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导论笔记摘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科学导论笔记摘要

第一章.宇宙中的行星地球

●名词解释

宇宙:广阔空间和其中所存在的各种天体及其弥漫物质的总称。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双星:1、光学双星:只是方位角非常近,但实际距离很远的两颗星;2、联星:又称为“物理双星”,由两颗绕着共同的重心旋转的恒星组成;对于其中一颗而言,另一颗称为其伴星。脉冲星:具有强磁场的快速自转的中子星。不断发射短周期脉冲辐射是其基本特征。

超新星:超新星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超新星爆发事件就是一颗大质量恒星的“暴死”。这种爆炸都极其明亮,过程中所突发电磁辐射经常能够照亮其所在的整个星系,并可持续几周至几个月(一般最多是两个月)才会逐渐衰减变为不可见。演化后期,星壳和星核彻底分离。

球状星团:由成千上万甚至数十万颗恒星组成,外貌呈球形,越往中心恒星越密集。

疏散星团:是指由数百颗至上千颗由较弱引力联系的恒星所组成的天体,直径一般不过数十光年。

星云:由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

天轴:将地轴无限延长。

黄道:太阳一年在天球上的视路径。

天顶:观察者正上方的天球点与观察者的直线。

赤经:通过天球两极与赤道垂直的坐标。

潮汐:日月引力的作用是地球上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分别发生周期性运动和变化的总称。固体潮汐:固体地球在日月引力作用下弹性塑性形变。

海洋潮汐:海水在日月引力作用下引起的海绵周期性升降、涨落、进退等。

地轴转动:地球像陀螺一样做锥式运动,周期2万6千年,使得地轴所指方向发生变动,从而引起地极的移动和北极星的更替。

●太阳黑子活动低迷时,地球上冷暖空气交汇频繁,降水增多,导致温度降低;太阳黑子活动活跃时,地球上冷暖空气交汇不频繁,降水减少,导致温度升高。

●成为行星的三个条件:①围绕恒星转动②质量足够大③运行轨道附近无其他天体

冥王星被剔除出九大行星而成为矮行星是因为不符合条件②③。

第二章.宇宙、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名词解释

红移:天体光谱向长波(红)端位移,天体光谱显示的红移越大,天体距比距离越远,退行速度越大;

蓝移:与红移相反。

第三章.地球的物理性质和圈层结构

●地震波

纵波:P波,粒子振动与波前进的方向平行,速度快,在固、液、气中传播,“地震报警器”。横波:S波,粒子振动与波前进的方向垂直,只在固体中传播,破坏力大。横波分为两种,瑞利波和勒夫波。瑞利波:沿自由表面传播的波,地球——空气界面可视为自由表面,其中

地滚波沿地表传播,低速、低频、振幅大。勒夫波:表面波,通过切边波在表面多次内反射面发生,垂直于传播方向,在水平面内震动的波。

总之,P波快于S波,S波破坏力大于P波。

第四章.地球及各圈层的物质组成

第五章.岩石圈板块运动与地质作用

●大陆漂移学说

1912年由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之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学说认为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中生代之后开始分裂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主要证据: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古生物与冰川气候证据:南半球各大陆找到的二叠纪爬行类等陆生生物有惊人的相似性;包括南极在内的各大陆拼合在一起,冰川的分布就变的容易理解了;此外古气候的分带性与现代气候带位置亦不协调,也是大陆漂移的有力证据。

古地磁极移轨迹:若将气候带亦不协调,也是大陆漂移的有力北美和欧洲拼合在一起,则这两个大陆的极移曲线基本重合,说明大西洋的确曾经不存在,两个大陆曾经相连在一起。第六章.大气圈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自然效应

自转⑴日周期变化

⑵流体系统的偏转.科里奥利力

⑶赤道离心力最大导致呈旋转椭球体

地球自转周期主要有三种变化:长期变慢、不规则变化和周期变化。

地球自转周期的长期变慢,使日长在一个世纪内约增长0.0016秒

引起地球自转长期变慢的主要原因是海水潮汐的摩擦阻力。另外,地球半径的胀缩,地核增生,地核与地慢之间的耦合也会引起地球自转的长期变化。

●全球地面风概略图

三圈环流:哈得来环流、费雷尔环流(余差环流)、极地环流

东北信风形成的原因:热带洋面接收太阳辐射使得温度升高,从底层加热大气,大气柱受热膨胀,在气压梯度力下,气压分为南北两支向较高纬度运动在30度附近下沉,其中一支气流流回赤道,从而形成东北信风。

●三力平衡是指物体在气压梯度力、科氏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平衡。

●水的三相点:0°C,此时水以水汽、水和冰三种形式共同存在

●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原因:

①西南季风带来充沛水汽;

②喜马拉雅山脉挡住水汽北移,迫使水汽向上做抬升运动;

③水汽经过大片洼地,潮湿的空气吸纳了更多的水汽,使得水汽更加充沛。

●人体舒适度与环境的关系:

T<15℃,人体以失热为主,受环境温度、湿度和风速的影响;

T>25℃,人体以吸热为主,受环境温度、湿度和辐射的影响。

●冰川期(ICE AGE):具有强烈冰川作用的地史时期;地质时代:间冰期、冰期、大冰期。

第七章.水圈

●沙尘暴和酸雨可以净化大气

●海洋中不同深度的水温

若海底存在火山,则底层水的温度会轻微增加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拉尼娜的形成:赤道南侧东南信风盛行时,在南美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的冷洋流在东南风的作用下,使沿岸一带深层的冷海水上翻,水温特别低,温度也低,当这种信风弱时,暖水回流,温度升高,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一次厄尔尼诺一般历时一到两年。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使印度尼西亚降水显著减少,出现大面积干旱;使南美地区发生暴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