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口发展趋势及预测

合集下载

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的前景与挑战

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的前景与挑战

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的前景与挑战∙作者:巴曙松来源:《改革与战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国民财富水平的迅速提升都与方兴未艾的城市化浪潮息息相关。

展望未来10-20年,中国的城市化会继续进行,并且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还可能加速。

此外,城市化的推进还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转型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在应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的经济率先复苏,从增长动力上分析,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动力来源就是快速推进的城市化。

从发展趋势看,无论是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城市化都将是重要的主题之一。

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城市化问题不但直接决定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也有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划分,1958-1965年为城市化波动较大阶段,1966-1978年为城市化停滞发展阶段,1979-1991年为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8年为城市化稳定发展阶段。

从目前的趋势看,中国经济可能以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为契机,重新进入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阶段。

一、城市化:现实与前景根据官方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总人口为13.21亿,其中城市人口5.93亿,城市化率达到44.9%。

从表面上看,对于人均GDP刚超过2500美元的人口大国而言,这一成就十分显著。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城市化率尚不足20%,这意味着在过去30年时间里,中国成功创造了3.8亿个城市居民。

据此,许多观察家认为,城市化水平的显著提高是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甚至进一步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步伐是世界上史无前例的宏伟现象。

然而,从跨国比较的视野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并不是那么耀眼,仍然有巨大的推进空间。

从城市规模来看,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的城市化速度似乎也有惊人的表现。

目前而言,中国已有660多个城市,包括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平均辖区人口125万人,另外还有374个县级市,辖区平均人口为15万,其中120个较大城市所创造的GDP总和占全国GDP总量的75%(世界银行,2007)。

北京市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研究

北京市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研究

北京市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中心,人口数量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市面临着人口分布不均衡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这些问题给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北京市的人口分布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制定更科学合理的人口政策,本研究将对北京市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北京市人口总体情况的分析,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北京市人口的规模和结构特点,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对北京市人口分布的探讨可以揭示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和结构差异,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和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北京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和限制因素,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北京市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人口政策来促进北京市的经济发展。

通过对北京市人口总体情况、人口分布特点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北京市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研究还旨在探讨未来北京市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趋势,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促进北京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北京市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推动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北京市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中心,北京市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经济的发展也会直接影响人口的流动和分布。

研究北京市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人口数量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北京市人口的分布情况对城市规划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北京市人口总体情况和分布特点的研究,可以为城市发展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北京市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城市的发展状况,而且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北京2050年将建成世界城市

北京2050年将建成世界城市

北京2050年将建成世界城市经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城市发展目标:按照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总体部署,第一阶段,全面推进首都各项工作,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第三阶段,到2050年左右,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北京晚报讯(记者龙露) “按照国家实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总体部署,第2050年左右,北京要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北京市规划委负责人今天在介绍关于世界城市和北京城市发展定位研究时说,“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至2020年)》中确定的北京城市发展目标定位,第三步正是在2050年将北京建设成为世界城市,而我们目前的工作是以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建设现代国际城市。

”世界城市目标酝酿已久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而国际城市是指那些具有较大规模且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职能效应都达到“极强”或“较强”程度,在全球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作用的国际性城市。

依据城市国际化职能的“强度”,一般可将国际城市分为全球性国际城市或世界城市、区域性国际城市或国际化大都市、地区性国际城市3个层级。

就是说,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最高端,是指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具有最高影响力的城市。

关于世界城市或者国际城市,在国内外并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概念和衡量标准,综合各方面研究,一般认为,世界城市的标准主要体现在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职能效应两个方面。

其中,城市规模和现代化水平是基础,而国际化职能效应则主要体现在其世界性的经济职能作用和竞争力上,同时也体现在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综合竞争力上。

从量化的标准看,基本上可以分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水平、控制力和影响力、国际交往水平等四个方面。

根据国内外专家的研究,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世界城市只有三个,即纽约、伦敦、东京,它们在世界金融体系及世界经济事务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首都北京经济发展历程与趋势

首都北京经济发展历程与趋势

北京有 800 多年建都史,曾为辽、金、元、明、清五朝帝都。1911 年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定都南京,但 很快于 1912 年从南京迁都到北京,直至 1927 年北洋政府垮台。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从此成为新中国的首都。作为中国首都,北京在政治,经济, 文化,军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2010 全球城市排名北京跻身全球大城市第 15 位,居内地之首。
3、首都北京的旅游资源
北京的旅游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达 200 多处,全市共有文物古迹 7309 项,其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42 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22 个。 北京历来以丰富的名胜古迹和迷人的自然风光著称于世。这里有天下奇观的 万里长城,世界之最的皇宫建筑群,美不胜收的古典园林,以及宏伟壮观的坛庙、帝陵、古塔、石刻等。 而且十 渡、 松山、龙庆峡、石花洞等自然景观,均是让人大饱眼福,乐而忘返的旅游胜地。北京的故宫、长城、周口店 猿人遗址和天坛、颐和园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yhwz/postdoc/index.shtml
5
首都北京经济发展历程与趋势
图:北京市行政区图
西城区
东城区
表:2010 年北京市各区县主要指标情况比较
常住人口 (万人) 1961.2 91.9 124.3 354.5 211.2 61.6 328.1 94.5 118.4 87.7 166.1 136.5 29 37.3 41.6 46.8 31.7 土地面积(平 方公里) 16410.54 41.86 50.53 455.08 305.8 84.32 430.73 1989.54 906.28 1019.89 1343.54 1036.32 1450.7 2122.62 950.13 2229.45 1993.75 常住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1195 21960 24605 7790 6907 7306 7617 475 1307 860 1236 1317 200 176 438 210 159 户籍人口 (2010 年) 1257.8 95.6 134.5 188.6 106.3 36.2 219.6 76.8 66.3 58.2 53.3 59.9 24.6 27.7 39.5 42.8 27.9 地区生产总 值(亿元) 14113.6 1223.6 2057.7 2804.2 734.8 295.5 2771.6 371.5 344.8 867.9 399.9 311.9 86.4 148 117.9 141.5 67.7 生产总值增 长速度(%) 10.3 9 13.3 17.8 17.1 18.8 13.3 26.6 23.6 25.7 16.8 15 15.6 12.6 10.2 18.3 10.1

对当前中国人口问题及未来趋势的思考

对当前中国人口问题及未来趋势的思考

LIVELIHOOD民 生区域治理对当前中国人口问题及未来趋势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李雅馨一、中国人口问题现状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经济、社会的重要因素。

基于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学者从国家安全角度总结了“人口安全”的概念,突出了重大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影响。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面临着诸多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反映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具体而言,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人口总量大,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已达到低生育水平中国人口总量大是最基本现状。

据统计,中国人口自20世纪末期至今都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

但中国近20年的人口增长率都维持在低生育水平。

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进入21世纪后稳定在12%;人口死亡率维持在7%的水平。

总体来说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2006年后基本稳定在5%。

(二)人口结构失衡,具体表现为人口在年龄、性别、地区方面的失衡1.人口年龄结构上,结构性就业压力巨大,人口老龄化趋势增强劳动人口就业问题仍然十分严峻。

中国目前的劳动年龄人口仍占主要部分,劳动力供给存在结构性失衡,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强。

中国目前处于低生育水平,少儿抚养比下降,老年抚养比增加。

2000年中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中国人口的比例首次突破10%,而2014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已达到13755万,老年抚养比达到13.7%。

目前养老金体系还不能完全适用老龄化的社会现实,中国社会存在“未富先老”的发展困境。

2.人口性别结构上,新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逐年升高,到 90年代许多年份出生性别比达到120,到2006年出生性别比仍在120以上,近两年有所回落,2010年新生人口性别比为117.96,仍处于较高水平。

3.人口地区结构上,流动人口规模持续增长中国人口分布存在地区和城乡差异,流动人口多向东南沿海地区以及城市迁移。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北京城市规划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北京城市规划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北京城市规划赵西君【摘要】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已深刻影响到城市规划的制定.本文以首都北京为例,总结了北京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梳理了北京原有城市规划与人口老龄化需求矛盾.在此基础上,从空间布局、养老设施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老龄化背景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需要改进的方向.【期刊名称】《中国市场》【年(卷),期】2010(000)050【总页数】4页(P58-61)【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城市规划;北京【作者】赵西君【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10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6;TU984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20世纪末以来世界范围内的重大社会问题。

自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也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并深刻、全面的影响着我国各个领域。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人口老龄化程度位居全国前列,不仅如此,北京市老龄人口数量还在急遽增加。

由于老年人口对公共服务等规划设施的要求较为特殊,所以老龄人口的日趋增多对当前以年轻型社会为主导的城市规划提出了严峻挑战。

可以说,城市规划如何才能更合理的满足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的需求,已成为北京市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北京市在1987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全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是1999年。

从1949年到2008年,我国老年人口由4154万增长到16900万,增加了307.7%,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28%。

而北京市从1950年到2008年,老年人口由15.3万增长到210.2万,增长了14.2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7%。

2008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到全市总人口的17.7%,而全国仅为12.8%,由此可以看出,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远远高于我国总体水平,并且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953年人口普查时北京市老年人口数为17.4万,1962年普查为48.3万,1982年普查为79.1万,1990年普查为109.4万,2000年普查为187.13万人,在短短四十多年的时间北京市老年人口数量增长了10倍之多。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年)

感谢观看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年)
北京市地方性法规
01 发展目标
03 人口规模
目录
02 发展阶段 04 空间布局
05 城镇结构
07 城市环境
目录
06 交通规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北京历史上有过6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大调整。上一次城市规划是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时限设计为 1991年-2010年。然而,离到期还有6年时间的今天,北京城市发展已经超出了当初设计的速度,朝着更为快速、 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城镇结构
中心城—新城—镇
在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北京计划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 构,其中重点发展东部3个新城。中心城是北京政治、文化等核心职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其范围包 括原规划中心城范围加上回龙观与北苑北地区,面积约为1085平方公里。
新城是在原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聚集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 具有相对独立性。新城共规划了11个,分别是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 门头沟。其中,北京重点发展的3个新城分别是位于东部发展带上的通州、顺义和亦庄,这3个新城将成为中心城 人口和职能疏解及新的产业集聚的主要地区,形成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3个新城将共同构筑中心城的反磁力系统。
人口规模
2020年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到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 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将占到450万人左右。
根据规划,到2020年,北京市城镇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6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比例90%左右,城镇人口 预计每年增加0.6%到0.8%。据介绍,2003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为1456万。在此基础上,采用生态及水资源承载力法、 就业岗位需求预测法、综合增长率法等七种方法测算的基础上,规划提出2020年北京市人口规模规划应控制在 1800万人左右。

北京人口数据分析报告

北京人口数据分析报告

北京人口数据分析报告1. 引言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一直以来吸引着大量的人口流入和迁入。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口数据分析对于评估城市的发展状况、规划公共服务和决策政策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将对北京市的人口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一些有关人口增长趋势、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人口迁徙等问题的关键信息。

2. 人口增长趋势分析2.1 历史人口增长:从1990年到2020年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的人口数量从1990年到2020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的总人口数量为2178万人。

而在1990年,北京市的人口数量仅为1006万人,可见在过去的30年间,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几乎翻了一倍。

2.2 年均人口增长率为了更好地了解北京市的人口增长趋势,我们计算了一个平均年均人口增长率。

根据统计数据的分析,北京市的年均人口增长率为1.7%。

这意味着,北京市的人口数量每年都在以1.7%的速度增长。

3. 年龄结构分析3.1 总体年龄结构了解一个城市的年龄结构对于制定合理的公共服务和规划教育资源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数据显示,北京市的年龄结构相对较为平衡。

在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为17.5%,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为70.2%,0-14岁的未成年人口占比为12.3%。

3.2 不同年龄段的人口分布通过进一步分析年龄结构的细节,我们发现在北京市总人口中,35-39岁的人口占比最高,为10.2%。

其次是30-34岁的人口占比为9.3%。

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口占比较高,可能是由于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更多地涌入大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4. 性别比例分析4.1 总体性别比例性别比例是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男女比例的情况。

根据数据显示,北京市的总体性别比例为男性占比51.8%,女性占比48.2%。

可以看出,男性稍微多于女性。

4.2 不同年龄段的性别比例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年龄段的性别比例变化。

背景资料:2000年北京市人口特征统计数据

背景资料:2000年北京市人口特征统计数据

背景资料:2000年北京市人口特征统计数据1、北京市人口地理分布北京市人口分布以城区为中心,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展,人口分布也由城区向近郊区、远郊区县伸延。

北京市常住人口的62.7%集中在城近郊区,37.3%分布在远郊区县,这是北京作为特大城市人口分布的一个特点。

四个城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5.6%,但人口密度达到24072人/平方公里。

近郊四区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47.1%,密度为4958人/平方公里。

远郊10个区县人口占总人口的37.3%,密度最低,每平方公里328人。

在这其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宣武、西城、崇文三区(平均密度25376人/平方公里)的人口总量只占11.7%,人口最多的为朝阳、海淀、丰台三区(占人口总量43.5%)的人口密度平均只有4875人/平方公里。

2、北京市人口年龄结构2000年,0-14岁人口占13.6%,15-64岁人口占78.0%,65岁及以上人口占8.4%,年龄中位数高达34.4岁。

按国际通用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7%,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者,即为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

2000年北京的人口年龄结构符合以上标准,北京人口已进入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

其突出特点是老年人口数量多、增长快,人口老龄化进程速度快。

北京市老年人口比例增加,也带动了有老年人口的家庭户比例的增长。

全市共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户117.2万,占全市家庭户的28.6% 在全市家庭户中,相当一部分家庭是只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隔代户,共35.8万户,占有老年人家庭户比重的30.5%。

而单身老人户有12.9万户,占11.0%。

3、北京市的家庭概况2000年,共有家庭户409.7万户,家庭户人口1192.3万人,平均每户2.9人。

从趋势上看,家庭户规模不断缩小,家庭更加趋于核心化(见图-1)。

家庭户平均规模的缩小,还体现在家庭户内代数的减少。

一代户的比重占30.9%;二代户占54.7%;三代户占14.1%;四代户及以上占0.3%。

调查:北京市很多流动人口已成事实上的北京人

调查:北京市很多流动人口已成事实上的北京人

调查显⽰-北京市流动⼈⼝正在发⽣结构性的变化,其家庭化的趋势明显-北京的经济优势是吸引流动⼈⼝来京的最主要原因-流动⼈⼝在京滞留时间较长,很多⼈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北京⼈”-流动使绝⼤多数⼈实现了职业⾝份的“⾮农化”,但在进城后流动劳动⼒继续向上流动的机会减少近年来,我国⼈⼝流动空前活跃,成为当前⼀个突出的社会现象。

北京市作为⾸都和快速发展的特⼤城市,吸引了⼤量的流动⼈⼝,是全国流动⼈⼝的三⼤聚集区之⼀。

最新的北京市1%。

⼈⼝抽样调查资料显⽰,2005年底,北京市流动⼈⼝总量达到3573万⼈,⽐2000年增加1012万⼈,平均每年增加202万⼈,年均增长69%(北京市统计局,2006)。

如此庞⼤规模的流动⼈⼝给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的影响,也对城市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及时了解北京市流动⼈⼝的最新特点和发展变动趋势,同时为相关部门制定流动⼈⼝管理与服务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中国⼈民⼤学⼈⼝与发展研究中⼼于2006年9~10⽉组织了“北京市1‰流动⼈⼝调查”。

本⽂主要利⽤这次最新的调查数据,分析在京流动⼈⼝的结构、分布、经济状况和居住状况等特征,探讨在京流动⼈⼝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居住条件等⽅⾯⾯临的困境和问题。

流动⼈⼝性别⽐不断降低此次调查得到的北京市流动⼈⼝性别⽐为123,流动⼈⼝中男性多于⼥性。

从时期对⽐上看,最近10年来,流动⼈⼝性别⽐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1994年,流动⼈⼝性别⽐为173;1997年,流动⼈⼝性别⽐⾼达195。

2000年全国⼈⼝普查时,北京市流动⼈⼝性别⽐降⾄128。

2006年,流动⼈⼝性别⽐进⼀步下降到123。

北京市流动⼈⼝性别结构变动的这⼀历史过程表明,越来越多的⼥性已经加⼊到流动⼈⼝队伍中来。

15岁以上流动⼈⼝中,有配偶者占3/4;流动⼈⼝中未婚⼈⼝⽐例不断降低;夫妻⼆⼈同时在京流动者⽐例很⾼本次调查显⽰,在15岁以上流动⼈⼝中,未婚者占22.4%,有配偶者占75.4%,未婚同居、离婚者和丧偶者分别占15%、0.3%和0.4%。

人文地理作业-2000年以来北京市人口重心分布变化

人文地理作业-2000年以来北京市人口重心分布变化

2000年以来北京市人口重心分布变化2012.11摘要:通过文献查找和数据分析,根据从期刊文献中搜集的数据,研究了北京市2000年以来人口重心分布变化。

研究表明,2000年北京市的人口重心位于朝阳区, 并距离海淀区很近。

自2000年以来,人口重心向海淀和昌平方向移动。

城市中心区和远郊区的人口比重减少,外围区和近郊区的人口比重增加。

关键词:人口重心分布人口比重正文:人口分布和人口移动是人口过程最基本的空间表现形式。

随着人口过程及其制约因素的发展变化,人口的地域分布状况也在不断变动。

变动的结果是改变了人口分布的格局,并深刻影响了特定区域人口数量变动的进程。

通过文献查找和数据分析,研究北京市2000年以来人口重心分布变化,有助于了解北京城市化发生、发展的过程,对于人口再分布和区域性人口控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为城市化建设提供辅助参考价值。

1、数据根据从期刊文献中搜集的数据,绘制北京市各区县常住人口数及年平均增长率变化表,见表一。

2、 人口重心的移动假设某地域内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则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一点就是人口分布重心。

对于较小的行政区,可以取其行政中心所在地的坐标作为其人口分布重心。

实测一地区人口分布重心的公式为:∑∑=jjj PX P X ∑∑=jjj YY P Y式中:X,Y 为人口重心座标;X j ,y j 为第j (j =l ,2,…, n )小区代表地点的座标;P j 为第j 小区的人口数。

2000年北京市的人口重心位于朝阳区, 并距离海淀区很近, 说明北京市近些年的人口分布偏北。

这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缓慢, 所占北京总人口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北部朝阳、海淀、昌平和顺义四区近些年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发展很快, 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所以导致全市的人口重心偏北。

从表1 可见, 四区人口增长率很快, 其中2006-2010年昌平区的年平均人口增长率达25%,海淀、朝阳和顺义的年平均人口增长率超过了5%。

人文地理作业-北京市建国以来人口变化(数量、空间)情况

人文地理作业-北京市建国以来人口变化(数量、空间)情况

⼈⽂地理作业-北京市建国以来⼈⼝变化(数量、空间)情况北京市建国以来⼈⼝变化情况2012.11摘要:本⽂根据北京统计信息⽹的《北京60年》和《北京统计年鉴》(2010、2011)提供的数据资料,采⽤描述法研究了北京市建国以来⼈⼝变化情况,发现北京市⼈⼝在数量上基本处于增长状态,⾃然增长率在不同时期的波动较⼤,依据⼈⼝总量和⾃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可分为五个阶段。

⼈⼝再⽣产类型由建国初期的“⾼低⾼”型逐步⾛向“三低”型稳定增长。

北京市⼈⼝城市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由建国初期的低⽔平到现在城镇化发展进⼊了全⾯发达阶段。

⼈⼝密度始终处于增长状态。

城市中⼼区的⼈⼝向外围区迁移,⼈⼝增加主要集中在外围区和近郊区为主, 少部分发⽣在远郊区。

关键词:常住⼈⼝⼈⼝再⽣产类型⼈⼝城市化⼈⼝空间分布变化情况正⽂:⼈⼝与⾃然资源、⽣态环境、社会经济、科技⽂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地巨系统的运⾏中,⼈⼝是⼀个关键⽽且敏感的要素,它既是⼈类活动的动⼒基础,⼜是地域综合体的形成核⼼,其变动对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挥着最深刻、最活跃的作⽤。

研究北京市建国以来的⼈⼝变化,探讨北京市⼈⼝的数量和空间变化的趋势和特点,对于探索北京市⼈⼝演变规律,研究⼈⼝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确⽴未来⼈⼝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北京市建国以来⼈⼝数量的变化情况1.1北京市建国以来常住⼈⼝数量的变化特点及原因分析根据北京统计信息⽹的《北京60年》和《北京统计年鉴》(2010、2011)提供的数据资料,对北京市1949年⾄2011年的常住⼈⼝数量的变化进⾏分析,绘制常住⼈⼝总量折线图,见图⼀,常住⼈⼝⾃然增长率变化图,见图⼆。

从图中发现,北京市常住⼈⼝总量⾃建国⾄今基本处于增长状态,但是也出现过负增长时期,⾃然增长率在不同时期的波动较⼤,依据⼈⼝总量和⾃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可分为五个阶段:1950年⾄1960年——⼈⼝⾼速增长阶段。

1949年北京常住⼈⼝为420.1万⼈,到1960年达到739.6万⼈,11年间全市常住⼈⼝增加319.5万⼈,平均每年增加29万⼈。

北京市人口状况

北京市人口状况

北京市人口状况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综合反映出北京市人口发展具有以下特点:2005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538万人;出生率为6.3‰,死亡率为5.2‰,自然增长率为1.1‰。

与2000年相比常住人口增加174.4万人,增长12.8%,年均增长2.4%。

全市人户分离人口超过200万;少儿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加;就业结构日趋优化、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人口分布呈现城区人口向外扩散趋势。

一、户籍人口快速增长常住人口中,具有北京市户籍的人口1180.7万人,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357.3万人。

与2004年相比,户籍人口增加17.8万人,增长1.5%,是2000年以来户籍人口增加最多、增幅最大的一年;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增加27.5万人,增长8.3%。

在全市增加的45.3万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60.7%,户籍人口占39.3%。

二、近郊区和远郊区县人口比重上升从地区分布看,四个城区常住人口为205.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4%;四个近郊区人口为748万人,占48.6%;十个远郊区县人口为584.8万人,占38%。

与2000年相比,城区常住人口减少7.3万人,近郊区和远郊区县常住人口分别增加106万人和75.7万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1%和2.8%。

三、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2005年,全市6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7年,比2000年增加0.7年。

6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为362.1万人,占24.4%;具有高中程度的人口为372.3万人,占25.1%;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77万人,占32.2%;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12.2万人,占14.3%。

与2000年相比,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口增长最快,其比重上升了6.9个百分点。

四、老龄化程度加深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57万人,占10.2%;15-64岁的人口为1215万人,占7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66万人,占10.8%。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的反思与启示_陈义勇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的反思与启示_陈义勇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的反思与启示□ 陈义勇,刘 涛[摘 要]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和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与审批关注的核心内容,人口构成的复杂性和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人口预测与规划实施的巨大难度。

从人口总量、人口增长来源和人口空间分布三方面对北京城市人口预测与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系统评估的结果显示,人口规划与现实脱节是城市发展的政策和理念偏误、市场规律的不确定性、规划实施和反馈机制的缺乏及城市规划自身功能限制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应转变以控制为导向的城市人口规划理念,尊重城市和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区域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人口承载力,制定弹性规划策略,完善规划评估的反馈和响应机制,保障城市人口规划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人口规模预测;实施评估;北京[文章编号]1006-0022(2015)10-0016-06 [中图分类号]TU984.11+9 [文献标识码]ARefl ection On Population Prediction In Beijing Urban Master Plan/Chen Yiyong, Liu T ao[Abstract]Population prediction and planning is the core of urban master plan, yet the complexity and uncertainty of populationgrowth makes the prediction exceptionally diffi cult. The paper evaluates the predi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Beijing population frompopulation size, growth origi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observes the disconnection of planning and reality is essentially a resultof urban development policy, market uncertainty, absence of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feedback, and the intrinsic shortage of urbanplanning. Population planning shall respect objective rules, deals with population capacity from regional and development viewpoint,makes elastic strategy, integrates planning feedback mechanism, and guarantees the rationality and feasibility of population planning.[Key words]Urban master plan, Population scale prediction,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Beijing0引言城市人口是城市性质和城市功能的载体。

2024年北京市老年人口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2024年北京市老年人口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一、现状分析1.老年人口数量:根据北京市人口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老年人口数量达到了27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约为18%。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2024年的207万人,老年人口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2.老年人口结构:北京市老年人口主要集中在60-74岁的人群中,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1%;75岁以上的人群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3%,7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

3.老年人口性别比例:北京市老年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男性老年人口占比明显高于女性。

男性老年人口占比约为55%,女性老年人口占比约为45%。

4.老年人口居住分布:老年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区域,其中通州和海淀区老年人口数量最多。

农村地区相对较少。

二、变化趋势分析1.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北京市老年人口数量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还将持续增加。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2.老年人口年龄结构进一步老龄化: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北京市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将进一步老龄化。

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可能继续增加。

3.老年人口性别比例逐渐改善:随着社会进步和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老年人口性别比例逐渐得到改善。

未来几年内,男女老年人口比例可能趋向平衡。

4.老年人口居住分布差异逐渐缩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发展的提升,老年人口居住分布差异可能逐渐缩小。

农村地区将提供更多适宜老年人居住的条件。

三、政策建议1.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服务:加大投资力度,推动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服务的发展,提高老年人口的健康水平。

2.加强老年人社会保障: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提高退休金和养老金水平,解决老年人经济困难问题。

3.优化老年人居住环境:加大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改善力度,建设更多老年人安乐、便利和适宜居住的社区和养老院。

4.强化老年人社会参与: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老年人的自尊和自信。

5.加强老年人法律保护:制定和完善老年人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北京市人口结构对经济的影响

北京市人口结构对经济的影响

北京市人口结构对经济的影响1. 引言1.1 北京市人口结构的特点北京市人口结构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多样性和动态性。

北京市的人口数量众多,是中国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拥有大量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

常住人口主要包括本地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外来人口涌入使得北京市的人口结构更加多元化。

北京市的人口年龄结构相对较年轻,青少年和中青年人口占比较高,这也使得北京市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

北京市还拥有一定数量的老年人口,需要特别关注养老和医疗等问题。

北京市外来人口较多,他们来自不同的省市,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这也给北京市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挑战。

北京市人口结构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动态性,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政策调整和人口结构优化,以促进北京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北京市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北京市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北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日益增多,而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城市人口比例不断提升。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趋势加剧,北京市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年轻人口比例相对减少。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北京市的家庭结构也在发生改变,家庭规模逐渐变小,独生子女家庭比例增多,传统的多代同堂大家庭比例逐渐减少。

随着人口结构的调整,北京市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高学历人口比例逐渐增加,对经济发展也产生积极影响。

北京市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呈现出城镇化、老龄化、家庭结构变化和教育水平提高等趋势,这些变化对北京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2. 正文2.1 人口规模对北京经济的影响人口规模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北京经济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人口规模庞大。

人口规模的增长对北京市的消费市场和就业市场有着直接的拉动作用。

随着人口规模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也会相应增加,促进了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增长。

人口规模的增加也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对于各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力支持。

北京人口现状分析报告总结

北京人口现状分析报告总结

北京人口现状分析报告总结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人口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北京人口的现状,我们对近年来的人口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本报告旨在提供关于北京人口的详尽信息,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人口总体情况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人口总量达到了约2300万人。

与此同时,外来人口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达到了约1000万人。

人口的迅猛增长给北京市的城市规划、社会保障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

人口结构年龄结构北京市的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

首先,老龄化趋势明显,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

这一现象对社会养老服务、医疗保健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青年人口比例逐渐下降,这对教育培训、就业等领域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性别比例在北京市的人口中,男性人口略多于女性人口。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男女性别比例大致为105:100。

这一性别比例的失调主要是由于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所导致的,对于社会性别平等和家庭结构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人口迁移外来人口北京市的外来人口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约占总人口的40%。

外来人口以务工人员和务农人员为主,他们为北京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外来人口也带来了社会资源分配、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如就业歧视、住房问题等。

人口流动北京市作为重要的经济中心,人口流动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每年都有大量的人从其他城市迁往北京,同时也有一定数量的人选择离开北京。

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给北京市的住房、交通、教育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因此,需要加大对人口流动的研究和管理力度。

人口政策北京市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人口政策,以应对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

其中,鼓励人口转移、控制人口总量增长、改善生育政策等是重要的措施。

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保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工作,以应对人口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北京市人口预测研究

北京市人口预测研究

北京市人口预测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北京市的人口数量一直在快速增长。

而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

因此,研究北京市人口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城市规划和政府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进行人口预测研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过去几年的人口统计数据。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北京市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组成等情况,并进行趋势分析。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一些相关的经济、社会和政策因素进行调研,以了解这些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趋势法、周期法和模型法等。

趋势法是通过分析过去的发展趋势,来预测未来的人口增长。

周期法是根据人口的周期性变动规律,来推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模型法是通过建立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来计算和预测未来的人口规模。

在预测北京市人口的发展趋势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北京市工作和生活,从而推动人口的增长。

2.教育资源:北京市拥有全国一流的高等教育机构和优质的中小学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家庭来到北京求学,进而增加了人口数量。

3.城市规划和住房政策: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住房政策将直接影响人口的分布和流动。

因此,我们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4.政府政策:政府的政策也会对人口的发展趋势产生重要影响。

比如,北京市的人口控制政策、户籍制度等,都会对人口的迁徙和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最后,根据以上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对北京市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在预测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分析不同年龄段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情况,以了解人口的变化趋势和未来的需求。

这将有助于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未来人口增长所带来的挑战进行预判和规划,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综上所述,北京市人口预测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只有深入研究和分析相关数据和因素,才能够得出合理和准确的预测结果,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的现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北京市劳动力流动情况和产业结构的分析,结合影响因素的探讨,揭示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未来发展方面,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的有序发展。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对象都将在引言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的现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北京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关系分析、因素分析、发展趋势预测、存在问题、未来发展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人口规模庞大,劳动力资源丰富。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北京市的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北京市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端产业聚集地,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的聚集和流动。

这对北京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北京市的劳动力市场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包括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相对较多,但也存在部分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随着北京市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也日益紧密。

如何有效整合和优化劳动力资源,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成为当前北京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应政策、企业做出合理决策和个体劳动者提升就业能力提供重要参考。

1.2 研究意义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和分析北京市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变化和产业结构的演变,可以为政府部门、企业决策者和社会公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和数据支持。

对北京市劳动力流动情况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规划和管理人力资源,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人口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社会供求关系逐渐改变,对人口增长模型的预测是对未来各项环节预测的重要方面之一。

人口、就业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准确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可制定合理的人口规划和人口布局方案,对维护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和促进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问题一老龄化问题,用Excel统计分析了近年来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

由于大量劳动力的流入,延缓了老龄化进程,但老龄化人口比例总体依然呈上升趋势。

城镇化问题利用SPSS曲线估计中的“S”模型和Logistic模型拟合得到1978年至2010年城镇化人口变化趋势图。

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8和0.963,拟合度较好。

根据北京市城镇化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分段拟合得到每段城镇化水平函数Z(t)。

人口就业问题通过SPSS和Excel对三次产业生产总值与就业人口进行回归分析和拟合,得到R2分别为0.913、0.822、0.932的函数表达式。

同时用Excel多项式拟合分别拟合出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其他单位就业人口趋势图,得到了最小R2为0.9563的相关函数式对于问题二,用按年龄分组的Leslie模型以女性个体数量变化为研究对象,预测了未来50年内的老龄化人口和老龄化指数变化趋势。

同时考虑生育政策,,分别取0.8,1.0,1.2,1.4,1.6,1.8,2.0,得到老龄化人口和老龄改变总和生育率()t化指数变化趋势图。

并引入迁移率进一步修正模型,得到更加精准的预测。

根据问题一中城镇化2005-2012拟合的线性方程Z(t)=0.0039t -6.9415推算,2020年的城镇化水平为93.65%,2030年的城镇化水平为97.55%,2040年已经基本实现城镇化。

通过SPSS和Excel作图研究三次产业结构及就业人口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从而研究就业人口的变化趋势,并作出了合理预测。

关键词:Leslie矩阵、老龄化、分段拟合、城镇化、就业、回归分析、人口预测1.1问题背景人口增长预测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提出的。

近三十年来,我国的人口政策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作为一国之都的北京,人口发展逐步走向有计划、可控制的平稳增长时期。

2014年3月发布的北京人口普查公告显示:全市常住人口2114.8万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社会供求关系逐渐改变,对人口增长模型的预测是对未来各项环节预测的重要方面之一。

准确的人口发展模式预测有利于社会关系的调整,维护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加速稳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1.2问题提出《北京统计年鉴》是一部按年连续出版的大型统计资料,真实地记录了北京市一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情况,是国内外各界人士了解北京、认识北京的重要资料。

北京市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儿童人口所占比例持续大幅度下降、老龄化进程加速、城镇与乡村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就业人数稳步提升。

而人口、就业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准确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对制定合理的人口规划和人口布局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

基于上述事实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下列问题:问题一:分析近年来北京市人口在老龄化、城镇化和就业状况三个方面的变化趋势。

问题二: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特点,建立数学模型,对于北京市人口的老龄化、城镇化和就业状况水平,从2010年至2050年每隔十年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问题三:分析北京市政府搬迁到通州区对城镇化和人口发展的影响。

2.1问题一分析找到2011年《北京统计年鉴》,整理出相关数据表。

用Excel、SPSS作散点图,观察数据分布情况,定性研究北京市人口在老龄化、城镇化和就业状况方面的变化趋势。

由于数据限制,只能采用常住人口年龄组成结构数据对人口老龄化进行相关分析。

利用Excel统计分析近年来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结合实际情况,考虑相关政策的变化以及人口迁移导致劳动力人口数的变化对所得数据进行合理解释。

人口城镇化是随着经济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转变为城市人口的动态过程。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通常以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反映人口向城镇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

对此,北京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城镇化率不看户籍,并非北京城市户口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只要是居住在北京城镇、享受城镇服务设施的常住人口都算城镇化人口。

因此选取常住人口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纵观世界城镇化发展轨迹呈“S”曲线,在描述城市化发展趋势中,Logistic模型的应用最为广泛。

可利用SPSS回归分析中的曲线估计分别以“S”模型和Logistic 模型来研究近年来的城镇人口变化过程。

再根据拟合情况修改模型,建立符合实际发展趋势的模型。

鉴于数据限制,人口就业状况分析可将产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利用SPSS和Excel分别研究不同产业产值、就业人数近年来的变化趋势。

同时分析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其他单位人口就业情况。

另一方面对于异常数值可结合当年相关政策分析。

2.2问题二分析人口老龄化是当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人口发展过程中共同面临的问题。

2014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0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2.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4.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5.3%,老龄人口的比例进一步加大[1]。

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由于生育水平的改变并持续保持低水平以及人口寿命逐渐延长使老龄人口比例不断提高。

控制生育多少的生育率β(t)、控制生育早晚和疏密的生育模式函数h(r,t)和死亡率μ(r,t)是人口年龄结构发展的重要参数,决定了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不考虑迁移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建立按年龄分组的Leslie 模型,得到含有年龄结构和生育模式的离散型人口模型,可以2010年相关数据为初始值预测未来50年内老龄人口变化。

同时可定义老龄化指数,判断北京市未来老龄化程度。

对近几年人口城镇化发展趋势分析,合理拟合得到相关函数式预测未来人口城镇化发展趋势。

采用回归分析研究未来人口就业状况水平,预测未来三大产业产值变化情况和就业人数变化。

资料显示,第三产业产值与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

从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以后,市政府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就业结构明显变化,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与人口城市化同步上升。

北京2005年的人口城市化率比全国同期43.0%的平均水平高出40.6个百分点[2]。

人口城市化率的提高反过来也加速产业发展,尤其是人口向城市聚集过程中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增加。

可利用回归分析得到人口城市化率与第三产业产值之间的关系,预测未来两者之间的关系。

2.3问题三分析在京津冀三地各自的内在需求方面,北京的发展已经遇到瓶颈,大城市病问题特别突出,要想发挥好北京的首都核心功能,必须通过功能疏解、产业转移,适当减少人口规模,腾出发展空间,以更好发挥首都功能。

北京市政府搬迁到通州区对城镇化和人口发展的影响需要考虑通州地区区域优势,行政机构对与之相关的机构、企业等的搬迁,从而造成大量人口迁移带动包括公共服务,央企的事业性、服务性机构等搬迁过去,并改变当地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发展。

三.模型假设1.无重大毁灭性自然灾害和疾病,人口发展变化的扰动因素只有人。

2.中短期内,总和生育率、死亡率和出生性别比维持动态平衡。

3.假设生育模式只与年龄有关,并且假设一胎只生一个孩子。

4.假设不存在人口迁移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5.农村人口一旦迁入城镇或者城镇化, 其人口行为和特征即与城镇人口相同, 成为城镇化人口。

6.假设北京人口相应年龄段死亡率与全国水平相当,可用全国水平近似代替。

7.在分析老年人口问题时, 以60岁作为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

8.人口数据质量高, 无误报和漏报等。

四.符号说明五.模型建立及求解5.1问题一5.1.1人口老龄化从《北京市统计年鉴2002-2010》用Excel计算得近年来老人人口数量及比例并作散点图如下:图5.1.1(1)近年来老人人口比例变化图图5.1.1(2)近年来老人人口比例变化图由图5.1.1(1)可知,老龄人口呈上升趋势,到2011年已经达到268.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3.3%。

图5.1.1(2)说明北京的老龄化程度发展较缓和,部分年份甚至出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大量劳动力的流入,延缓了老龄化进程。

但老龄化人口比例总体依然呈上升趋势。

根据北京统计局,截止2009年底,北京市户籍人口已达1245.8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例达18.3%,而2014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0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2.6%,由此可见,不考虑大量劳动力的流入,总人口基数下降,北京市人口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且增长较快。

5.1.2人口城镇化利用SPSS曲线估计中的“S”模型和Logistic模型拟合得到1978年至2010年城镇化人口变化趋势图。

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8和0.963,拟合度较好。

图5.1.2(1)近年来老人人口比例变化图图5.1.2(1)表明城市人口上升较快,尤其是近几年,2010年城市人口比2009年增加194.6万人,增幅较大,为13.04%。

城市化水平的测定目前比较通用的一种测算方法是采用城市地区的人口占全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称为人口指标。

利用Excel对1978至2012年的城镇人口数据(附件表5.1.1(1))进行简单处理,用Matlab作出散点图5.1.2(1)。

图5.1.2(2)近年来老人人口比例变化图由图可知三十多年内,北京市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分段拟合得到每段城镇化水平函数Z(t)。

1978-1989年满足:Z(t)=0.0054t-10.0847,残差为0.0131751990-2004年满足:Z(t)=0.0043t-7.7356,残差为0.00248312005-2012年满足:Z(t)=0.0039t -6.9415,残差为0.005107北京的城镇化进程从改革开放以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年至1989年,是城镇化进程的高速推进时期,城镇化率从55%提高到73.5%。

查阅资料知,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人口城镇化速度快,但城镇化水平和质量较低,二元化体制下城乡基本独立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城市扩张不明显。

第二阶段是1990年至2005年,城镇化率从73.5%提高到83.6%,北京城镇化进入成熟完善阶段。

这一阶段,北京城市快速扩张,活力增强,农村城镇化虽然进程加快,但区域发展差距拉大问题凸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