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通用范本
危害辨识的分类方法(二篇)

危害辨识的分类方法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16类1)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7)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火灾;9)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11)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2)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3)化学性爆炸,是指可燃性气、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14)物理性爆炸,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15)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16)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如摔、扭、挫、擦、刺、割伤和非机动车碰撞、轧伤等。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在生产、工作及生活中,存在许多危险和有害因素。
为了保障人身安全和健康,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主要包含以下方面:一、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工具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常见的机械伤害包括夹具、刀具等造成的割伤、划伤,以及操作不慎导致的摔伤、砸伤等。
为避免机械伤害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对机械设备、工具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2.操作前认真检查设备、工具等,确保其安全可靠。
3.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违规操作。
4.使用防护装置,如护手罩、安全带等,减少伤害程度。
二、坠落伤害坠落伤害是指从高处跌落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常见的坠落伤害包括高空坠落、梯子滑倒等。
为避免坠落伤害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设计工作场所,减少高处作业的难度和风险。
2.使用安全可靠的登高设备,如梯子、脚手架等。
3.定期检查和维护登高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4.遵循高处作业规范,佩戴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三、电击伤害电击伤害是指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的伤害。
常见的电击伤害包括触电、雷击等。
为避免电击伤害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2.使用绝缘工具和设备,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3.在雷电多发区设置避雷设施,减少雷击的风险。
4.对工作人员进行电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四、尘肺病尘肺病是指长期吸入粉尘导致肺部组织纤维化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尘肺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等。
为避免尘肺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使用粉尘控制设备,减少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
2.为工作人员提供防护用品,如口罩、面罩等。
3.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尘肺病患者。
4.对工作环境进行改善,如加强通风、除尘等措施。
五、中毒、窒息中毒、窒息是指吸入有毒物质或氧气不足导致人体中毒或窒息的危害。
危害辨识的分类方法模版

危害辨识的分类方法模版危害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是指通过识别可能对人、财产、环境等造成潜在风险或危害的因素,从而为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基础的过程。
危害辨识是建立和改进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步骤,能够帮助机构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潜在的风险和危害。
在危害辨识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分类方法来整理和归纳可能的危害因素。
以下是一种可以使用的危害辨识分类方法模板:1. 物理危害:- 火灾和爆炸:包括可燃物质、易燃气体、爆炸品等引起的火灾和爆炸危险。
- 辐射:包括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可能对人体和环境产生辐射危害的因素。
- 电气危险:包括电击、电弧闪燃等电气设备和电路可能产生的危险情况。
- 物理能源:包括高温、低温、压力等物理能源可能对人体和设备造成的危害。
2. 化学危害:- 毒性物质:包括有毒化学品、化学污染物等可能对人体和环境产生毒性危害的因素。
- 腐蚀性物质:包括酸、碱等可能对物体和人体产生腐蚀性危害的因素。
- 可燃物质:包括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等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物质。
- 氧化剂和还原剂:包括能够加速或减慢氧化反应的物质,可能产生火灾和爆炸。
3. 生物危害:- 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可能引发传染病的生物因素。
- 生物毒素:包括毒蛇、毒蜘蛛、有毒植物等可能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的因素。
- 害虫和害兽:包括啮齿类动物、害虫等可能对农作物、动物和人类带来危害的因素。
4. 机械危害:- 机械设备:包括旋转设备、传动设备和移动设备等可能对人体和物体带来机械伤害的因素。
- 高处作业:包括悬崖、屋顶、高架平台等可能导致坠落事故的因素。
- 挤压和挤切:包括夹断、捏伤等可能由于被挤压或挤切造成的伤害。
5. 环境危害:- 水污染: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物等可能对水体产生污染和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
- 空气污染:包括工业排放物、交通排放物等可能对大气质量产生危害的因素。
危险性鉴别与分类模版(三篇)

危险性鉴别与分类模版一、危险性鉴别的定义危险性鉴别是指通过对特定情况下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估,确定其可能对人员、财产或环境造成伤害的程度和概率的过程。
在危险性鉴别中,常常根据危险性的程度、概率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加以管理和控制。
二、危险性分类的原则1. 危险性的严重程度:根据危险因素的性质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将危险性分为低、中、高三级。
2. 危险性的概率:根据危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将危险性分为低、中、高三级。
3. 危险性的组合:将危险性的严重程度和概率结合起来,形成对应的危险性等级。
三、危险性分类模板基于以上原则,可以将危险性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 低危险性低危险性通常指对人员、财产或环境造成伤害的程度较低、发生概率较小的情况。
低危险性的特征包括但不限于:- 危险因素的性质较为温和,可能引起的伤害较轻微- 危险因素发生的概率较低,较难发生- 危险因素发生后对人员、财产或环境的影响较小、可控2. 中危险性中危险性通常指对人员、财产或环境造成伤害的程度中等、发生概率适中的情况。
中危险性的特征包括但不限于:- 危险因素的性质一般,可能引起的伤害程度中等- 危险因素发生的概率适中,有一定可能性发生- 危险因素发生后对人员、财产或环境的影响较明显、需一定控制3. 高危险性高危险性通常指对人员、财产或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发生概率较大的情况。
高危险性的特征包括但不限于:- 危险因素的性质较为严重,可能引起的伤害严重- 危险因素发生的概率较大,容易发生- 危险因素发生后对人员、财产或环境的影响严重、难以控制四、危险性分类的应用场景危险性分类模板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中的危险性鉴别和评估,如工程安全、环境保护、交通运输、食品安全等。
它可以帮助决策者对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和概率进行科学评估,更好地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保障人员、财产和环境的安全。
五、总结危险性鉴别与分类模板是一个科学评估和管理危险因素的工具,通过对危险性的严重程度和概率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控潜在的风险。
危险危害辨识的方法范文(三篇)

危险危害辨识的方法范文危险危害辨识是指对可能对人员安全和健康、设备和环境造成伤害的危险和危害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危险和危害无处不在,对其进行辨识和评估是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份关于危险危害辨识方法的范文,供参考。
一、引言危险危害辨识是指对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伤害的危险和危害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采取相应的措施和预防措施,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本文将就危险危害辨识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和阐述,以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二、危险危害辨识的概念和重要性危险是指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物质、环境、设备或活动,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带来伤害或损害的因素。
危害是指由于接触危险而可能导致的人员伤害、环境破坏或财产损失。
危险危害辨识的概念是为了从源头上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危险和危害,以便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它是预防和控制职业伤害和环境破坏的基础,是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关键环节。
三、危险危害辨识的方法危险危害辨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辨识和评估。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危险危害辨识方法。
1. 风险矩阵法风险矩阵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危险和危害的可能性与影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措施。
风险矩阵法的评估步骤包括:(1)确定危险和危害的可能性;(2)确定危险和危害的影响程度;(3)根据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把危险和危害划分到相应的风险等级;(4)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预防措施。
风险矩阵法具有简单快捷、直观明了的特点,适用于对单个危险和危害进行评估和管控。
2. 危害辨识矩阵法危害辨识矩阵法是一种针对各种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不同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判断其对人员和设备的危害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危害辨识矩阵法的评估步骤包括:(1)确定危害因素的类型和特征;(2)识别可能存在的危害源和危害因素;(3)评估危害源和危害因素对人员和设备的危害程度;(4)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预防措施。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一、引言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是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们对于预防事故和保障员工安全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危险源的辨识、分类以及风险评价和分级的方法和原则。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对企业内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发现、识别和记录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应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危险源种类。
危险源可以分为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危险源、机械危险源等。
通过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所涉及的危险源种类。
2. 辨识危险源。
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和辨识企业内存在的各类危险源,如高温、高压、有害气体、毒性物质等。
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危险源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可能的危险源组合作用。
3. 记录危险源信息。
对于每一个辨识出的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危险源信息记录表,详细记录危险源的名称、特性、危险程度等信息。
三、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估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确定各类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 危险源分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征,可以将危险源进行分类。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机械性质等进行分类。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2.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确定其对人员和环境的威胁程度。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估方法和定量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方法是通过专家判断和经验总结,对危险源进行主观评估,如利用风险矩阵、事件树等方法。
而定量评估方法则是基于数学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借助风险模型和风险计算公式进行风险评估。
3. 风险分级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危险源按照风险程度进行分级。
常用的分级方法有使用颜色、数字等符号来表示不同等级的风险,如红色表示高风险、黄色表示中风险、绿色表示低风险等。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通用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通用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通用版)一、危险、危害因素的概念及分类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总的说来,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素。
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通常将其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有时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危害因素。
客观存在的危险、危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危害因素。
一、生产活动中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危险、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发生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造成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等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扩散的结果。
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危险、危害因素产生1.能量、有害物质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危害因素。
一般地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危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也越大。
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有害物质),因此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危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
危害辨识的分类方法范文(2篇)

危害辨识的分类方法范文危害辨识是指对于特定事物、现象或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可能导致的危害和风险。
危害辨识的分类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危害辨识的分类方法进行介绍。
一、根据危害类型的分类方法1. 自然危害辨识:自然危害是指由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因素引起的危害。
例如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
自然危害辨识主要通过对自然因素的观测、监测和分析,来评估其对相关区域或活动的威胁和风险。
2. 技术危害辨识:技术危害是指由于技术设备、工艺或操作不当而导致的危害。
例如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
技术危害辨识主要通过对技术设备、工艺和操作进行评估,识别潜在的危险点和风险源。
3. 环境危害辨识:环境危害是指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污染所导致的危害。
例如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土壤侵蚀等。
环境危害辨识主要通过对环境状况的调查和评估,确定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影响。
4. 社会经济危害辨识:社会经济危害是指对社会经济活动和人群健康的潜在威胁。
例如交通事故、犯罪、职业病等。
社会经济危害辨识主要通过对社会经济数据和人群统计资料的分析,确定潜在的危害和风险。
二、根据辨识对象的分类方法1. 事故危害辨识:事故是指突发的、非正常的事件或情况,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
事故危害辨识主要针对特定的事故类型进行评估,例如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等。
2. 产品危害辨识:产品危害是指由于产品设计、制造或使用不当所导致的威胁用户安全和利益的问题。
产品危害辨识主要通过对产品的结构、性能、使用范围等进行评估,确定可能的安全风险和潜在危害。
3. 工程项目危害辨识:工程项目危害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潜在问题。
工程项目危害辨识主要通过对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进行评估,确定可能的风险和危险点。
4. 健康危害辨识:健康危害是指环境、工作或生活因素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
危险危害辨识的方法范本

危险危害辨识的方法范本危险危害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危害进行系统地分析和评估的方法。
通过危险危害辨识,可以识别并降低工作场所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危害,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以下是一个危险危害辨识的方法范本,供参考:1. 收集相关信息:首先,收集与工作场所相关的各种信息。
包括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与机械的使用情况、工艺流程、材料的种类与性质、作业方式、员工的工作经验和技能等。
此外,还需要收集工作场所历史上发生的事故和伤害事件的记录,以及其他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2. 识别潜在危险:基于收集的信息,识别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
例如,识别高处作业可能导致的坠落风险、机械设备可能引发的夹伤或拖伤风险、化学品的使用可能导致的化学灼伤或中毒风险等。
对于各种危险形式和计量源,应当考虑其可能引发的不同事故场景。
3. 评估危险等级:为了确定危险的严重程度,可以采用常见的危险等级评估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1-3的等级划分,1表示高风险,3表示低风险。
评估危险等级通常需要考虑危险的概率和危害的严重程度。
这可以通过历史事故统计数据、知识和经验、设备的技术参数和相关文件等来确定。
4. 确定危险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适当的危险控制措施。
危险控制措施应遵循“避免优先、防止为前提、控制可能为补充”的原则。
可以采用不同的控制措施,如工程措施(如隔离设备、警告标志、安全防护设备等)、管理措施(如工作流程改进、员工培训、标准操作程序等)和个体防护措施(如个人防护装备、注意力提醒等)。
5. 实施和监督:将确定的危险控制措施实施到工作场所,确保其有效性。
同时,建立系统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估措施的实施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6. 培训和沟通: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了解相关的危险和危害,并具备相应的防护知识和技能。
此外,还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让员工能够报告危险和提出改进建议,及时解决工作场所存在的问题。
危险源辨识范本

危险源辨识范本危险源辨识嘛,这可是个挺重要又有点小复杂的事儿呢。
(一)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就是那些可能会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者环境破坏的根源或者状态哦。
比如说,电就是一个危险源,如果不小心触电,就可能受伤呢。
还有那些大型机器,要是操作不当,也会变成很危险的东西。
(二)常见的危险源类型1. 物理性危险源•机械方面呢,像那些高速运转的齿轮、皮带轮,如果没有防护装置,就很容易把人的衣服或者头发卷进去,超可怕的。
•噪声也是个大问题,在一些工厂里,机器发出的巨大噪声,长时间听的话,会损害人的听力呢。
•温度也得小心,太热了可能会中暑,太冷了可能会冻伤,像在一些冷库工作或者在高温的熔炉旁边工作的人就很容易受到温度这个危险源的影响。
2. 化学性危险源•各种化学试剂啊,像强酸强碱,要是不小心洒在身上,那可不得了,皮肤会被腐蚀的。
•还有一些易燃易爆的气体,像煤气,如果泄漏了,遇到一点火星就可能爆炸,那后果不堪设想。
3. 生物性危险源•细菌和病毒就是典型的生物性危险源啦。
在医院这种地方,要是没有做好防护,很容易被病人身上的病菌感染呢。
•还有那些有毒的植物或者动物,像有些蛇是有毒的,如果在野外不小心碰到,被咬一口就危险了。
4. 心理性危险源•工作压力太大也是危险源哦。
比如说一个人每天都要完成超多的工作任务,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状态下,心理可能就会出问题,像焦虑、抑郁之类的。
•人际关系紧张也会成为心理性危险源。
如果在一个团队里,大家老是吵架,互相看不顺眼,也会让人很压抑呢。
(三)如何进行危险源辨识1. 工作场所检查•首先得把工作场所的每个角落都看一遍。
比如说在一个办公室,看看那些电线是不是乱拉的,插座有没有漏电的迹象。
在工厂里呢,要检查那些机器设备有没有磨损、有没有安全标识。
2. 工作流程分析•把整个工作流程拆分开来,看看每一个步骤里有没有可能存在危险。
就像在建筑工地上,从打地基到盖房子的每一层,不同的工序都有不同的危险。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危险和有害因素可以分为多个方面,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进行辨识与分析。
1.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指与物质的性质相关的因素,如噪声、震动、辐射、温度和湿度等。
这些因素对人体健康和安全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
例如,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损害;长时间接触高温环境可能引发中暑等。
2.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化学物质,如气体、液体、固体或尘埃。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包括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
例如,常见的工业化学品如酸、碱、有机溶剂等,如果使用不当或泄露,可能导致化学烧伤、中毒和其他健康问题。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与生物体相关的因素,如微生物、有害生物、毒素和过敏原等。
例如,在医院或实验室环境中,可能存在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真菌,可能传播疾病。
一些工作场所也可能存在虫子或昆虫,咬伤或叮咬工作人员,引起不适或传播疾病。
4.人为因素:人为因素通常与人员行为、管理和操作相关。
这些因素包括不恰当的工作方法、缺乏培训、劳动强度过大、缺乏休息和疲劳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出错、失误或疏忽,造成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在辨识和分析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如环境评估、作业风险评估、树状图、事故和事件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全面了解和识别潜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便降低风险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完成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后,还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和风险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改变工作环境、改进工作方法、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培训工作人员等。
同时,还需要定期监测和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以确保在工作过程中持续控制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综上所述,正确辨识和分析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对于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全面了解和评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降低事故和伤害的发生风险,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模板)

*******************公司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有限公司2014年06月20日组长:副组长:成员:1.企业简介公司注册生产“大迪牌”自卸车、半挂车、宽体矿用车、水泥搅拌车、厢式运输车100余种专用车产品,是“福田欧曼”“中国陕汽”“中国重汽”“北奔重卡”“重庆红岩”“安徽华菱”等在华北地区重要的委改生产基地。
公司有两个生产车间,一个是下料车间,面积为1.1万平方米,主体为钢结构,主要工序是对铁板进行剪裁、打磨、焊接、切割,用到的主要设备有开平线、剪板机、折弯机、冲压机、焊机、数控切割机等。
另一个车间是焊装车间,面积为2.5万平方米,主体为钢结构,主要工序是对下料车间加工好的工件进行焊接、打磨、喷涂、组装,用到的主要设备有焊机、角磨机、起重机等。
2.辨识过程2.1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火灾1)可燃气体较多,易造成火灾。
本公司各车间大多数采用钢保温结构,主要作业为焊接作业,过程中使用氧气、乙炔、二氧化碳、丙烷气体,这些为助燃、可燃气体,增加了建筑物内的火灾荷载,增大了火灾危险性,一旦发生火灾,这些气体燃烧猛烈,在燃烧时还会产生大量的高温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还可能引起爆炸。
往往会造成较大伤亡,并给扑救和疏散带来不便。
2)电气火灾安装在顶、柱、墙上的照明灯具,多采用带状或分组安装的日光灯,数量较多,易发热起火。
低压线路短路火花造成火灾事故。
3)喷涂车间,产生有毒有害气体。
工件喷漆作业过程中使用喷枪进行作业,喷涂材料油漆、稀料,为易燃物,作业人员或周围有明火或火花,容易造成火灾,也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容易造成人员职业危害。
(2)机械伤害车间内大型机械较多,大型折弯机、剪板机、冲压机、车床等机械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时容易发生磕、碰伤、砸伤、物体打击等机械伤害。
(3)厂内机动车辆伤害车间内厂内机动车辆频繁进入,经常在车间内、外进行工件转运,作业人员在作业时若不注意,容易造成车辆伤害。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事故或危害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危险因素的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防范危险。
一、危险因素分类1.化学品类危险因素:包括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化学物质,如苯、氨气、氢气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引发火灾或爆炸。
2.物理类危险因素:包括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等,如机械加工产生的噪声和振动,高温炉窑产生的热辐射等。
这些物理因素可能对人体的感官、器官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3.生物类危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如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感染和传播疾病。
4.心理类危险因素:包括工作压力、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如长时间工作导致的疲劳和紧张情绪。
这些心理因素可能对人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5.环境类危险因素: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如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等。
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和生活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6.操作类危险因素:包括错误操作、违章操作等行为,如未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违规操作机器设备等。
这些操作可能引发事故或危害的发生。
7.设备类危险因素:包括设备故障、老化、维护不当等问题,如机械设备的故障或老化导致的安全隐患。
这些设备问题可能对生产过程或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二、常用危害辨识方法1.安全检查表法:制定安全检查表,列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事故隐患,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生产安全。
2.风险评估法: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和影响范围,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3.事件树分析法:通过对过去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4.作业条件分析法:根据作业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分析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和隐患,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证作业安全。
危险、危害因素定义、分类(通用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危险、危害因素定义、分类(通用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危险、危害因素定义、分类(通用版)一、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定义: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在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2、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3、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4、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是指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一、按直接原因分类(一)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如刚度不够)2.防护缺陷(防护不当)3.电危害(漏电)4.噪声危害5.振动危害6.电磁辐射(X射线)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湿气体)11.粉尘与气溶胶(有毒性粉尘)12.作业环境不良(缺氧)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14.标志缺陷(无标志)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煤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四)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里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五)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1.指挥作用2.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4.其他错误5.其他因素(六)其他危险、危害因素二、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一)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分为16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放炮12.火药爆炸13.化学性爆炸14.物理性爆炸15.中毒和窒息16.其他伤害(二)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分为1.生产性粉尘2.毒物3.噪声与振动4.高温5.低温6.辐射7.其他危害因素三、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过程中,应对如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一)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二)厂区平面布局1.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距离等。
安全技术交底危害辨识模板

一、前言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现将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辨识,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以下为安全技术交底危害辨识模板,供各施工项目参考。
二、危害辨识1. 物理性危害:(1)机械伤害:施工过程中,各种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碰撞、夹挤、切割等伤害。
(2)高处坠落:高处作业时,因防护措施不到位或操作不当导致人员坠落。
(3)物体打击:施工过程中,物体从高处坠落,造成人员伤害。
(4)触电: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线路存在漏电、短路等安全隐患。
2. 化学性危害:(1)有毒有害气体:施工现场存在挥发性有毒有害气体,如油漆、溶剂等。
(2)腐蚀性物质:施工现场存在酸、碱、盐等腐蚀性物质。
3. 生物性危害:(1)病原微生物:施工现场存在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
(2)生物性攻击:施工现场存在蛇、虫等生物攻击。
4. 环境性危害:(1)噪声污染: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施工操作等产生的噪声污染。
(2)粉尘污染:施工现场混凝土、砂浆等粉尘污染。
(3)光污染:施工现场照明设备产生的光污染。
5. 管理性危害:(1)施工组织不合理:施工过程中,组织管理不善,导致安全隐患。
(2)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技能。
(3)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
三、安全措施1. 物理性危害:(1)加强机械设备操作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2)高处作业时,必须穿戴安全带、安全帽等防护用品。
(3)物体打击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设置安全通道。
(4)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线路必须符合规范,定期检查,确保安全。
2. 化学性危害:(1)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
(2)对腐蚀性物质进行妥善保管,穿戴防护用品。
3. 生物性危害:(1)施工现场采取生物隔离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
(2)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4. 环境性危害:(1)施工现场设置噪声监测点,降低噪声污染。
危害辨识的分类方法范本(2篇)

危害辨识的分类方法范本危害辨识是指对事物、现象或行为的各种潜在危害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有效的危害辨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潜在的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消除或降低。
在实践中,根据危害辨识的对象和特点,可以将危害辨识的分类方法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按照危害辨识的对象分类危害辨识的对象可以是不同的事物、现象或行为。
根据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危害辨识的方法分为以下几类。
1. 产品危害辨识:产品危害辨识是指对各类产品在生产、使用、处置等过程中潜在的危害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产品危害辨识,可以及早发现产品潜在的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和控制措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2. 工程危害辨识:工程危害辨识是指对各类工程在建设、运维等过程中潜在的危害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工程危害辨识,可以及时发现工程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3. 环境危害辨识:环境危害辨识是指对各类环境因素对人类和生物造成的潜在危害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环境危害辨识,可以及时发现环境潜在的健康风险,并采取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确保环境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二、按照危害辨识的方法分类危害辨识的方法可以根据所使用的技术和手段的不同进行分类。
根据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危害辨识的方法分为以下几类。
1. 经验法:经验法是指根据专业人员的经验和知识对潜在危害进行识别和评估的一种方法。
通过借鉴和总结以往的经验,可以快速识别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例如,在工程危害辨识中,经验法可以通过工程师的经验和知识来判断和评估工程的安全性。
2. 规范法:规范法是指根据相关的法规、标准和规范对潜在危害进行识别和评估的一种方法。
通过参照和遵守各类规定,可以确保事物、现象或行为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例如,在产品危害辨识中,规范法可以通过对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的各类规范的遵守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3.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指通过设计和发放问卷来收集相关的信息,进而对潜在危害进行识别和评估的一种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辩识和控制措施

危险有害辨识分类与控制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
第一类危险源(能量、有害物质):客观存在的、因生产活动的需要而不能消除的、达到了一定量的能量(载体)、有害物质,是危险产生的根源。
决定了事故后果的可能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能量、有害物质的约束条件):使能量、有害物服从设计安排的约束条件。
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失控:故障、人员失误、管理缺陷、环境因素事故的根本原因:由于第二类危险源失效,导致第一类危险源释放造成损失后果。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辩识和控制措施1.了解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2.掌握各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3.熟悉针对各类危险有害因素的相应控制措施。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1、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分6类(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明火;运动物危害;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5)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5)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4)心理、生理危险有害因素(6)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辩识功能缺陷;其他(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5)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2、参照事故类别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分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放炮、透水、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起因物: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称为起因物。
如:锅炉、压力容器、电气设备、起重机械、企业车辆、化学品、电动手工具等。
致害物: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煤、石油产品,木材,水,放射性物质电气设备等伤害方式:指致害物与人体发生接触的方式:碰撞(人撞固定物体,运动物体撞人,互撞);撞击(落下物,飞来物);坠落(由高处坠落平地,由平地坠入井、坑洞);跌倒;坍塌;淹溺;灼烫、火灾、辐射、爆炸、中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编号:AN-QP-HT911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cedures Or Steps Formulated T o Ensure The Safe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Of Daily Production, Which
Must Be Followed By Relevant Personnel When Operating Equipment Or Handling Business, Are Usually Systematic Documents, Which Are The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Of Operator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
通用范本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通
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保证本部门的日常生产、工作能够安全、稳定、有效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操作设备或办理业务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通常为系统性的文件,是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
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危害辨识是确认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
因此,危害辨识有两个关键任务: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因素的辨识和分析,必须对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危险因素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可以按照导致事故的职业病的原因进行分类,或按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等。
如根据(GB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生产过程
中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三类。
1.物理性危险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等一切物理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物质等一切化学性危险因素。
3.生物性危险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等一切生物性危险因素。
在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可确定需要进一步评价的危险因素。
危险评价的范围、复杂程度,同辨识的危险的数量和类型及需要了解的问题
的深度成正比。
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
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包括经验分析法、分析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以及应用危害评价方法等。
1.经验分析法
包括对照分析法和类比方法。
对照分析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对此,可采用检查表的方法加以弥补。
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作业条件的经验,以及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的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
因素。
2.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法了解生产或使用的材料性质是危害辨识的基础。
危害辨识中常用的材料性质有:毒性、生物退化性、气味阈值、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稳定性、燃烧及爆炸特性等。
初始危害辨识可通过简单比较材料性质来进行,如对火灾,只要辨识出易燃和可燃材料,就可将它们分类为各类火灾危害进行进一步的评价。
生产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使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危险性加剧,例如,水就其性质来说没有爆炸危险,然而,如果生产工艺的温度和压力超过了沸点,则存在蒸汽爆炸的危险。
此外,分析生产条件也可使有些危险材料免于进一步分分和评价,例如,某材料的闪点高于400℃,而生产在室温和常压下进行,这就可以排除材料引
发重大火灾的可能性。
在危险辨识时既要考虑正常生产过程,也要考虑生产不正常的情况,既要考虑现时的情况,还要考虑过去和将来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情况。
3.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生产中火灾、爆炸、毒物泄漏等重大恶性事故不断发生,预防工业灾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
重大工业事故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可燃性物质泄漏,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烟云,遇到火源引起火灾或爆炸,或两者一起发生;另一类是大量有毒物质的突然泄漏,在大面积内造成死亡、中毒和环境污染。
这些涉及各种化学品的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共同特征。
它们是不受控制的偶然事
件,会造成工厂内外大批人员伤亡,或是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或环境损害,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其根源是储存设施或使用过程中存在有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
这清楚地说明,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既与化学品的固有性质有关,又与设施中实有危险物质的数量有关。
防止重大工业事故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性工业设施(危险源)。
英国是最早系统地研究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国家。
1974年6月弗利克斯巴勒爆炸事故发生后,英国卫生与安全委员会设立了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简称ACMH,负责研究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技术和控制措施。
随后,英国卫生与安全监察局(HSE)专门设立了重大危险管理处。
ACMH于1976年首次向英国卫生与安全监察
局提交了建议的重大危险源标准。
由于ACMH 等机构在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方面极富成效的工作,促使欧共体在1982年6月颁布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EEC Directive 82/501,简称《塞韦索法令》),该法令列出了180种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
如果工厂内某一设施或相互关联的一群设施中聚集了超过临界的上述物质,则将这一设施或一群设施定义为一个重大危险源。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适合国情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标准的定义应能反映出当地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一个国家的工业模式。
需一个特指的,或是一般类别,或是两者兼有的危险物质一览表,并列出每个物质的限额或允许的数量,设
施现象的有害物质超过这个数量,就可能定为重大危害设施。
可在此位置输入公司或组织名字
You Can Enter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