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构造判断矩阵的讲解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决策论层次分析法一、层次分析法概述1. 层次分析法的产生背景定量分析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最优化模型,曾一度在决策问题中得到非常广泛应用。
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难以构造合适的模型。
即使构造出数学模型,有时也难以准确说明问题或者难以执行。
第二,决策问题带有相当多的主观性,而这很难体现在最优化模型中第三,庞大的模型成本太大,难以理解由于存在上述问题,人们重新思考数量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决策问题,如何既考虑数学分析的精确性,又考虑人类决策思维过程及思维规律,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层次分析法。
2. 层次分析法的发展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icess,以下简称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萨第(T.L.Saaty)教授于本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他首先于1971年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应急计划”时运用了AHP,又于1977年在国际数学建模会议上发表了“无结构决策问题的建模—层次分析法”一文,此后AHP在决策问题的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同时AHP的理论也得到不断深入和发展。
目前每年都有不少AHP的相关论文发表,以AHP为基本方法的决策分析系统—“专家选择系统”软件也已早推向市场,并日益成熟。
AHP于1982年传入我国。
在当年召开的中美能源、资源、环境会议上萨第教授的学生高兰尼柴(H.Gholamnezhad)向中国学者介绍了这一新的决策方法。
随后,许树柏等发表了发表了国内第一篇介绍AHP的文章“层次分析法—决策的一种实用方法”(1982年)。
此后,AHP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1987年9月我国召开了第一届AHP学术讨论会,1988年在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AHP学术会议,目前AHP在应用和理论方面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
3.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排序的原理,即最终将各方法(或措施)排出优劣次序,作为决策的依据。
层次分析法步骤及案例分析
层次分析法步骤及案例分析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通过对比判断不同因素的重要性来进行决策的方法。
它由匹兹堡大学的数学家托马斯·萨蒙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并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并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进行分析。
一、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层次分析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层次结构:首先,需要明确决策问题的层次结构。
将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层次,从总目标到具体的子目标,形成一棵树状结构。
例如,在一个购车的决策问题中,总目标可以是“选择一辆适合自己的车”,下面的子目标可以包括“价格”、“外观”、“安全性”等因素。
2. 构造判断矩阵:在每个层次中,需要对不同因素之间的两两比较进行判断。
判断可以基于专家经验、问卷调查或实际数据。
对于两两比较,通常采用一个1到9的比较尺度,其中1表示相等,3表示略微重要,5表示中等重要,7表示强烈重要,9表示绝对重要。
如果因素A相对于因素B的重要性大于1,则B相对于A的重要性是1/A。
3. 计算权重向量:根据判断矩阵中的比较结果,可以计算出每个层次中各个因素的权重向量。
通过对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进行计算,可以得到各个因素的权重。
4. 一致性检验:在进行层次分析时,需要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在两两比较中的逻辑关系的一致性。
通常使用一致性指数和一致性比率来判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程度。
5. 综合评价:通过将各层次中因素的权重向量进行乘积运算,并将结果汇总得到最后的评价结果。
在这一步骤中,可以对不同的决策方案进行排序或进行多目标决策。
二、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我们来看一个实际案例。
假设某公司需要选择新的供应商,供应商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包括产品质量、交货周期和价格。
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决策:1. 确定层次结构:总目标是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下面的子目标是产品质量、交货周期和价格。
2. 构造判断矩阵:对于每个子目标,可以进行两两比较。
优选第七讲层次分析法
➢ 在研究社会、经济、管理等复杂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 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 ➢ 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称之为元素的各组成部分,把这些元 素按属性不同分成若干组,以形成不同层次。同一层次的元 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它又 受上一层次元素的支配。这种从上至下的支配关系形成了一 个递阶层次。层次模型中,用作用线表明上一层次因素同下 一层次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 处于最上面的的层次通常只有一个元素,一般是分析问 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中间层次一般是准则、子准则。 最低一层包括决策的方案。层次之间元素的支配关系不一定 是完全的,即可以存在这样的元素,它并不支配下一层次的 所有元素。
第一节 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和原理
➢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T.L.Satty等人在 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 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 质、影响因素以及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之后 ,构建一个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利用较少的定量 信息,把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求解多 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 供一种简便的决策方法。
(1) 从上到下顺序地存在支配关系,并用直线段 表示。除第一层外,每个元素至少受上一层一个元 素支配,除最后一层外,每个元素至少支配下一层 次一个元素。上下层元素的联系比同一层次中元素 的联系要强得多,故认为同一层次及不相邻元素之 间不存在支配关系。
(2) 整个结构中层次数不受限制。 (3) 最高层只有一个元素,每个元素所支配的元 素一般不超过 9 个,元素多时可进一步分组。 (4) 对某些具有子层次的结构可引入虚元素,使 之成为递阶层次结构。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简介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
在现实世界中,往往会遇到决策的问题,比如如何选择旅游景点的问题,选择升学志愿的问题等等。
在决策者作出最后的决定以前,他必须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或者判断准则,最终通过这些准则作出选择。
比如选择一个旅游景点时,你可以从宁波、普陀山、浙西大峡谷、雁荡山和楠溪江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在进行选择时,你所考虑的因素有旅游的费用、旅游地的景色、景点的居住条件和饮食状况以及交通状况等等。
这些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我们将这样的复杂系统称为一个决策系统。
这些决策系统中很多因素之间的比较往往无法用定量的方式描述,此时需要将半定性、半定量的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问题。
层次分析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为分析、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
层次分析法定义所谓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称为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
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择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
层次分析及综合评价方法
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各个指标综合起来,得出一个总体的评价结果。
综合评价
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结果分析
07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构建步骤
明确评价目标、设计初步指标、筛选与确定指标、确定权重、建立完整的指标体系。
导向性原则
指标应具有导向性,能够引导被评价对象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方案层可以包含多个元素,每个元素代表一个具体的方案或措施。
方案层需要具体、可行,能够针对准则层中的各个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方案层
03
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的定义与元素确定
判断矩阵定义
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中用于表示各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矩阵,通常采用正互反矩阵形式。
元素确定方法
判断矩阵的元素通常采用专家打分、历史数据比较等方法确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将决策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根据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的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将决策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的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通过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者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计算加权评价值
根据加权评价值的大小,确定最优的决策方案。
确定决策方案
将决策方案付诸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反馈和调整。
决策实施与反馈
基于层次总排序的决策分析
06
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定义
综合评价是一种对多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各个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得出一个综合的评价结果。
层次分析法
第三章决策论§4. 层次分析法一、层次分析法概述1. 层次分析法的产生背景定量分析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最优化模型,曾一度在决策问题中得到非常广泛应用。
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难以构造合适的模型。
即使构造出数学模型,有时也难以准确说明问题或者难以执行。
第二,决策问题带有相当多的主观性,而这很难体现在最优化模型中第三,庞大的模型成本太大,难以理解由于存在上述问题,人们重新思考数量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决策问题,如何既考虑数学分析的精确性,又考虑人类决策思维过程及思维规律,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层次分析法。
2. 层次分析法的发展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icess,以下简称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萨第(T.L.Saaty)教授于本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他首先于1971年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应急计划”时运用了AHP,又于1977年在国际数学建模会议上发表了“无结构决策问题的建模—层次分析法”一文,此后AHP在决策问题的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同时AHP的理论也得到不断深入和发展。
目前每年都有不少AHP的相关论文发表,以AHP为基本方法的决策分析系统—“专家选择系统”软件也已早推向市场,并日益成熟。
AHP于1982年传入我国。
在当年召开的中美能源、资源、环境会议上萨第教授的学生高兰尼柴(H.Gholamnezhad)向中国学者介绍了这一新的决策方法。
随后,许树柏等发表了发表了国内第一篇介绍AHP的文章“层次分析法—决策的一种实用方法”(1982年)。
此后,AHP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1987年9月我国召开了第一届AHP学术讨论会,1988年在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AHP学术会议,目前AHP在应用和理论方面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
层次分析法—规划决策的工具
层次分析法—规划决策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组织和决策者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作为一种系统化的决策工具,开始受到广泛。
本文将详细介绍层次分析法及其在规划决策中的应用。
规划决策是指根据组织的目标和资源,制定出一套具体的行动方案。
规划决策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政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
在这个过程中,层次分析法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帮助决策者更加清晰地认识问题,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结构化、系统化的决策方法,其核心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如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等。
每个层次上的元素通过相互比较,确定其相对重要性,然后根据一致性检验进行排序。
根据每个元素的权重,得出方案层的优劣排序,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层次分析法在规划决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可以将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作为目标层,将不同的规划方案作为方案层,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方案进行评估和排序。
在选择合作伙伴、制定军事策略等领域,层次分析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其他规划决策方法相比,层次分析法具有以下优点:系统性:层次分析法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使决策过程更加系统化、条理清晰。
定量性:层次分析法通过比较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并计算各元素的权重,使决策过程更加定量、精确。
可比性:层次分析法采用一致性检验对元素进行排序,保证不同方案之间的可比性。
虽然层次分析法在规划决策中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观性:层次分析法中的判断和权重分配往往基于专家或决策者的主观意见,这可能导致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适用范围有限:层次分析法适用于多准则、多目标的问题,但对于某些复杂问题可能无法完全适用。
计算复杂度较高:层次分析法的计算过程可能较为复杂,尤其是当问题涉及的元素较多时,需要消耗大量计算资源。
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的构造-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1 组成专家小组。按照课题所需要的知识范围,确定专家。专家人数的多 少,可根据预测课题的大小和涉及面的宽窄而定,一般不超过20人。 2 向所有专家提出所要预测的问题及有关要求,并附上有关这个问题的所 有背景材料,同时请专家提出还需要什么材料。然后,由专家做书面答复 3 各个专家根据他们所收到的材料,提出自己的预测意见,并说明自己是 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并提出预测值的。 4 将各位专家第一次判断意见汇总,列成图表,进行对比,再分发给各位 专家,让专家比较自己同他人的不同意见,修改自己的意见和判断。也可 以把各位专家的意见加以整理,或请身份更高的其他专家加以评论,然后 把这些意见再分送给各位专家,以便他们参考后修改自己的意见。 5 将所有专家的修改意见收集起来,汇总,再次分发给各位专家,以便做 第二次修改。 逐轮收集意见并为专家反馈信息是德尔菲法的主要环节。 收集意见和信息反馈一般要经 过三、四轮。在向专家进行反馈的时候, 只给出各种意见,但并不说明发表各种意见的专家的具体姓名。这一过程 重复进行,直到每一个专家不再改变自己的意见为止。 6 对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处理。
中位数预测: 用中位数计算,可将第三次判断按预测值高低 排列如下: 最低销售量: 300 370 400 500 550 最可能销售量: 410 500 600 700 750 最高销售量: 600 610 650 750 800 900 1250 最高销售量的中位数为第四项的数字,即750。 将可最能销售量、最低销售量和最高销售量分 别按0.50、0.20和0.30的概率加权平均,则预测平 均销售量为: 600*0.5+400*0.2+750*0.3=695
德尔菲法与其他决策法相比较
效果标准/决策方法 体法 德尔菲法 观点的数量 低 观点的质量 低 社会压力 高 财务成本 低 互动群体法 电子会议法 中等 高 中等 高 低 中等 低 低 脑力激荡法 名义群 高 高 低 低 高 高 低 高
层次分析法
2,4,6,8
表示相邻判断的中 间值
相应的反比较,即 Bi 和 Bj 比 较 其 相 对 上述各值的 重要性用上述之一 倒数 值进行标度,则Bj 和Bi 比较以该值的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1999 Irwin/McGraw-Hill © The (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倒数标度。
⋮
方 1 案
⋮
方 2 案 图15.1
⋮
方 n 案
Irwin/McGraw-Hill ©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1999 (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二、构造判断矩阵 建立了层次结构后,上下层次之间的从属关系就确定了 。假定A层中元素Ak 与下层中元素B1 ,B2 ,…,Bm 有联系 构造如下的判断矩阵: Ak B1 B2 B1 b11 b12 B2 b12 b22 … … … … Bm bm1 bm2 … bmn Bm b1m b2m
RIi为Ai对应的B层次中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批标。
Operations Operations Operations Operations Research Research Research Research
当CR≤0.10时,则认为层次总排序计算结果的一致性 可以接受。 由上面的五个步骤可以看出,层次分析法计算的主要 问题是如何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 量。这里我们介绍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简化计算的 两种近似方法——和积法和根法。
Operations Operations Operations Operations Research Research Research Research
Irwin/McGraw-Hill ©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1999 (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的构成方法及比较
现判断的不一致性。例如专家作出这样的判断:! 比 & 重要,& 比’ 重要,而’ 又比! 重要,这称为次序不 一致性。又如 ! 比& 重要8倍,! 比’ 重要8倍,而 & 又比’ 重要9倍,这称为基本不一致性。所以允许 出现上述两种不一致性,一方面是由于客观世界的复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0&
-
#/
1
,/(
(
.
-
,
1
&!(/
/
#%
,
,/0
,/%
,/-
,/.
,/1
,
&!&(.
(
(()从矩阵运算结果考虑,二者略有差别,但无统 计学意义:
!数值比较法得到的各指标权重值之间相互差别 小,即极差小;而简易表格法得到的权重值间差别大,
(表%、表8),以此说明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对表%、8的结果,做如下分析:
($)从一致性程度考虑,数值比较法稍优: 由矩阵理论可知〔;〕,若 + 阶判断矩阵! 的最大
特征值比+ 大得越多,! 的不一致程度就越严重;相 反,!?,@越接近于 + 时,! 的一致性程度就越好。当 !?,@:+ 时,! 为完全一致阵。计算二者的 !?,@:数
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
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程序先确定判断矩阵;然后用以下程序就好了:%层次分析法的matlab程序%%%%diertimoxingyiclc,cleardisp(输入判断矩阵);% 在屏幕显示这句话A=input(A=);% 从屏幕接收判断矩阵[n,n]=size(A);% 计算A的维度,这里是方阵,这么写不太好x=ones(n,100);% x为n行100列全1的矩阵y=ones(n,100);% y同xm=zeros(1,100);% m为1行100列全0的向量m(1)=max(x(:,1));% x第一列中最大的值赋给m的第一个分量y(:,1)=x(:,1);% x的第一列赋予y 的第一列x(:,2)=A*y(:,1);% x的第二列为矩阵A*y(:,1)m(2)=max(x(:,2));% x 第二列中最大的值赋给m的第二个分量y(:,2)=x(:,2)/m(2);% x的第二列除以m(2)后赋给y的第二列p=0.0001;i=2;k=abs(m(2)-m(1));% 初始化p,i,k为m(2)-m(1)的绝对值while k>p% 当k>p是执行循环体i=i+1;% i 自加1x(:,i)=A*y(:,i-1);% x的第i列等于A*y的第i-1列m(i)=max(x(:,i));% m的第i个分量等于x第i列中最大的值y(:,i)=x(:,i)/m(i);% y的第i列等于x的第i列除以m的第i个分量k=abs(m(i)-m(i-1));% k等于m(i)-m(i-1)的绝对值enda=sum(y(:,i));% y的第i列的和赋予aw=y(:,i)/a;% y的第i 列除以at=m(i);% m的第i个分量赋给tdisp(权向量:);disp(w);% 显示权向量wdisp(最大特征值:);disp(t);% 显示最大特征值t %以下是一致性检验CI=(t-n)/(n-1);% t-维度再除以维度-1的值赋给CIRI=[0 0 0.52 0.89 1.12 1.26 1.36 1.41 1.46 1.49 1.52 1.54 1.56 1.58 1.59];% 计算的标准CR=CI/RI(n);% 计算一致性if CR摘要在定性问题的决策中,AHP是一种优秀的方法,其基础是对评价对象的两两比较,并用比较结果构造判断矩阵,而这些都依赖于决策者选用的偏好关系。
层次分析法的方法与原理
层次分析法的方法与原理层次分析法的方法和原理一、层次分析法简介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在现实世界中,往往会遇到决策的问题,比如如何选择旅游景点的问题,选择升学志愿的问题等等。
在决策者作出最后的决定以前,他必须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或者判断准则,最终通过这些准则作出选择。
比如选择一个旅游景点时,你可以从宁波、普陀山、浙西大峡谷、雁荡山和楠溪江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在进行选择时,你所考虑的因素有旅游的费用、旅游地的景色、景点的居住条件和饮食状况以及交通状况等等。
这些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我们将这样的复杂系统称为一个决策系统。
这些决策系统中很多因素之间的比较往往无法用定量的方式描述,此时需要将半定性、半定量的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问题。
层次分析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为分析、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
所谓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称为层次分析法。
二、层次分析法的定义所谓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称为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
层次分析法原理及计算过程详解
层次分析法原理及计算过程详解写在前面:层次分析法是一个很早的决策算法了,它能够处理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问题,思维方式却很简单。
由于其系统性等优点,后续很多算法都有借鉴,所以这里写一写。
网上关于该方法的讲解很多也很详细,所以本篇都是在前辈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
文章尽量详细,然后加上一些我自己的理解,希望后面看到的人能够读起来更轻松,更容易接受。
注意:文中说的判断矩阵,又称成对比较阵目录:1.层次分析法概论1.2什么是决策1.3 决策分析法原理2.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2.1 层次分析法步骤2.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2.3 构造判断矩阵2.4 计算单层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2.5 计算组合权向量(层次总排序)并做一致性检验2.6 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归纳3. 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3.1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4.注意事项5.可应用的领域6. 完整例子分析6.1 旅游问题6.2 干部选择问题1.层次分析法概论1.1 什么是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美国匹兹堡大学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 Saaty)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的课题时提出。
它是一种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是对社会、经济以及管理领域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时,面临的经常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层次分析法则为研究这类复杂的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的、实用的决策方法。
是一种解决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
该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用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各衡量目标能否实现的标准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合理地给出每个决策方案的每个标准的权数,利用权数求出各方案的优劣次序,比较有效地应用于那些难以用定量方法解决的课题。
层次分析法Microsoft Word 文档
一基本原理AHP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将所要研究的复杂问题看作一个大的系统,通过对系统的多个因素的分析,划分出个因素间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再请专家对每一层次的各因素进行客观的判断后,相应给出相对重要性的定量表示;进而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值,加以排序;最后根据排序结果规划决策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措施。
二层次分析法的步骤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决策准则)和决策对象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绘出层次结构图。
•最高层:决策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
•最低层:决策时的备选方案。
•中间层:考虑的因素、决策的准则。
•对于相邻的两层,称高层为目标层,低层为因素层。
例:如何让选取旅游目的地2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类同与因素成对比较法)分数表示相对不重要,1/9表示最不重要设要比较各准则B1,B2,… , Bn对目标O的重要性同理构造方案层对准则层的判断矩阵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对应于判断矩阵最大特征跟y max的特征向量,经归一化后为W (使向量中铬元素之和等于一)W的元素为同一层次因素对于上一层次因素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这一过程称为层次单排序考察完全一致的情况a ij*a jk=a ik, i,j,k=1,2,……,n不一致的情况a21=2(c2/c1)a13=4(c1/c3)a23=8(c2/c3)定义一致性指标CI=(Y-n)/(n-1)Y为判断矩阵最大特征跟,n为判断矩阵的维数CI=0,有完全的一致性CI接近0,有满意的一致性CI越大,不一致性越严重为衡量CI 的大小,引入随机一致性指标RICR=CI/RI<0.1认为A的不一致性在容许范围内准则层对目标的成对比较阵最大特征根 =5.073权向量(特征向量)w =(0.263,0.475,0.055,0.090,0.110)T一致性指标CI=(5.073-5)/(5-1)=0.018RI=1.12 CR=0.018/1.12=0.016<0.1对判断矩阵B1,B2,B3,B4,B5求层次单排序的权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w =(0.263,0.475,0.055,0.090,0.110)T4.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综上应去北戴河。
构造判断矩阵的讲解(层次分析法)课件
根据对两两比较结果,参 照相对重要程度,对每一 层次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 进行评估,构造两两比较 判断矩阵。
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 一层某元素而言,本层次 有关元素的重要性次序的 权值,即层次单排序。然 后进行一致性检验。
计算某一层次所有元素对 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 重要性权值,即层次总排 序。
根据层次总排序进行决策 。
02
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的定义与元素取值
定义
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中,将决策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 素,并根据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 同的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元素取值
判断矩阵的元素$a_{ij}$表示对于上一层元素$U$,下层元素 $u_{i}$与$u_{ j}$之间的相对重要性。通常采用1-9标度法或 其倒数(1-9的倒数)进行赋值,表示两元素间相对重要性的 比例。
判断矩阵
通过比较因素之间的相对 重要性,构造出判断矩阵
。
特征向量
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得到各因素相对于上层
因素的权重。
一致性检验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 验,确保权重分配合理。
层次总排序的计算步骤
层次单排序
对每个判断矩阵进行单排序,得 到各因素相对于上层因素的权重 。
层次总排序
将各层单排序的结果逐层汇总, 得到最底层因素相对于目标层的 权重。
对判断矩阵的权重分配主观性较大
02
层次分析法的权重分配主要依赖于专家的主观判断,因此有时
候会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对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有限
03
对于一些特别复杂的问题,层次分析法的处理能力可能有限,
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解决。
未来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a
选 择
C1
旅 C2
C1
C2
1 1/ 2
2
1
游 地
C3 C4
A 1/ 4
1/ 3
1/ 7 1/ 5
C5
1/ 3 1/ 5
C3
C4
C5
ij
4 3 3 A~成对比较阵
7
5
5
1 1/ 2 1/ 3 A是正互反阵
2 3
1 1
1
1
稍加分析就发 现上述成对比
要由A确定C1,… , Cn对O的权向量
0.1
时,认为
A
bij=bik/bjk
为了考察AHP决策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是否基本合理,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 致性检验。
目标层
O(选择旅游地)
准则层
C1 景色
C2 费用
C3 居住
C4 饮食
C5 旅途
设要比较各准则C1,C2,… , Cn对目标O的重要性
Ci : C j aij A (aij )nn , aij 0, a ji
的线性组合: z n
w1 x1
+
w2 x2
+L+
wn xn
其中 wi 0, wi .1 则 w , w ,..., w 叫各因素对于目
标Z的权重, i1
1
2
n
w ( w1 , w2 ,..., wn ) T 叫权向量.
注意, X1,X2,… ,Xn中有的不是基数变量, 而有可能是序数变量如舒适程度或积极性 之类。
,
w2
i 1
,...,
wn
)
T,即为近似特征根(权向量)
i1
d. 计算
1 n ( Aw) i n i1 wi
,作为最大特征根的近似值。
1 例: A 1/ 2
2 1
6 4
列向量 归一化
0.6 0.3
0.615 0.308
0.545 0.364
按行求和
1.760 0.972
1/ 6 1/ 4 1
0.1 0.077 0.091
0.268
0.587
1.769
归一化 0.324 w Aw 0.974
0.089
0.268
1 (1.769 + 0.974 + 0.268) 3.009
3 0.587 0.324 0.089
得到排序结果:w=(0.588,0.322,0.090)T, max=3.009
2.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定义一致性指标: CI n
n 1
CI=0,有完全的一致性
CI接近于0,有满意的一致性
CI 越大,不一致越严重
为衡量CI 的大小,引入随机一致性指标 RI。方法为
随机构造500个成对比较矩阵 A1, A2 ,L, A500
则可得一致性指标 CI1,CI2 ,L,CI500
RI
CI1
+ CI2
+ LCI 500
② 将归一化的判断矩阵按行相加:
n
wi bij.........( i 1,2,..., n) j1
③ 对向量wi (w1, w2,..., wn) T归一化:
n
wi wi / w j.........( i 1,2,..., n) j 1
所得的 w (w1, w2,...,wn)T即为所求得特征向量,亦即
1
+ 2 +L+ 500
500
n
500
n 1
Saaty的结果如下
随机一致性指标 RI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R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1.51
定义一致性比率 : CR CI
RI
一般,当一致性比率
CR
CI RI
定理:n 阶正互反阵A的最大特征根 n, 当且仅当 =n
时A为一致阵
由于λ 连续的依赖于aij ,则λ 比n 大的越多,A 的不 一致性越严重。用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 被比较因素对上层某因素影响程度的权向量,其不 一致程度越大,引起的判断误差越大。因而可以用 λ-n 数值的大小来衡量 A 的不一致程度。
小石块W1小石块W2
设想: 把一块单位重量的石头砸成n块小石块
… 小石块Wn
利用判断矩阵计算各因素C对目标层Z的权重(权系数)
a.
将A的每一列向量归一化得:w~ij
aij
n
/ aij
b. c.
对将w~w~i i归j 按一行化求wi和 得w~i:/ wn~iw~i ,
n j 1
w
w~ij (
w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阶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RI 0 0 0.58 0.9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1.52 1.54 1.56 1.58 1.59
基本概念
什么是权重(权系数)?
在决策问题中,通常要把变量Z表示成变量 x1,x2,… ,xn
判断矩阵的层次单排序结果(即权重系数)
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二)一致性检验
定义 一致性指标C.I.为:
CI max n
n 1
一般情况下,若C.I. ≤0.10,就认为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据此而计算的值 是可以接受的。
显然,随着n的增加判断误差就会增加,因此判断一致性时应考虑到n的影响,使 用随机性一致性比值C.R. =C.I./ R.I.,其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下表给出 了500样本判断矩阵计算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检验值。
较矩阵有问题
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对判断矩阵求其相对应的特征向量W,即
BW=λmax W
其中W的分量(W1,W2,···,Wn)就是对应于n个要素的相 对重要度,即权重系数。
计算权重 系数的方 法
和积法
方根法
(1)和积法 ① 将判断矩阵的每一列元素做归一化处理:
n
b ij bij / bkj.........( i, j 1,2,..., n) k 1
优选构造判断矩阵的讲解层次 分析法
建立判断矩阵
例如:如果C为购一台满意的设备,P1为功能强,P2为价格低,P3为维修容易。通 过对P1,P2和P3的两两比较后做出的判断矩阵P如下:
P1
P2
P3
P1 1
1/3
2
P2 3
1
5
P3 1/2
1/5
1
功能强 价格低 易维修
衡量判断矩阵质量的标准是矩阵中的判断是 否有满意的一致性,如果判断矩阵存在如下 关系,则称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
对应于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的特征向量, 经归一化(使向量中各元素之和等于1)后记为W。
W的元素为同一层次因素对于上一层次因素某因 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这一过程称为层次单排 序。
能否确认层次单排序,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所 谓一致性检验是指对A确定不一致的允许范围。 定理:n 阶一致阵的唯一非零特征根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