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型骗局披着“合法”外衣
传销的危害心得体会
传销的危害心得体会传销的危害心得体会篇一:抵制传销之心得体会抵制传销之心得体会这次会议让我基本懂得传销的基本内容,其内容如下:什么是传销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传销的危害1、传销往往伴随着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非法集资、非法买卖外汇等大量违法行为,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侵害多个法律客体。
2、让绝大多数参加者血本无归,部分人员流落异地,生活悲惨,甚至跳楼轻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侵害。
3、传销人员发展对象多为亲属、朋友、同学、同乡、战友,其不择手段的欺诈方法,导致人们之间信任度严重下降,引发亲友反目,父子相向,甚至家破人亡,对社会道德、诚信体系造成巨大破坏。
传销缘何青睐大学生因为大中专学生刚刚离开父母的监管,盲目自立的意识较强,而其社会接触面又不广,思想单纯,容易轻信他人,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陷阱的能力,更容易上当受骗。
“好工作”、“高收入”的诱惑是大学生被拉下水的第一“帮凶”。
传销组织利用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急功近利的弱点,美化创业的乐趣,描述传销的美好前景,鼓动大学生参与其中。
传销多以成功学为诱饵,以帮助大学生增强自信心、提升适应社会能力为手段,一步步将大学生引入歧途。
特别喜欢招募外地人和贫困学生。
“八个防范”抵制传销 ----注意防范传销组织以高额报酬为诱饵,打着企业招聘、介绍工作、工程项目、介绍对象等幌子,引诱他人异地聚集,从事传销违法犯罪活动。
---注意防范一些披着所谓合法外衣的公司打着“直销”、“连锁销售”、“特许经营”等旗号,以销售商品为幌子,采用发展加盟商、业务员、会员等形式发展人员,并以所发展人员的销售业绩为计酬依据的传销行为。
----注意防范境内外一些企业打着“电子商务”、“网络直销”、“网络代理”等旗号的互联网传销活动。
【当心,这些“理财”全是骗局!】理财骗局
【当心,这些“理财”全是骗局!】理财骗局刚刚过去不久的权健事件,想必大家都有关注吧。
权健帝国才刚崩盘,又一家保健品巨头——无极限也被扒出来抽打了。
像这种披着直销外衣的传销骗局,简直就是行走的社会毒瘤。
一天不清除,后患无穷。
同样性质恶劣、可憎可恶的,还有我们生活中见到的各种理财骗局。
其中,有不少理财骗局实际上就是变种的传销,诈骗金额可能高达几十亿,甚至几百亿。
之所以想要来跟大家聊这个话题,是因为诺米最近在刷新闻时,经常看到金融理财骗局的报道。
年关将至,行情不佳,骗子为了“冲业绩”,更加蠢蠢欲动了。
诺米今天就来说说几个常见的理财骗局,让大家学几招防防身。
养老理财骗局最近几年,没良心的骗子开始盯上老人家的钱了,养老理财变成各种骗局的高发区。
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去年爆出的爱福家养老集资诈骗案,涉案金额超百亿。
爱福家主要是以“养老服务+投资理财”的项目,吸引老年人参与。
一次性收取高额保证金和会员费,并且承诺每年高达9%~12%的回报率。
投资40万,还能免费享受他们的养老产品和服务。
很多老年人看到他们的养老基地之后,也放心地把钱交出去了。
然而,这种养老机构并没有金融资质,更谈不上投资理财了,这种行为只能算非法集资。
去年,因为资金链断裂、没钱兑付投资款,实际控制人跑路,骗局才终于爆出来。
黄金理财非法集资同样的非法集资诈骗,换个包装,目标人群就完全不一样了。
上周,辽宁就刚刚审判了一起特大黄金理财非法集资案。
辽宁沈阳一家叫华玉黄金贸易的公司,非法集资高达36亿元,涉及3824名群众。
这个案子是比较典型的一类理财骗局。
华玉公司以黄金理财为幌子,号称在国外有矿山,投资可月月返利息,稳赚不赔。
具体的“理财模式”是这样的:投资人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从华玉公司买入黄金并带走,华玉公司到期回购黄金,并且按照2%的月利息返利给投资人。
投资人也可以不拿黄金,由华玉公司托管,利息会再加1.5%。
1.5%~3.5%的月利息,折合年化是18%~42%。
警惕投资理财短信诈骗谨防上当
警惕投资理财短信诈骗谨防上当在当今社会,各种形式的信息和消息随处可见,其中不乏一些诈骗行为,尤其是针对金钱和财富的诈骗更是层出不穷。
投资理财短信诈骗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骗术,不少人因此蒙受了经济损失。
我们必须提高警惕,谨慎对待这类虚假信息,以免成为无辜的受害者。
识破投资理财短信诈骗的伎俩投资理财短信诈骗往往会利用人们对财富和投资的普遍追求心理,以各种名目和承诺吸引受害者。
比如,他们可能声称能提供高收益的投资项目,鼓吹”稳赚不赔”的理财产品,或者许诺可以快速致富。
这些都是谎言和陷阱,目的就是想骗取你的金钱。
诈骗分子还会冒充各种合法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名义,利用他人的信任来欺骗受害者。
他们可能会伪造官方文件、证件和标识,让受害者产生误解。
他们还会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平台,以高科技手段制造假象,让投资理财短信看起来更加真实可信。
保护自己远离投资理财短信诈骗要有效预防投资理财短信诈骗,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和理性。
要对收到的任何理财信息保持怀疑态度,不轻易相信高额回报或者轻松致富的承诺。
要仔细核实信息的来源和发送者,不要轻易向不明来历的人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
我们也要提高自身的金融知识和投资意识。
通过学习和了解正规的投资理财渠道,我们就能够更好地识别诈骗行为,避免上当受骗。
一旦发现可疑信息,要及时报警或向有关部门反映,配合相关部门打击这种违法行为。
投资理财短信诈骗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我们必须警醒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才能真正遏制这种犯罪行为的蔓延,维护社会的金融秩序和稳定。
警惕假冒政府机构网络诈骗
警惕假冒政府机构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其中假冒政府机构进行诈骗的情况令人深恶痛绝。
这类诈骗分子利用人们对政府部门的信任,通过各种手段欺骗受害者,造成广泛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
作为普通网民,我们务必提高警惕,了解这些常见的诈骗手段,切勿轻信任何可疑的联系。
常见的诈骗手法1.冒充税务部门诈骗分子假扮税务局工作人员,以欠税为由要求受害者进行”补缴”或”罚款”。
他们会使用各种威胁恐吓的手段,让受害者产生恐慌,迫使其迅速汇款。
实际上,税务部门绝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要求即时缴纳罚款。
2.冒充公安部门诈骗分子有时会冒充警察,声称受害者涉及诈骗或洗钱案件,要求立即汇款以”保释”或”销案”。
他们还可能声称受害者的账户已经被盗,需要进行紧急转账。
这种做法完全与公安部门的工作流程不符,我们应该提高警惕。
3.冒充法院或检察院一些诈骗分子假称受害者涉案被起诉,要求立即支付”保释金”或”诉讼费用”。
他们可能会出示伪造的法律文书,制造一种虚假的合法性。
然而,真正的司法机构决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来索取这些费用。
4.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诈骗分子有时会打电话声称受害者的银行账户存在异常,要求提供账户信息或转账。
这种做法极其不合常理,银行决不会以这种方式要求客户提供敏感信息。
如何识别和防范诈骗面对这些诈骗行为,我们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要记住正规政府机构和银行绝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要求即时缴纳费用或提供账户信息。
可以主动拨打相关单位的官方服务热线进行核实。
再者,我们还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相信来历不明的联系。
一旦发现可疑情况,要立即报警,配合警方调查,共同打击这类违法犯罪行为。
网络诈骗正在肆虐,假冒政府机构的手段尤其令人警惕。
我们作为普通民众,务必提高警惕,学会识别这些诈骗手法,切断诈骗分子的得逞之路。
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这一社会毒瘤,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
最新20个骗局
最新20个骗局骗局是指通过欺骗、诈骗等手段获得不法利益的行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骗局层出不穷,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以下是最新的20个骗局,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警惕。
1.假冒投资项目:通过虚假宣传、高回报来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最终骗取资金。
2.虚假慈善募捐:打着慈善的旗号,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由,骗取善心人士的捐款。
3.网络购物诈骗:通过虚假的商品信息、低价引诱消费者购买,然后骗取钱财或发送劣质商品。
4.电话诈骗:冒充银行、警察等单位,通过电话或短信骗取个人银行账户信息,进而骗取钱财。
5.虚假彩票中奖:以中奖为诱饵,要求中奖者支付所谓的手续费、税费等,进而骗取个人资金。
6.传销骗局:通过多层次、金字塔式的组织,以发展下线的方式来获取利益。
7.兼职诈骗:以高薪兼职为诱饵,要求报名费、押金等,最终骗取钱财。
8.假冒亲友急需资金:通过电话或社交软件冒充亲友,以急需资金为由,骗取个人钱财。
9.虚假学历培训:通过虚假的学历信息、低价诱骗学生报名,最终骗取学费。
10.微信红包诈骗:以发送红包为名义,要求接收者先支付一定金额,最终骗取钱财。
11.假冒网站钓鱼:通过伪造官方网站、虚假链接等手段,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或银行账户信息。
12.房屋中介骗局:冒充中介公司,通过收取中介费等手段,骗取租房者的款项。
13.保健品骗局:通过虚假的产品宣传,误导消费者购买无效或劣质的保健品。
14.假冒医院骗局:冒充正规医院,以低价、快速治疗为手段,骗取患者的钱财。
15.网络兼职赚钱骗局:以兼职赚钱为名义,要求交纳一定费用,最终骗取资金。
16.伪造投资平台:通过虚假的投资信息、高回报等手段,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骗取资金。
17.伪造疫苗销售:冒充医疗机构或药店,销售伪造疫苗,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18.收藏品骗局:以收藏品的升值为诱饵,欺骗藏家购买价值低下或伪造的收藏品。
19.伪造租赁合同:冒充房东或中介,以虚假的租赁合同骗取租房者的预付款。
警惕冒充国家机关的诈骗信息
警惕冒充国家机关的诈骗信息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冒充国家机关的诈骗事件,给广大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创伤。
这种诈骗手法通常涉及身份冒充、信息欺骗等多种手段,令人防不胜防。
作为普通群众,我们务必提高警惕,学会识别这类诈骗行为,远离它们的伤害。
常见的冒充国家机关的诈骗手法
诈骗分子常常假冒税务局、公安机关、银行等单位,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向群众宣称有税款欠缺、涉嫌违法等问题,要求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汇款。
有的还会直接上门蒙骗,出示假冒证件,试图骗取钱财。
这些手法都是典型的诈骗行为,受害者一旦上当,往往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如何识别并应对这类诈骗
面对这些冒充国家机关的诈骗信息,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和理性。
要谨慎核实来电、来信等信息的真实性,切勿轻易相信。
如有疑问,可以直接拨打相关部门的官方热线进行确认。
还要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信息,不轻易向他人透露。
一旦发现可疑情况,要立即报警,配合警方调查取证,切断诈骗分子的逃脱通道。
加强社会宣传教育很关键
除了个人警惕,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对此类诈骗案件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向公众传播识别诈骗信息的技巧,提高大家的防骗意识。
还要加强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切断他们的资金链,遏制此
类违法行为的蔓延。
只有广大群众和政府部门通力合作,才能筑起牢固的防护屏障,切断诈骗分子的歹念。
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增强识别诈骗的能力,远离这类伤害。
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警惕这些互联网理财传销手段
警惕这些互联网理财传销手段警惕这些互联网理财传销手段导语:近日,一个名为幸福100的互联网理财消费平台被媒体曝出是庞氏骗局,同时也涉互联网式的非法传销,不少投资者在平台上投入了数十万的资金。
事实上,在“互联网+”时代下,新型的传销骗局层出不穷,互联网传销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中。
下面店铺就给大家盘点几个:1、消费式理财产品典型的以消费式理财产品模式来对投资者实施诈骗的案例,就是上述中的幸福100事件。
平台号称“积分理财、复利拆分”,积分相当于原始股,投资5万,拆分三次,纯利润是11万元,而拆分9次,纯利润可达134万元,并称年化收益高达50%-200%。
通过积分拆分,不断吸引新投资人购买,其实就是一种庞氏骗局,或者说变相传销。
类似这样的消费式理财产品,投资者一定要提高警惕,理财还是要找正规平台,配置合规产品,如稳利精选组合投资计划、诺亚方舟NPA投资计划等,才能真正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2、消费返利、返佣返利平台中,不少都是传销、诈骗平台。
此前被媒体曝出的优库速购平台就是如此。
该平台不仅以承诺10-20天分期全额返还本金为诱饵,蛊惑消费者购买高于市场多倍价格的商品,还采用推荐人返佣模式快速扩大用户规模。
称只要推荐他人到平台购物,就能获得一定比例的返佣激励。
资深理财师表示,这种方式,明显带有传销性质。
但在返佣、返利的诱惑下,消费者极易忽略传销的事实。
3、虚拟货币对于虚拟货币,投资者都很熟悉了。
除了这阵子比较火的比特币、莱特币之外,还有万福币、维卡币等,在多如牛毛的虚拟货币中,大多数都是传销。
比如“维卡币”,在2014年底进入中国市场。
诈骗团伙大肆鼓吹“维卡币”项目的.投资收益,以诈骗和传销的形式诱惑投资者投入巨额资金到“维卡币”网站,在一年的时间内在全国疯狂吸金6亿元,最终在2016年5月被警方查办。
像比特币、莱特币这样的虚拟货币虽然一直存在,且很受投资者青睐,但投资虚拟货币本就风险很大,且在中国未得到官方认可,因此还需谨慎。
警惕新型网络诈骗切勿轻信
警惕新型网络诈骗切勿轻信在当下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各种形式的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
从虚假投资理财、网络贷款,到钓鱼网站的信息窃取,诈骗分子无所不用其极,试图以各种歪门邪道获取非法利益。
作为普通网络使用者,我们务必提高警惕,了解常见的新型诈骗手法,切忌轻信那些过于美好的承诺。
虚假投资理财三思而后行近期出现的一种常见诈骗手法就是以高额收益为诱饵,诱导受害者进行虚假投资理财。
诈骗分子通常会编造一些令人心动的投资项目,如期货交易、加密货币投资、金融衍生品交易等,声称能轻松获得可观的回报。
他们可能会夸大项目的收益潜力,甚至直接承诺天价回报,试图蒙蔽受害者的理性判断。
一旦受害者上当受骗,诈骗分子通常会先让他们尝到一点甜头,比如让他们提取少量资金,以此增强他们的信任感。
然而,一旦受害者陷入其中,就很难再抽身而出。
这些诈骗分子往往会以各种理由拖延提款,直到受害者无法继续追回资金。
对于此类投资理财诈骗,我们必须保持理性和警惕。
在决定投资之前,一定要仔细核实项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了解清楚收益和风险。
如果发现有任何可疑之处,不要轻易相信,要慎重行事,切记贪图小利而上当受骗。
网络贷款陷阱防不胜防另一类常见的诈骗手法是通过各种网络贷款平台进行诈骗。
诈骗分子会设立虚假的贷款网站,宣称能够快速放款,条件简单,甚至不需要抵押或担保。
这些看似诱人的条件往往只是骗局的一部分,一旦受害者上当,就会陷入深深的困境。
在申请贷款时,受害者通常需要提供大量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
诈骗分子会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身份冒用,不仅骗取贷款,还可能进行其他犯罪活动,给受害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甚至在无法偿还贷款时,诈骗分子还会采取骚扰、威胁等手段,进一步加重受害者的痛苦。
对此,我们需要提高警惕,谨慎选择贷款渠道。
如果发现网贷平台有任何可疑之处,如注册时间较短、缺乏正规资质证明等,都应该三思而后行。
我们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避免成为身份冒用的受害者。
传销的陷阱与危害
宣传资料一:传销的陷阱与危害(一)传销的陷阱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通常用四种手段(或叫四个步骤)诱骗人们上当。
1、血本无归。
新参加传销组织的人员要成为会员,先要投资几千元购买所谓的产品,接下来会员为尽快返本获利,就开始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发展下线,下线招得越多,提成就越高,而传销组织的财富则以“几何培增”的方式迅速累积。
拿他们的话就是“鸡生蛋,蛋孵鸡,鸡再生蛋,蛋再孵鸡,循环往复”。
2、蛊惑迷智。
举办培训班洗脑,由公司所谓的“成功人士”介绍自己的经历和成功经验,激励和刺激新进来者选择这种行业。
抓住青年人向往成功但缺乏社会阅历的特点,抓住大学生急于创业和就业的心理,抓住人们希望发财致富的思想,向其大肆灌输所谓的“成功学”、“致富学”和“营销理念”,用“一个月挣十几万,三个月开宝马”等一夜暴富的事例来蛊惑人心,迷惑心智,控制思想。
3、人身控制。
一旦加入传销组织,除了让你打电话给亲戚朋友骗钱财外,传销组织几乎不允许你与外界有任何的联系,个别逃跑的被抓回来后,轻则威胁恐吓,重则遭到毒打,实行人身控制加暴力威胁。
4、欺亲骗友。
传销人员以邀请电话、短信、书信、网络等联系方式,把同宗、同乡、同事、同学、同好约到外地游玩或给你介绍一份高收入的工作等,把你骗进传销组织。
让你最信任的人欺骗你,这是传销组织最常用的一种手段。
(二)传销的危害1、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传销公司(企业)利用传销进行非法经营、集资诈骗、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走私产品等犯罪活动,严重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传销,把欺骗做为“销售理念”,传销者甘愿被骗,然后再去骗别人,形成欺骗套欺骗,整个传销网络完全依靠下线人员缴纳的金钱维系运作。
这就违背了价值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则,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和良性发展。
2、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
满足传销者的要求,是传销组织竭力颂扬的成功。
但是在金字塔式的传销体系中,人人都能成功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只有极少数接近塔尖的人才能一夜暴富。
警惕冒充政府工作人员的诈骗行为
警惕冒充政府工作人员的诈骗行为如今,诈骗行为层出不穷,其中利用冒充政府工作人员的手法尤为常见。
这种欺骗手法不仅危害公民的财产安全,也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冒充政府工作人员的诈骗手法诈骗分子常常伪装成税务、公安、社保等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汇款。
他们可能声称受害人存在欠税、违法等问题,必须立即缴纳罚款或费用。
有的还会说受害人中了大奖,需要缴纳手续费才能领取。
这些都是骗人的借口,目的只是骗取受害人的财物。
诈骗分子还会利用受害人对政府部门的信任,以及普通群众对政府工作人员的尊重心理。
他们往往能伪造各种证件和工作牌,让受害人产生误解。
加之他们善于说话,通过各种手段来营造合法性,让受害人无法分辨真假。
如何防范冒充诈骗行为面对这种诈骗手法,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要明确政府工作人员绝不会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要求公民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汇款。
如果遇到此类情况,要立即联系当地公安部门核实身份信息。
我们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仔细审查对方出示的证件和工作证,看是否真实合法。
同时注意对方的言行举止,是否存在可疑之处。
如果有任何怀疑,坚决不要轻信对方的说辞,更不要轻易转账汇款。
我们还要加强与家人朋友的沟通交流,提醒他们注意防范此类诈骗行为。
只有全社会共同警惕,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受害风险,维护好公民的合法权益。
冒充政府工作人员的诈骗手法十分隐蔽和阴险,给广大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威胁。
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共同打击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杜绝这种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法行为,让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艾多美是不是合法的,亲身经历告诉你经过
艾多美是不是合法的,亲身经历告诉你经过
是披着直销外衣的传销,别国不知道,但直销进入中国只能昙花一现。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是合法公司,如下:
第一,艾多美不以发展会员的数目来为上线发放报酬。
第二,艾多美也不需要任何一个会员缴纳入会费或者任何费用。
第三,艾多美的会员并没有销售行为,所有的会员都是在购买。
所以,艾多美不是传销!
艾多美的产品其实属于微商范畴,在网上搜出来的内容,要么是清一色夸好用,性价比高,要么就是喷艾多美骗人、违规等负面消息,一款产品的好坏,就是如此,有人觉得好评都是微商刷出来的,也有人觉得艾多美负面消息是同行黑的。
如何判断艾多美的东西好不好?自己使用过就知道了,建议大家不要成为线下或加入会员,以免上当受骗。
七种常见的求职陷阱
七种常见的求职陷阱金融危机之下人才的供需差距加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些不法分子借此机会,利用求职者“求职心切”的心理,打着招人的幌子,布下种种招聘陷阱行骗,损害广大求职者的利益。
骗子的骗术五花八门日新月异,无法一一罗列,但万“骗”不离其宗,我们总结出以下八种常见求职陷阱,旨在提醒求职者注意,求职时一定要加强防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给行骗者以可乘之机,让自己平安就业:招聘陷阱一——假招工陷阱非法中介机构虚构用人单位或与不良用人单位私底下合作,先用“包推荐上岗”或“高薪招工”引求职者上钩,收取报名费、推荐费、体检费等费用,要么迟迟不给推荐,不了了之,要么勉强推荐上岗后又以种种借口解聘求职者。
提醒:求职者找工作时需通过正规的人才中介机构、招聘网站、职介机构进行求职,这些中介机构应具有工商执照,切忌因贪图高薪省事而忽略了对中介机构的了解。
招聘陷阱二——押金培训费陷阱被公司录用后,告知求职者要交纳押金保证金等,或因经验不足需要进行岗前培训并缴纳培训费,培训过后再以不合格为借口辞退。
提醒:按照《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体检费、押金、报名费、手续费、存档费、服装费和保证金等费用。
违规者可以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进行举报。
招聘陷阱三——虚假高薪高职陷阱用人单位为了吸引求职者,招聘广告登出来的是高薪高职,但实际的工作岗位与薪水却明显低于广告所登。
提醒:求职者要清楚自身实力,不要轻信高职高薪的诱惑,上岗前要签定试用期劳动合同书,并有明确的岗位和薪酬。
招聘陷阱四——方案、策划书陷阱利用招聘的名义,要求求职者提供项目、产品的设计方案或策划书,剽窃求职者的作品。
提醒:求职者初次面试时要观察企业规模和管理的规范程度,并有选择地将方案或策划书的部分内容提供给用人单位。
遭到侵权后,可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招聘陷阱五——皮包公司骗局面试时地点在酒店大厅、餐厅、茶馆等公共场所,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利用伪造的公司资质进行招聘,骗取求职者的财物等。
提高防范意识,谨防传销等求职陷阱
提高防范意识,谨防传销等求职陷阱每年的毕业季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大学生遭遇求职陷阱的情况时有发生,个别毕业生还会不慎陷入非法传销。
为了提高同学们在求职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意识,我们向大家介绍以下求职就业方面的相关基本安全知识。
一、什么是非法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人员的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和其他利益的。
非法传销人员会以做生意,帮助找工作等理由骗受害者过来,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对受害人进行洗脑,部分受害者被洗脑后就认定这是一个能赚钱的大生意,而且任凭外人如何劝说都毫无用处,这名受害者加入后会以同样的方法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
近年来,一些地区非法传销活动猖獗,并且向高校渗透发展。
非法传销组织具有很强的欺诈性、隐蔽性和危害性,非法传销活动渗入高校,严重危害了青年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定。
非法传销组织往往以就业、创业、招聘为名迷惑、诱骗学生从事传销活动,使部分学生上当受骗,被传销组织非法控制,不仅钱财受骗,而且精神被控,失去人身自由,不能自拔,无法脱身,有的自身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二、大学生怎样预防参与非法传销活动或组织?1、树立积极向上的择业观、就业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艰苦奋斗精神,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2、要认清传销活动的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增强防范意识,自觉抵制各种非法经营活动的诱惑,远离传销陷阱。
传销最基本的特性是迷惑性、蛊惑性、诱惑性特别强,总是披着一件合法的漂亮外衣,要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进行客观、冷静分析,避免上当受骗。
3、要掌握判断是不是传销的基本常识。
遇事多看多问:主体资格是否合法、是否有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品是否货真价实;是否要求发展下线、并直接或间接以发展人员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是否要求形成层级关系等等。
4、到外地求职就业,要记好当地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电话,以便在急需时使用。
新型传销八大主要表现模式
新型传销八大主要表现模式一、披着“国家扶持”、“企业受政策保护”等外衣,以“自愿连锁经营业”、“项目众筹”、“纯资本运作”、“金融创新”等为幌子,从事传销活动。
二、打着“扶贫项目”、“产业联盟”、“农业发展平台”等幌子,以“发展代理”、“建立工作站”等方式,从事传销活动。
三、打着“微商营销”、“电子商务”旗号,以销售保健品、化妆品等为噱头,诱骗“微信朋友圈”的亲朋好友或网民,实际上是利用其发展下线,以多级分销计算报酬的传销骗局。
四、打着“消费返利”的旗号,以“购物返本”、“消费等于赚钱”、“你消费我还钱”、“增值消费”为噱头,实际是拉人头诱骗民众参加传销活动。
五、打着投资创业的旗号,以“金融创新”、“虚拟货币”、“网络资本运作”、“区块链”、“原始股”为幌子,以低投资高收益的噱头诱使投资人上当。
六、打着玩网络游戏为幌子,然后诱使加入者办理游戏充值卡之类的业务也就是变相交纳会费,再利用各种奖项鼓励加入者吸收新会员或者宣称只要点击广告就能获利。
七、打着“感恩回馈”、“互助投资”、“慈善救助”等旗号,以资助留守儿童、消费防老等“慈善”幌子,鼓励发展会员给与奖励的传销活动。
八、打着“旅游直销”、“低价旅游”、“边旅游边赚钱”旗号,以赚取佣金、旅行积分和免除月费为诱饵,鼓动参与者发展下线的传销活动。
随着新型传销的出现,又有不少人陷入传销分子的圈套。
传销分子牢牢抓住人们想轻松赚大钱这一心理,打着高额返利、赚钱轻松的旗号招摇撞骗,更有甚者提出团队受国家支持,企业受政策保护等虚假信息给受害人洗脑。
近年来,新型传销层出不穷,公众着实需要提高警惕!吴堡县公安局宣。
央视曝光最新10大骗局!
央视曝光最新10大骗局!想必很多人身边都有过被骗的经历,中奖的、抽奖的、打折的……手段层出不穷,骗取的钱财数额也越来越庞大,让人感到防不胜防...但是,防不胜防也得防,小编整理了近期的10个诈骗案例,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因为,骗子就在你我身边。
骗局一:微信付款二维码截图前段时间一女士因为参加朋友圈集赞送礼品的游戏,结果被骗3000元。
原因是自己集赞够数后向对方索要礼品时被要求将自己微信的付款二维码截图发给对方,发了几次之后女士接连收到了微信支付的凭证,共2997元。
事实真相:这是一起很典型的通过骗取别人的付款二维码截图骗取钱财的案例,付款二维码相当于人的“银行卡+密码”,给别人付款码就相当于自己的钱任人领取。
不过目前微信已经对此做出系统的升级,iOS 用户在二维码截图时会收到提醒,安卓用户则无法对付款码进行截图。
千万不要将重要的信息泄露给他人,特别是涉及到钱财的相关物品。
骗局二:里约奥运会中奖信息里约奥运会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骗子们也趁机瞄准人们的钱包,目前发现有三种诈骗方式:1.不法分子克隆奥运官网,假借“奥组委授权”的名义在网站上进行抽奖、纪念品赠与、限量版纪念邮票等活动;2.奥运期间,一些人在浏览网页时会跳出“恭喜您在我公司抽奖中获得苹果笔记本电脑一台”等消息;3.一些人利用人们对运动员的支持编造运动员的凄惨身世,博取人们的同情,在网上举行网络募捐。
事实真相:以上均为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诈骗分子通常会通过游戏或者聊天的网络平台、木马程序、邮件、甚至虚假网络广告等渠道进行诈骗信息传播,骗取群众登陆网站,实施诈骗。
广州警方提醒大家,安装并开启电脑和手机安全防护软件可以有效降低网络安全风险,同时要提高奥运诈骗信息的警惕意识,特别是需要提前支付“预付款”、“订金”、“手续费”等信息,要不轻信、不传播。
骗局三:冒充10086官网预存话费送手机近期,有人收到标注号码为10086的短信称“获得预存话费送手机的资格”,点击短信中的网页链接即可参与活动,链接点开后的页面也和中国移动的官网极度相似。
无孔不入网络骗子花样百出需时刻警惕
无孔不入网络骗子花样百出需时刻警惕在这个高度数字化的时代,网络犯罪的手段也变得愈加隐蔽和难以识破。
作为普通网民,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才能避免成为无孔不入的网络骗子的下一个目标。
冒充公检法诈骗近期,我国频现冒充公检法机构的诈骗案件。
骗子会伪装成执法人员,以查处”违法行为”为由,要求受害人汇款或提供个人信息。
一些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损失惨重。
我们要提高警惕,遇到此类情况不轻易相信,可以直接拨打当地公安机关确认。
虚假网络投资骗局网上充斥着各种”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吸引不少人趋之若鹜。
但事实上,这些都是骗子设下的圈套。
他们通过夸大投资回报,甚至编造虚假信息来欺骗投资者。
一旦上当受骗,不但血本无归,还有可能卷入更大的法律纠纷。
在网上投资前,一定要认真调查,了解项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猎杀个人隐私信息网络上流通的个人信息极其丰富,这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他人的银行卡信息、身份证号码等隐私数据,然后进行诈骗或盗刷。
我们要谨慎保管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轻易在网上泄露。
也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使用复杂密码,并定期更新。
精心设计的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一种常见的诈骗手段,骗子会伪造网站或发送钓鱼邮件,诱导受害人提供账号密码。
这些信息一旦被盗,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在网上浏览时,一定要仔细识别网站的真实性,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并保持谨慎的网络行为习惯。
网络犯罪手段层出不穷,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和隐私。
虽然防范工作看似繁琐,但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遭受欺骗的风险。
让我们携手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共创更加美好的数字生活。
银监会提示警惕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危害
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大量出现。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群众投资需求,炮制各种名目,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骗取群众资金。
公安机关在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同时,提醒广大群众要提高警惕,对相关的投资活动做理性的判断,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据悉,今年1月至10月,对涉众型经济犯罪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案1210起,涉案金额175.1亿元,占同期全部经济犯罪涉案金额的22.2%。
涉众型经济犯罪不仅涉案金额巨大,而且涉及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从行业看,涉及农业、养殖业、房地产、医药、文化、旅游等领域。
从地域看,从东北、华东、华北地区扩展到中西部地区。
如公安部通报的山东公安机关侦破的“蝶贝蕾”传销案,共涉及16个省、市的50余万人。
公安机关揭示:涉众型经济犯罪有16种形态涉众型经济犯罪是指涉及众多受害人,特别是涉及众多不特定受害群体的经济犯罪。
主要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非法销售未上市公司股票等犯罪活动。
另外,在证券犯罪、合同诈骗犯罪、假币犯罪、农村经济犯罪活动中,也有类似涉众因素存在。
公安部对危害广大群众利益的涉众型经济犯罪的16种形态作出了具体描述:——未经银行业监管机构批准,擅自开办储蓄业务;——具有吸收存款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违反国家利率规定,擅自变动储蓄存款利率吸收存款;——具有吸收存款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以给付回报、实物等方式变相提高储蓄存款利率吸收存款;——具有吸收存款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以发行股金等方式吸收资金,变相吸收存款;以兴办实业为名,承诺回报,非法向社会公众集资;——以返租、代管、代养等形式销售商品、收取保证金等,非法向社会公众集资;——以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绿色产业、民间资金造林等方面采取的鼓励政策为幌子,许诺高额回报,进行非法集资;——以预售、合作经营、投资入股或加盟等为名,承诺回报,收取订金、股金、加盟费等,非法向社会公众集资;——组织“抬会”、“合会”、“标会”等活动,非法向社会公众集资;——不依托于商品买卖,而是通过发展会员、收取高额入门费等手段维系运作,进行“拉人头”传销;——利用公司的合法外衣和品牌产品,通过开展所谓的直销业务或者宣传所谓的先进营销理念,以专卖、代理、加盟连锁等方式进行传销;——以电子商务、网上购物、销售互联网学习网址等为幌子,在互联网上发布广告吸纳会员,实施变相传销活动;——通过各种渠道大肆宣传“消费储值”的经营模式,通过收取商家和消费者加盟费的方式,实施变相传销活动;——称公司将要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或称发行股票已获政府部门批准,诱使或骗取投资者购买其股票;——以“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产权经纪公司”等为名,未经批准便向社会公众非法买卖、代理买卖未上市公司股票;——以给境内企业提供境外上市服务为名,一些所谓的外国资本公司或投资公司驻中国办事处未经批准便向社会代理买卖未上市公司股票;——一些公司声称与境外公司有合作关系,或是境外公司中国代表处,收取客户保证金和手续费后,提供互联网平台进行非法外汇买卖活动。
筷子生产骗局揭秘新闻稿
筷子生产骗局揭秘新闻稿通过网络搜索“筷子生产骗局揭秘”,相关显示有2万多条,不乏各地诚邀加盟的单位。
他们大多打出广告称:“利用废纸、书纸、配以无毒类食品添加剂,投资几千元即可生产,纸筷子比传统的木质筷子易降解、环保、成本低、美观、无污染。
”在洪山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了解到,该公司并没有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
工商部门汇总此案发现,仅一个月时间内,江岸区就查获了3起类似案件,全是纸筷子加工。
而此前,还有更多类似案件,比如宣称可以在废玻璃中提取“铂金硅纱”、进行废旧轮胎翻新等等。
不同的转让“技术”,实质是同一个筷子生产骗局通过收取高额转让费,并承诺对产品进行回收。
“换汤不换药”,江岸区工商分局球场街工商所副所长欧xx称,事实证明,这些筷子生产骗局正是用同样的伎俩在骗取投资者。
工商调查发现,这些骗子骗筷子生产骗局公司的营业执照都办理了变更,是从别的公司买来的。
根据法规,公司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后,营业执照必须变更,比如公司变更了经营范围、更换了法人代表、改变了经营场所等等。
但执照变更时不会更改公司的成立日期,这就是一些公司宣称公司是‘老店’的理由,江岸区工商分局宣传中心主任科员高峰解释,从公司的营业资格上看,这些公司是合法的。
披着合法的外衣,这些公司的骗局还需要以下几个道具:一个豪华的办公场所、一个网络上发布招商广告、一个忙碌的生产基地。
工商人员总结,受骗者缴第一笔钱,到举报受骗有个时间差,骗子正是利用这段时间差,成功骗到了钱。
筷子生产骗局揭秘识别骗局要注意这几点工商部门透露,通过这几起案件,武汉市工商部门已经开始密切关注执照变更的公司。
对于投资者如何防止上当受骗,工商部门提醒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查询该公司的营业执照变更情况,对于有过营业执照变更,且转让类似新技术的公司,要特别留意。
二、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高回报,天上不会掉馅饼。
工商部门表示,筷子生产骗局,纸筷子的废纸中含有油墨、铅等有害成份,做出的筷子很难达到安全卫生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惕——新型骗局披着“合法”外衣
——律师识破骗局,避免损失二十万
四川君合律师事务所卢宇律师
我们客户某矿产企业(以下简称A公司)急于融资5000万元用于一期开采项目技术改造升级和二期开发投资。
德国某投资公司的北京代表处(以下简称B代表处)向A公司表示可以提供贷款融资,但是在双方签订正式的借款协议和提供借款前,需要由具备内外资背景并获得领事馆认证的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
后A公司经过多方联系,并未找到符合该代表处要求的律师事务所。
因获得融资的心情急迫,A公司将情况告知该B代表处,该代表处即向A公司推荐了一家北京的律师事务所(该律师事务所与港澳某公司的名称中含有相同的字号),并向A公司表示,该家律师事务所符合其要求,并将改家律师事务所推荐给A公司。
为获得融资,A公司即与该律师事务所签订了委托协议,根据协议约定,A公司需向该律所支付16万元的佣金并支付3.2万元的税费。
后,我们从A公司处获悉该情况后,发现其中诸多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事实,并向A公司提出中止该笔交易的建议。
本事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1、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定、《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条例》第15条以及《司法部关于执行<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外资律师事务所在华的代表处不能够办理就适用中国法律的行为或事件提供意见和证明
的业务。
也就是说,该B办事处要求A公司提供外资律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是根本不可能的。
2、根据《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条例》第八条的规定,外国律师事务所代表机构的名称应当为“××律师事务所(该律师事务所的中文译名)驻××(中国城市名)代表处”,而不是北京市XX 律师事务所,并且,根据我们委托北京的合作伙伴的查询,该律师事务所为合伙制内资律师事务所,虽然其与港澳某公司的名称中含有相同的字号,但是其性质仍旧属于内资律师事务所。
该事实说明,该B 代表处推荐的该家律师事务所根本不是外资所。
3、至于该B代表处要求的领事馆的认证,首先我们从未听说过国家或者国际条约中有关此类事项的规定;其次,我们发现A公司提交的该律师事务所的认证,其实是对该律师事务所办理某特定事项时,领事馆作出的认证,该认证仅仅证明其签字的真实性,而不代表该律师事务所具备某特定资质。
4、我们通过北京的合作伙伴调查发现,该该B代表处其实仅仅是德国某公司在华的代表处而已。
而根据我国外商投资的相关规定,外国公司的代表处的业务范围仅是为其所在的公司的业务提供联系、咨询,办事处本身并不能够在中国开展任何经营业务。
5、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及相关部门规章的规定,任何组织和机构未经中国银监会的批准,不得在国内开展任何银行业务(提供贷款等)。
因此,该B代表处承诺可以贷款是不真实的。
以上事实表明,A公司按照该B办事处的要求由该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后,其根本不可能获得贷款,并且将损失近20万元的律师费,而该律师费支付后将无法追回。
在此,律师提醒人们注意,在从事任何重大交易时,一定要有专业人员的参与,由专业人员提供事前风险评估、事中风险控制和化解,以免遭受损失。
另外,国际化的今天,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熟知国际交往规则是从事国际交往的前提,国家法规和国际条约对国际融资、贸易、投资等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须严格按照规则进行。
★为当事人保密,本文中相关主体均省略其名称。
请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