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2)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过氧化还原反应和电解质溶液并且介绍过电解方法冶炼金属(必修2第四章学习),电解方法冶炼金属属于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而原电池则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从教学内容上分析,教材内容的安排顺序是根据学生已有的金属性质设计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引入认知冲突,并通过铜锌原电池实验的分析,领悟原电池的组成和原理,再利用原电池原理认识常见的化学电源,解释常见的金属腐蚀问题(必修教材没有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是通过铜锌电池实验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来总结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并且难点是通过铜锌电池实验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是对金属与电解质溶液知识的结合。通过学生学习要求达到对有关“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及活动强弱比较”等知识的整和。
从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分析,学生达到由认识纯金属的性质到认识不纯金属的性质的要求。在此前学习的是纯金属的性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金属制品都是不纯金属成合金,如何解释常温下金属制品生锈的现象呢(必修教材已经删除该内容)?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实现书本知识(理论)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再由生活实践的感性认识向书本知识的认识的飞跃,提高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和生活现象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原电池之前,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并且对带电粒子定向移动也非常了解。这为学生学习原电池两极变化和外电路电子流向,理解原电池原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学生通过对原电池的学习增加学生对原电池的感性认识,对原电池的探究,掌握逻辑推理方法,学会归纳化学反应原理的过程和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演绎过程。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知识连贯性,学生可能不会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对原电池中正负极判断及电极方程式书写会存在问题。
三、教学思路分析:
本节以构建主义理论为依据,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来当医生,提高自己动手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提出猜想(阿呆的病因:假牙)→设计实验验证
猜想(模拟口腔环境)→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铜和锌与稀硫酸三者间的反应)→由实验概括出概念(原电池的概念)→教师提问,学生思考的方式对铜锌电池构成进行分析→学生总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总结原电池的特点→通过练习加深理解→再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总结其构成条件→再通过课堂练习加深理解→回顾课程内容→课后活动。
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概念,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
(2)初步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能正确规范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
(2)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原电池的课堂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2、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
2、讨论法
3、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锌片、铜片、稀硫酸、乙醇、烧杯、导线、电流计
学生准备:预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内容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首先,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引入新课:阿呆是位漂亮、开朗、乐观的女孩,当她开怀大笑的时候,人们可以发现她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的,另一颗是不锈钢的。令人百思不解的是,自从有了这两颗假牙以后,阿呆经常头痛、失眠、心情烦躁…医生绞尽脑汁,阿呆的病情仍未好转……一位年轻的化学家来看望阿呆,为阿呆揭开了病因,让她重新开怀大笑起来。
【问题导入】今天,假设一下同学们就是那位年轻的化学家,请你们来为阿呆诊断一下,的病因在哪里,并为她开一个处方,让她重新开怀大笑起来。
【初步猜想】病因到底出在哪里呢?会不会是那两颗假牙
【设计方案】是不是假牙引起的呢?我们现在模拟口腔中的环境,把烧杯想象成口腔,稀硫酸当成口腔中的唾液,用Zn和Cu分别代表口腔中的两颗假牙——不锈钢和黄金,并通过以下实验进行探究,来查找病因。(两个同学一组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一】将一锌片、铜片平行插入同一烧杯中(烧杯中装有稀硫酸)。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
【回忆】在此之前学过金属活动顺序表,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后面的则不能从酸中置换氢气。所以锌片会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铜片不会与稀硫酸反应【问题一】我们可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并回答
【讲解】锌片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Zn + 2H+ = Zn2+ +H2↑
铜片处没有现象
【探究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用一根导线将铜片和锌片连接起来
【问题二】我们又观察到什么现象?铜片上的气泡可能是什么气体?
【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
【讲解】锌片溶解并有气泡冒出、铜片上有大量气泡冒出,这种气体有可能是氢气
【过渡】假设产生的气体就是氢气,H元素原来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从氢离子到氢气,氢离子是得到电子还是失去电子?得到的电子是谁失去的?锌失去的电子是怎样转移到铜片上去的?怎么验证你的猜想?
【学生】努力思考中
【讲解】通过验证可知铜片上冒出的气体是氢气,由此可知两金属上发生的变化是:锌:Zn - 2e_ == Zn2+ (发生氧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