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概论第7章教学案例
机电一体化概论 教案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教案标题: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目标:1. 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和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目标一: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教学内容:1. 介绍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各个行业的影响;3. 讨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学内容,提出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意义;2.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3. 学生报告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对机电一体化概念的共识;4. 利用多媒体资料、案例等资源,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5.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二: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教学内容:1. 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制造、交通运输、能源等领域中的应用案例;2. 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运行安全等方面的作用;3. 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化制造、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发展趋势。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兴趣;2.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一个具体行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案例展开研究;3. 学生报告小组研究成果,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以加深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理解;4. 利用多媒体资料、实物展示等方式,展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5.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教学目标三: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特点和功能;2. 引导学生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3. 鼓励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和创意表达。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特点和功能;2. 利用课堂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3.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讨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思路和创意表达;4. 组织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实践活动;5. 学生展示并评价彼此的作品,鼓励创新和分享。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
一、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接口的作用、种类;
二、了解微型计算机与机械装置间的联接方法;了解专用、通用接口。
三、简要小结本章内容
布置作业
A完成下列问答:
2-21接口的作用是什么?
2-22从图2-22说明微机与机械装置之间是由什么联接的。
2-23简单说明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转换的作用。
2-24简单说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转换的作用。
1、模拟电路在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和设备中的作用
(1)检测元器件的基础
(2)执行机构电路的基础
(3)数字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
2、电子电路的表示方法
3、各种放大电路
(1)电压放大电路
(2)电流放大电路
(3)功率放大电路
4、放大和失真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拓展联想。
教后记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Ⅳ
2、有关的基础知识
(1)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它利用了电工的技术基础。
(2)机械技术基础
机械技术基础包括制图、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制造和维修等技术。
(3)检测技术
掌握工业中各种常用的检测元件的选用、安装、调试和使用方法。
(4)执行机构技术
掌握各种机械、电器、气动、液动执行机构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Ⅴ
三、专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专用输入/输出接口分为四类。
1、数字信号→数字信号接口
2、数字信号→模拟信号转换(D/A)接口
3、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转换(A/D)接口
4、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接口
四、通用接口
在机电一体化中,使用最普遍的通用接口是可编程序接口PPI。PPI的输入/输出动作由微机的程序控制,传感器、执行元件与微机之间通过转换接口电路及PPI相联,信息的输入/输出非常方便。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学内容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学内容第一章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教学目的】弄明白学习机电一体化的重要性,掌握机电设备的发展方向,弄懂机电一体化基本涵义及各部的作用与功能。
【教学内容】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2、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4、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实例。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中机械系统部件的选择与设计【教学目的】认识在机电一体化设备中,机械技术方面的特殊要求,了解机械三大系统:传动系统、导向机构、执行机构各自的特点和要求。
【教学内容】1、概述;2、传动机构;3、导向与支承机构;4、机械执行机构第三章机电一体化中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及接口设计【教学目的】掌握控制系统的一般设计思路的系统总体方案确定、控制算法确定、微型计算机的选择、系统总体设计、软件设计的注意事项。
掌握微机基本构成,即CPU构成及各部分作用,微型计算机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构成及各部分作用,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分类和各类的特点。
【教学内容】1、控制系统的一般设计思路;2、机电一体化中的微型计算机系统;3、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4、执行元件的功率驱动接口。
第四章机电一体化中传感器与微机的接口技术【教学内容】1、传感器前级信号的放大与隔离;2、信号在传输中的变换;3、传感器与微型计算机的接口;4、传感器的非线性补偿。
第五章机电一体化中伺服系统设计【教学目的】掌握步进电机的概念、拍的概念,三相三拍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双三拍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掌握步进电机的特点。
【教学内容】1、概述;2、步进电机的驱动及其控制;3、直流伺服驱动及其控制;4、交流伺服驱动;5、控制方式的选择及应用实例。
第六章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及应用实例【教学目的】掌握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一般设计开发步骤,掌握生产节拍的要求、机械系统的配置、控制系统配制、故障报警系统的配制要求。
【教学内容】1、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开发步骤;2、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应用实例1;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应用实例2。
机电控制实际应用一体化教案
机电控制实际应用一体化教案机电控制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电气和控制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项综合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清洁能源、交通运输、医疗设备等各个领域。
机电控制一体化实际应用的教案如下:课程名称:机电控制一体化应用技术教学目标:1.了解机电控制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2.熟悉机电控制一体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流程;3.掌握机电控制一体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及其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第一课:机电控制一体化技术概述1.机电控制一体化技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机电控制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3.机电控制一体化技术与传统控制技术的比较。
第二课:机电控制一体化的基本组成部分1.机电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传感器与执行器在机电控制系统中的作用;3.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频率变换器的功能和应用。
第三课:机电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流程1.机电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和步骤;2.设计案例分析:以自动化生产线为例,介绍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和方法;3.案例讨论和解决方案探讨。
第四课:机电控制一体化技术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1.自动化生产线的概念和特点;2.自动化调试和优化方法;3.实际案例分析:以汽车生产线为例,介绍机电控制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情况。
第五课:机电控制一体化技术在清洁能源中的应用1.太阳能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2.机电控制一体化技术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应用案例;3.课堂讨论:如何提高清洁能源设备的效率和稳定性。
第六课:机电控制一体化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1.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机电控制一体化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3.实际案例分析: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
第七课:机电控制一体化技术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1.医疗设备的基本分类和工作原理;2.机电控制一体化技术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案例;3.课堂讨论:如何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机电控制一体化技术的实际应用;2.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教案标题: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机电一体化概论的基础知识和理解,使他们能够了解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到机电一体化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并了解其在自动化、机械制造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了解机电一体化在自动化、机械制造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3. 能够分析和评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机电一体化在自动化、机械制造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评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
教学准备:1. 教材:《机电一体化概论》。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实验设备:机电一体化实验装置(如果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机电一体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讲解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5分钟)1. 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介绍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强调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
三、讨论机电一体化在自动化、机械制造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种领域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案例。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分析和评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并进行讨论。
2. 指导学生分析不同应用场景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五、课堂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评。
六、总结与延伸(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概论PPT课件
出版社) • 张建民 等主编.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可编辑课件PPT
3
第一章。机电一体化概念
可编辑课件PPT
48
• (6)环境完善性 • (7)技术经济性 • (8)结构工艺性 • (9)造型艺术性 • (10)成果规范性
可编辑课件PPT
49
九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开发步骤
• (1)市场调查
• 所谓市场调查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
系统地、全面地收集有关市场需求
和经销方面的有关资料。在市场调
可编辑课件PPT
54
(B)接口设计
• 对于一种产品(或系统),其各部件之 间,各子系统之间往往需要传递动力、 运动、命令或信息,这都是通过各种接 口来实现的。
可编辑课件PPT
38
4. 接口技术
•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计算机与外部设 备(如执行机构、传感器、机械本体、 动力源和人机交互设备等)之间的连接 和信息交换环节称为接口,接口功能的 实现除硬件电路外,还应包括相应的接 口软件(驱动程序),通常通过接口硬 件和接口软件的结合来实现接口任务。
可编辑课件PPT
查的基础上,通过定性的经验分析
或定量的科学计算,对市场未来的
不确定因素和条件作出预测,为企
业提供依据。
可编辑课件PPT
50
(2) 初步设计
• 初步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产品的 功能模型,提出总体方案、投资预 算,拟定实施计划等
可编辑课件PPT
51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1314
1、微型计算机与机械装置之间的联接
(1)机械装置上装有检测位置、速度、加速度、力、力矩和温度等参数的传感器,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通过接口电路反馈到微机的输入端口。
(2)输入微机的反馈信号经过微机的处理后,危机发出控制信号。
图2-22微机与机械装置的联接
提问
讲解
例举等结合学生的经验
教后记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Ⅳ
Ⅴ
三、专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专用输入/输出接口分为四类。
1、数字信号→数字信号接口
2、数字信号→模拟信号转换(D/A)接口
3、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转换(A/D)接口
4、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接口
四、通用接口
在机电一体化中,使用最普遍的通用接口是可编程序接口PPI。PPI的输入/输出动作由微机的程序控制,传感器、执行元件与微机之间通过转换接口电路及PPI相联,信息的输入/输出非常方便。
年月日
课题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授课时数
(总第~)
教学目标
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接口的作用、种类;了解微型计算机与机械装置间的联接方法;了解专用、通用接口。
教学重点
机电一体化系统接口的作用、种类;计算机与机械装置间的联接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专用、通用接口
板书设计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由于机电一体化系统和设备中的元器件不仅有机械类的、电器类的、控制类的和计算机类的,而且机械类的还有气动和液动两种类型,控制元器件还有光、超声、同位素等等,因此接口的种类繁多。
机电一体化中,不同类元器件间常用的类型如下:
机电一体化概论课件
这种闭环控制系统一般用于精度要求很高的数控机床,如数 控铣床、数控坐标镗床等。 机电一体化概论
(3)半闭环控制数控机床 在半闭环控制方式下,检测装置不对工作台的实际位置进行
测量,而是通过测量伺服电机的转角推算出工作台的实际位移量。 将推算出的位移量与指令值相比较,得到的误差信号作为控制量 去控制工作台的运动。由于反馈量取自伺服电机的转角,而不是 工作台的实际位移,即工作台位移未包括在反馈环内,因而称为 半闭环控制系统。
机电一体化概论
2.数控装置 接受控制介质输入的信息,将代码加以识别、储存、运算, 输出相应的指令(脉冲)给伺服系统。 数控装置一般属于专用计算机,其核心元器件是CPU,但 其配置远低于市面上流行的台式微机,运算速度和内存都非常 低。目前有用普通台式微机的开放式数控系统。
机电一体化概论
3.伺服系统
把来自数控装置的脉冲信号转换为设备运动的系统。
最初的伺服系统是由步进电机加相应的齿轮传动装置组成。 数控装置发出一个脉冲,电机转动一个步距角,通过脉冲数量来 控制电机的转角,从而实现对设备运动的控制,数控技术由此而 得名。
目前常用的伺服系统也采用直流伺服电机或交流伺服电机。
4.数控设备
完成对被加工对象作业的设备(如机床、绘图机和坐标测量
CNC
DNC
DNC
CNC(计算机数控机床)
DNC(Direct Numerically Controlled Machine Tool) 群控(或直接控制)数控机床
机电一体化概论
DNC(Distributed Numerically Controlled Machine Tool) 分布式数控机床
《机电一体化概论》课件
能量转换
驱动部分是用于将电能或其他形式的能源转换成机械能,以驱动系统的执行机构产生所需的动作。它通常包括电动机、液压缸、气动马达等。
VS
指挥中心
控制部分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指挥中心,它根据传感部分获取的信息和系统设定的参数,通过逻辑运算、比较、分析和处理,产生控制指令,驱动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实现系统的各种功能。控制部分通常由控制器、调节器、微处理器等组成。
综合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通过整合各个领域的技术,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
技术优势互补
各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跨学科性
机电一体化涉及到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工业机器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典型应用,它可以自动化地完成生产线上的各种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机电一体化概论》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机电一体化概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机电一体化应用实例
01
机电一体化概述
定义
机电一体化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实现各种技术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自动化生产线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模块化、定制化,未来将更加注重生产过程的柔性化和个性化。
自动化生产线通常包括输送设备、加工设备、检测设备等,能够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连续加工和生产。
02
01
04
03
智能制造系统是机电一体化在制造业中的高级应用,通过集成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适应控制。
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未来将更加注重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课件:机电一体化综合设计实例-
2. 控制電路設計
圖7.12 PLC控制簡圖
圖7.13 液壓馬達驅動電機的控制電路圖
圖7.14 液壓電磁閥的控制電路圖
其他:圖7.15~圖7.19
7.2 SCARA機器人的設計
一、設計任務
1、設計題目
SCARA機器人設計
2、設計要求
總體方案設計 、機械傳動系統零部件的設 計與選型 、控制系統的設計、控制電機和 驅動器伺服控制卡的選用
➢滾珠絲杠的選擇與計算 ➢電機的選擇計算 ➢同步齒型帶的設計計算
四、機器人控制系統設計
上
运
位
动
计
控
算
制
机
器
驱动器1 编码器1 驱动器2 编码器2
驱动器3 编码器3 驱动器4 编码器4
伺服电机1
伺服电机2 伺服电机3
SCARA 机器人 机构
伺服电机4
圖7.28 控制系統連線圖
圖7.29 伺服驅動器控制信號連線
fmax
1000 vmax
60
1000 4 0.01 60
6666.7
ft
1000 vs
60
1000 1 0.01 60
1666.7
fL
fm
1 J Jm
1800
945.9
1 39.313 /15
六、控制系統的設計
1. 控制方案
以8031單片機為控制器 (圖7.47)
➢接收鍵盤數據,控制LED顯示; ➢接收操作面板的控制開關和按鈕信號; ➢接收車床限位開關信號; ➢接收編碼器信號; ➢控制X、Z向步進電機; ➢控制主傳動系統的啟停和正反轉; ➢其他。
F W f g F Fc F0 (W fg ) F0 0 (W fg )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
课题
第一、二章
课型
新课(习题)
授课日期
授课时数
(总第~)
教学目标
复习回顾第一、二两章内容,重点在知识结构、框架方面和学习态度、动力的提高、激发等。
教学重点
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动力的激发
教学难点
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动力的激发
板书设计
第一章导论
概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要素、机电一体化系统与一般自动控制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关系、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
5机电一体况,边提问边总结
教后记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
1机械本体
2检测及传感
3控制器及工控机
4执行机构、
5接口及接口技术
本章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即机械本体,检测及传感器,计算机控制与执行机构作出了进一步介绍。
首先介绍了机本体在机电一体化中有连接固定的功能,实现特定目的的功能。因此它的性能好坏影响到机电一体化系统(或设备)的性能。
本部分内容在第一节课结束。
本次练习作为期中成绩
教后记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Ⅲ
课堂小结
收练习
布置作业
C预习第三章第一、二节内容。
教后记
本练习的安排为另时追加,计划中属于机动内容,主要目的针对学生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方面的调整。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
机械本体、检测及传感、
控制器及工控机、执行机构、
接口及接口技术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Ⅰ
Ⅱ
机电一体化控制教学案例
机电一体化控制教学案例
机电一体化控制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等活动,让他们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以培养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
这种教学法对于教师提高学生兴趣,加强课堂效果,促进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案例背景
《机电一体化控制》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
本课程是在《机械制图与电气识图》、《计算机控制技术》、《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计算机应用基础》、《钳工》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一门专业课程。
为学生继续提升专业技能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机械设计》《机械设备安装技术》《机电一体化控制》以及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作为积淀,同时在为之后工作岗位扩展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案例及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设计,学习任务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
围绕职业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基本知识培养层、基本技能培养层、综合能力培养层三个层面来规划课程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不改变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学习,怎么样做到即让学生掌握必要知识,又要充分调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零件的相似性
不同机械产品中多种零件之间存在大量的相似性,这是成组 技术的客观基础。
例如,德国对26个机床、发动机、仪器仪表和军械等不同类 型的工厂中45000种零件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任何机械产品均 可分为A、B、C三类零件。
4.辅助设备 (1)刀具监视和管理系统
对刀具磨损补偿、更换破损刀具、刀具寿命管理。 (2)切屑排除系统 (3)零件自动清洗设备 (4)零件自动测量装置
一般在FMS中,多用坐标测量机实现自动测量。
第三节 柔性制造系统的特点
一、柔性制造系统与刚性制造系统的区别
刚性制造系统
1.通常把作业划分为较 多、简单的工序
2.联线设备(自动物料传输系统)
联线设备是指在机床之间、仓库与机床之间、托板存放站之 间输送和搬运工件、工具的设备。
(1)运输托板
在专门的导轨上或在辊道上往返运动,一般配置在机床的出 入工位之间。
(2)叉车式吊车 主要用于自动化仓库。
(3)运输小车 1) 有轨小车―沿导轨运动。
2) 无轨小车(以蓄电池为能源) ★电磁引导式―由无线探测埋在地面下的电缆导向。 ★光学反射式―用白色或能反射光线的线条制导小车行走。
2.加工工序的柔性 对能每一种零件改变工序顺序。
3.零件流动路线的柔性
系统在加工零件过程中出现局部故障时,能重新选择工件路 径,并继续加工。
4.生产的柔性
以多种流程、不成批生产的方式加工一组类型不同、材料不 同的零件。
5.产品的柔性 能够经济和迅速地转变生产的产品 6.产量的柔性 系统能够适应不同产量并具有好的经济效益。 7.扩展的柔性 具有在需要时能够容易地、模块化地扩展系统的能力。
(4)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用于小工件的装卸和机床间的运输。 对于按集群式机床布置时,所有机床围成圆形,一台工业机
器人可为多台数控机床服务。 工业机器人常用于无夹具的回转体零件的装卸。目前已有用
工业机器人和车削加工中心组成的车削生产单元。
3.控制系统
根据FMS的规模大小,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有所不同。FMS 的控制系统一般多采用多级(通常为三级)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 统。
成组技术可以通过相似零件设计标准化最大限度地减少零件 的品种和规格。在设计过程中,利用已标准化的复合零件的设计 资料,最大限度地减少零件设计的工作量,实现设计标准化,最 终达到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减少产品品种、降低产品 成本的目的。
根据国外资料介绍,按成组技术进行新产品设计,约有75% 以上的零件图可以利用(重复使用或稍加修改)已有的图样,只 有25%左右的新产品零件要重新设计。
第一级主要是对机床和工件装卸机器人的控制,其中包括工 作命令的安排调度、系统的监测等。
第二级相当于DNC的(中央计算机)控制,其中包括整个系 统运转的管理、零件流动的控制、零件加工程序的分配,以及第 一级生产数据的收集。
第三级负责全面的生产管理,主要编制日程进度计划,并将 生产所需信息(如加工零件的种类、数量、期限以及所需刀具的 种类等)送到第二级系统管理计算机。
8. 信息传输网络――FMS中的通讯系统。
9. 随行工作台(PS)――实现从无人台车到制造单元之间传 送的缓冲功能。
二、柔性制造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于一般的FMS,通常是由四大类设备组成:主机、联线 设备、控制系统和辅助设备。
1.主机 FMS的主机一般为数控机床,并且多为加工中心机床(多用 卧式加工中心),也有数控车削加工中心(可车、钻、铣,有铣 大螺旋升角的槽的功能)。
成组技术是一门生产技术科学,主要研究如何识别和发掘生 产活动中有关事物的相似性,并利用这种相似性为生产服务。
成组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提出的概念,但一直没有受到 人们足够的重视,直到它与FMS以及其它的工厂自动化技术紧密 联系在一起时,才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
一、定义
成组技术――利用事物的相似性,把相似的问题归类成组, 寻求解决这类问题相对统一的最优方案,从而节省时间和人力, 以取得所期望的经济效益。
如果每位设计人员设计该类零件时,都注意从复合零件的标 准化设计资料中选取标准的结构要素和尺寸参数,零件的设计就 自然走向标准化了。
这种成组技术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零件设计方法 的两大弊病――设计的“重复性”和“多样性”。
由于设计过的图纸不容易查找,设计人员宁愿重新设计,也 不愿意查找与之相同或相似的老零件图,这样就造成了设计的重 复性。
第二节 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
(4)自动化(零件)仓库――将毛坯、半成品和成品进行自 动调用或储存。
5. 无人输送台车――行走于机床之间、机床与自动化(零件) 仓库之间、机床与中央刀具库之间的自动化(无人驾驶)台车, 可以是有轨的或无轨的。
6. 中央刀具库――刀具集中存储区。
7. 夹具站――及时实现对夹具的调整和维护。
3.专用FMS 系统专门用于有限的几种零件,但又不同于刚性生产线。
三、按照生产线的建造方式分类
1.工程FMS 系统由卖方按用户的要求设计和安装,一次建成。 2.模块化FMS 系统采用不同厂商的标准设备组成,并可由FMM向FMS逐 步发展。
第五节 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 GT)
在构成复合零件后,要对其各结构要素进行标准化,最后将 标准化的结构要素及其尺寸画成图表,就得到该复合零件的标准 化设计资料。
在进行新零件设计时,根据新零件的草图就能从复合零件的 标准化设计资料中得到该类零件的形状、各结构要素的规格、尺 寸等设计参数,只要从中选择合适的数据即可,不必再检索其它 图样和资料。
对于相似件,可根据作用相似和结构特征相似进一步细分。
作用相似
零件相似性
结构特相似
功能、名称相似
结构相似
材料相似
工艺相似
功
名
形尺精种坯处流设工
能
称
状寸度类形理程备装
相
相
相相相相相相相相相
似
似
似似似似似似似似似
一次相似 (设计信息)
二次相似 (工艺信息)
柔性制造系统是利用工艺相似(二次相似――工艺信息)的 特点减少加工设备、刀具、夹具等的数量,实现多品种、中小批 量的零件生产。
零件设计的重复性使得设计人员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 重复性劳动中。
另外,在传统的零件设计方法中,对于一些零件的结构和设 计细节,设计人员往往按照习惯处理,没有统一的标准可循,因 而造成设计的多样性。零件设计的多样性必然使零件品种增加, 给后续工作――工装的采用、工艺规程的制定和加工制造带来麻 烦,最终导致产品的成本提高。
这个定义内涵非常广泛,但人们通常仅仅将成组技术同生产 应用联系起来。
二、成组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1.在零件设计方面
许多零件具有类似的形状,可将它们归并为设计族。一个新 零件的设计可以通过修改一个现有同族零件的图纸和技术要求形 成。
应用这个概念,可以人为地合成一个“复合零件”。这个复 合零件集中了全族零件的所有功能要素。新零件的设计可以通过 这个复合零件派生出来。
第七章 柔性制造系统(FM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第一节 柔性制造系统的概念
一般说来,柔性制造系统尚无统一的定义,各国的专家对它 的看法不太一致。
美国出版的《柔性制造系统手册》对柔性制造系统的定义比 较简明:由计算机控制的、由若干半独立的工作站和一个物料传 送系统所组成的、能高效率地制造多品种、中小批量零件的系统。
三、FMS的适用范围 FMS适用批量零件数50~2000件,零件种类4~100种。
第四节 FMS的分类
一、根据规模大小分类 1.柔性制造模块(FMM) M-Module 单台CNC机床+工件自动装卸装置(机器人或托板交换装置)
2.柔性制造单元(FMC) C-Cell 2~3台CNC机床+工件自动装卸装置+工件自动传输设备
2.按分批投入的方式, 顺序完成上述各简单 工序
3.完成单道(简单)工 序时间很短
4.单个工序自动化
柔性制造系统
1.把作业划分为几个工序
2.不同批次的不同工序可 以交叉投入,加工顺序 可变动
3.完成单道工序加工时间 稍长,总加工时间较短
4.全部加工工序自动化(可 实现整个加工过程无人 操作)
二、FMS的柔性(灵活性) 1.机床加工的柔性 系统中的机床通过配置相应的刀具、夹具、NC程序等,即可 加工给定零件族中的零件。
1967年,英国莫林斯(Molins)公司提出把多台数控机床联 成一体的柔性制造系统的设想。后来,美国K&I公司实现了用计 算机控制的柔性制造系统。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 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柔性制造系统得到较快的发展(据1986 年美国机械工程协会统计,当时已有370条柔性制造系统在运行 中)。
3.柔性制造系统(FMS) ≥4台CNC机床+工件自动装卸装置+工件自动传输设备
(可能包括自动化仓库)
二、按系统的特点分类 1.序列FMS 该系统在一个时期加工一批零件,可以很快调整为加工另一 批零件。
2.随机FMS 系统对不同类型零件可进行随机顺序的加工,能够在一段时 间内加工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零件(这种加工可以混合进行)。
2.在零件加工制造方面
形状不同的零件有可能要求类似的加工过程,即它们的加工 工艺相似,因此它们的工艺设计可以得到简化。
根据这一特点,可把加工工艺相似的零件归为一个零件族。 按相似零件族制定工艺、设计制造夹具,生产时按零件族投料、 加工,这样就把多品种、中小批量产品的生产转变成较大批量的 生产了。
可建立加工单元来制造同族零件。对每个加工单元来说只针 对一族零件。因此,每个加工单元所需刀具和夹具的种类会大大 减少。在更换加工的产品时,刀具几乎可以不用更换,夹具更换 较为方便或不用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