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新)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1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1](https://img.taocdn.com/s3/m/07f7ab4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1f.png)
盟。
2.私有制的确立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孩儿他妈,我研究出个 铜器,用它打出的粮食 足够咱一家了!咱俩单
飞吧!
欧了!
生产工具改进推 动了生产力发展
奴隶 出现
氏族为单位的 共同劳动被以 家庭为单位的 个体劳动替代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1)生产力: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 (2)生产关系:
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基本特点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决定因素 是由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的
(3)氏族 • 氏族: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 氏族制度: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奴隶社会后期,奴隶不堪奴隶主的压迫,通过各种方式反抗奴隶主的统治,最终推 翻了奴隶主的统治,开启了封建社会。在中国,秦始皇一统六国,使秦朝成为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自从商鞅变法起就实行土地私有制,地 主对辖内土地拥有绝对支配权,可以任意买卖,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缴纳地 租的佃农和被豪强地主雇佣耕作、领取雇值为生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 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 还要服劳役,任杂务,战乱时则武装为私兵部曲,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 相袭,非自赎或主人赦免不得脱籍。但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 被买卖。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1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1](https://img.taocdn.com/s3/m/44ad9eb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e.png)
剥削者
奴隶主阶级
矛盾
(二)奴隶社会
思考:假如你是古罗马时期的奴隶主,你会采用什么方法对待像斯巴达克斯这样经常反抗的奴隶?
建立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奴隶制国家产生-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统治阶级的工具
3.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特点
①金属工具广泛使用。②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③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生产工具的改进
生产力发展
原始社会逐渐解体,奴隶社会开始出现
兄dei们,想不想和我一样打出很多粮食?想不想吃饱穿暖?那你们就得听我的!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02
奴隶社会——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二)奴隶社会
工具改进--生产发展--个体盛行--私有确立--分化加剧--原始社会解体
阶级出现
探究与分享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描绘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联系上述故事,查阅相关资料,说明原始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原因。(教材P2)
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是原始人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根本原因。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是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直接原因。(生产力状况) 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生产关系)
(一)人类社会的童年期——原始社会
严寒酷暑 环境恶劣
颠沛流离 居无定所
野兽出没 常遭袭击
没有医疗 高死亡率
采摘食物 食不裹腹
部落战争 经常发生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共34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045f78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7.png)
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
生产工具的改进
生产力发展
个体劳动盛行
争夺生产资料
胜者处于支配地位 败者处于被支配地位
贫富分化
生产资料逐渐私有化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出现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 对立(阶级社会产生)
奴隶社会
人类社会首次出现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
生产 关系 经济 基础
决 定
上层建筑
产品分配方式 人与人的关系
选举首领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 平均分配
平等互助
氏族制度
2022·辽宁·模拟预测)原始社会亦称“原始公社”“原始共产主义社
会”,是截至目前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极其低
下是原始社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人们在劳动中只能是平等的互助合
( 2 ) 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定
( 3 )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近亲关系结成; 议事会共同管理集体事物; 体现民主平等; 没有剥削压迫; 一起劳动,没有特权;
这是不是我们理想的社会?
不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 人民生活处于蒙昧状态。
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
生产力
决 定
生产力低下 生产资料所有制
、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奴隶制国家就产生了。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原始社会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阶级社会——奴隶社会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
(2022·全国·模拟预测)恩格斯指出:“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
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法摆脱这些对
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
②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最早生产工具和牲畜归家庭私有,后来土地变成 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③原始社会的解体: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663ba47bfc4ffe473368abb1.png)
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学习目标】1、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理解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演进过程。
比较落实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2、提高运用社会发展基本规律解析不同社会形态的社会关系的能力。
【重点难点】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课前预习】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也是阶段。
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人们采用的劳动方式,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了的关系,分配劳动产品,以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通过管理集体事务。
2、,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原始社会逐渐解体,随之出现的两大对立阶级是。
所谓阶级就是。
3、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
占有生产资料。
奴隶毫无,在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只给奴隶。
4、的广泛使用,的出现,的发明和应用,和的分工,促进了的发展,人类进入了时代。
【自主·合作·探究】1、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这样的社会是你所向往的么?为什么?2、面对凶险的自然环境,简陋的生产工具,能力不强的原始人是如何生存下来的?3、私有观念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么?为什么?【构建知识体系】【基础知识自测】1、“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这一饱含豪情的诗句,却也难掩些许无奈。
这种无奈是( ) A.氏族成员共同劳动 B.劳动对象范围有限C.生产工具日益先进 D.社会生产力水平低2、以下对原始社会的正确认识有()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②原始社会平均分配,又称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③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理想的“黄金时代”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3、根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判定,约公元前2900年,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城邦国家。
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建立()①是奴隶主与奴隶阶级斗争的产物②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的重要保障③是人类步入阶级社会的根本标志④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动力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
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共23张PPT)
![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ef0860ef121dd36a22d8280.png)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状 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 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中最活跃的 因素,而生产关系则相对稳定,生产关系的 变革是人们自觉地实践活动)
课堂小结
原
始
社
会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调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奴隶社会建立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也使人类摆脱蒙味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导 哲学三大问题
我是谁? 从哪来? 到哪去?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 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历程
从 原 始 社 会 到 奴 隶 社 会
一提到原始社会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原始人是怎样生活的?原 始社会是如何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呢?原始社会又是怎样演进 到奴隶社会的?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1~4页并完成学案教材 感知部分。
思
思 考?
议
1.对议:小组同学两两提问基础感知内容
2.组议:小组讨论教材延伸和迁移运用,组 长指定一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补充回答
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 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3.阶级含义、主要矛盾
含义: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
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4.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标志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 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 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 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根据这一知识,说明如何提高生产力水平?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学设计高一政治上学期模范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1)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学设计高一政治上学期模范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8c2a2e4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5.png)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社会制度变革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习题:
1.判断题:针对课程内容的判断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选择题:设计不同难度的选择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3.问答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转变的问题。
4.案例分析:提供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案例中的社会制度变革。
(2)新课内容:讲解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转变过程、原因、意义,分析奴隶社会的特征。
(3)巩固拓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社会制度变革,组织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5)课后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思考问题、讨论交流、课堂互动等。
1.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分析、总结。
-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的异同点是什么?
-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和阶级结构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如何解释社会制度的变革?
2.汇报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纠正错误观念。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向教师请教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学设计)高一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1)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学设计)高一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d0d62d5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7.png)
(7)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其他方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表现,以及学习过、小测验等形式,评价学生对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知识的掌握程度;
4.阅读相关史料,了解奴隶社会的阶级结构和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奴隶社会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5.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字数在800字左右。
作业要求:
1.请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做到书写工整、表达准确、思考深入。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无遗漏、无错误。
(2)基本概念讲解:详细讲解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概念、特点,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案例分析:以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为例,分析其内在规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4)课堂讨论:围绕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过渡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归纳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演变过程;
2.通过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制度的变迁,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过渡时期:分析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原因,如生产力的发展、阶级的产生等。讲解过渡时期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以及奴隶社会的确立。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1:1.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精品教案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1:1.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8fc72679563c1ec5da7165.png)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1:1.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精品教案高中政治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新教材部编版必修1: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导学案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导学案高一政治备课组学习目标1.基础知识:国家、阶级等概念;原始社会、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
2.核心素养:结合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明确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培养科学精神,增强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政治认同。
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阶级和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意义。
2.学习难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原因;为什么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课前预习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1)生产力状况:地位阶段(2)生产关系状况:(3)政治关系的特点2、私有制的产生(1)时间(2)原因(3)标志3.奴隶社会及其本质特征(1)阶级(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3)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4)国家的产生(5)奴隶社会的进步性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1.封建社会及其本质特点(1)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2)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基础(3)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4)主要矛盾2、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本质特征(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①产生原因②特点③建立条件④确立意义(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①基本特征②主要表现③直接原因④根本原因(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②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③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本课知识小结】自主构建本课知识框架问题探究辨析:1、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2020版新教材高中政治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0版新教材高中政治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20d4a6a5770bf78a6429544a.png)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决定的。
( )A.低下的生产力水平B.原始的公有制C.共同参加劳动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解析】选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生产关系是由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选A;B、C、D都属于生产关系内容。
2.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居民一条被子。
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布片,分给当地的每一个人。
好端端的被子变成没有用的碎布片。
这分送布片的举动主要说明( )A.当时居民不需要被子B.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C.当地人实行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D.当地居民把被子撕成布片更好用【解析】选B。
分送布片的举动属于平均分配产品,选B。
A、C、D材料未体现。
3.原始社会后期,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的是( )A.新石器的出现B.畜牧农耕的出现C.私有制的出现D.金属工具的出现【解析】选D。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生产工具,注意时间是原始社会后期,因此选D;A不符合时间,B不是标志,C是生产关系范畴。
【补偿训练】“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形容的是( )A.原始社会生产力的状况B.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C.原始社会氏族组织的状况D.阶级社会生产力的状况【解析】选A。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生产工具,石斧、弓箭都是生产工具,反映的是生产力水平,选A。
4.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原始社会结束了。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生活水平的提高C.夏朝的建立D.贫富分化出现【解析】选A。
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禹的儿子启已有强大势力,禹死后,启继承父位,建立了夏朝,原始社会结束。
可见,原始社会结束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原始社会解体和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A.阶级的产生和阶级矛盾的出现B.私有制的产生C.私有制度和奴隶制度的发展D.军队、法庭、监狱等一系列国家机器的出现【解析】选D。
高中政治必修一 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新)
![高中政治必修一 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新)](https://img.taocdn.com/s3/m/c035e796376baf1ffd4fada2.png)
奴隶主完全占 奴隶主占有和
有奴隶;奴隶 支配全部产品,
毫无人身自由, 只给奴隶最低
在奴隶主的强 限度的生活资
制下劳动。
料。
3.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4.上层建筑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
小组合作探究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 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 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 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 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布片,这使 来访的欧洲人大惑不解。其实,这样的举动反 映了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评价分配的原始习俗。
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总议题: 回望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探究人
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自主学习教材P1-4,落实以下问题:
原始社会
1.识记原始社会的地位。 2.识记原始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特点。 3.识记私有制确立的标志及其产生过程。 4.理解原始社会解体的历史必然性。
奴隶社会
5.标记阶级和国家的含义,并能阐释其产生过程。 6.识记奴隶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特点。 7识记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8.理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典例】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是随着人类社会 进入私有制、阶级社会而产生的。从私有制、 阶级、国家产生的过程看,三者的共同点: ①都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 ②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都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④都表明人类从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 代的门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名词点击】
生产力: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2020版新教材高中政治课时素养评价一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0版新教材高中政治课时素养评价一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15be7b7a58fb770bf68a554a.png)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5分钟·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特点是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这样的生产关系( )A.决定了当时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B.由当时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C.由原始社会中氏族议事会决定D.由原始人朴素的道德观念决定【解析】选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A错误,选B;C、D错误,氏族议事会和道德观念不决定生产关系。
2.在氏族制度中,原始人通过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氏族长处理日常事务,全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
氏族长同氏族成员一起劳动,没有任何特权。
这表明( )A.氏族所有成员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B.原始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互助合作关系C.人们的平等观念决定议事会管理方式D.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说明存在议事会贵族【解析】选A。
氏族长同氏族成员一起劳动,没有任何特权说明氏族所有成员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选A;材料未直接体现B;C、D错误。
3.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
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主要表现是)①出现了奴隶制国家②城市的出现和繁荣③社会生产力提高,科技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④文字的出现以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选B。
城市是奴隶主贵族统治的中心,被看作国家产生的象征,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文字的出现,有利于生产经验和社会知识的传播,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因此说,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①③不符合题意。
4.文明时代伴随着奴隶社会而来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B.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C.城市的繁荣和文字的使用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解析】选B。
文明时代伴随着奴隶社会而来, 根本原因是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选B;A、C、D不属于根本原因。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共19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98384fc26fff705cc170acb.png)
二、奴隶社会
(四)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 对立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 社会的主要矛盾。
奴 隶 主 阶 级
对立
奴 隶 阶 级
二、奴隶社会
(五)奴隶社会的发展(国家的产生)
1.原因: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 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2.表现:国家产生。国家实质上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掌握了青铜技术,进入金石并用时代,之后又进入青铜 器时代。生产力水平较原始社会有了显著提升。
青铜工具
商周时期青铜器 掐银丝爵杯
商后母戊鼎 (司母戊鼎)
二、奴隶社会
(三)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特点
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2.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3.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 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第一目)
一、原始社会
(一)原始社会的地位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持续 了二三百万年。
(二)原始社会的两个发展阶段
旧石器时代(绝大部分时间)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前)
来吧!兄dei! 大家一起干!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第一目)
奴隶社会
生产资料归属
生产资料氏族全体成员共同所有 (原始公有制)
奴隶和生产资料全部归奴隶主所有 (私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相 区
互关系和地位 别
产品分配方式
共同劳动, 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政治必修一第一课复习资料
![政治必修一第一课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c87e27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f.png)
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一课复习资料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一)原始社会1.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是人类的童年。
2.两个发展阶段: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3.生产力状况: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
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
4.生产关系的特点:(1)生产资料所有制: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2)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平等互助的关系。
(3)产品分配形式: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5.原始社会的社会制度:氏族制度6.原始社会的主要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7.私有制的确立和原始社会的解体:(1)根本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
劳动发生变化:氏族:共同劳动→家庭:个体劳动;生产资料:氏族公有→家庭私有(2)私有制确立标志: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3)原始社会的解体:贫富差距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解体。
(二)奴隶社会1.产生:人类社会最早的阶级产生。
(1)含义: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2)形成: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人类社会最早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和奴隶主阶级。
2.生产力状况: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关系特点:(1)所有制形式: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2)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3)产品分配关系: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4.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5.上层建筑:奴隶制国家。
注: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课件 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高中政治必修1(新教材同步课件)
![课件 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高中政治必修1(新教材同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7ce8e6fd0a79563d1e7219.png)
学以致用
“国家问题是一个最复杂最困难的问题,可以说,也是 一个被资产阶级的学者、作家和哲学家弄得最混乱的问题。”
D 《列宁选集》国家在本质上是( ) A.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B.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机构 C.社会生活的领导者 D.阶级统治的工具
解析:国家本质上是一个阶级概念,是阶级统治和压迫 的暴力机关。国家具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但国家的 职能是体现国家阶级本质的。
知识海洋
1.夏王朝生产力如何?生产关系如何?
◆生产力有较大发展:突出表现为金属工具的 广泛使用,还表现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 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
知识海洋
2.你是如何评价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
◆有历史局限性:是一种剥 削制度。
◆是历史的进步:适应了生 产力的状况,促进了生产力 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 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 的门槛。
原始社会
过渡
奴隶社会
→ →→ →
生
主要标志
旧石器——新石器 生产力发展
金属工具
产
力
水平
低下
私有制
有很大发展
生产资料所有制
氏族成员共同占有生产 资料
贫富分化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生
产 关
人与人之间关系 共同劳动、平等互助
阶级
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系
产品的分配形式
氏族成员平均分配劳动 产品
国家
全部产品归奴隶主
知识海洋
国家的产生
恩格斯指出:私 有制、阶级、国家不 是从来就有的,而是 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 下情境并思考: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并从中总结“私有制确立 的标志”、“阶级和国家的本质”分别是什么。
【情境1】 原始社会末期原来需要氏族为单位才能完成的劳动任 务,以家庭为单位就能轻松完成了,会发生什么情况?
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PPT下载
![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PPT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d3f70c4dcc7931b765ce15ef.png)
【深化拓展】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区别 (1)使用的工具不同:旧石器时代主要使用打制石器,新石
器时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2)火源不同:旧石器时代是依靠天然取火,新石器时代人
们会人工取火。 制陶业、农业、家畜饲养业和磨制石器制造业的出现是新石 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四要素和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标志。 (3)食物来源不同:旧石器时代主要以采集食物为主,新石 器时代人们开始生产食物。
什么是生产力?它包括哪三要素?在三要素中,哪个起主导 作用?哪个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哪个是反映人类 改造自然能力的高低?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工具) 劳动者→制造、使用者→主导作用 生产工具→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劳动对象→反映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高低
分析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
观点二错误。私有 制的产生的根本原 因并不是私有观念 的存在,而是生产 力的发展。
观点三错误。私有制的产生 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 的结果。在私有制产生的基 础上人们有了最初的私有观 念。因此说私有制不是从来 就有的,私有观念也不是人 所固有的,随着生产力的高 度发展,私有制将灭亡,并 不是天然合理的,私有观念 也将随之消亡。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 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第一课时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 人的本质下的一个经典定义:人是一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我们能够从这 个定义中得到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特征。 一代一代的人们常常思考的三个问题—
3.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 (1)生产力:低下的生产力。 (2)生产关系: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 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4.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组织形态) (1)氏族: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 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4) 氏族制度: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 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社会管理 方式) (5)部落联盟:原始社会晚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 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练习(含解析)
![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练习(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decba28e9951e79a892784.png)
2020级黑龙江高一政治必修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1.1.1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特点是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这样的生产关系A. 决定了当时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B. 由当时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C. 由原始社会中氏族议事会决定D. 由原始人朴素的道德观念决定2.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的主要表现是( )①出现了奴隶制国家②城市的出现和繁荣③社会生产力提高,科技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④文字的出现以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3.穿越剧(剧情涉及时空穿越的内容和元素的影视剧形式)以交错的时空、古代与现代智慧的碰撞给创作者以足够的操作空间,但也存在肤浅、对历史解读不够严谨等问题。
下面是一部穿越剧的节选,你认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第一章疯狂原始人①他们(原始人)把我的话一字一句的记录下来,但字写得歪七扭八。
②我把手表摘下,奖励给他(一个原始人),但他却把手表砸碎,分给大家,共享快乐。
第五章武王伐纣③他抽出青铜剑,向敌人杀去。
④一个奴隶走过来说:“节气到了,家里的老婆孩子等着我回家收庄稼”。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我国封建社会有一首民谣这样唱到:“农民头上三把刀,租子重、利息高、苛捐杂税如牛毛,农民面前三条路:投河、上吊、进监狱”。
这首民谣反映了①地主剥削农民的手段、方式②地主剥削农民的根本原因③农民在剥削下,没有生活出路④农民可以自由劳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5.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诞生了。
该王朝的显著特点是①封建土地所有制②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③等级森严④君主专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石器是人们制造和使用的主要劳动工具,如果人类社会已有300万年的历史,至少有299万年是处于石器时代。
人们最初制作和使用的是十分粗糙的石器工具,后来才逐步制造和使用比较精巧的石器工具,直到原始社会末期,才出现了金属工具。
新教材高中政治课时素养评价一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新教材高中政治课时素养评价一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c2886c26a26925c52cc5bf96.png)
新教材高中政治课时素养评价一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15分钟·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特点是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这样的生产关系( )A.决定了当时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B.由当时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C.由原始社会中氏族议事会决定D.由原始人朴素的道德观念决定【解析】选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A错误,选B;C、D错误,氏族议事会和道德观念不决定生产关系。
2.在氏族制度中,原始人通过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氏族长处理日常事务,全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
氏族长同氏族成员一起劳动,没有任何特权。
这表明( )A.氏族所有成员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B.原始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互助合作关系C.人们的平等观念决定议事会管理方式D.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说明存在议事会贵族【解析】选A。
氏族长同氏族成员一起劳动,没有任何特权说明氏族所有成员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选A;材料未直接体现B;C、D错误。
3.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
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主要表现是世纪金榜导学号( )①出现了奴隶制国家②城市的出现和繁荣③社会生产力提高,科技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④文字的出现以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选B。
城市是奴隶主贵族统治的中心,被看作国家产生的象征,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文字的出现,有利于生产经验和社会知识的传播,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因此说,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①③不符合题意。
4.文明时代伴随着奴隶社会而来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B.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C.城市的繁荣和文字的使用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解析】选B。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课件22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课件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9fa19fecfc789eb162dc8ca.png)
动,男子当猎手,妇女、儿童、老人从旁呐喊助威、
围截。这说明( )
A.他们在劳动中的关系是相互合作的
B.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
C.他们平均分配消费品
D.生产资料归集体共同所有
A
6.生产关系,即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原始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A.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B.劳动产品的平均分配 C.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 D.生产中的平等互助关系
高中政治 统编版必修一 .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课件 22张ppt
C
高中政治 统编版必修一 .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课件 22张ppt
12.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 ) A.导致了阶级的产生,因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是以私有制代替了公有制,因而阻碍了社会的 进步 C.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是历史的进步 D.出现了剥削,因而是历史的进步
C
7.原始社会作为人类的童年长达二三百万年,生产和生 活变化非常缓慢,其根本原因是原始社会( )。
A.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C.劳动成果的平均分配影响了效率 D.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
B
8.在原始社会,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的重要标志是 ( )。 A.人们劳动技能低下 B.生产工具极其简陋 C.劳动对象范围有限 D.生产资料极度匮乏
②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③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会
2.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工具、城市、文字、分工
生产 方式
1.生产力
决定
反作用
2.生产关系
(4.经济基础)
决定 反作用
5.上层建筑
3.二者关系(生产 关系-定要适合生 产力状况的规律)
社会的基 本矛盾
(社会发 6.二者关系(上层 展一般规 建筑一定要适合经 律) 济基础状况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