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动能定理

合集下载

动能定理动能与功的关系

动能定理动能与功的关系

动能定理动能与功的关系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原理,它描述了动能与功之间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动能定理的概念以及它与功的关系。

一、动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动能是一个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是物体运动能量的量度。

根据经典力学,动能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动能(K)= 1/2 ×质量(m)×速度的平方(v²)其中,质量(m)是物体的质量,速度(v)是物体的速度。

二、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功是由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效,是描述力对物体转移能量的物理量。

根据经典力学,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功(W)= 力(F)×距离(d)× cosθ其中,力(F)是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距离(d)是力在物体运动方向上的位移,θ是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三、动能定理的概念动能定理是描述动能与功之间关系的定理。

它表明,物体的动能的变化等于施加在物体上的净合外力所做的功。

即:ΔK = Wnet其中,ΔK表示动能的变化量,Wnet表示净合外力所做的功。

四、动能定理的示例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动能定理与功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示例来说明。

假设有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以速度5m/s向前运动,受到一个由正方向施加的10N的恒力作用,并且恒力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求物体在2s内的动能的变化量。

首先,根据动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物体在初始时刻(t=0)和终止时刻(t=2)的动能分别为:K1 = 1/2 × 2kg × (5m/s)² = 25JK2 = 1/2 × 2kg × (5m/s)² = 25J然后,计算净合外力所做的功。

根据功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到:Wnet = 力 ×距离× cosθ = 10N × 2m × 1 = 20J最后,根据动能定理,可以得到动能的变化量:ΔK = K2 - K1 = 25J - 25J = 0 J这说明在2s内,物体的动能没有发生变化。

§2-6功 动能 动能定理

§2-6功 动能 动能定理

F (3 2t )i (SI) 的作用,从静止出发沿x轴运
动,求:当t=1s时物体的速度 解:由质点的动能定理
例2 一物体质量M=2kg的质点,受合外力
1 A Fdx mv 2 0 0 2
t
A (3 2t )dx ?
由牛顿定律求出a,转化为运动学第二类问题
动能定理: 合外力对质点所作的功等于质点动 能的增量. 功是一个过程量,而动能是一个状态量,动能定 理是过程量和状态量增量的关系。
讨论 1)合力做正功时,质点动能增大;反之,质点 动能减小。 2)动能的量值与参考系有关。 3)动能定理由牛顿第二定理推出,所以只适用于 质点,只适用于惯性系。 4)质点速度接近光速,则动能定理的叙述不变, 但动能表达式改变!
3.功率
力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用P 表示
F v
功率是反映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越大,做 同样的功花费的时间就越少。
例1 设作用在质量为2kg物体上的力F= 6t.如果物体 由静止出发沿直线运动,求头2秒内该力所作的功? 解: 这是变力作功的问题。以物体的起始位置为原
点,向右为正取坐标如图:
A Fi ri
从a→b变力 Fi 作的总功为:
当 ri 0 时求和变为积分,沿曲线L
A
b
0
a
b F dr F cos dr
a
2
,
dA 0
dA < 0 dA = 0

= 2,
2 < <,
A是标量, 反映了能量的变化,功的正负取决于 力与位移的夹角。 在具体计算时,由于
2-6 功 动能 动能定理
一 功 功是表示力对空间累积效应的物理量。 1. 恒力作用 直线运动 若F是恒力且物体沿直线运动发生位移 a→b ,

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

2 受 力 分 析
1.8 104 N
启发:此类问题,牛顿定律和动能定理都适用, 但动能定理更简洁明了。解题步骤:1、2、3、4
例2、一质量为 m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在水平拉 θ 力F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点很缓慢 地移动到Q点,如图所示,则拉力 F所做的功为( B ) P A. mgLcosθ B. mgL(1-cosθ) C. FLcosθ D. FL
分析:物体受力如图,
N
设上升的最大位移为s, 上滑过程:
f
- mgsin 37º s–f s = 0– m v02/2
下滑过程:
mgsin 37º s–f s = m(v0/2 )2/2– 0 全过程: N f
v0
mg
–2 f s = m(v0/2 )2/2– m v02/2
mg
式中f =μ mgcos 37º ,任意两式相除,得μ=0.45。
s F
FN
f
G
解:对飞机 s
F1
1找对象(常是单个物体) 2运动情况分析
由动能定理有
F2
3 确 定 各 力 做 功
1 2 Fs kmgs mv 2
m v2 F km g 4建方程 2s 5.0 103 602 3 0 . 02 5 . 0 10 9.8 2 2 5.3 10
(3)在动能定理中,总功指各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 和.这里我们所说的外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 电场力或其他的力等. (4)动能定理适用单个物体,对于物体系统尤其是具有 相对运动的物体系统不能盲目的应用动能定理.由于 此时内力的功也可引起物体动能向其他形式能(比如 内能)的转化. (5)各力位移相同时,可求合外力做的功,各力位移不 同时,分别求力做功,然后求代数和. (6)有些力在物体运动全过程中不是始终存在的,若物 体运动过程中包含几个物理过程,物体运动状态、受 力等情况均发生变化,因而在考虑外力做功时,必须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

例3、一陨石从距地面高为h处由静止开始落向地面, 忽略空气阻力,求陨石下落过程中,万有引力的功 是多少?
解:取地心为原点,引力与矢径方向相反
W F dr
R h
R
h
a
b
Mm G 2 dr R h r
R
R
R
o
dr 1 1 GMm GMm 2 R h r R R h GMmh R( R h)
任意力在任意空间路径的积累:
dA Fcosdr F dr
A dA


A
Fi
B
A dA F dr
作用在物体上的某个力在特定空间路径所做的功, 等于该力在该路径的第一型曲线积分。是标量
分量形式?
分量形式:
直角坐标系中 A F dr ( Fx i Fy j Fz k )( drx i dry j drz k )
2.25
1
2
O
3 X
B A A F dr b a Fx dx Fy dy Fz dz
4y x 6
Y x2 4 y
2.25
1
2
A1
x2 94 dx 1 4dy 10.8J 2
3 2
x2 , y2 x1 , y1
( Fx dx Fy dy ) 2 ydx 4dy
例4、质量为2kg的质点在力 F=12t i (SI) 的作用下,从静止出发,沿x轴正向作直线运动。 求前三秒内该力所作的功。 解:(一维运动可以用标量)
W= F d r 12tvdt
t t
t 12t F 2 v v0 adt 0 dt dt 3t 0 0 m 0 2

§2-3 功 动能 动能定理

§2-3 功 动能 动能定理

r1
A始末
末 始
f2
d r21
表明:任何一对作用 力和反作用力所作的总功
B1
B2 f2
f1
d
r1
r1
m1
r2
d r2
m2
A2
具有与参考系选择无关的 不变性质。
O
A1
一对力所作的总功的只取决于两质点的相对运动;
一对力做功的代数和与参考系的选择无关;
什么条件下一对内力做功为零?
v
C
m M f
Fi
直角坐标系:
F
Fxi
Fy
j
Fz
k
dr dxi dyj dzk
元功:
dA
F
dr
Fxdx
Fy
dy
Fzdz
总功:
A
b
dA
b
F
cosds
b
F
dr
a
a
a
b
Fxdx Fydy Fzdz
2.合力的功
a
F cos
Aab
b
F
dr
a
b
Fi
dri
r o rA dr rB
a
b
Fi
f12
f21
m2
作为系统考虑时,得到:
b1 a1
F1
dr1
b2 a2
F2
dr2
b1 a1
f12
dr1
b1 a1
f21 dr2
(1 2
m1v12b
1 2
m2v22b )
(1 2
m1v12a
1 2
m2v22a
)
A外 A内 Ekb Eka Ek

第4章1 功 动能定理

第4章1 功 动能定理

mg
T v dr

l
v 2 gl(cos cos 0 )
1.53 m s
1
8
例2. 如图, 长为 L ,质量为 m 的匀质链条,置于水平桌面上,链条与桌 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 下垂部分的长度为 a 。链条由静止开始运动,求在 链条滑离桌面的过程中,重力和摩擦力所作的功和链条离开桌面时的速率。 解: (1)重力所作的功: 链条下端在y时,重力所作元功
x y z
3
A Ax Ay Az
功的单位 1J 1N m 做功的三个要素:力、物体、过程 3. 功率 平均功率 瞬时功率
A P t
A dA P lim F v t 0 t dt
P Fv cos
功率的单位:瓦特(W) 1W 1J s 1
vB
2
2
定义:动能(状态函数)—— E 1 mv 2 E p k k
2
2
5 2m
动能定理 ——合力对质点所作的功数值上等于该质点动能的增量。
A EkB E kA
注意: 功和动能都与 参考系有关;动能定理仅适用于惯性系 。
6
例 1 一质量为1.0kg 的小球系在长为1.0m 细绳下端 , 绳的上端
18
1 引力势能
rB Gm1m2 AAB f dr rA r 3 r dr ( L) A ( L) rB Gm1m2 Gm1m2 Gm1m2 dr 2 ( L ) rA r rB rA AAB E p EPA E pB 选 rB= 为零势点,EpB=0 m1m2 m1 , m2 两质点引力势能 E p r G r 重力势能:
固定在天花板上。起初把绳子放在与竖直线成 30 角处, 然后放

物理中的动能定理

物理中的动能定理

物理中的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定理之一,描述了物体的动能与所受的力的关系。

动能定理可以用来解释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

一、动能的定义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在经典力学中,动能可以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来计算,公式为:动能 = 1/2 x 质量 x 速度的平方二、动能定理的表述动能定理可以表述为: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所受的净作用力所做的功。

简化公式为:动能的增量 = 功三、动能定理的推导为了推导动能定理,我们需要了解牛顿第二定律和功的概念。

1.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与所受力的关系,公式为:加速度 = 受力 / 质量2. 功的定义在物理学中,功是指力对物体运动所做的能量转移。

对于沿着力的方向移动的物体来说,功可以表示为:功 = 力 ×距离× cosθ其中,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根据以上两个概念,我们可以推导出动能定理。

将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受力表示为:受力 = 质量 ×加速度代入功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到:功 = (质量 ×加速度) ×距离× cosθ由于加速度 = 速度的变化量 / 时间,我们可以将其整理为:功 = (质量 × (末速度 - 初速度) / 时间) ×距离× cosθ将距离除以时间可以得到速度,进一步简化为:功 = 质量 × (末速度 - 初速度) ×速度× cosθ代入动能的定义动能 = 1/2 ×质量 ×速度的平方,我们可以得到:功 = 质量 × (末速度 - 初速度) ×速度× cosθ = 动能的增量因此,动能定理得到证明。

四、动能定理的应用动能定理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应用举例:1. 车辆刹车过程中的动能转化当车辆刹车时,制动器对车轮施加了一个反向的摩擦力,使车轮减速。

动能定理与功与能

动能定理与功与能

动能定理与功与能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的一条重要定理,它描述了物体的动能变化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净合外力所做的功之间的关系。

动能定理广泛应用于力学、工程等领域,在解决物体运动问题和能量转换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动能定理的基本原理动能定理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text{物体的动能变化} = \text{物体所受的净合外力所做的功}\]其中,物体的动能变化表示为 \( \Delta KE \),净合外力所做的功表示为 \( W \)。

动能被定义为物体的质量 \( m \) 与物体的速度 \( v \) 的平方的乘积,即:\[KE = \frac{1}{2} m v^2\]二、功的定义与表达式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力对物体所做的作用以及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能量的变化。

功的单位是焦耳(J),它可以根据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来计算。

对于一个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 F \),当物体移动一个位移 \( s \) 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W = F \cdot s \cdot \cos(\theta)\]其中,\( \theta \) 表示力 \( F \) 与位移 \( s \) 之间的夹角。

三、动能定理的应用动能定理在解决物体运动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动能定理,我们可以推导出不同情况下的动能变化和力的关系,进而求解物体的速度、位移等运动参数。

例如,当一个物体在作恒定力作用下从位置 \( A \) 运动到位置 \( B \) 时,利用动能定理可以得到以下关系:\[W_{AB} = \Delta KE = KE_B - KE_A\]其中,\( W_{AB} \) 表示从位置 \( A \) 到位置 \( B \) 所受合外力所做的功,\( KE_B \) 和 \( KE_A \) 分别表示位置 \( B \) 和位置 \( A \) 处的动能。

四、能量守恒与功与能根据动能定理,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能量转换的过程以及能量守恒的原理。

功 功率 动能定理

功 功率 动能定理

机械能功 功率 动能定理一、功1.定义: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必要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3.物理意义: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计算公式(1)恒力F 的方向与位移l 的方向一致时:W =Fl .(2)恒力F 的方向与位移l 的方向成某一夹角α时:W =Fl cos α. 5.功的正负(1)当0≤α<π2时,W >0,力对物体做正功.(2)当π2<α≤π时,W <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3)当α=π2时,W =0,力对物体不做功.6.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功7.一对平衡力的功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若物体静止,则两个力都不做功;若物体运动,则这一对力所做的功一定是数值相等,一正一负或均为零.二、功率1.定义: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2.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 3.公式:(1)P =Wt ,P 为时间t 内物体做功的快慢.(2)P =F v①v 为平均速度,则P 为平均功率. ②v 为瞬时速度,则P 为瞬时功率.③当力F 和速度v 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可以将力F 分解或者将速度v 分解. [深度思考] 由公式P =F v 得到F 与v 成反比正确吗? 答案 不正确,在P 一定时,F 与v 成反比. 三、动能 动能定理 1.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公式:E k =12m v 2.(3)矢标性:动能是标量,只有正值.(4)状态量:动能是状态量,因为v 是瞬时速度. 2.动能定理(1)内容:在一个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 (2)表达式:W =12m v 22-12m v 12=E k2-E k1.(3)适用条件:①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②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③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阶段作用.(4)应用技巧:若整个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整个过程考虑.[深度思考] 物体的速度改变,动能一定改变吗? 答案 不一定.如匀速圆周运动.[基础题组自测]1.(粤教版必修2P67第5题)用起重机将质量为m 的物体匀速吊起一段距离,那么作用在物体上的各力做功情况应是下列说法中的哪一种?( ) A .重力做正功,拉力做负功,合力做功为零 B .重力做负功,拉力做正功,合力做正功 C .重力做负功,拉力做正功,合力做功为零 D .重力不做功,拉力做正功,合力做正功2.(粤教版必修2P77第2题)(多选)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的两个恒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撤去其中的一个力,则( ) A .物体的动能可能减少 B .物体的动能可能不变 C .物体的动能可能增加 D .余下的力一定对物体做功3.(多选)关于功率公式P =Wt 和P =F v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P =Wt 知,只要知道W 和t 就可求出任意时刻的功率B .由P =F v 既能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也可以求平均功率C .由P =F v 知,随着汽车速度的增大,它的功率也可以无限增大D .由P =F v 知,当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速度成反比4.(人教版必修2P59第1题改编)如图1所示,两个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它们的质量也相等.在甲图中用力F 1拉物体,在乙图中用力F 2推物体,夹角均为α,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相同的位移.设F 1和F 2对物体所做的功分别为W 1和W 2,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分别为W 3和W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1A .F 1=F 2B .W 1=W 2C .W 3=W 4D .W 1-W 3=W 2-W 45.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从半径为r的圆弧曲面上的a点滑向b点,如图所示.若由于摩擦使木块的运动速率保持不变,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木块所受的合外力为零B.因木块所受的力都不对其做功,所以合外力做的功为零C.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做的功为零D.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为零命题点一功的分析与计算1.常用办法:对于恒力做功利用W=Fl cosα;对于变力做功可利用动能定理(W=ΔE k);对于机车启动问题中的定功率启动问题,牵引力的功可以利用W=Pt.2.几种力做功比较(1)重力、弹簧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功与位移有关,与路径无关.(2)滑动摩擦力、空气阻力、安培力做功与路径有关.(3)摩擦力做功有以下特点:①单个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②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总等于零;相互作用的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不为零,且总为负值.③相互作用的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过程中会发生物体间机械能转移和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Q=F f x相对.例1(2014·新课标Ⅱ·16)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 F1、W F2分别表示拉力F1、F2所做的功,W f1、W f2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A.W F2>4W F1,W f2>2W f1B.W F2>4W F1,W f2=2W f1C.W F2<4W F1,W f2=2W f1D.W F2<4W F1,W f2<2W f1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判断力是否做功及做正、负功的方法1. 看力F 的方向与位移l 的方向间的夹角α——常用于恒力做功的情形. 2. 看力F 的方向与速度v 的方向间的夹角α——常用于曲线运动的情形.3. 根据动能的变化:动能定理描述了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即W 合=ΔE k ,当动能增加时合外力做正功;当动能减少时合外力做负功.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外力作用下,斜面以加速度a 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匀加速运动,运动中物体m 与斜面体相对静止.则关于斜面对m 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支持力一定做正功B .摩擦力一定做正功C .摩擦力可能不做功D .摩擦力可能做负功2.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空气阻力的大小恒为F ,则从抛出到落回到抛出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 ) A .0 B .-Fh C .Fh D .-2Fh命题点二 功率的理解和计算 1.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的计算方法 ①利用P =Wt.②利用P =F v cos α,其中v 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瞬时功率的计算方法①利用公式P =F v cos α,其中v 为t 时刻的瞬时速度. ②P =F v F ,其中v F 为物体的速度v 在力F 方向上的分速度. ③P =F v v ,其中F v 为物体受到的外力F 在速度v 方向上的分力.2.机车的两种启动模型3.机车启动问题常用的三个公式 (1)牛顿第二定律:F -F f =ma . (2)功率公式:P =F ·v . (3)速度公式:v =at .说明:F 为牵引力,F f 为机车所受恒定阻力.例2 在检测某种汽车性能的实验中,质量为3×103kg 的汽车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行驶,达到的最大速度为40m/s ,利用传感器测得此过程中不同时刻该汽车的牵引力F 与对应速度v ,并描绘出如图4所示的F -1v 图象(图线ABC 为汽车由静止到达到最大速度的全过程,AB 、BO 均为直线).假设该汽车行驶中所受的阻力恒定,根据图线ABC :图4(1)求该汽车的额定功率;(2)该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35s 达到最大速度40m/s ,求其在BC 段的位移.①最大速度在图象中对应的力;②AB 、BO 均为直线.1.求解功率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1) 首先要明确所求功率是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2) 平均功率与一段时间(或过程)相对应,计算时应明确是哪个力在哪段时间(或过程)内做功的平均功率;(3) 瞬时功率计算时应明确是哪个力在哪个时刻(或状态)的功率. 2.机车启动中的功率问题(1) 无论哪种启动过程,机车的最大速度都等于其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即v m =P F min =PF 阻(式中F min 为最小牵引力,其值等于阻力F 阻).(2) 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的运动过程中,匀加速过程结束时,功率最大,但速度不是最大,v =P F <v m =PF 阻.3.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5所示.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F f 恒定不变.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图54.一起重机的钢绳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提起质量为m 的重物,当重物的速度为v 1时,起重机的功率达到最大值P ,以后起重机保持该功率不变,继续提升重物,直到以最大速度v 2匀速上升,重物上升的高度为h ,则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钢绳的最大拉力为Pv 2B .钢绳的最大拉力为mgC .重物匀加速的末速度为PmgD .重物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Pm v 1-g命题点三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1.动能定理 (1)三种表述①文字表述: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 ②数学表述:W 合=12m v 2-12m v 02或W 合=E k -E k0;③图象表述:如图6所示,E k -l 图象中的斜率表示合外力.图6(2)适用范围①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②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③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同时作用,也可分阶段作用.2.解题的基本思路(1) 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2) 分析受力情况和各力的做功情况;(3) 明确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状态的动能E k1和E k2;(4) 列动能定理的方程W 合=E k2-E k1及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例3(2016·天津理综·10)我国将于2022年举办冬奥会,跳台滑雪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如图7所示,质量m=60kg的运动员从长直助滑道AB的A处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3.6m/s2匀加速滑下,到达助滑道末端B时速度v B=24 m/s,A与B的竖直高度差H=48m,为了改变运动员的运动方向,在助滑道与起跳台之间用一段弯曲滑道衔接,其中最低点C处附近是一段以O为圆心的圆弧.助滑道末端B与滑道最低点C的高度差h=5m,运动员在B、C间运动时阻力做功W=-1530J,取g=10m/s2.图7(1)求运动员在AB段下滑时受到阻力F f的大小;(2)若运动员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为其所受重力的6倍,则C点所在圆弧的半径R至少应为多大.5.(多选)我国科学家正在研制航母舰载机使用的电磁弹射器.舰载机总质量为3.0×104kg,设起飞过程中发动机的推力恒为1.0×105N;弹射器有效作用长度为100m,推力恒定.要求舰载机在水平弹射结束时速度大小达到80m/s.弹射过程中舰载机所受总推力为弹射器和发动机推力之和,假设所受阻力为总推力的20%,则()A.弹射器的推力大小为1.1×106NB.弹射器对舰载机所做的功为1.1×108JC.弹射器对舰载机做功的平均功率为8.8×107WD.舰载机在弹射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32m/s26.(多选)如图8所示为一滑草场.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 ,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45°和37°的滑道组成,滑草车与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量为m 的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滑道后,最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不计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sin37°=0.6,cos37°=0.8).则( )图8A .动摩擦因数μ=67B .载人滑草车最大速度为2gh 7C .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D .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35g7.如图9所示,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缆绳将海面上一艘失去动力的小船沿直线拖向岸边.已知拖动缆绳的电动机功率恒为P ,小船的质量为m ,小船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F f ,经过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0,小船从A 点沿直线加速运动到B 点经历时间为t 1,A 、B 两点间距离为d ,缆绳质量忽略不计.求:图9(1)小船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全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W f ; (2)小船经过B 点时的速度大小v 1; (3)小船经过B 点时的加速度大小a .求解变力做功的五种方法一、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既适用于求恒力做功,也适用于求变力做功,因为使用动能定理可由动能的变化来求功,所以动能定理是求变力做功的首选.典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L的细线悬挂而静止在竖直位置.现用水平拉力F 将小球缓慢拉到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位置.在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A.FL cosθB.FL sinθC.FL(1-cosθ)D.mgL(1-cosθ)二、利用微元法求变力做功将物体的位移分割成许多小段,因小段很小,每一小段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视为恒力,这样就将变力做功转化为在无数个无穷小的位移上的恒力所做功的代数和,此法在中学阶段常应用于求解大小不变、方向改变的变力做功问题.典例2如图所示,在一半径为R=6m的圆弧形桥面的底端A,某人把一质量为m=8kg的物块(可看成质点).用大小始终为F=75N的拉力从底端缓慢拉到桥面顶端B(圆弧AB在一竖直平面内),拉力的方向始终与物块在该点的切线成37°角,整个圆弧桥面所对的圆心角为120°,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这一过程中:(1)拉力F做的功;(2)桥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做的功.三、化变力为恒力求变力做功变力做功直接求解时,通常都比较复杂,但若通过转换研究对象,有时可化为恒力做功,可以用W =Fl cos α求解,此法常常应用于轻绳通过定滑轮拉物体的问题中.四、用平均力求变力做功在求解变力做功时,若物体受到的力的方向不变,而大小随位移是成线性变化的,即为均匀变化,则可以认为物体受到一大小为F =F 1+F 22的恒力作用,F 1、F 2分别为物体初、末状态所受到的力,然后用公式W =F l cos α求此力所做的功.五、用F -x 图象求变力做功在F -x 图象中,图线与x 轴所围“面积”的代数和就表示力F 在这段位移所做的功,且位于x 轴上方的“面积”为正,位于x 轴下方的“面积”为负,但此方法只适用于便于求图线所围面积的情况(如三角形、矩形、圆等规则的几何图).典例3 轻质弹簧右端固定在墙上,左端与一质量m =0.5kg 的物块相连,如图12甲所示,弹簧处于原长状态,物块静止且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以物块所在处为原点,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建立x 轴,现对物块施加水平向右的外力F ,F 随x 轴坐标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物块运动至x =0.4m 处时速度为零,则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g =10m/s 2)( )图12A .3.1JB .3.5JC .1.8JD .2.0J[课后作业]题组1 功和功率的分析与计算1.一个成年人以正常的速度骑自行车,受到的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则成年人骑自行车行驶时的功率最接近于( ) A .1WB .10WC .100WD .1000W2. (多选)一质量为1kg 的质点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t =0时刻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 作用,如图1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1A .0~2s 内外力的平均功率是4WB .第2s 内外力所做的功是4JC .第2s 末外力的瞬时功率最大D .第1s 末与第2s 末外力的瞬时功率之比为9∶43.如图所示,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坐标原点处的小物块,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沿x 轴方向运动,拉力F 随物块所在位置坐标x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图线为半圆.则小物块运动到x 0处时F 所做的总功为( )A .0 B.12F m x 0 C.π4F m x 0 D.π4x 02 题组2 动能定理及其简单应用4.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顶端固定一弹簧,一小球向右滑行,并冲上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设小球在斜面最低点A 的速度为v ,压缩弹簧至C 点时弹簧最短,C 点距地面高度为h ,则小球从A 到C 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功是( )A .mgh -12m v 2B.12m v 2-mgh C .-mghD .-(mgh +12m v 2)5.(多选)质量为1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粗糙的地面上,在一水平外力F 的作用下运动,如图4甲所示,外力F 和物体克服摩擦力F f 做的功W 与物体位移x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图4A .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B .物体运动的位移为13mC .物体在前3m 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为3m/s 2D .x =9m 时,物体的速度为32m/s6.(多选)如图5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 0沿水平方向射中木块,并最终留在木块中与木块一起以速度v 运动.已知当子弹相对木块静止时,木块前进距离为l ,子弹进入木块的深度为d ,若木块对子弹的阻力F f 视为恒定,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图5A .F f l =12M v 2B .F f d =12M v 2C .F f d =12m v 02-12(M +m )v 2D .F f (l +d )=12m v 02-12m v 2题组3 动能定理在多过程问题中的应用7.(2014·福建·21)如图所示为某游乐场内水上滑梯轨道示意图,整个轨道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表面粗糙的AB 段轨道与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BC 在B 点水平相切.点A 距水面的高度为H ,圆弧轨道BC 的半径为R ,圆心O 恰在水面.一质量为m 的游客(视为质点)可从轨道AB 的任意位置滑下,不计空气阻力.(1)若游客从A 点由静止开始滑下,到B 点时沿切线方向滑离轨道落在水面D 点,OD =2R ,求游客滑到B 点时的速度v B 大小及运动过程轨道摩擦力对其所做的功W f ;(2)某游客从AB 段某处滑下,恰好停在B 点,又因受到微小扰动,继续沿圆弧轨道滑到P 点后滑离轨道,求P 点离水面的高度h .(提示:在圆周运动过程中任一点,质点所受的向心力与其速率的关系为F 向=m v 2R )8.如图甲所示,轻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右端点在O 位置.质量为m 的物块A (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 0从距O 点右方x 0处的P 点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压缩弹簧,将弹簧右端压到O ′点位置后,A 又被弹簧弹回.A 离开弹簧后,恰好回到P 点.物块A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1)物块A 从P 点出发又回到P 点的过程,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2)O 点和O ′点间的距离x 1.(3)如图乙所示,若将另一个与A 完全相同的物块B (可视为质点)与弹簧右端拴接,将A 放在B 右边,向左推A 、B ,使弹簧右端压缩到O ′点位置,然后从静止释放,A 、B 共同滑行一段距离后分离.分离后物块A 向右滑行的最大距离x 2是多少?9.如图8所示,半径R=0.5m的光滑圆弧面CDM分别与光滑斜面体ABC和斜面MN相切于C、M点,斜面倾角分别如图所示.O为圆弧圆心,D为圆弧最低点,C、M在同一水平高度.斜面体ABC固定在地面上,顶端B安装一定滑轮,一轻质软细绳跨过定滑轮(不计滑轮摩擦)分别连接小物块P、Q(两边细绳分别与对应斜面平行),并保持P、Q两物块静止.若PC间距为L1=0.25m,斜面MN足够长,物块P的质量m1=3kg,与MN间的动摩擦因数μ=13,重力加速度g=10m/s2,求:(sin37°=0.6,cos37°=0.8)图8(1)小物块Q的质量m2;(2)烧断细绳后,物块P第一次到达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3)物块P在MN斜面上滑行的总路程.1 答案 C2 答案 ACD3 答案 BD4 答案 D5 答案 C 例1答案 C解析 根据x =v +v 02t 得,两过程的位移关系x 1=12x 2,根据加速度的定义a =v -v 0t ,得两过程的加速度关系为a 1=a 22.由于在相同的粗糙水平地面上运动,故两过程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即F f1=F f2=F 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1-F f1=ma 1,F 2-F f2=ma 2,所以F 1=12F 2+12F f ,即F 1>F 22.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 =Fl ,可知W f1=12W f2,W F 1>14W F 2,故选项C 正确,选项A 、B 、D 错误. 1 答案 B解析 支持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故支持力一定做正功.而摩擦力是否存在需要讨论,若摩擦力恰好为零,物体只受重力和支持力,如图所示,此时加速度a =g tan θ,当a >g tan θ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摩擦力与位移夹角小于90°,则做正功;当a <g tan θ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摩擦力与位移夹角大于90°,则做负功.综上所述,B 选项是错误的.2 答案 D解析 阻力与小球速度方向始终相反,故阻力一直做负功,W =-Fh +(-Fh )=-2Fh ,D 选项正确.例2答案 (1)8×104W (2)75m解析 (1)由图线分析可知:图线AB 表示牵引力F 不变即F =8000N ,阻力F f 不变,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图线BC 的斜率表示汽车的功率P 不变,达到额定功率后,汽车所受牵引力逐渐减小,汽车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直至达到最大速度40m/s ,此后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当最大速度v max =40m/s 时,牵引力为F min =2000N由平衡条件F f =F min 可得F f =2000N 由公式P =F min v max 得额定功率P =8×104W.(2)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v B =PF ,代入数据解得v B =10m/s汽车由A 到B 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 a =F -F f m=2m/s 2设汽车由A 到B 所用时间为t 1,由B 到C 所用时间为t 2,位移为x ,则t 1=v Ba =5s ,t 2=35s-5s =30sB 点之后,对汽车由动能定理可得Pt 2-F f x =12m v C 2-12m v B 2,代入数据可得x =75m.3 答案 A解析 当汽车的功率为P 1时,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满足P 1=F 1v ,因为P 1不变,v 逐渐增大,所以牵引力F 1逐渐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F f =ma 1,F f 不变,所以汽车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F 1=F f 时速度最大,且v m =P 1F 1=P 1F f .当汽车的功率突变为P 2时,汽车的牵引力突增为F 2,汽车继续加速,由P 2=F 2v 可知F 2减小,又因F 2-F f =ma 2,所以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F 2=F f 时,速度最大v m ′=P 2F f ,此后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综合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 正确. 4 答案 D解析 加速过程重物处于超重状态,钢绳拉力较大,匀速运动阶段钢绳的拉力为Pv 2,故A 错误;加速过程重物处于超重状态,钢绳拉力大于重力,故B 错误;重物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不是运动的最大速度,此时钢绳对重物的拉力大于其重力,故其速度小于Pmg ,故C 错误;重物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为v 1,此时的拉力为F =Pv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F -mg m =P m v 1-g ,故D 正确.例3答案 (1)144N (2)12.5m解析 (1)运动员在AB 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设AB 的长度为x ,则有v B 2=2ax ①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Hx-F f =ma②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解得F f =144N③(2)设运动员到达C 点时的速度为v C ,在由B 到达C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h +W =12m v C 2-12m v B 2④设运动员在C 点所受的支持力为F N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N -mg =m v 2CR⑤ 由题意和牛顿第三定律知F N =6mg⑥联立④⑤⑥式,代入数据解得R =12.5m. 5 答案 ABD解析 设总推力为F ,位移x =100m ,阻力F 阻=20%F ,对舰载机加速过程由动能定理得Fx -20%F ·x =12m v 2,解得F =1.2×106N ,弹射器推力F 弹=F -F 发=1.2×106N -1.0×105N =1.1×106N ,A 正确;弹射器对舰载机所做的功为W =F 弹·x =1.1×106×100J =1.1×108J ,B 正确;弹射器对舰载机做功的平均功率P =F 弹·0+v 2=4.4×107W ,C 错误;根据运动学公式v 2=2ax ,得a =v 22x=32m/s 2,D 正确.6 答案 AB解析 对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滑下,到底端静止的全过程,得mg ·2h -μmg cos45°·hsin45°-μmg cos37°·h sin37°=0,解得μ=67,选项A 正确;对经过上段滑道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mgh -μmg cos45°·h sin45°=12m v 2,解得v =2gh7,选项B 正确;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2mgh ,选项C 错误;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a =μmg cos37°-mg sin37°m =335g ,选项D 错误. 7 答案 (1)F f d (2) v 20+2m(Pt 1-F f d ) (3)P m 2v 20+2m (Pt 1-F f d )-F f m解析 (1)小船从A 点运动到B 点克服阻力做功 W f =F f d①(2)小船从A 点运动到B 点,电动机牵引缆绳对小船做功 W =Pt 1②由动能定理有W -W f =12m v 12-12m v 02③由①②③式解得v 1=v 20+2m(Pt 1-F f d ) ④(3)设小船经过B 点时缆绳的拉力大小为F ,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电动机牵引缆绳的速度大小为v ,则 P =F v ⑤ v =v 1cos θ⑥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 cos θ-F f =ma⑦由④⑤⑥⑦式解得a =P m 2v 20+2m (Pt 1-F fd )-F fm . 典例1答案 D解析 在小球缓慢上升过程中,拉力F 为变力,此变力F 的功可用动能定理求解.由W F -mgL (1-cos θ)=0得W F =mgL (1-cos θ),故D 正确. 典例2答案 (1)376.8J (2)-136.8J解析 (1)将圆弧AB 分成很多小段l 1、l 2、…、l n ,拉力在每一小段上做的功为W 1、W 2、…、W n .因拉力F 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物块在该点的切线成37°角,所以W 1=Fl 1cos37°、W 2=Fl 2cos37°、…、W n =Fl n cos37°所以W F =W 1+W 2+…+W n =F cos37°(l 1+l 2+…+l n )=F cos37°·16·2πR =376.8J.(2)因为重力G 做的功W G =-mgR (1-cos60°)=-240J ,而因物块在拉力F 作用下缓慢移动,动能不变,由动能定理知W F +W G +W f =0 所以W f =-W F -W G =-376.8J +240J =-136.8J. 典例3答案 A解析 物块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为F f =μmg =1 N .现对物块施加水平向右的外力F ,由F -x 图象面积表示功可知F 做功W =3.5 J ,克服摩擦力做功W f =F f x =0.4 J .由功能关系可知,W -W f =E p ,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 =3.1 J ,选项A 正确. 1 答案 C解析 设人和车的总质量为100kg ,匀速行驶时的速率为5m/s ,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F =0.02mg =20N ,则人骑自行车行驶时的功率为P =F v =100W ,故C 正确. 2 答案 AD解析 第1s 末质点的速度 v 1=F 1m t 1=31×1m/s =3 m/s.第2s 末质点的速度v 2=v 1+F 2m t 2=(3+11×1) m/s =4 m/s.则第2s 内外力做功W 2=12m v 22-12m v 12=3.5J0~2s 内外力的平均功率 P =12m v22t =0.5×1×422W =4W.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第1s 末外力的瞬时功率P 1=F 1v 1=3×3W =9W , 第2s 末外力的瞬时功率P 2=F 2v 2=1×4W =4W ,故 P 1∶P 2=9∶4.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 3 答案 C解析 F 为变力,但F -x 图象包围的面积在数值上表示拉力做的总功.由于图线为半圆,又因在数值上F m =12x 0,故W =12π·F m 2=12π·F m ·12x 0=π4F m x 0.4 答案 A解析 小球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对小球做负功,由于支持力与位移始终垂直,则支持力对小球不做功,由动能定理,可得W G +W F =0-12m v 2,重力做功为W G =-mgh ,则弹簧的弹力对小球做功为W F =mgh -12m v 2,所以正确选项为A.5 答案 ACD解析 由W f =F f x 对应图乙可知,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F f =2N ,由F f =μmg 可得μ=0.2,A 正确;由W F =Fx 对应图乙可知,前3m 内,拉力F 1=5N ,3~9m 内拉力F 2=2N ,物体在前3m 内的加速度a 1=F 1-F f m =3m/s 2,C 正确;由动能定理得:W F -F f x =12m v 2可得:x =9m 时,物体的速度为v =32m/s ,D 正确;物体的最大位移x m =W FF f=13.5m ,B 错误. 6 答案 ACD解析 画出如图所示的运动过程示意图,从图中不难看出,当木块前进距离l ,子弹进入木块的深度为d 时,子弹相对于地发生的位移为l +d ,由牛顿第三定律,子弹对木块的作用力。

功和动能定理

功和动能定理
b( xb , yb , zb )
r r ∆ri α i F i
a ( xa , ya , za )
第3章 机械能和功
2.2 功和动能定理
v ∆Ai = Fi cos α i ∆ri
v A = ∑ Fi cos α i ∆ri
i =1 N
b( xb , yb , zb )
r r ∆ri α i F i
物理意义: 物理意义:表示作功的快慢 意义 单位:瓦特 单位:瓦特(W)
1 W = 1 J ⋅ s −1
第3章 机械能和功
2.2 功和动能定理
例 设作用于质点的力为 F = xyi + ( x + y ) j。分别 求质点自O点经 点经OAB和ODB到达 点时力 所做的功。 到达B点时力 所做的功。 求质点自 点经 和 到达 点时力F所做的功
A = ∫ Fx dx + ∫ Fy dy + ∫ Fz dz
xa ya za
xb
yb
zb
自然坐标系: 自然坐标系: A = ∫
b
a
b
r r b r F ⋅ dr = ∫ Ft dr
a
b a
= ∫ Ft ds = ∫ F cos θ ds
a
第3章 机械能和功
2.2 功和动能定理
2. 合力的功等于各分 r b r b r r 力的功的代数和。 力的功的代数和。 A = ∫a (∑ Fi ) ⋅ dr = ∑ ∫a Fi ⋅ dr = ∑ Ai
= ∫ ( x + y)
0
1
x =0
dy
1 = ∫ ydy = 0 2
第3章 机械能和功
2.2 功和动能定理
AAB = ∫

刚体力学_功 动能定理

刚体力学_功 动能定理

m
.
N
R
m1
m2 解: 把m1、m2和m看作一系统 系统所受 m g 看作一系统,系统所受 看作一系统 1 m2 g 合外力有重力m 、 合外力有重力 1g、m2g,这两个力对轴 这两个力对轴 支撑力N通过转轴 的力矩分别为m 的力矩分别为 1gR、m2gR;支撑力 通过转轴 对轴的力 、 支撑力 通过转轴,对轴的力 矩为零.加上阻力矩 加上阻力矩M 系统所受合外力矩为 顺时针为正) 系统所受合外力矩为(顺时针为正 矩为零 加上阻力矩 f ,系统所受合外力矩为 顺时针为正 M=m2gR-m1gR-Mf 系统的总角动量为(顺时针为正 顺时针为正) 系统的角 m: Jω 系统的总角动量为 顺时针为正 动量包括 m1: Rm1v L=Jω+Rm1v+Rm2v m2: Rm2v
1 1 1 2 2 2 mv 0 = mv + Jω 2 2 2
的圆盘, 例 一质量为 m' 、半径为 R 的圆盘,可绕一垂 圆盘上绕有轻绳, 直通过盘心的无摩擦的水平轴转动 . 圆盘上绕有轻绳, 问物体由静止下落高度 一端挂质量为m 一端挂质量为 的物体 . 问物体由静止下落高度 h 时, 其速度的大小为多少? 其速度的大小为多少 设绳的质量忽略不计 . v 对圆盘做功, 解1 拉力 FT 对圆盘做功,由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 v 能定理可得, 能定理可得,拉力 FT 的力矩所作的功为
o
圆 锥 摆
o
v θ T
'
m
v v
v p
o
v v
R
以子弹和杆为系统 守恒; 动量不守恒; 守恒; 角动量 守恒; 机械能 不守恒 .
圆锥摆系统 守恒; 动量不守恒; 对 O'O 轴角动量 守恒; 守恒; 机械能 守恒 .

动能定理与功的概念

动能定理与功的概念

动能定理与功的概念动能定理和功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描述了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动能定理和功的定义、公式及应用。

一、动能定理的概念及公式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动能变化与做功之间的关系的定理。

它表明,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它的动能将会发生变化,而这个变化等于所受的功。

动能表示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通常用K表示。

当物体的质量为m,速度为v时,它的动能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K = (1/2)mv^2其中,K表示动能,m表示质量,v表示速度。

假设物体在某个时间段内受到了合外力F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我们可以推导出动能定理的公式:W = F•d = m•a•d = m•(dv/dt)•d = m•v•(dv/dt)•dt = m•v•dv其中,W表示物体所受的外力作功,F表示力,d表示位移,a表示加速度,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根据动能定理,W即为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因此我们可以得到:W = K2 - K1 = (1/2)m(v2^2 - v1^2)其中,K1和K2分别代表物体在某一时刻和另一时刻的动能。

二、功的概念及公式功是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或能量转移的度量。

它描述了力对物体进行的能量转化。

假设物体在某段位移d内受到了力F的作用,那么此时所做的功可以表示为:W = F•d•cosθ其中,W表示所做的功,F表示力,d表示位移,θ表示力和位移的夹角。

如果力和位移方向相同,夹角为0度,此时所做的功为最大值;如果力和位移方向相互垂直,夹角为90度,此时所做的功为0;如果力和位移方向相反,夹角为180度,此时所做的功为最小值。

如果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总功等于每个力所做的功之和。

三、动能定理与功的应用动能定理和功的概念和公式在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1. 动能定理的应用动能定理可以用于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

通过计算物体所受的外力作功,可以确定物体的动能变化。

当物体受到正向的外力作用时,其动能将增加;当物体受到负向的外力作用时,其动能将减小。

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

m1
ex Fi
in m i m2 Fi
系统内质点受力
非保守内力
W外 W保内 W非保内 Ek Ek 0
W保内 (Ep Ep 0 ) W外 W非保内 (Ep Ek ) ( Ep 0 Ek 0 )
第二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2-2 动能定理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 能量守恒定律
用动能定理求功 2-28题
W
x
0
3 Fdx (3 2 x)dx
0
3 0
W (3 x x 2 )
18 J
1 2 W m 0 18 J 2 6m/s
第二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2-2 动能定理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 能量守恒定律
物理学简明教程
r
W F d r F1 d r F2 d r W1 W2
第二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功的单位:1 J=1 N· m
量纲:dim W ML2 T 2
2-2 动能定理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 能量守恒定律
物理学简明教程
第二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2-2 动能定理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 能量守恒定律
物理学简明教程
2-38题 第一过程动量守恒
m ( M m)V
1 2 第二过程机械能守恒 E P ( M m)V 2 2 2 m EP 选择答案:B 2( M m)
2-39题
m11 m22 选择答案:D 1 1 E p m11 m2 2 2 2
如:万有引力、重力、弹性力。
物体沿任意闭合路径运动一周时, 保守力对它所 做的功为零 。

动能定理与功的概念

动能定理与功的概念

动能定理与功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动能定理和功是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对于研究物体运动和能量转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动能定理和功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一、动能定理的概念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表明物体的动能与所受外力做功的量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

动能定理可以用数学方式表达为: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所做的功。

根据动能定理的描述,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如果外力对物体做正功(即使物体的动能增加),那么物体的动能将增加;反之,如果外力对物体做负功(即使物体的动能减少),那么物体的动能将减少。

二、功的概念功是物理学中描述能量转化过程的概念,它表示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在牛顿力学中,功可以定义为力和物体位移的乘积。

假设一个物体受到力F的作用,并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位移s,那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可以表示为:功=力 ×位移× cosθ其中,θ表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如果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夹角为0°,那么功为正值,表示力对物体做正功;如果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夹角为180°,那么功为负值,表示力对物体做负功。

三、动能定理与功的关系动能定理和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根据动能定理的表达式,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所做的功。

这就意味着,在一个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动能将发生改变。

具体来说,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对其做正功,那么物体的动能将增加,反之,如果合外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将减少。

根据功的定义,正功表示能量转化为物体的动能,而负功表示物体的动能被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可以通过一个实例来更好地理解动能定理与功的关系。

假设有一个小球以一定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一个恒定的水平力F,小球在位移过程中克服了力F,并且与力F方向相同。

根据功的定义,这个力对小球所做的功为正值,表示力将能量转化为小球的动能。

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

a |q 90 3.14m/s 2
(q 90
sin 2q 0)
16

已知:OA杆质量 m=40kg,l=1m,cz=0.5m,小车 质量M=200kg,h=1.5m,q=q0=60时系统静止。 力偶L=1046Nm
求:小车在q=90时的加速度。
解:受力分析
运动分析
由速度合成定理 e r
为求角加速度,将(1)式两边对时间求导
l Q 2 Ql P sin J l 0 2 g Q P sin 2 1 P Q 3 g l g l
1 P Q P 2Q 3g 3 g l g l P 3Q 2l
功和功率
功是度量力在一段路程上对物体作用的累积 效应,力作功的结果使物体的机械能发生变化。
一、功的一般表达式
定义:元功
δW F dr Fcos ds F υdt
dr
O
r F
全功
W F dr
C
Fx dx Fy dy Fz dz
C
1
二、功率
功率——力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称为功率。
对上式求导:
Ma mgl cosqq Lq J 0 zqq
、J m(l 2 2 ) 代入上式, 将 q、q 0z cz
Mg
q
e
r

mg
C
并解出
2 L mgl cosq m(l 2 cz ) 2 sin 2 q sin 2q / h 2 a 2 m(l 2 cz ) sin 2 q / h Mh / sin 2 q
2

功和动能定理

功和动能定理
dW F •dr
质点沿路径AB由A运动到B时,力F所做的总功应等于力在 每段位移元上所做元功的总和,即
B
B
B
W A dW A F • dr A F cosdr
上式即为变力做功的表达式。
在直角坐标系中,也可写为:
B
B
W
F • dr
A
A (Fxdx Fydy Fzdz)
若有几个力F1、F2、…、Fn同时作用在质点上,则它们 的合力F的功为:
物体从x1运动到x2时,拉力做功为:
W
B
dW
x2 F
A
x1
x dx F ( h2 x2
h2 x12
h2 x22 )
因x1>x2,故拉力对物体做正功。
Hale Waihona Puke 1.2 功率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引入了功率的概念。若在Δt时间内 力做功为ΔW,则力在Δt时间内的平均功率 P为:
P ΔW Δt
根据质点的动能定理,有
W
ΔEk
1 mv2 2
1 2
mv02
1 0.1 602 2
0 180J
【例3-5】如下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珠子系在线的一端, 线的另一端绑在墙上的钉子上,线长为l,先拉动珠子使线保 持水平静止,然后松手使珠子下落,求线摆下θ角时珠子的速 率v。
【解】选珠子为研究对象。如上图所示,珠子受力为:重 力mg和拉力T。珠子在圆弧上移动位移元dr时,合外力做的元 功为:
将上述两式相加可得:
W外 W内 Ek Ek0 W外 W内 ΔEk
如果把上述两个质点的质点系推广到由n个质点组成的质 点系,上式仍然成立。上式称为质点系的动能定理,它表明, 所有外力对质点系做功与内力做功之和等于质点系动能的增 量。

动能定理动能与功的关系

动能定理动能与功的关系

动能定理动能与功的关系
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运动中动能与外力做功之间的关系的定理。


能是物体运动过程中具有的能量,可用公式K=1/2mv^2表示,其中m
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功是一种物理量,表示力在物体上的作用效果,可用公式W=Fs表示,其中W为功,F为力的大小,s为力的作用方向上的位移。

动能定理表明,当外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动能会发生变化,他
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ΔK = W
其中,ΔK表示动能的变化量,W表示做功。

由此可见,动能定理将动能的变化量直接与外力对物体做的功联系
起来。

如果外力对物体做正功(即物体受到的作用力与物体运动方向
相同),物体的动能将增加;如果外力对物体做负功(即物体受到的
作用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物体的动能将减少。

此外,动能定理还可以用于推导其他与动能和功相关的物理公式。

例如,当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时,根据动能定理可得到以下公式:
K = W
其中,K为物体的动能,W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这个公式表明,物体的动能等于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在实际应用中,动能定理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机械工程中,通过对动能定理的使用,可以计算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所需的能量;在运动学中,动能定理可用于分析物体的运动轨迹。

总结而言,动能定理揭示了动能与外力做功之间的紧密关系,通过该定理可以确定物体运动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动能定理在多个领域都起到重要作用,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物体运动规律和能量转化的认识。

动能定理 公式

动能定理 公式

动能定理公式在我们学习物理的奇妙旅程中,动能定理可是一个超级重要的角色!先来说说啥是动能定理吧。

动能定理简单来说就是: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用公式表示就是:W 总= ΔEk 。

这里的 W 总表示合外力做的功,ΔEk 表示动能的变化量。

咱们来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学校开运动会,有个同学参加扔铅球比赛。

铅球的质量是 m ,他刚开始扔的时候铅球速度是 v1 ,经过他用力一扔,铅球出手时的速度变成了 v2 。

那在这个过程中,合外力对铅球做的功 W 总,就等于铅球最终的动能 1/2 mv2²减去铅球最初的动能 1/2 mv1²。

动能定理这个公式用处可大啦!比如说,咱们要计算一个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时,摩擦力做了多少功。

如果知道物体的初末速度以及质量,就能通过动能定理轻松算出来。

我记得之前有个学生,在做一道物理题的时候,怎么都想不明白为啥要用动能定理。

那道题是说一个小球从高处自由下落,然后进入一个粗糙的凹槽,最后停了下来。

题目让计算摩擦力做的功。

这孩子一开始非要用牛顿第二定律去一点点算,算得那叫一个头大,还总是出错。

我就提醒他,你想想动能定理呀!结果他一拍脑袋,恍然大悟,很快就做出来了。

再比如,在研究汽车加速的问题时,通过动能定理可以很方便地算出发动机牵引力做的功。

动能定理不仅在解题时能帮我们大忙,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体现。

就像骑自行车,我们用力蹬车,这个力做的功就会让自行车的动能增加,速度也就越来越快。

总之,动能定理这个公式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我们打开很多物理难题的大门。

只要我们好好掌握它,就能在物理的世界里畅游无阻啦!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动能定理的时候,多结合实际例子去理解,多做一些练习题来巩固,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它运用得炉火纯青!。

2功 动能定理

2功  动能定理
同状态的量合并
A外力 + A非保守内力 = (Ek 2 + Ep2 ) − (Ek1 + Ep1 )
A外力 + A非保守内力 = E2 − E1
式中
E1, E2 分别为作功前后系统的机械能
功能原理: 功能理 式中
A外力 + A非保守内力 = E2 − E1
E1, E2 分别为作功前后系统的机械能
设一系统在外力作用下 12 从状态“ 变化到状态 变化到状态“ 从状态“1”变化到状态“2” v F 其动能从E 变化到E 其动能从 k1变化到 k2 依动能定理
m 1 v F 13 F21 v v F23v F31 m2 v F v 32 m F3 3 F
2
v F v 1
A外力 + A保守内力 + A非保守内力 = Ek 2 − Ek1
分离变量并积分可得: 分离变量并积分可得: υ g L ∫a xdx = ∫0 υdυ L
则:
g1 2 2 1 2 (L −a ) = υ L2 2
所以链条全部离开台面时速度大小为: 所以链条全部离开台面时速度大小为:
g 2 2 υ= (L − a ) L
§2.2

动能定理
一、功 v v 恒力的功 A = F ⋅ S = FS cosθ 功有正负
0 ≤θ <
π
2
应用程序
正功
负功 2 v b b v 变力的功 A = ∫ dA = ∫a F ⋅ dS = ∫a F cosθdS
单位: 单位:J
π
≤θ < π
二、动能定理
v Y 设质点在力 F的作用下从 v v v a点运动到 。速度从 v 点运动到b。 点运动到 2 1

5.功 动能定理

5.功 动能定理
在计算复杂的外力作功时只需求始末两态的动能变化即求出该过三质点组的动能定理三质点组的动能定理应用质点动能定理10合外力与合内力作功代数和等于质点组动能的增量
§2.3 功 动能定理
一、功
1. 恒力做功:
F
W Fr cos W F r
2. 变力做功:


变力:F 元位移:dr
W2外 W2内 Ek2 Ek20
对 m1 、m2 组成的系统,将上两式相加:
n
n
n
n
Wi外 Wi内 Eki Eki0
i1
i1
i1
i1
n
令 Ek Eki 为质点组的动能,
n
i1 n
Wi外 Wi内 Ek Ek0 Ek
i1
i1
质点组动能定理 : W ex W in Ek Ek0
合外力与合内力作功代数和,等于质点组动能的增量.
注意
内力的功: 内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对质点组,内力的冲量
和总是为零. 但内力的功之和却不一定为零.
例3:
一个力F作用在质量为1.0kg的质点,使之沿x
轴运动。已知在此力作用下质点的运动方程 x 3t(2 SI),在0-2s的时间间 隔内,力 F 的
例2:
一质量为2kg的质点所受合外力为
F

6ti N

该质点从t=0时由静止开始运动,求前2s内合外 Nhomakorabea力所做的功.
说明:
(1)功是标量(可正、可负、可零); (2)功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有关,是过称量; (3)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二、质点的动能定理
物体受外力F作用,从a到b过程中,力对物体做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在计算功的过程中特别要分清研究对象
对质点有:
A
Ai
(b) F合
ds
i
(a)
即,各力作功之和等于合力作的功。 但对质点系:写不出像质点那样的简单式子, 即,各力作功之和不一定等于合力的功。
二、 质点运动的动能定理

b W F dr
a
b
F
dr
cos

a
F cos F
a
F
m
第4章 功和能 §1 力的功 动能定理 §2 保守(内)力的功与相应的势能 §3 机械能守恒定律
§1 力的功 动能定理 一、力的功 二、 质点运动的动能定理 三、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一、力的功 1. 恒力作用 直线运动
A FS cos
A F S
A
F
r
F
S
r
作用物体的位移
2.一般运动 (变力作用 曲线运动)
N
力所做的功?
C
mg
B
解:动能定理 由质点动能定理: W E k E k 0 E k 受力分析:只有重力和摩擦力作功,
W重 W阻 E k E k 0
A
A点物体动能 E k 0 0
mg cos dr W阻 E k
W阻
1 2
mv
2
90
0
mg
cos Rd
1 mv 2 mgR 2
解题思路
W E k E k 0 E k
1.确定研究对象;
2.受力分析,分析作功的力,不作功的力 不考虑;
3.分析始末运动状态,确定Ek、Ek0; 4.应用定理列方程求解。
例:质量为 m 的物体
从一个半径为 R 的1/4
m A
R
o
圆弧型表面滑下,到
达底部时的速度为 v,
f
n
求 A 到 B 过程中摩擦
h2
Q
结论:
o
x
1)与相对运动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 2)为一相对位置的函数在始末相对位置值之差。
2、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如图,水平桌面上有质点 m ,桌面的摩擦系 数为μ 求:两种情况下摩擦力作的功
1)沿圆弧;2)沿直径
解: Aab
b fr
dr
b
fr ds
圆弧 a
a
m fr dr
a
Rb
即 A保 EP
若选末态为势能零点
EPa
势能参考点 f保
dr
(a)
2.常见的势能函数
地面为势能零点
1)重力势能 EP mgh 末态为势能零点
2)弹性势能
EP
1 2
k x2
以弹簧原长为 势能零点
3)万有引力势能
EP
G
Mm r
以无限远为 势能零点
讨论 1)只有保守力才有相应的势能 2)势能属于有保守力作用的体系(质点系)
i 1
i 1
i 1
i 1
n
令 E k E ki 为质点系的动能, i 1
n
n
Wi外 Wi内 E k E k 0 E k
i 1
i 1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外力对质点系做的功与内力对质点系 做的功之和等于质点系动能的增量。
A外 A内 EK 思考:为什么内力之和一定为零,而
内力作功之和不一定为零呢?
明确几点:
1.动能是描写物体状态的物理量,物体状 态的改变是靠作功实现的。
W E k E k 0 E k
2.功是过程量,动能是状态量,动能定理 建立起过程量功与状态量动能之间的关系。 在计算复杂的外力作功时只须求始末两态 的动能变化,即求出该过程的功。
3.W为合力作功的代数和,不是合力中某一 个力的功。
dr
0
f保
dr
f保
dr
L f保
dr
f保
dr
f保
dr
=
0
L
a1b
b2a
a1b
通常: f dl 0
a2b
dl
1
b
L
普遍意义:
a
2
L
环流为零的力场是保守场, 如静电场力的环流也是零, 所以静电场也是保守场。
环流不为零的矢 量场是非保守场, 如磁场。
二、势能
1.定义 令
b
A保 f保 dl EPa EPb a
1
ds
Li
b
f2
思考:
写这个 等号的 条件?
对质点:各力作功之和等于合力作的功
b质点系问题
Ai
fi
dsi
?
(
fi )
ds
i
i Li
Li
对问号的解释: 一般的讨论:
m1 L1
如图两个质点走的路径不同。
L2
则,各质点的元位移
m2
ds1 ds2 ds3 dsn
故不能用一个共同的元位移 ds来代替。
f
元功
dA
f
ds
ds
b
A
(b)
f
ds
A
(b)
f
dr
a
(a)
(a)
讨论
1)A是标量 反映了能量的变化
正负:取决于力与位移的夹角
2)功是过程量
3)功的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a质点问题
a
Ai
fi
dsi
(b)
(
f
)
ds
i
i
i
(a) i
Li
A
Ai
(b) F合
ds
i
(a)
f
R
o
f
n
mg
B
三、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质点组成的系统。
前面研究了一个质点的动能定理,如 果研究的对象为质点系,动能定理又如何 表示?以最简单的两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系 为研究对象。
两个质点质量为 m1、 m2 ,受外力F1、
F2,内力为f12、f21,初速度为v10、v20,末
速度为v1、v2,位移为
r1 , r2
对 m1 、m2 应用质点 动能定理,
W1外 W1内 E k1 E k10 W2外 W2内 E k 2 E k 20
由于 m1 、m2 为一个 系统,将上两式相 加:
v10 v1
F1
m1
1
f12 1 ' r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21 2 '
m2
2
v20 v2
r2 F2
n
n
n
n
Wi外 Wi内 E ki E ki 0
(b)
fr ds mg R
Aab
b
fr
(a)
dr
mg 2 R
直径 a
一.保守力(conservative force)定义有两种表述
表述一(文字叙述):
作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有关的力
称为保守力
表述二(数学表示) :
f保
dr
0
L
保守力的环流为零。
证明第二种表述:
f保
注意:内力虽成对出现,但内力功之和 不一定为零(因各质点位移不一定相同)。
§2 保守(内)力的功与相应的势能 一、保守力的定义 二、势能
1、重力做功(一对力的功)的特点
Q
A ( mgj)dr
P
Q
P (mgj ) dxi dyj
h2 mgdy h1
y
h1 P
dr
mgj
mgh1 mgh2
dv dt
Fn
Fb
F
dr v
dt
b
W a F dr
b m dv dr vb mvdv
a dt
va
W
1 2
mvb 2
1 2
mva2
W
1 2
mvb 2
1 2
mva2
定义动能:
Ek
1 mv 2 2
单位:焦耳,J
W Ekb Eka Ek
动能定理:合力作功的代数和等于质点动 能的增量(或末态动能减去初态动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