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 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音乐史
西方音乐发展的各个时期:……
第一章、古希腊与古罗马音乐(约公元前12世纪—-公元5世纪)
第一节、古希腊音乐
一、古希腊的音乐发展状况
1、音乐与神的崇拜
2、诗歌的繁荣
(1) 史诗: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2)抒情诗歌的繁荣较早的抒情诗作者萨福、阿西乌斯、泰潘德。
3、古希腊的戏剧
(1) 特点:希腊的“悲剧” 集音乐、诗歌、舞蹈、表演于一体,是一种综合性艺术;音乐(尤其是声乐)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独白或对白都是用歌唱来表达, 歌唱的同时也有器乐简单伴奏;合唱是载歌载舞的;舞蹈动作简单.
(2)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匹得斯
二、古希腊的乐器
希腊的乐器主要有弦乐和管乐两类,弦乐的代表是里拉琴,管乐的代表是阿夫洛斯管。
三、古希腊的音乐理论
1、音阶和调式理论在当时的古希腊,音阶的构成以四音音列为基础。
四音音列可以根据全音和半音的不同位置,排列成7种不同的音阶,它们分别是多里亚、弗里几亚、利第亚及其各种变体,是以古希腊的几个重要氏族部落的名称为其命名的,排列方式自上而下。
2、音乐社会功能的学说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利士多德等人认为,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重视音乐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四、总结古希腊音乐的特点:
织体:单声部音乐,即使有合唱、伴奏,也是以同音或八度伴和。
旋律和节奏:自由,与诗歌的韵律、节奏一致。
调式:古希腊调式,排列自上而下,以希腊部落民族定名。
记谱法:用希腊字母或类似字母的符号记谱.
第二节、古罗马音乐
一、古罗马的音乐特点
1、基本沿袭希腊音乐,但由于罗马人崇尚武艺,因此铜管乐器相当发达.演出规模极度扩展,最多时达几百件乐器。
图拉真凯旋门 /君士坦丁凯旋门
2、古罗马人的音乐观念和希腊很不相同:在古希腊,人人都参与音乐活动,认为音乐是健全人格、有着高尚修养的表现;古罗马却仅仅把音乐看作一种纯粹的娱乐,失去了希腊艺术的高尚与纯真。
二、基督教音乐兴起
基督教于公元1-2世纪在罗马帝国产生、流传。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定基督教为国教。
基督教发展出一种新的音乐观:排斥任何世俗、娱乐性的音乐,音乐集中于教堂和修道院,成为精神拯救的工具;基督教会提倡纯声乐,竭力反对使用乐器伴奏;在圣咏的演唱方式方面,由男女老少都可咏唱改由经过训练的唱诗班咏唱。
公元476年,古罗马灭亡。基督教成为即将到来的中世纪从古代继承下来的唯一的文化遗产,从此主宰着中世纪的大部分时期。
第二章、中世纪音乐(约公元450--1450 年)圣马可大教堂 ( 意大利) / 圣玛德林教堂(法国)/圣安布罗乔教堂(意大利 )/ 巴黎圣母院第一节、格里高利圣咏
一、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
——公元6世纪末,格里高利一世派各地僧侣收集整理各地的圣咏,经过修订、补充,选编成两本唱经歌集,并订立了许多演唱的规则,命令各地教会广泛采用,从而统一了罗马教会仪式和所用音乐。统一后的圣咏以格里高利一世命名,称为“格里高利圣咏”,也因表情肃穆、风格朴素而称之为“素歌”。
二、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特征:
情绪:情绪肃穆、超脱,采用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排斥人世激情。
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和三度进行为主,和语言的抑扬顿挫有着密切的关系。
节奏:自由而无固定节拍,依照歌词韵律的长短抑扬而定。
织体:和古希腊音乐一样,也是单声部音乐.
歌词:以拉丁文为歌词,歌词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
演唱方式:大致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四种.
调式体系:教会调式。
三、格里高利圣咏在礼拜仪式中的运用
罗马教会的礼拜仪式分为日课和弥撒两大类.
弥撒仪式中的条目分为专用弥撒和常规弥撒。其中常规弥撒分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五个
部分。
四、格里高利圣咏的扩展
(1)附加段——是在原有的格里高利圣咏的基础上进行附加或插入的材料,可以在原圣咏前附加或在圣咏中间插入新内容,目的是对圣咏的内容进行说明、解释。
(2)继叙咏——是附加段的一种表现形式,用于弥撒仪式中。它在弥撒礼拜中紧接在“哈利路亚”之后,开始是在“哈利路亚”的花唱旋律上附加歌词,最后脱离哈利路亚成为一种独立的形式,因此也称为“哈利路亚附加段”。
(3)宗教剧—-是以圣经故事为内容的戏剧表演形式,由对话体附加段演变而来,其表演过程始终有音乐伴随。后来这种形式发展成为神秘剧(mysteryplay)。
第二节、多声部复调音乐的产生与发展
一、奥尔加农(organum)
——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是产生在公元9世纪,是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固定调,在它的上方或下方加上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声部,从而构成简单的二声部音乐,这种最早的复调音乐叫奥尔加农,也叫平行奥尔加农。平行奥尔加农的变体:
2、花唱奥尔加农:
—-大约在12世纪左右,奥尔加农声部由原来的下声部转向上声部,音符增多,越来越具有流动性和装饰性,与低声部格里高利圣咏构成了多音对一音的关系,低声部圣咏曲调的单个音被拉长,原有的旋律感被削弱。
二、迪斯康特(discant)
12或13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复调形式,定旋律声部和对位声部以反向进行为主,是一音对一音演唱的风格,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与奥尔加农即兴式的松散结构有很大区别。
三、巴黎圣母院乐派——巴黎圣母院复调有两种特征:华丽装饰的花唱奥尔加农和节奏规整的迪斯康特,与以前所不同的是,圣母院复调常把两者结合使用,即在花唱奥尔加农之后接上迪斯康特,前后形成风格上的对比。
圣母院乐派的两位杰出的作曲家是莱奥南和佩罗坦。莱奥南以擅长写作花唱奥尔加农著称,这种复调体裁在他手中被发展到顶峰;佩罗坦的复调特色主要体现在迪斯康特。
四、康都克特(conductus) ——12、13世纪教会流行的一种歌曲体裁,在多声部形式的康都克特中,定旋律声部是作曲家新创作的曲调而不是取自圣咏,采用迪斯康特风格,各个声部的节奏大致相同,歌词自由,内容涉及宗教或政治、历史、道德等世俗事物。
五、经文歌(motet)——13世纪兴起的一种重要的复调体裁,是圣咏与俗乐的有趣“结合”.缓慢的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