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教学课件1

合集下载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文课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文课件

01 想像一下,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

示例:这个女人边哭边说:“我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家里上有老人,
下有孩子,他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啊,您可得为我做主啊!”巡警很不耐烦地训斥

道:“哭什么哭?这是外国人的地盘,我们也没有办法,快走吧!”


02 你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了吗?具体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中华不振”是指中华民族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人民遭受欺凌,
群众敢怒不敢言。
从“热闹非凡”的街道上大多数是外国人中,从妇女的哭拆中,从中国巡警的不公
正处理中,从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中,都可以体会到“中华不振”。
04 延伸拓展
SELF INTRODUCTION
结构图解 jié ɡòu tú jiě
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之中拯救出来。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少年周恩来听伯父讲“中华不振”而感到疑惑,
他偷偷进入租界目睹了中国人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从而立志要“为中华之
崛起而读书”的事。
教材习题 jiào cái xí tí
02 课文中出现了“租界”“中华不振”等词语,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 况,结合下面的诗句理解周恩来立下如此志向的原因。
效 组词:效益 效应 效用 上行下效 造句:这种药要趁热喝,才能起效。


左右结构 共14画 组词:疑问 疑心 疑点 半信半疑 造句: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有怀疑的精神。
huò

上下结构 共12画 组词:惑乱 疑惑 迷惑不解 造句:到底哪个答案是对的?我感到疑惑。
fán

独体字 共3画 组词:平凡 非凡 凡尘 自命不凡 造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ppt

书写指导: 上部“或”不要忘记末笔
点,上部写扁。
生字书写
fán

组词:平凡 凡人
造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 平凡的业绩。
书写指导: 前两笔要舒展,点要写在
中间。
生字书写


组词:照顾 顾全大局
造句:登山的时候,前后同学要互 相照顾一下。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左右等宽。
生字书写
xùn

组词:训斥 教训
造句:由于爸爸不分青红皂白的训 斥,他委屈地哭了。
书写指导: “川”撇的起笔在竖中线
上,中竖短。
生字书写
chì

组词:训斥 斥责
造句:小冬逃学了,被老师严厉地 训斥了一顿。
书写指导: 横要长,竖上一点偏上。
生字书写
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课堂练习
二、选字组词。 训川 租祖 斥斤 凡风
四( 川 ) ( 训 )练 ( 祖 )国 ( 租)界
千( 斤 ) ( 斥)责 平( 凡) 狂( 风 )
课堂总结
本文主要写周恩来少年时代目睹了 中国人在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 事情,体会到“中华不振”,从而立志 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 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课堂练习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1、伯父严sù( 肃 )地说:“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到
xiōng huái( 胸 )( 怀)宽广,知荣辱,gù( 顾)大局, 力争报xiào( 效)国家,zhèn( 振 )兴祖国。”爸爸听了, zàn( 赞 )同地点了点头。
2、对这个问题我一直yí huò( 疑 )( 惑)不解,直到 看到名师点拨,这道题的思路才逐渐清xī( 晰)起来。

【精品】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名师教学课件

【精品】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名师教学课件
字翔宇,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 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 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 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
生平经历
1924年,任东黄埔军 校政治部主任。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3
2 亲眼所见,心生愤慨
初到东北,心生疑惑 1
思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你是否想清楚,自己今天究竟为了什么而读书呢?

1、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熟练 掌握知识要点。 2、完成课后练习题。
课堂小结
今天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呢?
各抒己 见吧!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点。 2、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四 梳理文章
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文章的哪些自然段属于周恩来“初到东北,心生疑惑”的范畴? 他心中的疑惑是什么? ②为了解惑,周恩来做了什么?他亲眼目睹了什么事情?他当时作 何感想? ③周恩来解惑后,在课堂上树立了什么志向?
四 梳理文章 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给三件事排序。
课堂励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34年10月参 加长征。
新中国成立后, 任政府总理, 兼外交部长。
1917年青年时期;赴日留学,1920年法国务三
阅读课文 梳理文章结构
三 生字词
三 生字词

nán (困难)nàn (遇难)

yà(倾轧) zhá(轧钢)

mó(模范) mú(模子)

xìng(高兴) xīng(兴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一课时
01 走进主人公 02 认识生字词 03 梳理文章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1课时课件(共15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1课时课件(共15张PPT)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1课时
说一说
你为什么读书?
理解课题
之:的。 崛起:兴起。
为了中华民族的兴 起而努力读书。
你知道吗?
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自学要求
(1)课文主要写了周恩来少年时期的几件事?标 出相关自然段。
(2)画出课文中描写四部分内容的相关段落及重 点词语,并尝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说一说 阅读提示
课文主要写了周恩来少年时期的几件事?
1.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伯父嘱咐周恩来,不要到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去,周恩来感到疑惑不解。 3.周恩来和同学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看到中国妇女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
轧死,中国巡警不但不帮助,反而批评她,周恩来理解了“中华不振”。
说一说
阅读提示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了周恩来在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 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 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 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诞生字新词,遇到读不准 的字音和读不好的句子,查工具书或请教小组同学。
2.小组内互读生字、给生字组词,交流生字的特 点和书写注意事项。
读一读
崛起 疑惑 赞颂
模范 姓魏 清楚 惩戒 批评 严肃 当效。这里指少年周恩来博大宽广的内心。 左顾右盼:顾、盼,看。左看看,右看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等奖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等奖课件
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 [难酬] :难以实现,目的达不到。 [蹈海] :投海。
➢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意思。
唱完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 东去日本求学,
精深严密的多种科学能够救世上的穷困。 用了十年苦功,学成以后要回国干一番事 业,挽救中国。 假如这个志愿难以达到,即使像陈天华用 投海而死来唤醒国人,也称得上是英雄。
小练笔
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 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 理由。
➢ 我们也要效仿周恩来:
为中华之强大而读书! 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课文主题
本文写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 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到外国人的欺凌却无 处说理,领悟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 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情,表 现了他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读出周恩来坚定的语气。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
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是什么原因使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
课文中有一个词语连续 出现了三次,它告诉了我们 周恩来立志的关键原因。快 速浏览课文11-17自然段,
把它找出来。 中华不振
体会“中华不振”
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思考:你从课 文的哪些描写感受到中华不振呢?勾画出 相关语句。
侮而没处说理,他真正体会到伯父所说的“中华不
振”的含义。
事件 时间 地点
人物(做什么)
一个 第三件事 星期天
中国妇女(受欺负)
被外国人占 中国巡警(不惩处、训斥) 据的地方 围观的中国人(只能劝慰)
周恩来 (看见、体会)
➢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课文里写了3件事, 要说清楚多件事文章的 主要内容,就要理清几 件事情的关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件

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了解国际形势
关注国际形势,了解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增强国际视野。
学习外语
学习外语,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参与国际交流活动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拓展国际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和尊重。
06
结语
对未来的展望和期许
展望国家繁荣昌盛
期望国家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成为世 界强国。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重要性 • 如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中华崛起的历史与现状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实际行动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引入
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或故事 ,引起听众对“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这一主题的兴趣。
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出处和历史背景,帮助听众 理解主题的内涵和重要性。
深化改革与开放
中国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全 球经济治理。
文化繁荣与交流
中国将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 世界,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
0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实 际行动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参与志愿者服务
通过参与志愿者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传递正能量。
关注弱势群体
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04
中华崛起的历史与现状
中华崛起的历史回顾
古代中国的辉煌
新中国的崛起
从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中华文明在 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成就。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经 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逐渐崛起,成 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优秀课件(第1课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优秀课件(第1课时)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1课时
任务: 了解一位革命者的壮志
同学们,在老师小时候,许多教室的 墙上都有这样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句话 背后的故事。
卡片 周恩来资料
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马克思列宁 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 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毕业于南开 大学,早年留学日本、法国等地,回国后担负黄 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自1949年起任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76年去世。
第三件事
一个星 期天
被外国人占 据的地方
中国妇女 巡警 围观的中 国人 周恩来
周恩来看到中国妇女 被外国人欺侮,体会 到“中华不振”的含 义,立下远大志向
理清三件事的因果关系,说说课文 的主要内容。
第一件事
结果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原因
结合表格,用“之所以……是因为……” 来概括文章内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 之所以从小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是因为他耳 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外国人欺凌却无 处说理的现象,体会到了中华不振。表现了少年 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zàn
左边的“先”的弯钩要 变成提。

“厂”里是横折钩加竖 提,不是“巳”。最后是点。
了解立志故事
读一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几件事, 完成后面的表格。
时间
地点
人物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新学年 开始了 十二岁 那年
修身课上 奉天
魏校长 周恩来
伯父 周恩来
事件
周恩来回答为什么 读书 伯父说“中华不振”, 周恩来疑惑不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共16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共16张ppt)
振兴中华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①邃(suì)密:深入,细致,这里是精研的意思。 ②群科:即社会科学。辛亥革命前后曾称社会科学为群学。 ③面壁:面对墙壁坐着。这里用来形容刻苦钻研。 ④破壁:表示学成之后,像破壁而飞的巨龙一样,为祖国 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 ⑤难酬:难以实现,目的达不到。 ⑥蹈海:投海殉身。晚清时期,出洋寻求真理亦称“蹈 海”。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 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 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挽救出 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 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 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 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 亮回答。
他清楚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铿锵有力的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
回顾课文:课文讲了三件事,你还知道是哪三件事吗?
第一件事: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 自己的大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件事:12岁的周恩来刚到奉天,就听伯父叹着气说 “中华不振”。 第三件事:后来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亲眼看到一位中 国妇女受到外国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 言。
课后作业
读读《周恩来故 事》,了解我们的好总 理奋斗的、光辉的一生。
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表
明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的四字词。
学习提示
自由读课文第11—16自然段,想一 想: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中华不振,边读 边勾画相关语句。
Hale Waihona Puke 背景资料鸦片战争背景资料
中日甲午战争
背景资料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人教部编版(共21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人教部编版(共21张PPT)

§ 第四名:1973 年沉思中的周
恩来拍摄者:
焦尔乔·洛迪。 很多人对这张
照片做了很多
方面分析,只
有一条是公认
无疑的——这 张照片是经典
中的经典。
第五名:历史性的握手!
§ 总理站在那 里象青松一 样,尼克松 飞奔过来和 他握手。
§ 第六名:总理的食 指正指着他的酒窝 (而且是左颊的比 较深的酒窝); 总理有时候会不自 觉地微翘尾指,这 一张反映了此特点。
2.当大家在回答问题时。周恩 来是怎么做的?
3.魏校长听到周恩来的回答,有 怎样的反应?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 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 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1.解释铿锵有力这个词。
2.魏校长的话里连续使用三个感叹号, 表明了什么?
第四段:(17自然段)周立恩下来远在大少志年向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
1.欺凌什么意思? 2.少年周恩来意识到怎样才能不 受外国人欺负?
周恩来最具有魅力的十张照片
第一名: 1954年日内瓦会议
上的周恩来。第一 次亮相
国际舞台,周恩来所 带来的绝对是超乎 想象的精彩。
§ 第二名:1924年黄 埔军校的周恩来。 年轻的周恩来帅气 的容貌、坚毅的表 情倾倒众生。
第三名:经典标准照。
继续
第二段:(7-8自然段)
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 不振”的含义 。
1.租界里的景色是怎么样的?用文中的话 回答。
2.租界里住着哪些人?
3.周恩来和同学在租界里看到了一 件什么事?
反衬,指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

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主要 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
§ 第七名:1946 年5月3日,南 京梅园新村。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质课件(共195张PPT)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质课件(共195张PPT)
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
和 _ 领导__人___ 之 一 , 自 1949 年 起 任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__国__务___院__总__理____,1976年逝世。
第五步:提问题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 以在书上做上记号,上课时要想办法解决。
初读感知
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马克思列宁 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 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他毕业于 南开大学,早年留学日本、法国等地,回国后担 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自1949年起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76年逝世。
读了上面的资料,你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已 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想一想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的志向。现在,让我们开启今天的预习 之旅!
第一步:读课文
朗读视频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握的地方作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的不准确。
训诫和斥责。
文中指警察。
第三步:知内容
再读课文,填一填。 课文先写周恩来( 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
再写( 耳闻“中华不振” ),(中国人在租界 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 ),最后写(真正明 了“中华不振”的分量之重 )。
第四步:查资料
周恩来,伟大的马___克__思__列___宁__主__义___者_ ,中国无产 阶级__革__命___家___、政治家、军事家、_外__交__家___,中国共
朗读视频
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长 句子多读几遍。 2.给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3.想一想,课文讲了那几件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共15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共15张ppt)
这首诗表现周恩来义无反顾东渡寻求真理的决心,他的目标是细 密地研究多门科学以挽救中国,鼓励自己要像达摩面壁十年一样苦 苦追求,专心探求救国真理,如果最后无法完成自己的目标,就算 投海也是英雄。
资料补充
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周恩来把自己的全部生命奉献给了祖国,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听到
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 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看到 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本 来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戒这个外国人,谁知中 国巡警不但不惩戒肇事的外国人,反而批评她。
一直想
怎么把祖国和人民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 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11--14自然段,
边读边想,哪些句子体现了中华不振? 和同桌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1840--1842,英国侵华!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 跟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被迫割让香港岛、赔偿 2100万银元,让出主权等。
如果你是伯父,你会带着怎
样的心情给周恩来讲述这件事? 请代入角色,讲述事件。
伯父(
)地告知
周恩来:“奉天有些地方
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
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
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
理。”
自主学习: 默读15—17自然段,找中华不
振的语句,在旁边写上批注。
小组合作: 结合资料,交流感受。 代入角色,讲述事件。
1.自由阅读主题丛书《青史留名》。
2.推举阅读书籍《周恩来的故事》。
从故事中汲取前进的 动力,去努力实现自
己立下的志向!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质课件(共195张PPT)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质课件(共195张PPT)

着什么。
第一句中写到的场景是 “热闹非凡”,而中国的 妇女却在“哭诉”。
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 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受害者不但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还被自己的同胞“训 斥”,说明在“中华不振”的情况下,中国人没有地 位,连中国巡警也欺负自己的同胞。“不但不”“反 而”能看出中国巡警的崇洋媚外,趋炎附势。
这个故事和之前的故事,怎么联系起来呢?
用因果关系的方式,把这三个故事串起来。 “振兴中华”就是串联这个故事的一条线索。
借助事例表明观点 学方法:本文先写少年周恩来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来回答魏校长的问题,接着写周恩来如此回答的理由:他 耳闻“中华不振”和他目睹“中华不振”,并且列出具体 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我们在表明观点时也可以借 助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立志 周恩来是一位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卓越贡
献,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好总理。周总理年仅十二 三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振兴中 华”作为自己奋斗一生的目标。“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要像周恩来总理一样,从小立志,努力学习, 为国家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清晰”很清楚。“坚定”不动摇。周恩来说的 志向,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 考,志向坚定,决不动摇。
从“为之一振”“竟然”能看出魏校长听到 周恩来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感 到很意外,很吃惊,很骄傲,很佩服!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 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 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 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 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记方法: 1. 明确自己的观点。 2. 写出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具体事例。 3. 可以先表明观点再写事例,也可以先写事例再表明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老师的话很重要,( 希望)大家记在心里。 2.这个女人原本( 指望 )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
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 她。 3.小张今天下午收到了他( 盼望)已久的礼物,他高兴极 了。
四、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当时中华不振。中国人备受帝国主义欺凌。(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
——周恩来 2.与有肝胆人共事,__从__无__字__句__处__读__书__________。
——周恩来
二、延伸阅读 坐中国船
1919年6月的一天,在重庆朝天门码头,一条木船靠岸了。准 备去上海的陈毅和其他几个青年一一走出船舱,登上码头的最高 处,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不一会儿,陈毅却皱起了眉头。他的目光掠过河岸,盯着挂 有外国旗子的军舰,气愤地说:“美丽的祖国,却在外国列强的 铁蹄下惨遭蹂躏(róu lìn)!”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后练习
基础练习




主题探究



拓展提升



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是D ( ) A.崛起(jué) 效仿(xiào) B.魏国(wèi) 淮南(huái) C.疑惑(huò) 侮辱(rǔ) D.振作(zhèn) 示范(huàn)
二、根据拼音写词语。 1.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yán sù( 严肃 )的问
并为一句话) _____因__为__当__时__中__华__不__振__,__所__以__中__国__人__备__受__帝__国__主__义__欺__凌__。_______ 2.中国巡警不为中国同胞主持公道的行为让人很气愤。(改为反问句) _____中__国__巡__警__不__为__中__国__同__胞__主__持__公__道__的__行__为__难__道__不__让__人__气__愤__吗__?_ 3.正当周恩来和同学瞻前顾后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
1.文中“蹂躏”的意思是( D )
A.碾压
B.用力踩
C.用脚去踏 D.欺压、侮辱
2.“我们怎能为了一点洋货去坐外国船呢?”这个句子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给它换个说法。
____反__问__。__我__们__不__能__为__了__一__点__洋__货__去__坐__外__国__船__。_____
3.陈毅为什么皱起了眉头? ____因__为__他__看__到__祖__国__的__山__河__如__此__美__丽__,_而__在__码__头__上__却_ 看 ____到__挂__有__外__国__旗__子__的__军__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____青__年__时_代__的__陈__毅__从__重__庆__乘__船__去__上__海__,__说__服__同__行__的_ 几 ____个__青__年_宁__肯__不__要__赠__送__的__洋__货__,__也__要__乘__坐__中__国__船__。_
5.读了本文你有什么启发? ____示__例__:__我__觉__得__作__为__中__国__人__,__我__们__要__热_爱__祖__国__,__为__振 ____兴__祖__国__奉__献__自__己__的__一__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病句) ____正__当__周__恩__来__和__同__学__左__顾__右__盼__时__,__忽__然__发__现__巡__警__局__门__前__围__着__一__群人。
一、受气之因 1.当时,东北有些地方___被__外__国__人__占__据__了_,国人受到不公平的对
待。 2.东北异相: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
2.写出人物的特点。 (1)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
( 不幸、可怜 ) (2)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 愤怒、难过 ) 3.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了“___中__华__不__振_____”这四个字
的沉重分量。
三、立下宏志 1.畅谈读书目的崛起
国家
不几天,联系船票的人回来告诉大家:“去上海,有三家轮
船公司的船,一家是日本人办的,给乘客赠送洋伞;一家是英 国人办的,给乘客赠送床单;还有一家是中国人办的,大概是赔了 本,没什么送给乘客。”
大家在坐船的问题上争论起来。 有人主张坐日本人或英国人的船,因为可以得到点洋货。陈毅 对大家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 的欺侮。重庆人民也正在抵制日货,声援北京爱国青年。在这种时 候,我们怎能为了一点洋货去坐外国船呢?这还有一点民族气节 吗?”大家都觉得陈毅说得句句在理,一致决定坐中国船去上海。
题,周恩来qīng xī( 清晰 )而坚定地作出了回答。 周恩来在回答中体现的抱负和xiōng huái( 胸怀 ) 让魏校长连声zàn tàn( 赞叹 )。 2.刚进家门,面对妈妈突如其来的一顿xùn chì( 训斥 ),他感到yíhuò bù jiě( 疑惑不解 )。
三、选词填空。 指望 希望 盼望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说到了,也做到 了。小朋友们,你们的志向是:_示__例__:__好__好__读__书__,_
____将__来__用__自__己__所__学__的__知__识__为__建__设__祖__国__贡__献__力__量____。
一、主题积累 1.我们爱_我__们__的__民__族___,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__热__闹__非__凡_____,往来的大多是__外__国__人____。 3.国人无奈:伯父告诉周恩来,导致东北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是
____中__华__不__振___。
二、受气之事 1.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看到的一件让人气愤的
事情是:_一__个__中__国__女__人__的__亲__人__被__洋__人__的__汽__车_轧__死__了__,__ _____中__国__巡__警__不__但__不__惩__处__肇__事__者__,__反__而__训__斥__自__己__的__同_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