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收集系统数据库
管理信息系统题库及答案精编版
![管理信息系统题库及答案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1e138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1.png)
管理信息系统题库及答案精编版一、单选题1. 以下哪项不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A. 数据收集B. 数据存储C. 数据分析D. 数据娱乐答案:D解析: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信息输出等,而数据娱乐不属于其功能范畴。
2. 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A. 数据库B. 计算机网络C. 软件系统D. 信息系统模型答案:C解析: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软件系统,它负责处理和管理数据,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利用。
二、多选题3. 以下哪些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A. 企业资源计划(ERP)B. 客户关系管理(CRM)C. 供应链管理(SCM)D. 电子商务答案:ABCD解析:管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领域,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4. 以下哪些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A. 系统性B. 动态性C. 综合性D. 实时性答案:ABCD解析:管理信息系统具有系统性、动态性、综合性、实时性等特点,能够为企业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
三、判断题5. 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代替人类进行决策。
()答案:错误解析:管理信息系统虽然能够提供决策支持,但并不能完全代替人类进行决策,因为决策涉及到主观判断和创造性思维。
6. 管理信息系统只能用于企业内部管理。
()答案:错误解析:管理信息系统不仅适用于企业内部管理,还可以应用于政府、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
四、简答题7. 请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答案: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提高决策质量: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辅助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3)加强企业竞争力: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和竞争力。
(4)提高员工素质: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质量问题数据库
![质量问题数据库](https://img.taocdn.com/s3/m/5be8468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5.png)
质量问题数据库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改进质量,建立一个质量问题数据库是至关重要的。
这个数据库就像是企业的质量“病历本”,记录着各种质量问题的症状、病因和治疗方案。
质量问题数据库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是一个集中存储和管理质量相关信息的系统。
这些信息包括产品或服务出现的缺陷、故障、投诉,以及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和改进的效果。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企业可以深入了解质量状况,发现潜在的风险,制定针对性的策略,从而不断提升质量水平。
一个完善的质量问题数据库应当具备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首先是详细准确的问题描述。
这就像是医生诊断病情时的症状记录,越清晰具体,越有助于找出问题的根源。
比如,对于一个产品的缺陷,要明确指出其发生的部位、表现形式、出现的频率等。
其次是对问题原因的深入分析。
是设计不合理?生产工艺有缺陷?还是原材料质量不过关?只有找准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再者,解决方案和实施过程也应被详细记录。
采取了什么措施?由谁负责?什么时候完成?效果如何?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质量改进和经验借鉴都非常重要。
那么,建立质量问题数据库有哪些好处呢?其一,它有助于实现质量问题的可追溯性。
当类似问题再次出现时,可以迅速查阅过往的处理记录,避免重复犯错,节省时间和成本。
其二,为质量改进提供有力依据。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发现质量问题的规律和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优化流程、改进技术、加强管理。
其三,促进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质量问题往往涉及多个部门,数据库可以让大家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共享信息,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其四,有助于满足客户需求和提升满意度。
及时解决质量问题,能够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任,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然而,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问题数据库并非易事。
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
数据收集就是一个难题。
有些员工可能觉得记录质量问题是额外的工作负担,积极性不高。
数据库性能调优的整体流程与方法
![数据库性能调优的整体流程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54ca3c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1.png)
数据库性能调优的整体流程与方法数据库性能调优是提高数据库系统性能的关键步骤之一。
当数据库系统出现性能问题时,通过调优可以帮助优化查询、提高响应速度、增加系统容量等,从而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和用户期望。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性能调优的整体流程与方法,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并掌握这一重要技能。
一、性能调优的整体流程数据库性能调优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收集性能指标:首先需要收集数据库系统的性能指标,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I/O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数据库系统的运行状况,帮助我们定位性能问题的根本原因。
2. 分析问题症结:根据收集到的性能指标,分析性能问题的症结所在。
可能会发现一些明显的性能瓶颈,如查询慢、连接数过高等。
这一步骤是深入了解问题所在的关键,可以采用数据库监控工具、性能剖析工具等来帮助分析。
3. 优化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影响数据库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分析结果,考虑优化表结构、索引设计、数据模型等。
在表结构设计方面,可以进行分表、分区等优化;在索引设计方面,需要权衡索引的创建与维护成本。
4. 优化查询语句:查询语句是数据库性能调优的关键点之一。
通过检查查询语句是否合理、是否有优化空间,优化查询语句的执行计划、避免全表扫描等方式,提高查询效率和性能。
5. 调整系统参数:根据具体的数据库产品,调整相应的系统参数。
数据库产品通常提供了一些性能调优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性能。
比如可以调整数据库缓存大小,设置并发连接数等。
6. 硬件升级与优化:当软件调优无法满足性能需求时,可以考虑进行硬件升级与优化。
这可能涉及增加内存、扩容磁盘空间、更换更高性能的存储设备等方面。
此外,优化网络架构、负载均衡等也可以改善数据库系统的性能。
7. 执行测试与监控:在完成调优后,需要进行系统测试和性能监控,以确保调优效果达到预期。
可以使用模拟负载、压力测试工具进行测试,同时监控性能指标来评估系统的性能状况。
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并发问题与解决方案
![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并发问题与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c6898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e.png)
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并发问题与解决方案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在各个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和用户的不断增多,数据库的并发访问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数据库并发问题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事务冲突和性能下降等不良影响。
因此,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来管理并发,提高数据库的处理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一、并发问题的原因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当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同一个数据资源时,就会发生并发访问。
然而,并发访问可能会导致以下几个问题:1. 数据不一致:当多个用户对同一数据资源进行读写操作时,如果没有合适的并发控制机制,就会导致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有些读操作可能会读取到未提交的事务修改的数据,而有些读操作可能会读取到已提交的事务修改的数据,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
2. 事务冲突:当多个事务同时尝试对某一个数据资源进行修改时,可能会发生事务冲突。
例如,并发事务A和事务B尝试同时修改同一数据行。
若两个事务都顺利完成并提交,可能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和完整性问题。
3. 性能下降:过多的并发访问可能导致系统性能的下降。
并发操作会导致资源的竞争和争用,从而增加系统的响应延迟和吞吐量降低。
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并发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且有效的解决方案:1. 事务隔离级别事务隔离级别是数据库提供的一种并发控制机制。
通常有四个隔离级别: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不可重复读(Read Committed)、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和串行化(Serializable)。
在应用程序开发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取合适的隔离级别。
不同的隔离级别通过锁机制、MVCC (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或快照隔离技术来实现并发控制。
2. 锁机制锁机制是一种常用的并发控制手段。
基于锁机制的并发控制分为悲观并发控制和乐观并发控制。
悲观并发控制通过在事务执行过程中获取并持有资源的锁,强制限制资源的并发访问,从而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数据库管理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5c7879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9.png)
数据库管理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管理和组织数据的重要工具,它的稳定运行和高效性对于企业的数据管理至关重要。
然而,在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和维护数据库。
一、数据库性能问题及解决方法数据库性能问题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数据库性能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1. 查询语句执行慢:如果查询语句的执行时间过长,可能是由于索引的缺失或失效导致的。
解决方法是检查查询语句是否可以优化,例如添加适当的索引或重新设计查询语句。
2. 数据库连接数过多:当数据库连接数过多时,会导致数据库性能下降。
解决方法是增加数据库的最大连接数,或者考虑使用连接池来管理数据库连接。
3. 数据库表空间不足:如果数据库表空间不足,会造成数据库无法正常写入数据。
解决方法是增加表空间大小或清理不必要的数据,释放空间。
4. 数据库死锁:数据库死锁是指多个进程或线程出现死锁状态,无法继续执行。
解决方法是使用事务管理来避免或解决死锁问题,或者通过增加数据库并发级别来减少死锁的发生。
二、数据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数据安全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安全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1. 数据泄露:数据泄露可能是由于数据库未经授权地访问或拥有弱密码导致的。
解决方法是加强数据库的访问控制,使用复杂的密码策略,并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安全审计。
2. 数据损坏:数据损坏可能是由于硬件故障、软件错误或恶意攻击导致的。
解决方法是定期备份数据,并使用合适的备份和恢复策略来保护数据,并使用防火墙和安全软件来防止恶意攻击。
3. SQL注入:SQL注入是指黑客通过在输入框中插入恶意SQL代码来获取或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
解决方法是使用参数化查询或存储过程来过滤和验证输入,避免SQL 注入攻击。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区别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2e2bd9a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f.png)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区别简介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是一种用于综合评价和总结研究结果的方法。
它们在医学、社会科学、教育研究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虽然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有些相似之处,但它们在数据收集、分析方法和结果解释等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会对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系统评价系统评价旨在回答一个明确的研究问题,通过系统地检索、筛选和汇总已发表的研究,以获得对研究问题的高质量证据。
系统评价遵循一套明确的方法学程序,并通过透明报告来确保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
系统评价的主要步骤包括:1.定义研究问题:系统评价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问题,并制定明确的研究目标和假设。
2.检索文献:通过系统地搜索相关数据库和其他信息来源,以获得与研究问题相关的研究文章。
3.选择研究:根据特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从文献检索中获得的研究进行筛选,并从中选择符合要求的研究。
4.提取数据:从选择的研究中提取关键数据,包括研究设计、样本大小、研究结果等。
5.评估质量: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估,包括评估偏倚风险和方法学质量。
6.分析数据:对提取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计算效应量、合并风险比等。
7.解释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和解释发现,得出结论并进行对结果的解释。
系统评价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提供一个全面、客观和可靠的总结,能够帮助决策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然而,由于系统评价依赖于可用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并受到研究设计和方法学的限制,其结论的可推广性有一定局限性。
META分析META分析是一种可以将多个独立研究的结果合并的统计方法。
META分析旨在通过计算汇总效应量来提供全面的定量总结,以回答特定的研究问题。
META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1.选择研究:与系统评价类似,META分析也需要通过筛选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符合要求的研究。
2.提取数据:从选择的研究中提取关键数据,包括样本大小、效应量、标准误差等。
信息系统故障排查流程
![信息系统故障排查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136ce3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d.png)
信息系统故障排查流程一、收集信息1.了解故障现象首先需要了解系统出现故障的具体表现,包括出现错误代码、系统卡顿、无法访问等现象。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排查故障的原因。
2.收集系统配置信息收集系统的配置信息,包括硬件配置、软件版本、网络配置等。
这些信息对于故障排查非常重要。
3.查看系统日志查看系统的日志文件,了解系统在故障发生时的运行情况,可以帮助快速定位问题。
4.收集用户反馈收集用户在系统故障时的反馈信息,包括用户遇到的具体问题和现象。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更准确地定位问题。
二、初步分析1.确定故障范围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确定系统故障的具体范围,是硬件故障还是软件故障,还是网络故障等。
2.制定排查策略根据故障的范围和信息,制定相应的排查策略,确定具体的排查方向。
三、故障排查1.硬件排查a.检查硬件连接检查硬件设备的连接是否正确,包括电源、数据线等。
b.检查硬件设备状态检查硬件设备的状态,包括是否有灯亮、是否有异常声音等。
c.更换硬件设备如果确定是硬件设备故障,及时更换故障的设备。
2.软件排查a.检查软件配置检查系统的配置是否正确,包括数据库配置、应用服务器配置等。
b.检查软件版本检查软件版本是否过时,是否需要升级。
c.检查软件日志查看系统日志,了解系统运行时的情况。
3.网络排查a.检查网络连接检查网络连接是否正常,包括网线连接、路由器状态等。
b.检查网络设置检查网络配置是否正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等。
c.检查网络带宽检查网络带宽是否足够,是否出现网络拥堵等问题。
四、问题解决1.根据排查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修复系统故障。
2.在修复问题后,测试系统是否正常运行,确保问题已经解决。
五、总结经验1.对于解决故障的过程进行总结,收集经验教训,以便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更快速地解决。
2.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防止系统出现故障。
以上是信息系统故障排查的流程,希望对企业在遇到系统故障时能够提供帮助。
信息系统的稳定和顺畅运行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出现故障时应该及时处理,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
dba面试题目及答案(3篇)
![dba面试题目及答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61737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5.png)
第1篇数据库管理员(DBA)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人员,负责数据库的安装、配置、维护、优化和故障处理等工作。
DBA面试题目及答案如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二、DBA面试题目及答案1. 请简述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答案: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数据库具有以下特点:(1)数据结构化:数据库中的数据以结构化的形式存储,便于管理和查询。
(2)数据共享:数据库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操作数据。
(3)数据独立性:数据库中的数据与应用程序相互独立,修改数据库结构不影响应用程序。
(4)数据完整性:数据库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5)数据安全性: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权限控制,防止未授权访问。
2. 请简述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
答案: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包括:(1)概念模式(Conceptual Schema):定义了数据库的全局逻辑结构,包括数据类型、数据结构、数据约束等。
(2)逻辑模式(Logical Schema):定义了数据库的局部逻辑结构,是对概念模式的细化,包括数据表、字段、索引等。
(3)物理模式(Physical Schema):定义了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包括数据文件、索引文件、日志文件等。
3. 请简述数据库的ACID特性。
答案:数据库的ACID特性包括:(1)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
(2)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执行后,数据库状态保持一致。
(3)隔离性(Isolation):事务并发执行时,保证各事务的隔离性,防止数据竞争。
(4)持久性(Durability):事务提交后,其结果永久保存在数据库中。
4. 请简述数据库的事务管理。
答案: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包括以下方面:(1)事务定义:事务是数据库操作的基本单位,由一系列操作组成。
(2)事务提交:事务提交后,其结果永久保存在数据库中。
(3)事务回滚:事务执行过程中,若发生错误,则回滚事务,撤销已执行的操作。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故障排查与应急处理(三)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故障排查与应急处理(三)](https://img.taocdn.com/s3/m/c8d28cf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2.png)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故障排查与应急处理引言: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现代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和维护数据。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数据库系统可能会出现故障,这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数据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故障排查与应急处理成为数据库管理员(DBA)必备的技能。
本文将探讨数据库管理系统故障排查与应急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1. 故障排查的基本原则数据库管理系统故障排查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以下是一些基本原则:收集信息:当数据库系统出现问题时,第一步应该是在系统日志中查找异常或错误信息。
此外,还可以通过审查配置文件、检查系统资源使用情况等来获取更多信息。
划定范围:故障排查需要有目标和范围,明确定位到底是数据库本身的问题还是与其他组件相关。
这有助于提高效率并节省时间。
使用逐步排除法:从最有可能的问题开始分析,并逐步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快速定位到故障的根源。
2. 常见故障排查技巧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故障排查技巧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巧:检查网络连接:当数据库无法访问或连接时,首先要确保网络连接正常。
可以使用ping命令检查数据库服务器是否可达,以及telnet 命令检查数据库端口是否开放。
检查数据库系统状态:通过使用系统监控工具或DBMS提供的状态查询命令,了解数据库的健康状况。
可以查看CPU、内存和磁盘使用情况,以及数据库日志和错误日志。
分析性能问题:如果数据库响应时间变慢,需要分析系统性能并确定耗时的原因。
可以使用性能监控工具,检查数据库查询的执行计划,优化查询语句或索引来提高性能。
3. 应急处理措施当数据库系统遇到紧急故障时,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应急处理措施建议: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数据库备份是预防和应对数据丢失的一种关键措施。
在数据库系统受到攻击、硬件故障或用户误操作导致数据损坏时,可以通过备份进行数据恢复。
紧急修复脚本:对于已知的故障问题,可以通过编写和执行紧急修复脚本来解决问题。
对信息采集系统使用中存在问题的描述
![对信息采集系统使用中存在问题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88686b9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a.png)
对信息采集系统使用中存在问题的描述(实用版)目录1.信息采集系统简介2.信息采集系统存在的问题3.解决问题的建议正文一、信息采集系统简介信息采集系统是指能够获取并整理信息的系统,通常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等步骤。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采集系统对于各行各业都至关重要,它能帮助企业或个人快速获取所需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
二、信息采集系统存在的问题虽然信息采集系统在信息收集和处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数据来源有限:信息采集系统所收集的数据通常来源于互联网、数据库等,但有些数据可能涉及版权、隐私等问题,导致数据来源受限。
2.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导致信息采集系统收集到的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数据可能存在错误、不完整、过时等问题。
3.数据处理能力不足:信息采集系统对于大量、复杂、多格式的数据处理能力有限,可能导致数据分析结果不准确,影响决策效果。
4.系统安全性问题:信息采集系统在收集、处理、存储数据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数据泄露、病毒感染等,对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造成威胁。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针对信息采集系统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建议:1.拓展数据来源:为了丰富数据来源,可以采用爬虫技术,通过抓取多个网站、平台、数据库等信息来源,提高数据收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提高数据质量: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可以通过数据清洗、去重、校验等技术手段,提高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3.增强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信息采集系统对大量、复杂、多格式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升数据分析效果。
4.保障系统安全:针对信息采集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可以采取加密传输、权限控制、防火墙等安全措施,保障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
软件系统运维技术使用中常见问题排除方法
![软件系统运维技术使用中常见问题排除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de968b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5.png)
软件系统运维技术使用中常见问题排除方法在软件系统运维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给系统运行和维护带来困扰。
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问题排除的方法,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1. 服务器故障服务器故障是系统运维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服务器故障可能会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或者性能下降。
对于服务器故障,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排除:- 检查服务器硬件是否正常。
查看服务器是否有明显的物理损坏,如电源故障、硬盘故障等。
热拔插硬件设备,如显卡、内存等,以确保它们连接正确并能正常工作。
- 检查服务器系统是否正常。
查看服务器的系统日志,寻找任何错误信息。
重启服务器以尝试解决一些临时性的问题。
还可以使用系统监控工具,定期检查服务器的性能指标,确保其正常运行。
- 检查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查看服务器与其他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确保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工作正常。
使用网络监控工具检查网络延迟和丢包率,以确定是否存在网络故障。
2. 数据库问题数据库是许多软件系统的核心组件,数据库问题可能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或数据丢失。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库问题和解决方法:- 数据库连接问题。
如果无法连接到数据库,首先检查数据库服务是否在运行。
然后检查连接字符串是否正确配置。
还可以尝试使用命令行工具连接到数据库,以确定是否存在网络或权限问题。
- 数据库性能问题。
如果数据库性能下降,可以使用性能监控工具检查数据库的查询性能、索引使用情况等。
优化查询语句和索引设计是提高数据库性能的常用方法。
可以使用数据库自带的性能分析工具,如MySQL的Explain命令,来分析查询语句的执行计划。
-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问题。
定期备份数据库以防止数据丢失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如果需要恢复数据库,可以使用备份文件进行恢复。
在恢复过程中,确保备份文件没有损坏,并按照正确的步骤执行恢复操作。
3. 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是任何软件系统都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来防止安全漏洞和攻击。
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
![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https://img.taocdn.com/s3/m/d052e4b2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3.png)
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来收集、管理和分析各种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漏洞的数据库。
它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个人及时了解和应对各种安全漏洞,提高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性。
在当今数字化社会,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可以帮助政府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安全状况。
通过对漏洞的收集和整理,政府可以清晰地了解哪些系统和网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以及这些漏洞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这有助于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重要信息系统和网络的防护,防范潜在的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事件。
其次,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及时的安全信息和建议。
当漏洞库收集到某个软件或系统存在安全漏洞时,可以及时向企业和个人发布警示信息,并提供相应的安全建议和解决方案。
这有助于企业和个人及时修复漏洞,加强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性,避免因漏洞而导致的数据泄露和信息安全事件。
此外,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还可以对漏洞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通过对漏洞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漏洞的成因和影响,为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
这有助于推动信息安全领域的发展,提高信息系统和网络的整体安全水平。
总的来说,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对于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政府及时了解和掌握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安全状况,还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及时的安全信息和建议,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信息安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建立健全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监测和管理,对于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希望各国能够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信息安全挑战,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数据采集的常用方法
![数据采集的常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84187c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b.png)
数据采集的常用方法一、概述数据采集是指从网络或其他数据源中收集数据的过程。
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采集已成为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数据采集的常用方法。
二、常用方法1. 网络爬虫网络爬虫是指通过程序自动访问互联网上的网页,并将网页上的信息抓取下来的一种技术。
网络爬虫可以快速地获取大量数据,但是需要注意合法性和道德性。
2. API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接口是指应用程序开发者提供给其他开发者使用的一组程序接口。
通过API接口,可以直接获取到所需的数据,而且获取到的数据通常都是经过处理和筛选后的高质量数据。
3. 数据库查询数据库查询是指通过SQL语句查询数据库中所需的数据。
数据库查询可以根据需要精确地获取所需的数据,并且可以对查询结果进行加工和处理。
4. 人工输入人工输入是指手动输入或复制粘贴等方式将所需数据录入电脑中。
虽然这种方式比较繁琐,但对于一些无法通过自动化手段获取的数据,人工输入仍然是必要的手段。
三、具体操作步骤1. 网络爬虫(1)确定目标网站和需要采集的信息。
(2)编写爬虫程序,通过Python等编程语言实现。
(3)运行爬虫程序,获取数据。
2. API接口(1)查找合适的API接口,可以通过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查找。
(2)根据API文档,了解API的使用方法和参数要求。
(3)编写程序调用API接口获取数据。
3. 数据库查询(1)连接数据库,可以使用MySQL、Oracle等数据库管理系统。
(2)编写SQL语句查询所需数据。
(3)将查询结果导出为Excel、CSV等格式文件。
4. 人工输入根据需要将所需数据手动输入或复制粘贴到电脑中,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整理。
四、注意事项1. 合法性问题:在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不得采集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敏感信息,并且需要注意版权问题。
2. 数据质量问题:在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加工处理,确保获取到的是高质量的数据。
大型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大型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8bba178f242336c1eb95e9a.png)
浅析大型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问题及对策[摘要]:大型数据库系统存储和管理着巨量数据信息,因而有可能会受到频繁的攻击,以至于出现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尤其是随着如今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持续发展,大型数据库系统安全问题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对大型数据库系统安全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大型数据库系统主要安全问题,并提出了维护大型数据库系统安全的对策选择。
[关键词]:大型数据库系统安全如今,大型数据库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
因为数据库已经成为各行各业进行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遭受的任何破坏、修改或损害均将会对使用者造成巨大影响。
所以,保护大型数据库系统安全问题显得极其重要。
一、大型数据库系统安全概述大型数据库系统安全主要是指确保数据库系统中的内容具有保密性和完整性、一致性和可用性等。
保密性主要是指大型数据库中的各类信息不外泄;完整性主要是指确保大型数据库内各项数据不被破坏或者删除;一致性主要是指保障大型数据库内各项数据具备参照、实体、用户自定义等各项完整性上的要求;可用性主要是指大型数据库内信息不会由于人为或者自然原因而导致授权用户难以使用。
二、大型数据库系统主要安全问题分析大型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数据被篡改,即大型数据库系统内数据没有经过授权就被非法修改,从而导致数据失真,比如,修改考试成绩单、伪造商品发货单等。
此类修改因为从表面看没有什么迹象可寻,因而在产生影响以前一般难以被发现。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个人利益的驱动、毁坏相关证据、开玩笑或者误操作等。
二是数据被损坏。
大型数据库系统中的各类表格、数据甚至全数据库均有可能被破坏而导致其内容无法使用。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人为破坏、开玩笑或者病毒感染等。
三是数据被窃取。
主要是通过对敏感数据实施未授权访问而产生的,既有可能是把相关数据复制至其他存储介质之中,也有可能输出为可直接或者间接读取资料,还有可能是利用网络加以窃取。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个人利益驱动、商业间谍入侵等。
ai根据自有数据库回答问题的方法
![ai根据自有数据库回答问题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b9a2f4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f.png)
ai根据自有数据库回答问题的方法
AI根据自有数据库回答问题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数据收集:AI会从各种来源收集并整理有关问题的数据,包括文本、图像、音频等。
这些数据可以是互联网上的公开数据、专门采集的数据库,或者是组织内部的数据。
2. 数据预处理:AI会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去除噪声、标准化数据格式等,以便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3. 数据存储:AI会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自有数据库中,以提供后续的查询和检索功能。
4. 问题解析:当用户提出问题时,AI会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问题进行语义解析和理解,确定问题的意图和要求。
5. 数据匹配:AI会根据从数据库中检索的数据,与问题进行匹配,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数据记录或信息。
6. 答案生成:根据匹配到的数据,AI会生成相应的答案,并将其返回给用户。
答案可以是简单的文字回答、图表、图像等形式。
7. 答案评估和反馈:AI会对生成的答案进行评估,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如果答案不确定或存在问题,AI也可以向用户提出澄清问题或深入了解的请求。
以上是简要的方法概述,具体的AI系统的实现方法会有所不同,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技术选择合适的算法和工具进行开发和实施。
自检实施的步骤包括
![自检实施的步骤包括](https://img.taocdn.com/s3/m/ccce2aa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2.png)
自检实施的步骤包括1. 确定自检目的和范围在开始自检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自检的目的和范围。
确定自检的目的有助于明确自检的重点和目标,以便更好地组织和进行自检工作。
确定自检的范围是为了避免遗漏或重复检查,确保自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制定自检计划制定自检计划是为了规划自检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
自检计划应包括自检的具体任务、参与人员、时间要求和评估标准等内容。
制定自检计划有助于提高自检的组织性和效率,并确保所有相关的自检内容得到适当的关注和处理。
•确定自检任务:根据自检目的和范围,列出需要自检的具体任务,如检查文件完整性、系统配置是否合规等。
•确定参与人员:确定需要参与自检工作的人员,包括自检负责人、自检人员等。
•制定时间安排:根据自检的任务和要求,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确保自检工作能够按时完成。
•设定评估标准:确定自检的评估标准,以便对自检结果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判断。
3. 收集自检所需信息和材料在进行自检之前,需要收集自检所需的信息和材料。
这包括相关文件、数据、报告、记录等。
收集自检所需的信息和材料有助于确保自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并为后续的自检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依据。
•收集文件资料:根据自检的任务和范围,收集相关的文件、合同、协议、报告等资料。
•收集系统数据:收集需要进行系统自检的数据,如数据库、日志文件等。
•收集现场记录:如有需要,收集现场巡检的记录和报告等。
4. 进行自检工作在进行自检之前,需要明确自检的具体流程和方法。
根据自检计划和任务要求,逐项对自检目标进行检查和评估。
•检查文件完整性:核对文件是否完整,并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查系统配置是否合规:对系统的配置进行检查,确保系统的运行状态和配置符合规定要求。
•检查数据准确性:核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5. 分析自检结果分析自检结果是为了评估自检的有效性和发现自检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根据自检的评估标准,对自检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系统故障数据库原理
![系统故障数据库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e9902a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c.png)
系统故障数据库原理一、概述系统故障是指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故障或异常情况。
由于系统故障可能导致系统瘫痪、数据丢失和服务中断等严重后果,因此对系统故障进行监测、记录和分析是保障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工作。
系统故障数据库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系统故障信息的数据库。
它能够对系统故障进行分类、归档和分析,为系统故障排除和预防提供依据和参考。
本文将深入探讨系统故障数据库的原理,包括故障信息收集、存储、查询和分析等方面。
二、故障信息收集故障信息的收集是系统故障数据库的基础。
故障信息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取,包括系统日志、监控系统、用户反馈和异常报警等。
为了方便故障信息的收集和管理,一般会使用专门的故障信息收集工具。
下面是故障信息收集的几个关键步骤:2.1 故障信息源识别首先需要确定故障信息的主要来源,比如系统日志、监控系统还是用户反馈。
根据故障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进行信息收集。
2.2 故障信息提取从故障信息源中提取出关键信息,例如故障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类型等。
提取出的故障信息应该具有一定的结构化和标准化,方便后续的存储和查询。
2.3 故障信息过滤在故障信息收集的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无关信息或者重复信息。
为了减少冗余和无效数据对故障数据库的影响,需要对故障信息进行过滤和去重,只保留关键和有用的信息。
2.4 故障信息存储经过提取和过滤后的故障信息需要进行存储。
一般会采用数据库的方式进行存储,可以选择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或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等。
存储的数据模型应该符合故障信息的结构和特点,方便后续的查询和分析。
三、故障信息查询故障信息的查询是系统故障数据库的核心功能之一。
合理高效的查询方式能够帮助运维人员快速定位故障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故障信息查询方式:3.1 基于条件查询基于条件查询是最常用的查询方式,可以根据故障信息的各种属性进行查询,如故障发生时间、故障等级、故障类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场采集EQMS电子化问题解决系统用户手操作册目录第一章功能介绍 (3)第二章软件登陆 (4)2.1 软件登陆 (4)2.2 密码修改 (4)2.3 退出系统 (6)第三章操作步骤 (7)3.1 生产工序问题采集 (7)3.2 客户退回问题采集 (13)3.3 仓库翻板问题采集 (18)3.4 线上采集返修明细 (23)3.5 线上采集综合查询 (24)3.6 线上采集分析报表 (25)3.7 线上采集TOP10排名 (29)第四章常见问题(FAQ) (34)第一章功能介绍现场采集主要实现如下功能●质量数据的采集录入和查询●多维度数据汇总和报表统计●TOP问题分析决策及问题上升第二章软件登陆2.1 软件登陆●点击用户名:输入管理员分配给你的用户名●例如:周琴的用户名是”zhouqin”●点击密码:输入管理员分配给你的密码,初始密码为1234●点击登陆按钮,登陆系统2.2 密码修改●登陆进入系统后,方能修改用户密码●查看欢迎您确认登陆系统的是你本人●点击修改密码按钮●弹出小窗口●输入旧密码:输入你原来的密码,如果忘记原密码请联系管理员●输入新密码:输入你想要设置的新密码●校验密码:再次输入你想要设置的新密码●点击确认按钮:确认你修改的信息●出现右图错误表示你输入的旧密码有误●出现下图错误表示你输入的两次密码数据不匹配,请核实你的输入密码信息,或重新录入2.3 退出系统●正常的退出系统有助于信息数据的不丢失,不被篡改●尤其是多人使用同一台机器的时候,希望使用完系统的用户能安全退出●点击退出按钮安全退出第三章操作步骤3.1 生产工序问题采集●点击生产工序问题采集,弹出上图界面●首先是一个可查询的历史操作记录信息表3.1.1 信息查询●●是一个可输入的查询条件框在上述的空白栏位内可以输入你所需要的检索查询条件●这样可以方便的找到你所希望浏览的历史单据●例如:我想查一下2012年1月输入的零件号中含有99字符的历史信息●●我们在日期列中录入了2012-01,同时我们在零件编号中录入了99字符●条件输入完后,按下回车确认,系统就会在我们建立的搜索查询条件后刷新列表●双击任何一条数据进入你想查看或者修改的具体信息内容●如果数据量依旧很大,请继续增加你的搜索查询条件,直至数据范围缩小到你能找到你的信息●右键点击任意一列上的符号出现界面后选择●可以将任意一列进行组别化管理●例如:我们希望对日期进行汇总统计查询●●大家可以看到日期展开可以看到这一天的所有信息●同理我们如果需要对零件进行汇总查询只需要对着零件列进行相同操作●●我们就可以看到相同的效果,对于零件列表进行了汇总查询3.1.2 信息新增●点击新增按钮可以打开一张空白的生产工序问题采集单,并输入相关信息。
●新增按钮用于输入完一条主题数据后保存并输入明细数据●删除按钮用于删除已新增并保存的数据,删除后不可恢复,请谨慎点击●返回按钮可以退回到历史操作记录信息表,当前编辑的数据若是没有新增并保存,返回后将失去编辑状态下的数据●重置按钮可以将新增并保存的数据清空,进入下一条新数据的输入●上一条记录是往前翻一条记录,查看前一次录入的信息●下一条记录是往后翻一条记录,查看后一次录入的信息●黑体字的信息框为输入数据框●有下拉箭头的信息框可以选择数据不需要录入●灰色字体在你选择完零件编号的时候,自动根据你选择的信息配置到相应内容的单元格中,无需录入●点击按钮,保存主题数据,并继续录入明细数据●明细表中产生了系统配置的零件所对应的工序:簇绒/加热成型/发泡/切割/装配●点击不同的工序按钮,可以进入不同的输入页面。
●选择你本次需要输入的工序内容●在你确定的工序内容中首先录入,工序产量●双击该工序产量边上的数字0,系统将切换到可输入和编辑状态●录入你需要输入的数字,回车确认●●在这个确定的缺陷内录入明细数据●点击左下角的新增按钮添加数据●这时,系统中明细列表产生了一条待录入信息●●依次录入缺陷,工位,不良品单编号,检验方式,检验员,是否供应商责任,报废数,待定数量,返修数据等●●当报废数,待定数,返修数确定后,系统将自动将三者数字之和设置为不良数●同时返修状态灯亮为红色,返修确认后该灯会变成绿色,没有返修数的单据也是显示绿灯●不良数超过系统设定的规定值(例如:8)就会自动对重要问题打钩●历史问题数量昭示了该类似问题曾经发生的次数●未关闭问题数量昭示了该类似问题还在内部问题分析平台中还没有关闭的数量●点击按钮可以将该问题提交到问题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处理3.1.3 信息修改●如果需要对已编辑数据进行修改,首先需要找到你要修改的单据信息(请参照3.1.1)●双击该信息打开修改界面●或者在编辑窗口,点击上一条记录或者下一条记录来选择需要编辑修改的数据●在修改窗口点击需要修改的单元格和内容,重新填入正确的数据●点击按钮更新数据3.1.4 信息删除●如果需要对已编辑数据进行删除, 首先需要找到你要删除的单据信息(请参照3.1.1)●双击该信息打开修改界面●或者在编辑窗口,点击上一条记录或者下一条记录来选择需要删除的数据●点击按钮删除数据3.2 客户退回问题采集●点击客户退回问题采集,弹出上图界面●首先是一个可查询的历史操作记录信息表3.2.1 信息查询●●是一个可输入的查询条件框在上述的空白栏位内可以输入你所需要的检索查询条件●这样可以方便的找到你所希望浏览的历史单据●例如:我想查一下2012年1月输入的零件号中含有99字符的历史信息●●我们在日期列中录入了2012-01,同时我们在零件编号中录入了99字符●条件输入完后,按下回车确认,系统就会在我们建立的搜索查询条件后刷新列表●双击任何一条数据进入你想查看或者修改的具体信息内容●如果数据量依旧很大,请继续增加你的搜索查询条件,直至数据范围缩小到你能找到你的信息●右键点击任意一列上的符号出现界面后选择●可以将任意一列进行组别化管理●例如:我们希望对日期进行汇总统计查询●●大家可以看到日期展开可以看到这一天的所有信息●同理我们如果需要对零件进行汇总查询只需要对着零件列进行相同操作●●我们就可以看到相同的效果,对于零件列表进行了汇总查询3.2.2 信息新增●点击新增按钮可以打开一张空白的生产工序问题采集单,并输入相关信息。
●新增按钮用于输入完一条主题数据后保存并输入明细数据●删除按钮用于删除已新增并保存的数据,删除后不可恢复,请谨慎点击●返回按钮可以退回到历史操作记录信息表,当前编辑的数据若是没有新增并保存,返回后将失去编辑状态下的数据●重置按钮可以将新增并保存的数据清空,进入下一条新数据的输入●上一条记录是往前翻一条记录,查看前一次录入的信息●下一条记录是往后翻一条记录,查看后一次录入的信息●黑体字的信息框为输入数据框●有下拉箭头的信息框可以选择数据不需要录入●灰色字体在你选择完零件编号的时候,自动根据你选择的信息配置到相应内容的单元格中,无需录入●点击新增按钮,保存主题数据,并继续录入明细数据●明细体中产生了系统配置的零件所对应的工序:簇绒/加热成型/发泡/切割/装配●点击不同的按钮,可以切换你需要输入的不同工序●选择你这次线上采集需要输入的工序内容●在你确定的工序内容中首先录入,工序产量●双击该工序产量边上的数字0,系统将切换到可输入和编辑状态●录入你需要输入的数字,回车确认●●在这个确定的缺陷内录入明细数据●点击左下角的新增按钮添加数据●这时,系统中明细列表产生了一条待录入信息●●依次录入缺陷,工位,不良品单编号,检验方式,检验员,是否供应商责任,报废数,待定数量,返修数据●●当报废数,待定数,返修数确定后,系统将自动将三者数字之和设置为不良数●同时返修状态灯亮为红色,返修确认后该灯会变成绿色,没有返修数的单据也是显示绿灯●不良数超过系统设定的规定值(例如:8)就会自动对重要问题打钩●历史问题数量昭示了该类似问题曾经发生的次数●未关闭问题数量昭示了该类似问题还在内部问题分析平台中还没有关闭的数量●点击按钮可以将该问题提交到问题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处理3.2.3 信息修改●如果需要对已编辑数据进行修改,首先需要找到你要修改的单据信息(请参照3.1.1)●双击该信息打开修改界面●或者在编辑窗口,点击上一条记录或者下一条记录来选择需要编辑修改的数据●在修改窗口点击需要修改的单元格和内容,重新填入正确的数据●点击按钮更新数据3.2.4 信息删除●如果需要对已编辑数据进行删除, 首先需要找到你要删除的单据信息(请参照3.1.1)●双击该信息打开修改界面●或者在编辑窗口,点击上一条记录或者下一条记录来选择需要删除的数据●点击按钮删除数据3.3 仓库翻板问题采集●点击仓库翻板问题采集,弹出上图界面●首先是一个可查询的历史操作记录信息表3.3.1 信息查询●●是一个可输入的查询条件框在上述的空白栏位内可以输入你所需要的检索查询条件●这样可以方便的找到你所希望浏览的历史单据●例如:我想查一下2012年1月输入的零件号中含有99字符的历史信息●●我们在日期列中录入了2012-01,同时我们在零件编号中录入了99字符●条件输入完后,按下回车确认,系统就会在我们建立的搜索查询条件后刷新列表●双击任何一条数据进入你想查看或者修改的具体信息内容●如果数据量依旧很大,请继续增加你的搜索查询条件,直至数据范围缩小到你能找到你的信息●右键点击任意一列上的符号出现界面后选择●可以将任意一列进行组别化管理●例如:我们希望对日期进行汇总统计查询●●大家可以看到日期展开可以看到这一天的所有信息●同理我们如果需要对零件进行汇总查询只需要对着零件列进行相同操作●●我们就可以看到相同的效果,对于零件列表进行了汇总查询3.3.2 信息新增●点击新增按钮可以打开一张空白的生产工序问题采集单,并输入相关信息。
●新增按钮用于输入完一条主题数据后保存并输入明细数据●删除按钮用于删除已新增并保存的数据,删除后不可恢复,请谨慎点击●返回按钮可以退回到历史操作记录信息表,当前编辑的数据若是没有新增并保存,返回后将失去编辑状态下的数据●重置按钮可以将新增并保存的数据清空,进入下一条新数据的输入●上一条记录是往前翻一条记录,查看前一次录入的信息●下一条记录是往后翻一条记录,查看后一次录入的信息●黑体字的信息框为输入数据框●有下拉箭头的信息框可以选择数据不需要录入●灰色字体在你选择完零件编号的时候,自动根据你选择的信息配置到相应内容的单元格中,无需录入●点击新增按钮,保存主题数据,并继续录入明细数据●明细体中产生了系统配置的零件所对应的工序:簇绒/加热成型/发泡/切割/装配●点击不同的按钮,可以切换你需要输入的不同工序●选择你这次线上采集需要输入的工序内容●在你确定的工序内容中首先录入,工序产量●双击该工序产量边上的数字0,系统将切换到可输入和编辑状态●录入你需要输入的数字,回车确认●●在这个确定的缺陷内录入明细数据●点击左下角的新增按钮添加数据●这时,系统中明细列表产生了一条待录入信息●●依次录入缺陷,工位,不良品单变化哦啊,检验方式,检验员,是否供应商责任,报废数,待定数量,返修数据●●当报废数,待定数,返修数确定后,系统将自动将三者数字之和9设置为不良数●同时返修状态灯亮为红色,返修确认后该灯会变成绿色,没有返修数的单据也是显示绿灯●不良数超过系统设定的规定值(例如:8)就会自动对重要问题打钩●历史问题数量昭示了该类似问题曾经发生的次数●未关闭问题数量昭示了该类似问题还在内部问题分析平台中还没有关闭的数量●点击按钮可以将该问题提交到问题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处理3.3.3 信息修改●如果需要对已编辑数据进行修改,首先需要找到你要修改的单据信息(请参照3.1.1)●双击该信息打开修改界面●或者在编辑窗口,点击上一条记录或者下一条记录来选择需要编辑修改的数据●在修改窗口点击需要修改的单元格和内容,重新填入正确的数据●点击按钮更新数据3.3.4 信息删除●如果需要对已编辑数据进行删除, 首先需要找到你要删除的单据信息(请参照3.1.1)●双击该信息打开修改界面●或者在编辑窗口,点击上一条记录或者下一条记录来选择需要删除的数据●点击按钮删除数据3.4 线上采集返修明细点击线上采集返修明细,首先弹出一个查询列表,里面的数据全是待返修确认的信息●其中返修状态栏内红色代表未返修的数据,绿色代表已经返修了的数据●双击数据信息条可以跳转到返修信息输入的界面●找到当时返修信息的工序,在该工序中有一条返修数,修改其中的返修成功值和返修失败值即可●●录入返修成功值以后,返修状态从红色变成了绿色3.5 线上采集综合查询点击线上采集综合查询,会看到一个树形的查询条件输入口,默认有起始日期和终止日期2个条件●减号按钮点击后可以删除查询条件●加号按钮点击后可以增加查询条件●点击按钮可以新增一个树形结构的查询条件组●树形结构的根节点,即左边的下拉框有“并且”,“或者”,“不等于”3种条件供选择,是树形结构内的各条件需要满足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