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化软实力_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创新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战略意义
文化创新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战略意义摘要:文化创新便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创新体现了一个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文化创新符合需要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中之重。
文化生产力的创新发展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关键途径。
关键词:文化创新;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战略意义一、文化创新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就国内而言,文化创新符合需要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中之重。
文化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源于积累,源于实践,源于生活,依托于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是历史与现实结合中的创新,既体现了时代发展的特征,又符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文化创新要坚持从具体国情出发,从人民的实际出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不断创造出符合社会实践和生活本色的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文化成果。
只有这样的文化创新,才能够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体现人们的精神创造成果,进而不断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就国际而言,文化生产力的创新发展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关键途径。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方式已经发生深刻变革。
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创新了文化生产方式,培育了新的文化业态,使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高速度无国界地流动。
创新文化生产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本质所在。
二、文化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文化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反思文化的历史,总结文化发展的经验,展望文化发展的未来,在文化实践中赋予文化以时代特征。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所以先进,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是创新型文化。
没有创新,何谈发展。
没有发展,便会倒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尤其是人均GDP不断提高,军事力量逐渐强大,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而,要成为真正的强国,仅仅靠经济或者军事实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文化领域具备较高的软实力,让整个国家形象更加鲜明、丰富、纯正,让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中国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
什么是软实力?简单来说,就是指国家在国际上通过文化、价值观、道德标准等非军事手段所表现出的国家综合实力和吸引力。
那么,什么是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元素,包括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都被归为文化软实力。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充满了神秘、浪漫和美感,因此,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如何才能达成文化软实力的目标呢?首先,要注重本土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创新。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对于全球的影响力极大。
如今,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国人的文化自信也在不断提升。
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文化的本土价值,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在其中融入新时代的元素,使文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强烈的生命力。
其次,在文化交流上下功夫。
文化交流是国际友好合作以及文化互通的重要手段。
借助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便利,中华文化可以更加深入地走向世界。
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我们要通过举办展览、文化节、文艺表演、学术讲座等方式,向世界展示更多的中国元素,进一步推广中国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中国。
再次,在文艺创作上发力。
文艺作品的内容、风格和审美趣味是反映一个民族文化品质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如何提升文化的创造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呢?必须要注重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同时,更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盗版和非法出版,保护自己的文化产品不受剽窃和抄袭。
最后,在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时任重道远。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心得体会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心得体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心得体会1.前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础。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参与了相关工作。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总结一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心得体会。
2.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意识形态。
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切反动的派别都是从对科学真理和伟大理论的无知开始的。
”这句话深刻指出了思想理论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我们要通过全社会的教育和宣传,培养人民群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理论研究的投入和人才培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丰富和完善,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思想理论的指导和支撑。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文化领域的改革创新。
首先,要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和引导,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要改革文化市场体制,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监管机制,打击文化市场的非法和不良行为,维护良好的文化市场秩序。
最后,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文化事业的公共服务功能,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4.提高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走向强盛的重要标志。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着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积极宣传中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提高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对外文化传播工作,推动中国的优秀文化能够走出去,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认同中国的文化。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心得体会
【导语】⼀个国家、⼀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化兴盛为⽀撑的,没有⽂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化,也⼀定能够创造出中华⽂化新的辉煌。
要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化,推动社会主义⽂化⼤发展⼤繁荣,不断丰富⼈民精神世界,增强⼈民精神⼒量,努⼒建设社会主义⽂化强国。
为⼤家提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化强国⼼得体会》,欢迎阅读。
1.坚守我们的核⼼价值体系和核⼼价值观 核⼼价值体系和核⼼价值观,是决定⽂化性质和⽅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
⼆〇⼀四年五⽉四⽇,总书记在同北京⼤学师⽣座谈时指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个民族、⼀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价值观。
核⼼价值观,承载着⼀个民族、⼀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个社会评判是⾮曲直的价值标准。
”我国是⼀个有着⼗三亿多⼈⼝、五⼗六个民族的⼤国,确⽴反映全国各族⼈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公约数”,使全体⼈民同⼼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民幸福安康。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的重⼤战略任务,强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的民族精神和以改⾰创新为核⼼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党的⼗⼋⼤⼜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明、和谐,倡导⾃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社会主义核⼼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和核⼼价值观内在⼀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化的精髓,是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
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核⼼要素、更加注重凝练表达、更加强化实践导向。
它所强调的“三个倡导”⼆⼗四个字,是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对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的⾼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精选文档
标准二:
文化产业的规模大幅提升,文化企 业的竞争力大幅提高,文化企业的经济 规模应该占到GDP比重的8%到10%左右, 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 化产业集团,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中起 到引领作用。
标准三:
文化人才辈出、济济一堂,涌现出一批 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大师,形成有中国 风格、国际表达的文化艺术流派、学派,形 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
对于文化性质的界定,对于文化发展在民族伟大复兴 中重要功能的阐述,对于先进文化在推动整个社会发 展的重要作用的强调,这是十八大报告阐述文化发展 的第二个特点。 首先,从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 ……. 其次,从现在和未来生活方式发展状况来说…….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 能引领社会风尚的健康发 展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 设的新高潮 社会主义文化的大 发展大繁荣
永修县委党校
吴 良
前
言
“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 由的一步。” ——恩格斯
在党的十 八大盛会上, 胡锦涛总书记 对文化强国战 略作出全面部 署,把建设和 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 提到又一个新 的历史高度。
伟大的蓝图总是得益于先进的思想观念。
十六大提出“文化 体制改革”的任务 十七届六中全会首 次制定“文化强国 战略”
十七大将“文化软 实力”写入报告
十八大再度强调“建 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 化创造活力”
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既反映 了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迫切愿望, 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必 然选择。
一、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
(一)、“文化强国”的五个标准:
标准一:
文化、艺术、哲学、社会科学 高度繁荣,形成一批有世界影响力、 广泛传播的文化艺术精品、作品和 节目,而且这些作品不断涌现。
提高文化软实力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提高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文化的论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号召,并且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总领性的要求。
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对于提高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这四项任务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任务的总部署和行动指南。
《报告》在“文化”这一节中,重申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
全文用1800多字、八个自然段对文化建设进行了论述,从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前三段总体上讲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道路、总的目标。
后四段是具体任务和要求。
一开始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这表明,我党对文化重要性的表述,越来越简洁,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富有亲和力感染力。
并提出了“两大一新”、”一软“,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要求。
同时指出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四个作用。
《报告》接着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第一次完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完整新思路。
即一条道路、二为方向、二百方针、三贴近原则、两个文明、三个面向、三个特点。
《报告》还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并第一次提出要开创文化建设五个新局面。
一是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二是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三是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四是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五是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接下来,《报告》用四个自然段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四个具体目标: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能不能深入人心的问题。
二是我们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不是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是我们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是不是能够丰富多彩,是不是能够满足广大各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ppt课件
精品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 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 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 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 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 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 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 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努力建设文化强国
精品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
十七大(2007.10.15——21 北京)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 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 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 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 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 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 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 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 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 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空间战提出几项政策建议:1. 在世界各地扩张网络连接,特别是
把网络连接到那些不喜欢美国思想观念的国家;2. 创建一个“特
种媒体部队”,可以随时派遣到发生冲突的地区,搜集与传播信
息;3. 在国家与非国家组织,特别是与非政府组织建立一个更紧
密的协调行动机制。通过这样一个机制和网络运作方式,确保在
网络空间中,美国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标准以及其他能
精品
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硬
经济
实
科技
{ 国
力
力家
军事
{ 实
力
软 实
文化 政治
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摘要】本文探讨了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与意义。
首先提到了提高文化软实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国际交流等关键步骤。
强调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文章号召人们树立文化自信,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共同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增强文化软实力、传承文化基因、创新文化形式、开放文化视野,以强大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动中国走向世界,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实现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交流、中国梦、中华民族、复兴。
1. 引言1.1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对自己文化传统、文化价值和文化产业的理念和信念。
在当今世界上,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文化自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维护自身文化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保障。
一个拥有强大文化自信的国家,能够更好地吸引和影响他国,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文化自信是国家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能够激励全体国民为实现国家发展目标而奋斗。
一个拥有文化自信的国家,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够推动国家整体发展。
文化自信也是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础,能够凝聚全体人民心向一面,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增强文化自信不仅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
只有拥有充分的文化自信,一个国家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
1.2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之一。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只有拥有强大的文化实力,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是对当代文化创新的推动与引领。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摘要]“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提高文化软实力,对我国的强盛壮大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
20 世纪90 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 Soft Power )概念,从此启动了“软实力”研究与应用的潮流。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何重要意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有利于在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力,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对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每一个现代国家都把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文化是凝聚民族精神的一条特殊纽带,深深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文化是引导社会进步的罗盘,是张扬真善美的旗帜。
文化对思想解放起着引领作用,对经济发展起着先导作用,对社会和谐起着滋润作用,对人的进步起着催化作用。
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文明的足迹。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递给世界的名片,比如,当今世界,一谈到孔孟老庄、“四大发明”、京剧等,人们便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深深吸引;一谈到黄山黄河、长江长城、中国功夫,人们便对中国这个古老国度的壮美和神秘津津乐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学习总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学习总结在新时代的中国,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建设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而实现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的目标需要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基础进行深入学习与总结。
一、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指对自己文化的自觉愉悦和自觉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
只有具备了文化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价值认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要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让每个人都深刻认同中国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
2. 底气与自信心。
只有对自身文化有底气,才能在国际舞台上与他国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
文化自信让我们坚信中国的文化有自身的特点和独特魅力。
3. 文化引领力。
有了文化自信,我们才能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中国文化的引领作用。
通过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增强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影响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贯彻到思想和行动中。
2. 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传统音乐和绘画等方式,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和思想。
3. 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通过积极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增进对外交往,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同时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丰富我们的文化内涵。
三、文化强国的使命与任务作为一个国家,要成为文化强国,需要承担以下的使命和任务:1. 传承与创新。
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需要敢于创新,在时代的发展中,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
2. 改革与创造。
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并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
下面我就“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专题,讲几个问题。
一、文化的基本概念。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一般地,就其广义而言,人们比较认可的文化的定义有: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文明的全部成果。
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文化是在实践中获得反过来又指导、规范实践的日益丰富多样的价值信仰系统、认知系统和审美系统。
文化引导人类不断地超越现象、个别和当下、进入本质、普遍和久远,是人类的意识之源、力量之源和秩序之源。
就当今而言,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对于经济和军事力量而言,文化的力量是一种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富有弹性和以柔克刚的力量,在国与国的竞争中,他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进一步明确文化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是关系文化根本性质、基本路径和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
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明确行动方向,才能激发奋斗力量。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决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这一战略目标,既顺应时代潮流又体现人民愿望、既符合实际又催人奋进,必须将其作为主题,贯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立足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出的。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取得历史性的重大成就,体制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现了大跨越,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的。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正在向世界经济强国迈进,迫切需要增强我们的文化力量,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强国。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文化建设日益繁荣发展,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迫切需要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凝聚各方智慧,激发奋进力量,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建设-谭清华
、大众的文化; “百家齐放、百 家争鸣”的双百 方针;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论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两手抓, “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四有新 人,“面向现代 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三 个面向
提出建设和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以科学的理 论武装人、以正 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 塑造人、以优秀 的作品鼓舞人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 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文化建设和发 展的规律性认识。
五代领导人对文化建设的阐述
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
中国人民大学 谭清华
第一节 准确理解文化软实力的 内涵和地位
第二节 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
第三节 提高文化软实力需要正确 对待和处理的三个关系
第一节 准确理解文化软实力的内 涵和地位
一 文化软实力的界定和理解 二 文化软实力的特征
三 文化软实力的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培育和践行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二、提高文化软实力与传承、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根”
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软实力
创造性转化 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 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 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 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 式,激活其生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需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加强文化体制改革。
这些举措将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巩固国家的文化立场。
最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是国家发展的保障,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每个人都应为之努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让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国家。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传统文化、文化素质、民族凝聚力、国际文化交流、文化体制改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发展、贡献力量1. 引言1.1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在于,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软实力的核心。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是历史的必然,更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声誉,也是一个国家传播价值观念、吸引外界目光的重要方式。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加强对国家文化的挖掘和弘扬,让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精髓走向世界舞台,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供强大支撑。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更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只有建设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灿烂的光芒,树立起中国强大国际形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
1.2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定义国家文化软实力,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包括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传统文化、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可以体现在其文化产品的输出能力、文化体系的完善程度、文化市场的竞争力、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程度等方面。
如何提升文化的软实力
如何提升文化的软实力如何提升文化的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如何提升文化的软实力1、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
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3、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
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
4、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
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打造中国的文化航母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打造中国的文化航母导言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十八大报告中还明确指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
习总书记还强调指出,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文化是一种情怀,国民之情文以厚之;文化是一种精神,国民之神文以化之;文化是一种力量,国民之魂文以铸之;文化是一种温暖,国家之交文以和之。
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影响,形成中华文化的强大势能,已经成为中国国际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
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联合国《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指出:世界的经济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
同时指出,文化间对话应是各文化政策和在国家及国际一级贯彻这些政策的机构的一个基本目标,各国应同心协力,建设一个以文化间的沟通、信息交流和相互理解为时尚,其文化价值、伦理认识和行为举止方面的多样性有助于真正实现和平文化的世界。
美国著名经济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多次深刻阐明“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绝对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中新网2012年9月27日报道,美国《侨报》26日刊文说,中国人从祖先的智慧里,应该领悟到,文化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演示课件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ppt
空间战提出几项政策建议:1. 在世界各地扩张网络连接,特别是
把网络连接到那些不喜欢美国思想观念的国家;2. 创建一个“特
种媒体部队”,可以随时派遣到发生冲突的地区,搜集与传播信
息;3. 在国家与非国家组织,特别是与非政府组织建立一个更紧
密的协调行动机制。通过这样一个机制和网络运作方式,确保在
网络空间中,美国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标准以及其他能
优选
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文化软实力不够强,亟待提高。
蓝皮书认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与硬实力相比,两者之间的落差 还比较大。从新闻媒体的角度看, “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 没有根本改变。文化产业严重滞 后,集约化程度低、文化出口能 力弱、文化贸易逆差严重。我国 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 的比例,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已经达到的10%以上的水平。美 国的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中 占43%,欧盟占34%,而整个亚 太地区只有19%,其中日本占 10%,澳大利亚占5%。
优选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 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 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 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 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 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 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 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优选
1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钱学森之问!
2005年温家宝总理看望 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钱老发 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 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 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 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 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 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 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 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 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 老是‘冒’不出杰理论体系概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章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文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此需要全体人民通力合作,共同努力。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分为三个部分,即文化与国家建设、文化与经济发展、文化与社会进步。
第二章文化与国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核心是加强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要素包括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成果、文化产品和文化安全。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文化教育,拓宽文化产业发展,保护优秀传统文化,防范文化入侵和危害。
一方面,文化教育是培养国民道德情操、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我们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国家和民族文化自信心。
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柱。
通过培育优秀的文化企业,创造各种具有全球影响的文化产品,提高国家文化影响力。
同时,要注重保护好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文学、音乐、戏曲、美术等各种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
另外,防范文化入侵和危害,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保障。
对于不符合国家文化政策的进口书籍、电影、音乐和游戏应该及时予以查处和制止。
第三章文化与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文化既为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又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大趋势下,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
因此,要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推动文化和经济适度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
一方面,文化产业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发挥文化产业在促进和支持其它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促进文化与旅游、体育、金融等行业的融合,延伸文化产业在产业链的上下游,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第四章文化与社会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密不可分。
文化进步不仅仅是文化发展,也涉及到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民族自立和国家富强的必要条件。
文化自信必须从加强文化建设、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时代精神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实践。
我们要紧紧抓住文化自信这个重要支点,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生命,汲取营养,更好地走向世界。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解决的是文化自信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拓展文化视野,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弘扬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认同感,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信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推动我国文化更好地扎根国内,辐射全球。
文化自信、文化强国建设的问题,既是国际竞争也是内部团结的问题。
今天的文化自信,从更广泛的角度看,是彻底摆脱生产力落后、科技落后所导致的文化落后的愧疚感。
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把握世界科技文化的大趋势,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文化的融合,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跨越历史、跨越时空,用有益于人、有价值、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模式,不断推进文化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文化的思考和研究,注重传承和创新。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一味地怀旧和抱残守缺,而是让它更好地融入到当代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去。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文化的创新,不断创造出更加符合时代和人民需求的文化产品,活跃文化市场,提高国家软实力。
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文化自信是重要的“灵魂”,必须树立全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观念,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我们的时代性、种族性和特色性,充分展示我们更加强大的软实力。
总之,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
我们要坚定信念、勇敢走在时代前列,扎根本土、开放世界,创造出更加崭新、更具特色、更富有生命力的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并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
下面我就“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专题,讲几个问题。
一、文化的基本概念。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一般地,就其广义而言,人们比较认可的文化的定义有: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文明的全部成果。
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文化是在实践中获得反过来又指导、规范实践的日益丰富多样的价值信仰系统、认知系统和审美系统。
文化引导人类不断地超越现象、个别和当下、进入本质、普遍和久远,是人类的意识之源、力量之源和秩序之源。
就当今而言,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对于经济和军事力量而言,文化的力量是一种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富有弹性和以柔克刚的力量,在国与国的竞争中,他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就我国而言,我们要建设的文化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即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因。
当前,虽然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上升,以经济为指标的硬实力有了显著提升,但是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激发出来的文化需求与我们当前的文化发展现状存在一定差距。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软实力竞争的环境下,国民素质的高低成为关键因素。
可以看到,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西方国家一般是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国际感召力的因素。
在我国,有关文化软实力的思想资源和社会实践其实古已有之。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子路》)的治国理念,构成了古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的文化涵育力量,铸就了中国古代的文化辉煌。
但是我们看到,由于原有体制的禁锢,我国的文化发展出现了严重滞后,与我国传统文明古国地位不相符。
不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我国的文化影响力都已经有限,因此如何把处于新的变革时期的中国转变成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就成为中国复兴之路的一个必然。
具体说来。
我国在文化建设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视程度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造成在国家的战略选择与各级政府的宏观决策上,都以硬实力(及其资源)作为比较、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要标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作为综合实力基础之一的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和提高。
国家的战略方针停留在”经济强国“的认识层面上,缺乏从提升文化软实力角度增强国力的战略思考和总体规划。
第二,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多样化文化的能力不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向多样化的趋势发展,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化,各种腐朽、落后思潮纷纷涌现。
而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西方社会思潮与意识形态也不断涌入。
原有社会核心价值观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而被边缘化,主流文化与各种不健康的亚文化之间的竞争和冲突越发激烈。
当前,我国的核心价值体系无法有效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潮和文化,这就造成公民对国家的忠诚感和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减弱,社会文化整合难度进一步加大。
第三,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模式单一,发展动力不足。
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各级党政机关、教育部门、科研院所和各种主流媒体,实施方式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强势宣传和直接教育。
在传统的文化发展战略中,忽视了各种社会团体、群众自治组织以及普通民众学习和传播先进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推动主体比较单一,而且采取的主要是自上而下的“灌输”模式,力量作用单向化。
对这种模式的过度依赖导致了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浓重的行政化色彩,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学院派作风严重,针对性不足,缺乏时代特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造成了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渗透力不足,而且缺乏有效而又持久的发展动力。
第四,文化产业发展落后,“文化赤字”严重。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还很小。
我国的文化产业还面对着发达国家文化输入的严峻挑战。
我国的对外文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存在相当程度的“文化赤字”现象。
在文化交往中,境外文化产品像“洪流”一样大量地涌入我国文化市场,而我国流向域外的文化产品却像涓涓的小溪。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文化建设板块中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
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推动两个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报告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要求,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报告具体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四项基本任务。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一个文化体系的内核,是支撑这个国家、这个文化体系的内在的、持续的精神力量。
一个民族真正的力量来源于他的心灵,一个没有精神支撑的民族是站立不起来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报告提出:1、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
3、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4、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报告在强调加大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同时,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次出现在党的报告中。
这一核心价值观是从国家、团体和个人的层面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认知进行提炼而成的。
从国家的层面而言,我们倡导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团体的层面来说我们倡导的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们倡导的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可以说,核心价值观是从核心价值体系中提炼而来的,是对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而核心价值体系又是核心价值观的拓展和延伸,两者是一种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在一个价值体系中,核心价值观决定了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取向,主导着整个社会的精神风尚和发展方向。
5、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不能仅用经济指标来衡量,更应该用人民的文明程度和现代意识来衡量,用人民的道德水平、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来衡量。
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
因此,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报告提出:1、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2、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3、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4、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在这些措施中,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为目标的公民道德培养。
特别提出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
“四德”是道德的弘扬,“四信”是制度的保障。
(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
报告具体提出了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途径:1、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