通的叙事美学
▪ 杂剧与南戏,剧本体制有所不同,可是,其戏剧文本都往往 呈现出悲后有喜、喜中含悲、悲喜交乘的共通的叙事美学。 其中,悲剧的故事多以团圆结局,表现古人“善有善报”的 道德观念和“邪不胜正”的乐观态度;喜剧的故事多含有悲 剧意蕴,表现我国人民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与不怕蹉跌的 顽强意念。
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绪论
本章内容
▪ 一、多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汇与辽西夏金元文学 ▪ 二、多元文化格局下的散曲与诗文创作 ▪ 三、戏剧文学的勃兴及其中国特色
一、多民族经济、文化的交 汇与辽西夏金元文学
1. 契丹族、汉族等经济、文化的交汇与辽代文学
▪ 辽代政权长期与中原地区的五代、北宋政权对峙、并存。 ▪ 辽朝与宋朝在经济上的互相交流,也促进了辽地的物质生产。这些地区
三、戏剧文学的勃兴 及其中国特色
1. 市井、乡村、宗族与戏剧文化
▪ 古代戏剧,本属市井文化与乡村文化,其接受者、欣赏者主要是 市民与村民。戏剧文学与戏剧表演密不可分
▪ 戏剧文化的勃兴在中国古代社会有特殊意义。在考虑其祭祀、娱 乐的文化因素以外,更应看到,这一艺术形式及其戏剧文本的出 现及成熟打破了固有的文学格局。
有着各自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传统,但也有其相近之处
▪ 就辽代文学而言,其存世作品多为质朴、真率之作。文士诗作、贵族诗 作不像汉族诗人那样讲究体式、格律,只是有感而发,言为心声。
▪ 辽代散文以应用文体为主,如表、奏、牒、题铭、碑记、塔记等,这些 文章反映了辽代的政治生活、宗教生活与外交事务等,大多质朴无华, 应用性很强,文学色彩较淡。
2. 诗文创作与士人情怀
▪ 遗民意识是当时的士人情怀的一个突出方面。于是,出现了一批 与这类情怀相关的诗文作品。
▪ 生活在复杂多变的时代,知识分子的感受是敏锐而丰富的。随着 政局的稳定、时间的推移,“遗民意识”逐渐淡化,对现实的观 察、对民生的关怀、对人生的反思成为士人们内心生活的重要内 容。像元代中后期的诗文作家袁桷、虞集、萨都剌、马祖常、吴 莱、杨维桢等,各有艺术追求,亦各有人生情怀,他们的诗文创 作均有鲜明的个人风貌,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
4. 戏剧创作与下层文士的时代境遇
▪ “书会才人”创作的文本往往不全是在书斋里完成的,而是 与民间艺人在日常的演出活动中“磨合”而成,像著名戏剧 家关汉卿等与艺人有密切交谊与合作,反映出他们不是传统 意义上的“文人”。
▪ 元代戏剧家善于反映民生疾苦,尤为关注下层妇女的命运。 这是文学史上值得格外关注的现象。
知识分子的“仕进”之路相当狭窄。特定的生存处境激发了 他们的创作冲动,种种残酷的人生世相也往往借由文学作品 展现出来。
▪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渐趋稳定、各民族交往增多,不同民 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在同步进行。
二、多元文化格局下的散曲 与诗文创作
1. 散曲创作与古典抒情方式的演进
▪ 与诗词相比,散曲对语言的运用更为灵活,它不避俗语,可 添衬字。其嬉笑怒骂均不加掩饰,所欲表达的情感也往往尽 意抒发,与过去诗歌讲究含蓄的传统大异其趣,读之通畅淋 漓,形成散曲特有的“曲味”。这是它区别于传统诗词的特 异之处。散曲口语化、平民化、通俗化的特点更易于表达底 层人士嬉笑怒骂的情感。
▪ 同样,流传民间的谚语,凝聚了人们常年的生活经验,有的谚语 还颇为警策,令人过目难忘。 ▪ 《叹萧岩寿语》:“以狼牧羊,安得久长。” ▪ 《牧马谚》:“一分喂,十分骑。”
二、寺公大师与《醉义歌》
▪ 寺公大师,辽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传世诗作《醉义歌》原为 契丹文,由元代诗人耶律楚材翻译成汉文,并受到耶律楚材的大 力推崇,称之为“旨趣高远”。
思考题:
▪ 1. 试分析民族文化的融合对辽金元文学的意义。 ▪ 2. 如何理解杂剧与南戏共通的叙事美学?
第一章 辽西夏诗文 与金代诗词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辽 代 诗 歌 ▪ 第二节 西 夏 诗 文 ▪ 第三节 元好问与金代诗歌 ▪ 第四节 金 代 词 作
第一节 辽 代 诗 歌
一、辽代谣谚
▪ 人们会编出一些谣谚,或倾诉愿望,或祈请祖先与上天的护佑。 ▪ “夏时向阳食,冬时向阴食。使我射猎,猪鹿多得。” (《焚骨咒》)
▪ 元代的戏剧表演及戏剧文本以其浓厚的生活气息、活泼生动的故 事情节呈现出下层百姓的一幕幕悲欢离合的人生场景,成为正统 文学之外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
2. 叙事行为与多种艺术元素的有机融合
▪ 戏剧必有故事,剧作家与表演艺人的创作、演出都是一种叙 事行为。就中国古代戏剧而言,这种叙事行为与多种艺术元 素如音乐、歌舞、杂技等融合为一体,奠定了中国古代戏剧 艺术的基本特征。
2. 党项族、汉族等经济、文化的交汇与西夏文学
▪ 西夏,是11至13世纪存在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王朝,史称 “夏国”。夏国建国于1038年,是以党项羌为主体。
▪ 西夏人普遍信奉佛教,其传世的佛教文献颇多。同时,也接受儒 家文化的熏染,在治国理念上认同儒家的一些基本价值,如“阴 阳和合”“仁义忠信”“孝顺父母”“君子有礼”等
▪ 金代文学在诗词方面取得可喜的成就。一则汉族士人如宇文虚中、 党怀英、赵秉文、吴激、蔡松年、元好问等经历丰富,才华横溢, 感触敏锐,有深厚的诗学、词学修养,wk.baidu.com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在 他们的影响下金代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4. 蒙古族、汉族等经济、文化的交汇与元代文学
▪ 至元十六年(1279)元朝完成全国的统一 ▪ 元朝统一后一度停止科举考试,加之统治者推行政策,汉族
▪ 晓来雨霁日苍凉,枕帏摇曳西风香。困眠未足正展转,儿童 来报今重阳。吟儿苍苍浑塞色,客怀衮衮皆吾乡。敛衾默坐 思往事,天涯三载空悲伤。正是幽人叹幽独,东邻携酒来茅 屋。怜予病窜伶仃愁,自言新酿秋泉曲。凌晨未盥三两卮, 旋酌连斟折栏菊。我本清癯酒户低,羁怀开拓何其速。
▪ 西夏文学正是在此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以诗歌、 文章为主,糅合了佛教、儒家的思想,彰显了西夏多民族的游牧 特色。
3. 女真族、汉族等经济、文化的交汇与金代文学
▪ 金代是女真贵族统治的时期。自金太祖完颜旻于1115年称帝, 至蒙古与南宋联军于1234年灭金,前后历时120年。
▪ 金朝统治者实行“借才异代”的策略,使用多种手段“借”来了 一批汉族士人,推崇汉族文化,以此提升金国的文化层次。金熙 宗朝及以后,统治者的汉文化修养逐步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