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形成--主要考点梳理及例题讲解(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7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7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考点一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垂直分层拓展延伸 逆温的形成及影响(1)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2)特殊情况下,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

(3)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

(4)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减弱,导致大雾不易扩散,大气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还会造成地面污染物不易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2.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吸收;d.大气逆辐射。

(2)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①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即图中的a。

②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即图中的b-c。

③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返还给大地,从而起到保温作用,即图中的d。

补充点拨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可形象地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原理:温室阻挡部分地面辐射逸出,将热量保留在温室内。

②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原理:烟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③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原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的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①高海拔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②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③四川盆地:⎦⎥⎥⎤气候较湿润 盆地地形→多阴雨天气,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湿度大→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贫乏 (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知识点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知识点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主要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能量来源:根本来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直接来源: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波长越长。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3.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散射、吸收(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a.大气保温的成分: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b.保温作用的原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产生长波辐射,除少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外,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向下射向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4.大气保温作用与削弱作用的应用: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二.大气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运动,称为大气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大气受热过程总结归纳:3.相关规律——气温、气压、气流(1)两种气流运动方向: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2)三个关系:温压关系: 气流受热形成低气压,遇冷形成高气压(热低压、冷高压)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凸高凹低受热地,近地面下凹,高空上凸。

受冷地,近地面上凸,高空下凹。

等压面:是空间中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一般情况,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等压面在空间不是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

等压线:在地图上,把同一平面上同一时间气压相等的各点用曲线连起来,这条曲线就是等压线。

4.常见实例——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1.三个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水平方向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1.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答案】B【解析】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所以,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

2.形成“早穿皮袄午穿纱”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夜间大气逆辐射弱B.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夜间大气逆辐射弱C.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夜间大气逆辐射弱D.白天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少,夜间大气逆辐射强【答案】C【解析】由于白天大气稀薄,读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天气比较热;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比较低,导致昼夜温差比较大。

【考点】该题考查太阳辐射作用。

3.“早穿棉袄午穿沙,抱着火炉吃西瓜”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典型特征。

下图中昼夜温差较大的是()【答案】A【解析】仔细读图,AB为陆地上的状况,CD为海洋上的状况,海洋的热容量大于陆地,气温的变化比陆地上小,因此首先排除CD。

B图中白天云层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温度不高,夜晚云层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温度不低,昼夜温差较小,因此昼夜温差较大的是昼夜温差较大的是A。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的受热状况分析。

4.造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梅雨”天气的是A.冷锋B.暖锋C.准静止锋D.反气旋【答案】C【解析】“梅雨”天气特点是阴雨连绵,是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

故选C。

【考点】天气系统5.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答下列小题。

【1】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①B.②C.④D.⑤【答案】C【解析】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逆辐射作用弱;四川盆地受地形影响,相对闭塞,空气运动平稳,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保温作用强,四川盆地年平均气温比青藏高原高受大气逆辐射影响,图中序号④表示,选C项。

2024年高一地理同步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含答案)

2024年高一地理同步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含答案)

2024年高一地理同步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含答案)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0102预习导学1.天空是蔚蓝色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空气和水等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但它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和速度会发生变化。

当光遇到物质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吸收和散射等现象。

其中,散射是指光线在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分散到不同的方向上。

对于散射来说,蓝色光的波长比红色光的波长更短,因此,当光线与空气分子相互作用时,蓝色光更容易被分散。

而对于太阳光来说,它是由多种波长的光组成的,其中蓝色光的波长最短,因此,蓝色光比其他颜色的光更容易被散射。

在日间,太阳光通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

空气分子和其他微粒在大气层中吸收和散射太阳光。

当光线遇到空气分子时,它们被散射到不同的方向,使得光线向地面和天空散射的比例不同。

因为蓝色光的波长比红色光短,所以它更容易被空气分子散射到各个方向,包括向上。

因此,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蓝色的。

但是,当太阳在天际线以下时,我们看到的天空变成了橙色或红色。

这是因为在这个时候,太阳光经过更长的路径穿过大气层,并且在散射过程中更多的蓝色光被散射出去了,而剩下的光更偏向红色。

这就是为什么太阳在黄昏和黎明时会变得更加红色。

2.茶园防冻措施(1)熏烟防冻若遇强寒潮袭击,也可抢在寒潮到来前,准备好杂草、稻草、秸秆、树枝、锯末、谷壳、草皮等易燃物,在茶园各个角落堆积烟熏堆,燃烧使之产生烟雾。

人工造云,使烟雾弥漫,利用烟雾形成的“温室效应”,减少夜间茶园热量的辐射与散失,以有效减轻寒潮与霜冻对低幼龄茶树的危害。

(2)喷水防冻在灌溉设施较好的幼龄茶园,当气温降低到 0℃左右将要出现冰冻时,可以通过喷灌系统向茶树喷水,通过喷水可以有效抑制茶树器官、组织和细胞内出现结冰,冻害也得到有效控制。

但是温度过低时,喷出的水结冰,反而会加重冻害。

所以采用喷水防冻时应特别注意温度。

(3)防霜冻风扇安装在8米高空的防霜冻风扇,通过感应探头监测茶园内空气温度。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3.3大气热力环流 Word版含答案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3.3大气热力环流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学生用书P46]一、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1.定义: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1)A 地受热较多,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D 处空气聚积,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2)B 、F 地受热较少,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C 、E 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3)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1)垂直方向的气压值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值是高压大于低压。

(2)气温的垂直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而水平运动是由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引起的。

二、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1.山谷风⎩⎪⎨⎪⎧白天:多吹谷风夜间:多吹山风2.海陆风⎩⎪⎨⎪⎧白天:多吹海风夜间:多吹陆风3.城市风:白天和夜间近地面风均从郊区吹向市区。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1)城市中的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及空调等排放大量热量。

(2)城市中的建筑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强。

(3)城市中的水面、绿地少。

(4)城市建筑物密集,热量不易散失。

一、判断题1.随着高度的升高,大气温度和气压越来越低。

()2.低气压中心的数值一定低于高气压中心的数值。

()3.自下而上,空气密度越来越小。

()4.一般地,谷风的风速小于山风。

()5.一般地,沿海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白天大于夜晚。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6.在热力环流中,近地面气温高的地区()A.低空形成高气压B.高空形成低气压C.低空形成低气压D.高空气压大于低空气压答案:C7.下列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D。

白天,陆地气温高,空气上升,海洋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夜晚,海洋气温相对较高,空气上升,陆地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读图,回答8~9题。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一+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一+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

高压 C
低压
1006 pa 1008 pa 1010 pa
高压 B

(根本原因)
低压 A

高压

形 冷热不均
垂直运动(上升或下降)

同一水平产生气压差
水平运动
地面
热力 环流
实验模拟
规律总结
1、热形成低压,冷形成高压。
2、近地面和对应高空的气压总是: 相反的
3、同一垂直方向上: 热上升,冷下沉。 4、同一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课堂检测
(1)A、B两地受热的是___,空气____; 冷却的是____,空气_______。
(2)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 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 说明判断的依据。
(3)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 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__(白天或夜 间)。
课堂检测
下面为某同学绘制的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学习目标
1、结合热力环流的形成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的 形成过程。
2、利用原理,分析生活中典型热力环流的形成过 程,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实验模拟
任务一:
1.观察烟雾在垂直方向和水平 方向的流动方向
2.分组讨论描述所看到的现象 3.画出烟雾的运动方向
实验模拟
思考以下问题:
热水
实验模拟
低压 D
冷 热 不 均
热力环流
Chapter
思考:
目录页
1、孔明灯是如何升空的?
2、你可以利用本节课知识解释原理吗?
YUNDUAN DIL
课前预习
1、大气的运动分为 垂直运动 和 水平运动 。 2、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 3、由于 地面冷热不均 (根本原因)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称为大气热力环流。 4、大气运动的一种 最简单 的形式。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4、影响:温度分布、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4、过程:5、海陆热力环流: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原因: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6、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

4、风向:高压→ 低压5、风力(风速):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2.2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全球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P37)高压带:干燥少雨信风带:干燥少雨气压带风带低压带:湿润多雨西风带:湿润多雨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冷高压,热低压)2、气压中心(北半球):3、季风: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各个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天气特征(1)、各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低纬信风带——干燥少雨;中纬西风带——湿润多雨;极地东风带——干冷少雨。

(2)、各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湿热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干热少雨;副极地低气压带——温湿多雨;极地高气压带——冷干少雨。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课件

(1)在同一地点不同海拔高度上,海拔越高,气压越 低。如图 PA>PE。
(2)在近地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 压越高。如图 PA<PB,PA<PC。
(3)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区等压面都向高空凸起,低 压区等压面都向低空凹陷,即“凸高凹低”。
(4)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 反,即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
受热的地方(A地) 受冷的地方(B、C地)
气流 运动
上升
下沉
气压 变化
变小
变大
对应高 空气压
变大
变小
(3)由高压流向低压。 (4)垂直运动。 近地面受热不均,产生大气的垂直 运动(对流),然后产生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推动空气 在水平方向上由理
[反思归纳]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 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 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思维拓展
大气受热过程在实践中的应用
现象
原因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晴天时,太阳光中的蓝、紫 色光易被散射
阴沉天空呈灰白色
阴天时,云层厚,大部分太阳 光被反射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三点关系: (1)温压关系(如上图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吹向低压(如 上图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
(3)等压面凸凹关系: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 相反。
2.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等压线是同 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线。等压面图表示气压 的垂直分布状况,等压线图表示气压的水平分布状况。
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削弱 作用小,但保温作用也弱

03-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图版

03-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图版

知识点2 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 2022全国乙卷T9-11
例2-3 [研学情境·等压面素描图](2024·广东中山高一期末)为
了更好地理解等压面发生弯曲后,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某校同学绘制了素描图,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
题。
(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A、B两点的气压值(用P表示)的大小关系为( C
A.甲地、乙地
B.乙地、丙地
C.丙地、丁地
)
D.甲地、丁地
【解析】读图可知,纵坐标表示太阳辐射强度,越向上表示太阳辐射强度越大,反
之太阳辐射强度越小;横坐标表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的长短,越向右表示太阳
辐射经过大气路程越长,反之越短。甲地的纵坐标值最大,丁地最小,所以甲地太
阳辐射最强,丁地最弱。D对。
深秋季节,晴朗的夜晚易出现霜冻,主要是由于云量少,大气保温作

用弱,这与大气逆辐射有关,与大气散射作用无关

×
雪后天晴,云量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吸
④ 收作用少,加上地面积雪的反射作用强,因而阳光特别耀眼,这是多
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
考向2 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及其成因
例11 复杂的、不熟悉的学术情境(2022·全国乙卷)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必备知识解读
知识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 2023广东卷T10
例1-1 (2024·河北唐山高一期末)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
其能量被大气削弱得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太阳辐
射强度越大。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分别是( D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含答案)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考点基础练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

雾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使大气混浊并造成视程障碍的叫霾。

刚入12月,中国中东部大地区再次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

图为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图。

完成下面小题。

1.雾霾笼罩时,图中()A.①将增强 B.②将减弱 C.③将减弱 D.④将增强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能量来源是()A.①B.③C.⑤D.②【答案】1.B2.C【解析】1.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

雾霾笼罩时,图中①基本不变,A错误;雾霾笼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图中②将减弱,B正确;雾霾笼罩时,图中③大气逆辐射将增强,C错误;雾霾笼罩时,图中④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将减弱,D错误。

故选B。

2.结合第1题分析可知,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故近地面大气温度的直接热源是⑤地面辐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AD错误,C正确。

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损失的热量有一定补偿作用,但不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能量来源,B错误。

故选C。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3.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的顺序是()A.①--②--③B.③-④-② C.②-③-④ D.①--④--②4.“高处不胜寒”说明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②B.①C.③D.④5.“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与诗句中“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密切相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3.D4.A5.C【解析】3.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的顺序是太阳辐射到达大气上界-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地面获得热量后以地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①--④--②,D正确,ABC错误。

2020高中地理热力环流详解及真题解析

2020高中地理热力环流详解及真题解析

2020高中地理热力环流详解及真题解析高中地理热力环流详解及真题解析热力环流是高中地理自然地理部分较难理解的考点之一,下面做了整理分享给大家:第一:热力环流知识详解1.基本知识〖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成因〗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根本原因(地表冷热不均)〖特点〗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过程〗地区间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图示〗(1)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上升或下沉的垂直运动。

(图中实线为等压面,虚线为等高面)(2)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如图1)(3)气压差异又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如图2)。

2.实例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与热力环流原理相同的大气环流,如城市风、海陆风和山谷风等。

(1)海陆风:滨海地区白天陆地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海风);晚上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白天山坡的大气温度高,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的大气温度低,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入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

若在这些地区布局有废气、粉尘排放的工业,常容易造成大气污染事件。

(3)、城市风:由于城市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

当大的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这样就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3.应用(1)在城市规划时一定要注意研究城区上空的风到郊区下沉的距离。

一方面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另一方面,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2)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高中地理大气热力环流与风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大气热力环流与风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大气热力环流与风知识点总结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削弱与保温作用原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2.原理应用(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形成:特别提醒(关注右图4个关键点)①气压垂直分布规律:气压随高度上升而降低(高空气压总比近地面气压低;高压气压区和低气压区是在同一水平上比较)②等压面在垂直方向上的弯曲规律:在同一高度,等压面向上凸为高气压区,向下凸为低气压区③建立气温、气压、等压面弯曲的关联。

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关系。

温压关系:(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④热力环流形成的实质热力环流的实质是地面的两个区域冷热不均引起气压差异和空气运动,所以只要是冷热不均或存在热力差异的两地,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如陆地与水面之间、裸地与绿地之间的热力性质有较大差异,在同样受热或受冷条件下温度变化幅度不一致,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

常见热力环流①海陆风:“海陆风”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海边,存在于海洋和陆地之前的风,其实海陆风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沿海地区,在较为广阔的陆地和水域之间,都有类似的现象。

海陆风示意图海陆风的形成是由于海水(水域)和陆地的比热不同,海水比热大,升温和降温都较慢,而陆地比热小,升温和降温都较快。

白天,陆地和海洋共同升温,陆地比热小,升温快,陆地温度比海洋高,在近地面陆地上形成低压,而海洋上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称为“海风”。

晚上,陆地和海洋共同降温,陆地降温快,陆地温度比海洋低,此时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称为“陆风”。

整理高三地理第一节大气受热过程(有答案)

整理高三地理第一节大气受热过程(有答案)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20 年月日A4打印/ 可编辑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1)地面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点睛] 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左右,并不是在夜晚。

二、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2.形成过程: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中的水平运动。

具体如下图所示: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北半球) 受力F1(水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

(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

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

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受热过程的三个环节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需要把握图中的三个关键环节:受热过程具体说明地理意义环节1:“太阳暖大地”绝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地面增温——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环节2:“大地暖大气”地面向外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大气增温——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环节3:“大气还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把部分热量还给地面热量返还地面——实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新教材)【中图版】2020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3节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Word版含答案

(新教材)【中图版】2020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3节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作用。

2.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的关系。

(难点) 3.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重点、难点)1.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太阳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削弱作用的成因或特性①表现: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②原因: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径短,被大气削弱的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

高纬度地区相反。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能量来源: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即大气主要是吸收A地面辐射而增温。

(2)保温原理:大气辐射大部分以B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返还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

(3)影响①降低白天近地面的气温,提高夜间温度,缩小了气温日较差。

②为生命活动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2)太阳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3)低纬度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多。

()(4)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5)晴天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①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②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③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④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提示](1)√(2)×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3)×低纬度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

(4)√(5)B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的家乡。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问题1(综合思维)根据材料分析,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蔚蓝色?[提示]空气分子对太阳辐射可见光中的蓝色光散射最强。

问题2(综合思维)云层对太阳辐射有何影响?[提示]云层能反射太阳辐射。

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问题3(综合思维)为什么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并不多?[提示]因为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而大气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部分和波长较长的红外线部分,对可见光部分吸收很少。

2018版高考地理(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6讲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含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6讲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含答案

自然地理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考纲解读] 1。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应用。

2.气温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3.热力环流与等压面.4。

大气的水平运动与等压线。

考点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垂直分层(1)大气各层次温度变化及与人类关系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最密切.②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因而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

③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此层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提示]①对流层在不同纬度厚度不同,低纬度为17 km~18 km,中纬度为10 km~12 km,高纬度为8 km~9 km;②平流层的22 km~27 km处存在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2)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但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0。

6℃或者大于0.6℃,如右下图表现为曲线变陡或变缓。

在①情况下,大气对流运动更加强烈;在②情况下,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大气比较稳定。

2.对流层的逆温现象及影响(1)逆温的概念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2)逆温的类型类型发生的条件出现的地区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大气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慢中高纬度大陆类型发生的条件出现的地区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团上中纬度沿海地区地形逆温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空气被较冷的空气抬盆地和谷地中挤上升锋面逆温锋面之上的暖空气与锋面之下的冷空气之间温度差异显著锋面活动地区(3)辐射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图解(4)逆温的影响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形成
主要考点梳理及例题讲解
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照大地地面辐射暖大气
大气辐射回大地三者综合谈温差
题一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完成1~4题。

1.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A B.B C.C D.D
2.从数量上看,A>B的原因是( )
A.大气对A具有削弱作用
B. B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C. A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D. B大部分被地面吸收
3.图中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
A.A B.B C.C D.D
4.夜晚阴天比晴天气温高,是因为( )
A辐射减弱 B. B辐射增强
C. C辐射增强
D. D辐射增强
题二
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图中箭头代表辐射,关于箭头表示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①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C.③对地面有降温作用
D.④表示对大气的增温作用
题三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
1.图中箭头②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逆辐射B.地面反射
C.大气削弱作用D.地面削弱作用
2. 利用人造烟雾可以防御霜冻,因为人造烟雾能使()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
3. 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消失D.④增强
题四
图中ABCD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热力环流形成
题五
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
比较是()
A.甲>乙>丁>丙
B.乙>甲>丁>丙
C.甲>乙>丙>丁
D.乙>甲>丙>丁
2.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
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地理事物
题六
下图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__________。

题七
若在水库旁建某度假村,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题八
某城市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市的布局如下图。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城市居民发现大气污染现象晚上较严重
B. 一年中晴天的日子比过去多
C. 该城市居民发现大气污染现象白天较严重
D. 大气污染情况白天、晚上差不多
题九
图1是北京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图2是北京城市环流模式图。

(1)观察图1,说出北京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特点)是___________,(2分)你认为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分)
(2)根据图1所示的信息,用箭头在图2上画出北京市的热岛环流。

(2分)
(3)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北京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图2的A、B、C三地中的________地。

(2分)
(4)同期,北京市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城区迁出。

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最适合该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图2的A、B、C三地中的_____地(2分)
课后拓展练习
题一
图一中四幅热力环流图与图二所示气压分布状态图相符的是()读北半球某地等值线图(图中a>b
图一图二
题二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近地面大气运动陆地到海洋的图形是()
题三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由A到B过程中总量约减少一半,主要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C、D三种辐射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
为______,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为_____
___。

(3)相对于太阳辐射来源来说,地面辐射为_____
_辐射;相对于地面辐射方向来说,大气辐射又称为_
_____辐射。

讲义参考答案
金题精讲
题一
答案:1.C 2.A 3.D 4.D
题二
答案:B
题三
答案:1.C 2. D 3. D
题四
答案:C
题五
答案:1.A 2. 如图:
题六
答案:山谷风
题七
答案:B
题八
答案:C
题九
答案:(1)城市中心气温高,郊区气温低,气温由市中心向郊区递减。

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活动多,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废热较多。

(2)图略
(3)A或B
(4)C
课后拓展练习
题一
答案:B
解析: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图二乙地近地面是低气压区,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甲地近地面是高气压区,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故B正确。

题二
答案:B
解析:海陆风:白天风由海洋吹向大陆,晚上风由大陆吹向海洋。

题三
答案:(1)大气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2)CDB BDC(3)长波大气逆
解析:(1)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从而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2)物体的温度与波长有这样的关系:温度*波长=常数。

所以温度越高,波长越短。

(3)相对于太阳的温度,地面温度要低得多,故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