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教案
高中语文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教师)
第 1讲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研习考纲重难点】现代文阅读中“文中重要词语含义”,指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语具体的语境义。
“文中”是指具体的语言环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整体文章的词语理解,一是具体语言环境的词义。
一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受上下文的影响,会有一定的临时的具体的意义。
所谓“重要词语”有下列内容:(1)体现作者意图、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如2004年湖南卷《书》的第3题: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世界上的人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提到这几种人?为什么用“扮”“装”这两个字眼?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需踌躇你的肤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鞋在你的脚下。
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作者眼中这几种人在装束上是最无拘无束的,也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最自由的。
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像牧童等人那样自由,那样接近大自然。
(2)使用了一定的表达技巧的词语如乐山一调中“放逐”一词的理解(3)作者反复强调的词语如2003年春季卷《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的第3题:文章倒数第5自然段中用了三个色彩词,请根据文意解释它们的含义。
①“蓝”。
②“灰” 。
③“白” 。
反过来,我倒想问你了:天蓝点儿有什么不好呢?天天天蓝,多么美好的生活呵,难道你还担心它这样蓝下去不是件好事?难道你真不知地球原本就是一个蓝色星球?我不否认天空的不同色彩会带给人不一样的情绪,特别是成都那座成天灰得一塌糊涂的城市,灰得十分潮湿,潮湿把小伙们潮得一个个细皮嫩肉,看上去很“白”。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考点解读】考查方式A、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2、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3、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修辞义。
(修辞型、指代型、筛选概括型)B、分析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1、分析以词语为题的题目好处。
2、分析重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方法指要】A、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
如:下列句子中均使用了“人”,但其意均是不同。
一、联系上下文词语大都有几个义项,孤立地看,这些义项都是抽象、概括的,在词典上能够查得到的。
记住这些义项有必要,但远远不够,因为词语进入文章后,就立即与周围的词、句、段乃至篇发生联系并受到制约,这时词义就变抽象为具体,变多义为单义,只有根据词语出现的语境,联系上下文仔细分析,才能确定其含义。
【例1】世界报业协会在2003年度总结报告中说,在全球报业表现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从1997年到2002年5年累计增长30.3%。
(2004秋)自然段中的“低迷”指____________。
(2分)参考答案:世界各地报业普遍不景气解析:在词典里“低迷”有这样几个义项:1.神志模糊,昏昏沉沉。
2.迷离,迷蒙。
3.低回凄迷。
指情感。
这三个义项,与题中每一个选项都不同。
文中的“低迷”显然有其特定的含义,只有结合上下文才能确定。
关键就在“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这一句上。
【例2】.(94全国高考)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时期而能保持,没有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
传统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使它不得不以变应变,于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
传统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律,把常然作为当然和必然。
传统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事物的演变。
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现代文阅读,尤其是第II卷的现代文阅读,历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得分率较低的一块之一。
这里本着先分后总的原则,先就几个主要能力点作阐述。
本讲说理解词语的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词语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说来,哪些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呢?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不能正确理解,就全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如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的“学习”,它就是重要词语,如果把它理解为通过读书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就无法理解全文的内容。
又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选择的散文《门》,其中“开门”和“关门”便是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的词语。
例如闻一多《兽·人·鬼》(2000年春季招生考试选文)开头说道:“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
”这一句中的“杰作”感情色彩特别强烈,自然是重要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譬如1996年高考所选《贝多芬之谜》最后一段说:“懂得了这个……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这里“最有深度的音乐”这个词语,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指什么样的音乐,简直可以说文章没有读懂。
二、理解重要词语的方法理解重要词语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
从操作的层面来说,有下列几点:1.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俗话说,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譬如上文提到的“杰作”,依据所在句子“其残酷的程度”、“兽行”和后文所说对学生的镇压,这个“杰作”就应解释为“指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
阅读——怎样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含义及作用
精锐教育1对3辅导教案学员姓名:学科教师:年级:辅导科目:授课日期××年××月××日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主题第一讲:阅读——如何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教学内容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前几天,老师看了一篇文章,很感人,推荐你看看吧!①黑板上赫然写道:“学杂费总计97.5元。
”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元钱已被手心里的汗浸湿了。
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②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坎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
他听见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说:“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③“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
“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
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④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
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上学的渴望。
一会儿,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篮子走了出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成绩不是最好的吗?”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⑤他到了学校,老师正在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
忽然看见一个身着兰色土布衣服的学生站在门口。
“进来吧!”老师说。
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钱放在红布上。
⑥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⑦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第④段写“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修饰语“呜呜地”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里是对母亲为了让他能够坚持上学而倾尽所有的一种感激)【专题讲解】所谓重点词语主要包括:①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词语;②指代词或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③在内容或结构上起特殊作用的词语;④在文中具有特殊含义或深层意义的词语等。
小学四年级语文词语解释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词语解释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四年级语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见词语;2. 能够准确解释这些词语的含义;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辨析词语的含义;2. 归纳和总结词语的基本概念;3. 运用所学词语进行简单的句子构建。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有关四年级语文课本上常见的词语列表,并将其打印或手写在黑板上;2. 准备一些常见物品或图片,用以辅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环节1. 教师宣布今天的学习内容是解释词语的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词语解释的重要性。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词语吗?可以举例说明一下吗?”学生回答后,教师适当补充和引导,确保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Step 2: 词语解释1. 教师将准备好的词语列表呈现给学生,每个词语下面留出足够的空白。
2. 学生观察每个词语,思考它们的含义,并在空白处尽量准确地解释。
3.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每个词语的解释,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指导。
4. 老师可以利用教具或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义。
5. 学生可以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帮助彼此理解和记忆这些词语。
Step 3: 句子构建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构建简单的句子。
2.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句子开头,学生将学到的词语填入相应位置,完成句子。
3. 教师选择几个学生上台,让他们读出自己构建的句子,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Step 4: 拓展练习1. 教师提供一些与学生词语解释相关的情境或问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词语进行回答。
例如:“你能用一个句子解释‘友谊’这个词吗?”2.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口头练习的机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词语描述周围的事物、人或景象。
五、教学总结:1. 教师简要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强调词语解释的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多读、多思考、多实践,提高词语解释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复习今天学习的词语解释,并将其写在练习册上。
理解词语教案
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学习目标】1、掌握“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题型的答题方法与技巧;2、通过质疑研讨、总结归纳、检测反馈等来掌握答题的方法与技巧;3、能使用准确、流畅的书面语言回答问题。
【学习重难点】掌握“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题型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一、准确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主要是指阅读现代文作品时,要结合具体的上下文语言环境,揭示词语的本义及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以及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二、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大致有以下几类:①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比喻、象征、借物喻人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②词语的创新使用,包括动静结合(化静为动)、虚实相生(化虚为实、化实为虚)、变抽象为具体等。
如鲁迅《社戏》“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中的“踊跃”,化静为动,把静态的山作动态写,写出了小伙伴行船之快,也很好的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心情。
③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深层次含义的词语。
如安徒生《丑小鸭》中“他感动难为情。
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一颗好的心”指善良的、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
三、小组合作探究(任选一题),整理归纳答题的方法结合语境理解划线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1、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形象地表现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2(1)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2)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
(1)“羞涩”,害羞的意思。
这里运用拟人修辞,赋予小花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小,不易被发现;(2)羞涩,难为情,这里细腻地写出男孩第一次走上领奖台时的局促不安、害羞的心理。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并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3、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重点与难点: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并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教师精讲(六个考点分两个课时,选择题设错陷阱的规律一个课时)A、考点类型考点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重要概念”,多指与整体文意密切相关或是文章重点论述的“概念性”词语,对其能否准确理解直接影响到对文意的把握。
历年的高考,一般的命题原则是“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因此,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必须依据文本,绝不能脱离文本。
“理解概念”题规范模板1.下列关于“××”概念的理解,符合(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2.从原文看,下列对“××”的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对于“理解概念”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第1步,审好题干首先,要审准考查的是概念的本质特征还是外部特征;其次,审准修饰语;再次,要审准判断的性质,是选出“正确”选项,还是“不正确”选项,是“最准确”,还是“不合文意”。
第2步,选定区间选定区间即找到题干与选项在原文中的位置,通过与原文相关语句进行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需说明的是,有的题干或选项只是针对一段(包括一个句子、一个词)而设,有的选项则是针对全文或文中的某些段落而设。
第3步,比照分析比照分析是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比照,看是否有转述错误;与题干比照,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所谓“重要句子”是相对于文章而言的,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它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重要的句子也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提示文章中心内容的句子,如中心句、文眼句等;②表明作者的写作目的、观点态度的句子;③衔接上下文,既有过渡作用,又有概括作用,起到标明行文思路作用的句子;④容易产生歧义性理解的句子。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专题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考点目标:能结合语境,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知识梳理:语境义——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基本原则:1)整体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2)结合具体语境。
具体有以下几点情况:1)“指代类”:指示代词的含义和文中临时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
近指(这个、这些、这);远指(那、那个、那些);特指(某、某类)。
答题步骤:①找出该句在文中的位置,并作出相应记号;②锁定阅读范围;③找出指代的相关内容,并带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验证。
2)“语境类”:能够把握词语在本文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
答题步骤:①要准确理解本义;②语境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反语义、色彩义);③代入具体语境中验证。
格式:本义+语境义3)“作用类”: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四联系法则”:①联系本义(解说本词的含义);②联系本句或上下文(突出本句或上下文的什么内容,即:突出……);③联系文章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情感;④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
修辞格式:点出“某词”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修辞作用【形象生动地写出对象特征】+作者情感态度一般格式:语境义+突出(内容【一般为对象】)+形象生动地写出对象特征/表达了作者(情感)解题指津:1.浏览全篇,把握主旨——解题前提2.借助语境,推断含义——解题技巧3.结合文本,巧借修辞——解题技巧4.拆换词义,合理描述——解题技巧典型例题1《洁身自好的莲花》节选——2009杭州中考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
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
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
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词汇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含义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一篇含有重要词语的文章作为教学材料。
2. 分析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3.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词语的含义。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具体用法和作用。
3. 运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推断词语的含义。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让学生阅读文章,注意重要词语的出现。
2. 分析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的上下文。
3.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并提供解答和反馈。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收集学生的练习答案,评估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
3.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词语理解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的上下文,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六、教学资源1. 选取的文章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 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 难点: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含义的能力。
八、教学准备1. 准备选取的文章和相关的教学资源。
2. 设计好练习题,包括推断词语含义的题目和答案。
3. 准备好多媒体教学材料,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九、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分析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的上下文。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十二第二讲考点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 Word版含解析
考点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基础点:1.重要词语所谓“重点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限于“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散文阅读中主要把握以下几类词:(1)体现作者态度或情感主旨的词语俗话说“字斟句酌”,词语的运用需要仔细考虑与锤炼。
很多情况下,词语的选择与文章的主旨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仔细体味这类词语,就能理解句意甚至文章的主旨,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单个的词语,本身是没有修辞手法的,只有运用到句子中,才显示出其运用的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词语,能够取得丰富的表达效果。
(3)特殊指代(远指、近指等)的词语具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就是指代词,它包括指代词与指代短语两类。
前者有人称代词及指示代词,如我、你、他(它),我们、你们、他们(它们),自己、人家、别人,这、此、那等。
后者如这些、那些、某些、这样、那样、如此、之所以如此、既然这样等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有些词语,单独存在时,并没有特殊的表达作用。
当其一旦进入语境,与具体的文本发生关系时,就有了明显的表达效果。
这类词语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还可以是反复出现的词语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有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与词典义、表面义有着很大的差距。
因为在新的语境中,其产生了特殊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2.重要句子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
分析文中重要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引起下文, 强化(或“强调”“突出”等)了对
苏东坡旳热爱、崇敬之情(或“强化了苏东坡在 作者心目中旳主要地位”)
文赤壁
在黄州内,容武、汉情向东感,作车用子开一种来小时就到了。一
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旳汉
白构玉造石方雕像。文赤壁旳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旳 主面角作。用大家走近前往,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种人一旦被
【参照答案】
①面对世道旳不公正和诸多不如意,能够抱怨 发牢骚。(1分)
②更要发挥潜能,竭力求得一种属于自己旳人 生位置。(2分)
③真旳无能为力也要顺其自然,认可人与人旳 差别性。(1分)
小结 解题思绪:
第一步 分析句子,理清构造 第二步 结合语境对每个分句一一分析 第三步 按顺序组织答案
4.从分析句子在文中旳位置入手
注意:
1.对语句旳了解必须建立在对全文旳阅读了解之上, 要有“整体意识”,不能脱离详细旳语言环境,即 上下文。
2.任何内容都为中心服务,因而,我们在做题时要 一直保持一种“中心意识”,作者旳情感或主旨就 或多或少旳成为了答案旳一部分。
3.主要句子往往不是很简朴旳,所以我们在做题时, 不能把几种措施割裂开来,要综合利用。
措施探究
了解主要句子含义旳措施
高考回眸
“了解文中主要词、句、段旳含义和作用”作为当代文阅读旳一 种能力点,是一种常考点,即每年必考。
9.第⑥段写道:“我目前仍能隐隐感触到她旳手 微微颤抖着,在我旳生命旳里里外外……”简析这 句原 说话文旳:某旳⑥些含我梦我义连一深曾般。祖旳感(母事曾3旳迹分祖姓。)和隐母名约(对字地2自都记0不得2己3懂她年旳得个上影。子她子海响留 很秋深给矮考远我小旳,试只穿卷有旳)上袄面肥 而长,宽敞(1旳分袖)口。卷至起今半尺还来能高真,里切面地总感寄放受些到小她东西,她会从 里 总 窝面用久给干久我涩地掏旳缓生质出手慢命层几抚地旳面种摩抚醉我摩存上枣旳着在旳或面我( 关麦孔,芽,从心1分糖晚胸,。上口)更对当直。曾我抚是这祖钻摩有母进到影精旳被脚响手窝 心神有我,,层还她口物有旳里记手念忆伸念。进有她被辞: “长啊,长面啊上!”我旳目滋前养仍能(1隐分隐)感。触到她旳手微微颤抖着,在我
体会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作用教案
体会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作用教案教案标题:体会重点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教案教学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能够准确运用重点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培养学生对不同词语的敏感度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学会在不同情境下运用重点词语;- 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巧妙运用和观点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多义词和同义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帮助学生通过理解词语的含义来提升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黑板/白板和书写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主题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二、理解词语的含义(15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 列举一些常见的多义词和同义词,并帮助学生辨析其不同含义和使用场景。
三、掌握词语的表达作用(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取一个重点词语,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思考该词语的不同表达作用。
2. 学生小组展示:让学生报告他们所选词语的不同表达作用,并与全班讨论和比较。
四、运用重点词语进行练习(25分钟)1. 个人练习:教师给学生发放一篇简短的文章或短语,要求学生用重点词语表达出文章的主旨或主题。
2. 小组练习:将学生重新分组,要求他们合作完成一篇有关主题的短文,尽量运用到课堂上学到的重点词语。
五、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并强调重点词语的重要性。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
拓展活动:1. 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自选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重点词语来写一篇短文。
2. 阅读练习:布置学生阅读一篇有关主题的文章,要求他们标出其中的重点词语,并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教案撰写完毕。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5.拆词辨义法。所谓拆词,即把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形同义异的双音词拆开来作为两个单音词逐一翻译。
例:⑤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例:⑩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句中的“当”可移用“螳臂当车”的“当”的词义来理解,做“抵挡”讲。
10.活用推断法。对句中的某一个实词,按其一般义项翻译,句子不通,就应该马上想到该词是不是活用了,继而运用词类活用知识辨析该词,判定它属何种活用现象,从而作出正确的翻译。
例:⑪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⑫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
四、小练习
解释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他代词)
教学要点:
1、了解考纲要求的120个实词和语文课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见实词。
2、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2、掌握文言实词考查主要涉及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法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你说说句子“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谁能准确解释“绳”这个词?你是想到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翼”通“翌”,第二天)
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趣”通“促”,催促)
2019届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 散文阅读-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对于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选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词语。
“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准确,还指对作者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准确;“精练”,指的是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即通常所说的“词语”;“形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复习预习重要句子含义的类型,有下面几种类型: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三、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这是一个重要考点。
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
对这几类句子含意的理解、体会,是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基础。
考点/易错点2高考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在其思想性,尤其是其思想内容的丰富性。
如何把握这“丰富含意”,从而答准答全答案要点呢?除了要牢牢把握分析句子含意的“六看法”(句内三看,看关键词、结构、表达;句外三看,看相邻、段意、主旨)外,更在于掌握从不同角度、侧面看句子的方法技巧,因为每个句子都是立体的。
下面四个角度虽然是分开讲的,但在具体分析时是交错的。
四、例题精析【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粮食学群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
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
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
初一语文第2讲教案记叙文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
初一语文第2讲教案记叙文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个性化教案第二讲记叙文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适用学科适用区域知识点教学目标语文通用理解语句含义1.知识与技能:能在文章中找出词语的含义并理解,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2.过程与方法:归纳词语含义和赏析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语文素养。
适用年级课时时长(分钟)新初一120分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体会用词的之妙,分析命题人思路。
让熟练掌握理解词语和赏析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记叙文阅读重点词语是指在记叙文中意义深刻的,内涵丰富的词语。
小学阶段通常理解二、知识讲解考点1语段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考查内容主要有:(1)把握词语的语境义;个性化教案(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语段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基本解题思路:1、结合语境,认真推敲初中阅读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
这种理解不是孤立静止的理解,而是对语言做活的理解分析。
我们知道,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往往是不同的。
因此,只有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才能揣摩出词语的确切意义。
2、遇到代词,从上查找代词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代词指代内容的落实在本句中是找不到答案的。
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因此我们解题时,必须从上句开始寻找,而且应当由近及远地去找。
3、由近及远,查找释句考点3记叙文中词语意义的考察往往与比喻和拟人的修辞结合起来,这些手法的运用也会对词语的意义和表达效果产生影响,所以从修辞的角度来理解和鉴赏文中词语的含义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甲(本体)像乙(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仿佛”、“好像”、“好比”、“像似的”、“如同一般”等。
例如: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暗喻:甲是乙或甲变成了乙。
常用的比喻词有“是”、“变成”、“成了”等。
例如:这孩子快成泥猴了。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把喻体说成本体,也不出现比喻词。
语文二年级词语理解教案
语文二年级词语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 能够根据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正确的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板书、教材、词语卡片。
2. 学生准备:纸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几个词语卡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这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 学习词语教师将学习词语的环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教师呈逐个展示词语的卡片,带领学生一起读词语。
(2)教师组织学生与同伴合作,利用课本上的例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检查自己对词语的理解程度。
3. 拓展运用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巩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轮流出一位学生上台,教师口头描述一个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提示说出这个词语。
每个小组根据回答的正确性给予相应的奖励。
4. 小结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整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程度。
五、巩固练习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从课本中选择两个新学的词语,写出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并用这两个词语写一个简短的句子。
六、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能够独立运用词语进行表达和写作。
同时,通过游戏环节的设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备注:本教案只是一个范例,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词语含义师用
现代文阅读学教案之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常见的重要词语的类型2、归纳、掌握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的方法教学难点:准确理解词语含义,并准确表述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文中重要词语?是指那些有助于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着深刻思想含义的词语。
一般地说,高考试题中要求我们理解的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义项.。
..二、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语的种类: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或强烈感情的词语2、体现作者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3、有比喻、借代、反语意义的特殊词语4、代词或非代词的指代义5、词语的语境义、临时义温馨提示: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头脑中要有“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概念,就是要有语境意识,切不可脱离原文望文生义,或主观臆测。
(开头)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
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结尾)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文中“忘却”的含义是“摆脱”“搁置”的同义语,也就是⑴将战友牺牲而带来的无比悲痛暂时搁置在一边,把情绪从始终支配着自己的悲痛中摆脱出来,⑵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来纪念死者。
(是临时意义)三、典型试题导引,归纳方法例1 俄罗斯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内有个“普希金之家”,是珍藏俄国古典文学大师们遗物的小型博物馆。
在这里我大吃一惊:原来我所崇敬的那些文学大师,几乎都能画一手好画。
此前,我只知道普希金喜欢画画,这次却看到莱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茹科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手笔!但这些画在普希金之家并不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作品,而作为作家的遗物,和大师们的书桌、文具、手杖、眼镜、外衣、怀表和水杯摆在一起。
理解赏析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赏析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赏析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一、考点:《中考考试说明》中对词句的考查要求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知识梳理:对重点词语的考查主要以含义(意义)为主;而对文章中重点句子的考查则既考查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又考查对句子作用的理解,同时,还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对句子进行赏析和评价。
三、解题方法和思路:(一)对词语意义的考查重点是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和指代义1、词语的引申义是指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起义。
例如(1)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
“深”:深奥。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深”:深入。
(3)深谋远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深”:深刻。
(4)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
“深”:(感情)厚,(关系)密切。
(5)夜已经很深了。
“深”: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6)他是个实心眼儿的人。
“实”:真实,实在。
2、词语的比喻义是指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
例如:(1)“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
比喻义为:比喻艰险的遭遇。
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邪恶势力,毫不畏惧,顽强地斗争。
(2)“风雷”本义为:狂风和暴雷。
比喻义为:比喻气势浩大而猛烈的冲击力量。
如:革命的风雷激荡中原大地。
(3)“风起云涌”比喻义为:比喻事物出现得很多很盛。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反殖民主义的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4)“风雨同舟”比喻义为: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如:全国人民与灾区同胞风雨同舟,没有为困难所吓倒,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勇气概。
(5)“烽火”本义为: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
比喻义为:比喻战火或战争。
如:抗日战争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3、词语的指代义是文章中代词的指代意义。
例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鸿儒”指代的是有学问的大儒;而“白丁”则指的是平民百姓。
4、解题步骤: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分析具体的语言环境;第三、联系文章的主题和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会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理解词语含义和作用的答题技巧;
3.体会现代文中重要词语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分析重要词语含义和作用的答题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PPT)提问:这些题目考查的是什么知识?
引出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要想学会分析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我们首先要了解考查的重点词语有哪些?这个知识点的考查题型又有哪些?我们先来明确第一点。
)
二、考查的重点词语类型
1.表达作者思想观点的词语
2.表达作者感情色彩的词语
3.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关键词语
4.具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5.有比喻、反语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6.在结构上起照应或过渡作用的词语(过渡语:接下来,我们来明确第二点——考查题型。
)
三、考查题型
1.XX句中的XX一词指的是什么?
2.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3.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XX一词写得好,好在哪儿?
5.XX一词和XX一词能否替换,为什么?
6.XX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说明文阅读常考题)
(过渡语:了解了考查的重点词语类型和考查题型后,很多同学可能在想这些题目到底应该如何解答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一种常见的考查类型。
)
四、常考题型一——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看云识天气》七年级上册)
答:“招牌”原指挂在商店门前的牌子,文中指云是天气的预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说明云与天气的密切关系。
2.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苏州园林》八年级上册)
答:“标本”原指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加工的样品,这里是典范、范例的意思,
暗示了各地园林或多或少会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3.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背影》八年级上册)
答:“聪明”原指人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文中属褒词贬用,是自以为聪明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难过和懊恼之情。
由此可见,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先明确词语的本义,再结合语境解释词
语(简称语境义)。
对于这几道题老师也总结了一个答题模式:XX一词原指......,在文中指的是......,说明了......(或:暗示了......;表达了......)希望这能给同学们今后的答题提供帮助。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种常考题型)
五、常考题型二——阅读课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像这一道题一样,如果我们用刚才提供的那种答题模式可能就不太适合,那我们要怎么去分析呢?此时我们就要换个角度看问题。
刚才我们是从词义的角度,这一道题我们可以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去进行分析,同学们想一想: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什么?又表达了何种感情?
答:这句话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刻画了父亲攀栏杆的情景,从父亲的艰难中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感激。
XX一词运用了......的
描写方法,刻画了......,表现了......
2.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紫藤萝瀑布》七年级上册)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春》七年级上册)
这两道题我们又该如何分析呢?同样,也需要同学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同学们猜一猜该换成哪一个角度?(提示:修辞手法)
答:“挑逗”一词指招惹,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开的茂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花的喜爱之情。
“偷偷地”和“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突出了小草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从这两道题的答案中,我们同样也能总结出一种答题模式:XX一词运
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或突出了......)
(过渡语: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种常见的考查题型,同学们到底掌握得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屏幕上的这个练习题。
)
六、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语段,从画线词语中任选一处,作简要分析。
有些节日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色彩。
它们从历史烟尘中逶(wēi)迤(yí)而来,浸满了丰厚的文化意蕴,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弥散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那霏霏细雨,浸湿了祭祖怀亲的心绪,使中华历史长卷笼上一层淡淡的哀思。
端午节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墨汁,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
答:“悄然走来”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端午节习俗在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的特点。
“染”字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端午节习俗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之大。
(同学们要注意在运用答题模式时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做到活学活用。
接下来,还有最后一种常见的考查题型。
)
七、常考题型三——XX一词换成XX好不好,为什么?
1.出示题目:阅读文段,结合全文分析:“找”字能否换成“看”字,为什么?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在做本题时,首先我们要表明观点——能或不能,再分析两个字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最后分析哪个字更能体现文中所表述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答:不能。
“看”是普通地“望”,而“找”则是带有目的性地看。
在文中父亲的背影混入人群后,“我”是带有目的性地寻找他的背影,“找”更能准确传神地写出“我”对父亲的依依不舍。
总而言之,不管是哪一种题目,我们都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整体把握,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2.练习
阅读下面这句话,思考:将“挑逗”一词换成“嬉戏”好不好?为什么?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答:不好。
“嬉戏”是游戏、玩乐的意思,“挑逗”是招惹、调戏的意思,在文中属于贬义褒用,更能体现紫藤萝花的活泼可爱和烂漫情趣。
八、课堂小结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总结了这类题的解题思路、答题模式和基本原则,课后请同学们完成《剑指中考》P67-P69的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