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教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教案苏教版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教案苏教版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一. 教学目标1.熟悉物质的分类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2.了解酸碱盐的定义,以及知道酸碱盐之间的转化3.知道物质的量的定义,及其与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关系(重点)4.熟悉溶液、胶体、浊液的定义,并能清楚的分出着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5.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定义,能熟练的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重难点)二.教学内容Ⅰ: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㈠: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它具有一定的组成,可以用一种化学式来表示,纯净物具有一定的性质(如有固定的熔、沸点)。

2、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一定的组成,不能用一种化学式表示。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性质,各物质保持其原有性质(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练习: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B)A.洁净的食盐水B.冰水混合物C.净化后的空气D.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2、某物质经分析知,其中仅含一种元素,此物质(A)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是一种单质㈡: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㈢:无机化合物1.氧化物的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且显现负价,另一种若为金属元素,则为金属氧化物;若为非金属,则为非金属氧化物。

A.氧化物按照是否与水生成盐,以及生成的盐的类型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过氧化物B. 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C.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练习:1、下列物质按照单质、混合物、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A.水银、硬水、水B.石墨、熟石灰、生石灰C .氨气、空气、消石灰D .黄铜、醋酸、干冰2、关于氧化物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B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C .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D .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2. 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3.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4. 盐→指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 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练习:1、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A 、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二氧化硅B 、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硫C 、次氯酸、消石灰、硫酸铵、过氧化钠、二氧化碳D 、醋酸、过氧化钠、碱式碳酸铜、氧化铁、一氧化碳2.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D )3.纯净物根据其组碱 酸 盐 酸性氧化物 A纯碱 硝酸 烧碱 二氧化硫 B烧碱 硫酸 食盐 一氧化碳 C苛性钠 醋酸 石灰石 水 D 苛性钾 碳酸 苏打 三氧化硫成和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1)如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填序号) BA.交叉分类法B.树状分类法(2)以H、O、S、N、Na五种元素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常见物质,分别将其中一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填写于下表相应类别中:物质类别酸碱盐氧化物化学式HNO3NaOH Na2SO4SO2(3)从上表酸及碱中各选出一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并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NO3 + NaOH ===NaNO3 + H2OⅡ: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得复分解反应,通常有沉淀、气体或水等物质生成。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教案-【最新整理】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教案-【最新整理】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课时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学习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1.世界上的物质极其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某些性质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性。

2.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

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

3.下图是根据物质的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反应关系,可以相互转化,请将下列各类物质按其之间的反应关系连线:[例题解析]例 1.现有下列五种物质:锌粒、硫酸锌、氢氧化锌、氧化锌、硫酸,试关于它们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它们组成或性质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大类。

(2)写出它们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首先应根据它们在组成、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不同,明确分类的依据,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依据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

从组成上看,镁条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另四种物质都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从状态上看,硫酸为液体,另四种物质为固体。

从性质上看,硫酸镁和硫酸都是易溶物,另三种物质为难溶物,等等(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转化规律,可先明确上述物质所属物质类型,再根据此类型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如:锌属于活泼金属,可与酸(或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据此可写出反应式: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依此类推,有:2 Zn + O 2 == 2 ZnO ,Zn(OH)2 + H 2SO 4 == ZnSO 4 + 2H 2O , ZnO + H 2SO 4 == ZnSO 4 + H 2O Zn (O H )2=Z n O +H2O〔基础训练〕1.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 A.NH 3 B.CH 4 C.NaHCO 3 D.HClO 32. 同种类型的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教学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教学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全册教学案目录专题1 第一单元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专题1 第一单元第2课时物质的量专题1 第一单元第3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专题1 第一单元第4课时物质的分散系专题1 第二单元第1课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专题1 第二单元第2课时常见物质的检验专题1 第二单元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专题1 第二单元第4课时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专题1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专题2 第一单元第1课时氯气的生产原理及其性质专题2 第一单元第2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溴、碘的提取专题2 第二单元第1课时金属钠、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专题2 第二单元第2课时离子反应镁的提取及应用专题3 第一单元第1课时铝及铝合金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专题3 第一单元第2课时从铝土矿中提取铝专题3 第二单元第1课时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专题3 第二单元第2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专题3 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专题4 第一单元第1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专题4 第一单元第2课时硫酸的制备和性质专题4 第一单元第3课时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专题4 第二单元第1课时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专题4 第二单元第2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专题4 第二单元第3课时硝酸的性质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课标要求]1.了解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依据物质的组成预测物质的性质。

3.了解研究物质通性的思路和方法。

,1.化学家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分类。

2.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3.常见的两种转化关系:①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碱→盐;②氢化物→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

4.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5.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重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非均匀混合物混合物均匀混合物非金属单质物质单质金属单质纯净有机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物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酸碱盐…2、化学反应类型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

比如,钙和氧气的反应就是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

另一种划分: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发生转移作业1:1、经分析,某种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此物质………………………()A.一定是一种单质B.一定是纯净物C.一定是混合物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分析:只含一种元素,一定是单质而不是化合物,但可能是一种单质,如H2,为纯净物;也可能不是一种单质,而是两种单质的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或O2和O3等。

答案:D2、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

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物质类别上。

O2、Cu、H2SO4、Ba(OH)2、KNO3、CO2、空气、含镁60%的MgO3、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1)硫在氧气里燃烧(2)红磷在氧气里燃烧(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4)铝箔在氧气里燃烧(5)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可能的分类有这样几种:A.是不是化合反应:化学反应(1)、(2)、(3)、(4)为一类,都是化合反应;B.反应物的特点:化学反应(1)、(2)为一类,都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化学反应(3)、(4)为另一类,都是金属与氧气反应;C.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1)、(2)、(3)、(4)、(5)为一类,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作业2: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B.爆鸣气C.天然气D.纯净的无污染的空气分析:冰和水仅是聚集状态不同,分子组成均为H2O,冰水混合物应为纯净物;爆鸣气是指点燃时易发生爆炸的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有其他气体;纯净的空气本身就是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教学设计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2)1.1物质的分类 (2)1.2物质的转化化学反应的分类 (6)2.1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11)2.2气体摩尔体积 (16)3.1常见的分散系胶体 (21)3.2电解质溶液 (25)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29)1.1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 (29)1.2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32)2.1物质的量浓度 (36)2.2化学反应的计算 (41)3.1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原子核的构成 (45)3.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8)专题3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53)1.1氯气的发现与制备 (53)1.2氯气的性质与应用 (56)1.3氧化还原反应 (60)2.1钠的性质与制备 (64)2.2碳酸钠碳酸氢钠 (67)2.3离子反应 (71)3.1粗盐提纯从海水中提取溴 (75)3.2从海水中提取镁从海带中提取碘 (79)专题4硫及环境保护 (83)1.1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 (83)1.2硫酸的工业制备浓硫酸的性质 (87)2.1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 (91)2.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95)3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100)专题5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104)1.1元素周期律 (104)1.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09)2.1离子键 (115)2.2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119)3.1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 (123)3.2晶体非晶体 (127)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1.1物质的分类本课时是必修一第一节内容,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节化学课。

本课时的化学知识相对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有利于复习、巩固和运用初中知识,也能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习奠定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对初中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又可以让学生感受高中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教案新课标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教案新课标

�点特和质性些哪备具应还外另剂擦摩为认你 小较粒颗⑥ 大较粒颗⑤ 软柔④ 硬坚③ 水于溶难② 水于溶易 ① 。 �条几哪的中质性列下备具应剂擦摩 �测推的你据根 �1� �题问关相列下答回试�剂擦摩的量定一有含都面里膏牙的用使中活生常日.6 。 � �步二第 �步一第 �式程方学化 的应反步两述上出写试。品产副的硫化氧二度浓高含到得时同�钠酸硫亚成生新重之 使�液溶热加是步二第�钠氢酸硫亚成生硫化氧二收吸液溶钠酸硫亚用是步一第。法 方新种一的染污硫化氧二理治为作法收吸�3OS2aN�钠酸硫亚用究研在正本日和国美.5 .F .E .D .C .B
〕标目习学〔
化转和类分的质物 1 时课
质物学化的彩多富丰
元单一第
界世质物的中眼家学化
1 题专
xisot
XOB XISOT

�是的性通酸于属不中质性列下。质性的同相些某有具往往质物的型类种同 .2
3OlCH.D 3OCHaN.C 4HC.B 3HN.A

�是的酸于属中其断判识知学已照按�素元氢有含都中质物列下 .1
�式学化的求要列下合符出写素元种几或种一的中其用�1� �白空列下写填们它于关试�素元种四硫、氧、氢、钠有.01 。 � � � 应反解分复)4( 应反解分)2( �式程方学化个 1 写各型类应 应反合化)1( 应反换置)3(
xisot
XOB XISOT




次依别类质物的属所们它�硅化氧二和钙酸碳、铝化氧氢是次 依剂擦摩的用使所中膏牙明透华中和膏牙臭防王珠珍、膏牙童儿针面两�查调据�2�
�式应反出写可此据�盐的应相成生应反�盐或�酸与可�属金泼活于属锌�如 。 �件条的 生发应反解分复意注�式程方学化的应相出写�质性的有具所质物型类此据根再�型类 质物属所质物述上确明先可�律规化转的定一有间之盐、碱、酸、物化氧、质单�2� 等等�物溶难为质物种三另�物溶易是都 酸硫和镁酸硫�看上质性从。体固为质物种四另�体液为酸硫�看上态状从。物合化为 �物净纯的素元上以种两或种两含是都质物种四另�质单为�物净纯的素元种一含只是 条镁�看上成组从。果结类分的同不出得据依的同不对针再后然�据依的类分确明�同 不的面方等态状、质性、成组在们它据根应先首�类分行进质物给所对�1� �析 解 。式程方学化的化 转间之们它出写�2� 。类大两成分们它把�同不的质性或成组们它据根)1(�题问列下答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课标内容】.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4.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7.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标解读】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是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层次上对化学物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单元教材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化学物质的一般属性为主线进行编写的。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变化;物质的量是将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相联系的基本物理量,帮助实现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定量研究;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基本概念;物质的分散系也涉及分子等微观粒子。

所以本单元内容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使学生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又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

《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 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苏教版高中必修1(新课标】

《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 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苏教版高中必修1(新课标】

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第1课时)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分类”与“物质的转化”。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要求“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能根据物质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形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和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观点”。

所以,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两种分类方法。

两种分类方法的教学价值是:(1)分类有层次性。

这对后续胶体和电解质概念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胶体是分散系(混合物)范畴下的概念,电解质是化合物下的概念。

(2)对物质进行多角度的分类更利于全面研究与认识物质的性质,如可以从物质类别属性来研究,也可以从化合价角度来分析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对于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还可以从离子的角度分析。

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价值,在教学时要渗透分类的层次性和多维性。

由于教学的阶段性,对于交叉分类不可能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但是可以引导学生开启如何从类别属性来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

教材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出发引出新的知识,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教材中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知识。

教材还为教师开发利用其它教学资源留下通道,从本质上说教材内容是在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帮助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教学目标1.能以不同视角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初步形成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

2.在物质转化的学习中,感受化学在创造物质方面对人类的贡献。

3.在分类方法的应用中,体验分类法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着重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究”和“科学探究与模型认知”的要素。

教学目标2:着重反映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要素。

教学目标3:着重指向“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要素。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物质分类预测性质教学形式直观形式材料分析实验形式学生思考实践形式比较拓展教学步骤▍情境设置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将书放上书架之前可能做了哪些工作?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人们能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新课学习教师引导:按照楼层分布等目录式的指引就可以找到。

高中苏教版化学必修1教学案专题1第二单元第四课时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Word版含答案

高中苏教版化学必修1教学案专题1第二单元第四课时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Word版含答案

第四课时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课标要求]1.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及操作。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到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 溶解、转移、定容。

溶液的配制1.容量瓶2.配制步骤(以配制100 mL 0.100 mol·L -1 Na 2CO 3溶液为例)。

g _1.06)=3CO 2(Na m ,mol _0.01)=3CO 2(Na n 知,V ·c =n (1)计算:根据(2)称量g 。

1.1固体3CO 2用天平准确称量Na(3)溶解将碳酸钠固体转移至100mL 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并冷却到室温。

(4)转移①将烧杯中的溶液用玻璃棒小心地引流到100 mL容量瓶中。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及②玻璃棒2~3次,并将每次洗涤的溶液都注入容量瓶中。

轻轻振荡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5)定容①缓缓地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中,直到容量瓶中的液面接近容量瓶的刻度线1~2 cm处。

②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③将容量瓶塞盖好,用食指按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提示:因为移液后的烧杯内和玻璃棒上沾有少量的溶质,必须用蒸馏水洗涤,使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中,否则会造成实验误差。

2.配制溶液的过程中,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前为什么要恢复至室温?提示:容量瓶上标有的容积是指室温下的体积,若溶液的温度过高,会使容量瓶的容积发生变化而造成实验误差。

3.定容时,若不慎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应如何处理?提示:重新配制。

1.容量瓶的使用和注意事项(1)容量瓶的查漏方法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教案_苏教版[整理]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教案_苏教版[整理]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课时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学习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1.世界上的物质极其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某些性质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性。

2.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

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

3.下图是根据物质的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反应关系,可以相互转化,请将下列各类物质按其之间的反应关系连线:[例题解析]例1.现有下列五种物质:锌粒、硫酸锌、氢氧化锌、氧化锌、硫酸,试关于它们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它们组成或性质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大类。

(2)写出它们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首先应根据它们在组成、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不同,明确分类的依据,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依据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

从组成上看,镁条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另四种物质都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从状态上看,硫酸为液体,另四种物质为固体。

从性质上看,硫酸镁和硫酸都是易溶物,另三种物质为难溶物,等等(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转化规律,可先明确上述物质所属物质类型,再根据此类型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如:锌属于活泼金属,可与酸(或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据此可写出反应式:Zn + H2SO4 == ZnSO4 + H2↑, 依此类推,有:2 Zn + O2 == 2 ZnO,Zn(OH)2 + H2SO4 == ZnSO4 + 2H2O ,ZnO +H2SO4 == ZnSO4 + H2OZn(OH)2 △=ZnO + H2O , ZnO + H2△=Zn + H2O〔基础训练〕1.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A.NH3B.CH4C.NaHCO3D.HClO32.同种类型的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

高中化学教案苏教版必修一

高中化学教案苏教版必修一

苏教版化学必修1教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苏教版)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1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1单元课时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认识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能尝试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能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认识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4.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内容,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三、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以“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为切入口,通过故事激发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物质世界的兴趣,探讨物质的分类方法及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导入]在同学们眼中,什么是化学?化学家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呢?在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呢?我们都知道,巧克力是情人节的首选礼物,然而化学家却在思考:这是为什么呢?经研究,他们发现在巧克力中含有一些物质,食用后能令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这样的氛围中,爱人更加可爱。

这就是为什么要送巧克力了。

再如臭脚丫,那种气味可不敢恭维,是什么物质如此难闻呢?化学家们研究发现,原来是一种叫做“硫醇”的物质作怪,硫醇的结构与我们学过的乙醇相似,只是其中的氧换成了硫。

化学家研究了硫醇,又利用其特殊的气味,将其少量添加到无色无味的煤气中去。

这样万一煤气泄漏,我们就能闻到其气味了。

这就是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他们绝不只是穿着白大褂,在一堆试管和烧杯中摆弄各种药品的人。

对于我们早已习惯的物质世界,化学家们总是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他们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案

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案

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案【篇一: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一化学必修i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化学现象,所以学习化学不限于书本和实验室,而应该多实践。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多注意周围的化学现象,与课本中的题型结合起来,学会运用。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教学目的: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氯水的成分,知道氯水的漂白作用及其起作用的漂白物质2、掌握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气与碱的反应以及漂白粉的制取和漂白原理3、通过对氯水成分和氯水漂白作用的探究,再次体会到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重要方法,并能运用初步形成的观察方法进行全面观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判断、不断地揭示矛盾和解决矛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智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氯气与水反应,氯气与碱反应以及漂白粉的制取与漂白原理教学难点:氯水成分的探究推理、氯水的漂白作用教学工具教学用具:氯气、蒸馏水、NaOH溶液、集气瓶、干燥的红纸、紫色石蕊试液、AgNO3溶液、稀HNO3探究实验:①往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注入少量蒸馏水,观察氯水的颜色②往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加入AgNO3,再滴加稀HNO3,观察现象③往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探究其成分及其作用④分别将干燥的和湿润的红纸条放入盛有干燥的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探究氯水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质⑤把少量的NaOH溶液注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体会Cl2与NaOH溶液的反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氯气的物理性质、氯元素的原子结构、氯气与非金属和金属的反应导入新课:利用一则报道,消防员用水驱散泄漏的氯气的事实引入新课二、氯水成分、漂白性物质的探究和Cl2与H2O的反应1、实验探究实验(1):往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注入少量蒸馏水,观察其颜色变化实验现象:氯水颜色变浅,呈浅绿色实验结论:氯气少部分溶于水,氯水中含有Cl2分子实验(2):往盛有氯水的试管中先滴加AgNO3溶液,再滴加稀HNO3,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实验结论:氯水中含有Cl-实验(3):往盛有氯水的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溶液出现红色,但后来红色又褪去实验结论:氯水中含有H+和漂白性物质实验(4):分别将干燥的和湿润的红纸条放进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干燥的红纸条不褪色,湿润的红纸条褪色实验结论:干燥的Cl2不具有漂白性,Cl2与H2O反应生成了漂白性物质2、Cl2与H2O反应的分析化学反应方程式Cl2+H2O===HCl+HClO分析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指出氧化剂、还原剂HClO的性质和用途:a、弱酸性,其酸性比碳酸的酸性还弱b、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杀菌、消毒c、不稳定,容易分解放出氧气总结:氯水的的成分(三分四离):H+、Cl-、OH-、ClO-、Cl2、H2O、HClO 思考:实验室为什么用棕色瓶盛装氯水?三、氯气与碱的反应1、补充实验:把少量NaOH溶液注入一瓶盛有Cl2的集气瓶中,观察其变化实验现象:黄绿色全部消失,所得溶液为无色2、从Cl2与H2O的反应来分析、理解Cl2与NaOH的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漂白液的主要成分:NaCl、NaCl0,其中有效成分:NaClO3、从Cl2与NaOH的反应,写出Cl2与Ca(OH)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工业制备漂白粉的原理) 漂白粉精的主要成分:CaCl2、Ca(ClO)2,其中有效成分:Ca(ClO)2总结氯气与碱反应的规律:氯气+碱====氯酸盐+次氯酸盐+水思考:(1)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为什么不直接用次氯酸漂白,而要将氯气转换成次氯酸盐制成漂白粉来漂白?(2)制成的漂白粉进行漂白时,如何体现漂白性?漂白粉漂白的原理:Ca(ClO)2+CO2+H2O====CaCO3↓+2HClO(家庭漂白粉的漂白和失效的原理) Ca(ClO)2+2HCl====CaCl2+2HClO(工业上漂白粉的漂白原理) 思考:漂白粉应怎样保存?四、氯气的用途根据氯气的性质,结合课本阅读、总结氯气的用途五、小结六、学生练习七、作业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2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文库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教案

文库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教案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课标内容】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4.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7.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标解读】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是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层次上对化学物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单元教材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化学物质的一般属性为主线进行编写的。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变化;物质的量是将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相联系的基本物理量,帮助实现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定量研究;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基本概念;物质的分散系也涉及分子等微观粒子。

所以本单元内容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使学生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又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一. 教学目标1.熟悉物质的分类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2.了解酸碱盐的定义,以及知道酸碱盐之间的转化3.知道物质的量的定义,及其与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关系(重点)4.熟悉溶液、胶体、浊液的定义,并能清楚的分出着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5.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定义,能熟练的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重难点)二.教学内容Ⅰ: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㈠: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它具有一定的组成,可以用一种化学式来表示,纯净物具有一定的性质(如有固定的熔、沸点)。

2、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一定的组成,不能用一种化学式表示。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性质,各物质保持其原有性质(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练习: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B)A.洁净的食盐水 B.冰水混合物C.净化后的空气 D.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2、某物质经分析知,其中仅含一种元素,此物质(A)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3、已知有下列物质①海水;②氧化镁;③水银;④干冰;⑤清新的空气;⑥镁条;⑦氯酸钾;⑧液氧;⑨食盐,用有关物质的序号填写下列空格:上述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⑤、属于纯净物的是②③④⑥⑦⑧⑨,属于单质的是③⑥⑧、属于化合物的是②④⑦⑨,属于氧化物的是②④.㈡: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㈢:无机化合物1.氧化物的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且显现负价,另一种若为金属元素,则为金属氧化物;若为非金属,则为非金属氧化物。

A.氧化物按照是否与水生成盐,以及生成的盐的类型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过氧化物B. 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C.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练习:1、下列物质按照单质、混合物、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A.水银、硬水、水 B.石墨、熟石灰、生石灰C.氨气、空气、消石灰 D.黄铜、醋酸、干冰2、关于氧化物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C.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D.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2.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3.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4.盐→指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练习:1、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A 、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二氧化硅B 、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硫C 、次氯酸、消石灰、硫酸铵、过氧化钠、二氧化碳D 、醋酸、过氧化钠、碱式碳酸铜、氧化铁、一氧化碳 2.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D )3.纯净物根据其组成和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4.(1)如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填序号) B A .交叉分类法 B .树状分类法 (2)以H 、O 、S 、N 、Na 五种元素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常见物质,分别将其中一种常见 物质的化学式填写于下表相应类别中:物质类别 酸 碱 盐 氧化物 化学式HNO 3NaOHNa 2SO 4SO 2(3)从上表酸及碱中各选出一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并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NO 3 + NaOH ===NaNO 3 + H 2O Ⅱ: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碱 酸 盐 酸性氧化物 A 纯碱 硝酸 烧碱 二氧化硫 B 烧碱 硫酸 食盐 一氧化碳 C 苛性钠 醋酸 石灰石 水 D 苛性钾碳酸苏打三氧化硫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得复分解反应,通常有沉淀、气体或水等物质生成。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在无机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降,即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还(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氧(氧化反应)----氧化产物(失,升,氧)氧(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还(还原反应)----还原产物(得,降,还)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练习:1.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C )A.CuSO4+H2S = CuS↓+H2SO4B.Cu2(OH)2CO3= 2CuO+CO2↑+H2OC .2FeCl 3+Cu=2FeCl 2+CuCl 2D .4Fe(OH)2+O 2+2H 2O=4Fe(OH)3 2.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C )A .CaCO 3+2HCl=CaCl 2+CO 2↑+H 2OB .CaO+H 2O=Ca (OH )2C .2H 2O 2=催化剂=2H 2O + O 2↑D .CaCO 3=高温=CaO + CO 2↑ 3.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C ) A .CO+H 2O 高温 CO 2+H 2 B .SO 2+H 2O=H 2SO 3 C .2Na 2O 2+2H 2O=4NaOH+O 2↑ D .2F 2+2H 2O=4HF+O 2 Ⅲ: 化学物质的计量方法和物理量的单位★物质的量的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符号:n 单位: 摩尔(mol )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 -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用N A 表示。

N A =6.02x1023 mol -1 (/mol) ←不是准确值是约值 微粒与物质的量 公式:n=NAN★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 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公式:n=Mm★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公式:n=VmV;Vm 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Vm=22.4L/mol1.决定物质的体积: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2.微粒的数目一定: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注: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一)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重要的推论①同温同体积时,任何气体的压强之比都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也等于其分子数之比②同温同压时,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都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也等于其分子数之比212121N N n n P P ==212121N N n n V V ==主要用于气体中计算③同温同压时,气体的密度之比都等于其相对分子量之比,也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注意:✿密度:ρ=M /Vm;在标况下Vm=22.4L/mol✿相对密度:①计算表达式:②使用说明:A.相对密度是在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B.既可以用于纯净气体之间的计算,也可以用于混合气体之间练习:1.下列溶液中的Cl-浓度与5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Cl-的浓度相等的是 ( C )A.150 mL 1mol·L-1的NaClB.75 mL 2 mol·L-1的NH4ClC.150 mL 3 mol·L-1的KClD.75 mL 1 mol·L-1的CaCl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1 molH2的质量是1 gB.1 mol HCl的质量是36.5 g·mol-1C.Cl2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D.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6 g·mol-13.下列物质里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 C )A.1 mol H2B.0.5molNH3C.6.02×1023个的CH4分子D.0.3molH3PO44.某气体物质质量为6.4 g,含有6.02×1022个分子,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A. 64B. 32C.96 D.3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C.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中所含的H+数一定相等2121MMD==ρρ6.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

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A)A.原子数B.密度C.质量D.质子数7.22.2 g某二价金属氯化物(ACl2)中含有0.4 mol Cl-,则ACl2的摩尔质量是111g/mol;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 ;ACl2的化学式是CaCl2Ⅳ. 分散系有溶液、浊液和胶体3 种.溶液胶体悬、乳浊液分散质粒子大小1nm<1nm~100nm>100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能否通过半透膜能否有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均匀、透明、稳定√√×NaCl、蔗糖溶液胶体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Fe(OH)3胶体浊液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泥水㈠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浊液:分散质的粒度>100nm之间的分散系叫浊液。

浊液不均匀,不稳定。

胶体:是一种均匀混合物,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

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阴离子→带负电(一)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就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

→区分溶液与胶体(二)、胶体的聚沉(物理现象,胶体所特有的)1、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由于多数的胶体粒子带电荷,并且同种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使胶体粒子不易凝聚。

2、胶体的聚沉:(1)加热:加热可以使胶体粒子运动加快,聚合成大颗粒而凝聚成沉淀。

例如:蒸鸡蛋糕。

(2)加入可溶性的酸、碱、盐:例如:三角洲的形成、卤水点豆腐。

(3)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例如:明矾净水、不同品牌颜色的钢笔水不能混合使用。

(三)布朗运动产生原因:胶体微粒在各个方向上都受到分散剂分子无休止的随机撞击,胶体微粒的表面积较大,受合力不同而运动应用:证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胶体为较稳定分散系的原因之一(四)电泳现象: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在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的现象产生原因: 胶体微粒直径小而比表面积大, 吸附电性相同的离子,形成带电微粒应用:证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是胶体较稳定的主要原因,可用于提纯精制胶体注:因为带电的是胶粒,而分散系中正负离子总量是相同的,所以胶体是电中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