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非融合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_巴义文

合集下载

cosmic后路动态系统非融合内固定腰椎应用

cosmic后路动态系统非融合内固定腰椎应用

适应症
• 5、结合脊椎融合 除了非融合固定,如果
单节段或双节段具有脊柱融 合的适应证,也可配合使用 Cosmic固定
例如功能位X线片上腰 椎明显滑脱,并且另一节段 出现有症状的椎间盘退变, 除了在腰椎滑脱的部位可行 后外侧融合外,退变节段还 可以进行Cosmic固定
禁忌症
• 1. 需要重建前路的缺损 • 2. 如果复位和矫形需要较大的力,一
• 非融合技术还可用于固定有症状的退 变椎间盘
Cosmic后路动态系统
Cosmic后路动态系统
• 可长期保持抗疲劳性能,而不会造 成固定节段的融合
• Cosmic系统非刚性固定,但稳定, 螺钉头和螺纹钉体之间的铰链可以 使轴向负荷在1.钉棒之间2.以及内 植物和椎体之间分担,避免内植物 和椎骨界面负荷过大
Cosmic后路动态系统
• Cosmic螺钉有 Bonit涂层,可 在椎体中更好 地锚定。Bonit 涂层表面有微 孔,由于涂层 的可溶性,其 可以刺激机体 形成新骨
铰链理念
• 内植物和脊柱分担负 荷,保持长期抗疲劳 性。
• 相邻节段退变风险更 小
• 消除脊柱的非生理性 疼 痛性旋转和平移活动-
• 非融合技术是治疗退变脊柱的一种新选择 • 手术创伤和手术技术性得以降低 • 可以选择微创入路,从而减少失血量和手术时间 • 非融合技术固定节段不那么僵硬,因此降低了相
邻节段退变的风险 • 患者可以更早进行活动,并缩短康复时间,从而
可获得更好的效果
• 当前柱没有实质性损伤时,非融合技 术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可以作为后 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一种替代手段
适应症
• 1、有症状的腰椎椎 管狭窄症
椎管单纯减压有 椎管狭窄复发和不稳 的风险,不稳可能导 致黄韧带肥大,小关 节退变。临床不稳性 增加,腰痛和畸形也 随之严重。--cosmic

脊柱非融合技术在腰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脊柱非融合技术在腰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13 观 察 指 标 : 切 观 察 临 床 症 状 、 中 出 血 、 膜 后 脏 器 损 . 密 术 腹 伤 、 经 根 损 伤 、 中硬 膜 修 补 、 后 2周 下 床 活 动 、 动 度 神 神 术 术 活
2 结 果
带来 相当多 的远期并发症 , 因而 , 非融合技 术就成 为最佳选 择。
与融合手术相 比, 非融合 技术 保持 了脊 柱 的活动 度 , 使之 更加
2 1 两组患者术 中出 血 、 膜后 脏器 损伤 、 经根 损伤 、 中 . 腹 神 术 硬膜修 补 比较 , 治疗组 明显 低于对照组 , 异有统计 学意 义(P 差
便、 保持 了脊 柱的活动度 , 使之 更加接近生理状 态, 有效 地避免 或延缓 了融合手 术后 相邻 节段 退 变的发生 等特 点, 【 关键词 】 非 融合技 术 ; 腰椎手术 ; 治疗
脊柱非融合技术 是 目前 国际上 治疗腰 椎疾 病 比较先 进 的 方法, 包括人 工椎 间盘置换 、 核置换 、 间弹性 固定等 多种手 髓 椎 术技术 … 。对于很多腰椎疾病 的患者 , 传统 的脊 柱融合 手术会 经压迫 情况 、 直腰综合 征 、 腰椎生理 活动度 、 良好率 、 治愈率 。 14 统计学方法 : 用 S S 15统计软件 , . 使 P S1. 采用 x 检验进 行 分 析 , < .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 00

6 ・ 6
医刊 2 1 年 l 第 3 01 O月 8卷 第 1 9期
c ieeJ u n l f rci l dcn c 2 1 hl s o r a ata l oP c Me i e0 t 0 1.V0 . 8. .1 i 1 3 N0 9

脊 柱 非 融 合 技 术 在 腰 椎 手 术 患者 中 的应 用

腰椎非融合术

腰椎非融合术

治疗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技术——腰椎非融合术发表时间:2009-07-02 发表者:罗建平(访问人次:753)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导致的腰痛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治疗的长期性和巨额费用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传统腰椎融合术后腰椎丧失了部分活动能力,相邻节段应力增加,使该节段小关节退变加剧;而新的理念——腰椎非融合术保留了腰椎节段的活动性,恢复其稳定性,手术操作微创,尤其适用于中青年患者。

本人自2007年起,在省内首先采用法国Abbott公司的腰椎非融合术器械——Wallis系统(棘突间撑开装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随访平均1年,初步结果优良率达到95.4%。

◆腰椎疾病的微创治疗:我们采用美国枢法模公司 METRx 以及 X-TUBE 的微创手术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的病人进行微创的手术治疗,取得了极佳的疗效。

而且,我们结合微创操作系统,进行经皮的椎弓根钉固定(CD HORIZON SEXTANT),从而使传统的“开大刀”的固定融合手术,应用微创的方法就可以达到,从而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该手术具有切口小、病人恢复快、费用低等特点。

METRx sextant_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系统X-TUBE◆腰椎疾病的非融合治疗:对于某些脊柱外科疾病,比如单纯由于黄韧带肥厚导致的腰椎管的狭窄,对于此类病人如果进行了脊柱的融合手术治疗,必然会给病人造成很大的不便,为此,近年来发展了一种新的手术技术-非融合技术,其实,它也是一个内固定系统,其有利于改变脊柱活动节段的运动以及负重力的传递,但不进行节段间的融合。

从我们临床应用来看,此方法具有维持脊柱原有的稳定性,具有可控的活动性,保留了活动能力,并且预留了后期手术方案的可选择性,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

coflex system wallis system-2wallis system-3 wallis system wallis system脊柱非融合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脊柱外科的热门领域和众多骨科医生关注的焦点,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临床应用的普及,其可观的临床结果促使国内的很多脊柱外科医生正致力于将这类技术也引进到国内,并能为国内广大患者解决困扰。

非固定与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长期疗效相当

非固定与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长期疗效相当

非固定与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长期疗效相当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为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或不融合,也是美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腰椎手术中增长最快的手术适应症。

迄今为止,关于脊柱影像或手术方式的选择(椎板切除,椎板切除+内固定+融合,椎板切除+非内固定融合),尚无定论。

而且,椎管狭窄的手术率千差万别,不同地域差别高达12倍。

不同国别也不同,美国为脊柱手术率最高的国家。

很多研究对椎管狭窄的最佳手术方式进行了探讨。

2005年cochrone数据库的综述提示减压+融合疗效略优于单纯减压。

但融合与高并发症率,30天致死率和资源利用高有关。

而且,术后7-10年随访,翻修率也高,10-23%。

目前认为此与邻近节段退变有关。

但目前研究报道结论不一。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的学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分析研究,提出了非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长期疗效好,花费低,文章于2014年5月发表在Spine上。

该研究共纳入3085例腰椎管狭窄患者,其中2385例行减压术,620例行减压+融合术,随访时间5年以上。

病例来自汤森路透社数据库,病例的选择依据严格的流程,包括术前纳入时期(至少2年),既往手术史,随访时限等(图1)。

图1 病例选择流程图。

疗效评估指标包括翻修,术后并发症,医疗资源利用,医疗资源费用;输入指标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保险类型,Charlson指数(基础疾病的情况),倾向分数配对(消除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或椎板切除减压+非内固定融合组间选择上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椎板切除减压+融合的病例并发症率,在初次住院期间和90天时,明显高于单纯椎板切除减压者(表1),翻修率无明显差别(表2)。

长期随访(5年以上)翻修率而言,单纯椎板切除和椎板切除+融合无明显差异(17.3%对16.0%,P=0.044),而内固定融合者翻修率高于非内固定融合者(17.4%对12.2%,P=0.11)(表3)。

表1 倾向分数配对的病例椎管狭窄术后并发症表2 腰椎管狭窄术后2年随访翻修率表3 腰椎管狭窄术后5年随访翻修率5年随访时总费用,包括手术本身和住院,门诊,急诊和药费在内,单纯减压和减压+融合类似(表4)。

腰椎非融合技术Dynesys系统的应用

腰椎非融合技术Dynesys系统的应用

腰椎非融合技术Dynesys系统的应用作者:刘先春,蒋国强,卢斌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17期[摘要] 动力性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是当前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与传统的腰椎融合固定相比,动力性固定不仅能重新建立退变节段的稳定,并且能保持腰椎间充分的活动性以预防相邻节段的退变。

脊柱动态中和固定系统是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能减轻椎间盘的压力,维持脊柱的稳定,恢复脊柱正常的负荷传导和活动节段的正常运动,可治疗腰椎不稳、滑脱等腰椎退变性疾病所致的下腰痛。

国外多数临床研究表明,动态中和固定系统疗效优于传统的融合固定,但它主要适用于轻至中度腰椎退变性疾病。

[关键词] 动力性固定;腰椎;退变性疾病;动态中和固定系统[中图分类号] R68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b)-010-03腰椎融合固定是治疗腰椎不稳、滑脱等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随着内固定器械和融合方法的发展,临床融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临床疗效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1],并且有学者指出,融合术后加速了相邻节段的退变[2-4]。

因此,腰椎退变的理想治疗方式应是退变的节段重新建立稳定,并能保证椎间充分的活动性以预防相邻节段的退变。

近十余年来,一些国内外学者相继提出应用动力固定装置来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近年来动力性固定系统种类发展较快,其中应用较广泛和相关文献报道较多的主要是动态中和固定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Dynesys)。

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Dynesys系统的原理和构造腰椎及椎间盘退变的过程是自然发生的,是一个无痛的过程,但如果腰椎间稳定性发生改变,就会出现疼痛,并产生相应的症状。

理想的治疗应该是腰椎退变的节段重新建立稳定,并能保持椎间良好的活动性以预防相邻节段的退变。

因此,理想的固定系统应该能重新建立整个脊柱的生理力学结构,而不会加重相邻节段的病理变化[5-6]。

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我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采取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愿意加入本次实验的有80例设为实验组,同时选择采取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固定的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患者治疗后腰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为两组患者采取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两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3年期间的VAS评分具有较大差异,采取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由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以及ROM评分具有较大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取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较高,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以及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固定的患者腰椎活动度都可进行一定程度的保留,但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更佳,能够促进患者治疗后的舒适度。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固定;腰椎推行性疾病;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的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而常用的治疗手段就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但是此类手术治疗后,患者的阶段运动功能受到严重损伤,邻近阶段退行性病变程度也会加重,因此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效果。

腰椎非融合内固定手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临床的重视,腰椎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分为棘突间撑开系统、经椎弓根固定半刚性装置、经椎弓根固定动态稳定系统以及人工腰椎间盘置换装置[1]。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采取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愿意加入本次实验的有80例进行研究,8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采取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固定治疗的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中,有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在33~68岁之间。

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经典手术方式之一,但术后融合节段运动功能的丧失、邻近节段退变加速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腰椎非融合技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腰椎非融合内固定系统主要分为四大类:棘突间撑开系统、经椎弓根固定的半钢性装置、经椎弓根固定的动态稳定系统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装置。

已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椎非融合动态固定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1⁃4]。

本院脊柱外科从2010年开始采用Dynesys 系统和椎弓根螺钉PEEK 棒非融合动态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在本科行Dynesys 与椎弓根螺钉PEEK 棒非融合动态固定并获得随访的患者共47例。

其中Dynesys 系统动态固定(Dynesys 组)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37.62±5.41)岁;手术节段:L 3~45例,L 4~512例,L 5~S 15例。

PEEK 棒动态固定(PEEK 组)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40.17±6.35)岁;手术节段:L 3~47例,L 4~514例,L 5~S 14例。

1.2方法1.2.1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手术区域并铺无菌手术单,取腰部后正中切口,棘突旁逐层剥离显露手术节段。

采用常规方法置入椎弓根螺钉,术中需先采用双侧金属棒临时固定,根据具体情况行单侧或双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椎管扩大减压。

减压完成后按术中所测长度截取相应长度的Dynesys 系统套管、绳索替换金属棒,先松开一侧金属棒,将绳索套入套管后安置于椎弓根螺钉上收紧固定,同法连接对侧弹性装置。

PEEK 弹性棒连接方法同上。

1.2.2术后处理术后24h 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48h 后拔除引流管。

术后卧床2周,同时在医生指导下行腰背肌及下肢功能锻炼,2周后佩戴腰围适当下床活动。

腰椎退行性疾病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

腰椎退行性疾病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
ative diseases.M ethods:Thirty patients with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08 and D ecember 20 1 6 w ere enroll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There were l 9 m ales and 11 fem ales w ith an average age of
Clini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l observation Of Dynesys non— sion fixation for lum bar spine degeneration
ZHA N G H aoshaqiang.GU O Rui,W A N G Zhigang”,LI Kun
(Department ofOrthopeadics,People’s Hospital ofthe Xi ̄iang UygurAutonomous Region,Urumqi 830000,China)
(49.7 ̄3.4)years(ran ge,33—58 years).Detailed imageological examination were performed in all the patients before surger y,
including lumbar an teroposterior an d lateral X-ray,dynamic X—ray,CT scanning+two—dim ensional reconstruction a n d M R.
腰椎退行性疾病 Dynesys非融合 内固定治疗 的临床疗效

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

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

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
郑应;谭明生
【期刊名称】《中国骨伤》
【年(卷),期】2007(020)004
【摘要】复习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设计原理、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等相关文献,与传统的脊柱融合术相比,应用非融合系统可获得很好的疗效,并可以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总页数】3页(P283-285)
【作者】郑应;谭明生
【作者单位】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进展 [J], 李伟;杨庆国
2.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进展 [J], 赵干;陈长青
3.后路Isobar非融合内固定系统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恢复腰椎活动度更具优势[J], 刘彦斌;付强
4.后路非融合固定在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J], 龙厚清;Kazumasa Ueyama;刘少喻;李佛保;万勇;陈立言;廖威明
5.腰椎后路Cosmic非融合固定与Coflex非融合固定的疗效对比 [J], 周少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单侧Isobar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应用单侧Isobar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㊀㊀DOI:10.19548/j.2096 ̄269x.2019.01.008作者单位:450000郑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脊柱外科通信作者:高延征ꎬE ̄mail:doctorgao63@163.com 临床研究应用单侧Isobar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马宁㊀高延征㊀高坤㊀张敬乙㊀余正红㊀盛伟超㊀邢帅㊀吕东波ʌ摘要ɔ目的㊀探讨应用单侧Isobar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ꎮ方法㊀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单侧IsobarTLL动态内固定术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历资料ꎮ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㊁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㊁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㊁椎间隙高度㊁椎间活动度㊁腰椎前凸角㊁椎间盘退变UCLA分级以及改良Pfirrmann分级ꎮ结果㊀随访时间为(53.6ʃ32.3)个月ꎮ术后24个月ꎬ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ꎬ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3)ꎮ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ꎬ相邻上节段椎间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ꎬ固定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减小(P<0.05)ꎬ腰椎前凸角无明显变化(P=0.100)ꎮ手术前后椎间盘退变UCLA分级和改良Pfirrmann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ꎬ结论㊀应用单侧Isobar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ꎬ具有手术创伤小㊁费用低及患者恢复快等优势ꎮʌ关键词ɔ腰椎ꎻ椎间盘移位ꎻ椎关节突关节ꎻ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ꎻ单边动态稳定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计划项目(154200510027)CurativeeffectoflumbardischerniationtreatedwithunilateralIsobarTLLdynamicfixationsystem㊀MaNingꎬGaoYanzhengꎬGaoKunꎬZhangJingyiꎬYuZhenghongꎬShengWeichaoꎬXingShuaiꎬLyuDongbo.DepartmentofSpineSurgeryꎬAffiliatedPeople'sHospitalofZhengzhouUniversityꎬZhengzhou450000ꎬChinaCorrespondingauthor:GaoYanzhengꎬE ̄mail:doctorgao63@163.comʌAbstractɔObjective㊀ToevaluatetheclinicaleffectofunilateralIsobarTLLdynamicfixationsystemintreatmentoflumbardischerniation.Methods㊀Atotalof40caseswithlumbardischerniationunilateralIsobarTLLdynamicfixationinAffiliatedPeople'sHospitalofZhengzhouUniversityfromFebruary2012toJune2015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Thevisualanaloguescale(VAS)ꎬ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ꎬ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scoresꎬdischeightꎬrangeofmotionꎬlumbarlordosisangleꎬgradingscaleofUniversityofCaliforniaatLosAngeles(UCLA)andmodifiedPfirrmmanngradingsystemofdiscdegenerationwereobservedandcomparedonpre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Results㊀Thefollow ̄uptimewas(53.6ʃ32.3)months.Atthelastfollow ̄upꎬtheVASscoreandODIindex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preoperative(P<0.05)ꎬJOAscore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preoperative(P=0.013).Thedischeight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pre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P>0.05).Theintervertebralmotionintheadjacentuppersegmentincreasedsignificantly(P<0.05)ꎬwhilefixedsegmentmobilitydecreasedaftersurgery(P<0.05).Thelumbarlordosisanglewasnosignificance(P=0.100).TheUCLAgradingscaleandmodifiedPfirrmmanngradingwere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sbetweenpre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P>0.05).Conclusion㊀TheclinicaleffectoflumbardischerniationtreatedwiththeunilateralIsobarTLLdynamicnon ̄fusioninternalfixationsystemissatisfactoryꎬwiththeadvantagesoflesssurgicaltraumaꎬlowcostandrapidlyrecoveryofpatients.ʌKeywordsɔLumbarvertebraeꎻIntervertebraldiskdisplacementꎻZygapophysealjointꎻIsobarTLLdynamicfixationsystemꎻUnilateraldynamicstabilization㊀㊀Fundprogram:HeNanProvincialInnovationandOutstandingTalentProgram(154200510027)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ꎬ近年来青年患者的比例逐年增加ꎬ若治疗不当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ꎮ传统的减压融合坚强内固定术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术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ꎬ但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ꎬ融合及坚强内固定会导致相应脊椎节段的活动度完全丧失ꎬ改变脊柱功能单元的正常力学传导ꎬ而相邻脊椎节段承受的应力增大可诱使脊椎退变或病情加重ꎬ进一步发展将影响患者的远期疗效[1]ꎮ另外ꎬ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ꎬ虽然该术式在恢复脊柱正常力学传导及保留腰椎手术节段活动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ꎬ但存在手术费用高㊁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大等不足ꎮ因此ꎬ脊柱非融合技术成为了近年来脊柱外科临床研究的热点ꎬ目前已取得了肯定的疗效[2 ̄3]ꎮIsobarTTL动态稳定系统是以改变术后脊柱应力传导和重建脊柱功能单元的荷载分布来降低脊椎固定节段椎间盘及小关节应力的一种动态非融合技术[4 ̄5]ꎮIsobarTTL动态稳定系统可在保证脊柱稳定性和维持椎间高度的同时ꎬ保留手术固定节段的活动度ꎬ避免对手术对侧及邻近节段产生负面效应ꎮIsobarTTL动态稳定系统还可以提供一部分关节突关节的功能ꎬ有时也被作为关节突关节置换的方法ꎮ对于年龄小且对腰椎活动度要求高的单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ꎬ可尝试使用单侧IsobarTTL动态稳定系统治疗ꎮ本研究回顾分析行单侧IsobarTLL动态稳定系统治疗的4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ꎬ通过患者主观满意度及影像学表现评估IsobarTTL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ꎮ资料与方法一㊁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为单节段单侧病变ꎻ(2)年龄25~60岁ꎻ(3)应用IsobarTTL动态非融合稳定系统治疗ꎻ(4)术前影像资料完整可靠ꎮ病例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骨质疏松ꎻ(2)存在原发肿瘤或脊柱转移瘤ꎻ(3)合并感染及外伤等疾病ꎻ(4)术后随访资料不完整或随访时间ɤ2年ꎮ根据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ꎬ其中男26例ꎬ女14例ꎻ年龄(40.7ʃ9.9)岁ꎮ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外侧型)26例ꎬ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孔狭窄14例ꎮL3/45例ꎬL4/520例ꎬL5/S115例ꎮ所有患者术前经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ꎮ二㊁方法1.手术方法:全身麻醉满意后ꎬ患者取俯卧位ꎮ腰部后正中切口ꎬ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ꎬ显露手术节段ꎮ经 C 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病变位置后ꎬ沿棘突于骨膜下剥离患侧骶棘肌ꎬ显露患侧椎板间隙至关节突外缘ꎬ于固定节段相邻的2个椎体的患侧置入2枚椎弓根螺钉ꎮ对于单纯椎间盘突出患者ꎬ根据具体病情行椎板开窗减压术或半椎板切除减压术ꎬ若存在关节突关节增生及神经根孔狭窄需行关节突关节切除神经根减压术ꎮ减压完成后放置IsobarTTL动力棒于钉尾并安装钉帽锁紧ꎮ生理盐水冲洗及彻底止血后留置引流管ꎬ逐层缝合切口ꎮ2.术后处理: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4hꎬ辅以激素㊁脱水㊁镇痛及神经营养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ꎮ24h引流量<50ml时拔除引流管ꎬ鼓励患者佩戴腰围下床活动ꎬ术后3个月内在避免重体力活动下逐步增加下床活动时间ꎬ3个月后可去除腰围正常活动ꎮ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㊁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ꎮ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 ̄loguescaleꎬVAS)㊁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ꎬODI)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ꎬJOA)评估治疗分数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ꎮ影像学参数通过JW ̄PACS系统测量ꎬ包括手术节段和相邻上节段椎间隙高度㊁椎间伸屈活动度和侧屈活动度以及腰椎前凸角(图1)ꎮ椎间盘退变情况通过X线UCLA(UniversityofCaliforniaatLosAngelesGradingScale)系统及MRI改良Pfir ̄rmann分级系统进行评估[6 ̄7]ꎮ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ꎬ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xʃs表示ꎬ行配对样本t检验ꎬ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中位数及范围表示ꎬ行Wilcoxon非参数秩和检验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㊀注:椎间隙高度为正位X线片上椎间隙上下终板连线a与b之间的距离cꎮ椎间伸屈活动度为过伸位X线片上椎间隙上下终板连线d与e的夹角 ̄过屈位X线片上椎间隙上下终板连线d与e的夹角ꎮ椎间侧屈活动度为左侧屈位X线片上椎间隙上下终板连线a与b的夹角+右侧屈位X线片上椎间隙上下终板连线a与b的夹角ꎮ腰椎前凸角为L1上终板连线f与S1上终板连线g的夹角图1㊀基于X线片的影像学参数测量方法㊀A正位㊀B侧位结㊀㊀果一㊁手术相关情况及临床疗效手术时间(105.5ʃ31.0)minꎬ术中出血量(224.0ʃ99.9)mlꎬ住院时间(10.2ʃ2.6)dꎮ住院期间40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ꎮ随访时间(53.6ʃ32.3)个月ꎮ术后24个月ꎬVAS评分和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ꎬ而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3)ꎬ见表1ꎮ随访期间未出现因内固定失效或相邻节段退变需再次手术者ꎮ1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发现手术节段向对侧轻微侧弯ꎬCobb角为16.46ʎꎬ患者自诉无明显不适ꎬ予其动态观察ꎬ嘱患者每年复查X线1次ꎮ典型病例见图2ꎮ二㊁影像学测量参数术后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ꎮ由于患者术前伴有因神经根性疼痛引起的活动受限ꎬ神经根减压后疼痛均明显缓解ꎬ术后相邻上节段椎间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ꎬ固定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减小(P<0.05)ꎬ腰椎前凸角无明显变化(P=0.100)ꎬ见表2ꎮ椎间盘退变UCLA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ꎬ见表3ꎮ随访期间28例患者行MRI检查ꎬ椎间盘退变改良Pfirrmann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ꎬ见表4ꎮ讨㊀㊀论对于保守治疗无效且椎间盘退变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ꎬ临床上多采用减压融合内固定的方式治疗ꎮ但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所引发的邻近节段退变是影响患者中远期疗效的主要问题ꎮ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ꎬ融合内固定术使手术节段活动度完全丧失ꎬ脊柱功能单元的正常力学传导发生变化ꎬ相邻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所受应力增大ꎬ从而使脊柱退变加速ꎬ甚至导致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㊁椎管狭窄或节段不稳[8]ꎮ因此ꎬ动态非融合技术成为了骨科临床领域的研究热点ꎮ目前ꎬ临床上使用的动态非融合技术产品能够很好地满足脊柱的生物力学要求ꎬ限制或控制节段运动范围ꎬ维持或恢复脊柱矢状面平衡ꎬ减少对手术邻近节段的不良影响ꎬ可延缓或修复椎间盘退变ꎮ本研究患者年龄较小ꎬ对术后活动度要求较高ꎻ对于仅存在单侧椎间盘突出的患者ꎬ予以完整保留对侧软组织㊁小关节㊁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ꎬ行单侧表1㊀手术前后VAS评分㊁ODI指数及JOA评分(xʃs)时间VAS评分(分)ODI指数JOA评分(分)术前6.5ʃ1.371.3ʃ16.06.7ʃ2.5术后1周2.8ʃ1.728.5ʃ13.715.7ʃ4.1术后6个月2.1ʃ0.824.8ʃ14.223.3ʃ2.3术后24个月1.6ʃ1.120.9ʃ11.523.8ʃ2.0P值a0.0380.0000.013㊀㊀注:a术后24个月的数据与术前数据比较表2㊀影像学参数测量结果时间椎间隙高度(cm)固定节段a相邻上节段(xʃs)椎间伸屈活动度(ʎꎬxʃs)固定节段相邻上节段椎间侧屈活动度(ʎꎬxʃs)固定节段相邻上节段腰椎前凸角(ʎꎬxʃs)术前0.80(0.55~0.92)0.91ʃ0.092.85ʃ1.872.93ʃ2.017.47ʃ3.098.14ʃ3.6939.79ʃ11.30术后1周0.79(0.58~0.92)0.90ʃ0.132.23ʃ0.844.68ʃ2.023.88ʃ1.2810.54ʃ2.1136.32ʃ9.57术后6个月0.77(0.53~0.91)0.88ʃ0.182.31ʃ0.894.96ʃ2.314.03ʃ1.1711.28ʃ2.2635.15ʃ10.22术后24个月0.76(0.52~0.89)0.87ʃ0.162.33ʃ1.015.18ʃ2.154.21ʃ1.3512.07ʃ1.8536.95ʃ9.80P值b0.0680.0520.0250.0000.0090.0000.100㊀㊀注:a统计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ꎬ以中位数及范围表示ꎻb术后24个月的随访数据与术前数据比较图2㊀患者女ꎬ34岁ꎬ腰椎间盘突出症ꎬ行后路单侧开窗减压L4/5弹性内固定术㊀A术前腰椎MRI示L4/5椎间盘突出(偏左侧)ꎬL4/5椎间盘改良Pfirrmann分级为5级ꎬL3/4椎间盘改良Pfirrmann分级为2级㊀B术后35个月腰椎MRI示L4/5及L3/4椎间盘改良Pfirrmann分级仍为5级和2级㊀C~H术后35个月腰椎正侧位X线示椎间隙高度基本恢复至术前ꎬ无明显脊柱侧弯ꎬ腰椎动力位X线示腰椎活动度可ꎬ且无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情况表3㊀手术节段及相邻上节段椎间盘退变UCLA分级(例ꎬn=40)时间Ⅰ度Ⅱ度Ⅲ度Ⅳ度手术节段㊀术前029110㊀术后1周029110㊀术后6个月027130㊀术后24个月024151相邻上节段㊀术前271300㊀术后1周271300㊀术后6个月261310㊀术后24个月231520椎旁肌肉剥离暴露手术视野ꎬ经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彻底减压后ꎬ置入IsobarTTL动态稳定系统ꎮBozkus等[9]认为ꎬ单侧椎旁肌肉剥离后行椎板减压动态内固定术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ꎬ既可减少手术创伤ꎬ同时又避免了对侧椎弓根螺钉置入所带来的风险ꎬ降低了术后椎旁肌肉萎缩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和手术费用ꎬ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ꎮ保留对侧脊柱功能单元的完整性及应用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在实现充分稳定的同时ꎬ保留了手术节段一定的运动功能ꎬ使脊柱尽可能地恢复正常的活动度和负荷传递ꎮIsobarTTL动态稳定系统一方面能很好地维持椎间隙高度ꎬ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控制脊柱异常活动并重建脊柱功能单元载荷传递来达到缓解患者术后腰痛和预防相邻节段退变加重的目的ꎮ对于外侧型突出或伴小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表4㊀手术节段及相邻上节段椎间盘退变改良Pfirrmann分级(例ꎬn=28)时间1级2级3级4级5级6级7级8级手术节段㊀术前001914400㊀术后6个月001815400㊀术后24个月000717310相邻上节段㊀术前010891000㊀术后6个月09991000㊀术后24个月079111000患者ꎬ需另行关节突关节切除ꎬ彻底减压ꎬ解除神经根所受压迫ꎮ关节突关节在脊柱功能单元中起重要作用ꎬ可提供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的39%[10]ꎮ切除一个关节突关节会对椎间盘前后纵韧带以及同节段的另一关节突关节带来负面影响[11]ꎮ考虑到关节突关节的重要性ꎬ在切除关节突关节时ꎬ可考虑应用模拟其作用的植入物ꎮ近年来ꎬTops㊁DSS㊁TFAS及StabilimaxNZ等假体被逐渐应用于关节突关节置换术中ꎬ但暂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ꎬ若将这些假体广泛应用于临床缺乏可靠的数据支持[12 ̄15]ꎮOzer等[16]提出了动态螺钉+刚性杆的治疗方案ꎬ但由于刚性杆是不可移动的ꎬ因此术后会导致关节突关节更加僵硬ꎮ从功能性角度来看ꎬ一侧为刚性杆ꎬ另一侧为可移动的小关节ꎬ这就导致术后脊柱两侧的运动是不对称的ꎮ本研究应用的单侧IsobarTTL动态稳定系统ꎬ可提供更加自然的小关节运动ꎬ在腰椎活动时动态棒产生的微小形变分散了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所承受的负荷ꎬ有效保护了脊柱功能单元的正常活动ꎮ应用IsobarTTL动态稳定系统是一种有效的关节突关节置换方法ꎬ在保证脊柱稳定性及椎间隙高度的同时ꎬ也提供了一定关节突关节的功能[17]ꎮWelch等[18]认为ꎬ螺钉暴露在恒定负载下的时间越长ꎬ其松动的可能性就越高ꎮ因此ꎬ螺钉松动被认为是动态稳定系统的缺点之一ꎮ为了避免螺钉松动ꎬ就需要足够致密的骨质为螺钉提供相应的把持力ꎬ故对于高龄或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ꎬ需慎用此种手术方式ꎮ本组40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螺钉松动及内固定断裂情况ꎬ术后24个月VAS评分和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降低ꎬ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ꎻ动态稳定节段伸屈及侧屈活动度均明显下降ꎬ相邻上节段活动度稍有增加ꎬ腰椎前凸角无明显改变ꎮ这提示IsobarTTL动态稳定系统能够保留脊柱的一定活动度ꎬ有效限制脊柱的异常活动ꎬ延缓相邻节段的退变ꎬ减少椎间盘再突出ꎮ应用IsobarTTL动态稳定系统的适应证:(1)年龄25~60岁ꎬ不存在骨质疏松症ꎻ(2)单节段病变ꎻ(3)单侧病变(包括后外侧㊁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㊁椎间孔狭窄)ꎻ(4)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伴或不伴椎板切除)ꎮQu等[19]认为ꎬ与椎间孔镜技术比较ꎬ应用动态非融合内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预防邻近节段退变方面优势显著ꎬ且手术节段复发椎间盘突出症的概率较低ꎮ综上所述ꎬ应用单侧IsobarTTL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令人满意ꎬ具有手术创伤小㊁费用低及患者恢复快等优势ꎮ但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仍可能存在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重及手术节段的脊柱侧弯ꎬ需结合具体病例进一步系统分析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HasankhaniEGꎬOmidi ̄KashaniF.Posteriortensionbandwiringandinstrumentationforthoracolumbarflexion ̄distractioninjuries[J].JOrthopSurg(HongKong)ꎬ2014ꎬ22(1):88 ̄91.DOI:10.1177/230949901402200122.[2]LequinMBꎬVerbaanDꎬBoumaGJ.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withstand ̄aloneTrabecularMetalcagesforrepeatedlyrecur ̄rentlumbardischerniationandbackpain[J].JNeurosurgSpineꎬ2014ꎬ20(6):617 ̄622.DOI:10.3171/2014.2.SPINE13548. [3]WangSTꎬMaHLꎬLiuCLꎬetal.Isfusionnecessaryforsurgicallytreatedburstfracturesofthethoracolumbarandlumbarspine?Aprospectiveꎬrandomizedstudy[J].Spine(PhilaPa1976)ꎬ2006ꎬ31(23):2646 ̄2652.DOI:10.1097/01.brs.0000244555.28310.40.[4]HolsgroveTPꎬGillHSꎬMilesAWꎬetal.Thedynamicꎬsixaxisstiff ̄nessmatrixtestingofporcinespinalspecimens[J].SpineJꎬ2015ꎬ15(1):176 ̄184.DOI:10.1016/j.spinee.2014.09.001. [5]ChamoliUꎬDiwanADꎬTsafnatN.Pediclescrew ̄basedposteriordynamicstabilizersfordegenerativespine:invitrobiomechanicaltestingandclinicaloutcomes[J].JBiomedMaterResAꎬ2014ꎬ102(9):3324 ̄3340.DOI:10.1002/jbm.a.34986.[6]XingRꎬDouQꎬLiXꎬetal.Posteriordynamicstabilizationwithdirectparsrepairviawiltseapproachforthetreatmentoflumbarspondylolysis:theapplicationofanovelsurgery[J].Spine(PhilaPa1976)ꎬ2016ꎬ41(8):E494 ̄502.DOI:10.1097/BRS.0000000000001295.[7]GriffithJFꎬWangYXꎬAntonioGEꎬetal.ModifiedPfirrmanngradingsystemforlumbarintervertebraldiscdegeneration[J].Spine(PhilaPa1976)ꎬ2007ꎬ32(24):E708 ̄712.DOI:10.1097/BRS.0b013e31815a59a0.[8]HartmannFꎬDietzSOꎬKuhnSꎬetal.Biomechanicalcomparisonofaninterspinousdeviceandarigidstabilizationonlumbaradjacentsegmentrangeofmotion[J].ActaChirOrthopTraumatolCechꎬ2011ꎬ78(5):404 ̄409.PMID:22094153.[9]BozkusHꎬSasaniMꎬOktenogluTꎬetal.Unilateraldynamicstabili ̄zationforunilaterallumbarspinalpathologies.Anewsurgicalcon ̄cept[J].TurkNeurosurgꎬ2012ꎬ22(6):718 ̄723.DOI:10.5137/1019 ̄5149.JTN.6127 ̄12.1.[10]AdamsMAꎬHuttonWC.Themechanicalfunctionofthelumbarapophysealjoints[J].Spine(PhilaPa1976)ꎬ1983ꎬ8(3):327 ̄330.DOI:10.1097/00007632 ̄198304000 ̄00017.[11]ZanderTꎬRohlmannAꎬKlöcknerCꎬetal.Influenceofgradedface ̄tectomyandlaminectomyonspinalbiomechanics[J].EurSpineJꎬ2003ꎬ12(4):427 ̄434.DOI:10.1007/s00586 ̄003 ̄0540 ̄0. [12]McAfeePꎬKhooLTꎬPimentaLꎬetal.Treatmentoflumbarspinalstenosiswithatotalposteriorarthroplastyprosthesis:implantdes ̄criptionꎬsurgicaltechniqueꎬandaprospectivereporton29patients[J].NeurosurgFocusꎬ2007ꎬ22(1):E13.DOI:10.3171/foc.2007.22.1.13.[13]PanjabiMM.Thestabilizingsystemofthespine.PartⅡ.Neutralzoneandinstabilityhypothesis[J].JSpinalDisordꎬ1992ꎬ5(4):390 ̄396.PMID:1490035.[14]PhillipsFMꎬTzermiadianosMNꎬVoronovLIꎬetal.Effectofthetotalfacetarthroplastysystemaftercompletelaminectomy ̄facetectomyonthebiomechanicsofimplantedandadjacentsegments[J].SpineJꎬ2009ꎬ9(1):96 ̄102.DOI:10.1016/j.spinee.2008.01.010. [15]SenguptaDꎬMulhollandRCꎬPimentaL.ProspectiveclinicalstudyofdynamicstabilizationwiththeDSSsysteminisolatedactivityrelatedmechanicallowbackpainꎬwithoutcomeatminimum2 ̄yearfollow ̄up[J].SpineJꎬ2006ꎬ6(5):147.DOI:10.1016/j.spinee.2006.06.341.[16]OzerAFꎬSuzerTꎬSasaniMꎬetal.Simplefacetjointrepairwithdy ̄namicpedicularsystem:technicalnoteandcaseseries[J].JCraniovertebrJunctionSpineꎬ2015ꎬ6(2):65 ̄68.DOI:10.4103/0974 ̄8237.156049.[17]SchmoelzWꎬHuberJFꎬNydeggerTꎬetal.Dynamicstabilizationofthelumbarspineanditseffectsonadjacentsegments:aninvitroexperiment[J].JSpinalDisordTechꎬ2003ꎬ16(4):418 ̄423.DOI:10.1097/00024720 ̄200308000 ̄00015.[18]WelchWCꎬChengBCꎬAwadTEꎬetal.ClinicaloutcomesoftheDynesysdynamicneutralizationsystem:1 ̄yearpreliminaryresults[J].NeurosurgFocusꎬ2007ꎬ22(1):E8.DOI:10.3171/foc.2007.22.1.8.[19]QuYꎬChengMꎬDongRPꎬetal.K ̄roddynamicinternalfixationversus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forthetreatmentofsingle ̄segmentlumbardischerniation[J].JOrthopSurg(HongKong)ꎬ2017ꎬ25(3):2309499017742740.DOI:10.1177/2309499017742740.(收稿日期:2018 ̄03 ̄23)(本文编辑:苏凯燕)。

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随 访 结 果 仍 不 清 楚 。P DN—oo是 由 可吸 水 膨 胀 Sl
开 展 了多 中心 前瞻性 临床 对照试 验 , 年 的随 访结 2 果 显 示 , h re 体 组 和 腰 椎 前 路 椎 体 间 融 合 C ai 假 t
(nei mb r neb d s n AL F 组 术 后 症 a t o l a t o yf i , I ) r ru i r u o

2 4・ 3
主国量型
基 婴塑苤查 QQ !生 旦筮2 鲞筮 期 C i J l B s r o h Ci a c t p n n iO h
跏 2 1 o2 00V1

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 问盘退行性疾病
的临床应用进展
顾 宏 林 , 世 强 唐
【 关键词】脊柱疾病; 腰椎 ; 非融合技术 中图分 类号 : 8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646 6 2 1)30 3 .4 R6 1 5 A 17 .6 X(0 00 .240
究加 以验证 。 2 人工 髓核置换 技术
目前腰 椎人 工髓 核主 要有 注射 的原位 聚合 材 料 ( so) 成 形 的 植 入 物 ( D S l) 类 。 Dae r 和 P N—oo 两 Dac r 一种 带有 球囊 的 原位 聚合 人工 髓核 。 欧 so 是 洲 的前 瞻性 多 中心非 随机 临床 试验 结 果显示 其具 有 安全 性高 、 并发 症少 、 侵入 性小 等优 点 , 长期 但
的水 凝 胶 小 丸 外 部包 绕 超 高 分 子 聚 乙烯 纤 维 构 成 。前 期试验 已证实 该植 入物 的生 物安 全性 和机 械 持久 性 吲 其 多 中心前 瞻 性研 究亦 表 明 , 核 置 , 髓 换 术后 OD 下 降 7 %, 己报 道 的两 个 技术 领 先 I 4 而 的椎 间 融合 器 其 O 分 别 下 降 4 %和 4 %, 椎 D1 1 2 全 间 盘置 换 术 后 O I 分 也仅 下 降 5 %t 国 内金 D评 0 。 大 地 等 的初 步 临 床 研 究 肯 定 了 P N 的 近 期 效 D

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

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

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7-09-12T16:51:54.24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作者:刘智鹏[导读] 临床治疗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疾病可考虑给予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此方式效果更为突出,值得应用。

河北省黄骅市开发区博爱医院骨二科 061100摘要:目的:分析研讨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从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研究组接受非融合动态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并对比。

结果:对比术前患者ODI指数,以及术前、术后三个月近侧邻近节段ROM,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后三个月、术后一年时ODI、术后一年时ROM指数,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治疗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疾病可考虑给予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此方式效果更为突出,值得应用。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腰椎不稳;非融合动态内固定;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人体正常生理状况下运动节段负荷量较大出现异常则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1-2],进而引发相应症状。

而引发下腰痛症状较为常见的一种原因则为此疾病,近几年来,此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临床治疗主要方式为手术。

针对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患者来说,仅仅给予髓核摘除术,术后会让腰椎不稳加重,让椎间隙高度发生程度不同的丢失,进而造成神经根管狭窄。

此研究用分组方式研讨,意在分析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作用。

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从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40例。

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进展

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进展

腰椎棘突间撑开装置。 1 Wai系统由钛内固定器和 2 第 代 l l s 条涤纶索带组成。钛内固定器由 2 条涤纶索带固定于棘突
间。整个 系统呈“ ” 在棘突间形成一个“ H 形, 漂浮” 装置 , 对椎
椭圆形衬垫( 中轴)组织扩张器以及两侧的挡翼组成, 、 其材
料为钛合金。术中将 XSo 系统植入棘上韧带和黄韧带之 —t p 间, 其挡翼可以防止前移, 棘上韧带可以为器械提供遮挡, 防 止其后移。 它分散了椎体问的压力, 使腰椎处于轻度屈曲位, 允许患者保留一个相对正常的体位而非过度的屈曲。 虽然它 并没有同棘突等骨质相连接 , 但是衬垫可在矢状面上限制脊 柱的活动, 起到稳定脊柱的作用。在 20 年,—t 05 X So p系统被
方法治疗椎管狭窄, 包括切除部分椎板上缘。杨述华等[经 4 ] 过临床研究后认为, l 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作为一种预 Wai l s
防及治疗腰椎疾病的“ 非融合一动态稳定” 手术, 可以保留腰
间的应力传导, 从而缓解疼痛并预防邻近关节退变, 其远期
效果在于异常活动被控制后 , 间盘在动态 固定保护下可以 椎
统的适应证如下。a大块椎间盘突出切除术后, ) 椎间盘组织 丧失较多.) b椎问盘再次突出, 需二次手术;) cL 骶化的椎问
盘切除;) d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椎间盘退变;) e单一的Moi d c
[8 K s zcrH, g n I Og tT, ta. h oa 1 ] emeaa Ak u , u e 1 T ecr一
椎被固定节段的活动性及解剖结构的完整性, 同时维持节段
稳定性 , 促进退变椎间盘的恢复 , 并通过保 留手术节段脊柱运
自身修复或延缓退变[ 。绝大多数临床结果显示 , 2 ] 非融合疗

后路Isobar非融合内固定系统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恢复腰椎活动度更具优势

后路Isobar非融合内固定系统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恢复腰椎活动度更具优势

后路Isobar非融合内固定系统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恢复腰椎活动度更具优势刘彦斌;付强【摘要】背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后路内固定治疗,可以常规选择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的方式,近年来Isobar非融合内固定系统作为一种半坚强内固定腰椎后路动态钉棒固定系统开始逐渐应用在临床,成为患者的治疗选择方式之一。

目的:临床对比观察研究分析采取后路Isobar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和传统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分为Isobar组和坚强内固定组,各20例,分别采用后路Isobar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和传统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进行治疗。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完成至少2年以上随访,无脱落。

与内固定前相比,两组患者内固定后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功能指数均显著改善;且与坚强内固定组相比,Isobar组患者治疗后腰椎活动度较大,而两组患者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接近。

说明采用后路Isobar非融合内固定治疗能够获得传统治疗相同的治疗效果,且在腰椎活动度方面更具有优势。

%BACKGROUND:The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can be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of posterior surgery way. We can choose the conventional posterior intervertebral fusion nail stick system internal fixation. Isobar non-fusion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was used in recent years. As a kind of a strong internal fixation of lumbar posterior dynamic screw rod fixation system, it has been gradual y applied in clinic, and has been one of patient’s treatment options. OBJECTIVE:To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sobar non-fusion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and traditional intervertebral fusion nail rod system internal fixation operation method in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From September 2011 to September 2012, 40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Changhai Hospital,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al University of Chinese PLA were enrol ed in this study. They were equal y assigned to the Isobar non-fusion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group (Isobar group) and the traditional intervertebral fusion nail rod system internal fixation group (rigid internal fixation group) and subjected to corresponding treatments. RESULTS AND CONCLUSION:Surgery was successful y completed in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These patients received at least 2 years of fol ow-up, no drop out. Compared with pre-fixation, low back pain Visual Analog Scale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fter fixation in both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rigid internal fixation group, range of motion of lumbar spine was larger in the Isobar group. Low back pain Visual Analog Scale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osterior Isolbar non-fusion internal fixation obtained identical outcomes as traditional treatment, and showed more advantages in range of motion of lumbar spine.【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5(000)013【总页数】6页(P2051-2056)【关键词】植入物;脊柱植入物;脊柱内固定物;Isobar系统;腰椎间盘突出症;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腰椎活动度【作者】刘彦斌;付强【作者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脊柱外科,上海市 200433;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脊柱外科,上海市 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文章亮点:1试验的特点在于采用临床观察性研究了解后路Isobar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证明该治疗方法不影响手术疗效的同时可以获得较好的脊柱运动性的保留。

Coflex非融合固定术棘突间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观察

Coflex非融合固定术棘突间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观察

Coflex非融合固定术棘突间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观察何齐芳;周少波;李民;朱六龙【摘要】目的探讨Coflex非融合固定植入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分别应用Coflex植入治疗、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对其手术方法、术中评估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Coflex手术的手术时间(70.02±8.67)min和出血量(181.46+16.59)ml均明显低于P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09、3.01,P均<0.05),而与单纯腰椎间盘摘除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34、0.24.P均>0.05).JOA评分中Coflex组优良率为94.32%,高于单纯摘除髓核组89.55%,略低于PLIF组为95.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11、1.26,P均>0.05).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棘突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Coflex固定术能减少手术创伤,并取得良好疗效.【期刊名称】《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年(卷),期】2010(008)002【总页数】3页(P140-142)【关键词】coflex;腰椎管狭窄症;动态固定装置;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作者】何齐芳;周少波;李民;朱六龙【作者单位】310006,浙江杭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310006,浙江杭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310006,浙江杭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310006,浙江杭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Coflex固定系统由Jacques Samani医生于1994年发明并推广应用[1]。

由于其改融合理念为动态固定,变刚性融合为可压缩系统的优点,其适应证逐渐包括了一些传统的脊柱融合术。

近年来,棘突间固定物在我国已经渐渐从钉棒系统固定后预防上椎体邻椎病方面发展到单独应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等[2]。

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疗效

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疗效

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是一种常见的椎间盘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感觉障碍、肌力减退等症状。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患者的病发年龄也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手术是较为常见的选择,而传统手术方法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和潜在的并发症风险。

Dynesys是一种新型的非融合内固定系统,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该系统接受了弹簧悬吊和固定的原理,通过保持椎间盘的稳定性来缓解症状。

相对于传统手术方法,Dynesys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的优点,并且能够保留患者自然的脊柱运动功能。

因此,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接受Dynesy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一项长期随访探究归入了100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中50例接受了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另外50例接受了传统手术治疗。

探究结果显示,Dynesys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手术组,且长期疗效稳定。

在术后1年、3年、5年和10年的随访中,Dynesys治疗组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6%、92%、90%和88%,而传统手术组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6%、82%、78%和72%。

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Dynesys治疗组的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痛苦感较轻,恢复时间较短。

术后1个月,Dynesys治疗组的平均痛苦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为3.6,而传统手术组的评分为5.3(P<0.05)。

术后3个月,Dynesys治疗组的VAS评分为2.1,传统手术组的评分为3.7(P<0.05)。

术后6个月,Dynesys治疗组的VAS评分进一步下降至1.4,而传统手术组的评分为2.8(P<0.05)。

此外,Dynesys治疗组的患者恢复后能够更好地保留自然的脊柱运动功能。

非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

非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

非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
杨雍;王炳强;杨金江
【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
【年(卷),期】2009(30)1
【摘要】复习相关文献,从基础研究及设计理念,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对腰椎非融合内固定技术加以综述.
【总页数】4页(P69-72)
【作者】杨雍;王炳强;杨金江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北京10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3
【相关文献】
1.腰椎退行性疾病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 [J], 张浩沙强;郭瑞;王志刚;李坤
2.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体质量指数与翻修率的关系 [J], 许立臣;许卫兵;杨东方;张海滨
3.非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J], 刘鹏;李瓦里
4.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体质量指数与翻修
率的关系 [J], 许立臣;许卫兵;杨东方;张海滨;
5.腰椎退行性疾病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 [J], 张浩沙强; 郭瑞; 王志刚; 李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在生理性活动及过度负荷劳动活动中,均 可对椎体、椎间盘及椎内小关节组织造成进行性损 伤,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药物及物理疗法无法改善的 退行性变可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解决。
目前普遍采用的融合与非融合治疗,也在观察 和争议中不断发展。融合固定致使相应节段椎体间 的运动功能丧失,邻近节段超负荷而出现椎体间的 活动度代偿性增加,导致应力异常集中于邻近椎间 盘及关节突,产 生“转 换 综 合 征 ”,继 而 引 发 临 近 椎 管狭窄、关节突关节退变和滑脱[1-2]。Park 等[3]研 究认为该技术导致融合固定相邻节段椎间盘负荷压 力增加、退变加速并产生椎间盘退变症状。国内一 些学者报道,融合术后出现反常性腰背部疼痛,长期 观察可出现假关节形成、加速邻近椎体节段退变,致 使出现新的椎间盘症状。
·316·
新乡医学院学报
http: / / www. xxyxyxb. com
2014 年 第行性变[11],其 形成机制尚未明确。
ADR 因其材料等因素也限制了其在应力较大 的腰椎中的应用。与棘突间非融合、椎弓根动力非 融合系统比较,ADR 的不足之处较多,早期不锈钢 材料带来的最大不足是抗腐蚀性、生物相容性和机 械性能差。钛合金的应用有着可磁共振成像、生物 相容性高、弹性模量低等显著优点,但其耐磨性差、 易氧化和硬度低等也局限了其进一步发展。钴铬钼 合金目前被认为是较理想的 ADR 材料,其具有高强 度、延展性好、易塑型、抗疲劳、耐腐蚀及良好的生物 相容性等综合优势。钴铬钼合金的弹性模量较其他 材料均高,其有植入后假体塌陷的危险。对于后期 改进中应用较广泛的金属-聚合物( 钴铬钼合金-超 高分子量聚乙烯) 交联材料,在可能的二次翻修手 术中脱落的磨损颗粒具有诱导巨噬细胞产生炎性因 子的能力,其炎症反应较强,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作 用[12],这一报道使较多学者担心其应用后的安全问 题。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 ADR 假体主要为德国的 Link SB Charit 和美国的 Prodisc 椎间盘假体,其均由 上下金属盖板和中间的聚乙烯核组成,2 种假体区 别为盖板与核的固定方式不同。对于其适应证,大 多数学者认为适用于经系统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退 行性单节段或多节段受累、无病变椎体感染和滑脱、 无关节突关节病变和椎管狭窄的患者[13]。ADR 置 换对于缓解因椎间盘病变产生的腰部疼痛等不适具 有显著的术后效果,不仅可以保留椎体间高度,还可 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脊柱自身的生物学、物理学特性。 理论上 ADR 假体在其适应证范围内被认为是一种 治疗椎间盘病变的较佳治疗方法。 1. 2 人工髓核应用 人工髓核是模拟应用分散椎 间盘的负荷应力,使其来自椎间盘的压力均匀传导, 以重塑椎间盘的功能。目前对于髓核置换的适应证 国内外学者均有共识,主要为年满 18 岁,存在退行 性单节段椎间盘疾病产生的慢性椎间盘源性腰痛, 椎间隙高度 > 5 mm,椎体终板无许莫结节[14]和骨 折者。其公认禁忌证为有严重症状的中央型椎管狭 窄、椎间孔或侧隐窝狭窄、腰椎滑脱超过Ⅰ度或峡部 裂、严重骨质疏松、椎间盘纤维环消失、病变部位的 椎管肿物、脊髓畸形等[15-16]。理论上小关节退变明 显的骨性关节炎视为椎间盘假体置换、髓核置换的 相对禁忌证[17]。
第4 期
巴义文,等: 腰椎非融合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317·
椎间盘退变性腰背痛、退行性腰椎侧弯导致的腰椎 管狭窄、椎间盘摘除后的腰椎不稳等适应证的术后 效果从不同方面给予积极的肯定。但 Nockels[28]报 道 DYNESYS 术后并发症中有椎弓根螺钉松动、断 裂及加速相邻椎体腰椎间盘退行性的可能。DYNESYS 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后路动态稳定非融合系 统之一,对于其长期应用中的不足及并发症因缺乏 相关文献报道,需进一步进行临床观察。 2. 4 类 似 DYNESYS 应 用 Twinflex、Isobar、 Bioflex、K-rod 均具有类似 DYNESYS 系统的各自特 点。Twinflex 不仅适合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还可 以应用于其他需融合固定的腰椎退行性疾病; Isobar 是一种基于椎弓根螺钉的半坚强后路动态钉棒固定 系统,其应 用 主 要 在 于 动 态 棒 含 有 一 个 可 纵 向、屈 伸、侧屈三维活动的微控关节; K-rod 系统由 PEEK 材料包绕钛缆构成,但其存在更进装配困难、X 光下 不显影等因材料特殊引起的问题; Bioflex 与 DYNESYS 基本类似,其最大特点是起坚固椎体、阻挡其后 移的功效,但其缺陷为限制了椎体间活动度,旋转时 作用于椎间盘的应力负荷增加。
1 ADR 及人工髓核技术系统
1. 1 ADR 应用 ADR 是一种复合性生物组织材 料,能够与上下椎体无障碍性相容,承担并分散椎体 间的相互作用力。Mulholland 等[4]指出,病变节段 适当保留活动度,降低其病变组织的异常活动范围, 并以此为基点改变椎间盘负荷受力传导的方向,维 持脊柱形态的稳定性,能达到减缓退行性疾病的目 的。ADR 置换术( 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 对于 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表 明,TDR 后假体能保留良好的活动度,相邻节段的 椎间压力 显 著 降 低,近 期 疗 效 明 显 优 于 腰 椎 融 合 术[5],理论上可以避免临近节段椎体退行性变的发 生[6]。ADR 植入人体需长期发挥分散组织间负荷 应力及稳定脊柱的作用,因此其长期疗效得到了国 内外学者的肯定,其主要功效为: ( 1) 稳定椎体,减 缓临近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改善椎管内神经及神 经根微环境,使神经根能在一定范围内无阻碍运动; ( 2) 恢复脊柱本身生物学、力学特征; ( 3) 提高脊柱 运动时活动的自由度。Tropiano 等[7]对 64 例接受 TDR 的 患 者 平 均 随 访 8. 7 a,术 后 疗 效 优 良 率 达 75. 0% ,疗效满意,对于术后影像学检查 ADR 无松 动、下沉及滑脱、膨胀、变形等不良反应。David[8]与 Lemaire 等[9]分别对 106 例、107 例接受 TDR 的患者 进行 10 a 的随访,得出受累椎体屈伸活动度及术后 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的结论,特别是术后随访 5 ~ 10 a 组疼痛缓解率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改 善率分别为 75. 5% 和 81. 8% ,所有患者均可重新负 重工作。戚绍飞[10]的回顾性研究认为,脊柱黄韧带 钙化、周围软组织损伤、棘间韧带退行性病变后均可 加速 ADR 退行性变,对中远程疗效观察及影像学复 查显示 ADR 有一定概率出现早期异位骨化、相邻节
DOI: 10. 7683 / xxyxyxb. 2014. 04. 024 收稿日期: 2014 - 01 - 07 作者简介: 巴义文( 1988 - ) ,男,河南商丘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 脊柱与关节学。 通信作者: 徐海斌( 1963 - ) ,男,河南新乡人,学士,主任医师,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 脊柱与关节学。
第 31 卷 第 4 期 2014 年 4 月
新乡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Vol. 31 No. 4 Apr. 2014
·315·
欁欁氉
欁欁氉
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
本文引用: 巴义文,徐海斌,徐珊. 腰椎非融合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31 ( 4 ) : 315-
早期人们为了减少椎体间融合导致的椎体间应 力、负荷的改变而提出应用非融合内固定技术。其 既可以减轻病变节段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影响,也可 以通过改变椎体间负荷传导从而降低相邻节段的退 行性病变。目前非融合内固定技术包括以下几类: ( 1) 人工椎间盘(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ADR) 及 人工髓核技术; ( 2) 经椎弓根固定的动力稳定系统; ( 3) 棘突间撑开系统; ( 4) 经椎弓根固定的半坚强系 统。现就国内外已有的非融合内固定技术的临床研 究及应用做一综述。
新乡
摘要: 腰椎融合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方法。为进一步减少融合带来的邻近节段退变、假关 节形成、局部关节创伤加重等并发症,非融合内固定目前认为是解决这一难点的金钥匙,同时也是国内外研究的重 点。现就国内外已有的非融合内固定技术的临床研究及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 非融合内固定; 腰椎;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681.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7239( 2014) 04-0315-05
319.
【综述】
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
腰椎非融合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巴义文1 ,徐海斌1 ,徐 珊2
( 1.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河南 453003)
卫辉
453100; 2. 新 乡 医 学 院 第 三 附 属 医 院 妇 产 科,河 南
Ray[18]和 Shim 等[19]从椎体稳定性、疼痛缓解 度、椎间隙高度改变及术后随访复查人工髓核在影 像学中的改变、位置、配合椎体的活动度等方面均获
得满意结果,此类研究为治疗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提 供了更多的选择。
2 经椎弓根固定的动力稳定系统
2. 1 Graf 韧带系统应用 Graf 系统 20 世纪 90 年 代被提出应用,其主要是以关节突关节为基点固定 具有腰背肌力量且腰椎小关节退变不显著的年轻患 者。其高聚乙烯生物带可以替代病变椎体区韧带拉 伸、固定脊柱,使 Graf 韧带固定位时保持一定张力, 防止脊柱小关节突关节间旋转应力,从而起到减轻 疼痛的效果。Kanayama 等[20]对比观察了 Graf 韧带 固定与后外侧腰椎融合( L4 /5) 术后 5 a 的临床效 果,发现 Graf 韧带可以使脊柱保持一定的生理性前 凸及屈曲活动度,对于中长期疗效也较满意,但术后 随访影像学显示,有相邻椎间盘退变的症状多出现 于相邻椎体出现融合现象后一段时间。研究表明, Graf 韧带有降低临近节段椎间盘的退变可能,但其 拉伸固定后加大了后侧纤维环的负荷,致使有侧隐 窝狭窄和黄韧带肥厚的患者不能得到满意的术后疗 效[21]。 2. 2 杠杆辅助的软固定系统应用( fulcrum assisted soft stabilization system,FASS) FASS 目前普遍认 为是 Graf 韧带的改进。在椎弓根钉和聚酯带之间 置入一高密聚乙烯弹性支撑棒,使韧带拉紧时将后 方的压 力 转 变 至 前 方,形 成 一 个 侧 应 力。 Sengupta 等[22]在脊柱模型研究中发现,通过联合使用韧带和 杠杆,可以达到减压椎间盘、控制异常活动、维持脊 柱的生理性前凸等作用。FASS 可以最大限度地降 低椎间盘的压力,限制腰椎的过度活动,使其在进行 性活动中维持椎体于矢状面的平衡。这一生物力学 上的特性决定了在临床上将会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其临床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2. 3 动态中和固定系统应用( 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DYNESYS ) DYNESYS 1991 年 由 Dubois 发明。经 Stoll 等[23]在原有基础上改良,其 相比 Graf 韧带系统增加一个硬度较大的纤维套管, 由钛合金椎弓根钉、高聚乙烯管芯及碳纤维套管 3 部分组合而成,使椎弓根钉固定在椎体上,并应用相 连的套管和管芯的维拉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固定节 段的稳定性,还可以使整个组合对抗屈曲活动的折 弯力、剪切力,从而预防固定节段的异常活动及保留 一定范围内的活动度。Cakir 等[24]及 Marco 等[25]报 道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 DYNESYS 内固定术后均未 改变固定的相邻节段腰椎活动度,但相比融合固定 整个 腰 椎 及 固 定 节 段 的 活 动 度 无 明 显 减 小。 Schnake 等[26]和 Putzier 等[27]对腰椎管狭窄、单节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