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中职专业课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中职专业课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在中职教育中,专业课是中职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课程,对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能否进行创造性的工作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要学好专业课,首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职专业课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专业课具有内容抽象、覆盖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即是指导实践的理论,又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而中职学生起点低,文化素质及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差,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质量不高。所以,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教师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1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特点分析
(1)生源差、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中职学校的生源,一方面主要是文化基础较差、成绩不好的初中毕业生;另一方面是“学困生”,中职学校实施报名注册招生制度,只要愿意上学的学生都能进入中职学校,那么又进来一部分素质较差的“学困生”,甚至还有未读完初中的学生。所以,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较差,理解能力差、又欠缺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
(2)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心。中职学校很多学生之所以上中职或学某一个专业,不是因为自己想上学或喜爱这个专业,多数家长则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要求孩子上学或报考这个专业,而没有想到或尊重子女的个人爱好或特长,甚至有些学生上中职,只是年龄太小,家长不想让孩子过早进入社会。这样,进入校门后,既不能使孩子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发挥,又使他们一开始就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因此,这部分学生没有任何学习目标,更别说什么进取心。
(3)学习无压力,自制能力差。学生上中职后,从初中阶段的应试教育解放出来,没有了应试教育的压力,学习的压力也就没有了。上课时,很少做到专心致志,学习效率低下;做作业时,很少有学生真正去完成;课余时间,受社会环境影响及家长、学校未能对学生形成有效制约,使他们迷恋不良嗜好,把大部分精力投放到上网、游戏、小说、课外杂书、交友游玩等。另外,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学生上学也没有承担过重的生活压力,学习对他们来讲可以说是可有可无,更别说会有什么学习压力了。
(4)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能够让学习事半功倍。但是,部分中职学生惰性大、依赖性强,学习不自觉、不主动,课前不预习、课中不认真听课或根本不听课、课后不复习,作业不规范、思路不清晰、抄袭、甚至不做作业,考前不复习、考中设法作弊、考后不及时总结,整个学习过程无计划、无目标、不求甚解,是应付式、被动的学习。
2 激发专业课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探究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因此,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中职学生学习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合理运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1)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用情景教学法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一种关于事物现象的认识,没有感性材料,理性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文学语言的描述,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从感知开始,通过感知形成表象,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能使被感知的事物鲜明、生动、具体的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大脑中的表象清晰、丰富,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实际生产,用案例教学法推动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结合实际生产,选取典型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从实际案例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增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和水平。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讨论、交流、质疑,不断调整、建构自己的知识。这样,学生才会把这些知识和道理看成是自己的见解、主张和结论,从而从心理上接受,并将这些知识和道理转换成自己的观念和信念,所以才能推动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兴趣。
(3)适时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将课堂理论教学搬到实训车间,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合理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把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融为一体,通过一体化教师的讲解、演示、巡回辅导等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听、看、练等环节全面调动大脑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更快、更牢
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打破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师生互动性强,同时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且互相配合、灵活运用,故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以学生为主导,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源,通过问题解决式的分组探究,自主学习、自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就是要围绕任务展开教学,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任务对学生就是一个兴趣、一种“催化剂”,促进他们积极学习,通过完成任务,学生能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求知欲望最大程度地被激发,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过程,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更加积极地学习。
总之,合理运用上述教学方法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学生由“不愿学”变成了“我想学”,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