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教案

《温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②了解并记住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③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②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教学重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液体温度计的设计。

四.教学教具自制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烧杯(每组3只,中等大小)、多媒体课件、开水、温水、冷水若干。

五.教学过程:师:大家桌面上有三杯水,大家摸一下,有什么感觉呢?生:有冷的,烫的和温的。

师:我们今天学习一个和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量-----温度。

(板书标题:温度)师:这种凭感觉判断物体温度高低的方法可靠吗?生:不可靠。

师:哪个同学来谈谈呢?学生谈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其他同学一起体验这个同学的方法。

师:看来我们要比较物体温度的高低,需要借助测量工具-------温度计。

(板书:温度计)大家的桌面上都有自制的温度计,它能为我们做点什么呢?生1:放在热水中,液柱变高,放在冷水中,液柱变低。

生2:握在手中,可以看到液柱变高师:由此可见,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做成的。

(板书标题:温度计的原理)师:还有什么发现吗?生1:发现有的温度计漏气,不管放入冷水还是热水中,液柱都没变化。

生2:发现用酒精和水做成的温度计,放入同一杯水中,液柱升高的高度也不一样。

生3:发现管的粗细不一样,放入同一杯水中,液柱升高的高度不一样。

生4:发现瓶子的大小不一样,放入同一杯水中,液柱升高的高度不一样。

生5:发现管子如果太短,瓶子中德液体就会容易溢出来。

师:老师没想到大家在做温度计时,有这么多得发现啊。

相信只要我们善于发现问题,以后没准也会成为一个科学家呢。

师:要想测出具体的温度值,我们应该对温度计进行怎样的改进呢?生:标上刻度师:刻度怎样来标呢?学生:先将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等液体稳定后,在液面到达的位置标上0℃,再放入沸水中,等液体稳定后,在液面到达的位置标上100℃,然后将0℃和100℃之间100等份,1等份就是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三章 3.1 温度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三章 3.1 温度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3.1 温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正确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和测量误差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版教材、课件、实验材料(温度计、水杯、冷热水)、黑板、粉笔;2.学生准备:学生版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本。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入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温度这个词,你们知道温度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并讨论。

步骤二:温度的概念1.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概念: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的表现,是量化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教师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温度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

3.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确保他们理解了温度的概念。

步骤三:温度的测量方法1.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测量方法: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2.教师展示温度计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3.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类型的温度计,了解其原理和使用场景。

步骤四:温度计的单位1.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计的计量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

2.教师解释摄氏度和华氏度的关系和转换公式。

3.学生进行比较和举例,加深对温度计单位的理解。

步骤五:温度计的使用及误差分析1.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

2.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杯中的水的温度。

3.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影响因素,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本上。

步骤六:实验总结和讨论1.学生汇报不同组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误差情况。

2.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有关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注意事项和误差预防措施。

3.学生思考温度计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五、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温度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温度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温度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课程重点(内容)1、讲述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2、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3、摄氏温度;4、常见的温度计;5、温度计的使用★难点——摄氏温度★考点——温度计的使用★教具——温度计、挂图★过程——热现象:与冷热有关的现象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二、温度计实验:自制温度计1.构造:玻璃泡、测温物质(液体部分)、内径很细的玻璃管、刻度(C——摄氏温度)2.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三、摄氏温度(℃)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温度为100℃在0℃~100℃之间平分成100等分,每1等分代表1℃.100℃读法100等分如: 37℃ -10℃0℃观察自然界的一些温度(见小资料)四、常见温度计量程分度值实验室用温度计 -2℃~100℃ 1℃体温计 35℃~42℃ 0.1℃寒暑表 -30℃~50℃ 1℃五、温度计的使用1.估——估计被测物的温度2.选——选合适的温度计3.放——4.读——5.记——数字+单位(可估读,也可不估读。

可采取4舍6入5记入方式记数)★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的方法.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希望同学们要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关的现象,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参考答案]1.找有关温度单位的错误说法,可以不局限于电视、报纸.各种书籍和大人们在各种公开场合的讲话都可以例举.如:今天气温18度.2.提示:关于地球表面的最低、最高温度和地点、时间问题,不一定局限于地理书中的答案,也可以是学生查到的最新资料,或者不同于地理书中上的其他说法.3.科学家们提出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用T 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热力学温度T 和摄氏温度t 的关系是:T =t +273.15 K4.参阅本章参考资料5★板书设计1.温度计2.摄氏温度3.体温计★教学反思§3.1(2)温度计及习题★课程重点(内容)1、 体温计的结构特点2、 典型习题讲解★难点——温度计的读数★考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教具——温度计★过程体温计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2.构造——玻璃泡、内有细管的玻璃管玻璃泡:不能触底或壁 不能放一半到液体中1、待示数稳定2、玻璃泡留在液体中3、视线与温度计里液柱上表面相平3.注意——①玻璃泡容积更大,玻璃内细管更细(便于观察温度的微小变化) ②量程:35℃~42℃ 分度值0.1℃③极细的缩口:④可离开人体读数(仍能指示原来的温度且是最高温度;用前用力往下甩) 例1、温度计的读数。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1温度(教案)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1温度(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2022年版课标要求】1.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3.能说明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重点:摄氏温度的规定,了解日常温度计的种类、温度计工作原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难点: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选择正确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理解不同角度的读数结果有何差异。

【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师用多媒体投影要点,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实际使用温度计,加强实践应用。

学法:观察实验,阅读课本,积极参与活动。

【课前准备】三个烧杯、冷水、温水和热水、自制温度计、演示用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若干)、家庭用寒暑表(若干)、体温计(若干)。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教师利用PPT展示春、夏、秋、冬的图片。

提出问题:你知道生活中常见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之间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出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

提出问题:你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吗?如何知道温度是多少?怎么测量温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以及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二、进行新课温度计教师活动:创设情景——我们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再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两只手的感觉相同吗?学生活动:随机选一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体验,说明自己的感觉;再随机选一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体验,说明自己的感觉。

教师总结:感觉是不可靠的,那么如何得到准确的温度高低呢?我们需要用温度计来判断。

教师活动:出示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先让学生猜测哪杯冷哪杯热?说明方法,再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提出问题:热水比冷水热多少?学生回答:测量温度,加以比较。

引出问题:要研究热水比冷水热多少,我们需要借助一个仪器来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这个仪器叫什么呢?教师出示实验室用温度计。

(1)了解温度计的原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3.1温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3.1温度教学设计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温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培养他们自我监控、自我调整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温度这一概念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感知到冷热变化,但对于温度的精确测量、温度单位换算以及温度与热传递的原理了解相对较少。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心,具备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尚需培养。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意识逐渐增强,但独立思考、创新实践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生活实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逐步掌握温度相关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使学生认识到温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温度为依据,围绕教学目标,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教学设计

3.1温度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温度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温度计”是学生物理上学习的又一个测量工具,虽然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也接触过,但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操作规范上还有一些疑惑,因此在上课时要注重训练学生用科学用语规范地描述概念,规范使用温度计测温度,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2、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学器材:电脑平台、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欣赏一两幅冷热图片问题:每幅图片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二、进行新课: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估计教室当时的温度;(2)试验:课本47页试验(3)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4)、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学生结论〔……〕(5)、教师引导: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4.1-2示),可否判断温度高低?学生讨论如何判断?这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加刻度、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图片)3、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

低于0℃用负数表示例:37℃读作-45℃读做0℃读做4、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总结:(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体温计:(1)结构、量程、分度值(2)使用三、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教学设计 3.1温度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教学设计 3.1温度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教学设计 3.1 温度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温度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换算方法;–能够正确读取温度计上的温度值。

2.过程与方法:–提供多种温度计样品,使学生能够动手实践并感受温度计的使用;–运用观察、实验和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受温度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对温度的观察和感受能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并珍惜实验器材。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换算。

2.教学难点:–运用温度计读取温度值;–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和展示温度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温度计的认知和兴趣,培养学生对温度变化的观察能力。

•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哪些测量温度的工具?•引导:通过学生的回答,逐渐引导他们认识到温度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温度的工具。

•展示:展示温度计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外观和基本构造。

2. 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0分钟)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是通过测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来测量温度的。

温度计中一般有一个膨胀性能很好的液体,当液体受热时膨胀,当液体被冷却时收缩,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变化或高度变化来确定温度。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握持:将温度计拿在手中,用食指和中指握住温度计的胆部,要注意轻拿轻放。

•放置位置:温度计在测量物体的温度时,应尽量接触物体,放在中心位置,避免受热或受冷不均匀。

•读数方法:竖直地向上看温度计,读取液体柱面在刻度线上的刻度值,注意不要晃动温度计。

3. 温度计的读数与温度单位的换算(30分钟)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温度计读数时,应当通过眼睛与刻度线的交叉点来读取,并注意温度计的刻度间隔。

•使用摄氏温标的温度计,读数单位为摄氏度(℃),读数是从温度计上液体柱面的低点到液体柱面上的高点的刻度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温度计》教学设计及教后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温度计》教学设计及教后的教学设计

《温度计》教学设计海口市龙泉中学物理吴义忠一、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能准确说出温度计的结构;2、通过生活实例和阅读课本,能举例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通过学生分组活动,能准确总结出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并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4、通过观察、演示、分析,能正确归纳出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在结构和使用方法上的区别。

二、设计思路: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导学案,在导学案上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对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由学生活动——自制温度计,说出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以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通过自学,由学生说出实验使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的量程和分度值,并进行读书练习,掌握温度计的相关知识。

通过分组实验,学生亲自操作,展示——找错——纠错——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由学生分析出俯视、仰视的错误之处。

小结中,由学生对照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对自己本节课知识的学习进行点评,并通过导学案中的反馈练习进行查漏补缺。

三、学习过程:引入:展示两幅图片──炼钢厂炼钢、美丽的雪景,请同学们说说看到这两幅图片时的感觉“热啊”“冷啊”。

引入温度的概念——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进行新课:1、温度问: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这种感觉可靠吗?学生活动: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冰水、自来水和足够热的水,引导学生进行“冷”“热”的体验:A.把左手放入冰水中,再放到自来水中,说出自己的感受B.把右手放入足够热的水中,再放到自来水中,说出自己的感受问:为什么同一杯自来水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内有两种差异很大的冷热感觉呢?结论: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

人们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2、温度计(1)、演示:自制温度计展示自制温度计。

学生分组活动,观察水柱位置。

引导学生思考度计的原理。

学生讨论、交流后并回答,老师给予适当的点评和引导。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计教学设计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计教学设计

温度计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温度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温度测量工具,对于学生理解温度、掌握温度测量方法以及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温度计的原理、种类以及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并能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课题,引发学生对温度计的思考和认识。

提问: - 你们知道温度计是用来测量什么的吗? - 温度计有哪些种类? - 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使用过温度计吗?能够给出一些使用温度计的例子吗?2. 温度概念的引入(10分钟)通过投影或者板书的方式,呈现温度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温度的本质。

互动讨论: - 温度是什么?我们如何感受温度的变化? - 举例说明高温和低温的感受有什么不同?3. 温度计的原理及种类介绍(15分钟)通过投影或者板书的方式,简要介绍温度计的原理和种类。

包括: - 温度计的原理:热胀冷缩原理。

- 种类介绍: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

4. 实验演示(20分钟)组织实验演示,演示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带领学生解答和总结。

实验步骤: 1. 准备水银温度计,并将温度计放入容器中。

2. 观察水银柱的高度,并记录下当前的温度。

3. 改变水银柱的高度,并记录下当前的温度。

4. 比较不同高度下的温度变化,并总结规律。

引导问题: - 当温度升高时,水银柱的高度有什么变化? - 当温度降低时,水银柱的高度有什么变化?5.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5分钟)介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包括读数的注意事项以及温度计的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通过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

注意事项: - 注意读数时,要将眼睛与刻度线平行,避免视差误差。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温度计教案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温度计教案教案

课题物态变化3.1温度主备人班级授课人课时第1 课时累计第14 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温度,会制作温度计,并了解其中的物理研究方法能力目标在温度计的制作温度计的过程中体会缺点利用和缺点列举的物理方法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温度计的使用难点:制作温度计计其中的物理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个案一引入二新课把左手和右手分别放入热水(1)和冷水(3)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2)中,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 的感觉相同吗?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要准确的判断物体的温度需要特殊的仪器。

任务一:任务二:学会用温度计自制温度计1任务一:学会用温度计学生讨论制作步骤,原理,物理方法。

问:假如你是设计师,你感觉咱们的“温度计” 存在哪些缺点?缺点列举:1、没有刻度2、体积太大3、温度示数变化不明显4、液体容易露出思考回答讨论步骤方法列举缺点教师准备器材,学生上来实验,说出感受,小组同学讨论自学课本自制温度计的方法缺点列举法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读数。

2、下图表示的测量液体温度和读数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3、某同学在测量盐水的温度时,按照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安排操作步骤如下,请将该同学的操作进行排序:A.让温度计与被测盐水充分接触几分钟B.估计盐水的温度C.选取适当的温度计D.温度计的液柱不再升高时读取数据E.取出温度计做题达标检测,小组评比作业设计同步本节课内容板书设计3.1物态变化1温度:温度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量程、分读值2)读书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待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教后反思本节课是热学知识的开始,学生对温度的知识比较熟悉,重点要识记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会运用其解决识记问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3.1温度计》新课标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3.1温度计》新课标教学设计

人教版《4.1温度计》新课标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摄氏温度;了解热力学温度2、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体温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制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用语言表述物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会使用液体温度计测温度3、通过讲述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教学用具】演示用:演示用温度计、寒暑表等。

学生用;温度计、玻璃杯三个、冷水、温水、热水、体温计、寒暑表等。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温度计并学会正确使用温度汁;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回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热胀冷缩现象,使学生明确: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热现象是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汇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并通过对比分析开水和烧红的铁块烫的程度不同,使学生知道物理学中能准确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

(二)进行新课1、温度让学生叙述量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越热的物体温度越高,越冷的物体温度越低。

并引导学生从衣、食、住等方面分析温度跟人类的密切关系。

2、温度计学生体验:凭感觉判断温度取冷、温、热三杯水,为保证实验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三杯水的温差要合适。

冷水与热水温差宴大一些,冷水越冷越好,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温水的温度应接近冷水。

做实验时,学生先分别将左、右手食指放人冷水和热水中,然后分先后逐个把食指放人温水中,并叙述自己的感觉。

通过体验使学生认识:仅靠感官的直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准确的。

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要借助测量工具检验生活-----温度计。

3、温度计及其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种类实验用温度计、家庭常用的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

(2)温度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学生观察自己实验台上的温度计的构造井叙述温度计由内径很细的玻璃管和下端的玻璃泡组成,玻璃泡和细管内有红色(或银白色)的液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1温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1温度
这也提醒自己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也要有充分的了解。
2、温度计的单位:℃ 摄氏温度
3、温度计的使用: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玻璃泡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待测液体中,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要继续留在待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课后反思
整体设计思路清晰,但在实际操作中,前紧后松,并且在使用多媒体是时,由于是触摸式,故操作起来不是很得心应手。
热水(55℃左右)、冷水(0℃)、 冷水和热水中,过一会

儿(5s 左右),再把双
入 温水(22℃左右) 课

手同时放入温水中, 学生积极思考并说出自 己的感觉是否一样。
设计意图 让学生知道生活对温 度的感觉是不可靠,引 导学生关注温度的科 学内涵,建立温度的概 念,并引出测量温度的 仪器。
新课 讲授
课 出示德令哈相关温度。插入一段 小视频,介绍生活中常见是学生的易错点, 需加深记忆。同时引出 三种温度计,学生感受 比较方法,。让学生建 立对一些常见温度值 的感性记
6.为温度测量做准备。

授 6、教师出示三种温度计,实验 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6.让学生观察构造、量 7.培养学生的实验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课前布置学生完成教材中 1.学生把自制温度计放 1.引发兴趣,帮助学生
自制温度计活动。
入冷、热水中,观察吸 理解温度计的原理。 管内液柱高度的变化。
2.哪杯水温度高?哪杯水温 度低?为什么?
2、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归纳总结温度计的工作 2、培养学生形成科学
原理。
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
第三章 第 1 节 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计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计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温度》
班级 科目 初中物理 上课时间
1、了解温度及生活中常见的温度。 知识与技能 2、理解摄氏温度的规定。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重点 难点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使用物理仪器进行测量的良好习惯。
教 学 目 标
1、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各类温度计在结构、分度值和h 动画、“自制温度计”视频 知识点:温度的定义、摄氏温度的规定、温度计的结构、原理以及使用方法 目标层次:理解、应用 媒体选择:多媒体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要求进行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班长报告人数 二、图片导入 【课件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两幅图片 点名提问:看到这两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学生回答:冷,热。 教师总结:在物理学中,我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也就是说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那么如何准确的判断物体的温度呢? 学生齐答:使用温度计。 三、内容新授 (一)、温度 【展示活动】用下面的器材自制一个能辨别两杯水温度的高低的装置。 【视频】自制温度计.Mp4 【教师概括引导】放入热水中 放入冷水中 胀 缩 温度计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 (二)、温度计 这种自制的温度计携带不方便,于是人们制作出现在我们常用的温度计。 温度计的结构:玻璃泡、测温物质(酒精、煤油、水银等)、毛细管、玻璃管、刻度、单位。 (三)、摄氏温度 【抛出问题】你们知道温度计上的字母 ℃ 是什么含意? 学生齐答: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教师讲授知识点:摄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提问】该如何读温度呢? 人的正常体温是 37℃,读作:37 摄氏度 北京一月的平均气温是-4.7℃,读作:负 4.7 摄氏度或零下 4.7 摄氏度 【提问】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 0 摄氏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 0 摄氏度(0℃),这是水的 冰点。 100 摄氏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 100℃,这是水的沸点。 在 0℃和 100℃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代表 1℃。 温度计也有分度值、量程。 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量程: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 【学生活动】阅读书本 P48 图 3.1-2 甲为实验室温度计,乙为体温计、丙为寒暑表。 【点名提问】他们的分度值、量程分别是多少? 学生回答:实验室温度计分度值为 1℃,量程为‐20 ~ 110 ℃;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0.1℃,量 程是 35℃~42℃;寒暑表分度值是 1℃,量程是﹣35℃~50℃。 【针对训练】写出水银柱所表示的温度并写出读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温度计》教学设计及教后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温度计》教学设计及教后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温度计》教学设计及教后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结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测量原理。

3.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温度计、水杯、冷热水、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学生笔记本、铅笔、尺子。

4.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出物体的温度是什么概念。

步骤二:温度计的原理与结构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小组内的同学共同探讨温度计的原理。

2.学生发表讨论结果: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表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记录学生的回答并进行讲解。

3.展示温度计的结构:教师展示温度计的实物,并请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结构。

步骤三: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说明温度计的单位:讲解摄氏度的定义及其与华氏度、开氏度的关系。

带领学生理解温度计上刻度的含义。

2.演示温度计的使用过程:教师示范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详细说明操作步骤。

3.学生操作实践:让学生自行借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步骤四: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1.温度计的保养:教师讲解温度计的保养注意事项,并告知有关措施。

2.学生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集思广益:请学生逐组依次发表小组的讨论结果,共同总结出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

5. 教学总结•教师总结:复述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强调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学生总结:学生在笔记本上归纳整理温度计的原理、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教后的教学设计1. 教学反思•教师反思:检查学生运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结果,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学生反思:学生应对自己在实际测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意见。

2. 巩固练习•布置温度计的相关巩固练习,要求学生在练习中再次运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温度教案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温度教案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温度教课设计设计温度【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

(1)认识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认识并记着生活中一些常有的温度值。

(3)会用常有的温度计丈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

(1)经过察看和实验认识温度计的原理和结构。

(2)经过学生的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教课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平时用品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加察看、制作、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

【教课重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丈量液体温度,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教课过程】一、情形引入。

请用一句话描绘他们各自此时的感觉。

学生描绘他们各自此时的感觉。

师:指引学生经过实验进行“冷”“热”的体验,并描绘感觉。

学生实验:以以下图所示: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过一会,再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

思虑: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同样吗?概括:同一杯水温度应当同样,而我们的感觉却不一样,说明我们的感觉不行靠。

要正确地知道这杯水的温度,一定借助于丈量工具——温度计。

二、温度计。

1.温度计的原理。

师:你能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械判断出哪杯是热水,哪杯是冷水吗?桌上摆放有实验器械:装液体的口服液瓶、吸管、一杯热水、一杯冷水等学生疏组实验:拿起桌上自己制作的温度计,将它放入热水中,察看细管中液柱的高度的变化,而后把它放入冷水中,察看细管中液柱的高度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

提出问题:你察看到什么现象?热水冷水学生代表讲话:小瓶放入热水中,细管中液柱上涨,放入冷水中,细管中液柱降落。

提出问题:想一想看,自制温度计是依据什么道理来丈量温度的?学生活动:自制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板书:常用的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温度计的结构。

师:指引学生把简略温度计改良成真切的温度计,同时介绍摄氏温度。

(1)温度计上的字母C 表示采纳的是摄氏温度,摄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表示符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温度计教案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温度计教案教案

课题物态变化3.1温度主备人班级授课人课时第1 课时累计第14 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温度,会制作温度计,并了解其中的物理研究方法能力目标在温度计的制作温度计的过程中体会缺点利用和缺点列举的物理方法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温度计的使用难点:制作温度计计其中的物理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个案一引入二新课把左手和右手分别放入热水(1)和冷水(3)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2)中,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 的感觉相同吗?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要准确的判断物体的温度需要特殊的仪器。

任务一:任务二:学会用温度计自制温度计1任务一:学会用温度计学生讨论制作步骤,原理,物理方法。

问:假如你是设计师,你感觉咱们的“温度计” 存在哪些缺点?缺点列举:1、没有刻度2、体积太大3、温度示数变化不明显4、液体容易露出思考回答讨论步骤方法列举缺点教师准备器材,学生上来实验,说出感受,小组同学讨论自学课本自制温度计的方法缺点列举法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读数。

2、下图表示的测量液体温度和读数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3、某同学在测量盐水的温度时,按照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安排操作步骤如下,请将该同学的操作进行排序:A.让温度计与被测盐水充分接触几分钟B.估计盐水的温度C.选取适当的温度计D.温度计的液柱不再升高时读取数据E.取出温度计做题达标检测,小组评比作业设计同步本节课内容板书设计3.1物态变化1温度:温度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量程、分读值2)读书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待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教后反思本节课是热学知识的开始,学生对温度的知识比较熟悉,重点要识记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会运用其解决识记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温度计》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温度计》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温度概念奠定基础。
2.知识讲授:采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比喻,解释温度的概念,强调摄氏度与物体冷热程度的对应关系。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具体的温度概念。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温度测量实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并让学生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详细讲解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读取温度、校准温度计和注意事项等。
4.温度对物体性质的影响:通过实验现象,如热胀冷缩、冰融化等,让学生理解温度与物体性质之间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包括:
1.温度计的种类和适用场景: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温度计,并讨论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8.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温度的思考。例如,我会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与温度有关的现象?为什么夏天热,冬天冷?”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温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引出今天的新课——温度。
整个教学内容与过程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实践探究:请同学们利用家中的温度计,测量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室内外温度,记录数据,并分析温度变化的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3.1温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3.1温度教学设计
2.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操作习惯。
3.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温度与能量、热量之间的关系。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温度概念的理解及其与物体性质、状态的关系。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读数、校准和记录。
5.阅读教材相关章节,总结温度对生物体生活的影响,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6.家庭实践作业:观察家中常温下的水、油、盐等物质的温度变化,记录数据,并分析其热膨胀或热收缩现象。
7.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字迹清晰,表述准确。
-教师展示夏天和冬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夏天我们会觉得很热,而冬天则会觉得很冷呢?”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这是因为温度的变化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2.教学内容过渡:从生活实例引出温度概念。
-教师提出问题:“温度是什么?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使学生认识到温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关注和珍视自然环境。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4.通过学习温度相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 0℃等于多少华氏度?
- 100℃等于多少华氏度?
- 32℉等于多少摄氏度?
- 212℉等于多少摄氏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温度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播放录象
通过录象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物质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当温度变化时这三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物理学中与温度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

多媒体出示并板书课题:第四章:物态变化
(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多媒体出示:实验
教师总结:三杯水冷热程度不一样,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为什么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人们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多媒体出示并板书:第一节温度计
二、进行新课
(一)温度计(多媒体出示并板书)
共同探究:我们用桌上的东西自制一个温度计。

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

大家做完了以后,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观察水柱位置,得出结论。

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

现在我们看几个常用的温度计。

多媒体出示图片:
教师介绍:投影片上,甲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乙是寒暑表,丙是体温计。

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包括玻璃泡、细玻璃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刻度。

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二)摄氏温度(多媒体出示并板书)
摄氏温度是这样来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摄氏度(1 ℃)多媒体出示小资料:自然界的一些温度/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着将空白处填上。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1]高压锅内沸水的温度是高于100 ℃。

[生2]人的正常体温是37 ℃。

[生3]冰箱的最低温度是-18℃。

[生4]我国最低气温为-52.3 ℃(漠河镇)。

教师介绍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读做“37摄氏度”;我国最低气温为-52.3 ℃读做负52.3摄氏度或零下52.3摄氏度。

(三)温度计的使用(多媒体出示并板书)
多媒体出示:想想议议共同探究
学生总结: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

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50 ℃,最低温度是-30 ℃,分度值是1 ℃,主要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

体温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 ℃,最低温度是35 ℃,分度值是0.1 ℃,是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

实验用的温度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 ℃,最低温度为-20 ℃,分度值是 1 ℃,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范围确定的。

多媒体出示: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自己的推测判断:
多媒体出示:判断对错
第一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位于容器底部。

第二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位于容器侧壁。

第三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液体中。

第五个图错误是读数时温度计离开了被测液体。

第七个图中间一个是对的,上下两个可能的错误是读温度计示数时眼睛没有平视。

多媒体出示: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多媒体出示:比一比谁的判断准
用手感觉℃
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学生先用手估测一个温度,再实际用温度计测量一下,并比较估测的与实际测量的温度的不同。

(通过活动不但练习了温度计的使用,而且进一步说明了要准确知道物体的温度,凭感觉是不可靠的,必须使用温度计测量。

)(四)体温计(多媒体出示并板书)
多媒体出示:体温计
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
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体温计不可以,为什么?
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先要甩甩?
(1)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

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

(2)读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

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温度不准确.
三、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