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教案资料
中国气候初中教案
中国气候初中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 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 我国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我国气候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天气情况,询问学生对我国气候的了解。
2. 学生分享对我国气候的认知,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中国的气候。
二、自主学习1.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我国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引导学生理解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
2. 教师讲解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3. 教师讲解我国气候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学生分享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错误答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学生对我国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理解。
2. 学生分享复习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中国的气候。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我国气候的成因,引导学生理解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2. 教师讲解我国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应对气候变化?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完成课后作业。
2. 学生分享作业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错误答案。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我国气候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季风气候显著特点的认知。
4. 学生对我国气候分布规律的掌握。
中国气候教案初中
中国气候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掌握中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3. 理解中国降水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4.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中国的气候现象。
教学重点:1. 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中国的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3. 中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难点:1. 中国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 中国的气温分布的原因。
3. 中国的降水分布的原因。
教学准备:1. 地图、地球仪等教学工具。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
2.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气候特点是什么?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利用PPT课件,介绍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讲解中国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以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为例,分析中国的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2. 以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的降水分布为例,分析中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及原因。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的气候特点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复述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释中国的气候现象?教学延伸:1. 让学生收集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2. 参观气象站,了解气象观测及天气预报的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让学生掌握了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了解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气候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教案
中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的气候特征;(2)掌握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3)能够分析气候特征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和数据分析,掌握中国的气候分布特点;(2)运用气象学知识,分析气候影响因素的作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我国气候多样性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情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气候特征(1)气候类型的多样性(2)季风气候的显著性(3)大陆性气候的广泛分布2. 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地形(4)洋流(5)人类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的气候特征;(2)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3)气候特征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2)大陆性气候的成因;(3)气候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2. 利用地图、数据和实例,进行直观展示,增强学生的理解;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4. 结合气象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气候分布;(2)提问:“你了解中国的气候特征吗?它们是如何形成的?”2. 教学环节:(1)讲解中国的气候特征,包括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季风气候的显著性和大陆性气候的广泛分布;(2)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人类活动;(3)通过实例和数据,阐述气候特征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4)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气候特征对地区的影响;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及分析问题的能力;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中学地理中国气候教案
中学地理中国气候教案以下是为您推荐的中国的气候导学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中国的气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冬、春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夏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成因2、了解我国干湿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培养阅读和分析等温线、等降水量线、气温年变化曲线、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干湿区图的能力4、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及其特特征、影响、划分5、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学习重难点】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难点:我国气候的成因分析【自主互助合作学习】一、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气候主要特征之一)原因:我国地域地跨众多的和加之地形地势增加了我国气候的1、我国的气温分布与温度带①气温分布特点(1)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南方越往北气温越原因:a冬季太阳直射在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白昼得到太阳光热b我国北方地区邻近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南方受影响 (2)夏季:南北普遍原因:夏季太阳直射与南方相比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但白昼时间得到的热量不比南方少②温度带(1)划分:根据多少划分为、、、、、(2)概况温度带分布范围作物熟制主要作物寒温带中温带暖热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2、我国降水时空分布和干湿地区①降水分布规律(1)地区分布:从向逐渐减少(2)季节变化:多少②干湿地区(1)划分:根据与关系划分为、、、(2)概况干湿地区干湿状况分布地区天然植被农业类型湿润地区年降水量>800mm降水量>蒸发量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发量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发量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3、我国主要气候类型①气候类型的分布东部地区:、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区:西部高山区:海南、台湾南部、雷州半岛、云南南部:②气候类型多样的优越性(1)有利于繁殖生长使我国的资源比较丰富(2)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使我国、、、各业发展(3)有利于丰富多彩使我国发展各具特色二、季风气候显著(我国气候主要特征之二)1、成因: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与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之间形成巨大的差异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3、概况季风冬季风夏季风源地风向性质影响范围对气候影响4、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①地区影响:②季节影响:③夏季风强弱对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的影响夏季风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会导致推进迅速在北方滞留时间长会出现④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课本P37阅读材料5、大陆性特征①原因由于中国陆地面积伸入亚洲内陆受影响明显②主要变现气温和变化较大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偏夏季明显偏三、多特殊天气1、寒潮①定义:②发生时间:③带来的天气现象:④入侵路线:⑤危害(1)长江以南地区:(2)草原牧区:(3)干燥地区:2、梅雨①发生时间:②发生地区:③天气特征:④危害:3、台风①概念:②发生时间:③危害:④好处:4、沙尘暴①概念:②发生时间:③发生地区:④危害:四、旱涝灾害1、洪涝①发生时间:②发生地区:2、干旱①发生时间:②发生地区:春旱:初夏干旱:伏旱:秋旱:冬旱:【巩固练习】1、下列有关我国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西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东南季风B.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部地区C.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D.季风区降水比非季风区降水较多2、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A.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B.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C.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D.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3、我国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这得益于A气候复杂多样B雨热同期C季风气候显著D多特殊天气4、关于我国气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气候复杂多样B我国季风气候显著C我国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D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5、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回答问题:(1)图A中7月的平均气温约是℃降水量约是毫米(2)如果A、B两图分别代表上海和北京则A是判断的依据是(3)读图可知上海的气候特点是:夏季冬季更多初二地理教案请点击。
中国气候教案
中国气候教案教案标题:了解中国气候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变化。
2. 掌握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征。
3. 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变化。
2. 中国各地的气候类型和特征。
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 中国气候地图和图表。
3. 学生练习册或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制作一个简单的气候调查问卷,让学生回答一些与气候相关的问题,如他们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季节变化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气候是否一样,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气候类型。
教学活动:1. 使用中国气候地图,向学生展示中国的气候带分布情况,并讲解各个气候带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气候带进行深入研究。
要求他们了解该气候带的地理位置、气温、降水量、季节变化等,并制作一份小组报告。
3. 学生报告: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图片、图表和文字说明。
4.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报告和讨论,总结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变化。
强调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巩固练习:1. 分发练习册或活动材料,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如填空、选择题等,以检验他们对中国气候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再次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当地农业、旅游、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影响,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点。
拓展活动:1. 邀请当地气象专家或相关行业从业者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观点。
2. 通过观察当地的气象数据和报告,让学生进行气象预测实践,提高他们的气象观察和分析能力。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报告的内容和表现评估。
2. 练习册或活动材料的完成情况和准确度评估。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观点质量评估。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究气候变化对中国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2.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海报、PPT或视频等形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学校。
中国气候教案
中国气候教案教案:中国气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2.学习中国各地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3.掌握中国气候区划的基本知识;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中国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2.中国气候区划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中国各地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2.如何运用气候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气候知识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气候特点及其分布。
2.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观察、分析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给学生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中国各地的气候特点。
2.提问:中国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气候?二、讲解中国气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5分钟)1.讲解中国气候的分布规律,包括纬度、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2.讲解中国气候的特点,如四季分明、南北差异大等。
三、学习中国气候区划(20分钟)1.展示中国气候区划图,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分析。
2.讲解中国气候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3.引导学生掌握中国各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四、情景模拟:观察和分析气候特点(4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城市,通过观察和分析获得该城市的气候特点。
2.实地观察:学生根据所选城市的气候特点,选择相应的地点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
3.分析总结: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并总结出该城市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五、小结(10分钟)1.学生汇报观察成果,分享所得的气候特点以及分析过程。
2.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请学生根据所选城市的气候特点,撰写一篇小结性文章。
2.要求学生在文章中描述所选城市的气候特点、原因及其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的气候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观察和分析气候特点,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我国气候初中教案
我国气候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 使学生能够分析中国气候的多样性及其对农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 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1.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成因。
2. 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PPT课件。
3. 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展示中国气候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气候的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新课(20分钟)1. 利用PPT课件,详细介绍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如: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等。
2. 分析中国气候形成的原因,如:地理位置、地形、海陆分布等。
3. 讲解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成因,如: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4.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3. 提出课后作业,如:调查家乡的气候特点,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PPT课件等教学辅助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国气候的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地理素养。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成因掌握不够扎实。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初中 中国的气候教案
初中中国的气候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 使学生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我国气候特点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重点:1. 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 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的判断和分布。
2. 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图片。
2. 地图和地球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理环境多样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吗?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利用课件介绍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如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等。
2. 结合地图和地球仪,展示各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
3. 讲解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如雨热同季、夏季风的不稳定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以河南省为例,分析其地势特点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如地跨暖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相对平坦、耕地面积广阔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我国气候的特点是什么?2.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总结。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绘制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2. 撰写一篇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件、地图和地球仪等教学工具,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掌握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在案例分析环节,以河南省为例,让学生了解地势特点对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使学生掌握中国气候分区及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和图表的能力,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及气候分布规律。
难点: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气候分区。
三、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图,让学生了解中国气候的分布特点。
2.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的气候特点为例,引导学生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2. 教学地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国气候分区图。
3. 教学课件:中国气候特点及分布的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中国气候特点及分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气候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 介绍中国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2. 讲解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干旱气候等。
3. 分析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变,高原地区具有特殊气候特点。
4. 讲解气候分区:根据气候特点和分布规律,将中国划分为五个气候区。
3. 课堂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判断气候类型及气候区的分布。
教师及时进行讲解和解答。
4.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及气候分布规律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制作一份关于中国气候特点和分布的手抄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中国气候分区及特点1. 讲解中国气候分区:根据气候特点和分布规律,将中国划分为五个气候区,分别为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高原气候区和干旱气候区。
2. 分析各气候区的气候特点: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高原气候区高寒特征明显,干旱气候区降水稀少。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使学生掌握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气候特点2.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3. 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特点和类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内容讲解:a. 讲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等。
b. 介绍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如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c. 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3. 课堂互动:a. 提问学生关于气候类型和影响气候因素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b.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国气候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我国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及影响气候因素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气象知识和气象事业的发展。
2. 组织学生参观气象观测站,实地了解气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过程。
3. 开展气象科普活动,提高学生的气象科学素养。
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案
初中20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主备教师审核教师授课周次授课时间课题第二节中国的气候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干湿区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2.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这一特点。
3.认识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重点1.中国的干湿区及分布。
2.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3.认识中国特殊的天气与气象灾害。
教学难点1.中国的气候类型在地图上的落实。
2.中国特殊天气、气象灾害的区别。
教学方法与
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
第2课时课时数 3课时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复备内容或集体备课讨论记录(标、增、改、删、调)
一、导入新课(1′)
〖师〗〔复习〕我国降水的规律和总趋势分别是怎样的?我国的降水在时间上是如何分布的?
〖生〗思考回答。
〖师〗〔承转〕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不均匀,因此我国又划分为若干个干湿地区。
二、讲授新课(25′)
〖师〗〔展示〕多媒体展示课本P37图2-27“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
〔提问〕1.我国的干湿地区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2.我国有哪几大干湿地区?
3.哪些省区地跨四大干湿地区?
〖生〗思考回答。
答:1.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划分。
2.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可将中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
中学地理八年级《中国的气候》教案设计
中学地理八年级《中国的气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o学生能够掌握中国主要气候区域的分布及其特点。
o学生能够理解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表的能力。
o培养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气候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o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关注气候变化、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o引导学生树立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o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地理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重点: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理解气候类型形成的地理原因、分析气候图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气候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讨论法:小组讨论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活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影响。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气候图表和实例。
四、教学资源-教材:《中学地理》八年级上册。
-教具:地图、气候图表、投影仪。
-多媒体资源:课件、气候相关视频、互动地图软件。
-实验器材:温度计、湿度计(可选,用于实地观测)。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分配一个组长,负责协调组内讨论,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发言机会。
2.课堂纪律:制定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等,确保课堂秩序。
3.激励措施:对积极参与讨论、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或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与中国气候相关的作业,如绘制家乡的气候图表、撰写气候对当地农业影响的报告等。
3.期末考试:在期末考试中,设置与中国气候相关的题目,评估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4.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初中地理中国气候概况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气候概况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特点;(2)掌握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3)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成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我国地理位置;(2)分析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成因;(3)总结我国气候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气候的兴趣和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我国地理位置及特点;2. 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3. 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1. 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成因;2. 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成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在哪里吗?它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2. 引导学生回答: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所以气候类型多样。
主要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和干旱气候等。
2. 展示地图:让学生观察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
3. 分析: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如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广东省等地,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等地,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等地,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等地,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等地。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我国气候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类型多样:由于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气候类型非常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我国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季风气候明显。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大陆性特征明显:我国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受海洋调节作用较小,表现出明显的大陆性特征。
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气候等。
2. 分析:我国气候特点的成因与地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等因素有关。
如季风气候的成因主要是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大陆性特征明显的成因主要是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受海洋调节作用较小。
初中中国气候教案
初中中国气候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及气候类型。
2. 掌握中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
3. 能够解释中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教学重点:1. 中国的气候特点。
2. 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
教学难点:1. 中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课件或黑板。
3. 地图或地球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空调和窗户,询问学生如何判断天气热或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的气候。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中国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2. 教师介绍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的气候会如此复杂多样?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干旱气候等。
2. 教师结合地图,展示各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
3. 教师讲解各气候类型的特征,如气温、降水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选择一个气候类型,如热带季风气候,展示对应的地区,如云南省。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云南省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绘制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天气现象、分析气候类型和特征,使学生了解了中国的气候特点及气候类型。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中国的气候类型与特点”教案
“中国的气候类型与特点”教案
“中国的气候类型与特点”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2.掌握中国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中国气候对农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中国气候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2.中国气候的影响因素;
3.中国气候对农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步骤:
1.导入: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带,引出中国气候的多样
性。
2.中国气候的基本类型和特点:介绍中国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气
候类型,以及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等主要特点。
3.中国气候的影响因素:讲解纬度、地形、季风等主要因素对中国气候的影
响。
4.中国气候对农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中国气候对农业种植、农
业产量、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5.小组讨论:让学生小组讨论中国气候对自己的家乡和生活的影响,分享感
受和经验。
6.总结:回顾中国气候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总结中国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和
对农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气候的基本类型和特点,中国气候的影响因素。
难点:中国气候对农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
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中国气候基本类型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2.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观点表达,评估学生对中国
气候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中国气候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初中地理教案:了解我国的气候分布
初中地理教案:了解我国的气候分布了解我国的气候分布一、引言地理学是一门关于地球表面现象和过程的科学,其中气候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了解我国的气候分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我国的气候分布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地理因素。
二、中国的气候带划分1. 南亚热带季风区南亚热带季风区位于中国南方,并延伸至东南亚。
这个区域夏季雨水充沛,冬季干燥,整体上属于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2. 中国暖温带季风区中国暖温带季风区位于中国中部和东部沿海地区。
这个区域夏季温暖潮湿,冬季寒冷干燥,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
3. 北亚寒温带大陆性区北亚寒温带大陆性区位于中国北部和西北部。
这个区域夏季炎热干旱,冬季严寒干燥,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属于大陆性气候。
4. 青藏高原高寒区青藏高原高寒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这个区域全年气温较低,多年冰冻,属于寒温带和高山特殊气候。
三、影响我国气候分布的因素1. 地理位置我国地理位置广泛纵横,东西跨度横贯欧亚大陆。
不同地理位置受到不同的气流影响,形成了多样化的气候。
2. 地形与海洋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平原、山脉、高原等。
而临近海洋的地区容易受到海洋气流的调节和影响。
地势和海洋共同作用下,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国的气候格局。
3. 季风环流系统亚洲季风环流系统在我国具有重要作用。
夏季时南方存在明显的暖湿季风,北方则呈现干燥寒冷的寒风。
这种季风系统的交替导致了我国不同地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
4. 面积大小中国拥有广袤的国土面积,不同地区因为纬度、海拔等差异导致气候存在显著差异。
从北方到南方,气温逐渐升高,季风影响逐渐增强。
四、我国气候分布的特点1. 多样性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种类繁多的气候大国。
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每个区域都具有独特的气候特点。
例如,西部河西走廊干旱少雨,而长江流域湿润多雨。
2. 季节变化明显中国各地区的季节变化明显,尤其是在中高纬度地区更加显著。
2.2 《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湘教版初中地理 八年级上册_1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课时2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气候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1.读图说出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会分析我国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学会用冬季风和夏季风活动图,分析冬夏季风的性质、成因影响。
3.学会用夏季风的移动(进退)规律,分析夏季风对我国降水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点】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中国的季风、性质及其成因。
【教学重点】中国的气候类型的特征,中国的季风、性质及其成因。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和视频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两则视频,一则是2024年6月河南遭受干旱;一则是2024年7月河南遭受洪涝。
生:观看视频。
师;从抗旱到抗洪,不到25天,河南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设计意图】通过今年河南遭遇的旱涝灾害,初步认识我国季风降水不稳定的特点,也意识到我国的自然灾害多发,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自主学习】结合P39图2-28“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找出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点。
生:阅读课本资料并完成思考。
师:中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使气候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
此外,由于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生:回答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师:我国的气候类型有5个(3个季风气候,1个大陆性气候和1个高山高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冬冷夏热,年较差大,日温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高山高原气候的特点是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师:读图仔细观察秦岭淮河大致是哪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生: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初中地理教案中国气候
初中地理教案中国气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
2.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中国的气候特点2. 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教学重点:1. 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2. 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的理解和记忆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地图和图片3. 教学视频或动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如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等。
2. 讲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三、案例分析(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各个气候类型的典型地区,让学生结合地图和图片分析气候类型的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类型分布的原因,如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等。
四、课堂练习(5分钟)1. 利用PPT或纸质地图,让学生判断各个地区的气候类型。
2.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判断的依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分布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加深对气候类型分布的记忆。
2. 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中国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中国各类型气候的分布教案
中国各类型气候的分布教案一、引言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因此气候类型也相对复杂多样。
了解中国各类型气候的分布,对于学生理解气候形成的原理、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经济的影响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介绍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情况,并通过案例、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1.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华南地区等地。
这一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冬季温暖,夏季炎热,季风明显。
可以通过展示相应地区的气温、降水等数据图表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
案例:以上海为例,分析其冬暖夏热的气候特点,以及季风对降水的影响。
2.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国的华南沿海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等省份。
该地区冬季温暖,夏季炎热潮湿,季风影响较为明显。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植被类型、降水情况等,来理解气候对植被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3. 高山气候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等地,以及新疆的祁连山、天山等地。
这里气温低,降水量较多,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下降。
可以通过介绍珠峰等高山地区的气候数据和特点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高山气候的理解。
4.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国的四大古都北京、西安、南京和重庆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地区。
这一气候类型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潮湿,季风影响较为明显。
可以通过介绍这些城市的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来帮助学生理解。
5. 沙漠气候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大部地区,包括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
这一气候类型干旱,降水量极少。
可以通过引入腾格里沙漠、库布其沙漠等的案例来让学生了解沙漠气候的形成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 季风气候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台湾等地。
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季风影响较为明显。
可以通过介绍厦门、台北等城市的季风气候特点和降水情况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案例学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气候类型地区进行案例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气象数据、图表、图像等手段分析气候特点、季节变化等。
发现中国不同地域的气候多样性教案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广阔领土的国家,其自然地理环境也是多变的。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其气候也因此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现中国不同地域的气候多样性教案成了非常必要的一个课题。
本文将从地理、气候与文化入手,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中国不同地域的气候多样性教案。
一、地理角度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是中国气候多样性的基础,因此认识地理环境是理解气候多样性的前提条件。
中国地理环境包括高海拔地区、平原地区、沿海地区以及岛屿地区等。
这些地区的环境特点和气候情况也各不相同。
高海拔地区主要指喜马拉雅山脉以及青藏高原等地。
这些地区由于高海拔的缘故,气温较低,空气稀薄,气压较小等特点,因此在气候方面,表现出的是冰川气候、高山气候、亚寒带气候等类型。
平原地区由于海拔较低,河流湖泊较为频繁,气压和气温相对较稳定,因此,在气候方面表现出的是温带季风气候等类型。
沿海地区由于受到海洋水汽气候的影响,其气候特点是多雨潮湿、夏季潮热,因此在气候方面表现出的是海洋性气候、亚热带气候等类型。
岛屿地区在气候方面则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类型。
二、气候角度中国气候多样性是由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所决定的。
由于不同地区的不同气候,也产生了不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气息。
在进行气候多样性教案时,我们可以针对不同气候类型,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1、南方气候类型南方的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雨量充沛、湿度低、阳光充足。
滋生出大量生物资源,自然景观十分优美,环境适宜人类居住。
因而可以设计针对热带植物、植被、动物物种的教学,以此让学生了解南方自然资源状况。
2、西北气候类型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干旱带,气候干燥、风沙大,因而造成了独特的沙漠生态和自然景观。
由于此地区种植大面积的羊和苜蓿等植物,可以针对荒漠化和沙漠治理,进行有意义的教学。
3、温带气候类型温带气候,是指温带季风型气候和地中海型气候组成的气候类型,具有季节性强、降水较多、温差较大的特点,这里能应用很多教学手段,如根据季节性积雪、绿意盎然、风吹竹林等,将课堂教学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季风) 地形地势
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各地气候差异显著的原因: 1、南北跨度大,纬度高低不同(气温) 2、东西跨度大,离海远近不同(海陆位置) 3、不同的地形地势影响
秦岭—淮河
非季风区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
季风区和非 季风区大致以 _大__兴__安___岭 、 _阴__山、_贺__兰_山、 _巴__颜_喀__拉__山、 ___冈___底 斯
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 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沙漠
鱼米之乡
西亚、北非在北纬 20°N-30°N的 地区,气候景观有 什么特点?
为什么我国处于同一 纬度地带的长江以南 地区,却成为降水丰 沛的“鱼米之乡”?
形成差异的主要 原因:雨热同期的 季风气候。
描述浙江的自然环境
地形 丘陵为主
自然 环境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什么?
我
西伯利亚
国 气
蒙古
候 复
冬季 风
杂
阴山
多 样
非季风区
太
, 季
巴颜喀拉山
平
风
气
候 显
夏季 风
洋
著
印 度洋
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风向
偏北风 偏南风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大陆
夏季风
海 冬季风 洋
我国的气候类型
季风气候的影响: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北的地区
非季风区 季风区
山为界。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低气压
低气压
既有来自_____太洋平的
___东__南季风,也有来自 太 ___印__度_洋的___西__南季
平
洋 风。
印度洋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低气压
低气压 太 平 洋
印度洋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受不到夏季风影响的 主要原因是 _远__离__海__洋__和__山__脉__阻挡
原因:夏季风受西部多山地高原的地形的阻挡,加之玉 门关离海洋的距离已经很远,所以“春风不度玉门关”。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
地形地势
我国夏季气温、降水 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我国夏季普遍高温, 降水集中,雨热同期。
在高温的夏季,也是我国降水 量集中的季节,雨热同季对农作物 有什么影响?
面对季风造成的水灾、旱灾,请你出谋划策如何预防?
兴建水利工程,提高抗旱减灾能力 禁止过度放牧,禁止乱砍滥伐森林 退耕还林,退耕还湖 植树造林
人和自然要和谐共处, 人、经济、生态、环境要和谐发展 开源、节约、保护要齐抓共管 灾旱发生时,要给予必要的救助,发挥各方面的积 极性,共同应对灾旱的影响。
3+2=5
3指三种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 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2指两种非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 高山气候
根据上图和新中考P37完成表格
气候类型
主要特征 在我国的分布 范围
从上表总结出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
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的 风,造成季风的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我冬国季是,_我亚_国洲_盛东行部_偏,_北太_平的洋冬_西季_岸风_的国家。
夏季,我国盛行_偏_南_的夏季风
我国人口稠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 的地区主要位于哪个气候区?
阴山 巴颜喀拉山
古诗云: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问这里的“春风”指的是什么风夏? 季风 “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原因是什么海?陆位置
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它自然景观尤以“山水清
远”著称 。总面积5737平方公里,人口251万,
人口密度大。是长江三中角考的洲题型重是要千变的万对外开放城市。
D、高原高山气候
2、我市主要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由此可以推断出我市
A、地势东高西低
B、地势西高东低
C、地形种类单一
D、地形种类复杂
3、(09金华)“世界屋脊”的“高原之舟”,生活区域
的气候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高原高山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4、(08年中考卷) 利用季风规律是我国古代航海技术高
类型 方向 季风源 季风方 性质特 主要分
地
向
点
布地区
夏季风
Hale Waihona Puke 冬季风季风气候可分为三类(由高纬至低纬):
温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云南南部、海南岛、台湾岛南部、
广东雷州半岛
我们温州属于什么气候类型?特征是什么?
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雨热同期,为水稻的生长提供条件)
中考专题复习
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
第五讲 中国气候的类型、分布及特点
知识盆点 考点自清
• 考点9气候部分属于c级要求,不仅要熟知 我国的气候类型还要知道分布情况。而且 要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我国气候特 征对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的影响。
自然 环境
地形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 们的生产和生活
气候
重要因素
气温 降水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 降水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四季分明
(09温州卷)温州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少酷暑,降水
丰沛,树木四季常绿;水网密布,全省八大河流中有瓯江、
螯江、飞云江三条河流在我市流入东海。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反映出我市的气候类型是
A、温州大陆性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的影响:
1、季风区气候湿润,适宜人类生存 2、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森林的生长 3、丰沛的降水补充了河流、湖泊的水量,为人们的
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
夏季风的不稳定性会造成了洪水或干旱
不稳定性
长江洪灾
北京地区的旱灾
请从季风的角度分析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
洪涝灾害:夏季风来得早,去得迟 旱 灾:夏季风来得迟,去得早
度发展的标志之一。在北印度洋上,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夏季吹西南季风,海水按逆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则相反。
郑和下西洋时,正是巧妙地把握了这一规律,因此每次出
航郑和总是选择的季节应在 ( )
A.春季
B .夏季
C.秋季
D.冬季
5、(08年中考卷)下列四位同学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 的叙述,错误的是( )
6、材料一、湖州地处浙江北部,是环太湖地区唯
不同的纬度位置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
东部森林景观图 西部沙漠景观图
不同的海陆位置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
海陆位置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
1506m 仙人顶
26°c
1100m 开山老殿 28°c
600m
三里亭
31°c
西天目七月均温垂直分布图
不同的海拔高度表现出不同的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