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15—16学年下学期语文(西师大版)第六单元2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步练习(附答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优秀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优秀](https://img.taocdn.com/s3/m/6147296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5.png)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优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1[设计思路]这首古诗大致依照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一让同窗用自身喜爱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读通读熟。
再引导同窗借助课后的注释试着弄懂每句诗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教师重点引导同窗展开充沛的想象,进入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心情,入情入境界朗诵古诗。
[教学进程]一、课前预备,营造诗意气氛。
一、背诵《赠汪伦》:初步感知前人的送别深情,引出另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品读诗题:题目告知咱们些什么呢?(同窗自由谈谈对古诗题目的明白得。
)3、教师小结:(一边讲述,一边板书)送孟浩然去广陵的,这是谁呀?——(李白)孟浩然是李白的好朋友,也是一名闻名的大诗人。
这一次,孟浩然去的地址是——(广陵),广陵也确实是诗中的扬州城,那是一个漂亮的地址,在黄鹤楼的下游。
提及黄鹤楼,那可是武汉的自豪,(课件出示黄鹤楼图片)谁来给大伙儿自豪地介绍一下? (同窗简单介绍黄鹤楼) 二、整体感知,初步明白得诗意。
一、教师引导:一名大诗人送别另一名大诗人,从江南名楼到江南名城,那将是一场如何的送别呀?请同窗们自身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碰着不睬解的地址,能够看看注释,还能够问问同窗,问问教师。
开始自身学习。
二、自读自悟:同窗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诗的大意。
3、查读正音:通过指名朗诵古诗,和时正音。
4、集体交流:你读懂了这首诗的哪些地址? (教师重点提示:“西辞”、“碧空尽”、“天际流”的意思。
) 一、明白得大意:用自身的话说说这首的意思。
三、重点引导,入情入境。
一、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1)教师引导:不只仅是两位大诗人,不只仅是名楼名城,这场送别还发生在一个美好的季节,什么季节?——(烟花三月) (2)展开想象:想象一下,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引导同窗对春天美好景象进行充沛的想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精选21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精选21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8f842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66.png)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精选21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过程】一、缓解学生紧张气氛烘托课堂氛围同学们,与往常相比,我们的教师里发生了什么变化?班长闫兴回答说:“今天我们这节课来了几位听课老师,那作为班长,我们以何种方式来欢迎听课老师呢?班长闫兴带领大家鼓起掌来。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刚上完体育课和做了课间操,同学们累吗?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送别》(师唱)有的同学随同老师一起唱,唱完之后,同学交流感受,有的同学说出与亲人分别时伤心、难受……进而导入新课,今天老师与大家来共同学习一首送别诗,并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解诗题、说诗人1、解诗题:通过思考,能说出送别的地点是黄鹤楼,送别的人物是李白的好友孟浩然,到广陵去。
2、说诗人:学生预习,知道本诗的作者是李白,学生介绍诗人李白:唐代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诗有《早发白帝城》、《赠汪伦》。
老师补充:黄鹤楼坐落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
四、品读诗句,走入诗的境界1、理解第一、二句诗:⑴ 点名学生读,让学生找出在第一二句诗中,提到了那些地名?学生回答:黄鹤楼和扬州。
教师板画黄鹤楼、长江水、扬州。
⑵ 图文对照,理解“西辞”:学生能够说出“西辞”的含义:诗人李白和好友孟浩然在黄鹤楼分别了,由黄鹤楼向东乘着小船经过长江到扬州去。
⑶ 抓住“烟花三月”展开现象:老师让同学们说出“烟花三月的扬州”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学生说出:繁花似锦,草木茂盛、漂亮、美丽……教师借机向导,在这繁花似锦的三月里,李白有心情去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吗?学生回答:没有。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文及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文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9fe7e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1.png)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文及教学设计【导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短短的28个字表达了一种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又有一种阔大深远的意境。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课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交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舟远影晴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知道“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友谊。
4、激发浏览古诗的爱好。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知道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生——课前熟读古诗;收集李白的诗歌、生平资料;不知道的词查查字典,试着知道诗歌。
师——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进程:一、课前加导入:1、(播放音乐)平时大家积存了许多古诗,想和老师对对诗吗?2、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真棒。
知道我们刚才所对的古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李白吗?(课件李白素描图显现)3、(过渡)千年圣地黄鹤楼,如诗如画江南春。
当时诗人李白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上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此时老朋友却要东下扬州,这真是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送别诗。
(出示课题)二、解诗题,知作者1、师:同学们,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课题少了哪个字呀?(陵)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掌控的生字之一。
现在你们视察下,有什么要给大家提个醒的?(“陵”右上是“土”,下边是折文)视察细致,请大家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把课题补充完全。
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换自己读题后所得:送的地点、谁送谁、“之”的含义、对黄鹤楼、广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友谊故事等)3、教师随机点拨学习方法:是啊,搜集资料,也是知道古诗的一个方法!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都知道了,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生试着说题目意思)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呀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
小学二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5d06e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d.png)
小学二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导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送别朋友孟浩然去扬州时一方面年轻的他一方面向往扬州的繁华一方面又舍不得朋友的离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古诗,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或诗句。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写的《赠汪伦》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很好,孩子们,把后两句有感情的再读一遍。
是啊,汪伦送别李白的友谊真的是比那桃花潭水还要深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去感受李白送别友人的真情吧。
二、解题:1、学习题目中的三个生字,齐读课题。
2、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三、初读古诗。
李白如何描写他和孟浩然分别的情形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1、学习诗中两个生字。
2、指名读古诗。
指导朗诵课件范读。
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件,根据划分好的节奏,自己先学着读一读。
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四、知道诗意自由的读一读第一、二句,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1、故交:指老朋友。
2、西辞?“在西边辞行,往东走。
”课件出示黄鹤楼和扬州的的位置图。
3、烟花?形容花开得很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烟花三月到底有多美,我们一起来观赏观赏。
(课件出示春天的美景),美吗?师:在这柳如烟,花似锦的三月李白和孟浩然这对好朋友会做什么?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两句诗中一些词的含义,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在这柳暗花明的三月,在这莺歌燕舞的三月,本是和好朋友观赏美景,吟诗作画的好时候,可是老朋友就要离开自己到千里之外的扬州去了,假设你就是李白,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引读4、尽管依依不舍,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15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27a5c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1.png)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所表现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5.积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1.课前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诗中所涉及地名的地理位置,以及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等,为学习古诗做好准备。
2.教师还可以准备乐曲《送别》《驼铃》和古筝曲《阳关三叠》。
(二)教学过程1.识字与写字这首诗中要求认识和会写的字都是这4个字,教师要引导学生随文识字,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认识这些字,并通过出示词语、诗句等方式,引导学生联系语境进行认读。
这四个字在结构上都是左右结构,笔画也较多,在认读上有一定的难度,其中“辞”是平舌音,“唯”读第二声,读音容易出现错误。
由于这些字的笔画较多,会给书写带来困难,这就需要做到课前预习要充分,课后的巩固要到位。
这四个字在书写时要注意,“鹤”字的左半部分是一个撇而且是出头的;“陵”的右半部分的下面是“折文”而不是“反文”;“辞”的右边的“辛”下面的横要短些;“唯”字要注意与“惟”“维”字的区分,但也要强调,在取“单单、只”这个意思时“唯”和“惟”是通用的。
2.朗读指导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诗句蕴含的感情。
这首古诗的感情基调是要读出难舍之情,古诗的诵读要注意语速的疾缓。
如,“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要读得徐缓而舒展,给人余音缭绕之感,意味着友情长存。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这首古诗背诵下来。
小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https://img.taocdn.com/s3/m/ae6a101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0e.png)
小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小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小编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全诗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唐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是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竣工于1985年。
2、故人: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3、之:往,去。
4、广陵:扬州的旧名。
5、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空:一作“碧山”。
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6、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7、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8、下:沿江顺流而下。
9、尽:消失。
10、唯见:只能见到。
11、天际:天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思: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古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
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
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三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三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https://img.taocdn.com/s3/m/64731ffdf78a6529657d537b.png)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三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三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生:课前熟读古诗;收集李白的诗歌、生平资料;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试着理解诗歌。
师:生字、词卡片;声像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质疑导入。
1.你听说过李白吗?他是个什么人?你学过他的什么诗?2.你愿意再学一首李白的诗吗?出示课文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齐读课文题目。
3.解释课文题目,生试着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师相机点拨。
4.看了课文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呢?黄鹤楼在哪儿?孟浩然是谁?怎么“送”的呢?谁“送”谁呢?二、初读课文,略知大意。
1.师配着悠扬的古筝音乐,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歌。
2.你也希望像老师一样读读这首诗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抢读。
师: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读?给大家提个醒。
重点指导:“孟”、“陵”的读音。
4.抽读,全体同学当小老师评价,适时鼓励。
5.把生字娃娃放回文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把诗句读通顺。
6.小组比赛读。
要整齐、声音洪亮,读出感情。
生互评。
7.反复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大胆形成自己的理解。
8.小组边读边议古诗,试着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
三、深入探究,精读感悟。
1.小组交流刚才的学习情况,准备在全班交流。
(老师此时巡回指导、收集整理学生在小组中提出来的问题,拟定接下来的导学重点。
)2.全班交流,了解诗意。
(1)结合课文题目理解“故人”指谁。
新编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课件
![新编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bc854fa98271fe910ef9db.png)
注释:
课文解析
“故人”就是“老朋友”,指孟浩然。 “辞”就是“辞别”,黄鹤楼在扬州的西方,所 以说“西辞”。 “烟花”,阴历三月是春天最好的时节。春天百 花盛开,田野上常有迷迷蒙蒙的雾气,古人称为 “烟花”。 “下”是顺流直下,可见船走得很快。 “碧空”就是湛蓝的天空。 “天际”是天边。
课文解析
• 5、通过描红练习,帮助小学生学会汉语拼 音字母(或音节)的书写。 第二课时 • 1、复习所学字母或音节; • 2、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握拼读方法与 规则; • 3、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将学到的方法与 规则转化为拼读能力; • 4、学习音节带调的读法; • 5、抄写音节练习。
小学低年级段语文教学基本流程
• 五、写话教学策略 • 1、新课标对小学低年级写话的建议是:对 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 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 • 2、兴趣写话 • 3、演演写写 • 4、做做写写
小学低年级 段语文教学 基本流程
• • • • •
小学低年级 段语文教学 六、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基本流程
唐 代
唐 代
李 白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见长江天际流。
预习检查
你能给古诗划分节奏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谊位 深诗 厚人 说 。的 明 情两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故人:老朋友。 烟花:形容花开得繁 茂,像浮动的烟雾。 (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3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7b7bc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6.png)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书包范文为朋友们分享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3篇,希望能够对小伙伴们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教学目的:1.通过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教学时数:1课时基础知识:生字:鹤黄鹤仙鹤丹顶鹤陵广陵陵墓陵替丘陵陵谷陵园辞字义:告别。
辞别拜辞告辞说辞文辞唯字义:同惟,单单,只。
唯物论唯心论唯唯诺诺唯美主义区别字:词,辞唯,维,惟释词: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尽:消失。
唯见:只见。
天际:天边。
教学设计(A案)一、揭题、解题1.揭题,2.读题,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
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三、理解诗意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学讲解古诗;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
“西辞”“尽”。
四、体会诗境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
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五、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课件西师大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课件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b15a0573647d27284a73512f.png)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 等,这些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 语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 的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李白与孟浩然告别时能说些什么?发挥你们的想象同学间交流。 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 么? 想象一下,平时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看到过送行的场面?
背诵诗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8/2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6
谢谢欣赏!
2019/8/2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7Biblioteka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黄鹤.()楼西辞.()广陵.()唯.()见
2、比一比,再组词。
唯()辞()陵()
惟()碎()凌()
3、找意思相反的词,连一连。
闭立先阴捕
坐开晴放后
二、综合题。
1、默写并填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
,。
李白在黄鹤楼送的一位故人是。
这位故人要去的地方是。
题目的意思是。
全诗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写出诗句的意思。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判断。
(1)李白是唐朝诗人。
()
(2)黄鹤楼在今湖南长沙。
()
(3)“故人”是指故乡、家乡的客人。
()
三、拓展题。
1、填空。
我你他她
(1)爸爸上班去了,()很忙。
(2)姐姐在洗()自己的毛衣。
(3)()的名字叫小明,()叫什么?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
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流浪汉说
时光老人看他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
”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lǎang liàng)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hǎo hào)学的人!”
“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了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bēi bèi)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
路上,看到几个孩子再在玩玻璃球,他就觉得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
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电子游戏,打麻将……到了老年,他懊悔地哭了起来。
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
他“扑通”一声跪下,乞求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
“我做了一件蠢(chǔn)事!”时光老人冷笑着:“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
(1)用“√”画出文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2)给第1自然段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笑”有许多种,请你再写出一种不同的笑来。
()。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懊悔:
返老还童:
(5)读完这篇短文后,你想对时光老人说什么?或者你想对流浪汉说什么?
附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给加点字注音。
hè,cí,líng,wéi,
2、比一比,再组词。
唯一,惟有,告辞,打碎,江陵,冰激凌;
3、连一连。
上1—下2,上2—下1,上3—下5,上4—下3,上5—下4;
二、综合题。
1、默写并填空。
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杨州,在黄鹤楼前送旧时的朋友去广陵。
2、朋友乘坐的帆船消失在天际尽头,只见流流的长江水向着远方流去。
3、判断。
(1)√,×,×;
三、拓展题。
1、填空。
(1)他,(2)她,(3)我,你。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选正确读音。
liǎng,hào,bēi
(2)加标点。
:“,?”“,,,!,!”。
(3)苦笑,嘲笑,讥笑,皮笑肉不笑,哈哈笑,眩眯笑。
(4)对自己的行为或言语感到懊恼和后悔。
从老年人变成儿童,比喻人的精神状态好。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