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银行风险管理_魏国雄
积极的风险管理是银行转型的关键
魏国雄:积极的风险管理是银行转型的关键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促进和加快了银行经营方式的转变,而这种转变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效,还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对银行来说,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风险管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实施积极的风险管理还是消极的风险管理,不仅会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经营结果,而且也影响其经营方式转变的成效。
积极的风险管理就是谨慎与稳健的经营在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过程中充满着诸多不确定性,但发展是绝对的硬道理,没有发展就会使银行失去前进的动力,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异议。
关键是如何发展,以何种方式、何种速度发展。
如可以有激进的快速发展,也可以有保守的缓慢发展,如何把握发展的方式和速度,在这些问题上的认识并不一致。
积极的风险管理倡导的是在谨慎基础上的稳健发展,谨慎与稳健发展是商业银行经营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积极的风险管理最基本的内涵。
积极的风险管理是要根据外部环境条件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作出积极的防范,对可能出现的最坏的风险损失结果采取最大限度的控制,它既考虑短期的发展和收益,又关注长期的风险隐患。
这是积极的风险管理与只注重短期的发展速度和收益、不顾长期风险的激进的风险管理的主要区别。
积极的风险管理与保守的风险管理也截然不同,谨慎而稳健的风险偏好,既不是盲目地放松风险管理要求去追求超常高速的发展,也不是消极、简单地说“不”,通常表现为有条件的肯定,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做,达到何种要求就能做等。
面对外部经济环境和经营条件,积极的风险管理既不会因外部环境较宽松而降低或放松风险管理要求;也不会因为外部环境紧缩而看什么都是风险,感觉悲观失望。
银行业务经营过于激进或过于保守都不符合积极的风险管理要求,都属于消极的风险管理。
银行业务经营必须以谨慎与稳健为基础,当然这个谨慎与稳健是相对激进或保守而言的,不是绝对的谨慎与稳健。
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负债结构、收益结构、客户结构、信贷结构、交易对手结构、交易产品结构等,不仅可以反映银行经营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状况以及风险偏好、风险管理的成效,而且也是评价银行风险管理是积极还是消极的重要指标。
数据挖掘技术在商业银行的应用
FINANCIAL VIEW金融视界◎张石数据挖掘技术在商业银行的应用【内容简介】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数据挖掘技术在商业银行应用的相关研究,概述了数据挖掘步骤和技术方法,之后从风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金融监管、电子银行业务等领域分析了数据挖掘在商业银行的应用。
【关键词】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商业银行作者单位:北京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8M641268),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项目。
引言当今时代,移动互联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在各个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在满足个人金融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要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
当然这些技术对数据的依赖程度也在急剧上升。
商业银行的数据挖掘技术是一种新兴商业信息处理技术,其主要方法是对数据库中的大量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析和模型化处理,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关键数据。
可以说,数据对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方向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于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实践而言,数据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
一方面,通过解读内部数据,可以分析商业银行客户结构、财务状况、资产结构、收入结构等,还可以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另一方面,运用数据挖掘等相关数学工具,能够获取各种数据效用,有利于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活动中进行前瞻性分析。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标志着数据已经成为金融企业制胜的关键性因素。
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将成为商业银行未来竞争和增长的基础,并日益成为商业银行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产。
可见,研究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在商业银行的应用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关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数据挖掘技术在商业银行的应用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
Gopalkrishnan (2015)研究发现在大数据时代银行可以快速将有价值的信息转换为银行和客户的利益。
主要从客户的渠道应用、消费模式、安全和欺诈管理、客户细分、产品交叉销售和情绪与反馈分析等六个方面来分析商业银行如何应用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下银行风险管理技术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银行风险管理技术研究第一章引言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给各个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金融领域,银行风险管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随着金融风险的复杂性和多样化,传统的银行风险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要。
因此,本文致力于研究大数据时代下银行风险管理技术,探讨其对银行业的影响和应用。
第二章大数据技术基础2.1 大数据概念与特征大数据是指由于数据量过大、种类繁多、获取速度快等特征而难以处理的数据集合。
大数据的特点主要包括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样、数据获取速度快、数据价值密度低等。
2.2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应用四个阶段。
目前,在金融领域,大数据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反欺诈、风险评估、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
第三章银行风险管理现状3.1 传统银行风险管理方法的局限性传统的银行风险管理方法主要采用风险度量模型、贷款定价模型等方法,在面对复杂的金融市场和多变的风险形势时已经表现出局限性。
3.2 大数据技术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大数据技术为银行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
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银行可以更准确地识别风险客户,提高贷款决策的准确性;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银行可以对市场、信用等风险因素进行更精细化的监测和控制。
第四章大数据时代下的银行风险管理技术4.1 风险数据采集与挖掘在大数据时代,银行可以通过数据采集技术获取大量的风险数据,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发现潜在的风险信号,从而更早地做出预警和决策。
4.2 风险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银行可以构建更准确、更全面的风险模型。
例如,借助机器学习算法,银行可以自动化地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4.3 风险决策与控制基于大数据技术,银行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做出风险决策和控制措施。
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消费行为和偏好,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进行精细化的个性化定价和服务。
银行业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提高风险管理
银行业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提高风险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分析已成为银行业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工具。
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核心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对于稳定金融市场、保护用户权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银行业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一、大数据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风险评估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旨在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和偿还能力,以决定是否向其提供贷款或信用额度。
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助力银行在风险评估中更准确地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
银行可以收集和分析客户的行为数据、社交媒体数据等,通过构建客户画像来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
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和趋势分析,判断特定行业的风险状况,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信用额度。
二、大数据在反欺诈中的应用欺诈行为对银行业来说是严重的风险,大数据分析在反欺诈中有着重要作用。
银行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识别可疑交易和欺诈模式,建立实时反欺诈系统。
通过监控客户的消费习惯和交易行为,银行可以快速检测出异常交易,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对多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可能的欺诈风险。
通过及时识别和打击欺诈行为,银行可以降低损失和风险。
三、大数据在风险监控中的应用风险监控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监控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及时发现并应对风险事件。
大数据分析为风险监控提供了更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银行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海量的市场数据、交易数据等,构建风险模型,实现实时监控和预警。
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市场趋势和行业动态,帮助银行更好地预测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四、大数据在信贷决策中的应用信贷决策是银行业务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
大数据分析可以为信贷决策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银行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客户的个人数据、财务数据等,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模型训练,实现快速而准确的信贷评估。
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还可以识别潜在的违约风险,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率。
大数据技术在银行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在银行风险控制中的应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以及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银行面临着日益严峻的风险挑战。
银行风险控制是金融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金融企业管理的核心任务。
如何有效地识别和控制风险,是银行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成为了银行风险控制的新趋势。
一、大数据技术在银行风险控制中的作用传统的银行风险控制主要依赖于统计学方法,这种方法在数据处理能力方面存在局限性。
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银行利用大数据技术来识别并控制风险已经成为了趋势。
1.风险识别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银行对客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帮助银行判断客户风险类型,以便迅速地采取措施。
例如,通过对客户消费行为和信用卡使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银行可以发现哪些客户潜在的风险较高,进行风险评估,以便更好地管理风险。
2.风险控制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银行实时跟踪客户交易和支付情况,监测数据变化趋势,捕捉异常交易行为和欺诈行为,以便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例如,通过对交易模式的分类和分析,银行可以发现可疑交易并迅速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以防欺诈等风险的出现。
二、大数据技术在银行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案例1.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采用大数据技术构建风险管理系统,通过对数据存储和分析,将各种风险信息整合起来,为银行员工提供详细的风险信息和预警信息。
通过对数据建模和数据挖掘方法的应用,银行可以将客户的消费特点和信用等级进行综合考量,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在客户的消费行为发生异常或出现风险时,立即发出预警。
2.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采用大数据技术,推出了一套基于云计算的风险管理系统,对银行交易行为进行全面监控和分析。
根据客户的交易特点和金额,利用大数据技术自动生成信用报告,并帮助银行员工进行定制化风险控制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此外,利用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快速发现各类异常交易行为,帮助银行及时发现并控制风险。
三、展望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银行风险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同时也为银行的运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带来了全面的提升。
大数据技术在银行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在银行风险控制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险控制也对大数据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技术在银行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一、大数据技术在银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银行业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根据国内外相关报告,银行业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客户数据挖掘:银行通过对客户的基本信息、财务状况、消费习惯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风险程度,为银行提供更精准的风险控制服务。
2、反欺诈系统: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银行客户的历史交易记录进行分析,检测和识别风险异常行为,并及时给予预警,从而降低欺诈风险。
3、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和预测模型的建立,可以对未来的风险情况进行预测和控制,为银行提供更准确的决策支持。
4、营销活动优化:通过对客户群体的数据进行分析,针对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推荐和营销,提高银行的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二、大数据技术在银行风险控制中的应用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险控制工作尤为重要。
大数据技术在银行风险控制中的应用如下:1、客户信用评估银行在客户信用评估中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从客户过往的贷款行为、资金流向等方面获取大量的数据,通过算法分析最终得出客户的信誉等级,从而更好地控制不良贷款风险。
2、反欺诈风险控制银行在防范欺诈方面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分析和预警,提取关键指标和监控信号,通过引用不同的模型、算法,识别欺诈行为,同时加强防控和打击。
3、交易风险控制银行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从庞大的信息中梳理出关注重点,防止高危交易风险的发生和大面积损失,同时建立分析模型、算法对交易数据进行分析,提高交易处理效率和降低人为错误概率。
4、智能监控系统银行可以引入大数据技术的统计分析和预测模型的建立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进行应对,提高风险控制和预警能力,降低不良资产和事件的发生率。
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银行风险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研究
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银行风险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研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银行行业爆发出了大规模的交易数据。
这些数据不仅包括了客户的基本信息,还包括了客户的交易记录、风险评估以及其它与金融交易相关的信息。
这些庞大的数据资源为银行风险控制提供了独特机会,并推动了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银行风险控制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的研究。
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能够对银行业务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准分析和预测。
首先,在银行风险控制中,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银行准确识别客户的风险识别。
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银行可以建立客户个体的风险模型,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其次,大数据分析技术还可以对交易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交易并进行警示。
通过分析大量的交易数据,银行可以快速识别出可能存在的欺诈行为,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
此外,大数据分析技术还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对银行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帮助银行发现隐藏的风险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银行风险控制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大幅提高银行风险控制的准确性。
传统的风险控制方法往往依赖于人工的经验和判断,容易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
而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全面和客观的分析,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干扰,并且能够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发现隐藏的风险因素,提高了风险控制的准确性。
其次,大数据分析技术还可以提高风险控制的效率。
传统的风险控制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自动化地处理大量的数据,并通过短时间内的分析,帮助银行快速识别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大数据分析技术还可以提高银行的营销效果。
通过对客户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银行可以精确把握客户的需求和偏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尽管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银行风险控制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商业银行对大数据的运用及应对策略
商业银行对大数据的运用及应对策略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各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商业银行也不例外。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
运用好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银行挖掘出更多的商机,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等。
首先,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挖掘客户需求。
商业银行拥有海量的客户信息,包括个人信息、交易记录、信用记录等。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客户的消费习惯、购买能力等,从而精准推荐适合客户的金融产品。
同时,通过对客户数据的挖掘,可以为银行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其次,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就是风险管理,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客户的信用记录、借贷行为进行分析,通过建立模型来预测客户的信用风险。
同时,通过对市场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应对市场风险。
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风险管理,可以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效益。
再次,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升营销能力。
根据客户数据的分析结果,商业银行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准确地找到目标客户,提高营销效果。
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了解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保持竞争优势。
最后,商业银行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
首先,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数据的整合和清洗,确保数据的质量和有效性。
其次,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体系,保护客户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安全。
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提升员工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治理能力,确保大数据技术的有效运用。
总之,商业银行对大数据的运用可以带来巨大的商机和竞争优势。
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商业银行可以挖掘客户需求、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提升营销效果等。
然而,商业银行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时也需要注意保护客户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安全,加强数据整合和清洗工作,提升员工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治理能力。
积极实施新资本协议,打造全面风险管理领先银行——专访中国工商银行首席风险官魏国雄
提 出全面风险管理 的原则 、风 险管理组织架构 、风险管 理的业务组成架构 、风险管理流程 ( 含各专业风险管理
《 中国 金 融 电脑 》 :工行 在 全 面风 险 管理 方 面做 了 哪 些具体 工作 ,取 得 了哪些 成绩 ?
流程 ) 和风险管理 目 。 标
四 是 ,开 展 了 风 险 计 量体 系建 设 。新 资 本 协 议颁 布
五 是 ,信 息 科技 系统 建 设 。积极 推 进 数 据 仓 库体 系
建设 ,建立了企业级数据仓库 ( D ) E W 平台 ,创造性地
监督机 构和 高级 管理 层之间 各司其职 、相互协 调 、有 将外部信息嵌入特别关注客 户信息系统 ( I CI S),建立 效制衡 的运作机 制 ,为全面风 险管理工 作开展提供 了 了以C I系统为 门户,覆盖行内外客 户信用信息 的客户 I S
年 ,根据全行 《 09 2 1年发展战略规划 》制定印发了 20 - 0 1 首个风险管理三年规划 《 0 9 2 1年风险管理规划 》。 2 0  ̄ 0 1
该 规 划总 结 了近 三年 工 行 风 险 管理 的情 况 ,分析 了未 来
一
六 是 ,开展 压力 测试工 作 。制 定 了 《 力测 试管 压 理制度 》与 《 用风险压力测试管理办法 》,对压力测 信 试工作进行了规范 ,要求覆盖信 用风险 、市场风 险 、操
提升组合风险管理水平 ,重视风险之间的关联性和传染 了 《 风险管理 委员会章程及专业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规
性。为此 ,工行加强对包括高管人 员在 内的相关培训 , 逐步 完善相关政 策制度 ,推广应用 内部评级法和操作风
则 》、 《 风险报告 制度 》、 《 面风险管理 框架 》、 全 《 险 管 理评 价 办 法 》 、 《 险 限 额管理 制度 ( 风 风 试
大数据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大数据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业也逐渐推进数字化转型,大数据已经成为银行不可或缺的资源,成为了风险管理、客户服务、投资决策等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从大数据的特点、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和风险管理中大数据的应用等方面展开,具体探究大数据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一、大数据的特点大数据是指传统数据处理技术无法胜任的数据的集合。
它具有以下的特点:1. 数据量大:大数据涉及的数据量非常庞大。
2. 变化快:大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容易发生数据波动。
3. 多样性:不同类型的数据混合在一起,涉及的数据种类非常多样。
4. 高复杂性:大数据的处理过程非常繁琐、复杂,需要高级算法、工具和技术进行支持。
上述特点决定了大数据在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应用需要使用到更为精细和先进的算法,来挖掘数据蕴含的信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识别和控制风险。
二、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风险管理是任何银行活动中都必不可少的一环,而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银行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而银行风险又分成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类型,这些风险类型相互关联,风险隐患复杂。
因此风险管理需要利用数量庞大、复杂性非常高的数据,而大数据则是满足这一需求的极佳工具。
目前国内的银行风险管理模式分为基于定性分析和基于定量分析两种模式。
基于定性分析的模式倾向于依赖经验和专家判断,以及模糊的风险评级体系。
而基于定量分析的模式则更注重客观的指标和数据采集分析。
然而,由于大数据的特殊性,更精细的算法和工具,及优秀的数据分析师,能够处理大量的数据集,与经常采用的定量分析在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这两方面比起来更有优势。
三、大数据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1. 应用在信用风险管理中信用风险是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主攻领域之一。
借助于大数据分析技术,银行能够更准确地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从而快速确定是否发放贷款。
银行可以通过客户的历史数据来分析和预测他们的还款潜力和风险水平。
银行大数据应用与风险控制
银行大数据应用与风险控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业也逐渐意识到大数据在业务中的重要作用。
大数据应用不仅可以为银行提供精确的市场分析和客户行为预测,同时也可以帮助银行有效控制和降低风险。
本文将探讨银行大数据应用在风险控制中的具体方法和效果。
一、大数据在风险控制中的意义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核心业务之一就是风险控制。
有效的风险控制可以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风险抵御能力。
传统的风险控制方法往往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分析,无法及时应对市场的变化和客户行为的转变。
而大数据应用则可以通过实时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供更加准确和精细的风险控制手段,从而提高银行的风险防范水平。
二、大数据在信贷风险控制中的应用信贷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风险之一。
大数据应用可以通过构建客户画像和信用评估模型,帮助银行更好地识别和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
首先,银行可以通过收集并分析客户的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年龄、收入、职业等,来构建客户画像。
借助大数据技术,银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客户的信用背景和偏好,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其信用风险。
其次,大数据应用可以帮助银行识别异常的信贷申请行为,比如通过分析客户的历史交易数据和个人消费习惯,可以发现一些异常的消费行为,进而识别出潜在的信用风险。
三、大数据在市场风险控制中的应用市场风险是银行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风险。
大数据应用可以通过分析市场数据和行业动态,帮助银行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和趋势,从而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首先,银行可以通过收集并分析大量的市场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股票、债券、外汇等,来预测市场的走势和波动。
借助大数据技术,银行可以快速发现市场的异常和风险,从而及时调整投资组合和资产配置,降低市场风险。
其次,大数据应用可以通过监控和分析行业动态,帮助银行把握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更好地调整业务策略和风险控制措施。
四、大数据在反欺诈风险控制中的应用反欺诈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风险。
大数据应用可以通过分析客户行为和交易数据,帮助银行识别和防范潜在的欺诈行为。
大数据银行业风险管理挑战及展望.docx
大数据银行业风险管理挑战及展望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各种信息化设备和应用系统所产生的数据量的年均增速超过50%,预计到20XX年全球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到44ZB(44x1021B),数据量的指数型增长显著改变了当今社会的竞争方式和经营方式。
对于银行业来说,大数据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选择正确的技术,对银行拥有的海量数据进行全方位、系统化地分析与挖掘,参考有价值的结果并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提高风险控制技术和水平,进而在竞争中保持长期优势。
大数据环境下银行业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大数据技术在银行业风险管理方面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变革了整个金融行业的业务模式,创造了新的业务价值,提供了更好的管理工具,将为银行风险管理转型提供良好的战略契机。
但是,银行业在推广大数据风险管理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从银行风险管理的公司治理层面来看,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20XX年,以大数据思维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使传统商业银行受到极大冲击,商业银行由此迈入转型期。
20XX年,银保监会已经将银行数据治理作为董事会、高管层的职责之一,提高到公司治理层面进行风险管控。
这也对银行大数据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次,从银行大数据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来看,商业银行以结构化数据为主的传统风险管理体系无法满足和适应日新月异的数据形式。
同时客户群体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信用水平参差不齐,仅仅依靠分析传统的客户数据是不够的。
金融机构必须过滤更多的数据来识别欺诈行为,需要寻求一个有效的方法来建立动态风险视图,在管理信用风险环节具备实时数据录入和动态信用风险评估的能力,以提高风险控制模型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内部数据的实效性。
第三,从银行大数据风险管理技术来看,从国外引入的风险控制模型的适用性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中国大多数银行的风控模型主要从国外引入,基于其本身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复杂性,再加上信息不全等诸多因素的困扰,所引进模型的实际运行效果并不理想。
银行大数据应用与风险控制
银行大数据应用与风险控制随着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的数据量不断增长。
大数据应用在银行业的风险控制中已经越来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银行大数据应用与风险控制的相关问题。
一、银行大数据应用的背景和意义银行作为金融业的核心机构之一,负责向社会提供金融服务,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需要面对大量的客户数据和交易数据。
由于数据量庞大,如果不借助大数据技术,银行无法有效的管理这些数据,更无法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
因此,银行采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有效提升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以及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银行大数据应用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关注的主要是风险控制和数据安全性的问题。
数据的泄露和安全漏洞会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数据资产安全,因此银行在开展大数据应用时,必须要考虑到数据的使用安全问题。
二、大数据在银行业中的应用场景在银行业的风险控制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客户管理方面:银行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对客户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收支状况等信息,进而通过这些数据来开展更为精准的客户管理,从而更好地提高客户满意度。
(二)风险管理方面:银行在开展大数据应用时,可以对客户的审核,风险评估、信用评级、贷款偿还和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从中发现和遏制潜在的风险,以更为精准的方法预测和掌握各种风险,从而保证银行的资产安全。
(三)资产管理方面:银行以往的固态服务器由于容量不足,无法应对海量数据的处理。
但是现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迅速的进行数据的存储,查询和解析。
银行可以通过数据的整合和分析,更好的管理自己的资产。
三、大数据应用所带来的风险挑战虽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银行的风险控制和资产管理等各方面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但实际上,大数据应用也有着很多挑战和风险。
(一)数据泄露方面:银行所使用的私人数据需要在互联网环境下传输和存储,数据泄漏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数据泄露可能会造成银行大量客户数据资产的安全问题,甚至导致用户的个人财产受到损失。
操作风险管理:寻求制衡点
操作风险管理:寻求制衡点我们如何才能最好地应对不可避免的金融危机和风险挑战?亚洲金融危机十年后的今天,亚洲各国乃至全球银行界在对此进行反思。
过去十年,我们看到全球金融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些变化当中,在大量的金融新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同时,银行系统所面临的操作风险也越来越大,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就在本月初,根据巴塞尔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要求,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做好网上银行风险管理和服务的通知》,进一步对银行业机构的操作风险提出了更加全面的监管指引。
为此,本报特别策划了系列财经热点对话,邀请中资主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高级管理人士,就商业银行推进风险监管为本的理念,建立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以提升银行的整体国际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对话。
对话嘉宾:中国工商银行首席风险官魏国雄主持人:本报记者周萃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银行风险来源也日趋多元化。
对商业银行而言,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是伴随着不断衍生的金融产品而增多的操作风险,这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银行是否具有应对必然变化的工具和风险管理流程。
如何评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稳健性便成为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
对中国工商银行而言,操作风险管理能力的关键点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听听魏国雄如是说。
记者:日前,银监会下发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这是银监会首个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指引。
对比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有何特点?魏国雄:从银行来讲,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都属于整个风险管理的一部分。
然而对比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涉及的面更大、范围更广,跟方方面面都有关联。
因此管理的难度更大,管理的成本更高,需要动用的人力也更多。
此外,操作风险更容易引发声誉风险。
尽管操作风险引发的案件实际损失的金额可能很小,但比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引发的损失更受关注,一经媒体报道,可能引起巨大社会反响。
因此,操作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一家金融机构市场形象与社会信誉的判断,影响着投资者的信心。
大数据与银行风险管理_魏国雄
252014年第15期主持人:贾瑛瑛大数据思维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金融,不仅使数据信息应用发生了质的飞跃,更引发了对银行经营与风险管理方式变革的思考,在风险识别、防范和提高效率等方面带来了很多全新的理念。
数据信息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风险是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因此数据信息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
作为经营风险的机构,银行既有数据信息应用的环境,更有数据信息应用的强烈需求。
银行只有拥有尽可能多的各种数据信息,才有可能减少不确定因素,更多地了解借款人的真实情况,才有可能对其中的一些隐性风险、潜在风险进行揭示,对虚假信息、欺诈行为进行识别。
就此而言,银行对数据信息的采集、整合与挖掘分析能力决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而风险管理的能力决定银行的竞争力。
要充分发挥数据信息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就必须要尽可能多地获取和拥有数据信息,更充分有效地应用数据信息,以实现借款人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
在此基础上凭借以往的经验和定性因素以及市场变化预期来对借款人进行风险管理,使信贷经营行为更为理性,这也是银行风险管理提质升级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
银行传统的风险管理方式以良好的社会信用为基础,且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简单、关联关系也比较清楚,以需识别和判断的风险因素相对也比较清晰,其所需的相关数据信息采集主要由基层机构客户经理的现场调查和借款人提供。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市场环境、信息技术、借款人生产经营方式及风险特征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交易结构复杂了,数据信息量增多了,有效应用数据信息的难度也增大了,其中的不确定性又给银行信贷业务带来了新的风险。
近年来银行的不良贷款出现了持续上升的态势,打破了近10年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下降”,其中有20%左右可能会形成损失,需要核销。
按现行的利差水平来计算,1亿元不良贷款的核销,需要有约50亿元正常贷款一年的净收益来弥补,可见风险管理对银行经营绩效影响很大。
从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情况来分析,不良贷款的形成至少存在以下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研究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研究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把全面风险管理思想、审慎、规范、稳健的经营理念和精细化的办事文化运用到信贷流程管理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信贷业务作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资产业务,具有管理周期长、运行环节多、风险防控难的经营特点,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跌宕起伏和产业行业政策的不断调整,各类客户的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更加复杂多样,信贷风险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
在这种形势下,信贷运作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管理不到位,都可能导致整个信贷风险控制链条的失效,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资金损失。
因此,商业银行实施信贷风险管理,必须紧扣信贷流程的各个环节,严密防控各种可能的风险隐患,把风险管理始终贯穿于信贷运营的全过程。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对信贷运行风险实行全过程控制的管理模式。
按照这一模式,商业银行将信贷经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重要环节,科学设定各环节的管理内容、管理标准和管理要求,按照有效制衡的原则,把各环节的风险管理职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岗位,通过对各节点的精细化管理来实现信贷风险控制的目的。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是信贷风险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信贷风险管理的浩大体系中,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从信贷业务流程的角度来把控风险,所分析、研究、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具体的信贷业务办理中所隐含或显露出来的风险,侧重于从信贷业务微观作业层面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的目标。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简而言之就是要在高效率地办理信贷业务的同时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控。
这是一个多维的目标体系,可以分解成五个层次的具体目标:一是有效识别、计量、监控和化解信贷业务运行过程中各环节的风险隐患,将信贷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确保信贷资产安全,这也是实施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的核心目标。
二是信贷操作合法合规,确保信贷业务运行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银行自身的管理规定,坚守法律底线和制度底线。
好风凭眼力扬帆正济时--访中国工商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魏国雄
好风凭眼力扬帆正济时--访中国工商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魏
国雄
宋蓉蓉
【期刊名称】《金融管理与研究》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 题记:几年来,中国工商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魏国雄和他的同仁们不断地进行着信贷管理改革与创新,作为多年浸润业务管理并深谙个中韬略的魏国雄,他自然有很多自己的心得.新的一年中国工商银行将从哪些方面推进信贷管理?带着这些问题,近日本刊记者专访魏国雄,且听他娓娓道来.
【总页数】3页(P15-17)
【作者】宋蓉蓉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
【相关文献】
1.工商银行的产品创新之道——访中国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兼产品创新管理部副总经理苏文力 [J], 李勇
2.信息化推动会计职能向更深层次延伸——访中国工商银行结算与现金管理部总经理许燕 [J], 郝京
3.加强信息系统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访中国工商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魏国雄
[J], 王冬
4.工商银行: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勇作创新先锋——访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牡丹卡中心业务管理部总经理王鸿 [J], 代萍
5.风正潮平好扬帆——访攀钢集团矿业公司石灰石矿 [J], 刘先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分析作者:杨铮来源:《公关世界》2020年第04期摘要: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的基层金融机构,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而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信息愈发复杂,更要适应时代趋势分析风险管理的处理重点,明确后续工作方向。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体制正在不断改革,而风险管理则是改革的重点所在。
为了保证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不受影响,必须要适应大数据趋势,革新风险管理工作思想与工作方式,进而保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一、信息搜集分析处理的主要工作重点在商业银行的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商业银行的业务处理效率与银行的财务数据处理能力密切相关,而信息的大量采集、分析与处理则是强化信息处理能力、防控风险的主要手段,是工作改革的关键点。
具体来说对于信息的采集、分析与处理的工作要点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其一是信贷准入审核方面,银行要提升对于行业风险的敏感度,以前瞻性的视角去规划风险防控工作,对于高污染、高能耗的资源性行业与风险敏感性的行业更要多加注意,如果出现客户评级不够合理、结果虚高或是人为抬高信用等级等情况,必然更容易引发风险,对于低信用等级客户不够重视、对于客户的分类不够精准,对客户情况无法掌握,后续的风险管理工作必然更难。
在信贷调查过程中,禁止调查不认真、缺乏实地调查、调查方式单一、简单问答调查等情况,都会影响调查结果。
此外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如果存在信贷的相关资料不齐全、第三方调查不到位、重要资料缺乏等问题,最终的调查结果很容易因信息不全面而失去参考价值。
对于资金的用途、关联关系、对外担保、企业的融资结构、贷款归行等关键信息的获取不够及时、不够全面、了解不深入,对于客户的信息核查不谨慎,财务等相关信息失真,便有许多风险信息会被隐藏起来,此外也有刻意隐瞒风险信息的情况。
其二是担保管理上,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抵质押贷款,在行业市场当中的占比低于平均标准,每个客户的贷款抵质押比例与调查过程所得出的银行信用份额无法统一,信用保证方式的贷款在所有贷款当中所占据的比率很大,保证人普遍不具备代偿能力,主要是因保证人的准入审核不到位。
加强领导 明确职责 切实解决好计算机2000年问题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切实解决好计算机2000年问题
魏国雄
【期刊名称】《信息化建设》
【年(卷),期】1999(000)005
【摘要】解决好计算机2000年问题对银行来讲是一件大事。
我们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在工商银行总行和浙江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工程从1997年11月开始着手,同年12月正式全面启动。
一年半来,我们抓紧工作,抢赶进度,目前,已进入完善测试阶段,各项工作正按计划顺利推进。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魏国雄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09
【相关文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采取措施解决好有色行业计算机2000年问题 [J], 黄春萼
2.积极行动起来切实解决重庆市金融系统计算机2000年问题 [J], 杨谊
3.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如期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 [J], 吴基传
4.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解决好计算机2000年问题 [J], 吕天君
5.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如期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 [J], 吴基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2014年第15期主持人:贾瑛瑛大数据思维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金融,不仅使数据信息应用发生了质的飞跃,更引发了对银行经营与风险管理方式变革的思考,在风险识别、防范和提高效率等方面带来了很多全新的理念。
数据信息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风险是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因此数据信息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
作为经营风险的机构,银行既有数据信息应用的环境,更有数据信息应用的强烈需求。
银行只有拥有尽可能多的各种数据信息,才有可能减少不确定因素,更多地了解借款人的真实情况,才有可能对其中的一些隐性风险、潜在风险进行揭示,对虚假信息、欺诈行为进行识别。
就此而言,银行对数据信息的采集、整合与挖掘分析能力决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而风险管理的能力决定银行的竞争力。
要充分发挥数据信息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就必须要尽可能多地获取和拥有数据信息,更充分有效地应用数据信息,以实现借款人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
在此基础上凭借以往的经验和定性因素以及市场变化预期来对借款人进行风险管理,使信贷经营行为更为理性,这也是银行风险管理提质升级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
银行传统的风险管理方式以良好的社会信用为基础,且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简单、关联关系也比较清楚,以需识别和判断的风险因素相对也比较清晰,其所需的相关数据信息采集主要由基层机构客户经理的现场调查和借款人提供。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市场环境、信息技术、借款人生产经营方式及风险特征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交易结构复杂了,数据信息量增多了,有效应用数据信息的难度也增大了,其中的不确定性又给银行信贷业务带来了新的风险。
近年来银行的不良贷款出现了持续上升的态势,打破了近10年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下降”,其中有20%左右可能会形成损失,需要核销。
按现行的利差水平来计算,1亿元不良贷款的核销,需要有约50亿元正常贷款一年的净收益来弥补,可见风险管理对银行经营绩效影响很大。
从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情况来分析,不良贷款的形成至少存在以下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首先,银行对借款人的数据信息收集不完整,缺失遗漏多。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银行对借款人数据信息收集的难度不断增大,对借款人的生产经营、资金流向了解不清楚,对其盲目投资、过度融资以及关联关系的数据信息掌握不全面,一些深层次的、及时的、连续的数据信息更是难采集,缺失和遗漏多。
加上数据信息的采集主要是靠分支机构和借款人提供,还普遍存在分散采集、重复采集等问题。
其次,银行对数据信息的整合、挖掘分析不到位。
数据信息不完整,又缺乏有效的整合,很难能支撑银行对借款人整体风险的识别,甚至还有可能误导银行对借款人风险的判断。
尤其是对于跨区域、跨行业经营的集团客户,不进行数据信息的整合和深度挖掘分析,风险就很难识别和判断。
此类借款人或借款人的实际控制人在不同地域多处注册,分头融资的情况较为普遍,对其复杂的交易及大量跨区域、跨市场、跨银行的业务经营和资金流动等情况,仅从表层的数据信息来看,很难清晰地了解其生产经营和社会关联的全部真实情况,其中的关联风险、互保连保风险、交叉违约风险以及虚假信息等多层复杂风险基本无法发现。
最后,银行现行的风险管理方式不适应业务发展和市场环境变化的需要。
银行现行的经验型风险管理,主要靠定性因素来分析,凭经验来判断风险,这种方式又主要依赖分支机构相关人员的经验来对借款人风险进行识别和防控,局限性很大,不仅效率很低,而且质量也不高。
借款人大量的风险或潜在风险容易被忽略,对借款人提供的一些不实数据信息缺乏基本的鉴别,对一些重大数据信息缺失和遗漏也不能及时发现,更没有要求借款人补充完善。
就是发现一些异常情况或风险因素也因缺乏有效途径和方法去验证或辨别,一旦风险暴露就已错过最佳的保全补救或退出时机了。
现行风险管理模式不适应新形势从深层次上来分析,上述问题的存银行风险管理变革要引入大数据思维,通过大量数据信息来支持风险识别、防控能力的提升,推进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数据信息挖掘分析相结合的风险管理创新大数据与银行风险管理魏国雄26运行机制和风险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市场变化,以产品为中心、专业条线各自经营与管理的体制,已经严重掣肘了对借款人整体风险的识别和防控。
在这种管理体制下,部门按职能定位和管理需要来定义、筛选和采集数据信息,使得数据信息的内涵定义标准不统一,数据信息采集不完整,记载字段和格式更是多样,不少重要数据信息还严重缺失。
大量数据信息被人为分隔,基本处于局部化、碎片化状态。
如客户的融资信息由信贷部门管理;存款等负债信息由存款部门管理;代理业务的信息又由负责代理业务的部门管理;信用卡与个人业务的信息也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
在一些银行甚至出现了不少只有贷款没有结算、存款等业务往来,看不到经营活动和交易信息的“裸贷”客户。
这种管理体制过于突出了部门的相对独立,数据信息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整合。
部门间、上下级行间、分支机构间的数据信息基本是各自分散采集,上级行或总行采集的数据信息主要为其自身的管理服务,很少让分支机构共享,不同分支机构间的数据信息更是相互分隔。
与此相应的是存储和应用数据信息的系统也分别开发,且互不链接。
从而加剧了银行与客户、贷款人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些同样的风险在不同机构、不同专业重复发生。
如在钢贸领域,有些分支机构判断其风险较大,没有进入,有些机构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就盲目进入;小企业融资部门发现钢贸有风险开始退出了,个人贷款、信用卡部门还把钢贸作为重点市场展开积极的营销进入,致使银行整体的信用风险又进一步扩大了。
随着银行业务快速发展,资产规模日益增大,客户的数量也快速增加,但银行的客户经理和风险管理人员并没有相应增加,人均服务与管理的客户数量不断叠加。
再加上现行的风险管理方式,效率低和操作流程长,普遍存在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很难把工作做细做实。
对风险的分析也只是对借款人财务报表中的数字做一些简单的勾稽关系核验,很难发现深层次的风险隐患。
参差不齐的人员素质更使银行的信贷尽职调查、尽职审查难以真正做到位,相当多的尽职调查、审查流于形式。
据调查,一些银行的客户经理和风险管理人员从业时间太短,不满3年的占比超过40%,在部分分支机构这个比例超过60%。
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经验和社会经济等常识,甚至为应对日常工作,有些尚未取得从业资格就仓促上岗了,根本承担不了复杂的客户信息调查和风险识别等工作。
对市场及风险动态变化敏感性不强,不善于从实质上来识别和判断风险,对借款人提供的数据信息不能及时作出有效的分析判断,只能靠抵押、保证等方式来缓释风险,甚至搞不清楚这种缓释实际上是否有效。
风险管理方式的变革与创新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市场环境,银行要防控风险,提升信贷资产质量,遏制不良贷款的上升,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就要加快风险管理方式的变革,特别是要引入大数据思维,通过大量数据信息来支持风险识别、防控能力的提升,推行把现场调查与非现场数据信息挖掘分析相结合、模型筛查与经验判断相结合、以定性信息与定量财务、经营等多重数据信息的勾稽核验等为重点内容的风险管理创新。
尽可能多地采集数据信息。
数据信息更是大数据模式下风险管理的基础,银行要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各种渠道来采集外部的数据信息,如加强同业间的数据信息交流合作,与相关机构和部门在数据信息上的交互联网,并与一些专业数据公司进行合作,包括协作、购买、交换等方式。
同时,要尽可能引导客户采用电子化渠道来办理业务,提高交易的电子化占比,推进各类交易信息的数据化,获取尽可能完整的交易记录等结构性数据信息。
对内部前台市场调查、中台审查审批、后台风险监测等全部环节的所有资料、所有操作等非结构化信息都要进行数据化处理,实时纳入数据库。
深化风险管理体制改革。
银行要用大数据的思维和理念来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理顺部门间的职责,淡化部门色彩,彻底打破以往小数据模式下形成的部门、机构、区域、产品间数据信息分隔管理以及由分支机构各自分散识别风险的做法,形成按客户集中统一管理数据信息和高效协调机制,并在建立健全数据信息应用授权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完善按部门、机构分类分级授权共享数据信息的运行机制。
总行要通过大量数据信息的挖掘分析,勾画出客户的全景视图。
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那些适合本行风险偏好要求的客户群,实行对客户总部“总对总”的精准营销,提升客户整体价值和银行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
不论客户生产经营什么、怎么经营、在哪里经营,需要什么金融产品,都按统一的营销策略、统一的风险准入政策和风险防范措施等来处理。
从对客户的选择开始就严2014年第15期主持人:贾瑛瑛把风险准入关,使风险管理的效率更高。
这种管理体制和机制,既是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对数据信息进行优化整合。
以大数据思维建设系统集成平台,为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银行的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都要求数据信息不仅收集的量要尽可能大,面要尽可能宽,时间跨度要尽可能长,而且还要整合得好,才能使之发挥出预期的作用。
数据信息的整合就是要强化数据信息的管理,对不同来源、性质和内容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并执行到位,确保各类数据信息来源的真实、完整、及时、连续。
在整合过程中,要对原先由部门、分支机构管理的大量局部化、碎片化数据信息进行严格梳理,对新采集的数据信息要严格把好准入质量关,要有常态化的数据信息清洗机制,对不同来源的数据信息,通过清洗来提升质量,使数据信息的价值得以更好地发挥。
还要从技术上把由部门管理的、分散运行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改造、升级,搭建更加广泛、各部门和分支机构安全共享的数据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实现对客户和业务流程的全覆盖,为全行全面风险管理的集约运行、批量挖掘、模型筛查以及动态风险管理、过程风险管理、实时风险管理等提供强有效的技术支持。
通过系统平台的不断升级和完善,不仅可以持续提高数据信息的使用价值,更可以持续拓展风险管理的宽度、高度和深度,提升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
对整合后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度挖掘。
银行风险管理方式转型变革的重要内容,就是用大数据思维,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把其中的潜在价值充分地挖掘出来。
无论贷前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等全流程都要突出对借款人风险及其整个相关关系的数据挖掘分析,更多地运用动态方法来分析其变化,而不只是简单地关注用静态模型所做的精确风险敞口计算。
从更大范围来对借款人生产经营信息与财务信息进行数据勾稽关系的核验,以便能更清晰地了解借款人生产经营与资金运行流向流量的变化、交易习惯与历史数据的变化、交易对手正常与否,交易数据与财务数据是否匹配等。
有些具体的交易数据信息,从单笔看是正常的业务,抽样分析也不一定能发现问题,但通过对其全部数据、关联交易信息、交易对手信息、历史交易记录信息等的挖掘,可能就会有重要的异常细节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