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古诗文阅读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学古诗文阅读教学

【摘要】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文对传承中国古典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教材内容教学方式也发生变化,题型灵活,多样。古诗文的考查也趋向人文精神创新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死记更背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反复吟诵咀嚼字词赏析品味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教材内容教学方式也发生变化,题型灵活,多样。古诗文的考查也趋向人文精神创新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死记更背的教学模式。怎么办呢?一句话:教师要转变观念,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学习的主体。怎么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古诗文知识呢?我认为古诗文教学应弹好三步曲。

1.反复吟诵,感受意境

学习古诗文,做好朗读吟诵是第一步曲。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古诗文,都是前人留下的精品。我们要指导学生去动情的诵读,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其中的意境。王国维在《人

间词话》中所说:”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因此学习古诗离不开对文学意境的把握。诵读可大声朗读,出于口,诉于耳,然后铭记于心。也可默读,在读和听的过程中,感知诗文的优美,去品味其中的情理。声情并茂地朗读、吟诵,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启发学生去思索、联想,进而更好地理解诗文的内容和意境。

除了学生自己反复的读,老师也可以范读、领读,随文情起伏、语调的变化,读出感情,读出韵味,领会其中难以言传的意蕴。当然如能配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更好了。如能在课堂上播放古诗词吟诵的录音带,以其和谐的音韵,优美的旋律烘托气氛,学生更容易进入诗的意境。如果再能把录音和图画、幻灯片配合起来效果更好。

当然,即使受教学手段的限制,我们也可以通过精读其中的描写句、情感句、主旨句等,反复体验,也能感受其中的意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写景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只十八个字,排列了九种景物,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让学生反复吟诵,闭目遐思:枯萎的藤条缠绕着一棵突兀的老树,几只乌鸦在树上凄冷地叫着,小桥下溪水不停地流淌,旁边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一匹因漂泊辗转而日渐消瘦的老马立在西风之中,这一切都在落日余辉中,显得极为凄凉。学生能感受到一种悲凉的意境美。

2.咀嚼字词,揣摩意象

初中语文课本所编选的古诗文,多是文学的佳酿,语言简洁优美,准确鲜明,生动含蓄。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或抒情壮志,或叙事说理,或借古讽今。有的诗豪放洒脱,有的缠绵婉约,有的深沉悲壮。文字简约,容量极大。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抓住诗文中关键词语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反复体味。正如叶老所说:”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因此字词教学不容忽视。如我在教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诗句”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我引导学生抓住”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进行反复品味。经过讨论让学明白这两个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暧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从而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之情,也激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抓关键词语,挖掘内涵,揣摩意象美,对体会古诗文的思想感悟很重要。

此外,教师培养学生揣摩古诗文的意象美,还应请注意调动学生对美的直觉,在直觉中去尝试”迁移”,往往对学生理解古诗文甚至写作文也有极大的帮助。我们知道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时,他并没有去过岳阳楼,但为什么能写的和洞庭湖的景象如此吻合?原来是他把昔日游鄱阳湖时积累的有关湖的表象”迁移”到洞庭湖。所以我们在教学

中,可以创设浓郁的美的氛围,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动用自己在生活中的丰富积累,把它融入自己的文章中,不能不说是受益匪浅的事。

3.赏析品味,驰骋想象

学习古诗文,还要品味赏析,大胆联想、想象,这是第三步曲。联想和想象是借助形象进行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源于生活的时空,但又不受时空限制而跨越生活的时空。由于古代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学生今天的生活相去甚远,因此学习古诗文,还应让学生能结合的内容或当时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去体会当时的意境。那么,怎样去体会当时的意境呢?我认为,老师需要引导他们根据课文中那些富有色彩,音响,形态特征的词语和精彩的比喻、象征等,把这些和学生本人的生活经验,认知范围联系起来,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个感官,展开联想和想象。从无声无色的文字中”听到”“看到”有声有色的审美对象,并感受、欣赏、体验到文学艺术之美。例如教学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有这样一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上句写实,写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之声,下句写虚,写梦境,如果能引导学生感知重点词汇,展开联想想象不难理解”风吹雨打”给人的听觉上多么象那铁马冰河的战场嘶杀之声呀!如能再进一步引导,结合时代背景,我们又不难看出此句诗还运用了象征的手法,”风吹雨”又象征了南宋王朝摇

摇欲坠的统治。诗人那忧国之心的形象多么悲壮啊!如果能这样展开联想、想象对理解古诗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多么有益啊。

总之,凝炼的古诗文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做好古诗文的教学,弘扬民族文化,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语文老师的肩上,愿广大的同行们,都能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总结出更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