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环境-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类与环境PPT课件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
故事一
故事二
故事三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类社会
自然环境
排放
新陈代谢产物 废弃物
生活消费活动 生产消费活动
人类社会
生产劳动 反馈作用
自然环境
生存空间
提供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
物质、能量
排放
新陈代谢产物 废弃物
生活消费活动 生产消费活动
人类社会
生产劳动 反馈作用
自然环境
生存空间
提供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
物质、能量
人类与自然环
废弃物
环
境
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文明类型
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后工业文明
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是保持人与 自然关系和谐的基本行为规则。
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在对待环境问题方面,当人类的当 前利益与长远的、子孙后代的利益 发生冲突时,应该兼顾当代人与后 代人的利益,对当代人与后代人的 利益予以同等的重视。
如果所有的牧讨民论:都假不如你断是增牧加各 自饲养牲畜的民头,你数会,作出大怎家样的经 济效益会持续的增选择加?吗为什?么?
全球性环境问 题亟待解决
人类行为
听天由命
开始大规模 改造自然
事后的环境 保护补救措 施
谋求可持续发 展
19世纪末,人类认为自己是“自然之 王”;20世纪末,人类把自己看作是“自然 之子”。
请谈谈你对这种观念变化的理解。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三课题 内容,说明我们应该如何谋 求人地和谐,各个观点方法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
故事一
故事二
故事三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类社会
自然环境
排放
新陈代谢产物 废弃物
生活消费活动 生产消费活动
人类社会
生产劳动 反馈作用
自然环境
生存空间
提供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
物质、能量
排放
新陈代谢产物 废弃物
生活消费活动 生产消费活动
人类社会
生产劳动 反馈作用
自然环境
生存空间
提供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
物质、能量
人类与自然环
废弃物
环
境
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文明类型
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后工业文明
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是保持人与 自然关系和谐的基本行为规则。
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在对待环境问题方面,当人类的当 前利益与长远的、子孙后代的利益 发生冲突时,应该兼顾当代人与后 代人的利益,对当代人与后代人的 利益予以同等的重视。
如果所有的牧讨民论:都假不如你断是增牧加各 自饲养牲畜的民头,你数会,作出大怎家样的经 济效益会持续的增选择加?吗为什?么?
全球性环境问 题亟待解决
人类行为
听天由命
开始大规模 改造自然
事后的环境 保护补救措 施
谋求可持续发 展
19世纪末,人类认为自己是“自然之 王”;20世纪末,人类把自己看作是“自然 之子”。
请谈谈你对这种观念变化的理解。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三课题 内容,说明我们应该如何谋 求人地和谐,各个观点方法
《人与环境》课件
结语
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每个人都 可以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 如资源耗尽、生态破坏和污染。 了解这些影响对环境保护至关重 要。
环境对人的影响
1 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 2 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 3 空气、水、土壤污染
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
探讨城市环境对人类社会、
对人的影响
活、健康和幸福的重要性,
经济和健康的影响,包括
探索污染源对人类健康、
《人与环境》PPT课件
人与环境是一门探讨人类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本PPT课件将带您深入 了解人类与环境之间复杂而重要的互动。
人与环境
简介
探索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 学科。了解为何研究人与环 境以及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对人的影响
探讨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对 人类的影响,以及污染对人 的影响。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探究工业化、农业、畜牧业 以及垃圾处理等活动对环境 造成的影响。
简介
人与环境学科研究人类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了解为何研究人与环境以及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什么是人与环境
人与环境是研究人类与周围环境 相互影响的学科。人类与环境密 切相关,相互依存。
为什么研究人与环境
研究人与环境有助于了解人类对 环境的影响,帮助构建可持续发 展的社会和生态平衡。
包括森林、水域和自然景
交通、居住和娱乐设施。
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观。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1
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分析工业化对环境资源、能源消耗以及排放物的影响,提倡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工 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PPT
中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
▪庞大的人口压力
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长快
1/4的新增产值用来 养活新增加的人口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人口压力大
中国人口=俄罗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 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罗马尼亚+越南+ 澳大利亚+荷兰+葡萄牙+比利时+瑞士+瑞典 +…………(31个国家总人口)
生存权和发展权。代内公平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必要 前提。
“给蛇让道”是有必要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公平性 原则,它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即人类的发展不应 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人类发展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这种利用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 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要排放到环境中。
——环境的自净能力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
(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①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 生速度。
②表现:a.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b.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环境污染
①产生: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 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读P93图6.7“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粮食不足,单产不高,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扩大耕 地面积可提高粮食产量。
2.人们主要通过围垦湖海、填塘塞河、开垦草场、牧业缩小、毁林 开荒、破坏植被的方式扩大耕地面积的。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较 快,对土地的压力较大,农民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主要 采取了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的措施,造成植被的破坏,形成严重的水 土流失。
人类影响环境PPT演示文稿
年份
19 99
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
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
植被破坏
燃料需求增加
耕地退化
自然灾害频繁 作物单产不高不稳
开垦土地
开垦土地
开垦土地
需要更多劳动力
人口继续增加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增长 再增长 生存空间、 资源减少 资源紧张
人类不 恰当活 动
土地资源压力 水资源压力 能源危机 环境污染
八大公害事件
1、马斯河谷事件 1930年12月1日到5日,比利时马斯 河谷工业区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 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 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许多牲畜 死亡。 2、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下旬,美国的宾夕 法尼亚州多诺拉城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 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 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
中国人口数量变化(单位:亿)
年代(公元) 2 740 数量 0.55 0.48 年代(公元) 1928 1949 数量 4.70 5.40
1393
1578 1764 1849
0.60
0.60 2.00 4.10
1989
1995 2000 -
11.00
1变化(单位:亿)
3、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年夏季,洛杉矶市 250万辆汽车燃烧的1100吨汽油所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 气体,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了浅蓝色 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1955年和 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该类事件,分别有400多人死 亡和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4、伦敦烟雾事件 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大 的烟雾事件。1952年12月那一次,伦敦大雾,燃煤排 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无法散去。迫使所有飞机停飞,汽车 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困难。烟雾事件使呼吸道疾病患 者猛增,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 多人死去。
人类与地表环境ppt课件
生物多样性丧失
总结词
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地表环境恶化对自然 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性影响的一种表现, 它会对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产生影响。
VS
详细描述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物种及其 遗传资源的总和,它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 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地表环境恶化,许 多生物物种的数量和分布受到威胁,生物 多样性丧失会对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产生 影响,如影响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降低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能力等。
用。
02
促进能源结构调整
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和开发,逐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03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06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总结
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变化、水资源消耗和气候变化等。
人类与地表环境 课件
目录
• 引言 • 地表环境的构成与特征 • 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 地表环境恶化对人类的影响 • 保护地表环境的措施与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引言
什么是地表环境
01
地表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上的自然 和人为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包括 大气、水体、土壤、岩石、生物 等。
02
地表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 础,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生态 平衡和气候变化等密切相关。
地表环境的重要性
提供生命支持
地表环境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 了空气、水和食物等基本生存条 件,是生命得以存在和繁衍的基
础。
维持生态平衡
地表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 系统,维持着地球表面的生态平衡 。
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ppt课件
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畏惧、崇拜自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原始狩猎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牛牛图图腾腾崇崇拜拜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课程标准解读
喜获丰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逐步改进的织布机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农业人力耕作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农业机械作业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3.“环境友好型城市”中的“环境友 好”强调的重点是( )
A.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B.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
C.环境具有客观性
D.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第一阶段:畏惧、崇拜自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原始狩猎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牛牛图图腾腾崇崇拜拜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课程标准解读
喜获丰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逐步改进的织布机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农业人力耕作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农业机械作业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3.“环境友好型城市”中的“环境友 好”强调的重点是( )
A.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B.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
C.环境具有客观性
D.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课件
几十万年过去了,到了近一万午前,这里的人类离开 了祖先世代居住的山洞,移居到平原上生活,四五千年前 开始了农业生产。可以推想,周口店地形、土壤条件优越 ,应是最早进行农业开发的地区之一。三千年前西周燕国 人在周口店东南约10千米处建起了都城,金、元、明代也 相继在北京建都,大规模建筑用材取自西山山地,历代的 砍伐使当地林木荡然无存,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泛滥频繁 。
阶段II: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可利用资
源的增加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加大。后期人口持续增长,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人地关系恶化。
阶段III:人类逐渐认识到这种不顾及环境本身价值,以
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模式对人类本
身的危害,从而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关注环境问题,协
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人大类会与”环通境过了 《21人世地纪关议系程模》式,确定了世界要协走调可发持展续发展道
周口店这一方水
•
周口店位于北京土西南郊,距市中心约50千米。
50万年以来相继是“北京人”(50万~30万年前)、
“新洞人”(10多万年前)、“山顶洞人”(3万~l
万年前)和现代人(1万年以来)的家园。科学家利用
2.上题所述的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是怎样 的?
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 的对象,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 影响
3.从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考虑,长江流域应 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中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平 原地区退耕还林、兴修水利、加固堤 坝、疏浚河道等
农业文明
森林减少、 生物多样性
工业文明
减少;水土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2/272021/2/27Saturday, February 27, 2021
人类与环境课件
关系表现在哪里? 答:表现在机体的新陈代谢上,机体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 和能量传递,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
10、污染物在哪几方面对人体产生影响? 答:(1)有无致癌作用;(2)有无致畸变作用;(3)有无 缩短寿命作用;(4)有无降低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作用。
二、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二)分类: 1、急性中毒:在短时间内有害物大量 侵入人体内引起的中毒。 2、慢性中毒:少量的有害物质经过长 期的侵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 3、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中毒和慢性 中毒之间的中毒。
二、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三)侵入途径: 中毒污染物通过呼吸系统、消 化系统、皮肤等途径侵入人体。
二、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四)中毒过程: 1、毒物的侵入和吸收; 2、毒物的分布和积蓄; 3、生物转化和排泄。
二、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五)产生的影响: 1、有无致癌作用; 2、有无致畸变作用; 3、有无缩短寿命作用; 4、有无降低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作用。
总结
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相互作用: 1、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其组成和质量好坏与人体健康的关 系极为密切; 2、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影响。 (二)相互制约: 1、环境污染会通过食物链和食物 网进入人体,在体内积累到一定剂 量后,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2、人类过度掠夺资源,会对环境 造成破坏。 (三)辩证统一: 表现在机体的新陈代谢上,机体 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传 递,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保持着 动态平衡。 二、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一)环境污染病: (二)分类: 1、急性中毒: 2、慢性中毒: 3、亚急性中毒: (三)侵入途径: 中毒污染物通过呼吸系统、消化 系统、皮肤等途径侵入人体。 (四)中毒过程: 1、毒物的侵入和吸收; 2、毒物的分布和积蓄; 3、生物转化和排泄。 (五)产生的影响: 1、有无致癌作用; 2、有无致畸变作用; 3、有无缩短寿命作用; 4、有无降低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作 用。
10、污染物在哪几方面对人体产生影响? 答:(1)有无致癌作用;(2)有无致畸变作用;(3)有无 缩短寿命作用;(4)有无降低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作用。
二、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二)分类: 1、急性中毒:在短时间内有害物大量 侵入人体内引起的中毒。 2、慢性中毒:少量的有害物质经过长 期的侵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 3、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中毒和慢性 中毒之间的中毒。
二、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三)侵入途径: 中毒污染物通过呼吸系统、消 化系统、皮肤等途径侵入人体。
二、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四)中毒过程: 1、毒物的侵入和吸收; 2、毒物的分布和积蓄; 3、生物转化和排泄。
二、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五)产生的影响: 1、有无致癌作用; 2、有无致畸变作用; 3、有无缩短寿命作用; 4、有无降低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作用。
总结
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相互作用: 1、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其组成和质量好坏与人体健康的关 系极为密切; 2、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影响。 (二)相互制约: 1、环境污染会通过食物链和食物 网进入人体,在体内积累到一定剂 量后,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2、人类过度掠夺资源,会对环境 造成破坏。 (三)辩证统一: 表现在机体的新陈代谢上,机体 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传 递,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保持着 动态平衡。 二、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一)环境污染病: (二)分类: 1、急性中毒: 2、慢性中毒: 3、亚急性中毒: (三)侵入途径: 中毒污染物通过呼吸系统、消化 系统、皮肤等途径侵入人体。 (四)中毒过程: 1、毒物的侵入和吸收; 2、毒物的分布和积蓄; 3、生物转化和排泄。 (五)产生的影响: 1、有无致癌作用; 2、有无致畸变作用; 3、有无缩短寿命作用; 4、有无降低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作 用。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共79张PPT)
01
板块一 基础全面梳理 主干扫描 自主导学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 的观点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人地关系思 历史时期
想
人地关系
采集渔猎 崇拜自然 原始的平衡关系
农业文明 改造自然
对抗性 增强,环 境遭到破坏
工业文明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 征服 自然
盾激化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黄淮地区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 的关系是( )
A.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 B.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相对湿度越大,霾日数越少 C.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霾日数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D.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霾日数与风力相关性增强
解析 图中显示,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冬季霾日 数与风力呈明显负相关,故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A 正 确。注意正相关说明变化一致,负相关说明变化不一致, 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说明相关性越大。
2.影响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径流量
D.污染物来源
解析 图中显示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夏秋季多、冬春 季少,刚好与长江径流量变化情况一致,说明直接因素是 径流量。
[2016·石家庄一模]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 粒(如灰尘、粉尘、盐粒等)或气溶胶粒子(如硫酸、硝酸、有 机碳氢化合物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 到 10 km 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能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下图示意黄淮地区 1971~2001 年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 对湿度和风力之间的相关系数。据此完成 3~4 题。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 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 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
《人类与环境》PPT 湘教版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1.崇拜自然
阶段 时期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生产力水平 水平低下,发展缓慢
主要环境问题 改造环境能力微弱
人地关变
2.改造自然
阶 段 时 期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
生产力发展 灌溉和农耕
谋求人地协调
20世纪60年代以来
达到较高的水平 人口激增,资源欠缺,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人地关系思想 谋求可持续发展
三、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
(一)尊重和善待自然
自然生态的价值
①维持生命的价值
自然生态的价值
②经济上的价值
自然生态的价值
③娱乐和美感上的价值
自然生态的价值
④历史和文化价值
自然生态的价值
湘教版选修Ⅵ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
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类与自然环境互相
环
境
依存、互相影响,他们
之间的关系体现到两个
方面: 1.人类依赖于自然界
物质和 能量
人类社会
废弃物
而生存和发展;
2.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 环
境
境又反作用于人类;
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经历的四个阶段
依附减弱,对抗增 强环境趋于恶化
环境科学萌芽
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3.征服自然
阶段 时期
征服自然 工业文明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发展速度惊人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 盾激化,局部地区环 境污染演变为公害
人地关系思想
人类试图成 为环境主宰
人类与环境PPT
谢谢合作!
敖江四中 林乃民
水样中的细菌含量越多,细菌分解有机物 进行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气越多。
课堂练习:
• 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不同 规模的蝗虫灾害,对农作物和牧草破坏 严重。农牧民通常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 杀死蝗虫。2000夏季,北方某地区发生 蝗灾。当地政府引进了几十万只鸭子放 养到虫害严重的草原与农田,获得了良 好的效果。
我 们 只 有 一 个 地 球
复习
人类与环境
执教:敖江四中 林乃民
丁 讨论:假如你是一位企业家,现要在该城市 投资办企业,你会选择哪个位置?(请说明理由)
SO2+H2O ==H2SO3 2H2SO3+O2==2H2SO4
PH<5.6
土壤污染:
工业废水、废渣 过量施肥 难降解的垃圾
危害:
重金属或可溶的有毒物质污染
土壤的生物性污染
过量的农药
末经处理的排泄物 生活垃圾污水
破坏土壤结构
长期残留、在生物体内富集
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据统计,南中国海(未包括香港及台湾) 在1972年至1998年间共发生了320次赤 潮,严重危害了海洋生态、水质,造 成海鱼死亡,使海产养殖业面临严重 威胁。1998年春发生的南海赤潮,单 在香港方面养鱼业界就损失3亿港元。 特别是某些赤潮品种还能释出毒素, 通过食物链造成人类消化或神经系统 中毒,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建来自 消烟除尘、燃料脱硫 污水处理厂
垃圾再利用或填埋
扩建城区、计划生育 …… ……
课堂练习:
自来水厂工作人员取水对水中细菌含量进行测试。 1、测试所用染料 0.01%的亚甲基蓝溶液 现象: 细菌多的水样中的亚甲基蓝溶液 先被分解,溶液蓝色消失。
, 。
卫生学(第9版)PPT课件 人类和环境
(1)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 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理化性状没有发生改变的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
(2)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 进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经环境中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理化性状和毒性完全不同的
新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素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称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 ➢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人为活动影响所形成的环境,由于人为活动引起环境污染导 致生态平衡的破坏称次生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
2. 社会环境(由上层建筑、经济、文化、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因素等构成)
卫生学(第9版)
卫生学(第9版)
1. 大气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 向下风侧更远的方向转移 ➢ 向平流层转移 ➢ 向其他环境介质中转移
2. 水体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 扩散、弥散和水体流动迁移 ➢ 生物富集作用和生物放大作用
3. 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 借助水通过土壤颗粒间空隙的移动 ➢ 扩散 ➢ 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卫生学(第9版)
(三)物理性因素
主要包括小气候(microclimate)、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物理因素在环境中强度过高或过低均有可能对机体造成危害。
(四)社会心理行为因素
经济状况、政治体制 社会保障、文化教育 科学技术、卫生服务 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家庭 人口
心理
人类健康
卫生学(第9版)
但有的组织器官中化学物含量虽然很高,却未显示出该部位明显的毒作用,此部位被称为贮存库 (storage depot)。
卫生学(第9版)
3. 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转化
(2)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 进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经环境中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理化性状和毒性完全不同的
新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素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称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 ➢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人为活动影响所形成的环境,由于人为活动引起环境污染导 致生态平衡的破坏称次生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
2. 社会环境(由上层建筑、经济、文化、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因素等构成)
卫生学(第9版)
卫生学(第9版)
1. 大气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 向下风侧更远的方向转移 ➢ 向平流层转移 ➢ 向其他环境介质中转移
2. 水体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 扩散、弥散和水体流动迁移 ➢ 生物富集作用和生物放大作用
3. 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 借助水通过土壤颗粒间空隙的移动 ➢ 扩散 ➢ 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卫生学(第9版)
(三)物理性因素
主要包括小气候(microclimate)、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物理因素在环境中强度过高或过低均有可能对机体造成危害。
(四)社会心理行为因素
经济状况、政治体制 社会保障、文化教育 科学技术、卫生服务 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家庭 人口
心理
人类健康
卫生学(第9版)
但有的组织器官中化学物含量虽然很高,却未显示出该部位明显的毒作用,此部位被称为贮存库 (storage depot)。
卫生学(第9版)
3. 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转化
《人类环境》PPT课件
3.在环境影响着生物的同时,生物对环境也有改造作用;
土壤结构: 矿物质 有机物 水分 空气
岩石 风化
成土母质 微生物 原始土壤 高等植物
低等植物
成熟土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个结构完整、功能健全的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 控能力,可容纳较多的污染物质而不至于造成环境污染; 反之,则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发生。
城市绿化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净化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降低噪声,吸纳灰尘 杀灭 细菌等功能。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生态问题已经引 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 经济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此同时,资源耗 竭、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构 成了现实威胁。
如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 为全人类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关系:
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利用指示植物找矿:我国古书上载有“山上 有葱,其下有银;山上有韭,其下有金;美 国的”灰毛紫穗槐“能指示铜矿; 植物能指示土壤类型、酸碱度、土壤水分等 :油蒿是土质沙性很强的指示植物;铁芒萁 是我国长江流域一带红壤等酸性土壤的指示 植物,而碱蓬的生长反映了盐碱性的土壤环 境;骆驼刺的生长反映了干旱环境;芦苇的 生长反映了水湿环境。
保护环境,首先要了解与环境和环境有关的一些基 本知识。
第一节 人类环境
教学目标:
1、说出环境的概念及分类,举例说明环境与资源、生 态的相互关系。 2、举例说明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树立科 学的人地观。 3、通过对环境与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与人类之间 的相互关系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生产的一切自然物质和能量的总体。 包括空气、水、土壤、阳光和各种矿物质、植 物和动物。
1)自然环境:
⑴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很少受到人类
影响的自然环境。(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⑵次生环境 :人类活动影响下,物质交换、迁 移和转化以及能量和信息传递都发生变化的自 然环境。
2)社会环境
1、海域水体高营养化;
2、某些特殊物质参与作为诱发因素,如:维生
素B1、B12、铁、锰、脱氧核糖核酸; 3、环境条件,如水温、盐度等也决定着发生赤 潮的生物类型。
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
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 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使海 域一度成为死海; 2.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 中的某些生物摄入,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 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蓄,不能扩散,许
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 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 时爆满, 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仅仅4天时间, 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就连当时举办的一场盛 大的得奖牛展览中的350头牛也惨遭劫难。一头 牛当场死亡,52头严重中毒,其中14头奄奄待 毙。2个月后,又有8O00多人陆续丧生。这就 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
2、生活性污染 3、其他来源
工业三废、农药化肥 生活三废 交通运输、电子通信、自然
灾害等。
5、污染物的转归
1、环境的自净作用: 物理作用:吸附、稀释、扩散等; 化学作用:氧化、还原、分解等; 生物作用:生物降解、生物修复、起主要作用。 2、生物转化 作用: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在酶系统 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的生化代谢过程。 3、生物富集作用: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取某种浓度 极低的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逐渐积累并通过食物 链逐级转移,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 环境中浓度的过程。
2)生态系统:
指生物群落和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系统。
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关系:清洁的空气、足量
的饮水和完整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健康的基础。
3)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内部各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时间内,生物群落之间不断 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和转移,如处于 平衡状态则称为生态平衡。
应而改变性状的污染物。
3、环境污染的种类
1、化学性污染物
2、物理性污染物 3、生物性污染物
⑴有害气体:SO2、CO、 NOx 等 ⑵重金属:汞、镉、铅、 铬等 ⑶有机化合物:有机农 药、有机溶剂等 噪音、电离辐射、非电 离辐射 细菌、病毒、寄生虫。
4、污染物的来源
1、生产性污染
第一篇 人类环境概论
一、环境有关概念
1、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
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 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现时 的或远期的作用。
2、环境的组成
环境可分为: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体内环境
自然环境
环绕于人类周围,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
第三节 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
1、环境污染的特点:
2、环境污染的危害 3、世界著名公害事件: 4、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 5、环境污染的防制对策:
1、环境污染的特点:
1)广泛性:影响范围广
2)长期性:作用时间长,后续效应长 3)多样性:健康效应多样 4)复杂性:各因素联合作用的关系复杂
生物富集作用(赤 潮)
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是由于海水中浮游藻 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异常增殖或聚集而引起海 水变色的现象。实际上,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 色的,它可因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 而呈现出不同颜色。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城市污水和工农业废水大 量排放入海,赤潮现象与日俱增,仅2000年我 国近海共发现28次。 ☆赤潮发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环境污染的定义:
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其中扩散、迁移、
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破 坏生态平衡,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2、污染物分类:
一次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环境中因化学、物理或生物学反
(1)按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其理化性质是否改变:
2、环境污染的危害
直接危害
间接危害
急性与亚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远期危害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急性与亚急性速而剧烈的急性中毒反应。
常见的大气污染烟雾事件如:
煤烟型烟雾事件的特点: ①污染物来自煤炭的燃烧产物及工业生产过程的污染 物; ②气象条件为气温低、气压高、风速很低、湿度大、 有雾、有逆温产生; ③多发生在寒冷季节; ④河谷盆地易发生; ⑤受害者以呼吸道刺激症状最早出现,死亡原因多为 气管炎、支气管炎、心脏病等。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一场灾难降临了英国伦敦。地处 泰晤士河河 谷地带的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一 连几日无风,风速表读数为 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 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在 无风状态 下蓄积不散,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 空连续 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在这种气候条 件下,飞机被迫取消航 班,汽车即便白天行驶也须打 开车灯,行人走路都极为困难,只能沿 着人行道摸索 前行。
4)食物链与食物网:
各生物间,以摄食和被摄食的关系逐级传递物
质和能量,彼此呈相互依存的链状关系。
4人与环境的关系
1)人与环境间物质的统一性
2)人体结构和功能对环境的适应性 3)人类改造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二、环境污染
1、定义:
2、污染物分类: 3、环境污染的种类 4、污染物的来源 5、污染物的转归
是人类在生活、生产和社会交往活动中的关系
和条件,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卫 生服务以及行为生活方式等因素组成。
3、有关概念
1)生物圈:
2)生态系统: 3)生态平衡: 4)食物链与食物网:
1)生物圈:
生物在地球上生活的范围,约海平面以下11公
里至海平面以上15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