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2.5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列强瓜分中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特别是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的划分。
3.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如义和团运动等。
4.战争和瓜分狂潮对中国的民族危机和近代化的影响。
本章节内容是对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介绍,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中国人民在外敌入侵面前的抗争精神。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经过,引导学生理解重要概念。
-组织课堂活动:开展小组讨论,分析战争的影响,如“如果当时你是清朝政府的一员,你会如何应对列强的侵略?”等。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确保学生理解正确。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参与课堂互动。
2.5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5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章“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本章节主要讲述了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随后列强对中国进行的瓜分狂潮。内容包括: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背景和过程。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5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十.板书设计
1. 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原因
- 日本侵略野心
- 中国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
2.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2. 描述威海卫之战和黄海海战的结果。
3. 分析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4. 列举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利益分配情况。
5. 讲述一个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事例。
6. 探讨甲午中日战争与近代化的关系。
7. 评价战争中的重要人物和事迹。
8. 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教训。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检测,这将有助于巩固你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历史分析技能的应用。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点。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一、【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认识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3. 深入分析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复杂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结果及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和影响。
2. 难点: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复杂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甲午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现象。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分析清朝的衰落、日本的崛起以及国际形势等因素,引导学生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
2.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详细讲解战争的主要战役、重要事件,如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等,使学生掌握战争的基本经过。
3. 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阐述《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战争对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
4. 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分析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阻碍作用。
5. 列强瓜分中国的背景:讲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复杂性。
6. 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分析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利益分配等,让学生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7. 列强瓜分中国的影响:阐述列强瓜分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历史的苦难历程。
8. 反抗列强瓜分的斗争:讲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如义和团运动等,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坚定。
9. 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教训:总结历史经验,引导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请回答:(1)图中两位历史人物签署的对两国影响巨大的条约是什么?影响分别是什么?《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方便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掠夺,增强了日本的实力。
(2)《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反:背叛祖国)”的歌谣,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你是否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如何评价李鸿章?观点不完全正确。
李鸿章有抵抗外国侵略的一面。
《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个人造成的,而是由于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但他对北洋海军的覆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课堂小结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特点,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
中国的战败,进一步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之后,列强在中国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并兴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认识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统治者奴颜卑膝的丑恶嘴脸,同时,通过学生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出现的英雄人物的相关事迹,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本课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教师讲述相结合,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指导性作用。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揭示了当时中国面临的危机和困境。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甲午战争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事件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的残酷、列强的侵略本性可能缺乏直观感受,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列强对中国进行瓜分的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侵略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战争和瓜分的残酷。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2.教材:准备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步骤。
4.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甲午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提问:“你们知道甲午战争吗?它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甲午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重点讲解《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提问:“《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掌握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3)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剖析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运用历史地图、时间线等方式,展示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3)采用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探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爱国情感;(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3)引导学生反思历史,汲取历史教训,珍爱和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3)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2. 教学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及其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关系;(2)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内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3)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分组讨论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全班讨论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关系。
4. 案例分析:(1)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典型战役;(2)分析列强在中国瓜分过程中的具体举措;(3)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教训;(2)引导学生反思历史,珍爱和平;(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2. 知识掌握:检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3. 历史观树立: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2)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和影响;(2)运用历史地图和时间线,梳理列强瓜分中国的时间、过程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危机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2)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警醒国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国家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列强瓜分中国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原因分析;(2)《马关条约》对中国的深远影响;(3)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2)提问:“甲午中日战争为什么会爆发?”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2)教师提问:“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4. 案例分析:(1)教师介绍《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2)学生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类似历史事件的发生。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绘制一张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线,标注重要事件;3. 请学生思考:如何看待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事件?如何警醒国人?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甲午战争的相关影视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2. 问题驱动: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战争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深层次原因,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过程和结果。
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地理背景。
利用历史文献,探讨《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采用案例分析,研究列强在中国瓜分过程中的具体行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教育学生珍惜和平,努力奋发图强。
二、教学内容:1. 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过程和结果。
战争爆发的原因。
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战斗。
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2.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条约的签订背景。
条约的主要内容。
条约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过程和结果。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和战斗。
《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化的具体影响。
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行动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列强在中国瓜分过程中的具体行动,以及其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相关作业的质量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分析能力的运用。
4. 期末考试:对学生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相关知识点的考核。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和参考书:准备相关的历史教材和参考书籍,以便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材料。
2. 课件和教学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收集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素材,以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第八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2014版)
《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2-3-8 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3-9 讲述近代人们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
解析近代中国能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二、【教材简析】: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频繁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应用抗争。
本课围绕“侵略”与“反侵略”这两条主线。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叙述了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相继而起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概况,2.了解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展馆参观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问题分析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
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通过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用历史语言概括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刻理解落后不就要挨打,闭关则衰、开放则兴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基本概况难点:理解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五、【教学策略】: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2.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明白“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通过情景模拟,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六、【教学过程设计】:出示图片和课题出示丘逢甲的图片和春愁的诗,学生朗读诗歌,回答问题:这首诗写于那一年?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台湾割给了哪个国家?根据学生回答导入到“甲午中日战争”!过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四个展厅一一参观)教学环节一——展厅一:战争的背景一一出示材料:明治天皇的御笔信,材料两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甲午战争的背景根本原因: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优秀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通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引出本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二、进入新课(一)中日甲午战争1.日本的“大陆政策”:日本的强盛要追溯到1868年的明治维新,这场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但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封建残余势力的保留,市场的狭小,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日本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
这一政策分为五步:一、侵占中国的台湾;二、征服朝鲜;三、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四、征服全中国;五、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是否征服中国是它大陆政策是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2.战争的爆发:时间:1894年7月,1894年7月~1894年9月,1894年10月~1895年4月战役:丰岛战役、平壤战役、辽东战役、黄海战役、威海战役结果:战争的结局是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第八单元第一课第三框《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批判性思维和家国情怀。
1.时空观念:通过学习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背景。
2.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如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对史料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3.历史解释: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解释能力,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4.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如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过程中的战术选择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危机的严重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第八单元第一课第三框《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第八单元第一课第三框《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第八单元第一课第三框《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具体内容包括: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可以准备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图片,如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战斗的图片,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的地图和图表。此外,还可以准备一些视频资料,如甲午中日战争的纪录片或相关片段,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战争的情况。
3.实验器材:如果本节课涉及实验,需要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如果安排学生进行模拟战争游戏或战略讨论,需要准备相应的器材,如地图、棋子等,并确保学生的安全。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识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时局图》获得有效的历史信息,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三、教学过程:导课:通过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一)甲午中日战争1、通过问题探究得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失败原因,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本?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通过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感悟到:落后就要挨打,要不忘国耻树立忧患意识。
(二)《马关条约》签订《马关条约》的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其危害是本课的难点。
首先利用多媒体,从割地、赔款、通商、设厂四方面逐条分析讲解。
1、割地:指出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掠夺资源,又为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建立基础,同时指出,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树立维护统一的信念。
2、赔款:采用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从中日两角度谈影响。
3、开放商埠:指出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4、开设工厂:采用分组讨论方式让学生从劳动力,资源,市场,竞争四个角度进行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习惯。
其次通过《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对比,得出《马关条约》的影响,大大加深了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1、教师采用对话方式导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利用时局图分析中国被瓜分切割的局面。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统编)】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识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时局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通过相关视频展示,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3.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危害;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的“门户开放”的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七子之歌·台湾》朗诵:“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在近代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师生探究一:甲午中日战争(一)战争背景1.教师提问: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内现状)2.材料引入: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
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标要求《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史料,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通过识读地图,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概况。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通过史实说明《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
3.通过观看“黄海海战”视频片段,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树立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原因。
随堂练习1.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 ( B ) ①割占土地②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④获得大量战争赔款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2.1895年7月15日,《申报》痛斥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及其卖国罪行,发出了“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君可玩,而我民不可玩”的呼声,台湾各族人民也组织起来大量义军誓死抗倭报国。
材料反映了( D )A.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B.《南京条约》使中国主权遭到侵犯C.《马关条约》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甲午战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3.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
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C ) 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B.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C.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D.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4.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信中的“新约”( C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割占了中国东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C.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D.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的。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优秀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通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引出本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二、进入新课(一)中日甲午战争1.日本的“大陆政策”:日本的强盛要追溯到1868年的明治维新,这场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但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封建残余势力的保留,市场的狭小,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日本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
这一政策分为五步:一、侵占中国的台湾;二、征服朝鲜;三、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四、征服全中国;五、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是否征服中国是它大陆政策是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2.战争的爆发:时间:1894年7月,1894年7月~1894年9月,1894年10月~1895年4月战役:丰岛战役、平壤战役、辽东战役、黄海战役、威海战役结果:战争的结局是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战后的瓜分中国狂潮。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结果,认识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战争的具体经过和战争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认识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
2.难点: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战争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战争中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战争课件、战争相关资料、历史地图等。
2.学生准备:预习战争相关内容,了解战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战争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关键事件。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战争中的关键问题,如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上册
割地进一步导致我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这一内容也更加刺激了其他列强想要瓜分中国的野心。不过此时的清政府虽然软弱无能,但是为了保卫台湾,不甘为亡国奴的当地人民和部分留守官兵对日本的占领进行了顽强抵抗,战斗历时五个月,军民以惨痛的伤亡给了日本沉重打击,这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极为壮烈,值得后人永远纪念。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
《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过程
1、导入: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提出问题:台湾离开祖国母亲和什么事件有关?
2、新课讲授:
甲午中日战争虽然有无数的爱国官兵英勇奋战,依然躲不过失败的命运,而失败过后,中国再一次遭受巨大耻辱,中方派出了议和代表李鸿章远渡重洋前往日本马关进行谈判,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该条约也让李鸿章大为震惊,直呼日本人为强盗,条约中究竟有哪些内容会让办理外交多年的李鸿章发出如此感慨呢?
赔款二亿两白银这对于当时清政府而言是一部巨款,但这也是李鸿章极力谈判的结果,在此可讲述谈判过程中李鸿章遇袭的插曲,使学生深知晚清政府腐败不能,谈判竟要以性命换取。然后巨额赔款最终会从清政府手中转移到本就水深火热的人民肩上,最终给人民造成沉重的负担。
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四口通商分别从沿海的苏州杭州向内陆沿江城市沙市、重庆渗透,对比《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从沿海到内陆不断深入。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一、教案名称:甲午中日战争导火线——朝鲜半岛危机教学目标:1. 了解朝鲜半岛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政治状况;2. 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线;3. 分析朝鲜半岛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的关系。
教学重点:1. 朝鲜半岛的政治状况;2. 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线。
教学难点:1. 朝鲜半岛政治状况的理解;2. 朝鲜半岛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关系的分析。
教学准备:1. 相关历史资料;2. 朝鲜半岛地图。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朝鲜半岛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朝鲜半岛的政治状况,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线;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朝鲜半岛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的关系;二、教案名称:甲午中日战争——海战篇教学目标: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海战情况;2. 掌握威海卫战役等海战的基本过程及影响;3. 分析海战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威海卫战役等海战的基本过程;2. 海战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海战过程的详细理解;2. 海战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作用的分析。
教学准备:1. 相关历史资料;2. 甲午中日战争海战地图。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 讲解:详细讲解威海卫战役等海战的基本过程及影响;3. 分析:分析海战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作用;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海战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意义;三、教案名称:甲午中日战争——陆战篇教学目标: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陆战情况;2. 掌握旅顺战役、平壤战役等陆战的基本过程及影响;3. 分析陆战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旅顺战役、平壤战役等陆战的基本过程;2. 陆战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陆战过程的详细理解;2. 陆战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作用的分析。
教学准备:1. 相关历史资料;2. 甲午中日战争陆战地图。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 讲解:详细讲解旅顺战役、平壤战役等陆战的基本过程及影响;3. 分析:分析陆战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作用;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陆战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意义;四、教案名称: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对华政策篇教学目标:1. 了解列强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的对华政策;2. 掌握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及其影响;3. 分析列强对华政策的动机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2)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2)运用史料分析法,深入解读《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3)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历史责任感;(2)树立学生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深刻反思历史,警醒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2. 教学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战争背后的一系列历史因果关系;(2)深刻领会《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3)剖析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 导入新课:(1)播放甲午战争相关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兴趣;(2)简要介绍甲午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甲午战争的经过;(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甲午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2)剖析《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分析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4. 史料分析:(1)展示《马关条约》原文,让学生直观了解条约内容;(2)引导学生分析条约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3)对比分析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5.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深刻反思历史,警醒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张娜陈林平玉弟、戚仁良
一、【课标解读】:
课标:
2-3-8 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3-9 讲述近代人们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
解析近代中国能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二、【教材简析】:
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频繁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应用抗争。
本课围绕“侵略”与“反侵略”这两条主线。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叙述了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相继而起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概况,
2.了解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置展馆参观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问题分析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
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通过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用历史语言概括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刻理解落后不就要挨打,闭关则衰、开放则兴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基本概况
难点:理解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五、【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明白“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情景模拟,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出示图片和课题
出示丘逢甲的图片和春愁的诗,学生朗读诗歌,回答问题:
这首诗写于那一年?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台湾割给了哪个国家?
根据学生回答导入到“甲午中日战争”!
过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四个展厅一一参观)
教学环节一——展厅一:战争的背景
一一出示材料:明治天皇的御笔信,材料两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甲午战争的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设计意图:明确甲午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展政策的必然结果。
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起义。
教学环节二——展厅二:战争的过程
出示甲午战争过程线路图,引导学生用历史语言描述战争的过程。
请学生讲述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感人一幕。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爱国官兵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旅顺大屠杀”
教学环节三——展厅三:战争的结果
出示战争结果:秦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出示慈溪太后和明治天皇的图片和观点,试着分析甲午战争中国为何败?
出示《中日马关条约》内容: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出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图,回顾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与之对比,理解列强的侵略有沿海深入到内地,说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加深。
学生根据条约内容,说说带来的危害。
出示台湾地图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要坚决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
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你有何看法?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出示材料,结合课本P94内容,说说甲午战争对日本和中国各有什么影响?
根据学生回答,过渡到下面的内容
教学环节四——展厅四:战争的余波
仔细观察教材图8—12,思考问题:
1.甲午战争后,列强以哪种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列强还以哪些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对中国会带来什么危害?
出示诗歌和图片,找一找:
哪些国家在中国有势力范围?它们的势力范围分别在哪里?
在此基础上出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从此以后,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
出示问题:1:为什么美国要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3:“门户开放”政策为什么被各国接受?
4:“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有何影响?
9.课堂小结
今天的参观带给你什么样的感悟?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