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读后感管理
孙子兵法读后感(通用31篇)
![孙子兵法读后感(通用31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f7cef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13.png)
孙子兵法读后感(通用31篇)孙子兵法读后感(通用31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孙子兵法读后感(通用3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子兵法读后感1中国的历史读物很多,如《三国志》、《杨家将》、《水浒传》、《孙子兵法》等,其中我最欣赏的就是《孙子兵法》了。
《孙子兵法》分为几章,有作战篇、谋攻篇、火攻篇、军形篇、地形篇······。
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谋攻篇,里面有一个故事讲了南宋有名的名将韩世忠大战金兵的事,当时韩世忠只有八千人,而金兵却有十万人,韩世忠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了胜利,使强大的金兵全军覆没。
我很敬佩韩世忠的聪明才华,从他身上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面对强敌时,要认真分析敌我两方的具体情况,比较两军的优劣悬殊,弥补自己的不足,准备充分后,主动攻击敌人的弱点,保证百战百胜。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也回到了过去,看到了整个战场的全过程;读完这本书,让我了解古代将军的英勇,聪明才智;读完这本书,使我变得更聪明了,学会遇到困难要使用策略来解决。
总之,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一定要把聪明用到学习上,生活上,一步一步的向着人生目标前进!孙子兵法读后感2春节前的那几天,我被爸爸书柜里的6本《孙子兵法》系列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套丛书图文并茂,有原文、译文和古代引用兵法的典型战例,通俗易懂,使我们能在生动活泼的图文之间了解历史,陶冶美好情操,树立远大志向。
从书中我了解到《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军事理论专着,从它诞生起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
全书共有“计篇”、“作战篇”、“谋攻篇”等13篇。
里面有许多精彩的战例,像计谋篇中的“武王牧野誓师灭殷商”,作战篇的“商鞅立法奖军功”等等都是大家熟悉的故事。
《孙子兵法》中的谋略规律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流传至今的真理,更说明了孙武是一个非常伟大、杰出的谋略家与军事家。
《孙子兵法》带给我们的管理启示
![《孙子兵法》带给我们的管理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ef9b25d7fd5360cba1adb81.png)
《孙子兵法》带给我们的管理启示《孙子兵法》实为国粹之精华,千百年来为众人所推崇,后人不光将之用在兵法作战之上,更将其用在商战中。
使得这部著作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古今中外,无数的军事家把此书作为致胜的法宝,自不必说;令人惊叹的是:众多的政治家、外交家、文人学者以至体育专家纷纷把它作为智慧的宝库,从中寻求启迪;特别是经济界、企业界人士更把它作为企业管理经营之道,生财之路。
孙子兵法理论精深,思维精密,法则精妙,通篇闪耀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光辉,因而在方法论上具有无可争议的普遍而长远的指导意义。
特别是此书系统阐发人类社会最激烈的斗争——军事斗争的规律及其运用,其战略策略思想对“市场如战场,商战如兵战”的企业界来说,就更加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今天,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孙子兵法越来越被人们奉为企业致胜之法,已成为必然趋势。
一、以“利”为准古往今来,一切战争的共同目标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利”。
战争就是利益最剧烈的争夺形式。
对此,孙子兵法有极精辟的论述。
“利”字在全书共出现50多次,孙子认为,利益是一切军事行动的最高准则。
他反复强调“兵以利动”,“非利不动,非得不用”。
这一观念也应该作为企业的行动准则。
办企业就是为了赢利,企业的一切行为应该如孙子所说说:“因利而制权”,即根据是否能赢利而采取相应的举措。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孙子所说的“利”,是从利与害的比较、代价与成果的比较来衡量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效费比”,所说的效益。
孙子清醒地看到,战争既可给国家带来巨大利益,也会使国家付出巨大的代价,蒙受很大的损失。
他不但指出战争给人民伤亡造成的生命损失,且具体地计算了战争庞大的经济耗费。
他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有鉴于此,他通篇都着眼于怎样以最小的代价、最低的耗费去获得最大的、最全面的军事成果,力争做到“兵不顿而利可全”。
《孙子兵法》的读后感(通用10篇)
![《孙子兵法》的读后感(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d5584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4.png)
《孙子兵法》的读后感《孙子兵法》的读后感(通用10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孙子兵法》的读后感(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孙子兵法》的读后感1《孙子兵法》是一部经典的兵法著作,书中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他在后世被应用被实践,并且让实践者获得成功。
在《孙子兵法》出现过后的几千年中,历史历经了多少场战争,又有多少猛将锐兵借用《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战术大获全胜。
《孙子兵法》古人用之于战,现代人亦可用之,用之于生活。
何为道?道乃明政。
古时的战争需要人力,更需要人心。
君主应当同民众一样有必胜的目标,有保家卫国的理想,意志统一,共同生死。
古之用兵需要有严明的政治,今之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没有战争,却又灾难。
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需要“道”的存在。
这不禁又将我的记忆带回那段痛苦的时光,那段自豪的时光。
我们,经历了雪灾地震。
但是种种不幸并没有打到我们,我们的领导人和祖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灾的场景令人感动。
这样的上下一心不就是兵法中“道”最好的体现吗?或许那段往事不堪回首,但是那段往事让人难忘。
何为天,何为地?天乃天时,地乃地利。
古时用兵作战不仅要靠军队实力,除了之前所说“道”之所用带来的人和之外,还需依靠天时地利。
如若不是江面大雾弥漫,或许诸葛亮便会因为自己定下的三天之内造十万支军箭的军令状而丧命了吧;如若不是东南风的吹拂,或许火烧赤壁中周瑜只会烧伤自己了吧;如若荆州不是军事要地,又怎会成就其兵家必争的美名呢。
天时地利在战时很重要,在现在的生活当中同样很重要。
为什么商人会在情人节将玫瑰花精美包装然后卖出,为什么大雨天总会有人撑着一把伞外出卖伞,为什么经营者会挑选店面位置?这些不都是人们在生存和竞争中对天时地利理解过后的运用和实践吗?何为将?将乃明将。
《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有感
![《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1341d01355270722192ef74c.png)
我对《孙子兵法》中理解得较深的就是开篇第一章的一小部分了,第一章名为计篇。也因为在这一章中比较好结合企业管理思想来解读,所以给我的的印象比较深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章计篇是孙武思想的概述,主要论述有关战争全局的筹划问题,我所选的这一部分着重的是探讨决定战争胜败的各项基本条件。同样这些要素在企业管理中也是决定企业在竞争中成败的基本必须条件。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翻译请参考文献,这里不做赘述)同样企业竞争也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如果企业破产关门了,那也是关乎到旗下员工的生活问题,而企业能否生存,又能否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归根结底又是企业管理的问题,所以企业管理是企业及企业管理者不得不认真考虑慎重研究的一个问题。
最近看了一本管理类书籍,这本书有意思啊,没想到咱们中华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优秀兵法文化也能运用到现代的企业管理上,把这二者联系起来,大家估计也能猜想到我看的是什么类型的管理书籍了,没错,就是《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这本书是由李世俊等人合著而成的,大家有兴趣也可以去看看,保证获益匪浅啊。
好了,广告时段就到这里,咱们言归正传,回归主题。首先说一下我对于孙子兵法的一点认识吧:《孙子兵法》一书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全书分为十三个篇章,分别是:始计第一、作战第二、谋攻第三、军形第四、兵势第五、虚实第六、军争第七、九变第八、行军第九、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间第十三。而在李世俊等各位大师合著的《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一书中就对《孙子兵法》里面各章各重要细节一一作了诠释,并进一步阐述了兵法战争与企业管理的联系性,进而引导了读者去进行思考,再进一步去认知企业管理。此书真不愧为管理大师之作。
学习《孙子兵法》感悟管理思想(1)
![学习《孙子兵法》感悟管理思想(1)](https://img.taocdn.com/s3/m/2544b4cd05087632311212f3.png)
学习《孙子兵法》感悟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髓富赡,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经济家都产生过非常深远的影响。
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1、全书疏理
《孙子兵法》全书共分为第十三篇:《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这是全书的纲领。
《作战篇》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
《谋攻篇》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使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军形篇》、《兵势篇》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
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虚实篇》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
《军争篇》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篇》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地形篇》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火攻篇》讲的是以火助攻。
《用间篇》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孙子的思想深邃,现代常运用生活实践中。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孙子兵法在管理中的应用总结与体会
![孙子兵法在管理中的应用总结与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a42842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2.png)
孙子兵法在管理中的应用总结与体会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本军事兵法书籍,被誉为古代兵学的经典之作。
然而,除了在战争领域中的应用外,孙子兵法在现代管理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以孙子兵法在管理中的应用为主题,总结与体会。
一、因势利导,灵活变通孙子兵法中强调“因势利导”,即根据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策略。
在管理中,我们也常常面临各种变化和挑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孙子兵法的思想告诉我们,不要僵化地坚持一成不变的管理方式,而是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二、掌握人心,善于调动在孙子兵法中,有许多关于掌握人心的策略。
在管理中,掌握员工的心理状态,善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合理设定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三、合纵连横,协同作战孙子兵法中强调“合纵连横”,即通过联合其他势力,形成强大的整体力量。
在管理中,也需要注重协同作战,通过横向合作和纵向协同,发挥团队的整体优势。
只有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才能形成无比强大的力量,实现组织的目标。
四、谋定而后动,科学决策孙子兵法中强调在行动之前要先制定明确的计划和目标。
在管理中,也需要进行科学决策,确保行动的有效性。
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决策,可以避免盲目行动和不必要的风险,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信息战,掌握先机孙子兵法中强调战争中的情报收集和利用。
在管理中,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同样至关重要。
掌握市场动态、竞争对手的情报,能够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策略,抢占先机。
通过信息战略,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六、以战养战,持续改进孙子兵法中强调“以战养战”,即在战争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战斗能力。
在管理中,持续改进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改进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方法,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保持竞争优势。
七、心理战,沟通协调孙子兵法中强调心理战的重要性。
在管理中,沟通协调同样至关重要。
《孙子兵法》读后感(精选15篇)
![《孙子兵法》读后感(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dfb12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9.png)
《孙子兵法》读后感(精选15篇)《孙子兵法》读后感1近日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孙子兵法》,这本书是以中国古典名著《孙子兵法》为基础,分为“内容提要”,“著名论断”,“经典战例”三部分,内容提要主要解释了题目的意思和主要的制胜思想;著名论断是直接引用了原文比较著名的段子;经典战例则是引用历史上有名的制敌战例,充分体现出了“内容提要”和“著名论断”中的精微奥妙之处。
在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勾践灭吴》这个故事,主要阐述了春秋末期,吴,越两个国家争战不休,吴王夫差率兵打败越军,越王勾践投降,做了夫差的奴仆,三年之后,勾践回到了越国,他发誓要报仇雪恨,慢慢地让越国恢复元气,最终打败了吴国。
读完这个故事之后,我觉得勾践的成功源于他能屈能伸,能忍辱负重,在苏轼的留候论中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者甚大,而其志其远也。
”我觉得这段话虽然说的是张良,但如果用来形容勾践却也十分合适。
而我觉得夫差本以打败勾践,最后却被反围,在于他没有杀了勾践的决心,更严重的是他的大臣竟会被收买。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只有“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才能成大业。
《孙子兵法》读后感2本篇主要阐述作战中的虚实原则,特别是避实就虚、以实击虚的原则。
这里所谓的“虚”,主要是指兵力虚、防卫虚;而“实”则主要是指兵力实(兵力集中)、攻击实(攻击有力)。
全篇内容大体为四部分:第一,总论实行虚实原则的一般前提。
强调提出:实行虚实原则的根本关键是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使敌军受制于我,而我却不受制于敌。
为此,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一是我军先于敌军进入战地,以形成以逸待劳的态势。
二是善于运用“利”与“害”引诱,“调遣”敌军,使之受我牵制而由逸待劳,由饱变饥,从而为我军避实就虚、以实击虚提供可乘之机。
第二,提出并论述关于虚实原则的基本方法。
这就是:其一,就一般军事行动来说,我军无论是出兵、进击,乃至于长途进军,都应避敌之实、就敌之虚,出敌所不需,即所谓“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其二,就攻守的态势来说,应该是避实就虚,以实击虚。
浅谈读《孙子兵法》带给我的管理启发
![浅谈读《孙子兵法》带给我的管理启发](https://img.taocdn.com/s3/m/44f3a3679b6648d7c1c74622.png)
浅谈读《孙子兵法》带给我的管理启发《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简称《孙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书,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
全书脉络清晰、结构严谨,不仅是一部不朽的军事著作,而且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做片,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通过阅读此书,我发现《孙子兵法》与我们所学习的管理知识有着很多相通之处,在此简要阐明如下:(一)、战略思维孙子曰:知可以战与不可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战略在管理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战略一词本源于兵法,指的是将帅的智谋,顾名思义就是“战争谋略”。
“经之以五事”一句可以说是《孙子兵法》对战略的最精辟的论述之一,反映了孙武高超的战略思想。
这句中涵盖了“天地人”三者的主客观主要因素,包括了战略目标与内部管理。
当今来自全球范围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早已把商场变成了战场,期间发生的格斗与较量绝对不亚于真正的战斗。
我们有时把市场竞争称之为“商战”,这是相对于“兵战”而言的。
兵战的进行是在战场,而商战的进行则在市场。
“商场如战场,商战死兵战”。
虽然市场竞争与军事抗争两者的性质不同,进行的场地也不同,但其用兵之道与经营之道都是为了决定胜负这一目标则是相同的,其目的都是为了超越或者战胜对方,是自己占据有利地位。
其求胜的要求与途径也有极多的类似之处,要讲究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对自身条件的承诺过分认识与运用,同时还必须借助争取的战略、战术才能取得胜利。
因此作为企业,深入领会与运用兵战的克敌制胜艺术,对商战而言有许多可资借鉴与得益之处。
(二)、环境分析孙子曰: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环境又分为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微观环境,也就是“彼”和“己”。
外部环境包括了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科技和全球化等因素,内部环境包括了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与所具备的能力。
对宏观环境尤其是竞争对手的信息,对于商战最终的赢家花落谁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管理者的孙子兵法读后感(精选多篇)
![管理者的孙子兵法读后感(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da9a73b307e87100f69634.png)
管理者的孙子兵法读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管理者的孙子兵法读后感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与企业发展逐渐不协调,造成许多企业管理停滞不前,工作效率低下。
既浪费了人力资源,又给企业增加了一定的发展阻力。
因此,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显得逾发突出。
在此基础上,xx铝业公司领导根据公司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组织全体员工观看《管理者的孙子兵法》与《中层变革》,我看了以后,感触颇深,特别是xxx老师的讲座给人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因此,观看之后,特留此一感,以供各位同事共勉。
观看xxx老师的讲座,让我感触颇深的是许多我们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孙老师都能一针见血的把他指出来,教授我们解决方案,这对我们基层管理者有着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今后工作协调方面、处理上下级关系方面给人一种拨云见雾的感觉。
孙老师的讲座强调管理者的职能作用,他举了一个比较幽默的例子来说明工作没做好,完全是猪头(管理者)的责任。
这与我们公司许多基层管理者遇事相互推究,相互指责,从不找下自己的原因有很大共鸣,于是乎,管理者下属员工同样养成遇事拖拉、推究的工作性格,而工作性格又验证了孙老师所说的性格决定命运。
因此,孙老师的讲座让我如临其境,仔细回想我们工作中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不正是阻碍xx公司发展的拌脚石吗?在实际工作中生产平稳的时候大家“和平共处”,遇事相互推诿,没有多少人主动找找自身原因,正真解决问题,相反,推诿说辞变成员工茶前饭后的笑柄。
同时,许多基层管理者骄傲自满,无明显工作责任感,当别人提出好的意见时想着他是针对你,为难你,遇事总抱着上有领导的行为习惯,从不主动查找原因,解决问题。
这就是猪头的责任,也从侧面反应出了带头兵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从我们公司的管理现状看,现在还不是谈管事理人,无为而至的时候,应该把管理工作从授能、授责、授权学起,从基层到高层,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意识,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突出管理者的地位优越性,放弃只要结果不要过程的管理模式,虽说结果至上,但孙老师所点评的过程控制也是相当重要的管理环节。
孙子兵法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
![孙子兵法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88b81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5.png)
孙子兵法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孙子兵法的读书心得精选篇1《孙子兵法》是由孙武在春秋时期吴国完成,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兵法之一,历经数千年,先后被各朝各代的许多大拿注释解读,可谓兵法经典。
之前总听说孙子更是一部管理学著作,今日细读之下,才知道其对战略、战术、策略措施的解读确实已经达到很深高度。
孙子兵法共分十三篇,后续几篇中非常强调带兵打仗的一些细节执行,虽对商场有借鉴之意,但毕竟实际环境相差太多,因此个人觉得对商业理解的帮助就有限了。
个人理解,孙子兵法整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战略,这是整本书的核心,主要思想为“五事七计”,此语中的“计”是计划的意思,而不是计谋。
我们谈到孙子兵法,很多时候自然联想到三十六计,这其实是对孙子思想的大大误解。
相比诡道计策,孙子更看重的是胜利在先,看重的是一开始看清楚大局,做好SWOT分析,把握全局之后,再去在细节中寻求胜利突破点。
相比在面对问题时的奇技淫巧,孙子认为做好前面的分析和铺垫才是战场胜负的关键。
五事主要指"道”、“天”、“地”、“将”、“法”,“道”是指道义,如同企业的愿景和核心价值观,代表了其原始的属性,至关重要;“天”、“地”是指天时地利,如同企业竞争的外部竞争环境,决定了其约束条件;“将”“法”是指内部治理的将才和军法,如同企业的内部核心能力,是决策实施的关键资源。
七计则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这七条正是孙子针对五事的几个解读细化,通过这几个方面对“五事”做了全面的比较,从而分出高下优劣。
相当于我们在进入商战之前要想明白公司的愿景是否清晰,市场是否成熟,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通过组织保障,这可以说是公司战略的第一步。
第二部分,在战略基础上,孙子兵法的二到六章则是阐述了基本的战术思想。
讲述在对战之前如何制定方案,如何配套组织资源,如何在具体战役之中实施。
这个和企业的战略落实很相似,将战略层层解剖,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部门和资源,是战略细化的指导。
管理者的孙子兵法读后感
![管理者的孙子兵法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37a940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5.png)
管理者的孙子兵法读后感《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兵书之一。
它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
这本书以其独到的军事智慧和管理原则在军事界和管理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作为一名管理者,阅读《孙子兵法》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孙子兵法》中强调战略思维的重要性。
孙子认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管理工作中,了解自己的团队、了解竞争对手、了解市场环境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了解了这些信息,我们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战略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现实工作中,有时我们会发现团队内外部的情况发生变化,这时我们就需要灵活调整战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书中还强调了“以进为退”的策略。
在战争中,有时我们要采取攻势,积极主动地去谋求胜利;有时我们要采取守势,退避三舍以等待时机。
同样,在管理中,我们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一原则。
有时,我们必须全力以赴,迎难而上,力争取得成功;有时,我们需要沉着应对,寻找合适的时机再行行动。
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要善于抓住机遇,合理规划自己的工作和团队的任务。
《孙子兵法》中还提到了“强弱之间”的原则。
孙子认为,“敌强,则避之;敌弱,则攻之”。
这一原则在管理中也是十分贴切的。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努力提高整体竞争力。
同时,我们也要密切关注竞争对手,了解其优势和劣势,从而在工作中找到突破口,实现自己的目标。
《孙子兵法》中强调了“虚实”的原则。
孙子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这一原则也有很大适用性。
在管理中,我们要善于分析和判断情况,形成正确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处理与同事、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更好的工作结果。
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真实的沟通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孙子兵法》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战略和原则,都对我的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启示。
例如,“举锐以待我不来,掩锐而趋他不出,‘露锐而并’;掩者,也;趋者,谋也。
”这一原则告诉我们要善于积极主动地行动,要有自己的思维和计划。
浅谈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精选五篇)
![浅谈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a6e65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f.png)
浅谈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精选五篇)第一篇:浅谈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浅谈《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一、《孙子兵法》简介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孙武撰著的《孙子兵法》,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兵学研究的最高成就,其中管理思想不但适于领兵打仗,也同样适于今天的和谐管理,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
而其中的指挥、组织思想,造势思想,因利而动思想都是很好的管理思想的体现。
再次我们可以从孙子对将帅的论述做初步的探讨,总结出作为一个管理者应有的管理思想,即赏罚有道,民主集中,知人善用。
《孙子兵法》共6 000余字,13篇: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孙子兵法》成书于我国春秋末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奠基作和代表作,也是世界上最早形成战略思想体系的军事专著。
《孙子兵法》通篇博大精深,结构严谨,说理精微,逻辑严密,它既表现为从理论的高度与实际的联系上议兵论战,也蕴含着从作战指挥哲理的深度表现出思想上的辩证思维。
《孙子兵法》理论与实践的应用价值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影响和波及到其他众多的学科领域。
本文试从管理学的角度做一些粗浅而有益的探索。
虽然这是一部以讲述战争规律为主的兵书,但是其内在的思想和理念却极具发展力,对各个领域都有借鉴价值。
特别是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有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都借鉴和参考了《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
据《史记》记载,最早将《孙子兵法》引入经营管理的是战国魏文侯时的白圭。
他将孙吴兵法和商鞅之法的原理,用于生产经营,善观时变,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等策略,取得了成功。
目前,有许多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对孙子兵法的商战应用价值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徐二明说:“在国外学习战略是将《孙子兵法》作为经典的参考书,他们认为战略中的许多思维方式早在2000多年前就解决了。
其实外国人喜欢看的书,反而是我们的《孙子兵法》,他们觉得这本书很有用。
管理者的孙子兵法读后感和心得(精选多篇)
![管理者的孙子兵法读后感和心得(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304229a21614791711284c.png)
管理者的孙子兵法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管理者的孙子兵法读后感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与企业发展逐渐不协调,造成许多企业管理停滞不前,工作效率低下。
既浪费了人力资源,又给企业增加了一定的发展阻力。
因此,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显得逾发突出。
在此基础上,xx铝业公司领导根据公司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组织全体员工观看《管理者的孙子兵法》与《中层变革》,我看了以后,感触颇深,特别是xxx老师的讲座给人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因此,观看之后,特留此一感,以供各位同事共勉。
观看xxx老师的讲座,让我感触颇深的是许多我们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孙老师都能一针见血的把他指出来,教授我们解决方案,这对我们基层管理者有着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今后工作协调方面、处理上下级关系方面给人一种拨云见雾的感觉。
孙老师的讲座强调管理者的职能作用,他举了一个比较幽默的例子来说明工作没做好,完全是猪头(管理者)的责任。
这与我们公司许多基层管理者遇事相互推究,相互指责,从不找下自己的原因有很大共鸣,于是乎,管理者下属员工同样养成遇事拖拉、推究的工作性格,而工作性格又验证了孙老师所说的性格决定命运。
因此,孙老师的讲座让我如临其境,仔细回想我们工作中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不正是阻碍xx公司发展的拌脚石吗?在实际工作中生产平稳的时候大家“和平共处”,遇事相互推诿,没有多少人主动找找自身原因,正真解决问题,相反,推诿说辞变成员工茶前饭后的笑柄。
同时,许多基层管理者骄傲自满,无明显工作责任感,当别人提出好的意见时想着他是针对你,为难你,遇事总抱着上有领导的行为习惯,从不主动查找原因,解决问题。
这就是猪头的责任,也从侧面反应出了带头兵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从我们公司的管理现状看,现在还不是谈管事理人,无为而至的时候,应该把管理工作从授能、授责、授权学起,从基层到高层,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意识,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突出管理者的地位优越性,放弃只要结果不要过程的管理模式,虽说结果至上,但孙老师所点评的过程控制也是相当重要的管理环节。
《孙子兵法》对管理者的启示
![《孙子兵法》对管理者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5f5b1db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6.png)
《孙子兵法》对管理者的启示《孙子兵法》,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被誉为“兵学圣典”。
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战争哲学和管理智慧,很多人认为《孙子兵法》很神秘,实际上它非常简单,就是大道至简的简单,都是最基本的战略和战术原则。
通过本书的学习,再结合自己在市场和团队管理上的经验,我总结出了三个核心点。
一:兵法首先不是战法,是不战之法。
总结两个字“不战”。
《孙子兵法》前三篇,都是在讲不要打,不战而屈人之兵。
王阳明在军事上的才能,历来被广为称道。
一封300字不到的檄文,让赣南的土匪不战而降;不费一兵一卒,平定思恩、田州之乱;打败宁王10万大军,只用了不到14天。
王阳明就把“不战”的哲学运用到了淋漓尽致。
冷静分析时态,做出最理智、最有效的方案,攻心为上,用兵为次,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孙子兵法》对管理者的启示市场的“战争”一般会发生在哪里呢?攘外必先安内,作为管理者,我们首先要思考的一定是内部的管理。
见过很多的管理者一直在企业中扮演“救火队长”的角色,一年到头一直在忙,最后企业的业绩却不见增长。
这极有可能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混乱,形成了团队之间的内耗。
共产党军队在毛主席的带领下,进行了非常伟大的内部管理创新,三湾改编后,提出了将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建立士兵委员会,提倡“官兵平等”和“军民平等”。
建立强有力的纪律,士兵不仅可以举报违反纪律的士官,士官也可以通过民主选举和建立战功获得晋升,自此之后,军队面貌焕然一新。
《孙子兵法》对管理者的启示在华为的管理语言体系中,熵概念相关的理论占有重要地位。
“熵减”被认为是企业的活力之源,防止熵赠实现熵减,是华为管理的导向用语。
现在很多公司都流行“扁平化管理”、“内部赛马”、“OKR工作法等”。
这其实就是为了减少团队之间内部的消耗,提升管理的效率,让内部管理的“熵”水平降低到极致。
内部做到极致团结后,对于外部。
我们如何做到“不战”呢?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一定要搞清楚谁是你的敌人,谁是你的朋友。
孙子兵法的读后感(精选6篇)
![孙子兵法的读后感(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4e2c5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e.png)
孙子兵法的读后感(精选6篇)孙子兵法的读后感篇1大家一定喜欢看书吧!相信大家的枕头边上演也一定有书。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我的枕边书。
一说起枕边书,我就能想起床底下被我放了一些“闲书”。
不过这些里面我最喜欢的要数我经常看的《孙子兵法》了。
孙子兵法,原著是“兵圣”孙子写的,里面大部分都是说孙子写的兵法许多字我都不认识,意思自然也不会理解。
我看的这本是现代有改编过的。
在这里面我认识了许多了不起的人物和一些精彩的故事。
比如说里面的曹操非常厉害。
官渡之战中,曹操在不利的形式下,把袁绍给打败了。
曹操先派军队全力攻击刘备占领的城池,因为打过了刘备他就有胜利的希望了,打胜了之后,曹操以免待劳之计让战士们休息。
再以声东击西之计让自己引兵假装攻打袁绍后方。
再攻其不备,攻击颜良使用是袁军军心大乱,最后曹操听从谋士荀攸的建议,全力以赴烧了,袁绍的粮草让袁军,使军大动摇,袁绍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太骄傲自负了,要不然可就可战胜曹军。
除了曹操,我觉得刘备取汉中这一战也很精彩。
刘备取汉中的计谋是这样的。
刘备先避开地势要险的阳平关。
进攻定军山,不久就把定金山给攻下来了。
之后加强防御,黄忠再设计埋伏圈将夏侯渊打败了。
然后再继续南下把许多县城给占领了。
最后用计谋夺取了整个汉中。
刘备之所以能取胜,是因为刘备采用了长途迁回,守险不战的计谋。
这就是我的枕边书生《孙子兵法》,它真是是一本“兵学圣典”,我喜欢看这本书。
孙子兵法的读后感篇2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孙子兵法》。
“兵者无畏也,胜其常也,兵家道理,智在用兵。
”这是我总结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孙子所说的一句话。
他创作了中国军事书籍中最伟大的一部——孙子兵法。
这本书讲述如火热在战场取胜之道,最重要的道理就在于——“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疾如风,徐如林,侵蚀如火,不动如山。
”我从电脑上知道,现在《孙子兵法》已经成为美国军方每天的必修课,这本书可真是魅力无尽啊!可是现在的社会十分和平,难道这本名作就没有用处了吗?不是的!我坚决否认。
孙子兵法的读后感(通用6篇)
![孙子兵法的读后感(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0dc9e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6.png)
孙子兵法的读后感(通用6篇)孙子兵法的读后感(通用6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孙子兵法的读后感(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子兵法的读后感1《孙子兵法》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军事书。
它是孙子在春秋时期所写,在往后的军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孙子兵法》分为13篇,讲述了战争策略、作战指挥、战场上的随机应变、军事地理和特殊的作战方式。
让我们知道了孙子的军事理念,让我国的军事变得越来越好。
其中我最喜欢第三篇《谋攻篇》中的“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它的意思是: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取胜,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敌再次是出动军队攻敌取胜,最下策才是攻城。
因为,它告诉我凡事能用智慧解决就用智慧解决,使用武力是最低等的办法。
使用武力常常会斗得两败俱伤,而用智慧,则可以不用一兵一卒而得到最大的利益。
在我上课的那个班级里常常会发生这样子的事情。
因为一点小事情而打起来,结果都被老师罚。
其实可以找老师来教育那位同学,也可以找班长,让班长教育他。
这样既可以让他改正错误,而自己也没损失。
其中,我还喜欢一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对方而熟悉自己的,胜负各半;既不了解对方也不了解自己,每战必遭遇危险。
因为,你了解自己,也了解对方就可以做好准备和计划,胜利自然就是你的。
我有一个好朋友,叫张徐彦。
我们从小就在一起玩,对对方知根知底。
有一次,我们俩打羽毛球。
他天天都会打球,而我就是偶尔打一次。
虽然他打球的实力比我强,但是他打球有弱点,我每次打短球时挑他的弱点进攻,使他总接不到,凭着这点,每次都跟他打个平局,他还每次都不服气呢。
《孙子兵法》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让我学会了很多军事知识,并且将这些军事知识很好的地运用到生活中,让我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读《孙子兵法》体会管理之道
![读《孙子兵法》体会管理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87e32adb3186bceb19e8bb31.png)
读《孙子兵法》体会管理之道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那些璀璨绚烂的诗书典籍,那些美妙动人的中国文字成就了一代代的文化名人,缔造了一朝朝经久不衰的历史。
中华文化犹如天上点点繁星,把一寸寸的中华土地照亮。
其中,以一种特殊意义存在的《孙子兵法》,在历史的天空中,接受着千年风寒的摩挲,发散出历久弥新的光芒。
数不清的金戈铁马,道不明的世俗纷乱,寥寥几笔就是一段明朗的过去,《孙子兵法》就是有这种力量,让你身在其中,却能看清全局。
因此它不仅被尊为兵法界的典范,更是我们生存的典范。
古人有这么两句话:“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
”这大概意思就是,孙子以前的兵书,《孙子兵法》全都包含了;孙子以后的兵书,仍都在《孙子兵法》的范围里。
因此读《孙子兵法》,读的是历史,读的是教训,读的是用兵之道,读的是为人处事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涵盖了各个方面,而在管理方面也是具有深刻价值的。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收益。
用兵的上上之道,就是不损一兵一卒,使敌人屈服于自己。
用兵与管理的实质就是策略,以策略求胜,由此看来,用兵之道与管理就是一种事物的两种说法,那么用兵之道便与管理之法相通了。
《孙子兵法》曰:上兵伐谋,战略制胜。
《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就是战略制胜思想。
战略要具有方向性、长远性、整体性和根本性。
从哲学思想上看,就是要尊崇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以及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从管理方面来说,要想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就要树立正确的管理思想,而树立管理思想的同时,要明确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这个目标和方向的确立首先要考虑公司的发展要求,还要综合考虑市场状况,最后还要切合被管理群体的实际。
这就是所说的方向性。
长远性,也就是说管理策略的制定必须考虑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对实现目标乃至更长时间段的预测和对策。
那么,整体性在管理上的应用要求就更加高了。
管理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世界上各种事物的各个方面都是互相联系的,全局在胸,才能把握大局,清楚各个局部之间的关系并顾及其变化,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读《孙子兵法》有感
![读《孙子兵法》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c7b78dd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f.png)
读《孙子兵法》有感
《孙子兵法》是一部古代兵书,以其精辟的思想和战略指导,在历史上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管理领域。
阅读《孙子兵法》,让我深刻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战略思维的重要性。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教导我们在面对敌人时需要对敌情友况有深入了解,并且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制定科学的战略来取得胜利。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也同样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自己和周围环境,才能更好地做出决策和应对挑战。
另外,“先胜后战,不如先战后胜”的战略思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告诉我们要主动出击,积极主动地去面对问题和挑战,而不是被动等待,只有主动出击才能掌握主动权,取得胜利。
总的来说,阅读《孙子兵法》给我带来了许多启发和启示,让我对战略思维和战争智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认识到在任何领域中都需要有清晰的思维和战略眼光来取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读后感管理
孙子兵法读后感管理范文一
《孙子兵法》的魅力在于他是中华5000文明的结晶,他蕴涵了普遍的、朴素的、辨证的真理。
在这里我们不能把其视为万古不易的真理,也不能把他捧上高高的神坛。
但是,我们现在又必须把他捧上神坛,这不仅是因为数千年来《孙子兵法》和孙子在国人的心目中已经成为百战百胜、决战决胜的钢铁统帅的代名词及其圣经,更重要的是,其文笔简约,正因为简约,可以引申出无限的联想和解释,言简意赅,内涵深厚,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就像“三个代表”。
其道理尚存,“法无万古不便之法。
”古时的圣经,现在很多以丧失其曾存的魅力,如“唯女子与小人者难养也,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
”,如“男女授受不亲,嫂溺,叔援以手,权也。
”如“蛮夷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也。
”《四书》《五经》“六艺”,多以不用,就正如列宁所说:“历史是客观事物的排列,逻辑是主观对历史的排列。
”,或如郭沫若所提出的:“为革命而研究历史。
”旧瓶装新酒,使古老的东西披上新的外衣,外延其适用,内涵其道理;“新的实践产生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使新的理论有古老的外壳,让其与中华文明完美的结合。
正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现代,与古老,完美的结合,这也就是其真谛之所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一个道理。
用古文阐释现代,用现代充实古文。
《孙子兵法》有其长久适用的道理,因此,我们可以用它来解释、指导现代的实践,获得成就。
如商业和教育。
在现代的商业范畴里,“商战如兵”。
如“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这里提到了“奇正”。
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多我退。
正所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孙子兵法》读后感管理范文二
《孙子兵法》是兵家经典,由春秋末年着名军事家孙武所着,共十三篇,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兵势篇、虚实篇、。
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着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着作之一。
在深刻总结春秋时期各国相战的经验的同时,集中概括了战略战术的一般规律。
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主要论述了军事学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着名的军事命题,并且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
孙子在开篇即提出了作战取胜的五个重要因素。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指的是好的出兵理由,使民心倾向你这边。
道是为了得民心,做到上下同欲。
“天”、“地”强调作战的天时、地利条件。
“将”说的是领导者的策略、领导能力。
“法”强调法规纪律。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在古代,将领只要熟知上面五点作战的时候就可以取得胜利。
在计篇中孙子提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说明孙子战争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表明孙子对于是否进行战争相当审慎;“兵贵胜,不贵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则表明孙子对如何进行战争相当谨慎。
孙子认为战争胜败的五项基本因素是: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帅,五是法制。
政治,是讲要使民众和君主的愿望一致。
天时,是讲昼夜、阴晴、寒冬等季节变化。
地利,是讲远途、近路、险要等地形条件。
将帅,是讲才智、诚信、仁慈等条件。
法制,是讲部队的编制、将帅的职责等部队基本情况。
孙子认为用兵作战不单是军事力量的对比,它主要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的决斗。
战争是以有生力量为主的物质基础上进行的智力斗争,使用诈术是它的特征。
用兵作战以欺诈为原则,要领在于诡诈(欺骗)。
其诡道思想在“诡道十二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诡道十二法”:1、能而示之不能2、用而示之不用3、近而示之远4、远而示之近5、利而诱之6、乱而取之7、实而备之8、强而避之9、怒而挠之10、卑而骄之11、佚而劳之12、亲而离之。
诡道“前四条”是以相反的形象迷惑对方,使对方不辨真假。
“后八条”是因势利导造成不利于对方而利于我方的假象。
孙子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患等。
《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
《孙子》认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关键在于正确地认识战争情况。
它提出一些正确认识战争情况的原则和方法。
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强调在敌对双方激烈对抗的战争中要取得胜利,作战指导必须建立在对彼己双方情况的全面了解之上2、“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即善于根据战场敌情的变化,去运用适宜的战法。
为此,作战必须要预有准备,“先为不可胜”,但决不能墨守成规,一切都要以敌情的变化为转移。
3、“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孙子》认为:“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两军相争,双方都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危险的一面。
聪明的战争指导者应该把利弊俩方面都考虑到,而不能只看到有利的一面或有害的一面。
4、要善于观察敌人并了解敌人行为的本质内容。
《孙子》认识到既要了解战争中的现象也要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
但是要了解本质通常要费一番功夫。
“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它强调认识战争情况必须把一切不易注意到的细微现象都收集到,全面了解敌情,并且要对收集到的情报“微妙”一番,即经过认真的思索,以抓住本质,抓住敌人的真实意图。
《孙子兵法》开篇就强调战争是国之大事,必须慎重对待。
其后,它又不断强调难关,“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告诫君主和将帅,对待战争要“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兵凶战危,“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军事思想。
它强调不需要战争,就使敌人俯首称臣,这是战争的一种不战而胜的思想。
这样就不用伤害百姓人民、下属甚至自己。
其实这是一种人文主义精神。
《孙子兵法》是现存中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着,寥寥千余字,但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
文、地理、等方面内容,堪称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和集大成者,在世界广为传播。
《孙子兵法》有极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们从中能够得到很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