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肿瘤微血管密度与病理学研究分析
肝癌组织中CD146、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
8 Ki CH ,L e J ,Ki MG. F r n a i n s r t g o m e Y m e me t t ta e y t o
e h n ep a mi t blt u ig t e c l v t n o c e n a c l s d s a i y d rn h u t a i fEs h — i i o
参 考 文 献
1 罗 国容 , 小 薰 ,陈 维 平 , .衰 老 标 记 蛋 白一O — 一 谢 等 3—
种 新 的 肝 细 胞 癌相 关 抗 原 . 西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1 9 , 6 广 9 9 1
( 2): 5 11 . 11 — 7
2 58: - 1 29 3 .
研 究 为 基 因工 程 的下 游 技 术 打 下 了 基础 。
7 M a iYM ,Es nos E , U bit , ta r pi a A e a R e 1. Efe to he f c f t s lc in a k r o he ibiiy a d pl m i sa lt f ee to m r e n t va lt n as d t biiy o
to fh p t c t s i n o e a o y e .Pa h ' I t 0 1 5 ( ) 4 1 4 7 t o n ,2 0 , 1 7 : 9 — 9 l
d man o u n t s e f co s g ma t s - i d n r — o i fh ma i u a t ru i lo e bn ig p o s n t i u i n s s e en f s y t m.P o en Ex rPu i,2 0 , 6 2 : 2 — o r t i p rf 0 2 2 ( ) 2 9
肝细胞癌伴微血管侵犯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重点内容
肝细胞癌伴微血管侵犯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重点内容摘要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转移率高。
目前证据表明微血管侵犯(MVI)是导致肝癌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目前国际上对千MVI的诊断、分型、预测和治疗仍存在较多争议。
为更好地指导肝癌伴MVI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形成《肝细胞癌伴微血管侵犯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以供国内同行参考。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第5种最常见的恶阳中瘤,每年新发病例约为40万例,死亡率仅次千肺癌居全部恶阳忡瘤死亡原因的第2位。
手术切除仍是我国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后5年总体复发率高达70%;肝移植术后5年复发率为4.3%~57.8%。
肝癌极易侵犯血管造成血行转移,可能是造成肝癌复发转移的主要原因。
微血管侵犯(MVI)主要指仅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在覆衬有内皮细胞的微小血管腔内存在的癌细胞巢团,多见千肿瘤包膜内和癌旁肝组织内的门静脉微小分支。
MVI是导致肝癌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生物学特性和预后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国际上对千MVI的诊断、分型、预测和治疗仍存在较多争议。
一、MVI的诊断和分型(—)发生率、病理诊断和分型推荐意见1: 建议使用《原发性肝癌病理诊断指南》推荐的MVI病理分级标准:MO级:未发现MVI;M1级:�5个MVI,且发生千近癌旁肝组织区域(�1cm);M2级:>5个MVI,或M发生千远癌旁肝组织区域(>1cm)(证据等级:B;推荐级别:强推荐).(二)标本取材法推荐意见2:推荐使用”7点法”对肝癌标本进行取材(证据等级:B;推荐级别:强推荐),有条件的医学中心可使用IDS(证据等级:C;推荐级别:强推荐}(三)临床分型结合病理分型和临床特征的临床分型不仅能更准确地预测肝癌伴MVI的预后,也可以细化肝癌伴MVI的临床治疗。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研究进展虽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采用以手术切除为核心的多方式、多学科治疗方式,但手术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可达到70%,肝移植术后复发率约为35%。
术后肿瘤复发是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多项研究表明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HCC 术后早期复发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但是MVI需要术后病理确诊的方式严重限制了其临床价值。
本文将从MVI概述、预后、术前预测及治疗方案进行文献综述。
一、MVI概述MVI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经国内多位学者研究后最终形成《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版)》。
指南从病理学角度诊断MVI,其将MVI定义为在显微镜下于内皮细胞衬覆的脉管腔内见到癌细胞巢团,以门静脉小分支为主(含包膜内血管)。
同时,MVI的检出与病理取材密切相关,指南提出重要的“7点”基线取材方案,重点阐述肝癌外周的区域是高侵袭性细胞的重点集聚地,也是MVI的高发区域。
此外,指南还根据MVI 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对MVI进行危险程度分级:M0,未发现MVI;M1(低危组),MVI数目≤5,且发生于近癌旁(≤1 cm)组织;M2(高危组),MVI数目>5,或发生于远癌旁(>1 cm)组织。
这为手术切除足够的切缘以保证肿瘤的根治性和提高无瘤生存率奠定病理学基础。
二、MVI对预后影响目前研究发现MVI在HCC的发生率为34.6%~70.4%,其对预后影响将从肝切除术和肝移植两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MVI对肝切除术影响。
Wang 等回顾性分析469例行根治性肝切除发现,MVI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 free survival,RFS)(95% CI 1.044~1.865,P=0.024)和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95% CI 1.551~4.493,P<0.001)的危险因素。
肝细胞癌化疗栓塞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变化
关键词
癌 .肝细胞 ;
化学 栓 塞 ,治疗性 ;
R8 — 5 lO
血 管 生 成
中 图 法 分 类 号 R7 5 7 3. ,
c l e iid w e e s ud e m m u hit c m ia e ho a l v rfe r t i d by i y no s o he c lm t d. O fa ls e i e s. 2 e e ob a n d fom he p — l p cm n 0 w r t ie r t a te st e t d w ih s r ia e e ton ao i nt" r a e t u gc lr s c i l ne. 2 r 2 fom ho e w ih s c nd s a ur ia e e to fe A CE . T he t s t e o t ge s g c lr s c i n a t rT
I a a fn A o Xio e g.Yi in,Ya g Z i n ta l Ji n h f g e l a
De a t n f u g r p rme to S r e y,To g iHopi l n j s t ,To g iM e ia l g , a n j d c lCol e e H u z o g Unv ri f ce c n c n lg a h n ies y o S in ea d Teh oo y,W u a 4 0 3 t hn 00 3
r s ls s o d t a h VD n h p t c lua a c n ma ts u sw a 3 4 2 . n t e TACE g o p a d 2 . e u t h we h tt e M i e a o el lr c r i o is e s 5 . ± 1 9 i h r u n 7 6 ± 9 2 i h o TACE g o p r s e t ey w i h if r n e b i g s n f a t b t e h wo g o p ( . n t en — r u e p c i l t t e d fe e c en i i c n e we n t e t r u s P< v h g i
血管内皮因子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20 0 9年 1月第 1 卷第 1 1 期
JN a hn ol dcl nvr t2 0 aur,1 1 o hC iaC a Mei i sy 09Jn a l ( ) a U e i y
血管 内皮 因子在肝癌 中的表达及 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叶 学 忠 杨 勇
[ B T A T] O jcie oepoete eao e ene pes n f acl nohl l rwif tr V G )adm c — A S R C bet T xlr i ltnbt e x rs os sua edte a go t a o ( E F n i o v l r i w i ov r i ac r
示。 .
是血管依赖性病变 , 肿瘤血管生成有正负性调控 因子控制 , 性 正 调控因子 的上调将启动 血管生成 。在 众多 的正性调控 因子 中, VG E F效力最强 , 用最关键 , E F在肿瘤 血管形 成 中发挥 中 作 VG 心作用 ’ 。本研究 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V G E F在 H C组织 中 C 表达及 MV D值 , 旨在探讨 V G E F和 H C临床病理 及其与 M D C V 值关 系。旨在进一步阐明 V G E F在 H C血管生成 巾的作用 。 C
与肝 癌 血 管 生 成 有 关 。
[ 关键词] 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细胞癌
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霍度
免疫组化
[ 中图分类号 】 R7 5 7 [ . 文献标识码 】 A [ 3 文章编号】 10 6 3 (0 9 O — 0 — 3 0 8- 6 3 2 0 ) 1 0 7 0
Ex r s i n fv s u a n o h l l r wt a t ri e a o el l r c r i o a a d i o r l t n wih m ir v s u a e st p e so so a c l r e d t e i o h f c o h p t c l a a cn m n t c r ea i t c o a c l rd n i ag n u s o y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cletr s el smcoesl esy ( Dw s vla dR sl h x rsi f rtrpi i cpo a fa e a la i vse d ni MV )a aut .eut T eepes no yhooenr etr us w r t e e s o e t e
江西 医药 2 0 0 9年 3月 第 4 4卷 第 3期 J n i dc l o ra. r 0 9V 1 4N . i ia Ju n 1 0 , o. , 0 a Me Ma 2 4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11・
・
实验研究 ・
肝 细胞肝 癌 组 织 中促 红 细胞 生成 素 受体 的表 达 及其与微 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 究
【 bta t A s c】Obet e T x l eterl i si e e nit m rl i oesl e syade trp i r jci oepo e t nhpbt e r t oa mc vse d ni n r ho o v r h ao w nau r t y —
黄文泉 万仁华 李学明
[ 要 】 目的 探 讨 肝 细 胞 肝 癌 ( C ) 血 管 密 度( D与 促 红 细 胞 生 成 素 受 体 (P R表 达之 间 的 关 系 , 摘 H C微 MV ) E0) 以及 此 二 者 与 临 床 病 理 学 特 征 之 间 的关 系 。方 法 应 用 免 疫 组 织 化学 法 检 测 4 6例 H C、0例 肝 硬 化 和 1 C 2 0
[ 中图分类号】R 3 . 7 57
St dy oft xpr s i n r hr poitn e e or i he u he e e so e yt o e i r c pt n pat c l a a c n o eul r c r i om a and is r l to hi ih h t ea i ns p w t t e
肝门部胆管癌MR表现与病理、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wi t h i mmu n o h i s t o c h e mi s t r y,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mi c r o v e s s e l d e n s i t y( M VD) wa s me a s u r e d . Th e r e s u l t s we r e c o mp a r e d
wi t h M RI f e a t u r e s .Re s u l t s M VD i n t h e g r o u p s o f i n v a s i o n a n d me t a s t a s e s a n d b i l i a r y d i l a t i o n i n t h e l e s i o n s we r e h i g h e r t h a n n o n - me t a s t a s e s a n d n o n — b i l i a r y d i l a t i o n (P d0 . 0 5 ) ;b u t t h e i r r e l a t i o n t O t h e mo r p h o l o g i c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a c c o r d i n g t O g r o wt h p a t t e r n we r e n o t s i g n i f i c a n t(P > O . 0 5 ) .Th e r e wa s 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e e n M VD a n d d y n a mi c e n h a n c e me n t p a r t t e r n
原发性肝癌肿瘤血管密度及其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原发性肝癌肿瘤血管密度及其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杨晓林【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年(卷),期】2016(029)001【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标本组织60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中MVD和VEGF的表达水平,并与组织标本的肿瘤直径、包膜、肝硬化、分化程度以及门脉(血管?)癌栓等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两年内出现肝癌转移复发的患者MVD表达水平和VEGF 阳性率均高于术后两年内未出现肝癌转移复发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肿瘤分化程度越高,MVD表达水平与VEGF的阳性率越低;存在门脉癌栓的患者MVD表达水平与VEGF的阳性率高于无门脉癌栓的患者(P<0.05)。
结论:MVD与VEGF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肝癌患者预后的有效评价指标。
【总页数】3页(P152-154)【作者】杨晓林【作者单位】朝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辽宁朝阳市1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相关文献】1.原发性肝癌肿瘤微血管密度及凋亡指数的表达 [J], 徐洪雨;毕莉;杨幼林;关希丽;徐金凤2.恶性肿瘤微血管密度检测的临床病理意义研究进展 [J], 侯雷;孙宝明;赵明明;邬淑雁;李森龙3.卵巢上皮性肿瘤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因子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J], 李鹏;仲娣;龚培尧;陈静4.卵巢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其临床病理的关系 [J], 王丽梅;李力;张玮;罗元;姚忠强;张洁清5.MMP-9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J], 夏庆安;吴瑜;姜莉;党荣良;孙德山;沈福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细胞癌组织微血管密度和VEGF表达及意义
[ 关键词 】 癌 ; 肝细胞/ 病理学 ; 血管新生 ; 微血管密度 ; 内皮生长因子 ; 免疫组织化学 [ 中图分类号 ] R 3. 75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o- 6 20 )0 07 3 022 x( 84- 0 - 6 0 0 0
Mirv s e e st s a d e p e so f c o e s I n ie n x r s in o G n h m a e aO elIrc r io d i VE F i u n h D tc l a a cn ma u
toeo pt ns i ihMV ru e a cllrc c o a 尸<00 )T eepes no E Fi e a cU lr hs f a et wt hg D gopi hpt e u a i m ( i h i n o la r n . 5 . h xrsi f G hpt e ua o V n o
h ma e ao el lr c ri o u n h p t l a ac n ma, d te r h so ah l ge f au e n au a itr . eho S xy tr e c ri o c u n a h i itp t oo i e t rs a d n t r l hso y M t d it h e ac n ma s e i n , 3 p r c c r u d 2 o —a c ru v r s c me s w r l e a n d b mmu o ti i g fr CDl n p cme s 6 a a a e o s a 0 n n c n eo s l e p i n e e a x mi e y i n n i e l n sa nn o 0 ad 5
基于X射线相衬显微CT的肝肿瘤定量分析研究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科学与信息化2023年5月下 175基于X射线相衬显微CT的肝肿瘤定量分析研究*林瑶 路文平 张耀中 郑焕圣 王坤(通讯作者)新疆第二医学院 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摘 要 新生血管对肿瘤提供无限生长的应用,但目前传统成像技术只能实现200μm的血管。
本研究收集乏血型和富血型肝肿瘤标本20例,进行X射线相衬断层图像中可清晰显示肝肿瘤组织微血管的分布特征,与对应病理切片表现基本相吻合;通过灰度直方图和灰度-梯度共生矩阵提取图像特征,肿瘤图像特征统计结果表明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富血型肿瘤相比于乏血型肿瘤组织图像灰度分布不均匀、变化不规则、图像复杂度升高、清晰度降低,为进一步对不同类型肝肿瘤的诊断和特征评价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肝肿瘤;X射线相衬显微CT;灰度直方图;灰度-梯度共生矩阵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iver Tumors Based on X-ray Phase Contrast Micro-CT Lin Yao, Lu Wen-ping, Zhang Yao-zhong, Zheng Huan-sheng, Wang Kun (corresponding author)Xinjiang Second Medical College, Karamay 834000,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ChinaAbstract Neovascularization provides unlimited growth for tumors, but currently only 200μm vessels can be achieved by conventional imaging techniques. In this study, 20 cases of liver tumor specimen with poor blood type and rich blood type are collected. X-ray phase-contrast tomography images could clearly show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vessels in liver tumor tissue, which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athological section manifestations. The image features are extracted by grayscale histogram and grayscale-gradient co-occurrence matrix, and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tumor image feature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mpared with poor-blood tumor tissue image, the rich-blood tumor tissue image has uneven gray distribution, irregular changes, increased image complexity, and decreased clarity, which provide data support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further diagnosis and characteristic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liver tumors.Key words liver tumor; X-ray phase-contrast micro-CT; grayscale histogram; grayscale-gradient co-occurrence matrix引言肝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2016年肝肿瘤已位居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因此对肝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环节[1]。
肝癌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研究进展
!J"!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3.05.033肝癌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研究进展汪 鹏1,仇建南1,王忠夏1,吴俊华2,江春平11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胰中心,南京210008;2南京大学医学院,南京210093通信作者:江春平,ChunpingJiang@126.com(ORCID:0000-0001-8256-5731)摘要:由于肝细胞癌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者确诊时大多已发展到晚期阶段。
错失最佳手术机会的肝癌患者治疗手段有限,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变得十分重要。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存在于肿瘤免疫微环境中一群巨噬细胞,影响着肝癌细胞的各种恶性行为和肿瘤内的免疫逃逸状态。
介绍了TAM的起源和分类,归纳了TAM在肝癌血管增生、侵袭转移、干细胞特性的形成和维持、以及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和机制,简述了当前针对TAM的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等,认为靶向TAM可能是一个有前景的临床治疗方向。
关键词:癌,肝细胞;肿瘤微环境;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子靶向治疗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2393)Researchadvancesintumor-associatedmacrophages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microenvironmentWANGPeng1,QIUJiannan1,WANGZhongxia1,WUJunhua2,JIANGChunping1.(1.DepartmentofHepatobiliarySurgery,TheAffiliatedDrumTowerHospitalofNanjingUniversityMedicalSchool,Nanjing210008,China;2.NanjingUniversityMedicalSchool,Nanjing210093,China)Correspondingauthor:JIANGChunping,ChunpingJiang@126.com(ORCID:0000-0001-8256-5731)Abstract:Sincethereisalackofobviousclinicalsymptomsintheearlystage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mostpatientshaveprogressedtotheadvancedstageatthetimeofconfirmeddiagnosis.TherearelimitedtreatmentoptionsforHCCpatientswhomisstheopportunityforsurgery,soitisofgreatimportancetofindnewtherapeutictargets.Tumor-associatedmacrophages(TAMs)areagroupofmacrophagesexistinginthetumorimmunemicroenvironmentandaffectthemalignantbehaviorsofHCCcellsandthestateofimmuneescapewithinthetumor.ThisarticleintroducestheoriginandclassificationofTAM,summarizestheroleandmechanismofTAMsinvascularproliferation,invasionandmetastasis,formationandmaintenanceofstemness,andanti-tumorimmunityinHCC,andbrieflydescribesthecurrentresearchadvancesintherapeutictargetsforTAM,anditispointedoutthattargetingTAMmaybeapromisingdirectionforclinicaltreatment.Keywords:Carcinoma,Hepatocellular;TumorMicroenvironment;Tumor-AssociatedMacrophages;MolecularTargetedTherapyResearchfunding: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81572393) 肝细胞癌(HCC)大约占所有原发性肝癌类型的90%以上,同时也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癌种。
肝细胞性肝癌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1r T P与术 后 MV D呈 负相 关 (=0 5 P 00 )P 与 M D 呈 正 相 关 (- .3P 00 ) r一 . ,< . ,I = 7 5 V r07 ,< . 。结 论 : C = 5 H C超 声 造影 定量 灌 注 参 数 P 、T I I 1’ P 与 MV D的 表 达 有 良好 的相 关 性 , 作 为术 前 评 估 HC 可 C血 管 生 成 状 况 的 指标 。
( 5 4 91 ) , I 均 值 分 别 为 ( 3 1 ± O2 ) B及 ( 08  ̄ .1 d , V 平 均值 分别 为 5 .2 1 .1及 2 .  ̄ . 。H C术 前 2 .  ̄ .1 S P 平 3 4 .1 1. d 5 2 . 82 ) B M D 7 23  ̄ 8 2 1 3 86 4 5 C
袁 惠 , 王 丹 , 陈红艳 , 牛锦 东
( 明 医学 院第 一 附 属 医 院 超 声 科 , 南 昆 明 6 0 3 ) 昆 云 5 0 2
【 要】 目的 : 摘 探讨 肝 细胞 性 肝 癌 ( C) 声 造 影 血 流 灌 注 定 量 参 数 与 肿瘤 微 血 管 密 度 ( D) 相关 性 。方 法 :6例 HC HC 超 MV 的 4 C 患 者 术 前 行 超 声 造 影 检 查 , 用 时 间一 度 曲 线 ( I ) 行 定 量 分 析 , 出 肝 癌 及 癌 旁 组 织 的 达 峰 时 间 ( T )峰 值 强 度 ( I, 利 强 TC 进 得 TP、 P )与 术 后 病 理 免 疫组 织 化 学 染 色 计 数 的 MV 进 行 相 关 性 分 析 。结 果 :6例 H C与 癌 旁 组 织 的 T P平 均值 分 别 为 (42  ̄ .1S D 4 C T 1. 51 ) 及 4
原发性肝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的免疫组化研究
原发性肝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的免疫组化研究范伟;卢丽艳【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02(011)019【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与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发展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2例PHCC组织及10例癌旁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MVD. 结果: 42例PHCC组织中23例(54.8%)VEGF阳性表达, MVD均值为153.7±56.0, 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VEGF表达阳性组MVD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 VEGF, MVD与淋巴结转移、门静脉癌栓形成、包膜完整性和患者生存期长短密切相关(P<0.01), 而与癌结节多少和患者HBsAg是否阳性无关. 结论: PHCC组织中VEGF, MVD与其浸润、转移及预后有关, 可作为监测PHCC预后的重要指标.【总页数】3页(P1868-1869,1876)【作者】范伟;卢丽艳【作者单位】临沂医学专科学校病理教研室,山东省276002;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276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研究进展 [J], 何万鹏;姚豫桐;王显魁;黄贵祥;黄孝伦2.膀胱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免疫组化研究 [J], 刘佃成;陈宝琦;王禾;杨祖兴;谭玉军3.膀胱肿瘤组织中bFGF和微血管密度的免疫组化研究 [J], 汪伟;丁强;张元芳;姜昊文;龚健4.前列腺癌细胞外基质及微血管密度的免疫组化研究 [J], 李金庆;申东亮5.原发性肝细胞癌螺旋CT血供分型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 解云川;周翔平;周桥;刘卫平;刘荣波;黄娟;陈卫霞;张璋;肖丹;姜勇;邓伊伶;张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肝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及其临床病理意义刘明阁;于庆凯【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4(023)010【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及其临床病理意义,以及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方法:对66例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根据CD34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来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转移组HIF-1α、VEGF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转移组MVD值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结论:HIF-1α及VEGF的表达可能相互作用并影响MVD,且均与肝癌的转移相关;肿瘤血管的形成受HIF-1α及VEGF的表达的影响与调控,可能是促进肝细胞肝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调控因子.【总页数】3页(P4-6)【作者】刘明阁;于庆凯【作者单位】河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河南郑州 450003;河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河南郑州 4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5【相关文献】1.肝细胞肝癌中COX-2、VEGF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J], 曹斌;陈孝平;朱鹏;关剑;朱虹;侍作亮2.乳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J], 李日乐;田明铭3.肝细胞肝癌肿瘤血管生成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J], 高志芹;燕霞4.POLD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分析 [J], 王娟;黄炳臣;吴雪铭;罗春英;苏群英;黄永秩;陆海善;林洁;王超;黄小英;龙喜带5.MYCB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J], 林方增;马振江;谭国胜;蔡鸿杰;龙伟清;罗灿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脏良恶性病变交界区CT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定量分析
经肘前静 脉采 用 高压 射 器快 速 团注 对 比剂碘 海 醇 , 度 速 从我 院 6 5例行 C T灌 注成像 ( T ) C P 的肝 5m / , ls 总量 5 。扫 描 参数 :2 V,5 A。在患 者 0m1 10k 2 0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1 一般资料 .
ae f a g a t ei s a o ae i eb c go n v r i u : D a d H P w r i ic nl df rn P< rao l n n s n s mp rdw t t a k ru dl e s e MV n A ees nf a t iee t( m i l o w c hh i ts g i y f 0 0 ) P P ( o i h t a k ru d a i i cnl d f e t P<0 0 1 .S e r a n orl i n ls : h . 5 ; V n nc r o c c go n )w s g f a t i e n ( r ib sn i y fr . 0 ) p am nr kc r a o a a i T e a e tn ys jn t n ae f i r a cr c ro cb c g u d ,MV f h n t n ae f l n n ls n n n c r o cb c - u ci rao v n es( i h t a k r n ) o le c r i o D o ej ci rao i a t ei s( o —i h t a k t u o ma g o r i
[ yw r s Lvr u o ; o g py si l o ue;L u oi oh ms Ke o d ] i m r Tmor h , pr mp t et a ac r mm n hs c e ir t t y 微 血管密 度 ( D) 反映组 织 内微 细 血管密 度情 况 MV 是 1 2 检查方 法 . 所有 病例均 先常规行 全肝 C (日本 东芝 T
能谱CT定量参数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评估价值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NOV. 2021, Vol.19, No.11 Total No.145Evaluation of the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通讯作者】李 勇,男,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腹部影像学。
E-mail:*****************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105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11月 第19卷 第11期 总第145期1.1 一般资料后经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
其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8.96±9.65)岁。
肝细胞癌的纳入标准:均单发病灶;术前未接受任何治疗;术前能谱CT增强扫描;影像资料未发现大的门静脉癌栓。
排除标准:术前接受过介入治疗;影像资料及术后病理可见癌栓患者及转移征象;图像不清晰者。
1.2 扫描设备与方法 检查前核对病人信息,嘱咐患者禁食8h,检查前10min口服温水1000mL;仰卧位,双手举过头顶,采用GSI模式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至双肾下极。
扫描参数:扫描层厚5.0mm,层间距5.0mm,管电流550mA,机架旋转速度0.6s/r,螺距0.984,视野500mm,准直器40mm;经肘静脉注入碘海醇(320mg/mL),剂量1.5mL/kg,注射速率3~4mL/s。
采用自动扫描激发软件(smert-prep),动脉期扫描监测阈值设定为100HU,至100HU时自动触发扫描,30s后扫描门静脉期,扫描完成后将重建层厚1.25mm的Mono图像传到AW4.6工作站。
1.3 图像处理 图像分析和后处理都在AW4.6工作站上进行。
由本文作者和两名工作经验丰富影像科专家共同测量。
首先将传至AW4.6工作站上层厚1.25mm图像,用GSI(能谱成像) view分析。
将感兴趣区(the region of interest,ROI)放在病灶明显强化部位(ROI面积50±1mm2),避开钙化、液化坏死区;分别测量同层面病灶动脉期与门静脉期碘基值(IC)、水基值(WC)、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及能谱曲线斜率,能谱曲线斜率计算公式(CT40-CT100)/(100keV-40keV),CT100和CT40分别为100keV和40keV能量点的CT值,所有数据均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进行计算。
肝细胞癌合并微血管侵犯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6096/ki.nmgyxzz.2021.53.05.002肝细胞癌合并微血管侵犯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张闯1,赵启军b(1.包头医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40;2.包头市肿瘤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30)[摘要]目的对肝细胞癌(HCC)患者合并微血管侵犯(MVI)的预后及MVI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包头市肿瘤医院HCC79例资料展开回顾分析。
其中,无MVI组43例,MVI组患者36例。
随访患者术后生存状况,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预测MVI对预后的影响及早期复发的因素。
结果无MVI组术后首年无进展生存率是88.4%,次年无进展生存率是72.1%,第3年无进展生存率是65.1%;MVI组术后首年无进展生存率是75.0%,次年无进展生存率是52.8%、第3年无进展生存率是36.1%。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MVI为HCC患者术后生存独立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FP〉400隅/L(95%CI:1.605〜18.919;OR=5.511),STE〉17M mol/L(95%CI:1.886-16.89&O R=2.473),肿瘤直径〉5cm(95%CI:l.753-11.981;OR=4.571)为MV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结论肝细胞癌病人合并微血管侵犯预后不理想。
肿瘤直径、STE和AFP是MVI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预后[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4-0951(2021)05-0518-04Influencing Prognostic Factors Analysis of MicrovascularInvasio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alr CarcinomaZHANG Chuang1^,ZHAO Qi-jun2A(1.Baotou Medical College,Baotou014060China;2.Baotou Cancer Hospital,Baotou01403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MVI(microvascular invasion)for 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atients associated prognosis relevance,interference elements of HCC patients MVI were analyzed.Methods The cases of HCC samples(n=79)data at Baotou Cancer Hospital from January2015to December2019to retrospective analysis,36had HCC with microvascular invasion,43had HCC without microvascular invasion.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were used to identify preoperative predictors of microvascular invasion and early recurrence. All of the patients survival state were carried out regular follow一up.Results No MVI case group(43cases)after the first year PFS rates was88.4%,the following year PFS rates was72.1%,the third year PFS rates was 65.1%;MVI cases group(36cases)after the first year PFS rates was75.0%,the following year PFS rates was 52.8%,the third year PFS rates was36.1%.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urvival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microvascular invasion.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alpha-fetoprotein(AFP)more than400yg/L(95%CI:1.605~18.919;OR=5.511),serum total bilirubin(STB)more than17fzmol/L(95%CI:1.886~16.898;OR=2.473),tumor diameter so much more than5cm(95%CI:1.753—11.981,OR=4.571)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microvascular invasion(P<0.05).Conclusion The pro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microvascular invasion is not ideal.Tumor diameter,preoperative serum total bilirubin,and the preoperative AFP are risk factors for MVI.△[通讯作者]E-mail:zhaoqijunzl®[Key words]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icrovascular invasion;the prognosis;influencing factors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简称肝癌,在临床中比较多见。
恶性肿瘤微血管密度检测的临床病理意义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微血管密度检测的临床病理意义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4-03-19T13:27:05.327Z 来源:《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作者:侯雷1孙宝明2赵明明1通信作者邬淑雁1李森龙1 [导读]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目前虽然治疗手段多样,但效果及预后欠佳。
侯雷1孙宝明2赵明明1通信作者邬淑雁1李森龙1(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067000;2承德市隆化县唐三营乡卫生院河北承德068100)【摘要】本文从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微血管密度检测方法及标志物选择、微血管密度的临床病理意义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其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综述,对其指导临床判断不同肿瘤类型生长、浸润及转移程度所存在的差异做一简要评述,为后续通过开展微血管密度的深入研究以完善临床预测、治疗肿瘤,准确判断其预后的方法提供指导。
【关键词】恶性肿瘤;微血管密度;临床病理意义【中图分类号】R322 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476-02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目前虽然治疗手段多样,但效果及预后欠佳。
因此,研究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确定合理治疗靶点,制定更为完善的治疗策略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Folkman于上世纪70年代率先提出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血管生成的理论。
相关研究也表明,如果没有新生血管生成,肿瘤生长将受到抑制[1]。
近年来,对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各种研究显示,肿瘤微血管密度和其发展、转移以及复发都有密切的关系,从而明确了血管生成在肿瘤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
本文就微血管密度检测在恶性肿瘤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综述如下。
1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血管生成受多种调控因子的共同作用。
在炎症、妊娠等条件下,体细胞产生正、负两种调控的因子,二者作用调控着新生血管之形成。
肝脏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新进展
1 肝脏 上 皮性 肿瘤
1 HC C是我 国最 常见 的肝脏恶性肿瘤 。 . 1 C HC 每年有 2 万 ~ O 3 人死 于肝癌 。H C 的组织学类 型多种 多样 ,有时单纯依 0万 C 靠组织形态学观察难 以与其他类型 的良、 恶性肿瘤相 鉴别 , 为 进一步提高其诊 断 准确率 , 需要依靠某些免疫标志物来进行相 应的辅助诊断. HC C主要表达细胞角蛋 白 C 8和 C 8 极少表达 C 7和 K K1 , K C 9 肝细胞抗原 l p Pr) H C中的阳性率 高达 8 . K1 。 ( a1 He 在 C 37 %。 Gy i n 3G C ) 酸类肝素蛋 白多糖家族 的成员之一 ,属 lpc 一 ( P 3是硫 a 癌胚抗原性质 ,参 与细胞生长发育过程 的形 态发生和生长控 制。19 年 , s 等首次提 出 G C 可作 为 H C的潜在肿瘤标 97 Hu P3 C 志物 。 Wa g 而 n 等观察 2 1 2 例手术切除 的肝 标本『 中 1 1 H 其 1例 C C、4 例 H A 0例肝局灶性结节 性增生( clnd l y 8 C 、3 f a oua hp o r e ls ,F H 及 3 r ai N ) 2例大再生结节】G C 单克 隆抗体 的表达 , p a P3 结果示 7 . 5 %的 HC 7 C组织呈阳性 表型,而其他 10例 良性肝细 1 胞 病变组织则呈阴性 , 提示 G C 是 一种鉴别 HC P3 C和肝细胞性 良性肿瘤 ( 尤其是 HC A) 的特异性免疫组 化标 志物 。笔者在 工作 中也发现 , P 3 特异性针对 H C肿瘤细胞 的抗体 , GC 是 C 其 阳性率为 5 .%. 0 9 部分 HC C可灶性表达 C 7或 C 9 K K1 ,HC C若 同时 出现肝 细 胞 和胆 管细胞 表型特点 ,则 提示肿瘤组织 内含 有可向肝 细 胞 和胆管 细胞 双向分化的干细胞成分 , 生物学特性值 其 得 进一 步关 注 ,但不宜将这类肿瘤 归为混合 细胞 型肝癌. 1 IC IC是仅次于 H C的第二常见肝脏 恶性肿瘤 ,在我 . C C 2 C 国 其 约 占肝脏恶 性肿瘤的 23 一 .%。I C是指来 源于肝 . % 67 C 内 二级 分支 以下的胆 管树 上皮腺癌 ,常表达 C 7 K 、C K 、C 8 K1 8 C 9等低分子量细胞角蛋 白。对 8 、 K1 0例 HC C与 8 O例 I C C 病 理组织 的对 比研究表 明,I C中 C 9的阳性率 达 9 .%, C K1 2 5 H C C中仅为 1.%;M 一 在 IC中的表达率为 7 .%,HC 4 4 UC 1 C 38 C 中仅为 78 . %;IC中 A P 1阳性率为 6 .%, C 9 9阳性率 C Q一 50 A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肿瘤微血管密度与病理学研究分析
作者:刘圆月
来源:《中外医疗》2011年第06期
【摘要】目的分析肝肿瘤微血管密度与病理学的关系,探讨其对预后、肿瘤血管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2年内转移复发的肝肿瘤患者与48例2年内无转移复发的肝肿瘤患者进行对比性分析,2组均采用超声诊断、HE染色、VEGF及CD34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根据CD34染色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测定微血管密度,并对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和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转移复发组和未转移复发组微血管密度、VEGF表达、肿瘤大小、肿瘤分期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P
【关键词】肝肿瘤微血管密度病理预后
【中图分类号】 R7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2(c)-0039-02
临床资料显示,肝肿瘤的生长、转移、复发依赖于肿瘤血管的形成,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是反映病变的重要参数,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1]。
在肿瘤细胞中,会产生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其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最为强烈的血管生成因子,有文献指出,肝肿瘤VEGF的表达与MVD密切相关,而且有预后价值[2]。
本文主要通过利用肝肿瘤标本,结合超声诊断资料进行肿瘤血管和VEGF的免疫组化染色,分析MVD与病理及VEGF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2年内转移复发的肝肿瘤患者(A组)与48例2年内无转移复发的肝肿瘤患者(B组)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被证实为肝肿瘤。
A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22~71岁,;B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24~70岁。
2组年龄、性别、肝癌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免疫组化染色肿瘤血管免疫组化染色:将每例病例标本切2片厚度为5μm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CD34染色,用ABC法染色,具体操作按说明书。
1.2.2染色观察方法先用100倍光镜对整个切片进行扫视,寻找高血管密度区,被称之为“热区”,多年的经验表明,此区一般位于肿瘤包膜区域的纤维组织中。
找到“热区”后,再通过400倍光镜计数被抗CD34抗体染成棕黄色的血管数目。
计数方法:单个或多个紧密排列的内皮细胞,无
论有无血管腔,只要与邻近的微血管、肿瘤细胞分开,就记为1个微血管数,并与肝硬化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为阴性对照。
结果以单个血管数目最多来表示。
1.2.3VEGF根据染色强度,由另一病理医生来判定,以癌周肝细胞作为VEGF的阳性对照。
1.3统计处理
MVD以均数表示,采用t 和c2检验,P
2结果
2.12组病理与MVD比较
2组肿瘤大小、肿瘤分期、Edmondson分级、包膜无统计学差异(P >0.05),而肿瘤分期、肿瘤大小的MVD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
2.2VEGF的表达
转移复发组VEGF表达阳性率83.33%(40/48),无转移复发组为58.33%(28/48),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2.3相关因素回归分析
2组肿瘤大小、肿瘤分期的MVD值有差异,因此,回归性主要分析以上两因素,见表3。
3讨论
在肿瘤形成过程中,肿瘤血管的激活是其成长的关键环节,在Weidner等首次报道MVD是乳腺癌的一个独立预后指标后,MVD在各种肿瘤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证实。
以往采用生物分析法,所得到的结果可靠性低,而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提高了肿瘤血管定量分析的准确性。
免疫组化染色中采用的CD34抗原是人体的原始造血细胞抗原,在造血干细胞表面表达性强[3],虽然在不断成熟化后逐渐消失,但在恶性肿瘤微血管内仍可表达,被认为是恶性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最为特异和敏感的标准物。
在本组研究中,CD34在肝癌血窦内皮细胞高度表达,而在癌周肝组织内不表达,与有关文献一致。
由此可以看出,CD34在鉴别高分化肝癌与肝硬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MVD不仅能够了解肿瘤细胞的营养和供氧情况,而且也是肿瘤浸润和转移能力的体现[4]。
笔者认为主要是新生的微血管是肿瘤浸润和转移的第一站,再加上新生血管壁还比较薄弱,容易被侵入,因此,MVD作为预测肿瘤转移和复发可靠性强。
本次研究分组的根据,也是根据MVD为参考进行对比分析。
本组研究发现,肿瘤包膜、Edmondson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组内不同肿瘤包膜和级别的MVD值无统计学差异,而有转移复发组MVD值高于无转移复发组;肿瘤大小、肿瘤分期,2组存在差异,MVD值也有统计学意义(P
另外,VEGF是肿瘤诱导产生心血管最主要的细胞因子[4],它是一种双链糖蛋白,主要通过刺激内皮细胞有丝分裂,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同时能够调节部分蛋白酶活性,参与血管生成,因此通过检测VEGF亦可判断肿瘤生长及预后。
本组研究中,转移复发组VEGF表达阳性率83.33%,无转移复发组为58.33%,而且MVD越低,VEGF阳性率越低,MVD越高,VEGF阳性率越高,由此可以判断,VEGF与肿瘤预后有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1] Maeda K, Chung YS, Ogawa Y,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in gastric carcinoma[J].Cancer,1996,77:858~863.
[2] Anan K, Morisaki T, Katano M, et al.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are potential angiogenic factors in human breast cancer[J].Surgery, 1996,119:333~339.
[3] 邹冬梅,杨清绪.肿瘤微血管密度与肝癌病理及预后关系[J].中国基础医
药,2008(11):1840~1842.
[4] 吴扬兰.肿瘤新生血管剂-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J].重庆大学学报,2005(26):72.
【收稿日期】 201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