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国 崛 起 ——从英国崛起看中国的伟大复兴
《大国崛起》的读后感
《大国崛起》的读后感•相关推荐《大国崛起》的读后感(通用27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国崛起》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国崛起》的读后感篇1我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到英国在中世纪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被誉为日不落帝国。
尽管它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我却认为,在如今社会的发展中,它的历史也仍有作用。
我们将从它由"快乐的英格兰”到“日不落帝国”再到“衰落”的巨大跨跃的探究中,将得到很多的启示。
让我们来研究一下。
首先,英国位于欧洲的西北部,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国家,北海和英吉利海峡将大不列颠岛与欧洲其他地区隔离开来,四周围绕着海洋使他们的家园显得易于防守,天然的海曾帮助英国人成功抵御了来自大陆的入侵者,如十六世纪的菲利浦二世,17—18世纪的路易十四和十九世纪的拿破仑……同时海也为不列颠人带来了开放的价值观,英吉利海峡使英国既容易保持孤立。
同时又避免了岛国的常见问题,如孤立,封闭和滞留,也正是因为其先进的文明与优越的地理环境,才使一个小小的岛国成为世界近代化进程的领头羊。
如果说美国的历史是一部移民史,那英国的历史就像是一部入侵者的历史。
在11世纪之前入侵者把不列颠群岛作为了自己的家园,甚至开始反抗其它入侵者,也正因如此,英国人很难完全自称是能离于大陆的独特民族,那么就是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
英国是如何做到统一的呢?答案就是—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确立,无论是底层阶层还是统治阶层,大部分人都可以听懂并且会说英语,到13世纪末,英语在官方场合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
由此可见,语言统一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政治统一上,更是体现在了民族统一上,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殖民者要求本国殖民地学习本国语言的原因。
一说到殖民,那必定会有一个关键词—英国,那么英国为什么要走上这样的道路呢?我们大致将其分为三个原因—思想原因,地理原因,政治原因。
2023年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精选8篇)
2023年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精选8篇)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篇1《大国崛起》引起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广泛的关注。
我个人也认为这是很具有震撼力的电视片。
这是中国中心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缘由。
今日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道路上。
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胜利阅历?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汲取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
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当以什么样的胸怀和看法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阅历和教训?思想的解放是先导。
这是电视片对我的启迪之一,英国工业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它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僵化思想。
诞生了一批宏大的科学家,瓦特、牛顿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英国可以为出身地微的牛顿实行国葬,皇室成员、亲王亲自为他抬棺。
这在其它当时等级森严的欧洲国家是不行想象的,更不用说中国。
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的迫切须要新技术,为什么唯独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正是英国相对而言比较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供应了宽松的空间。
这些独树一帜的科学工作者才没有被当成异教徒烧死。
假如瓦特探讨万能蒸气机的试验被当狂热的宗教界成挑战上帝的举动;假如珈里略的悲剧着陆在瓦特身上,英国还有工业革命吗?一个国家的崛起,往往也是以经济发展为先导的,比如1840年头英国的工业革命,蒸汽机特殊是蒸汽火车的出现,美国西进运动和工业化、特殊是爱迪生、FORD等独创家和企业家的发达,带动了社会经济,使得崛起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
但是,有了物质条件,就真的能崛起为真正的大国吗?历史上,从蒙古到西班牙,这些依靠外部掠夺为主的国家,崛起和衰落同样快速。
不是说,英国没有对外掠夺,而是人家的主力和优势建立在国内。
于是,我们看到当英国的海外贸易和资本积累达到肯定程度的时候,大约在1830年左右,资产阶级宪政出现了,而后来,随着社会冲突的发展,在1863年左右,工人阶级起先得到选举权。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 大国崛起的600字观后感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大国崛起的600字观后感《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分别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日本、俄罗斯(前苏联)、美国九个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具有光辉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兴衰故事。
下面是作者为您整理的关于大国崛起的600字观后感,期望对您有所帮助!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英国是一个奇妙而著名的国家,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人口6000万。
与中国相比,它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但是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它已经统治了世界,引领了世界的潮流。
为何?我以前看过纪录片《大英帝国的两千年》。
两千年的每一步都是非常重要和不可或缺的。
在此之前,我们必须第一明确封建主义的概念。
中国和欧洲的封建制度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这意味着世界不过是国王和王子的土地。
它代表着集权和独裁。
在欧洲,封建主义是庄园制度。
庄园不仅是不动产,更是政治单位。
在欧洲,领主不仅对庄园具有司法权,封建主义意味着分权,意味着国王没有统一的权利。
我们先来关注一下1215年,当时英国处于约翰国王的统治之下。
他到处筹集资金,到处打仗,由于国王没有实行他的义务,而是要求比公约更多的权益。
贵族们联合起来反抗他,终究迫使他签署了《大宪章》。
它包含以下两个条款:第一,国王应当宣誓为任何人伸张正义,不剥夺他人的权益。
2. 如果法庭不做决定,国王就不能逮捕或剥夺他人的财产。
20年后,英国议会显现了。
伊丽莎白一世在1588年,当时英国统治者,总是坚持大宪章的规定,没法超出的气力,不掌权,让皇室和议会之间的良好安稳,尊重私有财产,鼓励商业和贸易,英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华和团结,感到要挟,西班牙无敌舰队大量死于英国,不料回来的失败。
从那时起,英国人开始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后来的英国国王查理一世雄心勃勃,期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带领英国走向更大的光荣。
他没有很好地遵照协议,乃至强行解散了议会。
之后,英国爆发了内战。
贵族们在议会将军克伦威尔的带领下联合起来作战,终究打败了国王,并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大国崛起》读后感_读《大国崛起》的感想作文
《大国崛起》读后感《大国崛起》读后感一、书籍简介《大国崛起》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历史书籍。
为什么不断有一个又一个国家骤然兴盛,成为所向无敌的霸主?为何历史上的强国都只能维持一个世纪左右的霸权?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规律和共性,中国从中究竟应领悟到什么样的经验或教训?今天,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不争现实。
如何从历史上主要大国的兴衰历程中得到有益的借鉴,如何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寻求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十分重大的战略问题。
本书正是从这一目的出发,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通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追踪和研究世界性大国兴起轨迹,总结大国崛起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为中国的发展寻找镜鉴,以期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
-------------------------------------------------------------------------------------------------二、《大国崛起》读后感19篇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大国崛起》的读后感19篇,因为内容比较多,大家可以采用“Ctrl+F”查找自己想要的内容。
第1篇:《大国崛起》读后感200字中国的崛起之路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迅速老年化的人口、已经过度开发的资源和恶化的环境、思想观念落后教育程度不高的国民,如何能实现崛起?能否通过对外战争掠夺和殖民?如何应对分离主义势力的威胁?所谓和平崛起是否只是美好的梦想?很高兴《大国崛起》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9个全球性大国崛起和衰落的过程,为我们展现了大国地位变化的内因和外部环境。
让我有了直接通过别国历史得出经验分析本国问题的机会。
第2篇:《大国崛起》读后感500字看完了《大国崛起》这本书,思绪却难以平息。
今天,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
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通用14篇)
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通用14篇)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
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篇1昨天看了大国崛起之英国篇,才明白为什么说中国只是在一个又一个的封建中轮回、循环而已。
像中国这样君主高度集权制的大国,因为并不缺乏利益,自从秦一统中国以后。
所以我们的一切几乎都是对内的、都是为巩固君主权力在服务,偶有对外战争,或是为了消除威胁(汉武帝中前期战争)、或为炫耀武力(汉武帝后期战争)、又或为了巩固、完善统治,成就千古霸业(康熙对内战争)。
我们对外使周边国家臣服的方式最主要还是为消除潜在威胁、炫耀力量。
我们也乐意把自己的文化、财富、不多的科学、技术等与周边、世界友好国家分享,这也是当时君主宣扬天威、稳定、友好周边局势的一个方法(最著名的事件是郑和下西洋)。
炫耀武力式的战争是极少,如同中国重文轻武的国家理念。
而友好、臣服周边国家的主要方式是软实力作用。
由于有这样的环境,“压力”几乎都是来自内部的的情况下,每一代君主、每一个新生的朝代都会想办法更进一步的巩固自身权力,研究的重心全在如何避免重蹈覆辙上。
所以中国社会也就越是轮回、循环越是专制,离现代文明越远,思想越封闭,奴性越重。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国家后,中国还产生过什么重要的文化吗?中国最灿烂的文化,全是产生于诸侯割据的春秋战国时期。
往后的岁月无一不是在吃老本。
后来又产生了如董仲舒、朱熹之流后,其它声音越来越微弱,外力(压力)越来越少的情况下,高度集权的统治+高度集权的文化阶层迅猛发展(儒家)。
自此,中国正式宣布进入“万劫不复”的历史轮回当中。
分权制的强化,权力平衡,法制与民权的萌芽。
而工业化发源地英国。
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初期,英国也发生了君主为巩固权力而爆发的和贵族之间的内战。
不同的是,贵族取得了胜利。
大国崛起英国对中国的影响启示
大国崛起——由英国崛起看中国发展【摘要】一个国家的崛起,即一个民族的崛起。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较量靠的是科技。
同时,一个健全而民主化的大国政治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开放,走上了“和平崛起”的道路。
【关键词】历史经验,和平崛起,改革开放,经济,政治,文化一个国家的崛起势必对整个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历史环环相扣。
由英国的崛起看正在“和平崛起”中的中国,其发展值得肯定。
历史经验——英国的崛起翻开欧洲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欧大陆外有两个大的岛屿,一个叫不列颠岛,另一个叫爱尔兰岛,前者的全部加上后者的北半部以及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叫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即英国。
这个大小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中等省份的岛国,直到今天,人口也只有5800多万,可谓“小国寡民”。
这样的一个国家何以在过去两个多世纪里,一直保持头等强国的地位,而以“日不落帝国”傲视全球?这个开启了人类历史的近代化进程的岛国,建立了如此伟业的现象,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其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军事力量——海权新航路开辟后,海运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大西洋航线中心线上,海运便利。
岛国本身的地理位置,使英国只需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就可以实现对本土的防卫,同时,用它来保护海上交通与贸易,支援海外殖民活动。
二.统治者推行的政策——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统治的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其伟大成就离不开女王的开明政策。
政治上,她关心臣民,捍卫了她的统治,使用了好的顾问。
她的统治帮助英格兰避免了经济上的危机和宗教战争;经济上,伊丽莎白一世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和发展本国毛纺织和其他新兴工场手工业。
他特别鼓励造船和航海业,鼓励建立各类海外贸易公司,扩大英国呢绒等商品的海外市场。
继续鼓励圈地运动,颁布迫害失地农民的血腥立法、徒工法和济贫法。
力图用国家政权控制或干预社会经济变革。
英国的崛起与中国的发展
英国的崛起与中国的发展一、引言一个国家的崛起,必然有它与众不同的兴起之路,当然,这条道路也必然十分地艰辛与困苦。
我相信,每个国家的兴起都有它的血泪史,然而也正是这些血泪史构成了那些大国的宝贵财富。
当今社会是一个和平与发展的社会,各国之间的比拼也绝非仅仅停留在军事层次,要想成为一个大国,首先经济、政治、文化方面要高度的发达,同时在崛起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它会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角,并且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它特有的脚印。
因此,研究大国的崛起,有利于中国的成长,对于正在走一条伟大复兴道路的我们,它具有深刻的影响。
而《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它用优美的笔法、理性的态度、开阔的视野,较为客观地解读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9国先后崛起的历史。
其中,“英国——工业先声”部分对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本文也是针对该部分内容就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展开讨论并谈论一些自己的看法。
影片中有这么一句话: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给明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挥着无形的手,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种新的经济体制。
我想就这么一句话,已经把英国的工业革命初步概括出来了。
二、经济方面的崛起一个国家的崛起,往往是以经济发展为先导的,英国就是如此。
首先,工业革命出现时英国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同时,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自此,英国有了自己创造的动力,它打破了原来只有风车、水排作为动力源的模式,人们的生产不在局限于依赖自然的力量,从而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英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化生产。
大国崛起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大国崛起》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大国崛起》(英文:The Rise of the Great Nations)是2006年在中共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首播的一部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
《大国崛起》的播出,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力。
它试图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为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寻找镜鉴;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寻找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为叙述平台;试图在风云四起的历史变迁中,寻找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
15世纪(中世纪)以来,随着地理大发现,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了解和竞争。
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大国崛起》即以上述九国的发展历史为内容。
葡萄牙和西班牙以殖民掠夺迅速崛起但由于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很快盛极而衰。
荷兰以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兴国,但是由于国土面积等天然因素,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
英国以殖民掠夺崛起,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社会生产的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武力上打败法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
由于殖民地此起彼伏的反抗和自由经济市场的弊端,英国逐渐失去了霸主地位。
法国建立起欧洲大陆最强大的绝对王权,以强权推动发展,通过征服欧洲的方式将法国带向巅峰,然而,武力扩张并不能长久维持大国地位。
德国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通过先进的教育和科学技术强盛起来。
但是,随后德国却很快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日本以外部侵略的压力为内部变革的动力,明治维新,求知识于世界,开始了国家工业化,并从被侵略者迅速转变为侵略者,日本走上武力扩张之路,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结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迷梦。
俄国沙皇以强权推动改革,向外发动战争,领土得到扩张。
1917年,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后诞生。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影响
《大国崛起》给中国的启示内容摘要:《大国崛起》是我国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500年的时间里,对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等九个大国的兴衰史作了简明扼要、生动的介绍。
然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没有效仿、没有借鉴,只有反思,反思别人的成功之路,努力实现自我的崛起。
关键词:大国、中国、崛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在看到别的国家历史的时候,免不得,我们会看看自己:我们离崛起自己手中拥有了什么?还差了什么东西?怎么做才能真正的崛起?相比之下,我们中国虽然是个东方大国,但却不能“入围”世界大国之列,在20世纪初的我们,甚至连日本都不如。
这又是什么道理呢?因为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我们几乎不曾具备上述大国标准中的任何一条,而造成了我们在前100多年的那段屈辱史—大国列强的蹂躏对象和殖民地。
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占地面积面积和人口数量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实力业绩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而我此时最想说的一句话是:大国崛起,中国更当崛起!1.葡萄牙的崛起给中国的启示首先:葡萄牙北部为高原、中部为山地,南部为丘陵,西部为沿海平原,气候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相对干燥,适合农作物生长,盛产玉米、小麦。
东部与北部与西班牙接壤,西面和南面面临大西洋。
资源稀缺,国土狭长,几乎没有任何内陆可言。
在这样一个地理位置的背景下,葡萄牙要想强盛自己的国力就不得不只能依靠海洋,向外扩张。
另一方面地理位置本身可以促使海军力量集中或分散,很有利于其海军力量的发展。
这便有力地促进了葡萄牙海权的发展,为其后来的称霸之路奠定了基础。
然后:海上权力真正建立在和平与广泛的商业基础上,对于商业追求的倾向性就肯定是在此一时或彼一时称雄海洋的国家的显著特征,勇敢,富有事业心,性格节制,吃苦耐劳,充满热情、强烈的民族情感,加之以疯狂、野蛮的追求财富的方式,使得葡萄牙的野心逐步增长。
《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读后感(通用 6 篇)我读唐晋的《大国崛起》这一本厚重的书,它是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 5 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世界性大国崛起历史的书籍。
书中提到的 9 个国家的崛起历程,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国家崛起的震撼,更多的是一个国家如何在顺应发展潮流中通过经济的崛起从而实现国家崛起的思量。
《大国崛起》浓缩了历史发展的菁华,大国崛起也正是把科学、艺术、宗教、战争四种武器运用到淋漓尽致。
分公司在全体管理人员中开展"我读书、我思量、我收获"活动,我认真阅读了这本书,感觉收获很大,并引起了诸多思量。
一是重视科学和教育。
回顾五百多年来大国发展的历程,思量九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都离不开重视科学和教育,特别是德国。
德意志民族诞生了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艺术界的伟人,而位于柏林的洪堡大学就有 29 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
二是选择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
在于几百年来,西方主要大国的强盛无不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选择了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
放眼欧美大国,无论是葡萄牙、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霸权,抑或者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制度创立商业帝国,还是率先发起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而成就的大英“日不落”帝国,以及法、德两国的随后兴起等,这些强国的崛起都离不开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
所以,国家的强弱、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主要看政治上是否具有进步性。
三是靠实力说话。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不单是丛林准则,亦是政权更迭和历史发展过程的不二法则。
大家都了解中国最屈辱的那段近代史,因为闭关锁国,于是闭塞视听,因此夜郎自大,言必称我泱泱大国,岂惧蛮夷倭盗未开化之流?然而,也正是他们口中的蛮夷倭盗未开化的不屑之流,用坚船利炮,轻易就敲开了自诩的所谓泱泱大国的国门,惨遭蹂躏,备受屈辱。
四是学习与创新。
无论哪个大国的崛起,没有一个不曾经历经过学习与创新这个积淀的过程。
有关大国崛起读后感作文800字
Creative imitation is not about others, but about transcendence and re-creation.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有关大国崛起读后感作文800字大国崛起读后感1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推出了12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以下简称《崛起》),以探究15世纪后的世界历史与大国兴衰的原因。
此纪录片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反对意见集中在其政治意图和对各大国列强侵略中国的行径只字不提。
该剧总编在看待这些议论时说道:“我们的意图只是通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进而让我们思考,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如何从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和平发展之路。
”的确,我们看待历史,不仅看到自己经受过的屈辱,而且更应该去研究学习他人如何强盛和自己如何不再那么屈辱。
历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空虚,而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提升自我的手段,并且是最直接的手段——改正与吸收。
葡萄牙的强盛源于它是欧洲大陆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王权使葡萄牙人有了强烈的民族归属感,而资源十分匮乏迫使其花去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开发世界,走向强盛。
随后完成统一的西班牙境况相似,而二者的竞争更加速了其共同崛起。
荷兰人凭借其经济头脑和对财富的向往打开国门,经营海运,他们关心如何尽可能多地增加财富,并凭借东印度公司展开了全球的贸易。
英国通过文艺复兴将其文化的精华提升,成为一个思想高度发达的民族,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之彻底翻身崛起,超越其他欧洲国家。
法国经历了太多的兴衰交替但最终走向了富强。
德国统一后大力发展教育,并两次走上了侵略外国的道路。
日本的明治维新使其文明彻底脱离亚洲不如列强行列。
俄罗斯靠彼得大帝改革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德国血统充分吸收欧洲工业革命的精华,而战争波及的延迟也使俄国有充分的时间完成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最终成为世界大国,并以此能够在冷战中和经过120年成为世界经济头号强国的美国抗衡。
看《大国崛起》有感——漫谈中国的崛起
看《大国崛起》有感——漫谈中国的崛起看《大国崛起》有感——漫谈中国的崛起——小鸟纵观世界历史,从中华炎黄蚩尤的氏族之争,亚历山大罗马帝国的繁荣,再到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崛起,无不充斥着血腥和累累白骨。
央视播出的《大国崛起节目》描述了近代500年里9个西方式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程,在这我们找到了人类500年前历史发展的缩影。
西方式的崛起都是以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基本表现形态,而这种扩张和掠夺也是成就西方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
这一点对于早期崛起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尤为明显。
正是凭借着殖民扩张和掠夺,才成就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在16世纪的经济繁荣和霸权。
对非洲和美洲的黄金和白银的疯狂掠夺使得这两个国家在短时间成为了欧洲强国。
二是重视商业扩张和市场争夺。
西方式的崛起伴随着商业的大规模扩张,为了给日益庞大的商品找到销售市场,争夺霸权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拥有霸权的国家,其产品不仅拥有优势的市场地位,而且拥有优势的价格地位。
正是看到这一点,后来的霸权国家荷兰极力发展商业贸易,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也随之成为欧洲的商品和货币的中心中心。
荷兰人对追求商业利润的执著使得政府以商业扩张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荷兰也因此成为“世界性商场”。
为了争夺商业利润,荷兰与葡萄牙、西班牙进行了一系列战争。
与荷兰一样,英国的崛亦伴随着商业扩张和市场争夺,英国政府尤为重视对外贸易。
为了追求独一无二的商业霸权,荷兰与西班牙,英国与荷兰都发生过规模巨大的战争。
战争以商业领先者的胜利告终,同时又极大地巩固了这种商业优势,使之成为不折不扣的商业霸权。
荷兰和英国正是利用这种商业霸权,获取了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高的利润。
美国追求霸权的历史也是一部商业利润的追逐史。
几乎从独立的那一天起,美国便投入到发展对外贸易的热潮中,尤其是对东亚的贸易中。
三是对于海洋霸权的追逐。
这是500年来所有成为霸权国家的一个必经之道。
可以说,每一个成为近代霸权的国家,无一例外都与一支强大的海军相联系。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精选五篇700字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精选五篇700字历史昭示我们,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大国崛起英国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1一个大国,它的标准当然是经济发达,社会稳定,民众与领导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互相尊重。
但是一个大国的形成并没有这么容易。
荷兰和西班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国,它们临近海洋,能够便利地贸易、交流,但是只有地理位置的独特优势,是不能让两个占地面积极小的国家成为世界性大国的。
最重要的是,国家的强大凝聚力。
荷兰的恩里克王子以国家的名义支持航海家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使葡萄牙的航海大发现不再是个人的孤立冒险,而是成为有计划有组织的国家战略;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皇在和哥伦布的谈判中,接受了一个有航海抱负的平民的要求,为了资助哥伦布的远航,女王甚至卖掉了自己皇冠上的珠宝。
这就是一个民族、国家的凝聚力,自上而下的一股团结力量,使两个在欧洲边缘的国家成为了大国。
但是,在很多国外学者谈论大国崛起之谜时,都提到了思想文化的影响力。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的确,莎士比亚的作品能够提高群众文化素养,也能提升国家人文精神,使当时的英国成为一个文化丰富的国家。
英国的牛顿定律打开了英国走向工业大国之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展示了新的经济秩序。
所以,一个国家良好的思想、文化可以使国家崛起,也可以影响世界。
当然,国家的崛起也有另一种答案,就是体制创新。
17世纪,一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大的荷兰凭借一系列完整的商业制度,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大国;英国靠推行自由贸易建立市场,使用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让经济腾飞;当美国这个新兴国家利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称霸了许久,而突然经济落寞时,则用政府无形的双手来干预,使经济渐渐回暖。
所以体质的健全和创新能使一个国家长治久安,保持稳定。
我们回头看一下我们的中国,在19世纪,20世纪,为什么中国屡屡遭到欧洲国家乃至亚洲国家的欺凌?我认为首先是咱们国家思想的问题,那时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信奉封建思想,而这种思想让国家闭关锁国、不接受新的思想、文化、技术,让我们的经济发展停滞,与世界国家拉开了长长的距离。
论英国崛起对我国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借鉴意义
论英国崛起对我国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借鉴意义论英国崛起对我国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借鉴意义;众所周知,英国是位于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地小人稀;根据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以及课余时间查阅资料,我得;首先,英国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英国由于距离欧洲;其次,英国最早确定了宪政制度,1688年光荣革命;并且,在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国内通过“圈地运动”;由此观之,英国的崛起绝非偶然,而是多重有利因素综;英国崛起的一个主要--------------------------------------------------------------------------------论英国崛起对我国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借鉴意义众所周知,英国是位于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地小人稀,小国寡民。
然而,就是如此一个国家,在过去的两个多世纪里,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殖民体系,将米字旗插到全球众多土地,是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尽管现如今英国的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远不及当年,但它的发展历程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分析和研究这一国家的发展历史,对我国未来发展和长远规划大有裨益。
根据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以及课余时间查阅资料,我得出英国崛起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英国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英国由于距离欧洲大陆不近不远,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欧洲大陆的战火纷争,从而较为自由和安定地进行国内发展,既可以自由的进出公海,又能够有力地控制着一条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英吉利海峡,种种优势使得英国的地理位置独一无二。
为其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英国最早确定了宪政制度,1688年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度被称为“议会之母”,而不至于使国家的政策随着政治动荡的环境朝令夕改。
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国内政局稳定为发展保驾护航。
除此以外,英国具有岛国的特性,推行渐进、连续的政策,注重惯例和传统,形成了一部不成文的宪法。
正是这些特性使得英国避免了法国大革命那样激进的变革,从而更有利于平稳发展。
大国崛起英国上观后感300字
大国崛起英国上观后感300字“国家兴亡,我的责任。
”让我们大家都努力成为优秀的人才,将来为祖国创造光明的未来,让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二十一世纪腾飞,再次遥遥领先于世界,《大国崛起》充斥着美化殖民主义的言辞,对殖民人物往往赞赏有加。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大国崛起英国上观后感3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xxxx大国崛起英国上观后感300字1改革开放犹如一股新鲜血液,注入中国体内,贫弱的古国焕发出盎然生机。
短短30年,一个“一穷二白”的弱国以崭新姿态雄立世界强国之林。
30年征程,30年巨变,30年光辉历程。
30年,铸就一个民族千百年的梦想!过去30年,是创造奇迹的30年。
30年来经济蓬勃发展,昔日低矮土坯房、草房不复存在,幢幢楼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逢缝补补又三年”艰难时日一去不返,“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也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液晶电视、品牌电脑、摩托车甚至轿车,仿佛一夜之间“开”遍城乡。
中国经济成就了世界经济史上的神话,数不清的“第一”凸现世人面前:第一家上市公司,第一条地铁开通,第一辆磁悬浮列车运行,第一艘航天载人飞船……中国发展创造无数奇迹,无数奇迹见证了中国的成长。
过去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
祖国的儿女结束了孤独的寄人篱下的生活,香港、澳门回归母亲怀抱。
南方罕见的洪水,令人闻风丧胆非典,四川诸县空前的地震灾害……天灾地祸,不能摧毁中华儿女顽强的意志。
大灾面前显大爱,13亿儿女心连心、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粉碎在脚下!过去30年,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曾几何时,奥运的历史写下中国的耻辱,但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向世界宣告:中国——经济的强国,体育的强国。
北京奥运会,中国军团勇夺51块“金镶玉”,高居金牌榜榜首。
奥运健儿们,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NO.1。
应该说我是幸运的。
我生而逢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和煦阳光,一帆风顺地成长,我未曾目睹中国艰难困苦的日子,但是我亲见中国蒸蒸日上的辉煌时刻:香港回归,举国欢腾。
英国工业革命崛起之路看中国
浅析英国崛起对我国和平崛起之路的启示摘要:英国的崛起,引领了世界强国涌现的潮流。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革命,再到现今发展态势,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由英国变为美国。
大国崛起,这是历史发展呈现的趋势,也是当今国家追求的目标。
我国已历经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和平崛起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那么,作为曾经一度衰落的国家,我们该怎样实现民族复兴大业,可以从对英国崛起过程的分析中找到启示、借鉴经验。
关键词:英国工业革命中国和平崛起一、对英国崛起因素的认知(一)广泛的自由劳动力基础:英国工业的发展,得益于毛纺织业。
毛纺织业是英国的“民族工业”①。
英国毛纺织业起初作为一种城市工业,在15世纪开始向农村转移,成为农村工业发展的基础。
随着毛纺织业的兴盛,生产者对羊毛的需求量骤然增大,从而迫使羊毛价格疯狂上涨。
而封建的贵族、农场主为谋图这诱人的利益开始大量圈围公用土地和农民份地,掀起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这样一来,普遍存在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而破产,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迫于生计,这批自由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转入了工业生产,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广泛的劳动力基础。
(二)坚实的财富货币基础:16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因素在不断累积。
而这一过程的明显特征就是英国抛弃了对欧洲大陆的霸权争夺政策,把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海外市场,不断拓展海外殖民地。
进而加强了与世界各地的商品交换联系,海外贸易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从根本上说,这是国内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新兴的农场主、手工工场主和商人的要求②。
在进入17世纪后,英国的海外贸易进一步拓展。
英国在亚、非、拉等地均建立起了殖民地,商业贸易往来遍布全球,形成了“日不落”帝国。
海外贸易的兴盛为英国创造了大量的利润空间,海外的黄金、白银源源不断地输往英国,英国的财富、商业资本优势迅速增强,从而转化成为工业资本优势,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本推动。
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读后感【篇一】大国崛起读后感我是一只雄狮,我不要沉睡在千年的安逸之中;我是一条巨龙,我不会任人欺凌和逆鳞;我是一只金鸡,我要在世界的东方唤醒沉睡的太阳;我是中国,我要崛起!忆往昔,英国用鸦1片和大炮打开了封建中国的大门,中国的劫难来临;忆往昔,英法联军的铁蹄踏进了圆明园,留下的是一片废墟;忆往昔,日本军队发动侵华战争,在中国境内进行屠杀,中国犹如人间地狱……这是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耻辱。
“落后就要挨打”,落后迫使中国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醒转,而面对残酷的战争却只有苍白无力的反抗。
看今朝,中国商船在索马里遭遇海盗之后,中国军队立刻派船舰保卫护航;看今朝,菲律宾“黄岩岛事件”中,中国外交部在同菲律宾的交涉中力争主权,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看今朝,日本强占钓1鱼岛,中国外交同中国军队积极应对,巡舰与巡机带弹运作……新中国已不惧任何国家的威胁,并以其强有力的臂膀保卫人民的利益,捍卫国家的主权。
泱泱大国正从东方崛起。
中国梦,不仅存在于这个千年古国的心中,也存在于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中国梦点燃了罗阳心中的圣火,这位为新中国航母航载机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放飞了中国梦,也放飞了自己的梦;中国梦照亮了李文波的世界,这位南海守礁几个月的战士,守住了中国梦,也守住了自己的梦;中国梦指引着何玥前进的路,这位身患重病死后捐出器官的十二岁女孩,创造了中国梦,也创造了自己的梦……中国梦,是无数个中华儿女织成的七彩之梦,更是成就辉煌中国的务实之梦。
少年强则国强,我愿为中国梦之大国崛起而奋斗,以汗水,以热血,以我永不言弃永不止步的中国精神!【篇二】大国崛起读后感曾记得小冰和我说过,她们的老师和她们说:如果世界让美国人来统治还好,如果让中国人来统治,那将会是一种灾难。
因为美国人大多有着坚定的信仰,而中国人没有。
一开始,我并不是很理解她的这些话,但是看了几集《大国崛起》,看到法国的时候,我慢慢开始明白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有了信仰就会心存畏惧,就会有所顾虑,就不会恣意妄为。
大国崛起:读后感
英国的崛起是在比较开放,自由宗教的环境下开启的,一些科学家在这个时候敢于创新,标新立异,蒸汽机的发明者下下瓦特,在当时,他的实验没有被世俗宗教所批判,没有被王室所阻挠,所以,这样的历史环境给瓦特提供了自由发明创造的机会于有利的环境,当他的实验成功时,利用到工业当中,使英国的工业飞速的发展,从而成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时代的先锋者,无与伦比,把一些亚洲国家远远地抛在后面,而中国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开天辟地的进步,中国还一直处于落后封建的农业和基础的手工业。
当一声炮响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时,这时的中国只能处于挨打的地位,一系列的侵占领土、赔款的条约接二连三的签订,那时,中国被轰醒了。
年,伊丽莎白继承王位时,从英吉利海峡那边,不断地传来了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家探险成功的发财消息,这个时候是一个寻求新大陆,成为海上霸主的时代,这对于雄心勃勃的伊丽莎白来说是一个挑战的机会,一个成为海上霸主的机会,她认为这个时代,谁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先抢到海上霸主的地位谁就会先发展起来,成为第一强国,自从英国以弱小的力量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英国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大西洋海上的霸主,又风骚了数百年。
还有,在伊丽莎白时期,她合理的处理了国王与庄主贵族的权利与利益,各个知道自己应该拥有什么,做好自己的本分,这成为了不成文的法律,各个尽其所职。
伊丽莎白的智慧与胆识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从而她永远不会在英国人民的记忆中消失,乃至世界人民。
每个国家的兴旺发达都离不开一个大国崛起:英国读后感有魄力的国王。
在英国经济不稳的年代,伊丽莎白一世看到了海洋的潜力,明智的向海上扩充势力,以充盈国库。
而面对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的声讨时,沉着的打退他们的舰队,并赶走了海上的马车夫——荷兰,从此谱写英国的海上历史。
在面对和贵族们的关系时,看清了国家的局势,严格遵守大宪章的条例,和贵族们处在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上。
伊丽莎白去世之后,英国陷入了内战,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英国人民在不断的摸索着新的,适合自己国家的管理体制,终于在光荣革命之后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走上了强大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时间
中国占世界科技的比例
材料二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 事业。 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65年,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卫星国家。 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 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2003年,“神舟5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 家。
中国“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的原因
①历史教训:近代中国遭受侵略的教训 德日发动二战的教训 ②国情需要: 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③世界潮流: 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和平崛起符 合世界人民的利益 ④外交政策: 和平外交的延续 ⑤文化传统的影响:和为贵
中国民族复兴之路的特色:
现代化因素
社会主义因素 中国传统文化因素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一轮“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探索精神之中国篇 (1978以后)
探索精神之中国篇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什么
融入经济全球化
探索精神之中国篇
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
探索精神之中国篇
深层次、多样化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
思想解放精神之中国篇
思想解放精神之中国篇
创新精神之中国篇
科技创新:
独立自主研制;跻身世界先 进行列;走向国际市场
创新精神之中国篇
经济:工业化、市场化
开 始 一 五 计 划
中共八大
1956年 1953年
(顺 亚应 太区 经域 合集 )团 化
1978年
1992年 2001年
1971
1991年
创新精神之中国篇
中国经济30年来近10%的高增长
创新精神之英国篇
市场化
“ 牛顿给了工业革命一把
科学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 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 亚当· 斯密则是挥着一只看不 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缔造了一 个新的经济秩序。”——《大 国崛起· 工业先声》
亚当· 斯密
重商主义
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英国崛起的启示
探索的精神
思想解放的精神 创新的精神
吹响号角
十一届三中全会
推动改革
力挽狂澜
南方谈话
继续引领
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中国梦
一个国家兴盛的根源:不断的创新
创新精神之中国篇
创新精神之中国篇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制度创新
1956年 1949年 1954年 1971 1978年
全面修改宪法
1982年
创新精神之中国篇 材料一
科技创新
401—1000年 70% 1001—1500年 58% 1501—1840年 29%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航运日趋繁忙, 英国利用地处大西洋航路中心的有利条件,积 极发展海外贸易。 ——必修二专题五
大国的崛起首先是文明的崛起
思想解放精神之英国篇
思想解放精神之英国篇
思想:人性化、理性化
洛霍 克布 斯
莎 士 比 亚
16世纪中期
17世纪中期 18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
20世纪中期
创新精神之英国篇
经济创新:市场化、工业化
1500s
1600s
1700s
1800s
1900s
创新精神之英国篇 材料一:“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 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 ——恩格斯 材料二:早在1624年,英国议会就通过专利法,当时称为“垄断 法”。法案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利。 ——摘自汤宗舜等《专利法》
中国
印度
英国的崛起道路
材料一:在工业化时代,世界领导国必须是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 19 世纪的世界领导国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1860年前后,其现代化 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 ,或欧洲的55%~60% 。英 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他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 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 ——引自《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二:几乎每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在利物浦。赚取百分之百 的利润并不稀罕。有时一次出航所得净利就可达百分之三百。1837年, “活跃号”货船首次处女航,装载了价值1307英镑的货物,运来了殖民地 的产品和总额为3080英镑的汇总支票,其中还未把随后提交的棉花和庶糖 计算在内。 一一引自《资本主义和奴隶制度》
创新精神之英国篇
创新精神之英国篇
政治创新:民主化、法制化
从专制到民主 从人治到法治
1500s
1600s
1700s
1800s
1900s
创新精神之英国篇
科技创新:科学化
瓦 特 达 尔 文
牛 顿
16世纪中期
17世纪中期 18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
20世纪中期
创新精神之英国篇
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
工业革命的两大创新推动力是什么?
1、新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2、新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专利机制
创新精神之英国篇 材料一:英国的经济指标
工业化
1750-1800 1801-1900 增长20倍
项目 煤产量
增长1倍
生铁产量 前40年增长4倍,后20年又增长1倍 又增长30倍 原棉进口 增长5倍 又增长30倍 GDP 增长4倍
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英国煤产量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 二,铁产量等于其他国家的总和,棉布也占到世界产量的一半以 上。—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问题:材料一中的英国当时处于什么时期?材料二说明了 英国的何种地位?
世界工厂
创新精神之英国篇
维多利亚女王 (1819-1901)
1851年伦敦· 首届世界博览会
1980-2006全球及BRIC四国GDP增长率
15% 10% 5% 0%
-10% -15%
2017/4/24
19 80 19 82 19 84 19 86 19 88 19 90 19 92 19 94 19 96 19 98 20 00 20 02 20 04 20 06
-5%
全球
俄罗斯
30
巴西
什么是大国?
具有全球影响力,能 引领时代进步的国家。
英国崛起的启示
探索的精神
思想解放的精神 创新的精神
探索精神之英国篇
探索精神之英国篇
开放化
材料一:历史的机遇一纵即失。公元1500年前后 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 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 了全球坐标——“陆地从这里结束,海洋从这 里开始。” ——《大国崛起》
殖民争霸崛起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中外交 方针
1956年
1949年 1954年 1971 1978年
中国为什么“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温家宝总理说:“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 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中国在总结世界和中国 社会发展的历史和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作出的理性选 择。”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