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Part1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定性、定位、定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规则营造的规划方法,其特点是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引导和控制,规划依托于理性的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P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管理提供依据(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规划层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有两种编制形式:第一种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种是单独进行的专项规划城市规划的五个阶段:1.城市规划纲要——定向示意性图纸2.城市总体规划——定性 1:5000~1:250003.分区规划——定量 1:50004.控制性详细规划——定位 1:1000~1:20005.修建性详细规划——定形 1:500~1:2000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分区(期)规划城市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现代城市的5个基本因素:人口规模、人口密集、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产业结构、城市设施Part2著名的规划思想和理论:以城市结构优化为导向的理想绿地模式以环境与生物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绿地模式以人类利用和功能区分为导向的功能绿地模式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建立19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之为“公园运动”。
公共卫生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城市美化运动这三者贯穿西方城市化的全过程,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城市规划的起源。
园林规划重点笔记+绿地系统
第一章城市绿地的效益一、生态效益1.改善空气质量1)固碳释氧(植物的光合作用)2)净化空气(吸收有毒有害气体)3)杀死细菌(植物可分泌杀菌素,如洋葱)2.净化水体植物根系吸收,转化,讲解和合成等方式作用于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对土壤起到净化作用。
3.降低噪声噪声的衰减主要是植物冠层对声能的反射和吸引引起的。
4.调节小气候1)调节温度(树冠阻挡阳光的直射和反射,蒸腾作用吸收热量)2) 调节湿度(蒸腾作用使空气湿度升高)3) 通风、防风(绿带与该地区夏季风向一致,可通风环节热岛效应,与冬季寒风方向垂直,可阻挡寒风和风沙对市区的危害)5. 涵养水源6. 维持生物多样性绿地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二、社会效益1.景观功能2.休闲保健场所3.文化教育园地4.社会交往空间5.防护和减灾功能三、经济效益1.直接经济效益(如园林绿化产品,门票,服务的直接经济收入)2.间接经济效益(指园林绿化所形成的良性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城市绿地带动旅游发展,周边地价,房价)第四章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基本原理1.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1)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就地保护2)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实施迁地保护3)加强科学研究,确立优先保护重点4)加强法制建设,把保护生物多样性纳入法制化轨道5)保护生态环境6)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2.园林植物生态学的应用1)尊重植物群落的自然特点(园林植物配置朝着群落方向努力,形成一个系统,乔灌草藤本相结合)2)考虑植物他感作用的影响a 植物生化的相克作用(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b 植物生化的相生作用(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促进其他植物生长)2)考虑生态环境因子对植物的影响第五章植物造景1.植物造景的特点1)自然性2)复杂性3)预见性4)生态性5) 美感双重性2.植物造景的依据(原则)1)尊重自然,保护利用2)尊重科学,符合规律3)因地制宜,适地适物4) 合理布局,满足功能5) 种类多样,季相变化6)密度适宜,远近结合3.植物造景的类型1)按植物类型分a 木本植物造景:孤植树,对植树,树列,树阵,树丛,树群,树林,树篱等b 草本植物造景:草花植物造景,草坪植物造景,蕨类与苔藓植物造景c 藤本植物造景:廊架,花架,墙外立面绿化,高架桥下绿化,枯木复绿2)按植物生境分类a 陆地植物造景:山地,坡地,平地b 水体植物造景: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3)按应用空间分类a 户外绿地植物造景b 室内庭园植物造景c 屋顶植物造景:屋顶植物选择的原则4.屋顶花园设计形式屋顶花园植物造景设计形式有地毯式、花圃式、自然式、点线式和庭院式。
笔记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杨赉丽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杨赉丽第一章城市规划基本知识一、城市1、城市的概念和定义:“城”和“市”起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防御功能;市——贸易交换功能。
定义: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和环境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征的空间地域体系。
2、城市的内涵:①人口数量;②产业构成;③行政管辖3、城市化(城镇化)的定义:农业人口及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城市化包括四个方面:①人口职业的转变(农转非);②产业结构的转变(一产变二三产);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比较集中的用地和较高的人口密度,便于建设较完备的基础设施)(第一产业: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副业;第二产业:工业,生产资料加工,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涵盖广泛,从业人口最多。
)4、城市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X100%5、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及规律——“S”型曲线(诺瑟姆曲线):①起步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缓慢,城市化水平30%左右②加速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极快而加速增长,城市化水平30%-60%③稳定阶段:由于农业现代化过程基本完成,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而趋于缓慢或停滞。
6、城市问题(会列举即可):住宅、交通、城市污染、城市灾害、社会秩序混乱、就业……(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行动计划》、《马丘比丘宪章》、《京都议定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城市功能(《雅典宪章》):生活(居住)、工作、游憩、交通8、城市规模: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
依据人口规模划分:>100W人——特大城市;50-100W人——大城市;20-50W人——中特城市;10-20W人——小城市二、城市规划1、定义: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得以城市层次为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是城市政府为达到城市发展目标而对城市建设进行的安排,包括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系统、开放空间的概念。
城市绿地: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城市行政区域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职位为主要形态的用地。
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地貌特征、基础种植和地带性园林植物,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规划设计的和现有各级各类园林绿地用植物群落的形式绿化起来,并以一定科学规律给予沟通和连接,构成的完整有机的系统,这一系统同时与自然、河川等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林地、农牧区相沟通,形成城郊一体的生态系统。
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子系统。
开放空间:开放空间是国外常用的大致与我国绿地相当的概念。
广义的开放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人、人与自然进行信息、物质、能量交流的重要场所,强调空间概念本身的开放性和可达性,不仅包括城市内部和外围的山体、水体、植被、林地等具有自然特征的空间,也包括城市中的公园、广场、庭院、步行街等人工环境。
开放空间涵盖的空间远远大于城市绿地涵盖的空间。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其中的专项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与细化。
⏹城市总体规划应明确城市绿化的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控制原则和指标,分层合理布置公园绿地,确定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等的绿线。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明确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的界线,规定公园绿地的绿化用地率、出入口、停车位、建筑密度等,规定附属绿地占单项建设用地的比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与城市规划的内容与阶段相协调,优化人居环境,满足生物多样性、景观丰富性、维护经济性等城市发展需要。
【笔记】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杨赉丽(2020年8月整理).pdf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杨赉丽第一章城市规划基本知识一、城市1、城市的概念和定义:“城”和“市”起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防御功能;市——贸易交换功能。
定义: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和环境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征的空间地域体系。
2、城市的内涵:①人口数量;②产业构成;③行政管辖3、城市化(城镇化)的定义:农业人口及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城市化包括四个方面:①人口职业的转变(农转非);②产业结构的转变(一产变二三产);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比较集中的用地和较高的人口密度,便于建设较完备的基础设施)(第一产业: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副业;第二产业:工业,生产资料加工,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涵盖广泛,从业人口最多。
)4、城市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X100%5、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及规律——“S”型曲线(诺瑟姆曲线):①起步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缓慢,城市化水平30%左右②加速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极快而加速增长,城市化水平30%-60%③稳定阶段:由于农业现代化过程基本完成,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而趋于缓慢或停滞。
6、城市问题(会列举即可):住宅、交通、城市污染、城市灾害、社会秩序混乱、就业……(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行动计划》、《马丘比丘宪章》、《京都议定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城市功能(《雅典宪章》):生活(居住)、工作、游憩、交通8、城市规模: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
依据人口规模划分:>100W人——特大城市;50-100W人——大城市;20-50W人——中特城市;10-20W人——小城市二、城市规划1、定义: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得以城市层次为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是城市政府为达到城市发展目标而对城市建设进行的安排,包括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读书笔记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读书笔记- 园林相关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化的重要环节城市绿化重要包括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四个重要环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包括下列重要内容1、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2、规划期限和规模范围3、市域绿地系统规划4、规划目标与指标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和分区6、城市绿地系统分类规划7、树种规划8、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9、古树名木保护10、分期建设规划11、绿地规划的实施措施■城市绿地分类: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
■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1、国民经济水平2、城市性质3、城市规模4、城市自然条件5、城市所在地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等条件6、城市用地分布现状7、城市中已形成的建筑物8、园林绿地的现状及基础■城市绿地指标的作用1、可以反映城市绿地的质量与绿化效果,是评价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福利水平的重要指标。
2、可以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各阶段调整用地的依据,是评价规划方案经济性、合理性的数据。
3、可以指导城市各类绿地规模的制定工作,如推算城市城市公园及苗圃的合理规模等,以及估算城建投资计划。
4、可以统一全国的计算口径,可以为城市规划学科的定量分析、数理统计、计算机技术应用等更先进、更严密的方法提供可比的数据,并为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与修改提供基础数据。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园绿地的数量,是衡量城市绿化水平的主要指标。
Ag1m=Ag1/NpAg1m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Ag1 ——公园绿地面积(m2)Np ——城市人口数量(人)■人均绿地面积:Agm =( Agl+ Ag2+ Ag3+ Ag4)Agm——人均绿地面积(m2/人)Ag1——公园绿地面积(m2)Ag2——生产绿地面积(m2)Ag3——防护绿地面积(m2)Ag4——附属绿地面积(m2)Np ——城市人口数量(人)■绿地率:是衡量城市规划的重要指标,是指城市中各类园林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表示了全市绿地总面积的大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心得标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心得标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和标准。
一、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和原则1.环境保护与生态功能:规划应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保护和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
要注重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保护、气候调节等。
2.社会公众的参与: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参与,特别是那些与绿地系统相关的利益相关者。
要通过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和多方沟通,形成共识,提高规划的可行性。
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规划应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科学确定绿地系统的规模、布局和结构。
要避免浪费土地资源,优化绿地系统的布局,以提高绿地系统的连通性和完整性。
4.多功能、多样性: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绿地系统的多功能和多样性。
要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同时考虑绿地系统的生态、社交、健康和教育等功能,打造多元化、富有活力的绿地系统。
二、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和要点1.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包括城市绿地系统的总体目标、原则、政策和标准。
要明确城市绿地的发展方向和规模,确定不同类型和功能的绿地空间的布局和数量,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保障政策。
2.绿地系统结构规划:确定城市绿地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连接方式。
要通过绿道、林带、湿地等方式,将不同类型和功能的绿地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要考虑绿地系统的连通性和韧性,以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
3.绿地系统细部规划:根据城市功能区划和居民需求,确定绿地系统的布局和设计。
要根据城市的特点和现状,规划不同类型和尺度的绿地,包括公园、街头花坛、广场绿地等。
同时,要注重绿地系统的景观质量和居民的使用功能。
4.绿地系统管理规划:确定城市绿地系统的管理机构、权限和责任,制定绿地的管理制度和标准。
要建立完善的绿地管理体系,包括绿地养护、绿地安全、绿地活动等方面的管理规定,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配套设施。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知识点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知识点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手段,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营造舒适的城市绿地空间,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规划的原则、分类、设计要素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绿地规划的原则1. 人性化原则:城市绿地规划要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愿望,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2. 生态原则:城市绿地规划要尊重自然,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3.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绿地规划要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确保绿地的长期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二、城市绿地的分类城市绿地可以根据其功能和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绿地类型包括公园、广场、花坛、绿道、湖泊等。
不同类型的绿地在城市中起到不同的作用,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三、城市绿地设计的要素1. 空间分布: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要合理分布,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满足居民的需求。
不同绿地类型之间要有良好的连通性,形成绿色的网络。
2. 植被选择:城市绿地的植被选择要考虑适应性、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
根据具体条件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种类。
3. 水体规划:城市绿地中的水体是重要的景观元素,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水体,可以提高绿地的生态效果和观赏价值。
4. 设施设置:城市绿地中的设施要满足居民的休闲和活动需求,如座椅、草坪、运动设施等。
同时要考虑设施与绿地的协调性,不破坏绿地的整体景观效果。
四、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要追求可持续性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节约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城市土地,通过密度控制和空间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2. 节约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等方式,减少城市绿地对自来水的需求。
3. 节能减排: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和设施设置,降低城市绿地的能耗,并减少对空气和水的污染。
城绿地完整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考试重点归纳(个人总结,仅供参考)一.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10分)2.填空题(15分)3.简答题(15分)4.方案设计(60分)(图纸规格A3,实际规划面积1000m2,绘制总平面图,表现手法不限,要求上色)二.考试时间:180分钟三.考试重点范围:一、绪论 1.城市规划相关术语与概念(教材P29)2.风景园林学科的范畴(课件)二、第二章园林绿地构成要素(课件)第二节园林建筑第三节园路、场地和园桥三、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章节)第一节城市绿地的功能和作用(教材P10—P24)第二节城市绿地系统组成(重点是教材P5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表格)四、第四章公园规划设计(重点章节)第二节公园规划设计的形式和内容第四节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重点是5个功能分区等)第五节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五、第五章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公园、滨水公园)六、第六章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第一节居住区环境规划的基本知识第二节公共绿地规划设计七、第七章城市道路与绿地广场规划设计第一节道路绿化1.2.城市道路绿化的基本术语与相关规定3.城市道路绿化的内容和规划4.道路绿带设计第二节城市广场规划设计1.城市广场的概念2.城市广场的分类四.考试重点内容归纳:1.城市规划相关术语与概念(教材P29)城市建成区、城市规划区、城市绿化、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系统、园林绿地面积、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三维绿量、绿化覆盖面积、绿化覆盖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公园服务半径、楔形绿地、城市绿线、城市蓝线、道路红线、建筑红线、容积率、建筑密度、城市道路网、城市道路网密度、公园绿地面积率、出游率等(1)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2)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市政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3)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休憩和美化景观的城市绿化用地。
绿地系统规划课堂笔记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五大功能:生态、游憩、景观、文教、避灾一、生态功能1.维持城市碳氧平衡2.调节城市微气候3.净化空气、防止公害4.维持生物多样性5.水土保持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中典型的特征之一。
它是城市气温比郊区气温高的现象。
城市热岛的形成一方面是在现代化大城市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所发出的热量;另一方面,城市中建筑群密集,沥青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函授比热容(可吸收更多的热量),而反射率小,使得城市白天吸收储存太阳能比郊区多,夜晚城市降温缓慢仍比郊区气温高。
二、游憩1.提供人游憩休息场所2.满足人心理的需要三、景观城市景观五意象:道路、边界、中心点、区域特征、标志物道路:动线网路,有连续性、方向性的道路、铁路和运河边界:把一个地区从另一个地区分离出来的屏障,或者两个地区互相连接的接缝如河流、山川、海岸线和山崖等中心点:包括街区的重要地点、公共汽车聚合点以及具有特征的事物聚合焦点之类,如广场、商业街区域特征:拥有比较宽阔的城市地区,具有共同的用途和特质,和其他区域有明显的区别,如工业区、商业区标志物:城市景观的重要内容,有独特的造型与背景强烈的对比,以及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四、文教功能1.传承地域历史文脉2.爱国主义思想教育3.形成环境教育课堂五、避灾功能1.避灾功能避难场所防火隔离带疾病传播的避风港战争时期民防设施2.救灾功能救援直升机起降场地救灾物资集散地临时医院搭建地倒塌建筑物临时堆放第三章城市绿地分类及指标城市建设用地九类:R 居住用地C 公共设施用地M 工业用地W 仓储用地T 对外交通用地S 道路广场用地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G 绿地D 特殊用地E 水域和其它用地一、城市绿地分类原则1.以绿地功能为主要依据2.绿地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平衡的计算口径相一致3.要反映不同城市的绿地特点4.绿地分类应尽量考虑与其他国家的可比性5.考虑绿地的管理体制、统计范围、投资来源(可操作性)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G1 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G11 综合公园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G111 全市性公园为全市民服务,活动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绿地G112 区域性公园为市区内一定区域的居民服务,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设施完善的绿地G12 社区公园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不包括居住组团绿地G121 居住区公园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服务半径:0.5~1.0kmG122 小区游园为一个居住小区的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服务半径:0.3~0.5kmG13 专类公园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G131 儿童公园单独设置,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及开展科普、文体活动,有安全、完善设施的绿地G132 动物园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移地保护野生动物,供观赏、普及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动物繁育,并具有良好设施的绿地G133 植物园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G134 历史名园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G135 风景名胜公园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G136 游乐公园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环境较好的绿地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G137 其他专类公园除以上各种专类公园外具有特定主题内容的绿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点概括一、基本观点A绿地城市绿地:以植物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良城市形态,保护环境,为居民供给游憩场所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样种类和规模的绿化用地构成的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样城市绿地进行定位、定性、定量的兼顾安排,形成拥有合理构造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拥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化等功能的活动。
B城市绿地的种类按在城市中的地点:城市绿地;郊区绿地按规模: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按服务对象 : 公共绿地;私用绿地;专用绿地按功能系统: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按服务范围:全市性绿地;地域性绿地;局部性绿地C各种绿地的用地选择公园绿地1市里级综合公园:综合性公园要求有景色优美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有广阔的草地与浓烈的林地,四时景观变化多样。
2小孩公园:地点应靠近居民区,并防止穿越交通屡次的干道。
3动物园:应与居民密集地域有必定距离,与屠宰场、动物毛皮加工厂、垃圾办理场,污水办理厂等保持必需的安全距离,布防备林带,并注意防备污染城市水体。
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部署在独立地段,以便采纳安全隔绝举措。
4 植物园: (1) 因用地较大,其地点常离居住区较远,但要尽可能设在近郊,有较方便的交通条件,便于广大民众使用。
(2) 不要在有污染工业的下风下游地域,免得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要有适合的土壤水文条件。
应尽量防止建在原垃圾堆场、郊外土壤贫乏的生荒地或地下水位过高或缺少水源的地方。
5 体育公园:体育公园用地较大 ( 一般不小于 10 公顷 ) ,建设投资大、管理保养费工,在一般城市中设置一到三处。
其投资、建设、经营管原因各级体育部门负责,或与园林部门共同管理保养。
由于有大批的人流集散,要求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6 纪念性园林:市里以外的纪念性园林不计在公园绿地面积中。
生产绿地包含苗圃、花园,果园、林场,科研植物园,卫生防备林、风砂防备林,水土保持林、水源修养林等,是郊区用地的一部分 ( 也有苗圃、花园在市里内的状况 ) 。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城市规划基本知识六、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应是一种经济高效、环境宜人、社会和谐的人类住区。
《人与生物圈计划》(MAB)报告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5项原则:(1)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区系及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2)生态基础设施(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3)居民的生活标准;(4)文化历史的保护;(5)将自然融入城市。
七、绿道:广义上讲,“绿道”是指用来连接的各种线型开敞空间的总称,包括从社区自行车道到引导野生动物进行季节性迁移的栖息地走廊;从城市滨水带到远离城市的溪岸树荫游步道等.名词解释第三章城市绿地功能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理第四章原理及公式第五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第六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第七章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第八章防护绿地规划设计第九章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9.1城市居住区绿地相关术语1、城市居住区:城市中住宅建筑相对集中布局的地区,简称居住区。
2、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以居民步行15分钟可满足其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一般由城市干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50000-100000人(约17000-32000套住宅),配套设施完善的地区。
3、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以居民步行10钟可满足其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一般由城市干路、支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15000-20000人,(约5000-8000套住宅),配套设施齐全的地区。
4、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以居民步行5分钟可满足其基本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一般由城市支路及以上级城市道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5000-12000人(约1500-4000套住宅),配建社区服务设施的地区。
5、居住街坊:由城市支路等城市道路或用地边界线围合的住宅用地,是住宅建筑组合形成的居住基本单元;居住人口规模在1000-3000人(约300-1000套住宅,用地面积2-4公顷),并建有便民服务设施。
读书笔记-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读书笔记——自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教材第五章心得随着工业时代的过去,在工业时代的城市建设、环境改造中,人们所对自然环境的肆意破坏,导致了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
当时,社会环境状况极差,大量人口死于瘟疫、居住环境恶劣、自然灾害日益频繁。
人们渐渐开始觉醒,开始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不能只是一味的肆意改造环境。
人们渐渐意识到,自从人类远古时期开始为自己建造栖息地、建造生活的洞穴开始,到现在摩天楼林立、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甚至是到了社会高度发达的未来。
人类的发展、建筑的发展始终是和人类所处的整个自然环境紧密的关联在一起的。
在自学完教材第五章园林绿地与建筑环境之后,我对于园林绿地的规划、环境与建筑关系的设计、创作手法等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
同时,还对于园林绿地与建筑环境的一些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也知道了一些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发展大概的历史过程。
而这也是我在整个章节中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因为如果不思考清楚历史,就没法更好的生活于当下,也就不能更好的指导未来的建设,正如李世民所言:“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教材上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其划分为四个时期:人类依附自然;人类脱离自然;人类破坏自然;高层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城市建设、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的话,我觉得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1,人类依附于自然。
在这个阶段,人们生活在山洞等自然营造的场所中,每天靠打猎为生,几乎完全被自然所控制着。
人们的力量太过渺小,对于周围的环境基本没有什么改造能力,也没脱离开自然的食物链。
(附图1)在这个时期,人类智力水平还比较低,但是,随着时间的继续,人类也在慢慢进步。
2,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
这个时期很长,从一开始聚落的出现,到后来工业革命之前,都大致可以归为这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类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在为生存奋斗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了如何改善自我的生存环境,使之满足生存安全等需要。
但是,由于人们的力量还是有限,能改造自然的力量还是很小。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笔记 最终版
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与效益一、试简述城市园林绿地功能与作用一、生态功能1.改善小气候:调节气温:太阳辐射的60~80%被植物所吸收,其中90%热能被植物的蒸腾所消耗;调节湿度: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而降温,提高湿度一般蒸发的水分占从根部吸收的99%;调节气流:(1)挡防风林,减风速,减风沙,改善气候;(2)通道:带状绿地,加大空气流通,将城市郊区的气流引入城市中心。
2.净化空气:(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2)吸收有害气体:吸收so2的有:臭椿、夹竹桃、石榴;吸收cl2的有:黄杨、油茶、山茶;吸收HF2的有:大叶黄杨、海桐、香樟;吸收o3的有:银杏、柳杉、冬青;(3)吸滞烟灰粉尘:一方面由于枝冠茂密,具有强大的降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的降低,一些大粒尘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叶子表面不平,有茸毛,有的还分泌粘性的油脂或汁浆,空气中的尘埃经过树木时便附着于叶片及枝干,经过雨水的冲洗,又恢复其吸尘能力;(4)减少含菌量:植物减少尘埃从而减少含菌量,有些植物还能分泌具有杀菌能力的杀菌剂,使得空气含菌量减少;健康作用:负离子作用,芳香草对人体的影响,绿色植物对人体神经的作用3.防止公害灾害:(1)降低噪声A噪声来源:交通运输,工业噪声,其他噪声B树木绿化对噪声具有吸收和消声作用,可以减弱噪声的强度C减噪效果影响因素:植物配植方式、树冠层、高度、位置、种类、林带的结构与宽度;(2)净化水体与土壤作用:许多水生植物、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作用,植物的地下根系的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3)涵蓄水源与保护地下水4.保护生物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环境二、空间功能:1安全防护作用:避震防火作用[防火树种];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有利备战防空。
2提供游憩度假条件:日常户外活动;3.文化宣传、科普教育;4旅游度假;5度假及休闲疗养基地。
三、精神上作用:美化城市、装饰环境;自然美、艺术美和创造性(植物的自然特性、满足人的情感生活追求、道德修养追求和人迹交往追求、满足人们创造的需求,精神世界的发展,需要知识作为武器。
绿地规划系统知识点总结
绿地规划系统知识点总结一、绿地规划概述绿地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城市环境、生态保护、景观改善、人居环境等多个方面。
绿地规划系统是为了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城市绿地资源而设计的一个系统。
它包括了规划原则、指标标准、规划方法与技术、规划管理和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绿地规划系统的建立对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居住条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绿地规划原则1.生态原则绿地规划应当以生态保护为首要原则,保护和恢复植被、水体、野生动物栖息地等生态系统,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和生态健康。
2.可持续原则绿地规划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合理配置绿地资源,精心设计绿地功能,保障绿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3.公平公正原则绿地规划应当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保障市民的基本需求和利益,使城市的绿地资源分配更加均衡和合理。
4.多功能原则绿地规划应当以多功能规划为原则,将绿地的生态、休闲、娱乐、文化、教育、健康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绿地成为城市的综合性公共空间。
5.适度规模原则绿地规划应当以适度规模为原则,根据城市规模、土地利用状况、环境容量等因素合理确定绿地规划规模,形成合理的绿地规划布局。
三、绿地规划指标标准1.规划指标绿地规划指标包括绿地面积、绿地覆盖率、绿地分布密度、绿地服务范围等。
不同城市的绿地规划指标会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人口密度和分布、气候条件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2.规划标准绿地规划标准是一种量化的、可计量的标准,用来评价绿地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规划标准包括了城市绿地建设标准、园林绿化标准、绿地景观规划标准等,在绿地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监测评估绿地规划的指标和标准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了解规划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通过不断地监测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绿地规划方法与技术1.地理信息系统(GIS)GIS在绿地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绿地规划知识点总结大全
绿地规划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绿地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 绿地规划的基本概念绿地规划是指对城市内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其目的是通过科学的设计和规划,使城市内绿地资源合理分布和利用,提高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
2. 绿地规划的基本原则(1)生态原则: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2)合理利用原则:深入研究城市绿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制定合理的利用方案。
(3)文化原则: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融入绿地规划,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4)景观原则: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提高城市的美观度和宜居性。
(5)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对城市绿地资源的长期规划和保护,实现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地规划的内容要点1. 绿地规划的范围(1)城市公园:城市的主要休闲娱乐场所,通常设有草坪、湖泊、花园等。
(2)绿化带:沿街道、河流或高速公路等地段设置的绿地带,起到隔离噪音、净化空气的作用。
(3)社区绿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通常包括植草坪、篮球场、花园等。
(4)森林公园:位于城市郊区或卫星城的大型公园,有较大的面积和自然生态环境。
2. 绿地规划的设计要点(1)功能分区:根据绿地的用途和需求,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
(2)景观设计:通过植被配置、地形起伏、水体布置等手段,打造具有美丽景观的绿地。
(3)生态保护:保护珍贵的植物和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4)交通布局:合理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和汽车道,提高绿地的可达性和便利性。
(5)设施设置:设置休息座椅、儿童游乐设施、运动场地等设施,提升绿地的利用价值。
3. 绿地规划的管理和维护绿地规划的管理和维护是绿地规划的重要环节。
只有加强对绿地资源的管理和维护,才能确保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管理和维护的要点包括:加强绿地资源的保护、提高绿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绿地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等。
三、绿地规划的实践案例1. 纽约中央公园规划纽约中央公园是世界上著名的城市公园,据说是美国最被民众喜爱的公园。
绿地规划知识点总结
绿地规划知识点总结绿地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城市中的公共绿地、私人花园、景观带等绿色空间的规划布局和设计。
绿地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人们的休闲娱乐空间,还可以改善城市的气候和地表水系统,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绿地规划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绿地规划的概念和意义1. 绿地规划的概念绿地规划是指对城市中的绿色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和设计,以满足城市居民对绿化环境的需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 绿地规划的意义绿地规划对城市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绿地可以增加城市的景观价值,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对于城市的旅游和文化产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再次,绿地规划可以改善城市的气候和地表水系统,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缓解城市的水logging问题。
最后,绿地规划还可以增加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空间,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城市的社会文化水平。
二、绿地规划的基本原则1. 生态优先绿地规划应该以生态优先为原则,遵循自然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植被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公共利益绿地规划应该以公共利益为核心,满足城市居民对于绿地的需求,提供优质的休闲娱乐空间,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促进城市的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3. 多功能性绿地规划应该具有多功能性,满足城市居民对不同功能绿地的需求,针对不同的地域特点和人群需求,开发设计多样化的绿地空间,提供文化、教育、体育、休闲等各类服务功能。
4. 可持续性绿地规划应该具有可持续性,以生态经济为导向,将节能环保、资源合理利用等要素融入规划设计中,确保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5. 灵活性绿地规划应该具有灵活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变化和人民需求的变化,注重规划设计的灵活性和可调节性,保证绿地规划的长远性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第一章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preventive dentistry:口腔预防医学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
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
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心理及社会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也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
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发生的前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预防,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尽量恢复或保留口腔功能。
第二章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理论研究)口腔流行病学oral epidemiology: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口腔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制定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服务效果打下良好基础。
(1)描述性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又称现况调查,调查目标人群中某种疾病或现象在某一特定时点的情况。
它的作用在于了解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以便制定预防措施和为研究病因提供线索。
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又称疾病监测,即研究疾病或某种情况在一个人群中随时间推移的自然动态变化。
它的作用在于动态观察疾病或某种现象的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常规资料分析:又称历史资料分析,即对已有资料或者疾病监测记录做分析或总结。
(2)分析性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主要用于探讨病因或相关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特点是观察时间短、需要研究的对象少,适合研究一些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和罕见病。
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
群组研究cohort study:又称队列研究,将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的发病率,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病因的假设。
特点是观察时间长,可以获得不同暴露强度与疾病的关系,可以观察一种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3)实验流行病学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是指在研究者的控制下对人群采取某些 1分为临床干预措施或施加某些因素或消除某些因素以观察其对疾病发生或健康状态的影响。
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龋病常用的指数★①恒牙龋失补指数:DMFT为龋失补牙数、DMFS为龋失补牙面数。
“龋”即已龋坏尚未填充的“补”为因龋已做填充的牙“失”指因龋丧失的牙;牙;②乳牙龋失补指数:9岁以下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乳牙,即为龋失牙③龋均mean DMFT: 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龋面均mean DMFS: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面数④龋面充填构成比:是指一组人群中的龋、失、补牙面中已充填的龋面(继发龋面不算)所占的比重⑤患龋率:在调查期间某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⑥龋齿发病率: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
⑦无龋率:全口牙列均无龋的人数占全部受检人数的百分率。
WHO龋病流行程度的评价指标(12岁):龋均(0-1.1 很低)(1.2-2.6 低)(2.7-4.4 中)(4.5-6.5 高)(6.6以上很高)【龋病流行特征】——地区分布(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时间分布、人群分布(乳牙患龋率男性高于女性,恒牙女性高于男性;患龋率最高的是彝族,最低的是回族)【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氟摄入量(0.6-0.8mg/L患龋率最低)、饮食习惯、家族影响★牙周病常用指数■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只检查6个牙面即16、11、26、31的唇(颊)面和36、46的舌面。
包括简化软垢指数DI-S和简化牙石指数CI-S△.简化软垢指数DI-S0 = 牙面无软垢1 = 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2 = 软垢覆盖面积为牙面1/3与2/3之间3 = 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简化牙石指数CI-S0 = 龈上、龈下无牙石1 = 龈上石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2 = 龈上石覆盖面积占牙面1/3与2/3之间,或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牙石23 = 龈上石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或牙颈部有连续而厚的龈下牙石■菌斑指数PLI——每颗牙检查4个牙面,即近中颊面、正中颊面、远中颊面以及舌面,每个牙的记分为4个面记分之和除以4,个人记分为每颗牙记分之和除以受检牙数0 = 龈缘区无菌斑1 = 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视诊不可见,若用探针尖的侧面可刮出菌斑2 = 在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3 = 龈沟内或龈缘区及邻面有大量软垢■Turesky改良的Q-H菌斑指数——福州中泽口腔分析认为需先用菌斑染色剂染色0 = 牙面无菌斑1 = 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2 = 牙颈部菌斑宽度不超过1mm3 = 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1mm,不足牙面1/34 = 菌斑覆盖面积在牙面1/3与2/3之间5 = 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牙龈指数GI0 = 牙龈健康1 = 牙龈轻度炎症,牙龈颜色有轻度改变并轻度水肿,探诊不出血2 = 牙龈中度炎症,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出血3 = 牙龈严重炎症,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并有自动出血倾向■牙龈出血指数GBI 0=探诊后牙龈不出血 1=探诊后可见牙龈出血■龈沟出血指数SBI0=龈缘和龈乳头外观健康,轻探龈沟后不出血1=龈缘和龈乳头呈轻度炎症,轻探龈沟后不出血2=牙龈呈轻度炎症,有颜色改变,无肿胀或水肿,探诊后点状出血3=牙龈呈中度炎症,有颜色改变和轻度水肿,探诊后出血,血溢在龈沟内4=牙龈呈重度炎症,不但颜色改变,而且明显肿胀,探诊后出血,血溢出龈沟5=牙龈有色的改变,明显肿胀,有时有溃疡,探诊后出血或有自动出血★★社区牙周指数CPI(考题)【检查器械】:CPI牙周探针,探针尖端为直径为0.5mm小球,刻度为3.5、5.5、8.5、11.5 【检查项目】:牙龈出血、牙石、牙周袋深度3【检查方法】:以探诊为主,结合视诊;所用力不超过20g6区段指数牙(20岁以上)【检查指数牙】:将口腔分为六个区段,检查牙龈出血和牙石、牙周袋深度。
A.20岁以上:10颗指数牙B.15-20岁:只检查6颗指数牙(避免第二恒磨牙假性牙周袋)C.15以下:只检查6颗指数牙,不查牙周袋WHO规定:☆每个区段内必须有2颗或以上功能牙,并且无拔牙指征,该区段才做检查。
☆检查区段内以最重情况记分。
☆探查指数牙,若没有指数牙的区段,探查所有余留牙,以最重情况记分。
☆以6区段中最高分记分作为个人CPI值。
【计分标准】:0= 牙龈健康1= 龈炎,探诊后出血2= 牙石,探诊可发现牙石,但探针黑色部分全部露在龈袋外3= 早期牙周病,龈缘覆盖部分探针黑色部分,龈袋深度4-5mm4= 晚期牙周病,探针黑色部分被龈缘完全覆盖,牙周袋≥6mm或以上X= 除外区段(少于2颗功能牙)9= 无法检查(不记录)牙周病的流行特征——地区分布(农村比城市严重)、时间分布(青春期龈炎发病达高峰,其后下降;牙周病患病率逐渐上升)人群分布(男性高于女性,龈炎最低朝鲜族,最高彝族)影响牙周病流行因素——口腔卫生、吸烟(危险性高2倍;瘾大者7倍)、营养、全身疾病口腔健康状况调查oral health survey:是口腔流行病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收集一个人群患口腔疾病的频率、流行强度、分布及流行规律的资料,是一个横断面调查。
★【调查目的】:1)查明口腔疾病在特定时间内的发生频率和分布特征及其流行规律2)了解和分析影响口腔健康的有关因素3)为探索病因,建立和验证病因假设提供依据4)选择预防保健措施和评价预防保健措施的效果45)评估治疗与人力需要★【调查项目】:一般项目、健康状况项目、问卷调查项目★【调查方法】:(1)普查——应查率要求在95%以上(2)抽样调查——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捷径调查pathfinder survey:是(3WHO推荐的调查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在短时间内了解某群体口腔健康状况,并估计在该群体中开展口腔保健工作所需的人力和物力。
这种方法只调查有代表性的指数年龄组的人群(5、12、15、35-44、65-74)4)试点调查pilot survey:又称预调查,为在开展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前先进行小规模(的调查,一般是对有代表性的1-2个年龄组少数人群进行调查★【样本含量】:样本量小则抽样误差大,样本量太大则造成浪费N=t2PQ/d2 ——t值为2,P为某病预期现患率,Q=1-P, d为允许误差★【误差及预防方法】:随机误差random error——是在抽样调查过程中产生的变异,由于机遇不同所造成,不能完全避免,但可测量其大小,并能通过抽样设计和扩大样本来加以控制偏倚bias——是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检查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属于系统误差,应设法防止(1)选择性偏倚:随意选择样本所造成。
防止方法是严格按照随机抽样的设计方案抽样(2)无应答偏倚:防止方法是调查前做好组织宣传工作,改善调查方式使受检者积极配合(3)信息偏倚:A、因检查器械等造成的测量偏倚:如检查器械不规范,现场工作条件差,如光线不足等,防止的办法是按规定使用标准检查器械,并保持稳定的环境条件B、因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包括回忆偏倚及报告偏倚。
防止的办法是调查中尽量设计可能的回忆目标,对一些敏感的问题选用间接询问法、对象转移法等技术以保证信息的可靠C、因检查者引起的偏倚:防止的办法一是疾病的诊断标准要准确,二是调查前要认真培训,三是调查前要做标准一致性试验(Kappa值小于0.4,可靠度不合格;0.41-0.6可靠度中等;0.61-0.8可靠度优;0.81-1完全可靠)★★口腔健康状况调查设计表(考题)(1)一般项目: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2)健康状况项目:包括口外检查、颞颌关节评价、口腔黏膜情况、釉质发育不全、氟牙 5 症、社区牙周指数、附着丧失、牙列状况及治疗需要、修复状况、牙合畸形等)问卷调查项目:研究对象的属性;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3临床试验应符合三个基本原则——随机、对照、盲法龋病的预防第四章龋活性试验CAT——以致龋菌及酸性产物为指标,检测龋发生危险因素的试验称为~(1)Dentocult SM试验——观察唾液中每毫升菌落形成单位的变形链球菌数量来判断龋的活性。
结果判断:“0和1”<10^5 “2”< 10^5-10^6 “3”>10^6(3为高龋活性)(2)Dentocult LB试验——主要观察乳杆菌在唾液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