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1)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概述
(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马铃薯适合于地势高燥、土松地肥、土层深厚。易于排灌的沙质土壤种植。全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1300-1400度。春播应防晚霜的冻害,在10厘米地温稳定在7-8度(3月上旬)即可播种。秋播应躲避高温闷热天气。当气温高于28度时,应用小水勤浇来降低地温。为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一般连续种植3年时,应搞好轮作换茬,可与粮、棉、菜等多种作物间作套种。
二、马铃薯的生物学特征
(一)马铃薯的植物学特征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可分地上和地下两大部分,地上部分有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地下部分有根、匍匐茎和块茎。
1、根:马铃薯只在主茎的基部紧靠芽眼的部分产生吸收根系和不定根,这些根深度可达到70厘米,水平伸展30厘米左右。
2、茎:马铃薯的茎主要由主茎和块茎构成。
(1)主茎:主茎是由块茎芽眼中抽生出来的枝条所形成的,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茎高50-100厘米。早熟品种的茎杆细小,中晚熟品种茎杆高大。
(2)块茎:块茎就是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马铃薯(洋芋),块茎是茎的变态。块茎的颜色、形状因品种而异。
3、叶: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颜色较浓。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奇数羽状叶
4、花:马铃薯的花瓣呈五角形,一般呈黄绿色或灰黄色。早熟品种花数少,有的品种只现蕾不开花,中晚熟品种的花序多,花期长。
5、果:马铃薯的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每个果内含种子80-300粒。马铃薯种子休眠期长,当年发芽率低,种子的寿命可保持10年以上。马铃薯种子也能繁殖后代。
(二)马铃薯的生育周期
1、发芽期:从块茎上的芽开始萌发到幼苗出土是马铃薯的发芽期。发芽期的生长以地下主茎生长为主,是马铃薯扎根、结薯、保证后期茎叶健壮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构成产量的基础。块茎萌发时所需的营养和水分,主要由种薯本身提供,因而对大一点的种薯块,大家经常说母肥儿壮。
2、幼苗期:从幼苗出土到现蕾一般为20-25天。出土半月左右地上主茎形成6-8片叶为幼苗前期。此后茎叶的生长量猛增,待主茎上叶片分化到12-16片后,顶芽便进入孕蕾期,地上部分出现花蕾时,地下匍匐茎的顶端开始膨大,此期为幼苗期的后期。
3、马铃薯器官形成期:又可分为三个时期。
(1)块茎形成期:从现蕾到开花为块茎形成期,块茎的数目也是在这个时期确定。从现蕾到开花这段时期,块茎不断膨大。
(2)块茎形成盛期:从开花始期到开花末期,是块茎体积和重量快速增长的时期,这时光合作用非常旺盛,对水分和养分的要求也是一生中最多的时期,一般在花后15天左右,块茎膨大速度最快,大约有一半的产量是在此期完成的。
(3)、块茎形成末期:当开花结实结束时,茎叶生长缓慢乃至停止,下部叶片开始枯黄,即标志着块茎进入形成末期。此期以积累淀粉为中心,块茎体积虽然不再增大,但淀粉、蛋白质和灰分却继续增加,从而使重量增加。
4、休眠期:休眠期的长短因品种而异,休眠期长的可达3个月以上,休眠期短的约1-2个月。不同品种不但休眠期长短有区别,而且休眠强度也不一样,多数品种在成熟期后20天以内,休眠强度最大,休眠不易打破。休眠期越短,块茎越不耐贮存,休眠期越长,块茎越耐贮存。
(三)马铃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马铃薯在4℃以上块茎的芽就能萌动,在0℃以下块茎受冻。马铃薯块茎的最佳贮存温度为0℃-4℃。马铃薯喜冷凉,不耐高温,生育时期间日平均气温17-21度为适宜,块茎萌发的最低温度为4-5度;块茎上芽的最适萌发温度为12℃-16℃,在这个范围内芽内芽条茁壮,发根多,生长速度率慢;18℃-25℃时发芽迅速,但长成的幼苗苗体弱小。块茎形成的最温度为20度,增长最温度为15-18度,20度时块茎增长速度减缓,25度时块茎生长趋于停止,30度左右时,块茎完全停止生长。
2、水分:块茎形成期是需水最多的时期,在结薯初期和盛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比较适宜,结薯末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所以早熟品种在地上部孕蕾期到开花末期,茎叶急速生长,块茎大量形成,需水量最大;中熟品种自开花后直至茎叶停止生长前的整个阶段,都属块茎膨大期,比早熟品种需水期更长。
马铃薯出苗前主要运用种薯自身的水分即可萌芽,需水较少;幼苗期需水较少,约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2.6%左右,从团棵到开花期,是植株地上部生长旺盛的发棵阶段,需水量较多,约为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1/3左右;蕾期是植株由发棵向结薯过渡的转折时期,需水量较少;结薯盛期需水量较大,约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一半以上,但在结薯后期需水量较少。
在幼苗出土到团棵阶段,40耕层内土壤水分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左右为宜。而发棵期和结署盛期以60cm深耕层内土壤水分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为宜,结薯后期则达60-65%即可,水分过多块茎易烂,不利于增产保收。
灌水以沟为好,垄作栽培很容易做到这一点。灌水注意不要使水漫过垄面,以免土表板结:如果垄条过长时,可以分段灌水,在垄沟中打起横隔,既能防止垄沟冲刷,又能灌的均匀。平作栽培灌水时,可临时开沟,或筑成小畦进行畦灌,避免大水漫灌,灌水后崇洋媚外表土微干时,要及时松土,以改良土壤透气性,提高土温,促进养分分解转化,以利于植株吸收,才能更好的收到灌水的效果。
3、光照: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在生育期间,光照强度不足或栽植过密,会使茎叶徒长,块茎形成延迟,抗病能力降低。日照长短直接影响植株生长和块茎的形成,长日照可促进茎叶生长和现蕾开花,短日照有利于块茎形成,在每天11-13小时日照下,茎叶发达,光合作用旺盛,块茎的产量也高。
马铃薯的光饱和点为3000-40000lx,光照强度大,叶片光合强度高,块茎形成早,块茎产量和淀粉含量均较高。马铃薯各个生育期,对产量形成最有利的条件是:幼苗期短日,弱光和适当高温,有利于促根、壮苗和提早结薯;块茎形成期长日,强光和适当高温,有利于建立强大同化系统;块茎增长及淀粉积累期短日,强光、适当低温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同化产物向块茎运转,促进块茎高产。
4、土壤:马铃薯最适宜于表土深厚、结构疏松、排水透气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如汉中平川的水稻土(壤土)、沙壤土等。土壤粘重影响根系发育和块茎膨大,使块茎畸形,芽眼凸出,薯皮粗糙。马铃薯适于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在碱性土壤中马铃薯易得疮痂病。
马铃薯吸收量最多的为氮、磷、钾,其次为少量钙、镁、硫和微量铁、硼、锌、锰、铜、钼、钠等,其中对肥料三要素的需求量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随着植株生长而变化,幼苗期吸叫速率较慢,发棵期速率猛增,进入结薯期又缓慢下来。
(四)马铃薯的退化
马铃薯的种性退化并不是遗传性的变化,而是由病毒侵染造成的。马铃薯植株出现叶片卷缩、株型矮化、茎杆细弱、块茎变形或瘦小、表皮老化等世代相传的病态即是马铃薯的退化,它严重地影响马铃薯的生产和发展。
马铃薯的退化主要是由蚜虫传播病毒引起的。汉中平川蚜虫多,传播的病毒使马铃薯退化很快,这就是平川马铃薯不能做种的原因。为了保持马铃薯固有的种性,提高块茎的产量和品质,要广泛使用脱毒马铃薯种薯。
三、马铃薯种薯脱毒技术与脱毒马铃薯种薯
(一)马铃薯脱毒技术
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易感染多种病毒,产生卷叶、花叶、束顶矮化等复杂症状。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体内的病毒可以逐代积累,严重时减产幅度可达40%-70%,严重降低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所谓“脱毒”,就是脱去马铃薯自身积累和感染的病毒。方法是切取马铃薯幼芽茎尖生长锥0.2-0.3毫米,进行组织培养,育成脱毒试管苗,进而结出无病毒的块茎。该项技术称作“茎尖脱毒”技术,它已成为防治马铃薯病毒,提高马铃薯产量最好的方法。
(二)脱毒种薯繁育体系
把茎尖脱毒和无病毒种薯繁育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脱毒快繁供种体系。脱毒试管苗和微型薯称为脱毒核心材料和零代薯,可用于生产原原种;原原种扩大繁殖依次生产一级原种和二级原种;用二级原种生产的种薯为一级良种,一级良种再繁殖一次,得到二级良种。生产上常用的优质脱毒种薯为一级良种。
(三)脱毒种薯的优点
脱毒种薯生长的植株表现为叶片平展、肥厚,叶色浓绿,茎秆粗壮,田间整齐一致,光合作用增强,产量普遍提高40%-60%,有的甚至成倍增长。我国河南省曾创造了4200公斤/亩的纪录,近两年来,我市部分地方推广的脱毒种薯每亩产量达到了3000公斤,涌现出一大批优质高产典型。
四、马铃薯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