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C.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会由于氧气更充足,使火着的更旺,故选项错误;
B.着火时,烟尘和有害气体等受热,密度比空气小,在空气中向上流动,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故选项正确;
D.CO和H2均有还原性、可燃性和毒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O2,没有新物质生成,故A不正确;
B、N2可做保护气是因为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B正确;
C、CO2能灭火,不仅利用了CO2的化学性质,还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物理性质,故C不正确;
点睛:
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
3.在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乙醇(C2H5OH)制成的车用乙醇汽油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它将逐步取代现有的92号汽油。下列关于乙醇汽油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将继续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6.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图标为严禁烟火,故不符合题意;
B、图标为严禁携带烟火,故不符合题意;
C、图标为禁止燃放鞭炮,故符合题意;
D、图标为禁止吸烟,故不符合题意;
17.遇到火灾时,正确处理火险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错误的是( )
D.大力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答案】D
【解析】
A、超市购物提倡使用塑料袋,可能造成“白色污染”,错误;B、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会污染农作物,造成农作物减产、绝收,甚至危害人体健康,错误;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药害、肥害、农药残留等,不一定能增加粮食产量,反而可能危害人体健康,错误;D、大力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可减少碳的排放,正确。故选D。
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
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是正确的表述;
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是正确的叙述,防止热空气或有毒气体吸入鼻孔;
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是正确的叙述;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10.化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及健康状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硝酸铵可用作复合肥
B.研制、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助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C.农药和化肥的过度施用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D.煤的直接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可能导致酸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复合肥是指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至少含两种的化学肥料,硝酸铵只有营养元素氮元素,不属于复合肥,错误;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正确;B、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错误;C、由于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可以用水来制取,所以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正确;D、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正确。故选B。
B、水车积水灌溉,水的势能转化为水的动能;故选项错误。
C、太阳能供热,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故选项错误。
D、风力发电,风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5.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钠能够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该选项说法正确;
B、镁失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说明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有局限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①两种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D、钠在氯气中燃烧能够生成氯化钠,但是不能用于生产食盐,这是因为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氯气有毒,并且生产成本很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氦气不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④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故①④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D。
13.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9.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加油站内禁止接打手机
B.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答案】A
【解析】A、加油站内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可燃性的气体,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接打手机会产生电火花,所以应该杜绝一切明火,正确;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以防发生火灾,错误;C、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错误;D、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是:必须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故选A。
D、CO具有还原性、可燃性和毒性,H2有还原性、可燃性,但是没有毒,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
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7.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超市购物提倡使用塑料袋
B.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节约水资源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粮食产量
8.对下图所示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铁丝能在
氧气中燃烧
C.②③对比说明物质
燃烧需要氧气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打开止水夹,水倒流进广口瓶且约占广口瓶容积的五分之一,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A正确;B.铁丝能在氧气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产一种黑色固体,说明铁能在氧气中燃烧,故B正确;C.铜片上的红磷和氧气接触,不燃烧,水中白磷不和氧气接触,不燃烧,因此②③对比不能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故C错误;D.下方的蜡烛先熄灭,后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正确;故选C。
2.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①烧杯中水的温度应与②中相同
B.图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①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
D.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答案】C
【解析】
A、本实验中②为对照组,①②要形成对照,所以①烧杯中水的温度应与②中相同,缺少了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氧气,不能燃烧,故正确;
B.乙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C.乙醇汽油的使用将彻底避免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
D.乙醇属于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形成混合物,各成分保持自身的化学性质,故正确;
B、乙醇是有机物,故是由乙醇分子构成,故错误;
C、乙醇汽油的使用只能减少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故错误;
D、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是氧化物,故错误。故选A。
4.小林査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①2Na+Cl2 2NaCl ②2Mg+CO2 2MgO+C,由此形成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A.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有局限性
C.反应①是化合反应
D.反应①可用于工业生产大量食盐
B、塑料制品丢弃以后产生造成表白色污染.研制、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助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正确;
C、在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过度使用会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正确;
D、煤的直接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能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生成酸,可能导致酸雨,正确。故选A
11.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B、干冰为固体的二氧化碳,为氧化物,故B正确;
C、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故C不正确;
D、铁锈为混合物,故D不正确。故选B。
6.下列有关空气及空气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O2,此方法是化学变化
B.N2可做保护气是因为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CO2能灭火,只利用了CO2的化学性质
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正确;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正确;C、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机制炭的着火点不能改变,错误;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正确。故选C
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C.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答案】B
【解析】
A、实验Ⅰ中蜡烛因为没有氧气,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实验Ⅱ中因为氧气充足,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正确;B、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实验Ⅲ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但没有降低温度灭绝空气,错误;C、在实验Ⅲ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正确;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正确。故选B。
B、②中白磷在热水中,试管内有氧气,既有氧气的参与,也达到了着火点,会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正确;
C、①中水为热水,但无氧气,不能燃烧,③中白磷有氧气,但冷水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①和③对比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故错误;
D、②中白磷在热水中,试管内有氧气,既有氧气的参与,也达到了着火点,会燃烧;③中白磷有氧气,但冷水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故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故正确。
点睛: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现代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发射航天飞机B.水车积水灌溉C.太阳能供热D.风力发电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发射航天飞机,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航天飞机的动能;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 )
A.红磷B.干冰C.乙醇D.铁锈
【答案】B
【解析】
【分析】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
【详解】
A、由图可知,X为单质,Y为化合物,Z为氧化物。A.红磷为单质,故A不正确;
D.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故答案选择D
12.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①氢气和空气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③氦气和氧气④天然气和氧气( )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①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
1.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的产生主要原因是煤的大量燃烧
B.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不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
C.氢气极易燃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烧的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D.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