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溪记》文言文翻译
元结文言文《右溪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元结文言文《右溪记》原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6c15317fd5360cbb1adb0b.png)
元结文言文《右溪记》原文译文及赏析《右溪记》唐代:元结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白话译文】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
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
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作品赏析】《右溪记》文笔简练,开头即以清丽的语言,寥寥数笔,勾勒出怪石嶙峋、泉佳林幽的右溪美景。
文章虽短,却用了多种表达方式。
写溪,突出其小;写石,突出其怪;写水,突出其湍急、清激;写木竹,突出其“垂阴”。
正面写溪、写水,又通过写石、写树竹从侧面烘托溪水。
这一层重在描写。
第二层写由小溪引起的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志趣得以体现。
写对小溪的修葺和美化,用的是记叙手法,而命名和刻石的来由则用诠释说明的方法。
各种表达手法综合运用,达到了高度统一。
文言文古文翻译右溪记
![文言文古文翻译右溪记](https://img.taocdn.com/s3/m/52b24d9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2.png)
【原文】右溪在零陵之西,其上有石窍,下有石窦。
泉从石窍出,悬流数十尺,其下石潭深不可测。
潭之旁,有古树一株,枝叶繁茂,苍翠欲滴。
潭水清冽,映日生辉,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每当微风拂面,翠竹摇曳,仿佛置身仙境。
【翻译】右溪位于零陵的西边,溪上有一处石洞,洞下有一处石窦。
泉水从石洞中涌出,如悬流数十尺,其下石潭深不可测。
潭边有一古树,枝叶繁茂,苍翠欲滴。
潭水清澈见底,映照阳光,波光粼粼,游鱼细石,清晰可见,毫无阻碍。
每当微风吹拂,翠竹轻轻摇曳,宛如置身于仙境之中。
【原文】溪水南流,经数十里,至芙蓉山。
山有石门,门内有石室,室中多钟乳石,状若莲花。
时有云雾缭绕,若隐若现。
每至月明之夜,月光如水,洒在石室之中,钟乳石晶莹剔透,犹如仙境。
【翻译】溪水向南流淌,经过数十里,到达芙蓉山。
山中有石门,门内有石室,室内多钟乳石,形状犹如莲花。
常有云雾缭绕,若隐若现。
每当月明之夜,月光如同流水一般洒在石室之中,钟乳石晶莹剔透,宛如仙境。
【原文】又有瀑布自山巅飞流直下,其声如雷,震耳欲聋。
水珠飞溅,形成一片水雾,如烟如云。
瀑布之下,有一巨石,其上刻有古文,相传为仙人遗迹。
【翻译】又有瀑布从山巅飞流直下,声音如同雷鸣,震耳欲聋。
水珠飞溅,形成一片水雾,似烟似云。
瀑布之下,有一巨石,石上刻有古文,相传为仙人遗迹。
【原文】右溪之美,非一日之功。
自唐以来,文人墨客纷纷前来游览,留诗作文,传颂千古。
今虽人事已非,然右溪之美,依然如故,令人流连忘返。
【翻译】右溪之美丽,非一日之功。
自唐朝以来,文人墨客纷纷前来游览,留下诗作文章,传颂千古。
如今虽然人事已变,然而右溪之美丽,依旧如故,令人流连忘返。
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元结《右溪记》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元结《右溪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56b198bf121dd36a32d8281.png)
元结《右溪记》原文及翻译元结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1)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元结任道州刺史时曾对它进行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
道州唐代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道县。
“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取名“右溪”。
(2)南:向南。
(3)合:汇合。
(4)营溪:谓营水,源出今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5)抵:击拍。
(6)悉皆:都是。
悉,全。
(7)敧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
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
(8)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
名,形容。
状,(它们的)状态。
(9)洄(huí):水回旋而流。
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
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
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10)佳木:美丽的树木。
佳,美好。
(11)垂阴:投下阴影。
(12)相荫:彼此遮蔽荫护。
荫,遮蔽。
(13)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14)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
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
”其义同此。
(15)都邑:都会城镇。
邑,县城。
(16)胜境:风景优美的境地。
(17)静者:喜欢清静的人,谓仁人。
《论语·雍也》载:“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18)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12年)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设江华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称道州。
《右溪记》元结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右溪记》元结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366dc3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01.png)
《右溪记》元结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右溪记》是唐代文学家元结的一篇散文。
此文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描写小溪的环境清幽秀美;第二层感叹小溪不为人所赏识,作者修葺之后将其命名为“右溪”。
这篇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风光,记叙了对它整修的过程。
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用一百余字,便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历历在目。
文章感慨于道州(今湖南道县)城边一条无名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
因无人赏爱而芜秽冷落,作者借此寄托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身世愤忿,以及因坎坷遭遇而爱惜才用的情怀。
作品原文右溪1记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2流数十步,合3营溪4。
水抵5两岸,悉皆6怪石,欹嵌盘曲7,不可名状8。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9;佳木10异竹,垂阴11相荫12。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13之所游处;在人间14,则可为都邑15之胜境16,静者17之林亭。
而置州18以来19,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20。
乃21疏凿芜秽22,俾为亭宇23;植松与桂,兼之24香草,以裨25形胜26。
为溪在州右,遂命27之曰右溪。
刻铭28石上,彰示来者29。
词语注释(1)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元结任道州刺史时曾对它进行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
道州唐代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道县。
“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取名“右溪”。
(2)南:向南。
(3)合:汇合。
(4)营溪:谓营水,源出今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5)抵:击拍。
(6)悉皆:都是。
悉,全。
(7)敧嵌(qī 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
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
(8)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
名,形容。
状,(它们的)状态。
(9)洄(huí):水回旋而流。
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
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
《右溪记》翻译
![《右溪记》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6eee2cc58f5f61fb736660a.png)
23、《右溪记》一、全文翻译。
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向南流几十步远,流入营溪。
原文: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译文:溪水到达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有的倾斜,有的凹陷,极不规则,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原文: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译文:清澈的溪流冲击岩石,有的形成漩涡,有的卷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
原文: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译文:岸边有美树奇竹,垂下绿荫相互遮蔽。
原文: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译文: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应当是隐士游玩居住的地方;在人烟稠密的地方,就可以成为繁华都市的名胜风景区,喜爱清净的人植树建亭的地方。
原文: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译文:然而设置州府以来,没有人欣赏喜爱;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感到很失落。
原文: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译文:于是疏理开凿荒芜污秽的地方,使它变为亭台和屋宇,种植松树和桂树,加上香草,以增加景物之美。
原文: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译文: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就命名它为“右溪”。
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的人。
二、重点字词解释。
23、《右溪记》过关卷元结[2]【题解】这篇文章实是一篇游记,是元结任道州刺史时期的作品。
全文一百六十多个字,描述了一条风景优美的无名小溪,先描绘小溪幽美的景色,“怪石不可名状”,清流“激注”,溪岸是佳木异竹,再写美景“无人赏爱”,然后写元子加以整理,使它光采显露,并为之命名。
作者在深情的描写里,表现对美的向往、追求以及恬静的思想情趣和怀才不遇的情感。
文字简洁,内容充实。
清末古文家吴汝纶评论说:“次山放恣山水,实开子厚先声。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3],水抵两岸[4],悉皆怪石[5],欹嵌盘屈[6],不可名状[7],清流触石,洄悬激注[8],佳木异竹,垂阴相荫[9]。
右溪记翻译
![右溪记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63a9a09e87101f69e319588.png)
P84右溪记翻译【注释】[1]右溪:唐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
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
“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为之取名“右溪”。
[2]营溪:谓营水,源出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3]抵:击拍,形容溪流满涌,作者《游右溪劝学者》:“尤宜春水满,水石更殊怪。
”[4]悉皆:谓两岸都是。
[5]欹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欹”,通“攲”。
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屈折的样子。
[6]名状:说出它们的状态。
[7]洄(huí):漩涡。
悬:形容触石溅起的浪花。
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
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8]垂阴:投下阴影。
相荫:彼此遮蔽荫护。
[9]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10]人间: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
”其义同此。
[11]都邑:都会城镇。
胜境:风景优美的环境。
一本“可为”上有“则”字。
[12]静者:谓仁人;《论语·雍也》载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13]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12)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634)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改设江华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复称道州。
已来:同“以来”。
[14]之:指“无人赏爱”。
怅然:惆怅抱憾的样子。
[15]疏凿芜秽:谓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
[16]俾(bì):以便,准备。
为:修筑。
亭宇:亭子房屋。
[17]兼之:并且在这里种植。
[18]裨:补益,增添好处。
形胜:优美的风景。
[19]为:因为。
[20]命:命名。
[21]铭:铭文,指作者为右溪所作的铭文。
据作者《阳华志铭》、《五如石铭》、《浯溪铭》等其它同类作品,大多以铭文为主,前有小序。
则本篇当同其例,应有铭文,此记属序。
右溪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右溪记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d2c08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67.png)
右溪记原⽂、翻译及赏析右溪记唐代: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溪。
南流数⼗步,合营溪。
⽔抵两岸,悉皆怪⽯,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洄悬激注;佳⽊异⽵,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野之上,则宜逸民退⼠之所游处;在⼈间,则可为都⾢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置州以来,⽆⼈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右溪。
刻铭⽯上,彰⽰来者。
103写景,抒情,怀才不遇译⽂及注释译⽂ 从道州城向西⾛⼀百多步,有⼀条⼩溪。
这条⼩溪向南流⼏步远,汇⼊营溪。
两岸全是⼀些奇⽯,(这些⽯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语形容(它们的美妙)。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回旋⽽流,激⽔触⽯溅起⾼⾼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和珍奇的青⽵,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展开阅读全⽂∨赏析 《右溪记》⽂笔简练,开头即以清丽的语⾔,寥寥数笔,勾勒出怪⽯嶙峋、泉佳林幽的右溪美景。
⽂章虽短,却⽤了多种表达⽅式。
写溪,突出其⼩;写⽯,突出其怪;写⽔,突出其湍急、清激;写⽊⽵,突出其“垂阴”。
正⾯写溪、写⽔,⼜通过写⽯、写树⽵从侧⾯烘托溪⽔。
这⼀层重在描写。
第⼆层写由⼩溪引起的感慨,以展开阅读全⽂∨创作背景 《右溪记》作于唐代宗⼴德、永泰年间(763年7⽉—766年11⽉),当时作者元结正在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任上。
此⽂记叙的对道州城西⼀条风景秀丽的⼩溪加以整治的前后经过,正是元结造福民众、政绩斐然的⼀个有⼒佐证。
有⽤(16)没⽤(10)本节内容整理⾃⽹络(或由匿名⽹友上传),原作者已⽆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场。
站务邮箱:service@元结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学家。
字次⼭,号漫叟、聱叟。
河南鲁⼭⼈。
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
天宝⼗⼆载进⼠及第。
安禄⼭反,曾率族⼈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冶境内),因号猗玗⼦。
道州城西百余步……《右溪记》原文及翻译
![道州城西百余步……《右溪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be56dc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e.png)
道州城西百余步……《右溪记》原文及翻译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休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翻译: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
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聚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便命名它为“右溪”。
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让后来的人知道。
解读: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
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以致默默无闻。
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
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
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仅用140个字,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元结右溪记原文翻译
![元结右溪记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74e4c9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2.png)
元结右溪记原文翻译元结右溪记原文翻译《右溪记》是元结所写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元结右溪记原文翻译,欢迎参考阅读!道州城西百余步。
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
合营溪。
水抵两岸。
悉皆怪石。
攲嵌盘屈。
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
洄悬激注。
休木异竹。
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
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
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
无人赏爱,徘徊溪上。
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
俾为亭宇。
植松与桂。
兼之香草。
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
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
彰示来者。
解读: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
这里石奇泉清。
草木葱郁。
环境优美异常。
但长期不为人所知。
以致默默无闻。
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
并刻石铭文。
取名右溪。
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
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
行文流畅简洁。
文笔隽永淡雅。
风格纯真自然。
状物记事。
层次分明。
仅仅用140个字。
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
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
汇入营溪。
溪水两岸。
全都是怪石。
它们倾斜嵌叠。
回旋盘曲。
姿态奇特。
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
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
垂下荫影相互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
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
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
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
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
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
清除掉杂乱的`草木。
建造了亭阁。
栽上了松树。
桂树。
又种植了鲜花香草。
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
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
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作者:元结(719—772)。
字次山。
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
唐代文学家。
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
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
水部员外郎。
道州刺史等官职。
他同情人民疾苦。
在道州任间。
《右溪记》的原文和译文赏析
![《右溪记》的原文和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d210a6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75.png)
《右溪记》的原文和译文赏析《右溪记》的原文和译文赏析《右溪记》是唐代文学家元结的一篇散文。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2分)①垂阴相荫(yìn )荫庇,遮蔽;②乃疏凿芜秽(huì )污秽,肮脏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有的形成旋涡,有的激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
(2分。
“触”“洄”“悬”“激注”四个词错一个扣0.5分)3、下面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C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和“为溪在州右”两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因为右溪佳景无人赏爱,所以作者对它进行修葺与美化,以彰示此景。
C.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
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右溪“无人赏爱”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D.本文通过叙述右溪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写这篇记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怡情山水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些许不满。
4、文中画线句子从哪些角度描写右溪的水?请分别举例说明。
(3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如“南流数十步”写溪水的“小”;“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描写溪水触石的各种形态。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攲嵌盘屈,不可名状”表明怪石是被溪水冲激所致,间接地描写了水势,同时又交待了溪水所在的环境。
(3分。
描写角度1分,每个0.5分;举例说明2分,每个1分)5、右溪的自然景观有哪些奇特之处?作者对右溪的喜爱与眷恋同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的“ ,”两句表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3分)怪石“攲嵌盘屈”、清流“洄悬激注”、木竹“垂阴相荫”。
《右溪记》译文
![《右溪记》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b9085d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4.png)
《右溪记》译文嗨,同学们,今天我来给大家翻译一下《右溪记》这篇文章哦。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就汇入营溪了。
溪水所到达的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从溪流水小的地方到上边的渡口,把它叫做“右溪”。
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感到很失落,我心里想着:这么美妙的景色,却无人来欣赏,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被遗落在角落里。
这难道不让人觉得可惜吗?就好比是一个超级棒的游乐场,里面有各种各样好玩的设施,可是却没有一个小朋友去玩,游乐场只能孤零零地在那里,多让人心疼呀。
这条右溪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它就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地方;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那它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供喜爱它的人游玩休憩。
可是现在呢?它就这么被闲置着,无人问津。
我游览的时候就发现,这溪水呀,就像一个充满活力却被忽视的小伙伴。
我呢,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可我又有点难过,因为这个宝藏还没有被更多的人发现。
我就想啊,我得做点什么。
我就沿着溪水走着,心里琢磨着怎么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好地方。
这时候我碰到了我的好朋友小明,我兴奋地对他说:“小明,你知道吗?我发现了一个超级美的地方,叫右溪。
那里的石头千奇百怪的,就像被神仙捏过一样,溪水呢,特别清澈,冲击石头的时候溅起的水花可高了,就像小喷泉似的。
岸边还有好多好看的树和竹子,影子交错在一起,可好看了。
可是这么美的地方,就像被遗忘了一样,没什么人去呢。
”小明听了之后,眼睛亮晶晶的,他说:“哇,听起来真的很棒呢。
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都知道呀?”我用力地点点头说:“对呀,我就是这么想的。
我们可以告诉村里的小伙伴们,让他们也去看看。
”于是我们就跑回村子里,找到小伙伴们就开始讲右溪的美。
有的小伙伴不太相信,还说:“真有那么美吗?不会是你们吹牛吧?”我着急地说:“真的呀,我怎么会骗你们呢?那地方就像仙境一样,要是骗你们,我就是小狗。
右溪记原文及翻译
![右溪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45cb5cecc7931b764ce1501.png)
右溪记原文及翻译《右溪记》是唐代文学家元结的一篇散文。
此文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描写小溪的环境清幽秀美;第二层感叹小溪不为人所赏识,作者修葺之后将其命名为“右溪”。
这篇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风光,记叙了对它整修的过程。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
小溪向南流几十步的距离,就汇入营溪。
江水拍打着两岸,岸边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无法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状态。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居民游览的胜地,喜好清净的人休憩的园林。
但是自从设置道州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而惋惜!于是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
字次山,号漫叟、聱叟。
河南鲁山人。
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
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
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
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
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
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右溪记文言文翻译
![右溪记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76eae9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c.png)
余尝游于右溪之上,览其胜景,心悦神怡。
右溪者,盖吴郡之名胜也。
溪水潺潺,清泉石上流,映带左右,宛如仙境。
余乃援笔记之,以传后世。
右溪之水,源自远方,蜿蜒曲折,经山川之阻,流至此地。
溪畔绿树成荫,翠竹婆娑,鸟鸣山涧,鱼跃水面。
时有微风拂过,波光粼粼,令人心旷神怡。
溪之东岸,有石桥横卧,如长虹卧波。
桥上青石铺就,行人往来,络绎不绝。
桥下溪水潺潺,水声如鸣琴,悠扬动听。
时有渔翁垂钓,悠然自得,似与世无争。
右溪之北,有一古刹,名为“溪山寺”。
寺宇古朴,红墙绿瓦,香烟缭绕。
寺内僧人诵经念佛,梵音悠扬,如入仙境。
寺后有一石阶,直通山顶,登高望远,尽收眼底。
寺旁有一石井,井水清澈见底,寒泉甘美。
村民常来此取水,以供日常饮用。
井畔有一古树,枝繁叶茂,荫蔽数人。
树下设有石桌石凳,村民闲暇之余,常于此纳凉、弈棋、话桑麻。
右溪之美,美在自然。
春日,桃花灼灼,梨花飘雪;夏日,绿树成荫,溪水潺潺;秋日,丹桂飘香,枫叶如火;冬日,白雪皑皑,溪水凝冰。
四季变换,美不胜收。
余游右溪,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鬼斧神工。
想当年,溪水清澈,鱼翔浅底,鸟鸣林间,一片生机盎然。
然世事变迁,岁月沧桑,右溪之美,犹存于世。
余欲将右溪之美,传诸后世。
虽不能亲临其境,然心中所想,笔下所记,足以表达余对右溪的热爱之情。
愿后人游至此地,亦能感受到右溪之美,流连忘返。
右溪之美,非一日之功。
它历经沧桑,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右溪之水,滋润着两岸的生灵,孕育着丰富的文化。
右溪之美,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余游右溪,感慨万千。
愿右溪之美,永存于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魅力。
愿右溪之水,长流不息,滋润着这片土地,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
右溪记,记右溪之美,传右溪之情。
愿右溪之美,永世长存,流芳百世。
古诗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翻译赏析
![古诗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ffc2588bd63186bcebbcdd.png)
古诗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翻译赏析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出自文言文《右溪记》,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翻译】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
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的美妙)。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
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b/21260,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古诗右溪记翻译赏析
![古诗右溪记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f7a7dd33687e21ae45a957.png)
古诗右溪记翻译赏析《右溪记》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右溪记》是唐代文学家元结的一篇散文。
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
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以致默默无闻。
作者借右溪无人赏爱,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1]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
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
“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取名“右溪”。
[2]合:汇合。
[3]营溪:谓营水,源出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4]抵:到达。
[5]悉皆:都是。
悉:全。
[6]敧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
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
[7]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
名,形容。
状,(它们的)状态。
[8]佳:美好洄(huí):水回旋而流。
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
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
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9]佳木:美丽的树木[10]垂阴:投下阴影。
相荫:荫,遮蔽。
彼此遮蔽荫护。
宜:适合[11]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12]人间: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
”其义同此。
[13]都邑:都会城镇。
邑:县城。
胜境:风景优美的环境。
一本“可为”上有“则”字。
[14]静者:谓仁人;《论语·雍也》载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右溪记译文
![右溪记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3f9b01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e.png)
右溪记译文《右溪记》原文翻译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右溪记》原文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
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
合营溪。
水抵两岸。
悉皆怪石。
攲嵌盘屈。
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
洄悬激注。
休木异竹。
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
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
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
无人赏爱,徘徊溪上。
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
俾为亭宇。
植松与桂。
兼之香草。
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
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
彰示来者。
解读: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
这里石奇泉清。
草木葱郁。
环境优美异常。
但长期不为人所知。
以致默默无闻。
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
并刻石铭文。
取名右溪。
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
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
行文流畅简洁。
文笔隽永淡雅。
风格纯真自然。
状物记事。
层次分明。
仅仅用140个字。
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
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
汇入营溪。
溪水两岸。
全都是怪石。
它们倾斜嵌叠。
回旋盘曲。
姿态奇特。
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
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
垂下荫影相互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
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
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
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
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
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
清除掉杂乱的草木。
建造了亭阁。
栽上了松树。
桂树。
又种植了鲜花香草。
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
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
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作者:元结(719-772)。
字次山。
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
《右溪记》原文翻译
![《右溪记》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c1e296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b.png)
《右溪记》原文翻译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
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
合营溪。
水抵两岸。
悉皆怪石。
??嵌盘屈。
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
洄悬激注。
休木异竹。
垂*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
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
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
无人赏爱,徘徊溪上。
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
俾为亭宇。
植松与桂。
兼之香草。
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
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
彰示来者。
解读: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
这里石奇泉清。
草木葱郁。
环境优美异常。
但长期不为人所知。
以致默默无闻。
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
并刻石铭文。
取名右溪。
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
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
行文流畅简洁。
文笔隽永淡雅。
风格纯真自然。
状物记事。
层次分明。
仅仅用140个字。
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
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
汇入营溪。
溪水两岸。
全都是怪石。
它们倾斜嵌叠。
回旋盘曲。
姿态奇特。
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
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
垂下荫影相互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
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密集的地方。
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
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
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
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
清除掉杂乱的草木。
建造了亭*。
栽上了松树。
桂树。
又种植了鲜花香草。
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
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
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作者:元结(719-772)。
字次山。
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
唐代文学家。
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
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
水部员外郎。
道州刺史等官职。
他同情*疾苦。
在道州任间。
曾两度上书。
请求蠲免百姓租税。
深受道州*的爱戴。
其诗文大部分都能反映*现实和社会矛盾。
右溪记翻译
![右溪记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1e508e1bb4cf7ec4afed0f9.png)
右溪记翻译
右溪记翻译
右溪记翻译版本(一):
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
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的美妙)。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秀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能够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
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之后人!
右溪记翻译版本(二):。
右溪记文言文翻译_右溪记原文及翻译
![右溪记文言文翻译_右溪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1c73f2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67.png)
右溪记文言文翻译_右溪记原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右溪记文言文翻译_右溪记原文及翻译【阅读答案】《右溪记》是唐代文学家元结的一篇散文。
右溪记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右溪记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9cd2f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e.png)
右溪记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右溪记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右溪记唐代:元结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译文: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
小溪向南流几十步的距离,就汇入营溪。
江水拍打着两岸,岸边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无法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状态。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居民游览的胜地,喜好清净的人休憩的园林。
但是自从设置道州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而惋惜!于是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注释: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qiàn)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huí)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南:向南。
合:汇合。
营溪:谓营水,源出今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抵:击拍。
悉皆:都是。
悉,全。
敧嵌: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
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
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
名,形容。
状,(它们的)状态。
洄:水回旋而流。
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
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文内容可分成三个部分。从开头至“垂阴相荫”是第一部分,描叙小溪的地理位置和周围景色。从“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到“为之怅然”是第二部分,感叹小溪的位不适宜与受人冷落。从“乃疏凿芜秽”至结尾是第三部分,记叙小溪的疏整经过和命名由来。这篇游记文字精练、文气流畅,但又不是一泻无余,而是如文中那条因“触石”而“洄悬激注”的溪流一般,迂回起伏。文章开头交代小溪的地理位置,语气冷静,笔调平实;接着细致地描绘小溪周围的“怪石”“佳木”“异竹”等景色,赞誉之情包含其中,令读者不胜向往,文气渐起;正当作者设想这条清秀的溪流若在山野,便可给隐逸之士带来愉悦;若在闹市,就能成为游览胜地时,作者笔调忽转:“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小溪的不为人知另作者“为之怅然”。然而,作者接着又记叙“疏凿芜秽”“植松与桂,兼之香草”的整治过程,小溪从此将告别寂寞凄清的境遇,成为名胜之地,令人为之一振。文章短短百余字,却写得一波三折、纡徐委曲,使其具有抑扬顿挫之美,而避免了直叙的平淡无味。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赏析
《右溪记》文笔简练,开头即以清丽的语言,寥寥数笔,勾勒出怪石嶙峋、泉佳林幽的右溪美景。文章虽短,却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写溪,突出其小;写石,突出其怪;写水,突出其湍急、清激;写木竹,突出其“垂阴”。正面写溪、写水,又通过写石、写树竹从侧面烘托溪水。这一层重在描写。第二层写由小溪引起的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志趣得以体现。写对小溪的修葺和美化,用的是记叙手法,而命名和刻石的来由则用诠释说明的方法。各种表达手法综合运用,达到了高度统一。
此文又因作者感情的流注而别具韵味。作者对右溪不仅作了观赏性的描绘,还进一步为其久不为人重视的遭遇而慨叹不已。此景无论置于山野或是都邑都会受到青睐,在这里却遭受冷遇。作者以为与此景相称的人物当是“逸民退士”或清心静欲者,这是作者对右溪美景特有的体悟,它与上文的描写文字相辅相成,突出景色清幽宁静的特征。与作者的慨叹相呼应的,是其自我形象的出现。此景无人赏爱,唯独他怅然徘徊流连。这一略觉寂寞而沉郁的意态,与环境气氛相应和,作者形象和客观景色融为一体,构成一幅透着淡淡的怅意而带有幽幽的美感的图画。
元结在《右溪记》中的感慨和不平虽不及柳宗元山水游记所流露的那样强烈,但元结笔下的右溪泉石,与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钴姆小丘、小石城山,实际运用的是同一种笔法。高步瀛《唐宋文举要》甲编卷一引清吴先生的话说:“次山放恣山水,实开子厚先声,文字幽眇芳洁,亦能自成境趣。”
《右溪记》是唐代文学家元结的一篇散文。此文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描写小溪的环境清幽秀美;第二层感叹小溪不为人所赏识,作者修葺之后将其命名为“右溪”。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右溪记》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右溪记》一文的写景部分,尽管着墨无多,但作者抓住景物的基本特征,既有具体描绘,又传示空间布局整体性的和谐,从而营造了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意境。整个环境以小溪为中心物象,兼以岸石、竹木,三者各具风姿、自成一趣。作者写石,不写其排列的错落有致,却突出其形状的“欹嵌盘曲”,以其怪异造成幽峭感,以其不整齐与相抵的流水互为映衬,化静为动。作者写水,不写其涓涓细流,却突出水波冲击岩石的迂回激荡,使溪水富有动势。描写竹树,不表现其枝繁叶茂,却写其浓荫相叠,营造出色彩光亮的幽暗感。作者把这些充满动感而又奇峭的景物融为一体,赋予环境鲜明的特征:宁静而有生气,和美又觉幽渺。使自然的清幽奇巧充分展现于峻洁清疏的文字之中。
这篇文章的优美,还源于句式结构和所写之景的有机结合。文中写景皆为四字句,作者在组合语句时,采用一物一态的方式描绘出一幅幅图景。石、水、竹木,分别以“欹嵌盘曲”“洄悬激注”“垂阴相荫”等节律明快的四言短句,使句式与景物的动态动势极为吻合,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作者元结以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慨叹,明显地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元结疏通右溪,建造亭宇,种上象征高洁的松桂和香草,这表现出他对美的追求,更反映了他淡泊名利、爱好天然的性格。文章借右溪无人赏爱,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前半部分集中写景,后半部分偏重议论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形神具备,是一篇独立的游记。因此,《右溪记》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而且也蕴含着作者鲜明的个性特征。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译文
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步远,汇入营溪。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