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神经解剖与临床
神经解剖学-脊髓1(研究生)
脊 神 经 节
前、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1条脊神 经,由椎间孔出椎管。在后根上有膨 大的脊神经节,内含感觉神经元胞体。
3、脊髓圆锥和终丝
脊髓圆锥 Conus medullaris :腰骶膨大( L2--S3 )向下急剧 缩小的一个圆锥形末端,称为脊髓圆锥。 终丝 Filum terminale:连于脊髓圆锥下端延续为细丝样结构, 止于尾骨后面的骨膜,稳定脊髓的作用,已无神经组织。
VIII
前角基底部
IX
X
前角内、外侧核
中央管周围灰质
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运动纤维
包括灰质联合,由后根纤维终止
(二)白质 White matter
每侧白质借脊髓的纵沟分为前、后和外侧3个索。 后索
外侧索
前索 白质前联合
脊髓白质内的主要纤维束 短纤维: 固有束
薄束、楔束 脊髓小脑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网状束 脊髓顶盖束 脊髓橄榄束 皮质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内侧纵束
中间带Intermediate zone :侧角(侧柱)Lateral horn (column)
后角(后柱) Posterior horn (column) 后角 中间带 灰质联合
前角
中央管
1、前角Anterior horn
内含多极运动神经元,支配躯干和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分群 内侧群——支配躯干肌 外侧群——支配四肢肌,颈、腰骶膨大处发达。
(二)脊髓的节段
与每对脊神经根的根丝相连的一段脊髓称为脊髓节段, 共31个节段。
颈髓节段 胸髓节段 腰髓节段 骶髓节段 尾髓节段
脊神经-zqp
3. 纤维成分
躯体感觉纤维
内脏感觉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 内脏运动纤维
二. 脊神经的分支
(1)脊膜支
•细小 •经椎间孔返回椎管 •分布于脊髓的被膜、 韧带、椎间盘等处
(2)交通支 •细小 •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 •分为灰、白交通支 --详见内脏神经
(3)后支
①行程
经相邻横突或骶后孔向后分为内、
•分支支配前臂后群肌
③桡神经的损伤
运动障碍 •“垂腕”* 感觉障碍
胸神经的前皮支分布规律
•T2:胸骨角平面
•T4:乳头平面
•T6:剑胸结合平面
•T8:肋弓平面
•T10:脐平面
•T12: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平面
临床意义:可确定硬膜外麻醉的麻醉平面。 应用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 。
腰 丛
2. 闭孔神经
分支、分布
•肌支:股内收肌群
•皮支:股内侧部皮肤
3. 其它神经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生殖股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
骶
(一)组成和位置*
组成 位置
盆腔内,骶骨、梨状肌的前
丛
腰骶干+骶、尾神经前支
方,髂血管后方。
(二)分支
1.臀上神经 2.臀下神经
3.阴部神经
4.股后皮神经 5.坐骨神经*
③尺神经损伤
运动障碍* --“爪形手” 感觉障碍
“爪形手”
(5)腋神经 肌支:三角肌、小圆肌
皮支 :肩部,臂外侧上部
损伤:方肩
(5)桡神经
•起自臂丛后束 ②分支、分布
1)主干 •肌支* --肱三头肌,肱桡肌、桡侧
腕长伸肌
2)浅支 :手背支 手背桡侧半及桡侧 两个半指近节指背的皮肤
临床脊神经后支解剖特点及相关疾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重点评价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微创治疗技术基本原
临床脊神经后支解剖特点及相关疾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重点评价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微创治疗技术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及疗效总结概述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与脊柱退变和/或椎旁肌肉韧带等急慢性损伤相关。
根据病变位置不同(颈、胸、腰、舐段脊柱),表现为头面部、颈肩背、腰能臀部的疼痛及围绕脊柱区的放射痛/牵涉痛。
发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椎小关节病变引起相关疼痛的发病率:腰部10%〜15%,胸背部40%〜5096,颈部45%〜55%,但未查阅到整体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发病率的文献报道。
微创治疗技术已成为慢性疼痛常用的有效临床治疗手段。
脊神经后支解剖学特点脊神经后支共31对,属于混合性神经纤维。
脊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处由脊神经分出后,绕上关节突外侧后行,至相邻横突间分为后内侧支和后外侧支(CKS4〜5及尾神经除外)。
通常后内侧支走行于小关节连线与后正中线之间,后外侧支走行于小关节连线外侧。
因脊神经后支多走行于脊柱后方的骨骼、肌肉、韧带和筋膜之间的骨纤维管中,这是其容易受到刺激、卡压/损伤,进而产生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的解剖学基础。
1.颈脊神经后支分布至颈项区、顶枕部皮肤和深层肌。
C2后内侧支为枕大神经,分布于上项线至颅顶部的皮肤。
如图1所示,枕大神经在其分出起始处、走行中及穿出上项线时,均易受到痉挛的肌肉或腱膜卡压,此为C2后支相关性疼痛的解剖学基础。
2.胸脊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处由胸脊神经分出后,绕上关节突外侧后行,经上下两横突之间、肋横突前韧带及横突间肌之间,分后内侧支和后外侧支,支配椎旁肌群的运动和背部皮肤的感觉在胸段,脊神经后支分支及走行解剖变化较多,后内侧支不但支配该神经所在的小关节,还支配它下方的一个小关节。
但是后内侧支在胸椎椎板中点偏外侧处位置较为固定,可以作为治疗靶点。
3.腰脊神经后支分布至腰区、臀区的皮肤和深层肌,1.1~1.3后外侧支参与组成臀上皮神经,跨越潞靖后部达臀区上部;舐、尾脊神经后支分布至能骨背面和臀区的皮肤。
下腰椎脊神经根发出部位与盘黄间隙解剖关系的临床研究
实际无变化而除外。H a n s o n 等¨ 发现 L 4 也完全骶化的病
例, 国内未见报道, 这表明对腰骶移行椎需进一步认识。 理想的分型应该具有下列特点: a ) 全面性。b ) 有较高的
[ 8 ]
r e f e r e n c e t o t h e K a p p a s l a t i s t i c [ J ] . A P MI S , 1 9 8 9 , 9 7 ( 8 ) : 6 8 9 - 6 9 8 .
[ 9 ]
[ J ] . S p i n e , 2 0 0 1 , 2 6 ( 1 1 ) : 2 2 7 - 2 3 4 .
Sa n t a v i r t a S, Ta l l r o t h K, Yl i ne n P, e t a1 .Su r g i c a l t r a t —
o d s: wh i c h t o c h o o s e f o r a na l y s i s o f t ho r a c i c ky p h o s i s
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而且易于理解和记忆。C ) 每一个型都应
具有独立特点。随着医疗设备的更新及临床研究的深入, 使 过去分型方式由定性范畴逐渐过渡到定量范畴, 它所强调的
98 4- 991 .
[ 1 0 ]
胸脊神经后根的应用解剖与临床
经束数 目的观测 结果
见 表 1 。
表 1 胸各 节段脊神 经后根所含神经小束、 神经亚束 、 神经 束数 目观测结果
1 材料及方法
取成人防腐尸体脊柱 3 O例 ( 2 , 1 ) 切 男 O女 O , 除C一 T 节的椎 弓, 显露胸段椎管内硬膜及两侧的 胸脊神经根 , 分离神经根周围软组织 , 纵行切开硬脊 膜, 暴露脊髓及神经根 , 并沿神经根向两侧切开脊神 经根鞘 , 在显微镜和放大镜 下观测 了脊神经后根 的 神经分束、 目、 数 位置、 形态 、 组成 、 后根间神经纤维 联系等相关结构。
— —
24 胸 部 各 节 段 后 根 神 经 纤 维联 系 的 形 状 在 . 70 2 根胸脊神经后根 中共发现 39根后根有神经纤 9 维联系, 出现率为 5 . %。根据纤维联系的形状特 54 ’ 点, 大致可分为 5型: 型 : I 从上一脊髓节段最下一 条后根丝起始 , 斜向外下方与下一脊髓节段的后根 丝合并 , 占所 有纤维联系 的 3 . %。 I型 : 82 I 从下一 脊髓节段最上一条后根丝起始, 向外上方与上一 斜 脊髓节段的后根丝合并 , 占所有纤维联系的3 .%。 07 Ⅲ型: 从上 、 下脊髓 节后根丝各分 出一支合并 为一 根, 然后再进入上或下脊髓节后根丝内, 占所有纤维
的资料 , 同时为胸部选择性 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提供 较为可靠的后根分束的形态学依据 , 本文就胸部脊 神经后根的分束及后根间神经纤维联系的形态特点 等结构 , 进行了解剖学观测 。
2 股神经亚束 , 然后 再形成下股神经束 。最后 , 在脊神经根鞘内, 下股神经束形成一个脊神经后 上、 根 。在脊神经根形成的过程 中, 神经小束之间互不 粘连 , 分界较清 ; 神经亚束之 间分界不 明显 , 但不粘 连, 易分离 ; 在脊神经根鞘 内, 、 上 下神经束之间分界 明显 , 上股神经束位于神经根鞘 内的上半部, 下股神 经束位于神经根鞘 内的下半部。 23 胸 部 各 节段后 根 所含 神 经 小柬 、 经 亚柬 、神 . 神
脊神经归纳总结
脊神经归纳总结脊神经,作为人体神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递信息和调节机体功能的重要任务。
在各种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对脊神经的归纳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脊神经的起源、结构和功能进行全面梳理,为读者提供有关脊神经的全面了解。
一、脊神经的起源脊神经起源于脊髓的前后根,是由脑干及脊髓上的神经元形成的。
具体而言,脊神经可分为31对,其中有8对颈段神经、12对胸段神经、5对腰段神经、5对骶段神经和1对尾骨段神经。
脊神经通过椎间孔从脊髓发出,并将信息传递到相应的肌肉和感觉器官。
二、脊神经的结构脊神经由前根和后根组成。
前根主要负责传递运动信息,后根则负责传递感觉信息。
前根和后根的背根神经节携带着大量的感觉神经元,并且是神经元的主要集聚区。
脊神经同时包括树突、轴突和神经节等结构,这些结构共同构成了信息传递的通道。
三、脊神经的功能脊神经在机体的运动和感觉调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体而言,脊神经通过前根的运动神经传递来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进而实现身体的各种运动;通过后根的感觉神经传递来接收刺激信息,使机体对外界信息做出反应。
脊神经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神经传递的障碍,进而引发各种神经疾病。
四、脊神经的疾病与治疗脊神经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与之相关的疾病也是十分常见的。
一些常见的脊神经疾病包括坐骨神经痛、脊髓损伤和神经根压迫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一般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综合手段,以恢复脊神经的功能。
五、脊神经保护与康复保护脊神经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人们可以通过加强锻炼和保持良好的姿势,预防脊神经疾病的发生。
康复也是脊神经疾病患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包括康复训练和辅助治疗等。
通过合理的康复措施,可以帮助疾病患者尽快康复,减轻患者痛苦。
总结:脊神经是人体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部分,通过传递运动和感觉信息,对人体的运动和感知发挥调节作用。
了解脊神经的起源、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201509解剖学-神经系统-脊神经(临床专业)
重点和难点
重点:
颈、臂、腰、骶丛的位置、主要分支及分布。 难点: 正中、尺、桡、胫和腓总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1. 脊 N 是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共31对。 2. 每一对脊 N 均分前根(运动根)和后根(感觉根)。 3. 脊 N 前后根合并后出椎管分前支和后支,形成混合性 N 。 4. 31对脊 N 都是混合性 N ,内含躯运、内运、躯感、内感纤维。 5. 脊 N 后支分布于项、背、腰、骶部。 6. 脊 N 前支出椎管后先形成 N 丛,再由 N 丛发支支配相应 部位组织。 7. 脊 N 前支形成的 N 丛分别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其中胸 N 呈节段性分布。
骶 丛
阴部 N
股 N 腰骶干
骶丛
坐骨 N
•主要分支分布:
①髂腹下 N及髂腹股沟 N ②生殖股 N ③股外侧皮 N ④股 N ⑤闭孔 N
肋下 N
T12 前支的 一部分 髂腹下 N 髂腹股沟 N 生殖股 N 股外侧皮 N 闭孔 N 腰骶干 骶丛
腰丛
髂腹下 N 髂腹股沟 N
股N 阴部 N
生殖股 N 股外侧皮 N 股 N 腰骶干 骶丛
骶丛
•主要分支分布:
①臀上 N ②臀下 N ③阴部 N ④股后皮 N ⑤坐骨 N
臀上 N 臀下 N 阴部 N 股后皮 N 坐骨 N
①臀上 N → 梨状肌上孔 → 臀中、小肌及阔筋膜张肌 ②臀下 N → 梨状肌下孔 → 臀大肌 ③阴部 N → 梨状肌下孔 → 坐骨小孔入坐骨肛门窝 → 肛门、会阴部、外生殖器的肌肉和皮肤 ④股后皮 N → 梨状肌下孔 → 腘窝 → 臀下部、股后部及腘窝的皮肤
骨间背侧肌
(掌3收,背4散)
蚓状肌
骨间掌侧肌
正中神经损伤
猿手
神经支配及走形分布,高清图谱
31对脊神经包括: 8对颈神经(C) 12对胸神经(T) 5对腰神经(L) 5对骶神经(S) 1对尾神经(Co)
2.脊神经的纤维成分 每对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的,含有4种纤维成分: 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和关节 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骨骼肌的运动 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平滑肌、心肌的运动,控制腺体的分泌
B.正中神经(C6~T1): 起自:内侧束和外侧束
走行:伴肱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至肘窝穿旋前圆肌,行于指浅、深屈肌间经腕 管至手掌。
C.正中神经支配: 肌支:支配前臂掌面的肌(肱桡肌、尺侧屈腕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除外)鱼际肌(拇 收肌除外)和第1、2 蚓状肌。 皮支:分布于掌心、鱼际、桡侧3个半指掌面及其中节和远节手指背面的皮肤。
尺神经支配: 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的尺侧半、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肌及第3、4蚓状 肌。 皮支:掌支分布于小鱼际、小指和环指尺侧半的皮肤,手背支分布于手背尺侧半和小指、 环指及中指尺侧半背面的皮肤(中指和环指的分支只到第1指节背面,余部由正中神经 分布)。
E.桡神经: 发自:后束 走行:伴肱深动脉入桡神经沟,穿外侧肌间隔至肱桡肌和肱肌之间,分为浅、深两支。 浅支伴行于桡动脉的外侧,深支穿旋后肌至前臂背面,行于浅、深伸肌间。
胸神经前支anterior branch of the thoracic nerve
胸神经前支共12对 第1~11胸神经前支称肋间神经 第12性分布: 平齐胸骨角为T2 平齐乳头为T4 平齐剑突为T6 平齐肋弓下缘为T8 平齐脐为T10 髂前上棘连线平面为T12 腰丛lumbar plexus 组成:第12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及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 位置:腰大肌深面
脊神经解剖特点
3.躯体运动纤维
• 躯体运动纤维由位于脊髓灰质前角的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所构成, 分布于躯干和肢体的骨骼肌,支配其随意运动。
4.内脏运动纤维
• 内脏运动纤维发自胸髓12个节段和腰髓1~3节段的中间外侧核(交 感神经中枢)以及骶髓2~4节段的骶副交感核。
• 该处神经元的轴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效应器,支配心 肌和平滑肌的运动,控制腺体的分泌活动。
脊神经
• 所有脊神经都经同序数椎体上方或下方的椎间孔穿出椎管或骶管, 形成特定的位置关系。
• 第1颈神经干在寰椎与枕骨之间的间隙离开椎管,第2~7颈神经干 经同序数颈椎上方的椎间孔穿出椎管,第8颈神经干则在第7颈椎下 方的椎间孔出椎管。
脊神经
• 所有胸神经干和腰神经干都经同序数椎骨下方的椎间孔穿出椎管, 第1~4骶神经从同序数的骶前孔和骶后孔出骶管,第5骶神经和尾 神经则经骶管裂孔穿出。
经纤维构成。
4.脊膜支
• 脊膜支meningeal branch为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发出的一条返回椎管 内的细支。
• 该支返回椎管后,迅速分为横支、升支和降支,分布于脊髓被膜、 血管壁、骨膜、韧带和椎间盘等处。
4.脊膜支
• 每条脊膜支均接受来自邻近灰交通支或胸交感神经节的分支。 • 上3对颈神经脊膜支的升支较大,可至颅后窝,分布于硬脑膜。
1.前支
• 人类胸神经前支仍然保持进化早期原有的节段性走行和分布的特 点,其余各部脊神经前支在到达所支配的器官前,相邻神经干相 互交织成神经丛,并重新编织成新的神经干。
1.前支
• 除12对胸神经外,其余脊神经前支共成4个神经丛,即颈丛、臂 丛、腰丛和骶丛。
• 由这些神经丛发出神经分支分布于身体的效应器和感受器。
1.躯体感觉纤维
脊髓解剖与功能图ppt课件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脊髓的功能:(1)传导
上行:
感受器 脊髓 脑
下行: 脑
脊髓
躯干四肢肌运动 大部分内脏运动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脊髓的功能:(2)反射
躯体反射:牵张反射:骨骼肌被牵引时, 引起肌肉的收缩和肌张力的增高。屈曲 反射:当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屈肌 收缩,以逃避这种刺激
内脏反射:排尿反射、竖毛反射、排便反射
灰质
1、后角 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3、前角 前角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
γ运动神经元 中间抑制神经元源自二、脊髓的内部结构白质
后索
外侧索
前索
C5 白质前联合
L3
T8
S3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白质 主要由长的上行纤维束和下行纤维束
以及短的固有束组成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Rexed板层结构
Ⅰ层 后角缘层
Ⅱ层 胶状质
Ⅲ、Ⅳ层 后角固有核
Ⅴ层 后角颈、网状核
Ⅵ层 后角基部
Ⅶ层 中间带
Ⅷ层 前角基部
Ⅸ层 前角运动细胞群
Ⅹ层 中央管周围
灰质:有神经细胞核团和部分胶质细胞 白质: 中央管: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 一、灰质:前角、后角及C8-L2、S2-4的侧 角,还包括中央管前后的灰质前联合和后 联合,合称中央灰质。前角:主要与躯干 及四肢的运动有关。后角:参与感觉信息 的中转。侧角: C8-L2是交感神经中枢,支 配血管、内脏急腺体的活动(C8-T1支配同 侧的瞳孔扩大肌、睑板肌、眼眶肌、面部 的血管和汗腺;S2-4副交感神经,支配直肠、 膀胱和性腺。)
腰骶部脊神经的解剖及磁共振成像的初步应用
总之,FRFSE-XL序列扫描获得的MRN原始图像及重建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瘸灶与腰骶部脊神经的 关系,是较好的临床腰骶部脊神经相关疾病MRN成像序列;可作为‘‘种常规或补充序列应用于临床, 为临床诊治腰骶部脊神经相关疾病提供直观、完整的■维或三维影像依据。
近年来,随着MR成像性能的提高及脉冲序列的发展,使得直接腰骶部脊神经MR成像成为可能。
l、TlWI:用TIWI显示腰骶部脊神经及其分支,是利用Tl、Ⅵ显示组织结构 细节较好的优势,并且可进行增强扫描显示病变及神经鞘膜的强化。在TIWI像上,神经旱等TI 信号,包绕神经周围的脂肪呈高信号,与坐骨神经伴行的血管旱流空信号,通过这种良好的MR对比能 将神经很好地显示,所用的序列有2DOSE序列,3D-MPRAGE,3D.SPGR等。如国内外’。些学者利用以 梨状肌为定位点的双斜面定位扫描和3D密积采集重建成像研究坐骨神经走行、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 系,并应用于梨状肌出口综合征的诊断。虽然T1WI可清楚显示正常腰骶部脊神经走行,但对神经病变 如水肿显示不佳;而且,对于位于肌肉间隙内周同脂肪组织较少的脊神经形态无法显示。 2、T2WI:T2WI可较好显示脊神经水肿,从而对神经病变较敏感。所用的序列钉: 3D.FIESlIA.sPEcL气L,3D-CISS,3D.True FISP,3D.FFE.PROSET等,此类序列优点是成像速度快,空 间分辨率高,目前文献报道多用此类序列来研究腰骶部脊神经神经根鞘、神经节及椎体邻近区部分前支 的解剖结构及相关病变。但此类序列对于椎体及附件骨质内的脂肪信号抑制较好,但对于肌肉信号抑制 效果较差,在脂肪抑制图像上肌肉多旱等信号或稍高信号。故椎体附近周围脂肪组织较丰富的神经节段 在此类序列显示情况较好,但对于肌肉间隙内走行的脊神经节段,如果神经周嗣脂肪组织较少则没自.足 够的对比信噪比显示神经轮廓。 3、T2脂肪抑制技术:磁共振神经成像术(MRN)最早由Howe等于1992年首先报道,其利用阵列 线圈及脂肪抑制T2WI序列对外周神经进行选择性成像,使神经旱高信号,周同肌肉及脂肪组织旱低信 号,从而达到抑制背景信号显示神经轮廓的目的,较清晰显示外周神经分支走行。该类技术的主要优点 是可以较清晰、完整显示肌肉间隙内的脊神经分支。目前用于显示脊神经的MRN技术包括DWI技术及 T2、Ⅵ脂肪抑制技术两类。T2、Ⅵ脂肪抑制技术基本序列为SE与FSE序列,前者成像时间较长L较少使 用。常用脂肪抑制方式有FATSAT及STIR,如FSE.FATSAT技术。 4、DWI:扫描速度快,背景信号抑制较好,对脊神经信号改变敏感,但图像信噪比及空间分辨率 较斧,对于脊神经分支的解剖形态显示效粜不佳。近年来在此基础上添加其它技术发展出来的‘些新技
脊柱神经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脊柱神经实训旨在通过对脊柱神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深入了解,提高学生对脊柱神经系统的认识,掌握脊柱神经检查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训内容1. 脊柱神经解剖结构(1)脊柱:脊柱是人体的重要支柱,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组成,共有33个椎骨。
(2)脊髓: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下段,位于椎管内,负责传递大脑与周围神经之间的信息。
(3)神经根:脊髓两侧发出31对神经根,分别对应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
(4)脊神经:脊神经共有31对,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和尾神经1对。
2. 脊柱神经生理功能(1)感觉功能:脊神经负责传递皮肤、肌肉、关节等部位的感觉信息。
(2)运动功能:脊神经负责传递肌肉的运动指令,使肌肉收缩或舒张。
(3)自主神经功能:脊神经中的副神经和内脏神经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
3. 脊柱神经检查方法(1)望诊:观察脊柱的形态、活动度和有无畸形。
(2)触诊:检查脊柱的压痛、叩击痛和神经根受压情况。
(3)运动功能检查:观察关节活动度,评估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4)感觉功能检查:检查皮肤感觉、痛觉、触觉和温度觉。
(5)神经反射检查:检查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评估神经系统的完整性。
三、实训过程1. 观察脊柱解剖模型,了解脊柱的组成和结构。
2. 学习脊髓和神经根的解剖位置,掌握脊神经的走行。
3. 观察脊神经支配的区域,了解各神经根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4. 学习脊柱神经检查方法,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5. 检查同学脊柱神经,分析检查结果,总结经验。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脊柱神经实训,我对脊柱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1. 脊柱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复杂,涉及多个部位和神经根。
2. 脊柱神经在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脊柱神经检查方法多样,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4. 实践操作是提高临床技能的关键,通过实际操作练习,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Ⅳ滑车神 运动 中脑下丘 经
Ⅴ三叉N: 混合 脑桥中部
Ⅵ外展神 经
Ⅶ面神经
Ⅷ听神经
Ⅸ舌咽神 经
运动 脑桥
混合 脑桥中下 部
感觉 脑桥及延 髓
混合 延髓
分布
功能
鼻腔上部黏膜;
视网膜
眼的上、下、内直肌、下 斜肌提上睑肌、瞳孔括约 肌、睫状肌
眼上斜肌
嗅觉 视觉 眼球运动;提上睑 缩瞳孔、调节晶状体凸度
(1)脊髓灰质
前角:含有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发出运动纤维组成前根。
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
后角:含有联络神经元,接受由后根的感觉冲动。
侧角: T1~L3节段有侧角。为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 其轴突加入前根,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在S2~4节段相当于侧角的部位为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胞体 。
7
脊髓各节段横切面
分层:
分子层 外颗粒层 外锥体细胞层 内颗粒层:接受丘脑的投射 内锥体细胞层:皮质输出主要发自大锥体细胞 多形细胞层。
54
基底核 basal nuclei
纹状体的主要功能 • 协调肌肉运动 • 维持身体姿势
纹状体
尾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杏仁体
55
尾状核 头、体、尾
尾状核头
背侧丘脑
56
内囊
尾状核头 豆状核 屏状核 背侧丘脑
34
(舌下神经核) (迷走神经背核)
(薄束核) (楔束核)
35
2、间脑
位置:大脑和中脑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覆盖。 组成:主要由丘脑和下丘脑:
Hale Waihona Puke ①丘脑:位 置: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块。两侧丘脑之间的缝隙 为第三脑室。
脊神经的体表定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和治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脊神 经的生理和病理机制,为开发 更加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提
供理论支持。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 的发展,未来可以利用这些技 术建立更加智能化的诊断和治 疗系统,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和质量。
未来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共同推动脊神经领域的研究 和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 出更大的贡献。
脊神经的体表定位
目录 CONTENT
• 概述 • 脊神经的体表定位方法 • 脊神经的体表标志 • 脊神经的体表定位实践 • 总结与展望
01
概述
脊神经的定义
01
脊神经:指从脊髓发出,分布于 躯干和下肢的神经干。
02
共有31对,包括8对颈神经、12 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 经和1对尾神经。
首先确定体表的骨性标志,如 棘突、髂嵴等,作为定位的基
础。
确定体表投影
根据脊神经在体内的走行,确 定其在体表的投影区域。
触诊检查
使用手指进行触诊,寻找敏感 点或异常改变,进一步确定病
变的脊神经。
特殊检查
进行特殊检查,如直腿抬高试 验、拾物试验等,以协助定位
。
定位技巧与经验分享
手感训练
经常进行触诊训练,提 高手感,以便更准确地
定位时需要保持身体姿势固定,以免影响定位的准确性。同 时,需要注意体表标志的个体差异,因为不同个体之间的解 剖结构可能存在差异。
高级定位方法
高级定位方法是指在基础定位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医 学影像技术,如X线、CT、MRI等,对脊神经进行更精确 的定位。这些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脊神经的位置、形态和 走行,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病变部位和制定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部脊神经与 临床
www,
颈 1~3 神经分布的对象
寰枕关节(C 1)、寰枢关节 (C 2) 、 颈 2~3 关节突关节和椎间盘(C 3)
寰枕横韧带、翼状韧带、帽状腱膜
椎前肌肉、胸锁乳突肌、夹肌
24
颈部脊神经与临床
• 第2~4脊神经前支组成颈丛。 • 第5~8 、胸 1 脊神经前支组成臂 丛,分布于上肢。
25
26
27
胸部脊神经与临床
28
• 胸脊神经12对 • 前支为肋间神经 • 后支分布于背部骶脊肌及背部中线附近皮肤 。 • 脊神经前支受刺激压可出现肋间神经痛。 • 脊神经后支受卡压可出现背部肌紧张和疼痛 ,称为胸部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神经阻滞可 缓解疼痛。
29
后支示意图
30
下一部分:腰骶部脊神经
臀下神经:梨状肌下孔出盆,分布
于臀大肌
阴部神经:梨状肌下孔出盆,分布
于外生殖器、会阴、肛门部肌肉皮肤 45
•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颈 1 脊神经在寰椎后 弓上方发出颈 1 脊神经的后支,分布到头 后直肌,头上下斜肌,含有丰富的感觉神 经纤维, 与颈源性头痛的关系是非常密切 的。原来一直认为颈 1 脊神经为运动神经 ,不含有感觉神经纤维。
22
• 颈 1 ~ 3 脊神经离开椎管后 大部分走行在柔软的肌肉 组织内,软组织的炎症、 缺血、损伤、压迫甚至不 适当的按摩等均会影响神 经功能,引发颈源性头痛 。 • 交感型颈椎病几乎无例外 的都有头痛,并伴有心悸 或心动徐缓、多汗或汗闭 等。患者经脊神经根阻滞 效果不明显,而星状神经 节阻滞可有显效。
16
www,
Diagram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分
出前支与后支,前支
经下位横突前方向前 下走行,后支于下位 横突根部绕上关节突 并分出后内侧支与后 外侧支。
后内侧支分布于相应 骶脊肌和中线皮肤,
并与上下神经支交叉。
后外侧支分布于稍外 侧皮肤,并与上下神 经支交叉。
17
18
脊神经反支示意图
前面。最长皮支为隐神经,分布于髌下、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
L2~3;大腿前外侧皮肤
受刺激可出现大腿前 外侧感觉异常与疼痛
L2~4,分布于内收肌群; 皮支分布于大腿内侧面,可 有细支分布于髋、膝关节。
膀胱内侧壁电切 术因予以阻滞
皮支分布于臀外侧区、腹股沟区、下腹部皮肤
40
www,
腰丛分支及支配区
生殖股 神经 髂腹股 沟神经
L1,2;分为生殖支与股支;生殖支分布于提睾肌和阴 囊或大阴唇;股支分布于股三角部皮肤
L1;肌支分布于腹壁肌;皮支分布于腹 股沟、阴囊或大阴唇皮肤
在腹股沟疝修补术或盲肠后阑尾手术时,常易伤及髂腹下 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应予注意
41
骶丛
• 全身最粗大的神经 丛 • 组成:L4前支余部 , L5 、 S1~5 、尾 神经前支。 • 骶丛的损伤多由盆 腔疾患,如子宫、 直肠肿瘤压迫与侵 犯造成
前根
(交通支)
脊神经前支 5
脊神经
后正中线两侧 的肌肉和皮肤
成分
躯体运动 躯体感觉 内脏运动
内脏感觉
除胸神经外,其余 脊神经前支交织 6 成丛→相应部位
生理学 第五版 脊神经分类
7
8
生理学 第五版
9
10
脊 关神 系经 、根 皮和 节椎 骨
11
脊 神 经 及 其 分 支 支 配
12
脊神经的组成和模式分布图
13
基本反射弧
14
基 本 反 射 弧 组 成
15
脊神经分支 • 脊神经为混合神经,由脊髓前角和后角发
出的神经纤维合并而成,经椎间孔传出椎
管,分为前支和后支,后支又分为后内侧 支与后外侧支。 • 颈腰骶部脊神经前支主干多组成神经丛; 脊神经后内侧支多分布于躯体中线部位, 脊神经后外侧支多分布于中线偏外侧躯体 ,亦可达臀部、腿部皮肤,但不过膝。
42
后面观
43
44
www,
骶丛分支
骶丛发出分支分布于盆壁、臀部、会阴、
股后部、小腿和足部肌肉和皮肤;直接发出短
臀后皮神经:梨状肌
下孔出盆,分布于臀区股 后区、腘窝区
支达梨状肌、闭孔内肌、股方肌
臀上神经:梨状肌上孔出盆,分布于臀中
小肌、阔筋膜张肌
坐骨神经:梨状肌下
孔出盆,多有变异
31
腰骶部脊神经
32
33
股外侧皮神经
34
• 腰骶部神经分支较为复杂,分布范围广, 与临床关系密切。
• 主要的神经丛为腰丛与骶丛
35
www,
股神经
腰丛分支
股外侧 皮神经
闭孔神经
腰丛
髂腹下 神经
生殖股 神经
髂腹股 沟神经
36
腰丛分支示意图
37
38
腰丛
• 腰丛组成:T12前支一部分 • L1~3前支 • L4前支一部分
脊 神 经 与 临 床
蓟县人民医院 麻 醉 科 闻国春
1
www.378700000.co
Contents
神经系统组成与分类 脊神经组成与分类 颈部脊神经与临床 胸部脊神经与临床 腰骶部脊神经与临床
2
神经系统组成与分类
中枢神
神经 系统
经系统 周围神 经系统
位于颅腔和椎管内,包括 脑和脊髓,主要有神经细 胞和胶质细胞组成
脊神经在出椎间孔 后分出脊神经反支,
脊神经前根 灰白交通 支 脊神经 反支
返回到椎管内,支
配硬脊膜、硬膜外 血管、黄韧带、后 纵韧带和椎间盘纤 维环后 1/3, 受刺激
可出现症状。
背根神经 19 节
下 一 部 分 : 脊 临床
21
颈部脊神经与临床
• 颈部脊神经共8对 • 第 1~4 对脊神经后支与头痛关 系密切 • 第一颈神经无内侧支和外侧支 之分。
位于颅腔和椎管以外的神经 组织,包括神经干和神经节
3
31对脊神经
•分布 :头 颈 上肢
颈部
• 8对
• 肋间神经,分布于胸 腹部
胸部
•12对
• 分布于下肢、盆腔、会阴
腰骶部
• 腰丛和骶丛
4
脊神经
后根
脊神经节
脊神经后支
31对: C 1-8, T 1-12, L1-5, S 1-5, CO 1 •组 成 •分支
• 位于腰大肌深面横突前方,分布于髂腰肌、腰方肌、腹股 沟区、大腿前部与内侧部
39
www,
腰丛分支及支配区
股神经 股外侧 皮神经 闭孔 神经 髂腹下 神 经
股神经受损可出现股 前部感觉异常,伸膝 无力、膝腱反射减弱
L2~4,分布于髂肌、耻骨肌、股四头肌、缝匠肌;皮支分布于大腿及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