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绘画活动《快乐的鱼儿》案例分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绘画活动《快乐的鱼儿》案例分析

一、活动背景

《纲要》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从而使幼儿体验到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方式感受美、表现美和创作美的自由和快乐。为此,我认为:我们要冲破传统“依样画葫芦”的写实樊篱,就要大胆“放手”,要让小孩子由“学着画”转变为“画着学”,让小孩子在自由表达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发展他们的良好个性,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

然而,单纯的“放手”是不是真能发挥小孩子更多的主动性,激活小孩子更大的创造性呢是不是“放手”了小孩子就真能表现出自己富

有个性的独特的作品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还是感到许多困惑。

二、案例描述

那天,我开展了一节主题意愿画:《快乐的鱼儿》。活动开始,我引导幼儿回忆有关鱼儿的经验:你们看到过鱼儿吗你看到的鱼儿长得怎么样小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椭圆形的身体,身上有鱼鳞,有小尾巴,还有一些小孩子讲了鱼儿的一些更为细微的特征如鱼鳍、眼睛等。我再次引导:故事中鱼儿做了哪些好事(早上老师讲过有关鱼儿的故事)除了这些,鱼儿还会帮小动物做哪些事呢帮助乌龟找到妈妈、帮小虾找食物吃等等,看得出小孩子思维很活跃活动也很投入。于是我提出要求:鱼儿为大伙做了那么多好事,大伙都很感激它,于是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忙给做好事的鱼儿画张像。接着我就“放手”让小孩子自由表现,大胆发挥了。可这时我注意到有很大一部分小孩子的兴趣似乎变了,一些小孩子拿着笔好像无从下手,一些小孩子干脆四处观

望,我走到正在左右张望的林海滨身边鼓励他:海滨,加油画呀!可那他却摇摇头说:老师,我不知道画什么。我没有预料会出现这种情景,我一再地给那些小孩子鼓劲:试着画画看,画错了也没关系;你们刚才是怎么想的就可以怎么画呀;可还是有几个小孩子显露出茫然的样子,于是我就一一走到他们身边引导提示:你觉得鱼儿会做哪些好事呀对呀,那你就可以画鱼儿帮乌龟找到妈妈的情景呀,你可以画鱼儿帮小虾找食物呀。在小孩子作画时,我走了一圈,发现很少有小孩子表现刚才所表达的生动情节,也很少有独特富有个性的作品,有近三十个小孩子的画没有什么情节。而后,我在让小孩子交流了“快乐的鱼儿在干什么”后匆匆地结束了活动。

“为什么小孩子有那么丰富的经验而不能充分表达为什么我‘放手’给小孩子创造的自由而小孩子的作品是那样的缺少个性我突然觉得很沮丧。要怎样让孩子的画即丰富又有个性。

三、案例分析

本次活动我完全摒弃了传统的美术教学,走进了“放手让幼儿发挥创作”的误区。要知道“放手”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如果盲目的追从华而不实,一味追求标新立异,或过分拘泥于既成模式,美术活动中教师的支持便失去了有效性。

1、从“按部就班”到“标新立异”,活动的内容选择缺乏循序渐进

传统美术活动内容,一般按造型技法的难易程度,由简单形象入手,进行由易到难、教师按部就班的上美术课,重在培养技能。新《纲要》提出:“要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因此本次活动我摒弃了传统观念,开始大胆的放手。以回忆的形式让幼儿构造快乐鱼儿的画面,

缺乏让幼儿直观观察画面的步骤,在还未拥有多种表征方式经验时,如何有个性的创造。当我们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时,教师的支持是无效的,这些看似很符合“纲要”精神的活动就成了华而不实的空架子了。教师在活动把握上对孩子支持缺乏循序渐进,失去了有效性。

2、从“模仿重复”到“想象发挥”,美术创作中过分忽视技能的作用

曾有比较长时间,我们认为传统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依着葫芦画瓢,缺少真情实感,如果没有葫芦,幼儿就画不出瓢来。培养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复型的小大人,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画或生搬硬套,缺乏创造性。因此在本次美术活动中技能的支持上我开始放手了,我开始重视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力。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在教学过程中再不重视技能传授,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学不到实际的东西。培养创造性、想象力、表现力固然重要,但培养幼儿相应的美术技能不容忽视。因为孩子心中所思、所想、所创造正是通过美术基本技能这个表现手段来体现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教师对幼儿技能支持多少,怎样的支持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

3、从教师“满堂灌”到幼儿“大胆说”,美术活动中教师语言缺乏推进性

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认识到活动中教师语言的魅力。杜绝了幼儿被动地跟着教师从一个环节到下一环节,能完成教师预定的计划的“满堂灌”的现象。鼓励幼儿大胆说,以为教师有效地支持就是让幼儿多说,活动热闹就可以了,教师说什么不重要。本次美术活动中,我对自己的语言开始“放手”了。我的提问不扣主题,提问面窄,并提一些无实际意义的齐问齐答和暗含答案的封闭式问题的话。幼儿的“大

胆说”就只能变成被动地接受一套死搬的表现方法,作品表现也只会是千篇一律,这不仅压抑了幼儿的创造欲望,而且阻碍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在老师努力避免“美不美,喜不喜欢”等无效的语言充斥课堂抽时,我们往往忽视了语言的推进性与提升。

四、案例反思

《纲要》在艺术领域的内容要求及指导要点中就明确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能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思考这个案例,我获得以下启示: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首先,在绘画教学中,我们提倡“放手”,也推崇“出手”。“放手”是指给幼儿应有的自主权,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和心理氛围,尊重幼儿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天赋和表现方式,放手让小孩子想像和创造。但放手并不是放弃老师的指导,否则幼儿在自主表现中常常会出现茫然或处于困境,正如本案例中的小孩子无法游刃有余地表达各种不同姿态的鱼儿一样,如果长此以往,幼儿的作品就会依赖于原型符号的自然呈现,那么对小孩子的发展就起着延误的作用。

其次,教师的“出手”要把握好时机。也就是在幼儿认知发生冲突的关键时刻,教师就要对小孩子的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宜的指导。给小孩子学习表现动态鱼儿提供“支架”,适时适当地使教学处于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