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古诗文阅读教学

合集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对于初中生来说,古诗词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本文将从诗歌选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浅析。

古诗词的选材是古诗词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内容短小、意义深远、易于理解的古诗词进行教学。

可以从名人名篇、经典诗选等多个方面出发,兼顾不同题材和体裁的古诗词,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知识面。

教学方法也是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分析、解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朗读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使他们能够准确把握古诗词的音韵和节奏。

分析古诗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解读古诗词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并感悟古诗词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手段也是古诗词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传统的教学手段基础上,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通过播放古诗词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听、看、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古诗词相关的文化遗址,开展实地教学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古诗词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文化氛围。

在古诗词教学中,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可以通过模仿和改编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融入到古诗词中,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古诗词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使他们逐渐融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家庭中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古诗词的教学,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窗户。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以杜甫《登楼》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以杜甫《登楼》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以杜甫《登楼》为例郭清波【摘要】初中语文课程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小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综合系统的掌握语文知识.古诗词鉴赏就是初中语文中检验学生对综合知识掌握熟练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初中生来说,如果掌握了古诗词鉴赏的一些技巧,考试中既可以为其他部分节约时间,又可以把这些类似的相关技巧运用到现代文阅读等部分,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具体来说初中古诗词鉴赏技巧主要包括:熟悉作者情况、抓关键字词、把握诗歌形象和主旨、表达技巧和作品手法辨析等.本文将以杜甫的《登楼》为例对这些方法技巧加以介绍说明.【期刊名称】《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1页(P63)【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登楼》【作者】郭清波【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体育运动学校【正文语种】中文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登楼》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和特色,有的擅长写田园诗、有的侧重于揭露现实、还有的擅长抒发情怀和志向……初中语文课本涉及的古代诗人并不多,有一些著名诗人的基本情况需要我们尽量熟悉和记忆。

比如,豪放飘逸的李白、清新淡远的王维、沉郁顿挫的杜甫、奇险怪僻的韩愈、平易近人的白居易等等。

所以,当在试卷上看到一个熟悉的作者的时候,我们首先就要联系到大脑里面储备的关于这个作者的社会时代背景、写作风格、生活年代等内容,去大致推测出这首诗的一些基本情况。

《登楼》的作者是杜甫,看到这个名字立刻应该联系到:“他是李白合称为“李杜”、他被后人称为“诗圣”、所做的诗被称为“诗史”、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部分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由盛到衰的真实社会历史面貌……由此,《登楼》这首诗也很有可能是作者用来揭露现实,抒发抑郁之情的。

再大略看诗的内容“万方多难”“伤心客”双照泪痕干“从这些明显带有阴郁色彩的诗句可以进一步推断此诗的主题和类别:可以推测这首诗应该与课本上讲过的《春望》《三吏》《三别》等属于同一类型,都是用来揭露社会现实,慨叹时事的作品。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1. 引言1.1 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教学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人生,对学生成长和人生道路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

古诗词教学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古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节奏美等特点,对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古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有助于学生文学修养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1.2 现有问题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很多学生觉得古诗词晦涩难懂,缺乏亲近感;二、古诗词教学内容狭窄,大多数教材只涉及传统经典作品,缺乏多样性和活力;三、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以传统的讲解和背诵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四、评价方式机械化,只注重学生对文字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忽略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发挥。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学习古诗词时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的实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现有的古诗词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创新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正文2.1 扩大古诗词选材范围扩大古诗词选材范围是古诗词教学创新的重要方面之一。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只注重古典文学作品,如《宋词》、《唐诗》等,而忽略了其他优秀的古诗词作品。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拓他们的视野,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更广泛的古诗词内容,如《古风》、《古文》、《古乐府》等。

通过扩大古诗词选材范围,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不同风格和主题的古诗词作品,从而增加他们对古诗词的了解和欣赏。

浅论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

浅论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

浅论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
谈一谈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阅读教古诗文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
重要部分,中国古代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写的,教师进行古诗文学可以帮
助学生理解古代的经典文章。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古诗文阅读教学,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养成初步理解古诗文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陈涉世家》教学时,通过讲解秦朝末年暴政,有
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内容。

陈胜是秦末汉初农民起义的领袖,在秦
国的暴政下揭竿而起,他面对当时的社会情况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喊,掀起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民起义运动。

秦国从商鞅变法以来就
实行严刑峻法,从而将秦人训练为虎狼之师。

在秦国统一六国后,秦始皇
修长城,建骊山皇陵,南征百越,北逐匈奴,他穷兵黩武,役使人民,在
他的丰功伟绩下是百姓困苦的生活,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只不过是顺势
而为。

陈胜吴广的揭竿起义后,百姓都纷纷的跟随,逐渐形成星火燎原的
形势。

因此,教师通过对《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背景的讲解,对于
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古诗文积累,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有时对于古诗文的内容感到很陌生,这是他们
平时不注重古诗文积累的原因。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总是注重学生
课上的古诗文阅读,从而忽略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积累,这不利于提高其古
诗文的阅读能力。

总之,在进行古诗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对古诗文的背景进行充分
的讲解,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积累古诗文知识,加强自身对古诗
文所要表达情感的理解,最终促进其古诗文阅读水平的提高。

浅析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诵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诵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诵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摘要】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古人云“好文章不读不知其妙”。

语文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因此,吟咏诵读永远是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

相对于古人而言,我们今天在语文课堂中诵读的时间却大打折扣。

新课改下,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诵读环节正在被人们弱化甚至忽略。

如何才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要求,值得每位语文教师去理性地思考分析。

【关键词】诵读弱化忽略思考分析在语文教学中,读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手段,它是教学的主线,应该贯穿着整个语文教学课堂。

南宋《训学斋规》中讲到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里“口到”的意思也包含了诵读。

诵读是语文学习中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可在当下的中小学语文课堂中,诵读教学一直低效运行,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通过和学生交流,笔者分析出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语文教师对诵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目标狭隘化。

任何一所学校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不得不过分强调传授学生知识和应试技能,把学习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考试内容。

为了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大多数语文教师认为只有“讲”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快速牢记知识。

教师们觉得与其搞课文朗诵这种既费时又费力的投入还不如让学生多做几道题,让老师多讲几分钟来得实际。

为此,整个课堂只听见老师讲,听不见学生读。

就如笔者目前所教年级的听课为例,教师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虽有佳肴》这篇文言文,教师让学生齐读一遍课文后,就开始逐字逐句的深入分析讲解。

字词,翻译,论证方法,修辞手法,文章中心……可以说,整堂课“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四十分钟的课堂,最后还剩十分钟,我原以为老师会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整篇课文,可最终听到的却是做练习题。

对于整堂课,老师的讲解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那是无可挑剔的,可少了朗诵这一环节,笔者总觉得缺少了一点应有的语文味。

就好比一顿饭没吃饱,总觉得肚子里差点儿什么东西。

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古典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的鉴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一、从启蒙诗开始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古代诗歌中的启蒙诗,多数内容简单明了,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可以选用一些通俗易懂的启蒙诗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角度去体会诗歌的美。

通过赏析这些诗歌,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热爱,为进一步的学习铺垫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典诗歌的特点之一是语言质朴、形象生动。

在古典诗歌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歌中的形象、意境、感情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素材,让学生反复读诵、模仿,通过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古典诗歌蕴含着作者的独特审美情趣,通过赏析古典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古典诗歌,引导学生从中感受诗歌中蕴含的美与情。

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语言运用等美的因素,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之一,通过学习古典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故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诗歌。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等形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典诗歌的内涵。

五、通过创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赏析古典诗歌,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古典诗歌的魅力。

教师可以以古诗为模板,让学生仿写,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创作,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体验古典诗歌的艺术特点,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是高中语文鉴赏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初中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这一领域的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和智力上的启迪,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丰富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一、增强学生的创造力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了解古诗词,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美感,还使他们在语文运用中,增强创造性的想象。

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可以让学生通过理解古代诗歌,发挥自己的思维,展现出自己的独特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官能力鉴赏古典诗歌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性认识能力。

在学习诗歌时,学生要对古代的诗歌语言和题材有深入的了解。

只有理解了这首古代诗歌,在阅读、解析、咏诵时,才能真正领略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通过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感性认识,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官能力,使他们写出的文章,富有诗情画意。

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学习古诗词不仅要从古代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政治观念中获取知识,还可以从这些诗歌文化中获取一种涵养,从中领悟一种智慧。

这一过程需要学生不断思考,与古代文化进行对话,领悟能力更强。

同时,学生在理解这些经典诗句的同时,还在接触更广的文化形式,提高了文化素养,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品德素质。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学校语文教学中,单调的教学过程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而学习古诗词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以及深刻的思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保持持续的热情和兴趣。

这也为以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五、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诗歌鉴赏可谓是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时涉及到词汇、语法、文化常识、文学理解等多方面的知识。

学生通过对古代诗文的鉴赏,不仅可以拓展语言视野,增长词汇量,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文化素养、阅读水平等多方面的素质,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音调。

此外,老师通过演奏口琴,还可以让学生了解音调的特征,要求学生说话时触摸喉咙,感受发音时声源的振动。

(二)通过提出实验性问题来创造一种情况实验问题情况的识别不仅在于实验问题本身,还在于知识库和准备技能的发展。

只有问题状况和学生的初始知识结构紧密相关并且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和研究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技能。

只有这样,情境训练才能有更高的升华水平。

例如:在教授“浮力”这一知识时,生活经历常常成为学生思考的障碍,学生常常错误地认为浮力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心和固态)有关,认为物体的形状与液体的密度等有关,为了让学生提出正确的概念,教师首先使用多媒体来呈现水下世界的奇妙片段,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浮力如此之高以至于它可以容纳一万吨重的巨轮,而有时却又如此之小?它不能容纳稀薄的水,一艘从海到河的船,浮力有什么变化?哪些因素与浮力大小有关?在演示实验期间,请使用弹簧秤将相同体积的铁和铝块悬挂并浸入水中。

每个人都在看着弹簧秤的数量,并为之解释,设计什么实验以使物体的体积与浮力无关,设计哪些实验来说明以上提出的其他观点是实验的重点,正是由于这种循序渐进的发展,学生才能通过创建实验问题来获得答案,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创建实验而提高了探索能力,从而升华了实验物理教学。

(三)与学生一起教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成为课堂的关键要素,而教师应发挥关键作用。

只有让学生成为老师,他们才能真正学习物理知识。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例如,在研究凸透镜部分时,教师可以首先解释他们对凸透镜的知识,然后准备实验设备,例如蜡烛,火柴,凸透镜和聚光镜座,供学生自己操作。

老师在场上,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学习欧姆定律时,教师不必着急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而可以准备实验设备,例如电阻,电压表,电流表,电源等,以便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物理实验。

西湖比西子,浓淡总相宜——浅析比较阅读在初中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西湖比西子,浓淡总相宜——浅析比较阅读在初中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055-2021年第09期︵总第261期︶摘 要:针对不同形式的文章内容以及不同题材的阅读形式,教师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加深对知识内容的印象,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可以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写作方面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同时还能促进其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文章主要研究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比较阅读;品词析句;理顺思路;情感分析;分门别类中图分类号:G633.3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9-0055-02文献标识码:A徐小红(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江安实验学校,江苏 南通 226534)西湖比西子,浓淡总相宜随着新课改深入推进,在初中诗歌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学习的要求已不再拘泥于整首诗的独立学习和理解,而应指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强化整体阅读的综合实践,借此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在文本学习中强化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初中诗歌比较阅读教学跳出单一文本的束缚,让学生的学习实现拓展化、全面化。

不仅要引导学生实现对比阅读中的个性化学习和深入化探究,而且要有效提炼出诗歌文本中的语言美、意境美、节奏美和思想美,逐步内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品词析句,培养语感在初中语文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侧重于对词句的品读,通过“熟读”和“精思”完成对字词句的品析和感悟,在情感的融入和思想的启迪下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从而不断深入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

从文本角度分析,诗歌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为此,在开展品词析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跳出教材教语文,在教学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充分结合诗歌创作的背景对文本的主旨和思想情感进行根源化的探究,在植根于诗歌创作的历史和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借助于字词品析强化学生的语感体验。

唐诗虚词的运用

唐诗虚词的运用

浅析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中唐诗虚词的运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诗歌与散文”选修系列的课程目标要求“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

中学古诗词鉴赏往往注重培养学生对意象、意境的把握,习惯于关注古诗词中炼字,而古诗词炼字往往都着重于对动词、形容词等诗词的锤炼,尤其是一般观点认为唐诗和宋诗在炼字方面的明显区别是宋诗(宋词)才擅长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而唐诗多用实字。

因此,中学唐诗选读课程教学对唐诗中虚词语法修辞功用关注不够,与此相应,甚少能从虚词语法修辞功用的角度对唐诗的炼字进行鉴赏与评价。

虚词固然不像名词、动词等实词那样具有叙事状物、绘景摹态的功能,但也决不是可有可无的。

明代诗论家李东阳就曾明确指出:“诗用实字易,用虚字难。

盛唐人善用虚字,开阖响应,悠扬委曲,皆在于此。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诗中能否用虚词,而是能否善用虚词。

恰到好处地运用虚词不仅不会影响诗歌语言的弹性,妨害诗歌的审美特征,反而能有效地增添诗句的声情韵致,表达出种种含蓄婉曲的言外之旨,具有实词难以达到的审美效应。

因此,了解并掌握感知唐诗中的虚词,也是整体感悟唐诗的一种极佳的途径。

所以,刘大櫆说“虚词详备,作者神态毕出”。

善用虚词能获得的良好修辞效果。

郭绍虞先生就认为:“古人的虚实说是语法修辞结合的统一体。

”因为汉语里的词性就具有相当强的积极修辞作用。

所谓古代诗词中的虚词,不是现代语法意义上与“实词”相对的语法概念,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虚字,是着眼与字词在唐诗中的实际作用划分出来的“虚字”“虚词”。

以前对虚词的修辞研究有一个明显的遗漏就是,对于虚词的锤炼,都没有深入地探究下去, 这似乎是我们在选修教材的探究过程中应该引起关注的一个问题。

从虚词的词性角度看包括副词、介词、助词、连词等在内的虚词都能够起到增强语言的表达情感和增强逻辑关系的修辞作用。

清代袁仁林也在《虚字说》序言中说:“事理多端,语言百出,凡其句中所用虚字,皆以托精神而传语气者。

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古典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们是我们文化传统的精华,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接触古典诗歌的重要时期,通过对古典诗歌的鉴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领悟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本文将就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进行探讨和分析,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思路和方法。

要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课文朗读、音乐欣赏、诗歌赏析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获得愉悦和享受。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来展示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意蕴。

要注重诗歌形式和语言的解读。

古典诗歌有其独特的形式和语言特点,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还有韵律、修辞、意境等方面的特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歌的格律和韵律,了解其构成要素和运用规律,同时对诗歌中的比喻、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解读,让学生真正领会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故、历史典故和文学典故,帮助他们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要注重情感体验和意境感悟。

古典诗歌以情感为灵魂,以意境为载体,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展现出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人情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感悟诗歌意境的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和思维感悟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诗歌中体味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境,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共鸣和内在张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诗歌创作、诗歌朗诵等形式,引导学生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感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感情投入。

要注重与生活和实际应用的结合。

古典诗歌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其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古典诗歌与生活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让他们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去。

浅谈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七至九年级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考试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初中升学考试指引着教学方向,从近两年韶关市初中语文升学试题的内容分布来看,古诗文默写、阅读占了一定比例。

由此可见,加强古诗文的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结合我本人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古诗文教学方面的几点看法:一、古诗文教学要以读为主(一)老师少讲学生多读叶圣陶先生有一段关于读的描述:“吟诵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朗读,改掉多讲的习惯,不能每首诗都按作者、背景、意境、写法的顺序去讲解而霸占学生的诵读时间。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熟读吟咏,不仅可以成诵,可以创新,可以训练思维,还可以促进写作。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读的重要性。

(二)明确读的内容比如在诗歌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读诗句,而且还要指导学生读诗人、诗题、诗序、诗的注解、课后习题、以及诗的赏析文章,使学生学得更全面些,了解得更深刻些,做到举一反三。

(三)采用多种读的方式1、学生朗读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尽量做到正确、流畅,读出重音、节奏感和韵律美,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自己受到感染和熏陶。

2、老师范读老师给学生作出示范性的朗读,或者让学生听教学磁带的朗读。

读的时侯要注意“缓重轻急、抑扬顿挫”,要读出诗的情感,从而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

3、学生齐读对于那些抒发豪情壮志的诗歌,可以让学生,因为齐读可以体现出雄浑豪迈的气势,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4、学生赛读比赛的方式可以是同桌、小组、男女生进行比赛,在比赛中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浅析高中语文诗歌比较阅读法中比较角度的选择

浅析高中语文诗歌比较阅读法中比较角度的选择

091方法策略浅析高中语文诗歌比较阅读法中比较角度的选择梁亚琼紧跟着高考新一轮改革的步伐,我们看到古典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绚丽多彩的诗歌世界,带动学生的审美情趣,成为诗歌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意象古诗词中有三要素:诗眼、意象和意境。

诗歌中的意象总是带着诗人的主观感受和情绪,是诗人情绪和情感的一种外化体现。

随着文化历史长河的沉淀,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也有了一些固定的情感表达,诗歌鉴赏中我们借助不同意象的比较分析,可以感受诗人情感的不同。

二、手法诗歌的情感需要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才能较为准确地表达,每一首诗歌中都有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果在鉴赏诗歌时能够准确把握诗歌手法并深入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分析诗歌情感内容,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和《涉江采芙蓉》,从内容上来看,表达的都是思恋远方的恋人而产生的深切怀念和相思之情;从意境感受来看,这两首诗选取的意象都雅洁美好、质朴清幽、含蓄优雅,让人回味无穷。

但是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来看,尽管两首诗都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但是仔细分析,两首诗对思念之情的寄托还是有所不同,《涉江采芙蓉》虽表达的是相思之情,但是借用“芙蓉”“兰泽”“芳草”等物描绘了一幅轻松欢快的场景,让人体会到这种感情的纯洁美好,而《庭中有奇树》的寄托物只是单纯的树,通过树来体现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季节气候的变化让闺中之人更感慨青春逝去的忧伤,让这种思念之情更加浓重。

三、形象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大都承载着诗人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理想,理解诗中人物形象的特征可以说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如《氓》的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比较诗中的人物形象: 男子 女子婚前 氓之蚩蚩、信誓旦旦 泣涕涟涟、载笑载言婚后 二三其德、至于暴矣 靡室劳矣、夙兴夜寐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诗歌中的两个典型人物形象。

文中向我们展示了女子和男子的恋爱经历,男子和女子形象地刻画体现出他们对爱情的不同态度。

中学古诗词赏析教学浅议

中学古诗词赏析教学浅议

中学古诗词赏析教学浅议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中学古诗词赏析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浅议中学古诗词赏析教学的一些重要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中学古诗词赏析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体验到古人的情感与思想,领悟到其中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意象。

同时,通过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品味,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他们能够欣赏到古诗词的韵律和美感,从而对文学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中学古诗词赏析教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诗词的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诗句进行理解和解读,并通过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准确的词汇运用能力。

同时,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接触到丰富而精美的汉语表达方式,从而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古诗词常常通过优美的词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学生通过对这些优秀作品的赏析,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古诗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使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不仅能锻炼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也能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提高情感管理的能力。

四、增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中学古诗词赏析教学有助于增加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中国古代文化积淀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其中古诗词被广泛传承和发展,成为了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在中学古诗词赏析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应选取合适的古诗词作品,既要充分代表各个时期和流派的作品,又要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审美需求。

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古典诗歌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优良的人文素养和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由于古典诗歌语言晦涩,意象抽象,加上古代文化背景的陌生和理解的困难,导致了许多初中生对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兴趣不高,学习成效也欠佳。

如何进行一场有效的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效,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因为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引擎。

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比如通过播放一些音频、视频资料,来展示古典诗歌的魅力和声音之美;通过做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组织一些戏剧表演、诗歌朗诵等活动,来激发学生自主表达和创造的热情。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去深入了解和学习古典诗歌。

在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

创造思维是指学生在理解古典诗歌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创新和创造的能力;而批判思维则是指学生能够客观地分析、评价和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古典诗歌的改编和创作活动,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创新的兴趣和能力;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古典诗歌的赏析和评价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勇敢创新的精神,提高他们对古典诗歌的鉴赏水平。

在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因为古典诗歌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离不开文化的沉淀和人文的关怀。

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歌;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境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典诗歌;引导学生走进诗歌,体验诗歌,与诗歌对话,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古典诗歌的魅力。

同一抹夕阳,不一样的情怀——浅析古典诗词中“夕阳”意象传递出的不同情感

同一抹夕阳,不一样的情怀——浅析古典诗词中“夕阳”意象传递出的不同情感

解题钥匙——浅析古典诗词中“夕阳”意象传递出的不同情感赵燕阅读指南上。

西风正紧,酒旗迎风飘扬。

词人在登高望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世事的变迁,发出了无奈的感叹。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他也在夕阳的余辉中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表达了无奈与怅惘之情。

四、对国运衰微的担忧李商隐曾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与朝阳的蓬勃热烈不同,夕阳给人一种落寞、凄迷的感受。

因为日暮的美景转瞬即逝,所以古代文人也常借“夕阳”来表达对国运衰微的担忧之情。

晚唐诗人吴融在《金桥感事》中有云:“……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夕阳西沉,诗人遥望长亭,听到胡笳吹奏的曲子,看到戍楼的烽烟从四面升起……如果这次战争失败了,百姓必将陷入更大的灾难之中。

“惊时感世俱无奈”的诗人担忧不已,却又无力改变糟糕的局势。

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写道:“……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这个句子既是在写景,也是在抒情。

“落日”这一意象中暗含着词人对南宋王朝日薄西山、国势衰微的痛心和忧愁。

这与《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的“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有异曲同工之妙。

岁月沉浮,人世沧桑,唯一不变的似乎只有那抹夕阳。

正因如此,在多情的文人的笔下,它才有如此丰富的意蕴,时而惹人喜爱,时而令人叹息,时而让人感伤。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不同的情境,让他们细细品味,用心揣摩,体会隐藏在其中的情感。

本文系昆山市一般立项课题“部编高中教材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课题编号y/2022079)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十余篇外国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涉及追求自由、女性解放、关注自然等主题,兼具文学美与思想美。

针对外国戏剧,教师可以尝试用表演活动来助推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古典诗歌的鉴赏教学必不可少。

由于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知识储备的不足,古典诗歌的鉴赏教学常常面临一些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要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学生对古典诗歌缺乏兴趣是影响鉴赏教学的一个主要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些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古典诗歌,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和感受。

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独特之处。

要注重古典诗歌的背景知识的教授。

古典诗歌常常涉及到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背景知识,而初中学生的知识储备仍然较为薄弱。

在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历史和文化教学,向学生介绍古代社会背景、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典诗歌的内涵。

要注重古典诗歌的表达方式的教授。

古典诗歌以其精练、含蓄的表达方式而著称,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解析诗歌的词句、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要注重古典诗歌的情感体验的培养。

古典诗歌是情感的流露和凝结,通过古诗词的鉴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情感的敏感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诗歌朗读、情感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古典诗歌的情感内涵,培养他们对美的感悟和审美能力。

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和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都起着重要作用。

在鉴赏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注重背景知识的教授、注重表达方式的教授和注重情感体验的培养。

只有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进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语文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通过古典诗歌的鉴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会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下面,我将从古典诗歌的特点、教学方法、教材选择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浅谈一下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相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古典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可以通过简短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象,让人产生共鸣。

古典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形式,让人欣赏到文字之美,并能够在心灵深处得到滋养。

通过学习古典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古典诗歌多表达的是作者的感悟和情感,需要学生通过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来体会诗歌的内在含义。

学生在进行古典诗歌的鉴赏时,需要通过阅读理解、词语解释、形象联想等方式,来探求诗歌的含义,并进一步展开个人心理活动的思考和抒发。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的认同和理解。

古典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学习古典诗歌,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非常重要。

对于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方法和教材选择,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感导入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在教材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代表性强的古典诗歌,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鹳雀楼》等。

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会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的教材。

曲径通幽古色古香--浅谈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曲径通幽古色古香--浅谈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曲径通幽古色古香--浅谈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谢子全
【期刊名称】《中小学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3(000)008
【总页数】2页(P62-62,63)
【作者】谢子全
【作者单位】大连市汇文中学,辽宁大连 1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改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新课标为理念探索与实施语文教学高中历史新课改之我见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讲授中如何渗透物理方法教育关于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探索改变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学案教学的实践总结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浅析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J], 郭仁娟
2.关注细节,开启学生心中的“美”--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 孟春华
3.论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J], 张素平
4.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J], 何任文
5.在体育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浅谈如何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J], 孙胜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学古诗文阅读教学
【摘要】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文对传承中国古典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教材内容教学方式也发生变化,题型灵活,多样。

古诗文的考查也趋向人文精神创新能力的考查。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死记更背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反复吟诵咀嚼字词赏析品味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教材内容教学方式也发生变化,题型灵活,多样。

古诗文的考查也趋向人文精神创新能力的考查。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死记更背的教学模式。

怎么办呢?一句话:教师要转变观念,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学习的主体。

怎么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古诗文知识呢?我认为古诗文教学应弹好三步曲。

1.反复吟诵,感受意境
学习古诗文,做好朗读吟诵是第一步曲。

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古诗文,都是前人留下的精品。

我们要指导学生去动情的诵读,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其中的意境。

王国维在《人
间词话》中所说:”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

”因此学习古诗离不开对文学意境的把握。

诵读可大声朗读,出于口,诉于耳,然后铭记于心。

也可默读,在读和听的过程中,感知诗文的优美,去品味其中的情理。

声情并茂地朗读、吟诵,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启发学生去思索、联想,进而更好地理解诗文的内容和意境。

除了学生自己反复的读,老师也可以范读、领读,随文情起伏、语调的变化,读出感情,读出韵味,领会其中难以言传的意蕴。

当然如能配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更好了。

如能在课堂上播放古诗词吟诵的录音带,以其和谐的音韵,优美的旋律烘托气氛,学生更容易进入诗的意境。

如果再能把录音和图画、幻灯片配合起来效果更好。

当然,即使受教学手段的限制,我们也可以通过精读其中的描写句、情感句、主旨句等,反复体验,也能感受其中的意境。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写景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只十八个字,排列了九种景物,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让学生反复吟诵,闭目遐思:枯萎的藤条缠绕着一棵突兀的老树,几只乌鸦在树上凄冷地叫着,小桥下溪水不停地流淌,旁边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一匹因漂泊辗转而日渐消瘦的老马立在西风之中,这一切都在落日余辉中,显得极为凄凉。

学生能感受到一种悲凉的意境美。

2.咀嚼字词,揣摩意象
初中语文课本所编选的古诗文,多是文学的佳酿,语言简洁优美,准确鲜明,生动含蓄。

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或抒情壮志,或叙事说理,或借古讽今。

有的诗豪放洒脱,有的缠绵婉约,有的深沉悲壮。

文字简约,容量极大。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抓住诗文中关键词语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反复体味。

正如叶老所说:”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因此字词教学不容忽视。

如我在教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诗句”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我引导学生抓住”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进行反复品味。

经过讨论让学明白这两个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暧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从而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之情,也激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所以抓关键词语,挖掘内涵,揣摩意象美,对体会古诗文的思想感悟很重要。

此外,教师培养学生揣摩古诗文的意象美,还应请注意调动学生对美的直觉,在直觉中去尝试”迁移”,往往对学生理解古诗文甚至写作文也有极大的帮助。

我们知道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时,他并没有去过岳阳楼,但为什么能写的和洞庭湖的景象如此吻合?原来是他把昔日游鄱阳湖时积累的有关湖的表象”迁移”到洞庭湖。

所以我们在教学
中,可以创设浓郁的美的氛围,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动用自己在生活中的丰富积累,把它融入自己的文章中,不能不说是受益匪浅的事。

3.赏析品味,驰骋想象
学习古诗文,还要品味赏析,大胆联想、想象,这是第三步曲。

联想和想象是借助形象进行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源于生活的时空,但又不受时空限制而跨越生活的时空。

由于古代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学生今天的生活相去甚远,因此学习古诗文,还应让学生能结合的内容或当时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去体会当时的意境。

那么,怎样去体会当时的意境呢?我认为,老师需要引导他们根据课文中那些富有色彩,音响,形态特征的词语和精彩的比喻、象征等,把这些和学生本人的生活经验,认知范围联系起来,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个感官,展开联想和想象。

从无声无色的文字中”听到”“看到”有声有色的审美对象,并感受、欣赏、体验到文学艺术之美。

例如教学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有这样一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上句写实,写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之声,下句写虚,写梦境,如果能引导学生感知重点词汇,展开联想想象不难理解”风吹雨打”给人的听觉上多么象那铁马冰河的战场嘶杀之声呀!如能再进一步引导,结合时代背景,我们又不难看出此句诗还运用了象征的手法,”风吹雨”又象征了南宋王朝摇
摇欲坠的统治。

诗人那忧国之心的形象多么悲壮啊!如果能这样展开联想、想象对理解古诗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多么有益啊。

总之,凝炼的古诗文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做好古诗文的教学,弘扬民族文化,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语文老师的肩上,愿广大的同行们,都能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总结出更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