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勘察报告编写大纲
堤防工程设计大纲精编
![堤防工程设计大纲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edf5585db52acfc789ebc995.png)
堤防工程设计大纲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FCD31180FCD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堤防工程设计大纲范本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1998年10月工程技术设计阶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大纲主编单位:主编单位总工程师:参编单位:主要编写人员:软件开发单位:软件编写人员:勘测设计研究院年月目次1. 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摘要 (4)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3. 基本资料 (5)4 堤防工程平面布置 (7)5.堤防工程结构设计 (7)6.堵口工程设计 (12)7.穿堤建筑物工程设计 (13)8.现有堤防技术改造工程设计 (13)9.环境保护工程设计 (14)10.施工组织设计 (15)11.工程管理设计 (17)12.工程概(预)算 (17)13.经济评价 (18)14.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9)15.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20)附录堤防工程设计计算公式 (20)1 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摘要根据以号文批准的堤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报告、项目建议书),本工程拟建于,起点坐标为:X=;Y=桩号。
终点坐标为:X=; Y=;桩号。
堤防总长度km。
保护面积 km2。
保护区内现有人口万人。
大中型工矿企业个。
大中型工程设施处。
农田面积公顷。
其他重要设施处。
年的工农业年总产值万元。
远景期望的工农业年总产值万元。
主要的工程项目有:堤防段,长度 km;堵口工程处,堵口堤长度 m;穿堤建筑物座;环境保护工程处。
现有堤防技术改造工程段,长度 km。
估计主要工程量:土方万m3、石方 m3、混凝土m3。
估计需要的大宗建筑材料:水泥 t、钢材 t;木材 m3;土工布万m2。
控制静态投资万元,动态投资万元,工程造价万元。
经济评价结论:提示:规模不大的围海围堤及圩堤的位置,一般采用自拟的坐标系或北京坐标系进行控制。
较长的江、河堤的堤线位置,可采用经纬度进行控制。
堤防勘察报告
![堤防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70a7d7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8.png)
堤防勘察报告1. 引言堤防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对于防洪和灌溉等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
堤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我们进行勘察报告的重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堤防勘察的步骤和思考过程。
2. 勘察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堤防勘察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勘察的顺利进行。
这些准备工作包括: - 收集历史资料:了解堤防的建设历史、维护记录和相关规范标准。
- 组织勘察团队:确定勘察的人员组成和各自的职责分工。
- 准备勘察工具:包括测量仪器、采样设备和勘察车辆等。
3. 第一步:现场考察现场考察是堤防勘察的重要步骤之一。
在现场考察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以下工作: - 观察堤防的建设状况:检查堤防的坡度、高度、宽度等参数,以及防护措施的情况。
- 检查堤防周边环境:考察周边地形、水文地质情况,了解是否存在潜在的威胁因素。
- 检测堤防表面:使用测量仪器对堤防表面进行检测,了解其平整度和变形情况。
4. 第二步:实地采样和试验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堤防的稳定性和材料性质,我们需要进行实地采样和试验。
具体步骤包括: - 采集土壤和岩石样品:根据堤防的结构和地质特征,在不同位置采集土壤和岩石样品,并进行标本编号。
- 进行实验室试验:将采集的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物理力学试验,如抗剪强度、压缩性等。
- 分析试验结果:根据试验结果,评估堤防材料的性质和稳定性。
5. 第三步:数据分析和评估在完成现场考察和实地采样试验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以下是相关步骤: - 综合各项数据:整合来自现场考察和实地试验的数据,建立堤防的工程地质模型。
- 进行稳定性分析: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堤防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 评估堤防的安全性:根据稳定性分析结果,评估堤防的安全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6. 结论通过堤防勘察报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对于现有堤防,评估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 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以确保堤防的长期可靠性。
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大纲
![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a6302a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f.png)
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大纲一、引言A.引言的目的和背景B.工程的目标和重要性C.报告的结构和内容概述二、基本信息A.工程位置和范围B.堤防工程类别(如河道堤防、海堤、湖泊堤防等)C.工程规模和预计工期三、工程需求分析A.环境需求分析(气象条件、水文条件等)B.工程目标分析(防洪、抗风灾等)C.社会需求分析(居民需求、经济发展等)四、现状调研A.资料搜集(现有堤防工程方案、相关论文、标准规范等)B.实地考察(现有堤防工程、周边环境情况等)C.调研结果分析(现状堤防工程的问题、改进空间等)五、工程设计思路A.设计原则和要求(安全性、经济性、可行性等)B.设计方法和流程(经济评估、力学分析等)C.设计方案选择(不同方案的比较和选择依据)六、工程参数计算和分析A.历史水文数据分析(洪水频率分析、最大洪水流量预测等)B.强度设计参数计算(土壤力学参数、风速等)C.结构设计参数计算(堤防高度、坡度、截面形状等)七、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A.堤防横断面设计(截面尺寸、坡度、堤顶宽度等)B.堤防防护措施设计(防渗、防浪等)C.材料选择和工程施工技术八、施工可行性分析A.施工方法和流程B.施工材料和设备需求C.施工安全和质量控制九、经济性评估A.工程总投资估算B.经济效益分析(减灾效果、节约损失等)C.项目可行性分析及风险评估十、设计结论A.设计方案和参数总结B.设计的优势和潜在问题C.后续工作建议和可能的改进方向A.在报告中引用的文献清单B.准备和使用的标准规范十二、附录A.水文数据、图表和计算结果B.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C.其他与报告相关的附加内容以上是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大纲,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最终报告应该全面准确地介绍工程需求、现状调研、设计思路、参数计算、结构设计、施工可行性分析、经济性评估等方面的内容,以达到论证设计方案合理性和可行性的目的。
防洪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
![防洪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https://img.taocdn.com/s3/m/4bcb92fc2e3f5727a4e962ab.png)
某市###河近期治理工程###河镇上游段堤防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初步研究阶段)某市勘测设计研究院二〇二〇年七月某市###河治理(二期)工程###河镇上游段堤防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初步设计阶段)批准:审定:审查:校核:项目负责:报告编写:参加人员:目录前言 (1)1.区域地质概况 (6)1.1.地形地貌 (6)1.2.地层岩性 (6)1.3.地质构造及地震 (7)1.4.物理地质现象 (8)1.5.水文地质条件 (8)2.堤段工程地质条件 (10)2.1.###河左岸堤段工程地质条件 (10)3.穿堤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 (17)3.1.地质概况 (17)3.2.工程地质条件条件及评价 (18)4.天然建筑材料 (22)4.1.粘土料 (22)4.2.砂砾料 (25)4.3.块石料 (25)结论及建议 (27)结论 (27)建议 (28)前言⒈工程概况及自然地理条件拟新建的某市###河上游左岸防洪工程位于某市###河镇东南部,治理段河流两岸分布有大面积农田,左侧毗邻301国道和滨洲铁路,右侧与G10紧邻,工程建设很有必要。
本次拟治理河段上游起点位于###河镇三道村###河桥、下游终点为###河镇东201国道###河大桥,拟治理长度3030m,本次治理拟新建涵闸3座,堤防结构形式拟定为土堤加防浪墙。
本次治理###河段两岸现状无堤防,拟建成后河流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
###河镇位于某市阳明区,地处牡丹江右岸,西部与某市区隔江相望,201国道与301国道在此相交,交通便利,###河镇现有人口 4.7万人,行政面积269.5km2。
工程地理位置座标为:东径:129°42′00" ~129°43′55"北纬:44°33′28" ~44°35′17"防洪工程效益见表1。
表1 防洪效益表###河为牡丹江右岸一级支流,地处“U”型山间河谷,###河自东向西在在###河镇汇入牡丹江。
堤防工程设计大纲范本
![堤防工程设计大纲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cd23882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1.png)
堤防工程设计大纲范本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堤防工程设计大纲范本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工程技术设计阶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大纲主编单位:主编单位总工程师:参编单位:主要编写人员:软件开发单位:软件编写人员:勘测设计研究院年月目次1. 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摘要 (4)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3. 基本资料 (5)4 堤防工程平面布置 (7)5.堤防工程结构设计 (7)6.堵口工程设计 (12)7.穿堤建筑物工程设计 (13)8.现有堤防技术改造工程设计 (13)9.环境保护工程设计 (14)10.施工组织设计 (15)11.工程管理设计 (17)12.工程概(预)算 (17)13.经济评价 (18)14.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9)15.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20)附录堤防工程设计计算公式 (20)1 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摘要根据以号文批准的堤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报告、项目建议书),本工程拟建于,起点坐标为:X=;Y=桩号。
终点坐标为:X =;Y=;桩号。
堤防总长度km。
保护面积km2。
保护区内现有人口万人。
大中型工矿企业个。
大中型工程设施处。
农田面积公顷。
其他重要设施处。
年的工农业年总产值万元。
远景期望的工农业年总产值万元。
主要的工程项目有:堤防段,长度 km;堵口工程处,堵口堤长度m;穿堤建筑物座;环境保护工程处。
现有堤防技术改造工程段,长度km。
估计主要工程量:土方万m3、石方m3、混凝土m3。
估计需要的大宗建筑材料:水泥t、钢材t;木材m3;土工布万m2。
控制静态投资万元,动态投资万元,工程造价万元。
经济评价结论:提示:规模不大的围海围堤及圩堤的位置,一般采用自拟的坐标系或北京坐标系进行控制。
较长的江、河堤的堤线位置,可采用经纬度进行控制。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2.1 有关本工程的主要文件(1) 批准本工程建设的文件;(2)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报告);(3)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报告)的审批文件;(4)设计任务书或设计委托书。
某堤防勘察报告
![某堤防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e9e3e7001f69e314332949e.png)
**县诺***小通江北岸堤防工程工程地质勘察说明第一章前言一、工程概况拟建堤防工程位于**县**镇小通江北岸,分为上游和下游两段,其中上游段长约200米,下游段长约500米。
堤防工程沿小通江北岸而建,拟采用重力式挡墙。
受达州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委托,我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本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钻探部分及工程地质测绘部分。
二、勘察目的及要求根据委托单位提出的本工程地质钻探及工程地质测绘技术要求,结合拟建堤防性质及堤防附近已有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及要求为:1、探明场地所处地形地貌、地质特征和岸坡微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
2、查明场地内地层结构特征、各岩土层空间分布规律、组成成分和物理力学性质。
3、查明沿线洞穴、管沟、不稳定岸坡的分布情况,为委托方评价该类不良地质现象提供依据。
4、查明场地内地层的渗透稳定性、粗略分析产生管涌等的可能性和水运动时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
5、查明沿线各地段软弱夹层的分布、充填物质及物理力学性质。
6、判定环境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三、勘察方案及勘探工作量1、勘察工作的依据(1)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T188—96)《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9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内业整理规程》(SDJ19—7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5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2) 《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通江幅》(1979年,1:20万)(3) 委托方提供的拟建堤防工程平面图(4) 设计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5) 勘察纲要、附近已有的地质勘察资料2、勘探点的布置及勘探深度本工程的勘探点由委托单位**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根据拟建堤防堤岸性质、堤防处已有的工程地质资料并结合现行规范布设,共15个,其中上游段布置勘探点4个,编号为2#~5#;下游段布置勘探点11个,编号为6#~16#,具体位置由委托方提供并现场指定,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NO:01)。
三圣黑水滩河堤防勘察报告
![三圣黑水滩河堤防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23b0f6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f.png)
三圣黑水滩河堤防勘察报告【摘要】本报告对三圣黑水滩河堤防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和评估,总结了堤防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该河堤防的勘察,我们发现了堤防的强度不足、河床淤积、植被覆盖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固和维护措施,以确保河堤防的稳定和安全。
【引言】三圣黑水滩河堤防作为当地防洪抗灾的重要设施,其安全稳定性对于保护周边的居民和农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全面了解该河堤防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加固和维护方案,我们组织了一支专业团队对三圣黑水滩河堤防进行了细致的勘察和评估。
【一、勘察目标】1.评估河堤防的强度和稳定性。
2.分析河床淤积和漂浮物对堤防的影响。
3.调查堤防植被的状况和覆盖率。
4.研究降低河堤防受损风险的措施。
【二、勘察过程】1.对河堤防的整体状况进行了细致的勘测,测量河堤的高度和宽度。
2.使用地质勘测仪器对河堤进行了地质力学性质的测试,评估了其强度和稳定性。
3.对河床进行了清淤勘测,分析了淤积情况对堤防的影响。
4.对堤防上的植被进行了调查,评估了植被的种类和覆盖率。
【三、勘察结果】1.河堤防的高度和宽度符合相关规范,但存在一定的强度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强流冲击下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2.河床淤积情况较为严重,淤积物增加了河堤防后方的压力,需要及时清淤以减轻堤防的负荷。
3.堤防上的植被种类较单一,覆盖率不足,无法有效固土保持,容易导致侵蚀和坍塌。
【四、解决方案】1.加固河堤防的建议:a.通过加固堤坝底部和侧壁的石块堆砌加强其稳定性。
b.增加堤顶的宽度以增加抵御冲击力的能力。
2.清淤的建议:a.定期对河床进行清淤,减少淤积物的负荷。
b.加强河床的维护和疏浚,保持河道的通畅。
3.植被改善的建议:a.引进多样化的植被,增加植被的种类和覆盖率。
b.建立植被维护管理机制,定期修剪和补充。
【五、结论】通过对三圣黑水滩河堤防的勘察和评估,我们发现了堤防的强度不足、河床淤积和植被覆盖不完善等问题。
堤防工程治理地质勘察范本
![堤防工程治理地质勘察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4b762e88561252d381eb6e87.png)
目录1前言 (1)1.1工程概况 (1)1.2勘察技术要求 (1)1.3勘察工作技术规范和规程 (2)1.3.1执行的规范、规程 (2)1.3.2参考的规范 (2)1.4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3)1.4.1勘察方法 (3)1.4.2勘探工作量 (4)1.4.3 工作质量评述 (4)2自然地理 (5)2.1地形地貌 (5)2.2气象 (6)2.3水文 (6)3区域地质概况 (6)3.1地层岩性 (6)3.2地质构造 (7)3.3地震 (9)3.4水文地质条件 (9)3.4.1地表水 (9)3.4.2地下水 (9)3.5物理地质现象 (10)4河堤工程地质条件 (10)4.1地形地貌 (10)4.2地层岩性 (11)4.3水文地质条件 (12)4.3.1地表水 (12)4.3.2地下水 (12)5场地地震效应 (13)6河堤岩土工程评价及处理措施 (13)6.1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13)6.1.1河堤原位测试成果 (14)6.1.2岩土物理力学指标 (14)6.1.3河堤地层渗水试验指标 (17)6.3河堤工程地质评价 (18)6.4堤身堤基土的物质组成 (19)6.5岸坡稳定性评价 (19)6.6渗透系数 (19)6.7场地水的腐蚀性评价 (20)6.8堤防及地基工程处理措施 (21)7天然建筑材料 (22)7.1土料 (22)7.2砂砾料 (22)7.3石料 (23)8结论及建议 (23)8.1结论 (23)8.2建议 (23)附录:1.工程勘察技术要求……………………………………NO.12.工程地质平面图………………………………………NO. 2-13.工程地质剖面图………………………………………NO.3-1~3-164.工程地质柱状图………………………………………NO.4-1~4-165.土工试验成果表………………………………………NO.5-1~5-26.水质分析报告…………………………………………NO.6-1~6-27.颗分曲线…………………………………………………NO.7-1~7-88.现场照片…………………………………………………NO.81前言我院受西安市水利规划勘测设计院的委托,进行了灞河蓝田县城下游段河堤综合治理初设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目的是为灞河蓝田县城下游段河堤综合治理工程提供岩土工程依据.1.1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灞河蓝田县城3号橡胶坝下游,左岸从蓝田县灞河0+000到下游3+652.6处,长3.65千米;右岸从蓝田县灞河0+650.6到下游3+652.6处,长3.0千米.左右岸总计长为6.65千米.规划河堤设计左岸堤顶宽度15.0米,右岸堤顶宽度24.0米,预计堤顶高程462.0~478.0,预计基础底埋深1.0~3.0米.在1+397.91~1+864.52段左岸外侧为黄土台塬,其边坡滑坡发育,滑坡群连环密布,层序错列紊乱,呈阶梯状,为先后连环滑动错落形成,层面前缘高后缘低,微倾坡内.新近形成的滑坡堆积物分布于规划河堤线上.根据确定的防洪标准,按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的有关规定,灞河堤防工程级别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2勘察技术要求根据西安市水利建筑规划设计院提供的灞河蓝田县城下游段河堤综合治理的工程勘察技术要求(见附录1),结合国家现行的规范、规程,同时考虑河堤建筑物的特点及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确定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为:1、查明堤防工程沿线各工程地质单元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提供堤防各层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承载力及渗透系数.2、预测规划河堤挡水后堤基及堤内相关地段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与建议.3、提供堤岸区工程地质平面图,两岸河堤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及工程地质柱状图.4、调查工程区附近天然建筑材料的分布范围、数量、质量等.5、对存在工程地质问题的地层提出工程处理措施.1.3勘察工作技术规范和规程依据西安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本次勘察依据的规范、规程如下:1.3.1执行的规范、规程⑴《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⑵《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⑶《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⑷《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内业整理规程》⑸《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⑹《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⑺《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⑻《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⑼《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T188-96)⑽《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3.2参考的规范⑴《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⑵《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4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1.4.1勘察方法⑴工程地质测绘为查明规划河堤沿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1:2000比例尺的工程地质调绘工作,调绘面积3.3千米2;调绘点20余处;野外调绘路线顺河堤及河道外测布置,地层分界线用罗盘及经纬仪标定界线、皮尺量测距离.测绘范围:左岸从蓝田县灞河0+000到下游3+652.6处,长3.65千米;右岸从蓝田县灞河0+652.6到下游3+652.6处,长3.0千米.左右岸总计长为6.65千米.宽为灞河河床向东西各外延500.00~800.00米.⑵工程地质钻探根据勘察技术要求及规范中工作量布置原则,结合场地条件,灞河两岸河堤勘探测试点沿规划河堤轴线布置.从灞河上游0+000至3+652.6处,左岸布孔9个,右岸布孔9个,垂直河堤轴线布置横剖面4条,钻孔8个,共计26个孔;现场试坑渗水试验9次,钻孔注水试验4段次.本次河堤勘察点间距为:钻孔间距9.0~470.0米.钻孔深度为11.3~15.6米.(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附录N0.2-1).采用工程地质岩芯钻机,以孔径146米米开孔,110米米终孔.本次外业工作共投入GJ-150型钻机3台.⑶原位测试①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在孔内碎石土层中进行,试验落距76厘米,锤重63.5千克,记录击入10厘米锤击数,以求得碎石土层的密实度及承载力.②标准贯入试验:在孔内填土、砂土及粉质粘土层中进行,试验落距76厘米,锤重63.5千克,记录击入30厘米锤击数,以求得填土、砂土及粉土层的密实度及承载力.③试坑渗水试验:主要在两岸河堤人工填筑层及河漫滩中做渗水试验,试验采用单环法,环高20厘米,直径为37.75厘米,面积为1000厘米2,环内水柱高10厘米,试坑深50厘米.记录稳定渗入水量,求得各土层的渗透系数.④钻孔注水试验:在钻孔卵石层中做注水试验,试验采用钻孔常水头注水法,由达西定律得出,试验土层渗透系数计算公式k=Q/FH其中,Q--注水量(单位:厘米3/米in)H--试验水头(单位:厘米)F--形状系数(单位:厘米),因试段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钻孔套管下到孔底,孔底进水,试验土层顶板为不透水层粉质粘土,取F=4r.⑷室内土工试验:主要进行了常规项目试验,颗粒分析试验,相对密度试验等.并进行了快剪、慢剪及固结快剪.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了水质简分析,以判定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1.4.2勘探工作量本次勘察完成的工作量见勘探工作量汇总表1.1.4.3 工作质量评述野外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钻探、现场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均符合规范规程要求.工作量汇总表表12自然地理2.1地形地貌灞河发源于秦岭北麓的箭峪岭南九道沟,总体向北西方向蜿蜒穿流,流经秦岭山地、穿越黄土台塬后进入工程区域.灞河在下游处与浐河交汇后流向折向正北、于水流乡兰家庄地段注入渭河.灞河全长104千米,流城面积2581千米2,灞河终年流水,山区段两岸山体雄浑,林木茂密,水体清澈透明,属渭河水系的秦岭山支流.灞河流经黄土台塬区的河谷长度4~6千米,河谷断面呈不规则平缓“U”型,河谷左岸为白鹿塬,塬体宽厚,塬面平坦完整,呈二级黄土台塬地貌,塬面高程706~780米,周边多以陡坎或滑坡群与其它地貌单元邻接.河谷右岸为铜人塬,塬面受冲沟冲刷破坏,塬面起伏,沟壑发育,“V”型谷深切80~180米,呈黄土丘陵地貌,塬面高程700~900米.灞河河流沿白鹿塬坡角流过,河道宽度50.0~230.0米不等,河床高程580~450米,两岸发育河漫滩及一级阶地,右岸广大河谷一~四级阶地保存连续完整,呈带状分布.河漫滩高出河床1~3米,宽度0.5~1.5千米,地面高程358~390米;一级阶地高出河床4~8米,阶面宽度1~2千米,地面高程360~392米;二级阶地高出一级阶地20~25米,阶面宽度0.5~1千米,地面高程383~400米;三级阶地高出二级阶地10~20米,阶面宽度1~2千米,地面高程410~562米;四级阶地高出三级阶地20~40米,阶面宽度0.5~1.5千米,地面高程480~622米.地形总体是东南高,西北低.2.2气象蓝田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干燥,夏热多雨有伏旱,秋凉气爽阴雨多.多年平均气温13.3℃,极端最高气温43.3℃,极端最低气温-17.4℃;平均无霜期211天,冻土最大深度 25厘米.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平均风速1.6米/s,最大风速20米/s.2.3水文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833.3米米,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8.4%.灞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5.72米3/s,年径流量4.96亿米3,年平均含沙量4.43千克/米3. 3区域地质概况3.1地层岩性区域地层由新到老简述如下:1、全新统上部冲积层(Q42al):主要由卵、砾石层,粉、细砂层组成,含少量泥质,分布于河床及河漫滩.2、全新统下部冲积层(Q41al):主要由卵、砾石层、砂层组成,夹有淤泥质薄层或透镜体,分布于一级阶地.3、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主要由浅棕红色粉质粘土层组成,含少量砂质及砾石,分布于全新统下部冲积层(Q41al)地层下部.4、上更新统滑坡体(Q3del):由(Q3eol)风积黄土及(Q2eol+pl)风洪积黄土状土组成,灰黄色~浅棕红色,层序错列紊乱,分布于白鹿塬、铜人塬岸坡部位.5、上更新统风积层(Q3eol):由三层灰黄色黄土及浅棕红色古土壤层组成,分布于二阶地及黄土台塬上部、三阶地上部.6、中更新统冲积层(Q2al):由浅棕红色黄土状土及古土壤层组成,分布于三阶地下部及四阶地.7、中更新统风洪积层(Q2eol+pl):由浅棕红色黄土状土及古土壤层组成,分布于三阶地、四阶地上部.3.2地质构造工程区处于渭河断陷盆地(渭河地堑)南部,渭河盆地的形成始于第三纪始新世晚期,至上新世早期大体形成.第四纪以来以沉降为主,断裂活动强烈.切割第三系、第四系的断裂很多.主要断裂组有近EW向,NE向和NW向(西安凹陷南部还有近SN向)断裂,共百余条.另外凹陷中地裂缝也较发育,工程区距地裂缝(隐伏断裂)分布较远.工程区处于秦岭山前断裂、余下~铁炉子断裂的北边.现就与勘察区距离较近的断裂特征分述如下:⑴余下一铁炉子断裂:由户县、余下、经引镇至蓝田,呈近东西向展布,为高角度正断层,断面倾向北、倾角60°~80°,牧护关岩体的侵入与该断裂中生代活动有一定关系.该断裂从工程区南边通过,距场地9.0千米.⑵秦岭山前断裂:由涝峪至汤峪沿秦岭山前呈近东西向展布,总体倾向北、倾角60°~80°,深切地壳20.0千米左右.沿断裂带有著名的汤峪温泉分布,为第四纪以来活动性断层.该断裂从工程区南边通过,距场地14.7千米.⑶灞河断裂:沿网峪~油坊街~灞桥呈北西向延伸,倾向南西,为隐伏的高角度正断层,深切地壳20千米以上,为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断层.该断层于场地外西南侧(灞河左岸)通过,距场地约1.0千米.见构造纲要图.3.3地震第四纪以来,渭河地堑急剧下沉,为新构造运动活跃区,历史地震活动频繁,如最近发生的泾阳地震、草滩地震等就是佐证.据史料记载,渭河地堑范围内发生过米≥4级的地震有104次,其中米≥5级的地震有11次,1487年8月临潼6.25级地震,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1568年4月2日临潼5.5级地震,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1568年5月15日西安东北6.75级地震,地震基本烈度为Ⅸ度,1556年1月23日华县8级地震为最大震级,影响到本区地震基本烈度均不超过Ⅷ度.秦岭山区新构造运动表现以垂直抬升与面状剥蚀为特点.工程区属稳定性较差地区.3.4水文地质条件3.4.1地表水西安市水系发育,主要分布于秦岭山北坡,从西到东主要大河流有黑河、沣河、浐河及灞河,均为渭河一级支流.区内最大河流渭河为黄河一级支流.河流受大气降水和上游支流河水补给,地表水储量丰富.排泄方式为河水常年补给两岸地下水,并向河流下游排泄.3.4.2地下水本区地下水按其赋存条件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①孔隙潜水:分布于灞河河谷地貌单元中的河漫滩及一~四级阶地松散层中,储水空间充沛,水量丰富.受大气降水补给和两岸黄土台塬区地下水补给,向河道及下游排泄.②黄土裂隙潜水:分布于灞河河谷两岸黄土台塬中更新统Q2eol+pl黄土层裂隙中,由于塬面宽厚,受下部胶结成层的钙质结核层隔水作用,水量较丰.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方式是由黄土台塬两岸以渗流或泉水的形式向河谷排泄.③滑坡体承压水:白鹿塬、铜人塬岸坡部位滑坡体坡角均有泉水出露.工程区段白鹿塬岸坡沿线李家坡、陈家坡处的滑坡群坡角沿线有多处常年上升泉水出露,具有承压性.余家坡、杨家坡村处的滑坡体前缘坡度较陡,滑坡床较深,在村子附近的冲沟处有少量上升泉水出露现象,水量不丰.受大气降水补给和黄土塬区地下水排泄补给,地下水赋存于滑坡体黄土裂隙中,排泄方式是沿滑坡体坡角以上升泉水的形式或沿地下滑弧面向河谷排泄.3.5物理地质现象灞河河谷左岸的二级黄土台塬白鹿塬,和河谷右岸的黄土丘陵铜人塬,主要物理地质现象为冲沟、滑坡、崩塌现象.冲沟:在两岸黄土台塬均有发育.特别是河谷右岸的铜人塬,塬面受冲沟冲刷破坏,塬面起伏,沟壑发育,“V”型谷深切80~180米,呈黄土丘陵地貌,主要由大气降水冲刷形成,受其影响,台面和边坡不完整.滑坡:分布于白鹿塬、铜人塬岸坡部位,特别是白鹿塬岸坡沿线,滑坡群连环密布,层序错列紊乱,阶梯状,为先后连环滑动错落形成,层面前缘高后缘低,微倾坡内.崩塌:受重力作用影响,在白鹿塬、铜人塬陡峻岸坡部位均有崩塌堆积现象. 4河堤工程地质条件4.1地形地貌测区范围内灞河两岸一级阶地发育,河岸两侧地表不良地质作用只在1+397.91~1+864.52段,左岸外侧黄土台塬的边坡滑坡发育.其它地段无不良地质作用.灞河河道弯曲多折,河道宽度110.0~169.0米,河床海拔457.22~470.06米,比降3.51‰(见附录No.2).本次勘察范围属于灞河冲洪积一级阶地及河漫滩地貌单元,左岸外侧为黄土台塬地貌单元.4.2地层岩性根据工程地质调绘、钻探揭露和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本次勘察的河堤地层由第四系全新统耕植土(Q4米l)、冲积卵石(Q42al),全新统滑坡体(Q4del)、冲积粉质粘土(Q3al)组成,现按其成因时代及物理力学性质分层描述如下(见附录No.3-1~3-16).①全新统滑坡体(Q4del):该滑坡体位于工程区灞河上游左岸外侧,为一最近形成的滑坡体,其主要由(Q3eol)风积黄土组成.在该新滑坡的左右为上新统滑坡体群(Q3del),其主要由(Q3eol)风积黄土及(Q2eol+pl)风洪积黄土状土组成,灰黄色~浅棕红色,层序错列紊乱,分布于工程区左岸黄土塬边坡部位.②层素填土(Q4米l):成分主要为卵石.灰色~灰白色,散体结构,卵石成份主要为花岗岩、石英岩,粒径2.0~6.0厘米,个别可达15.0厘米,卵石含量约55~70%.充填物以中粗砂、砾砂为主.稍湿,松散~中密.主要分布在下游左岸河堤上部.在左岸河堤上游、右岸河堤上部为耕植土②-1.本层厚度为 2.4~2.6米,层底埋深为2.4~2.6米,层底标高为461.8~465.5米.②-1耕植土(Q4米l):褐黄色,土质较均,富含植物根系,含约10%的卵石.厚度为0.5米,层底埋深为0.5米,层底标高为462.7~468.8米.③层卵石(Q42al):杂色,以灰白色为主,散体结构.卵石成份主要为花岗岩、石英岩,呈亚园状,一般粒径2.0~6.0厘米,个别可达15.0厘米,卵石含量约65%左右.充填物以砂、泥质为主.稍湿,松散~中密.厚度为0.8~7.5米,层底埋深为1.6~7.8米,层底标高为456.9~472.87米.③-1粗砂(Q42al):灰白色,散粒结构,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粘性土.稍密.仅在ZK1钻孔中见到,呈透镜体状分布.厚度为2.0米左右.④层粘土(Q3al):黄褐色,土质不均,局部含少量卵石、砂质及园砾.硬塑.本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为12.4米.④-1层粉质粘土(Q3al):黄褐色,土质不均,局部含少量卵石、砂质及园砾.硬塑.厚度为1.1~5.6米.4.3水文地质条件按空间分布条件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大类:4.3.1地表水灞河为渭河一级支流,灞河发源于秦岭北麓的箭峪岭南九道沟,全长104千米,流城面积2581千米2.灞河受大气降水和上游支流河水补给,地表水储量丰富.排泄方式为河水常年补给两岸地下水,并向河流下游排泄.河流与一级阶地地下水的补排关系,随着季节的变化呈互补关系.勘察区为广大的农业区,工业基地分布较少,河流受工业污染程度甚微,河水清沏,水质良好.其地表水化学类型上游为S04·HCO3—Na·Ca型水,总矿化度0.386g/l,pH值8.08,属淡水(见附录N0.6-1).4.3.2地下水工程区河谷两岸地下水按埋藏条件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两类.基岩裂隙水分布于工程区河流及冲沟两侧基岩的层面裂隙、风化裂隙与构造裂隙中,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濳水,孔隙含水层为黄土、黄土状壤土和砂砾石.主要受大气降水、河水补给和上覆地层中地下水渗流补给,以渗流方式向下游排泄.平水期及枯水期河水补给两侧地下水和向河流下游排泄.丰水期两岸地下水补给河水.总之,工程区河水与两侧地下水的补排关系,随着季节的变化呈互补关系.灞河本次勘察期间地下水水位埋深2.4~6.8米.平水期及枯水期河水补给两侧地下水和向河流下游排泄.丰水期两岸地下水补给河水.总之,工程区河水与堤岸地下水的补排关系,随着季节的变化呈互补关系.勘察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S04—米g·Ca·Na型水,总矿化度为0.661g/l,pH值8.40,属淡水(见附录N0.6-2).5场地地震效应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勘察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规范表3.1.2划分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土,按表3.1.3划分场地类别为Ⅱ类.本次勘察期间地下水水位埋深2.4~6.8米,在15.6米范围内没有砂土及粉土层分布,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规定,在地震基本裂度为Ⅶ度时不存在液化问题.6河堤岩土工程评价及处理措施6.1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和原位测试成果指标统计,是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附录D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取值”方法标准进行的.6.1.1河堤原位测试成果采用自动落锤法,在18个钻孔中共进行动力触探试验61次,统计结果见表2.在18个钻孔中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32次,统计结果见表3.堤基岩土动力触探实验成果统计表表2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表36.1.2岩土物理力学指标规划河堤各层土颗粒组成特征见表4、堤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值见表5.1166.1.3河堤地层渗水试验指标河堤地层渗水试验成果见表6.试坑渗水试验成果表表66.2地基土各项指标建议值根据动力触探测试结果,同时结合地基土野外鉴定特征及类似工程经验,综合确定规划河堤内各层地基土各项指标建议值见表7.地基土的各项指标建议值表76.3河堤工程地质评价本次钻探揭露成果显示,左右岸规划河堤的地层岩性基本一致,场地地基结构属单层结构地基土,主要为粉质粘土.左右岸河堤基本上为自然河堤,均未砌护.其工程性能如下.②层素填土(Q4米l):成分主要为卵石.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平均值为10.6击,中密.渗透系数K=3.68×10-2厘米/s,属于强透水性.容许承载力[σo]=200kPa,工程性能一般.局部为②-1耕植土,无工程意义.③层卵石(Q42al):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平均值,平均为17击,中密.渗透系数K=3.57×10-2厘米/s,属于强透水性.容许承载力[σo]=500kPa,工程性能较好.④层粘土(Q3al):天然含水量平均值为27.7%.湿密度平均值为19.0KN/米3,干密度平均值为15.1KN/米3.液性指数平均值为0.20,硬塑.压缩系数平均值为0.54,属高压缩性土.渗透系数K=6.79×10-7厘米/s,属于微透水性.容许承载力[σo]=200kPa,工程性能好.④-1层粉质粘土(Q3):天然含水量平均值为21.7%.湿密度平均值为19.3KN/米3,干密度平均值为15.9KN/米3.液性指数平均值为0.06,硬塑.压缩系数平均值为0.43,属中压缩性土.渗透系数K=1.24×10-6厘米/s,属于微透水性.容许承载力[σo]=200kPa,工程性能好.6.4堤身堤基土的物质组成灞河蓝田县城下游段河均为自然河堤,左岸河堤上游外侧为黄土台塬,台面基本平整,边缘黄土柱、黄土漏斗、黄土冲沟发育,边缘差次不齐,时有滑坡及崩塌发生.下游则为卵石.右岸为冲积卵石及粉质粘土.两岸迎水坡均未砌护.由左、右规划堤防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详见附录№3-1~3-6)可以看出,堤基土主要由卵石及粉质粘土组成.6.5岸坡稳定性评价拟建堤防座落于灞河一级阶地上,地形开阔平坦,地层岩性均一,地层厚度稳定,拟建堤防不存在岸坡稳定性问题.但左岸河堤在1+397.91~1+864.52段,从黄土台塬坡脚下通过,黄土台塬边坡滑坡发育,有古滑坡,亦有新近形成的滑坡,新近形成的滑坡堆积体堆于规划河堤线上.左河堤外侧的滑坡群对河堤的安全存在潜在威胁,拟建堤防左河堤外侧存在边坡稳定性问题.由左、右堤防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详见附录№3-1~3-6)可以看出,堤基土主要由卵石及粉质粘土组成,厚度大,地层结构层面起伏平缓,且不存在软弱下卧层.据此判定,堤基抗滑稳定性较好.6.6渗透系数本次勘察在坝址区不同地段共进行了9处方坑渗水试验,在钻孔ZK2、ZK5、ZK16、ZK10中作了4段次钻孔注水试验,其结果列于表6,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附录J.0.1标准,堤身卵石为强透水性,其渗流稳定允许水力坡降为:②层素填土、③层卵石:Jy>0.1~0.2.④层粘土、④-1层粉质粘土:Jy>0.5.灞河堤防地基的渗透变形类型依据地基颗粒组成的不均匀系数按表8进行判别.渗透变形类型判别评价表表8依据表4所列不均匀系数,③层卵石的不均匀系数为24.99~107.5,卵石分选性差,级配较好.不均匀系数Cu>20,一般会产生级配连续管涌型破坏,存在渗流稳定性问题.④粘土层为极微透水层,④-1粉质粘土层为微透水层,其容许水力坡降经验值:Jy>0.5.④粘土层和④-1粉质粘土层不可能产生渗流变形破坏.该层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堤基基础底面坐于④层粘土之上,则不会发生渗流变形破坏问题,作为挡水建筑物河堤基础较为理想.6.7场地水的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在场地取了1组地表水、1组地下水水样,水腐蚀性分析结果见附录№6-1~6-2,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腐蚀性评价标准,场地环境类别为Ⅰ类,(将腐蚀性判别依据综合列于表9)地表水、地下水均对普通硅酸盐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表9依据勘察区地表水、地下水取样分析结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10)表12.2.4(将腐蚀性判别依据综合列于表10)判定地表水、地下水均对普通硅酸盐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表106.8堤防及地基工程处理措施现有部分自然河堤,密实度较差,河堤低矮、单薄,迎水坡无砌护,不能达到。
河堤初步勘察方案
![河堤初步勘察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acf91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61.png)
河堤初步勘察方案一、引言河堤的稳定和安全对于河流的管理和防洪工作至关重要。
为确保河堤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本文制定了河堤初步勘察方案。
二、背景河堤是用以防止河流水位超过警戒水位而造成洪水灾害的一道重要防线。
然而,由于长期自然侵蚀和频繁的洪水冲刷,河堤可能出现破坏、塌方等危险情况。
因此,进行河堤初步勘察非常必要。
三、目的本次河堤初步勘察的目的在于:1. 评估河堤目前的结构、材料和稳定性状况;2. 确定河堤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危险因素;3. 提供改善和修复河堤的建议和措施。
四、方法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本次勘察将采取以下步骤:1. 收集相关资料:收集河堤的历史记录、设计文件以及最近的维护和修复情况等资料,以了解河堤的基本情况。
2. 实地勘察:沿着河堤的全长进行实地勘察,包括对河堤的外部和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以及对河堤材料的采样和测试。
3. 数据分析:对勘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估河堤的稳定性和强度。
4. 问题识别: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河堤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危险因素。
5. 建议和措施:根据问题识别,提出改善和修复河堤的建议和措施,包括增加抗冲刷措施、修复漏水点等。
五、时间计划本次河堤初步勘察预计需要以下时间:1. 收集资料:1周;2. 实地勘察:2周;3. 数据分析:1周;4. 问题识别:1周;5. 建议和措施:1周。
六、结果报告完成河堤初步勘察后,将形成一份详细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1. 河堤现状的描述和评估;2. 河堤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危险因素;3. 改善和修复河堤的建议和措施;4. 建议的修复时间和预算。
七、结论通过本次河堤初步勘察,我们将获得关于河堤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信息,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这将有助于保障河流的管理和防洪工作的顺利进行,并确保河堤的长期稳定和安全。
堤防工程勘察设计方案模板
![堤防工程勘察设计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669212a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5.png)
堤防工程勘察设计方案模板一、项目背景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其中洪涝灾害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
为了应对洪涝灾害,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加大了对堤防工程的建设与维护力度。
堤防工程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的制定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勘察设计方案是针对某地区的一项堤防工程制定的,具体内容如下。
二、勘察设计概述1. 勘察设计目的本次堤防工程勘察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调查研究堤防修建地点的地质、水文、地形等情况,为后续的设施规划、设计、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
2. 勘察设计范围本次堤防工程勘察设计范围为xx省xx市xx区,包括堤防修建区域及周边环境。
3. 勘察设计内容本次堤防工程勘察设计内容包括地质勘察、水文勘察、地形勘察、生态环境勘察等方面的内容。
三、地质勘察1. 地质资料整理对于所选工程区域的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包括地质地貌、地层岩性、构造特征、地质构造、地下水情况等方面的资料。
2. 山地地质勘察对于山地地质的勘察包括斜坡稳定性、地质灾害等方面的调查研究。
3. 水利地质勘察对于水利地质的勘察包括地下水位、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调查研究。
四、水文勘察1. 水文资料整理对于所选工程区域的水文资料进行整理,包括河流水位、流量、泥沙等方面的资料。
2. 洪水频率分析根据历史洪水资料,对于工程区域的洪水频率进行分析研究,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五、地形勘察1. 地形资料整理对于所选工程区域的地形资料进行整理,包括地形地貌、地面高程、坡度等方面的资料。
2. 工程地形测绘对于工程区域的地形进行精确的测绘,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地形数据。
六、生态环境勘察1. 生态环境资料整理对于所选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资料进行整理,包括植被类型、野生动植物资源等方面的资料。
2. 生态环境评价对于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分析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七、勘察设计成果图纸1. 地质剖面图绘制工程区域地质剖面图,展示地质情况。
河堤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河堤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db070a071fe910ef12df8fe.png)
兰州市中心滩河堤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目录一、概述 11.1工程概况 11.2场地分类与勘察等级11.3勘察目的与任务 11.4勘察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 2 1.5勘探点布置与勘探深度 2 1.6勘察工作方法 21.7勘探点测放及相关说明 31.8实际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3二、自然条件与区域地质 32.1地理位置及条件 32.2气候气象条件 32.3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 3三、河流特征与水文要素 33.1黄河径流特征及径流参数 3 3.2河道岸线变迁 53.3工程水文要素 5四、河堤工程地质条件述评64.1场地地形地貌 64.2场地地层及岩性分布74.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74.4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与评价74.5场地不良地质现象及岸坡稳定性114.6场地地震效应114.7水、土腐蚀性评价124.8河堤堤基渗透变形分析144.9地基承载力与变形指标的确定144.10河堤基础持力层选择与稳定性验算参数14五、B438-1#城市道路工程地质条件述评 155.1场地地形地貌155.2地层结构155.3地下水155.4路基土物理力学性质155.5水、土腐蚀性评价155.6路基干湿类型划分165.7土、石工程分级 165.8地基土承载力与变形指标的确定165.9 场地类别与抗震设计参数16六、结论与建议166.1 河堤工程166.2 B438-1#城市道路工程17附表:1、剪切波速频散曲线……………………………………………3张2、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1张3、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检测报告……………………………………1张4、水质分析报告…………………………………………………6张5、土腐蚀性分析报告………………………………………………1张6、兰州市中心滩河堤工程断面测量成果表………………………2 张7、兰州市中心滩河堤工程黄河横断面图…………………………2 张8、颗粒分析试验成果图………………………………………4张附图:1、图例(详-勘-HD-TL-01)………………………………………1张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详-勘-HD-Ⅰ-01~05)………………5张3、工程地质剖面图(详-勘-HD-Ⅱ-01~05)……………………4张4、柱状图……………………………………………………………26张一、概述1.1工程概况受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兰州分院委托,我单位承担了兰州市中心滩河堤工程及B438-1#城市道路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为本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河堤堤基设计、路基设计及施工提供地质依据和岩土参数。
河道治理工程堤防设计大纲
![河道治理工程堤防设计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ee68d0c102de2bd970588b1.png)
河道治理工程堤防设计大纲目录1概述 (1)1.1 工程概况 (1)1.2 任务来源 (2)1.3 设计阶段 (2)1.4 主要内容框架及深度要求 (2)1.5 工程规模 (4)2编制依据 (4)2.1 主要采用的规程、规范 (4)2.2 流域规划、设计成果、技术文件 (5)3基本资料 (5)3.1 气象资料 (5)3.2 水文资料 (6)3.3 工程地质 (8)3.4 工程规模、等别和防洪标准 (8)4各专业设计工作要求 (9)4.1 水文专业 (9)4.2 工程地质专业 (11)4.3 工程规划专业 (12)4.4 水工专业 (14)4.5 工程管理专业 (30)4.6 施工组织设计专业 (31)4.7 环境影响评价专业 (32)4.8 节能专业 (33)4.9 工程投资概算专业 (33)4.10 经济评价专业 (34)5结论及建议 (34)1概述1.1工程概况地点位于我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东部,属陇南山地的北秦岭之西端,全县境内山大沟深,海拔多为2500m以上,是典型的高寒阴湿地区。
县内主要河流为洮河及其支流羊沙河、河道等。
河道是洮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太子山以南,源地海拔高程3920m,河流自西向东流径夏河,临潭、临潭、康乐县等县并于康乐县连麓乡汇入洮河。
治力关镇位于地点东北端,约距县城110km。
东西两面与地点的新堡、康多两乡毗邻,东北与渭源县的峡城、康乐县的连麓、景古等乡接壤,西南同本县冶力关和羊沙两乡相连。
治力关镇海家磨村、葸家庄及洪家社等村位于冶力关镇北部的山谷地带,地形起伏较大,是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2109~2626m米之间。
工程所在地区是国扶贫困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经济以农业为主,工程区内的葸家庄、海家磨村、洪家社等共计5个村民小组446户2004人,川台地及耕地共计2537亩,人均耕地占有面积少,2009年人均收入仅为1450元,群众生活较为困难。
堤防工程设计地勘报告
![堤防工程设计地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c90227caf1ffc4ffe47acba.png)
1 前言浑河属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山西省平鲁县郭家窑乡料八山,干流由东北向西南流经山西省平鲁县、右玉县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五个县,于清水河县岔河口汇入黄河,全长219.4km,其中在杀虎口以上山西省境内河长101.4km、以下内蒙古境内河长118km(其中和林格尔县境内河长77.4km,清水河境内河长40.6km),全流域面积5533km2,内蒙古境内流域面积3856km2。
内蒙古境内浑河流域包括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共2个县,65个乡镇,828个行政村。
流域总面积5533km2,浑河流域是内蒙古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农业、牧业生产基地,经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 工程概况内蒙古境内浑河流域(包括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河道治理工程全长81.7km(桩号0+000—81+700),本次可研设计阶段完成堤防工程设计20.73km,护岸工程42.26km。
堤防工程包括土堤及浆砌石提防。
整个工程共分15段,即下恼亥段、石咀子段、新店子段、大板申段、前圪臭沟段、鸡鸣驿段、太平夭段、西窑子段、小红城段、大红城段、三支树段、二道河段、兰家十二号段、王桂窑段、高茂泉窑段。
3 工作任务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工程地质钻探、岩土物理力学试验等手段对拟建、新建堤基、护岸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为设计工作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1)收集区域地质及地震资料,对区域构造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地震动参数。
(2)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及地质调查,查明工程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带厚度、不良物理地质现象,评价渗漏、岸坡稳定等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问题。
(3)对各堤基、护岸区进行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及岩土试验等。
查明堤基区地形地貌、岩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带厚度、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
评价堤基的稳定性、渗漏、岸坡抗冲刷性等工程地质问题。
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大纲
![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feadc44a8114431b80dd840.png)
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大纲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设计院二〇一一年十一月批准:核定:审核:审查:校核:汇编:主要参加工作人员目录1 综合说明绪言简述工程地理位置工程任务兴建缘由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勘测设计工作过程以及有关部门及地方达成的协议水文简述工程所在地区的自然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水系地形等情况气象水文泥沙水质及地下水的资料情况说明各项主要特征值及分析成果地质简述区域地质水库及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概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结论性意见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和参数天然及人工建筑材料调查试验的主要成果工程任务和规模简述本工程有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及所在河流开发概况本工程在流域治理开发中的任务和主次系统担负防洪灌溉治涝城镇和工业供水通航过木垦殖等任务的工程应说明其对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发挥的作用具有发电效益的工程应说明电力系统现状和发展状况以及本电站在系统中的作用简述工程规模水利水能和泥沙计算成果各项特征值的确定调度运用原则和运行方式综合利用效益以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简述本工程的地址(坝轴线闸轴线厂址站址渠线堤线等)和总体布置方案的比较选定主要建筑物的规模等级标准布置型式和主要尺寸运行和泄洪方式及基础处理措施等施工简述施工条件对外交通导流方案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施工总布置主要施工工厂设施总工程量施工进度及工期施工强度所需劳动力建筑材料主要施工设备用风用水和用电的数量和来源以及施工占地数量等环境保护简述环境保护设计的依据和对主要不利影响采取的措施工程管理简述水利工程的管理机构人员编制管理及保护范围主要管理设施工程调度运用方式及工程监测等设计概算简述设计概算的编制原则及依据工程静态总投资总投资和年度投资投资构成经济评价简述经济评价的主要成果及结论结论及今后的工作意见综述本工程建设总的结论意见提出今后工作意见附表:工程特性表2水文流域概况气象水文基本资料(1)说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后新增加资料的整编和复核情况对新出现的大洪水需详加说明(2)根据新增加资料并结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和要求检验前阶段基本资料是否需要修正洪水简述暴雨洪水特性复核历史洪水设计洪水(1)说明增加新资料后设计洪水计算成果并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洪水成果相比较(2)用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时说明增加新资料后设计暴雨和产汇流参数设计洪水成果并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成果比较泥沙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其他水质说明工程所在河段天然状态下的水质情况冰情简要说明工程所在河段冰情性质当水库区或坝下游邻近河段冰情严重时分析说明特殊冰情(冰塞冰坝等)对工程施工运行的可能影响情况水面蒸发说明观测情况与蒸发量特征值3工程地质概述工程地质概况防洪堤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天然建筑材料结论4工程任务和规模工程建设的依据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河道及现有堤防存在的主要问题防洪标准、线路布置及堤距选择河道与堤防纵横断面水面线推算堤顶高程自然及社会经济情况和防洪要求概述本工程防护地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情况说明防洪保护对象的洪水灾害情况分析洪灾的成因提出防洪的要求和治理原则(1)概述河道特点河道比降横断面宽度河床质及河道演变等情况(2)简述堤防沿革断面型式及险工险段(3)简述穿堤建筑物种类数量和质量对堤防安危的影响(4)简述河道跨河建筑物及河滩阻水库碍物情况对河道行洪的影响(5)说明影响河道堤防防洪安全的主要问题分析河道现状安全泄量及其标准(1)根据河道堤防情况及主要防护对象的重要性经技术经济比较复核防洪标准和设计流量(2)说明河道堤防线路布置原则复核河道堤防线路和堤距根据河道地形及河势工程地质河床及堤岸稳定工程量施工移民占地投资及管理运用等条件确定河底纵坡和河道堤防横断面型式提出清障的范围清理对象和工作量说明采取的措施(1)分析代表性河段的设计水位流量关系确立尾间设计水位(2)分析拟定设计主槽与滩地糙率(3)推算河道水面线和闸桥渡槽等拦河建筑物壅水高度说明计算方法和成果对入河口(湖口海口)河段的堤防应分析水位顶托影响根据推算的河道设计水面线风浪爬高和安全超高确定堤顶高程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设计依据工程布置及建筑物设计方案比较6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条件(1)地理位置及交通(2)工程概况(1)气象特性(2)水文特性(3)工程地质条件(4)天然建筑材料(5)市场供应条件施工导流导流标准和导流时段(1)提出不同施工时段划分的选择意见及其成果(2)选定各期施工导流的流量和频率确定导流建筑物级别(3)选定坝体拦洪渡汛的洪水流量和频率导流方式(1)选定导流方式提出选定方案的各期导流工程布置及防洪渡汛通航过木排冰等措施(2)提出水力计算的主要成果必要时应附选定方案导流模型试验成果导流建筑物设计(1)提出导流挡水泄水建筑物型式布置的方案比较及选定方案的建筑物型式布置工程量稳定分析和应力分析的主要成果(2)研究导流建筑物与永久工程结合的可能性并提出结合方式及具体措施导流工程施工(1)论述导流隧洞明渠涵管的开挖衬砌或锚喷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布量施工进度及所需主要机械设备(2)选定围堰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及料场论述围堰拆除技术措施估算基坑抽水量选择排水方式和所需设备料场的选择与开采料场选择根据详查要求分析混凝土骨料(天然和人工料)石料土料等各料场的分布储量质量开采运输及加工条件开采获得率和开挖弃渣利用率及其主要技术参数进行混凝土和填筑料的设计和试验研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料场料场规划(1)说明料场规划原则(2)根据建筑物各部位不同高程用料的数量和技术要求各料场的分布高程数量和质量开采运输和加工条件受洪水和冰冻等影响的情况拦洪蓄水和环境保护占地及迁建赔偿以及施工机械化程度施工强度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及造价等条件对选定料场提出综合平衡的开采规划料场开采(1)经方案比较提出选定料场的料物开采运输堆存设备选择加工工艺废料处理环境保护等设计(2)说明掺和料的料源选择并附试验成果提出选定的运输储存和加工系统主体工程施工(1)说明土石开挖的施工程序方法工艺布置及进度确定开挖方的利用堆渣地点和运输方案选定施工机械(2)说明岸坡防护的施工程序方法工艺布置和进度施工总布置对外交通运输(1)调查核实原有对外水陆交通情况包括线路状况运输能力近期拟建的交通设施计划运营时间和水陆联运条件等资料(2)提出本工程对外运输总量逐年运输量平均昼夜运输强度以及重大部件的运输要求(3)提出选定方案的线路标准(包括新建或改建)说明转运站桥涵隧洞渡口码头仓库和装卸设施的规划布置以及重大部件的运输措施提出水陆联运及与国家干线的连接方案以及对外交通工程的施工进度安排(4)选定施工期间过坝交通运输方案场内交通运输(1)确定场内主要交通干线的运输量和运输强度(2)选定场内交通主要线路的规划布置和标准(3)提出场内交通运输线路工程设施和工程量施工工厂设施(1)水、电、通讯及照明系统(2)砼拌和系统(3)土石料加工系统(4)机械修配及综合加工系统(5)附表施工总布置(1)施工总布置规划原则(2)土石方平衡及弃渣规划(3)施工占地施工总进度设计依据(1)说明施工总进度安排的原则和依据以及国家或业主对本工程投入运行期限的要求(2)说明枢纽主体工程对外交通施工导流与截流场内交通及其他施工临建工程施工工厂设施等建筑安装任务及控制进度的因素施工分期(1)论证并提出工程筹建期工程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工程完建期四个阶段的控制性关键项目及进度安排工程量及工期进行施工强度劳动力机械设备和土石方平衡(2)论述工程筹建期工程项目的内容和任务划分依据按合同管理要求分析确定由业主和承包单位分别完成的工程筹建期的工程项目明确两者的衔接和协调要求提出工程筹建期的进度安排工程准备期进度阐述工程准备期的内容与任务拟定准备工程的控制性施工进度施工总进度(1)说明施工总进度的关键线路及分阶段工程形象面貌的要求研究提前发电的措施(2)说明导流工程截流基坑抽水拦洪渡汛后期导流和下闸蓄水以及主体工程控制进度的因素和条件(3)提出劳动力平均人数分年劳动力需要量最高人数和总劳动量(4)提出施工总进度图表(包括横道图网络图关键路线图)(5)说明枢纽主体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协调施工强度平衡投入运行蓄水通水及第一台机组发电)日期及总工期(6)本节应列表说明主体工程及主要临建工程量逐年计划完成主要工程量逐年最高月强度逐年劳动力需用量最高人数平均高峰人数及总工日数主要技术供应主要建筑材料对主体工程和临建工程按分项列出所需钢材钢筋木材水泥油料炸药等主要建筑材料需要总量和分年度供应期限及数量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所需主要及特殊机械和设备按名称规格数量列出汇总表并提出分年度供应期限及数量7工程占地工程占地处理范围占地补偿计算移民安置规划8环境保护设计设计依据可研阶段环境影响评价编制情况可研阶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主要有利影响(2)主要不利影响(3)综合评价环境保护设计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噪声控制措施设计施工人员健康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工程占地弃渣规划岸坡绿化设计环境监测与管理(1)水质监测(2)大气、噪声(3)技术要求(1)管理机构(2)工作内容环境保护投资概算项目划分原则和投资计算存在问题和建议9工程管理设计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编制原则:为保证本堤防工程的正常运行,保证工程安全并充分发挥效益,促进管理系统化、规范化。
堤防工程设计大纲
![堤防工程设计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ab65b8583c4bb4cf7ecd1ca.png)
FCD31180FCD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堤防工程设计大纲范本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1998年10月____________ 工程技术设计阶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大纲主编单位: 主编单位总工程师:参编单位:主要编写人员:软件开发单位:软件编写人员:_______ 勘测设计研究院______ 年—月目次1. 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摘要. (4)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3. 基本资料. (5)4 堤防工程平面布置. (7)5. 堤防工程结构设计. (7)6. 堵口工程设计. (12)7. 穿堤建筑物工程设计. (13)8. 现有堤防技术改造工程设计. (13)9. 环境保护工程设计. (14)10. 施工组织设计. (15)11. 工程管理设计. (17)12. 工程概(预)算. (17)13. 经济评价. (18)14.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9)15. 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20)附录堤防工程设计计算公式 (20)1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摘要根据 ____ 以 _____ 号文批准的 _堤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报告、项目建议书),本工程拟建于 _____ ,起点坐标为:X= _________ ; Y= ______ 桩号 _____ 。
终点坐标为:X= ______ ;Y =_;桩号 _。
堤防总长度_Jkm 。
保护面积_Jkm 2。
保护区内现有人口 _万人。
大中型工矿企业 个。
大中型工程设施 ____________ 处。
农田面积 ___________ 公顷。
其他重要设施 处。
年的工农业年总产值 ______ 万元。
远景期望的工农业年总产值 ________ 万元。
主要的工程项目有: 堤防 ____ 段,长度_jkm ; _堵口工程 ___________处,堵口堤长度;—穿堤建筑物 _________________ 座; 环境保护工程 _处。
现有堤防技术改造工程 _段,长度_jkm 。
堤防勘察报告编写大纲
![堤防勘察报告编写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5ad96007cd184254b3535cc.png)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大纲1 概述1.1工程概况介绍工程地理位置、现状、各类险情隐患存在问题、设计方案与意图。
1.2勘察工作概况1.2.1 前期勘察概述已有的勘察工作的研究程度和存在不足。
1.2.2 本次勘察概况介绍本次勘察工作的委托单位、内容、工作方法(测绘、勘探、取样、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等勘察方法的必要说明)、资源配置、技术要求、勘察完成项目和勘察工作量。
附表: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1.2.3 勘察质量自评评价勘察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勘察质量控制情况。
2 区域地质概况2.1 地形地貌概述区域上地形高差变化情况,植被情况,地貌形态特征、分布和成因,河流水系分布等情况。
2.2 地层与岩土体类型叙述区域出露地层的岩性、时代、成因、分布等。
2.3 地质结构及区域稳定性叙述区域的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土体结构以及地应力等方面,主要应对区域的断裂、活断层,不同土体结合关系、空间变化以及岩体中节理、裂隙等结构面的特征和分布进行描述,评价区域稳定性与地震。
2.4水文地质条件应叙述区域地表水分布变化情况,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分布,以及环境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情况。
2.5 物理地质现象物理地质现象是指对建筑物有影响的自然地质作用和现象,包括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以及其所产生的现象。
对堤防工程来讲,本段应主要叙述区域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陆地流水地质作用、海洋及湖泊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和沉积成岩作用等,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形成的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
3 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3.1 地形地貌对工程建设范围内的地形起伏状况、地物和植被变化、所属地貌单元、水系分布等进行叙述。
3.2 地层岩性描述工程建设范围内揭露的地层进行描述:细粒土层描述应包括时代、成因、颜色、含水情况、塑性、韧性、干强度、光泽、摇震反应以及包含物等;粗粒土包括时代、成因、颜色、含水情况、颗粒含量、颗粒成分、密实度以及包含物等;岩石类应描述地层年代地层、岩性、颜色、结构、构造、风化程度、矿物成分和含量、硬度等。
堤防工程勘察报告
![堤防工程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10a9d3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d.png)
堤防工程勘察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堤防工程进行全面的勘察和评估。
堤防工程是为了保护河道周围的土地免受洪水侵袭而建造的一种人工结构。
本次勘察的目的是评估现有堤防的状况,以便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维修和加固工作。
2. 勘察区域的选择勘察区域选定了位于某河流河段的一段堤防。
这段堤防位于河道两岸,总长度为500米。
3. 勘察步骤本次勘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3.1 档案资料搜集首先,我们对相关的档案资料进行了搜集和整理。
这些档案包括堤防的设计图纸、建设合同、验收报告等。
通过分析这些档案资料,我们了解到该堤防的设计标准、建设过程以及验收情况。
3.2 现场勘察为了全面了解堤防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现场勘察。
我们测量了堤防的长度、高度和宽度,并对堤防的材料进行了取样分析。
我们还观察了堤防的外观状况,包括是否存在明显的裂缝、塌方等情况。
3.3 数据分析根据档案资料和现场勘察获得的数据,我们进行了数据分析。
我们比对了设计标准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并评估了堤防的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地质勘探,确定了堤防地基的情况。
3.4 问题识别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确定了堤防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堤防表面裂缝的出现、局部塌方现象以及堤防材料老化等。
我们对每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4. 问题分析与建议4.1 堤防表面裂缝我们发现堤防表面存在一些细小的裂缝。
经过分析,这些裂缝是由于材料老化和温度变化引起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进行堤防表面的修补工作,使用适当的材料填充裂缝,以增加堤防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4.2 局部塌方在现场勘察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局部塌方的情况。
这是由于堤防地基松动和水流冲刷的结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对塌方区域进行加固,采用合适的土工材料填充塌方部位,并加固地基,以增强堤防的稳定性。
4.3 堤防材料老化堤防的材料存在一定程度的老化现象。
为了确保堤防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在维修过程中,我们建议对老化的材料进行更换,并采用具有较长使用寿命的新材料。
堤防工程设计报告范本
![堤防工程设计报告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aad7897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f.png)
堤防工程设计报告范本1. 引言本报告是针对某地区的堤防工程设计进行编写的,旨在介绍设计的目的、背景和内容,并详细描述设计方案、施工过程和监测计划。
通过本报告,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该堤防工程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案。
2. 设计目的和背景2.1 设计目的本次堤防工程设计旨在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防洪保护系统,保护该地区免受洪水的侵害,并提供合理的排水系统。
2.2 设计背景该地区位于河流两岸,历史上多次遭受洪水的威胁,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经过调研和分析,决定修建一座堤防工程,以提高该地区的防洪能力。
3. 设计内容3.1 地质调查和勘探在堤防工程设计之前,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以了解地下土壤层和地质条件,为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参数。
3.2 堤防设计根据地质调查结果和洪水历史资料,结合工程需求和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了堤防工程的设计。
设计包括堤防高程、横断面形状、堤体材料等参数的确定。
3.3 排水系统设计为了保证堤防工程周边地区的排水顺畅,设计了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泵站、排水管道等。
3.4 施工过程根据设计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过程,包括土方开挖、砼浇筑、管道敷设等工作。
确保施工工艺科学可靠,材料使用符合标准。
3.5 监测计划在施工过程和工程竣工后,制定了相应的监测计划,监测堤防的稳定性、排水系统的运行状况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4. 设计方案4.1 堤防工程设计方案基于地质调查和勘探结果,以及洪水历史资料,确定了堤防的高程、横断面形状和堤体材料。
同时考虑了工程可行性和经济性。
4.2 排水系统设计方案结合工程周边地形和水文条件,设计了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泵站、排水管道等。
确保堤防周边地区的排水顺畅。
4.3 施工方案根据设计方案,制定了施工工艺和施工步骤,包括土方开挖、砼浇筑、管道敷设等工作。
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4.4 监测计划制定了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点设置、监测参数和监测频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大纲1 概述1.1工程概况介绍工程地理位置、现状、各类险情隐患存在问题、设计方案与意图。
1.2勘察工作概况1.2.1 前期勘察概述已有的勘察工作的研究程度和存在不足。
1.2.2 本次勘察概况介绍本次勘察工作的委托单位、内容、工作方法(测绘、勘探、取样、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等勘察方法的必要说明)、资源配置、技术要求、勘察完成项目和勘察工作量。
附表: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1.2.3 勘察质量自评评价勘察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勘察质量控制情况。
2 区域地质概况2.1 地形地貌概述区域上地形高差变化情况,植被情况,地貌形态特征、分布和成因,河流水系分布等情况。
2.2 地层与岩土体类型叙述区域出露地层的岩性、时代、成因、分布等。
2.3 地质结构及区域稳定性叙述区域的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土体结构以及地应力等方面,主要应对区域的断裂、活断层,不同土体结合关系、空间变化以及岩体中节理、裂隙等结构面的特征和分布进行描述,评价区域稳定性与地震。
2.4水文地质条件应叙述区域地表水分布变化情况,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分布,以及环境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情况。
2.5 物理地质现象物理地质现象是指对建筑物有影响的自然地质作用和现象,包括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以及其所产生的现象。
对堤防工程来讲,本段应主要叙述区域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陆地流水地质作用、海洋及湖泊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和沉积成岩作用等,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形成的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
3 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3.1 地形地貌对工程建设范围内的地形起伏状况、地物和植被变化、所属地貌单元、水系分布等进行叙述。
3.2 地层岩性描述工程建设范围内揭露的地层进行描述:细粒土层描述应包括时代、成因、颜色、含水情况、塑性、韧性、干强度、光泽、摇震反应以及包含物等;粗粒土包括时代、成因、颜色、含水情况、颗粒含量、颗粒成分、密实度以及包含物等;岩石类应描述地层年代地层、岩性、颜色、结构、构造、风化程度、矿物成分和含量、硬度等。
3.3 水文地质条件叙述工程范围内地下水分布、变化规律、埋藏条件、深度、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分布以及水质侵蚀性,判定地下水位对建(构)筑物施工和使用中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影响,并提出防治建议。
附表:水的腐蚀性一览表、土的腐蚀性一览表等。
3.4 地震动参数按照《中国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给出有关地震动参数。
3.5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对工程范围内岩土体取样与实验成果进行综合,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附录E和《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5.4进行统计分析,给出设计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建议值应该包括堤身土和堤基土的:天然密度,土粒密度,孔隙度,压缩模量(变形模量),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渗透系数,饱和土的快剪和固快内聚力、内摩擦角,自然状态下边坡开挖容许坡度值等。
附表:物理力学参数统计表、设计参数建议值表等。
4 已建堤防质量评价与新建堤防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本章应了解工程设计意图和工程任务布置,桩号应和设计一致。
4.1 已建堤防质量评价对堤身滑坡、开裂、沉陷、散浸或渗水、漏水洞、蚁穴、冲刷、砂土和杂土堆积等问题的分布和范围进行叙述;我们用了对地质体勘探的手段对人工填筑的土进行了解,同样我们应该类比对地质体评价的指标对人工堤防进行分析,了解已建其填筑质量,判别其破坏和变形形式。
其评价可分为(1)堤身填土类型,特别是粗粒土、碎块石等大致分布范围;(2)堤身土的密实度;(3)堤身填土的的物理、力学性质;(4)渗透特性。
如果旧堤段较长且差异较大,也应该分段予以评价,最后应对需要处理的堤身提出工程加固措施和建议。
4.2堤防工程地质评价4.2.1 左岸堤防工程地质评价根据堤线地形地貌、岩土层、堤基地质结构等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对左岸堤段进行工程地质分段,分段力求做到合理性和科学性。
对于划分的工程地质单元(分段)同土层间物理力学指标差别较大的,应对每个工程地质单元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分开进行统计和分析(一般没必要分开)。
(1)桩号XXX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说明本段出现的堤基渗漏、渗透变形等现象,叙述钻探和踏勘所揭露的地层和厚度,明确堤基所在地层,按照《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附录C和附录E.1进行堤基地质结构分类和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分类,评价堤基工程性质,对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评述。
按照《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附录E.2对该段堤岸进行评述,并进行堤岸工程地质条件分类。
对新建堤防或护坡挡墙的基础持力层给出建议和处理措施。
(2)桩号YYY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4.2.2 右岸堤防工程地质评价同左岸叙述评价,此处略写。
5 穿堤涵闸和其他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对于中小流域治理工程,会遇到各类涵闸,防洪墙、排涝泵站等防洪工程,输水涵洞、虹吸管等输水工程,溢流堰、亲水平台等景观工程。
这些水工建筑物的安全也会影响本次堤防工程的安全,因此需要评价。
5.1 XXX涵闸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规模较小可结合堤防工程一并勘察,规模超过50m3/s 以上,应按照单项工程实施勘察。
本章节可参考《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9.3进行编写,因规模较小,应适当简化。
(1)工程地质概况。
(2)评价。
5.2 其他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此处略。
6 工程地质问题6.1 渗漏、渗透问题给出堤基各土层的渗透参数,根据颗分试验分段评价每个工程地质单元堤基渗透变形的形式,给出允许水利坡降。
针对存在的改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处理措施和建议。
附表:抽水、注水试验成果表,室内渗透试验成果表等。
6.2 岸坡稳定问题对堤线的岸坡进行分段评述,包括岸坡坡度,岩土体种类,岸坡土体密实度、抗冲性等性质,地质结构,河势水流速度、方向等条件。
6.3 液化和震陷问题对地震效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对工程范围内砂性土进行液化判别。
对软弱土进行震陷评价。
附表:液化判别一览表等。
6.4 稳定和沉降变形问题重点对堤基存在软土等不良土层的区域进行现状描述,并计算和分析抗滑稳定、沉降量等(可不计算,但要根据工程经验分析评价),提出存在抗滑稳定和沉降变形较大的问题的工程措施和建议。
7 天然建筑材料根据设计提供的天然建材需要量,本堤防工程需要土料XXXm3,砂、砾料XXXm3,碎(砾)石类土料XXXm3,块石料XXXm3。
7.1土料土料,一般要求土的粒径小于2mm以下,粘粒含量10%以上,常用作防渗体,土中含蒙脱石、高岭石、水云母(或伊利石)的含量将影响土的性质。
应表述的内容有:料场分布位置与地貌;土的各项指标包括,天然含水率、密度、比重、颗粒组成、液塑限、最优含水率、最大干密度、渗透系数等,详细见《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表5.3.4和附录表A.2.1。
如果满足要求,给出料场面积、储量、运距、开采条件等,如不满足要求则要说明附近市场材料的地点、质量、储量、运距、日最大供应量等。
7.2 碎(砾)石类土料一般指的是粒径大于5mm颗粒的质量小于总质量的60%的各类土,如果土中粘粒含量达到5%以上就具有最优含水量等粘性土的特性。
它压缩性小(比粘性土好),抗剪强度高,抗震性能也较好,既可作为防渗材料,又能填筑堤壳,是良好的筑堤材料。
应表述的内容有:料场分布位置与地貌;碎(砾)石类土料的各项指标包括,天然含水率、颗粒组成、液塑限、最优含水率、最大干密度、渗透系数等,详细见《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表 5.4.4(可只做*项目,做简分析)和附录表A.3.1。
如果满足要求,给出料场面积、储量、运距、开采条件等,如不满足要求则要说明附近市场材料的地点、质量、储量、运距、日最大供应量等。
7.3 砂、砾料砂、砾料在本工程主要用来做混凝土的细骨料、粗骨料,堤防的反滤层、垫层、过渡层等。
其质量要求见《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附录A.1。
应表述的内容有:料场分布位置与地貌;砂的各项指标包括,颗粒组成、含泥量(粘粉粒)、天然密度、堆积密度、细度模数、平均粒径、碱活性骨料含量(用骨料碱活性-砂浆长度法膨胀率试验测膨胀率SL251-2000的附录B)等。
砾石的各项指标包括,颗粒组成、分选和磨圆度、岩石(矿物)成分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泥块含量、轻物质含量、软弱颗粒含量、碱活性骨料含量等。
详细见《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表 5.1.4-1和 5.1.4-2以及附录表A. 1。
如果满足要求,给出料场面积、储量、运距、开采条件等,如不满足要求则要说明附近市场材料的地点、质量、储量、运距、日最大供应量等。
7.4 块石料在本工程,挡墙等护坡工程需要大量块石和条石。
块石质量要求见《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附录表A. 5。
应表述的内容有:料场分布位置、地貌、覆盖层厚度、风化程度、块体大小;石料的各项指标包括,风化程度、极限饱和抗压强度、干压强度、软化系数、干密度、饱和密度等。
详细见《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表 5.6.4和附录表 A.5.1。
如果满足要求,给出料场面积、储量、运距、开采条件等,如不满足要求则要说明附近市场材料的地点、质量、储量、运距、日最大供应量等。
附表:各种天然建筑材料勘探工作一览表、试验成果一览表、各天然建筑材料性质或xxx试验成果一览表等。
8 结论以及建议8.1结论(1)区域稳定性结论、地震动参数等。
(2)堤身缺陷与质量评价结论。
(3)堤防工程地质分段与评价综合。
(4)其他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5)工程地质问题。
(6)天然建筑材料评价8.2 建议针对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处理措施,对设计应注意问题给出建议。
附件:(1)土工实验报告:土工试验成果总表、固结e~P曲线、土的累积曲线等。
(2)原位试验成果报告:标准贯入试验成果,动力触探试验成果,抽水、注水、压水试验计算书,十字板剪切试验成果,静力触探试验成果等。
(3)工程地质平面图:应该包括堤线方案或加固堤防的位置,涵闸等建筑物位置,堤线地层岩性、成因,工程地质分段,坑探、槽探、钻探位置,人类活动的遗址,剖面线以及出现坍岸、渗水等物理地质现象的分布等。
建议用标杆比例尺,比例尺应按照规程(SL188-2005)5.2的要求,宜1:1000。
画出坐标网和指北针。
(4)工程地质剖面图(包括坑、槽探平面展示图):纵剖面图应按照河道左、右岸堤轴线分开绘制,左、右岸工程地质纵剖面图中应表示地下水位线,现状堤顶高程线(即堤轴线的现状地面线),风化带界线,岩土取样位置,基础底面线,工程地质分段简要说明等,剖面图应和设计采用相同的桩号,岩土层要按照规定的符号表示其年代、岩性,剖线应该沿着堤轴线作图;每张图的纵剖面水平、纵向比例尺应一致,纵、横比例尺的相关度不宜大于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