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联会议背景文件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环境规划署背景文件议题:气候变化——人类面临的新挑战
主席团欢迎信: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参与模拟联合国中文组环境规划署会议议程的讨论。
作为新世纪的有志青年,我们以模拟联合国大会的形式来支持联合国的纲领和行动,表现出我们这一代青年参与国际合作、企盼世界和平的理想信念。
在此,我盼望各位代表能够在团结和睦、和平友好的基本精神指引下,共同举办一次高水平、有深度的模联大会。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作为联合国统筹全世界环保工作的组织,在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全球环境状况及世界可持续发展前景愈加深切关注的二十一世纪,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且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宗旨是促进环境领域内的国际合作,并提出政策建议;在联合国系统内提供指导和协调环境规划总政策,并审查规划的定期报告;审查世界环境状况,以确保可能出现的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环境问题得到各国政府的适当考虑;经常审查国家和国际环境政策和措施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和费用增加的问题;促进环境知识的取得和情报的交流。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气候恶化、生态失衡、地质变异和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如何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项关系到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难题。
委员会的议题设置便是基于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展开。
因此,我们诚挚地希望大家能够针对如何应对环境恶化问题提出有效、广泛并
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委员会衷心希望看到各位代表的协作磋商,期待着大家的决议能够真正体现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宗旨,担负起协调发展好全球环境的历史使命。
最后,主席团祝愿各位代表能够在会场上彰显外交官风采,展示出众的个人能力,积极推动会议进程,在本次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环境规划署委员会两天的会议中有所收获,留下难忘的模联记忆。
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环境规划署主席团
2014年3月11日委员会介绍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al Programme Governing Council),简称环规署,UNEP),总部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是全球仅有的两个将总部设在发展中国家的联合国机构之一。
在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全球环境状况及世界可持续发展前景愈加深切关注的当今时代,环境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1972年6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与发展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
这是国际社会第一次共同召开的环境会议,标志着各国对于全球环境问题以及人类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的认识与关注。
会议做出决议,在联合国框架下成立一个负责全球环境事务的组织,统一协调和规划有关环境方面的全球事务,环境署由此诞生。
环境署的最高行政长官——执行主任由联合国一位副秘书长担任。
现任执行主任是德国人克劳斯·特普费尔。
环境署设有八个业务司局,在全球设有七个地区办事处、三个国家办事处,并且领导着十几个全球环境公约秘书处的工作。
环境署现有专业人员446人,辅助人员417人。
由于其业务量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加,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在内罗毕设立了常驻机构,以加强同环境署的业务联系。
由于形势发展,联合国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决定在内罗毕设立其全球第4个总部级办事处,即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联合国环境署总部、联合国人居署总部以及其他联合国机构的非洲办事处均设在此,由此使内罗毕成为与纽约、日内瓦和维也纳齐名的联合国四大总部所在地之一。
在这里工作的联合国国际职员超过千人,同时还有当地政府提供的大量辅助人员。
理事会是环境署的最高决策机构。
理事会每两年召开一届会议,就重大问题做出决策。
理事会由58个成员国组成,每届轮换三分之一。
联合国所有成员国都可以自由参与环境署的各项事务。
理事会休会期间,由各国常驻环境署代表组成常驻代表委员会,监督理事会决议的执行情况和环境署秘书处的运转情况。
常驻代表委员会每年召开四次全会,其下设分委会不定期召开会议,以保持其经常性的监督指导职能。
该委员会还就一些重要的政策性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审议,以形成对各国政府的建议意见,并对秘书处工作提供指导。
作为联合国系统中唯一负责环境事务的机构,环境署被赋予的职能和任务包括:负责提出和制定全球环境保护规划和方案;协调联合国系统各机构在环境领域的行动;对全球重大环境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监测并提出解决方案;推动国际社会加强环境立法,制定环境政策,开发环境技术,普及和传播环境知识与信息;以及公众环境意识的教育与提高等。
环境署通过加强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市民社会和个人等部门
和实体的联系有效地促进着环境的保护和发展。
它在国际环境领域发挥着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责任重大。
从1992年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到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国际社会通过一系列重要会议和决议,确认了环境破坏和生态退化对人类生存的威胁,确认了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谋求共同发展和美好未来的唯一选择。
只有各国共同努力采取行动,只有发达国家负起更大的责任,发展中国家得到更加充分的援助,才能实现保护地球资源和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赢局面。
这一共识已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并已越来越多地贯彻到各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中。
在这一系列行动和努力之中,环境署始终是核心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之一,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各方的普遍认可。
议题:气候变化——人类面临的新挑战
★气候问题基本概述: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一款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
”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全球气候变暖(Global Warming)、酸雨(Acid Deposition)、臭氧层破坏(Ozone Depletion),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关乎到人类的未来![
★气候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严重性和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的了解仍在不断深入,但科学家已证实了以下几点:
1.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在大气层里形成了温室效应,阻止热力反射回太空,使地球气温持续上升
2.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等)会释放更多二氧化碳至大气层
3.二氧化碳虽不是最强的温室气体,但由于人类活动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含量大幅度提高,成为增强温室效应的元凶
4.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达六十五万年来最高
5. 90年代可算是历史上最热的十年,而1998年是当中最炎热的一年
以下数点也得到了广泛认同:
6. 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平均温度将比工业革命之前上升摄氏1.3度看来是无可避免的。
限制升幅在摄氏2度以内,是防止气候变化带来更严重灾难的唯一方法
7. 如果温室气体的排放再不被控制,气候变化的速度将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快的
8.气候反馈机制极可能带来急剧而不能补救的连锁反应,没有人知道气候变化到了什么程度会导致“世界末日”[2]
★气候变化引起的重大问题:
(1)空气污染:这是最有毒气体为直接与严重的问题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放出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臭氧及光化学氧化剂、可吸入悬浮粒子等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疾病。
我们若仍然漠视专家的警告,将来一定会落到无半寸净土可住的地步。
扩大。
全球受酸雨危害严重的有欧洲、北美及东亚地区。
我国在八十年代,酸雨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到九十年代中期,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
(5)粮食减产全球变暖造成粮食减产,因为全球变暖带来干旱、缺水、海平面上升、洪水泛滥、热浪及气温剧变,这些都会使世界各地的粮食生产受到破坏。
亚洲大部份地区及美国的谷物带地区,将会变得干旱。
在一些干旱农业地区,如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只要全球变暖带来轻微的气温上升,粮食生产量都将会大大减少。
全球变暖的细微改变,对粮食生产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稻米对温度剧变的敏感性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国际稻米研究所的研究显示,若晚间最低气温上升每摄示1摄氏度(华氏1.8度),稻米收成便会减少10%。
值得警惕的是,稻米是全球过半人口的主要粮食,所以全球变暖的轻微的变化可带来深远的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高温、干旱、虫害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粮食减产。
如果不采取措施,预计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可能会下降5%至10%;小麦、水稻、玉米三大农业作物均以下降为主,到21世纪后半期,产量最多可下降37%。
同时全球变暖会对农作物品质
产生影响,如大豆、冬小麦和玉米等。
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还会导致农业病、虫、草害的发生区域扩大,危害时间延长,作物受害程度加重,从而增加农业和除草剂的施用量。
此外,全球变暖会加剧农业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总之,全球变暖将严重影响中国长期的粮食安全。
(6)物种加速灭绝:物种就是指生物种类。
现今地球上生存着500~1000万种生物。
一般来说物种灭绝速度与物种生成的速度应是平衡的。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这种平衡,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据《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估计,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到2000年地球上10~20%的动植物即50~100万种动
植物将消失。
而且,灭绝速度越来越快。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发出警告:本世纪鸟类每年灭绝一种,在热带雨林,每天至少灭绝一个物种。
物种灭绝将对整个地球的食物供给带来威胁,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预料和挽回的。
★治理原则:
(1)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既不能离开发展,片面地强调保护和改善环境,也不能不顾生态环境的随能力而盲目地追求发展。
尤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讲,只能在适度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
(2)明确国际环境问题主要责任。
存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是发达国家在过去一两个世纪中追求工业化造成的后果。
他们对全球环境问题负有不容失掉的主要责任,也理应承担更多的义务。
[1]
(3)维护各国资源主权,应遵循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
1972年第一次环境做大会通过的[《斯德哥尔摩宣言》第21条也明确规定,各国对其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是各国的内部事务。
[1]
(4)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参与是非常必要的。
在国际环境事务中,存在着忽视发展中国家具体困难的倾向,他们的呼声得不到充分反映,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够充分参与国际环境领域中的活动与合作。
[1]
(5)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和需要。
发展中国家还面临一些更为迫切的局部环境问题,既有因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和人口增长所造成的诸如土地退化、沙漠化、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等自然生态恶化问题,也有因工业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酸沉降、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1]
★国际应对
达成共识
尽管还存在一点不确定因素,但大多数科学家仍认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是必需的。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针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响应是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的发展而逐渐成型的。
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呼吁保护气候;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确立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阐明了其行动框架,力求把温室气体的大气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从而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产生“负面影响”;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确定了发达国家2008年~2012年的量化减排指标;2007年12月达成的巴厘路线图,确定就加强UNFCCC 和《议定书》的实施分头展开谈判,并将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缔约方会议。
到目前为止,UNFCCC已经收到来自185个国家的批准、接受、支持或添改文件,并成功地举行了6次有各缔约国参加的缔约方大会。
尽管目前各缔约方还没有就气候变化问题综合治理所采取的措施达成共识,但全球气候变化会给人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气候变化会使人类付出巨额代价的观念已为世界所广泛接受,并成为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1]
★解决方案
提高能源效率
能源效益是一个非常广义的名词,包含了所有消耗较少能量得出同样功效(例如:光、热和动能)的方法。
节能汽车、省电照明、改良的工业程序、建筑的隔热设备和其它相关的技术。
节能与省钱常常同出一辙,所以提高能益往往可以提高利润。
用得少一些,效果好一些
能源效益往往有多重效果。
例如,一台节能洗衣机或洗碗碟机可用较少的水量。
节能也可提供较多舒适。
例如,一座隔热性能较佳的房屋可在冬季感受和暖,而在夏季感到清凉,有益
人体健康。
一台节能冰箱可制造较少噪音,不会结霜,外壳也不会凝固,也可维持较长时间。
节电照明可提供较亮的光度。
所以概括而言,节能就是:“用少一些,得出更好效果”。
能源效益拥有巨大的潜能。
节能的方法很简单,包括在你的屋顶安装隔热板,采用超绝缘的玻璃窗,或购买高能效的洗衣机取代已损坏的。
所有这些例子既可省钱也可节能。
但最大的节能不是来自琐碎的步骤,真正的得益来自整个概念的重新思考,例如“整个房子”“整台汽车”或甚至“整个运输系统”。
只要你今天开始节能,你便发现真正的能源需求只是你以往所消耗的百分之10-25。
拿房子来做例子。
只要适当地把整个外壳(从屋檐到地库)绝缘,屋子对暖气的需要便会减少,而你只需要较小与较便宜的暖气系统。
你只要付出少量隔热装置成本,便可省回三分之一的能源。
进一步进行隔热和装置高效益通风系统,更可节省九成的暖气。
另一个例子是,在夏季常用的空调。
也许可以改善空调系统本身的效益,但更可以从整个系统出发,先增加楼宇的散热效能,然后购置高效能的电脑、复印机、照明和通风系统,使人们晚间便不用开空调。
当然,如果楼宇是建在通风良好的地区,人们甚至不用空调呢![3]
推动能源改革
为什么不是人人都愿意进行节能呢?在美国,根据美国能源效益经济协会的统计,在2000年平均每人的能源消耗量已回到1973年水平,而在这27年间,美国每人的经济生产(GDP)上升了百分之74。
所以,很多人已经尝到了节能的好处。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要真正开发节能的庞大潜力,必须得到政府的配合。
为达到目标,最重要的办法是制定房屋、办公室、汽车和电器等等的最低能效标准,反映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
消费者有权知道他们购买的产品是否达到最低标准。
不过,政府往往忽视了能源效益标准的重要性,或者标准本身欠缺了约束力。
政府应该把握机会,推动能源效益技术的革新和改善。
[3]
挖掘可再生能源
相比传统的肮脏的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有着许多显而易见的好处:不用担心燃料枯竭的问题,发电过程中不产生温室气体和其它污染物,更有利于实现分布式的供电。
各种研究也证明,中国有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巨大潜力。
[3]
风能
风能是世界发展最快的能源,也是相对简单的技术能源。
在一道高耸的巨塔和转动的扇叶背后,藏着轻量物料、空气动力和电脑操控系统之间的一套复杂相互作用。
电力从旋转轮,通过变速齿轮箱,然后送到发电机,虽然有些涡轮机不用齿轮箱也可直接推动。
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在2005年和2006年都实现了超过100%的年增长率,2007年预计总装机容量可以达到560万kW。
也因为市场持续扩大带来的规模经济,风电的生产成本在过去15年里已经下降了一半,而且会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扩大继续下降。
甚至在一些风能潜力高的地方,风电已经可以与新的燃煤电站相竞争。
预计到2020年,中国风电总装机可以达到12212万kW。
[3]
太阳能
太阳能在全球很多角落都被使用,而且只要适当开发,具备潜力提供现在世界能源消耗量几倍的能源。
太阳能可以直接产生电力,或用于加热与冷却。
太阳能未来有多少潜力,全视乎我们人类是否全力抓紧开发的机会。
利用太阳能量的方法有很多。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阳光转化成化学能,于是人们通过吃植物和燃烧木材吸收能量。
而我们常常提及的“太阳能”,就是直接把阳光转化成热能和电力给我们使用。
太阳能最基本的两种包括“太阳热能”和“光伏能”。
太阳光伏:这是直接从光转化成电力。
电力产生的秘密是利用可以释放电子(负极粒子)的半导体物料来产生电能。
光伏电池中最常用的半导体物料是硅,一种常见于沙的元素。
所有光伏电池都有最少两层半导体,一边正极一边负极。
当光照射到半导体,两层物料之间产生的电场便会推动电子移动,产生直流电。
光度越强,电流便越大。
所以,光伏系统不需要灿烂阳光也足以发电。
它也可在阴霾的日子发电,而产生的能量是与云的密度成正比。
由于太阳光从云的反射,少云的日子甚至比万里无云的晴空产生更高能量。
现在常见的小电器,包括计算机,便是利用非常小的光能电池推动。
光伏能也可对没有电网供电的地区提供电力。
人们已经开发了一种名为“太阳能冷冻系统”的冰箱。
经过测试后,已经获得一些人道救助组织的采用以协助没有供电的地区储存疫苗。
一些不想依赖电网供电的人还可以用来冷藏食物。
[3]
地热供暖
地热供暖,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地面、地板辐射供暖或地热辐射供暖。
传统的采暖方式以散热片为主。
使用散热片热量集中在上面,用户有头晕而脚凉的感觉,使用不舒适,目前地板辐射采暖比较符合“舒适家居”的理念。
[3]
冰岛87%的家庭使用地热供暖。
加强国家立法
确保环境保护有法可依。
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恢复环境,加强环境自净。
[3]
加强国际合作
建立全球性环境保护体系,发达国家应更多履行减排义务,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
企业和个人应强化责任意识,自觉履行义务。
减少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3]
★知识链接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 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
实用文档
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
2004年5月,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方,截至2009年12月7日到19日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为止,目前加入该公约的缔约国增加至192个。
2、《京都议定书》(又译为《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补充条款。
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
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京都议定书》将于2012年12月31日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