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目录第一章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专题研究报告第一节国际小学科学课程的比较研究报告第二节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第三节社会发展对公众科学素养需求的研究报告第四节关于课程标准本体的研究报告第五节科学教育基础理论进展的研究报告第二章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前言解读第一节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1.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2.为什么说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科学”3.怎样理解“科学素养”4.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自然”教学取得了哪些有价值的经验第二节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5.怎样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第三节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6.“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

7.怎样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8.怎样理解与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9.为什么要提“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10.什么是科学课程的“开放性”。

11.为什么要把评价引入课程标准。

第四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整体设计思路12.为什么要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13.课程标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14.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表述上有哪些特点15.怎样阅读与使用本课程标准。

第三章课程目标解读1.什么是课程目标?2.如何理解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3.为什么课程目标既有总目标又有分目标?4.总目标中提到的“亲近自然”、欣赏自然包含哪些含义?是否包含“认识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5.教学中怎样把握各分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6.什么是科学探究?7.为什么分目标的第一部分就是科学探索?8.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9.什么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10.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否就是科学课的德育目标?为什么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不用“德育目标”?11.科学教育如何体现思想品德教育?12.要求学生树立“科学不迷信权威”的观念,那么学生要不要听老师的话?要不要相信书本上的结论?13.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14.《标准》课程目标部分明确要求学生“乐于合作交流”,乐于合作交流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吗?15.为什么要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消极影响”?16.科学教育如何启发儿童的创造精神?第四章内容标准第一节科学探究1.什么是探究?2.探究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是一回事吗?3.为什么说探究是一种本能?4.儿童自发的探究有什么特点?5.科学家的探究是怎样的?6.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有哪些不同之处?7.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有哪些共同之处?8.为什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强调科学探究?9.科学探究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吗?10.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吗?11.科学探究仅仅是动手做吗?12.在科学探究方面我国对小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13.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什么关系?14.科学探究的学习重点在哪里?15.科学探究的问题由谁提出?来自哪里?16.科学探究需要哪些支持条件?17.如何处理探究中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18.为什么强调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倾听学生?19.探究过程中如何对待学生已有的原始观念?20.为什么强调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21.如何对待探究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22.对一个问题探究到什么程度才停止?23.能通过互联网来从事科学探究吗?24.其他学科中也在强调探究式学习吗?25.探究式教学有什么特征?26.每次开展探究式教学都必然包含上述全部五个基本特征吗?27.探究式学习产生的背景是怎样的?第二节科学情感态度1.为什么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确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旨在促进小学阶段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为
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该课程标准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
提出了明确明确的要求,旨在通过综合素质教育,使学生培养必要的
社会技能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该标准中的各个内容包括学习计划、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考核活动等,要求学校必须按照该标准进行教
学活动。

为了充分宣传和推广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教育部将在全国
范围内开展宣传和示范活动,为全国各地小学提供教学参考,提高教
师水平,改善小学教育质量。

教育部还将在小学教育实践中普及全日
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改革及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打造
优质小学生活动场所,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总之,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确立和实施将带来一场深远的变革,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有效成员的
能力和意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四至六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四至六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四至六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四至六年级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在科学学科:
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和比较,提出可探
究的科学问题,并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学生应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
特征及现象,用较准确的科学词汇、统计图表等记录和整理信息,并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应能准确讲述并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初步具有交流、反思以及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学生应掌握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能拆开简单产品并复原,制作某种产品
的简化实物模型并反映其中的部分科学原理;能发现作品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在其他学科:
在语文学科中,学生应学习汉字、音乐、朗诵、比较文学、创新、文字运
用等,掌握基本语文知识。

在数学学科中,学生应学习算法、运算法、推理论证、趣味数学等,掌握
根本的计算、推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在外语学科中,学生应学习英语、德语等,掌握英语、德语语音、语法、
词汇及文化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体育学科中,学生应学习操、田径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此外,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制订和执行学习计划,运用基本的学习方法,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与反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教育部门发布的文件或咨询教育专家。

小学新科学课程标准之“变”及其应对

小学新科学课程标准之“变”及其应对

课程建设小学新科学课程标准之“变”及其应对1●左成光 田泽森 王俊民*摘 要:本文从新修订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变化入手,剖析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从提升科学课程领导力、加强教师教育、均衡配置科学实验仪器与有效利用及构建小学科学教育研究共同体四个方面探讨课程实施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新标准变化 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学习进阶 学科教学知识2001年,伴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全日制义务教育(3~6年级)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开始实施。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社会变革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启动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并于2017年2月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

至此,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实现了由20世纪末的“双基”到21世纪初的“三维目标”,再到发展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变。

本文意在解析“新课标”之“新”变化,剖析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探寻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方略。

一、小学新科学课程标准之“变”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课标”进行对比分1本文系贵阳市科技局-贵阳学院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GYU-KYZ〔2018〕03-09)、贵州省理论创新项目(项目编号:GYU-SKL[2018]-9)、贵阳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及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8SB0504)研究成果。

*左成光,贵阳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讲师;田泽森,四川民族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王俊民,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讲师。

析,探析“新课标”发生的变化,对深化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促进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以开课年级和课时为标志的课程设置方案之变课程设置方案是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它明确了各种课程类型以及具体科目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差异和比例关系。

全日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全日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全日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首先,全日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科学教学要贯穿观察、实验和探究的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科学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探究科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其次,全日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科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具有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品格。

同时,科学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最后,全日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科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
会责任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责任感,让学生明白科学知识与环境、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总之,全日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依据,它要求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素养和环境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教师严格按照科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才能够真正实现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小 学 科 学 课 程 标 准

小 学 科 学 课 程 标 准

(三)科学态度
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 学道理;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 学道理;乐于参加观察、学精神, 、有求真务实、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和坚持自己的 见解,能听取与分析不同的意见, 见解,能听取与分析不同的意见,而 且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勇于改变自己 的观点。 的观点。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 小学语文、小学数学、 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 课程, 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 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 识结构,同时又为 年级 的科学课程, 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 化学、生物、 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 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
3、课程通过三条主线,即科学知识、科学 、课程通过三条主线,即科学知识、 探究、科学态度, 探究、科学态度,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融 会贯通。 会贯通。 4、课程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 、课程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 等领域选取了24个核心概念作为学习的科 等领域选取了 个核心概念作为学习的科 学知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核心 学知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 概念螺旋建构的方式, 概念螺旋建构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分级设 计,即将每一个核心概念分解成若干具体概 并对具体概念进行分级。 念,并对具体概念进行分级。这些内容是学 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 础知识, 础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能力培养和科 学态度教育的载体。 学态度教育的载体。
(3)善于思考和分析,追求准 )善于思考和分析, 确和精细;同时能听取不同意见, 确和精细;同时能听取不同意见, 理解别人的观点和设计思路。 理解别人的观点和设计思路。 分析精神和开放精神) (分析精神和开放精神) (4)敢于大胆质疑,具有开拓 )敢于大胆质疑, 创新的勇气。(批判精神) 。(批判精神 创新的勇气。(批判精神)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探究”发展变化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探究”发展变化
·测量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并画出曲线图。
得出结论
7.1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见附录三:关于科学探究的案例1.1。
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
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
4.初步了解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和深入,甚至会发展变化。
涉及内容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
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进行比较时,找出多数学生感兴趣的、有条件可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
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4.2 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
反思评价
在教师指导下具有对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的意识。
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完善
探究报告。
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2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2.3 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在教学活动起始阶段,安排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3-6年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3-6年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3-6年级)基本框架及整体特色本套教材是由胡军任主编,与DC加拿大国际交流中心合作编写,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教材,是一套依据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

在2001年12月教育部教材编写立项审批会上,获得小学科学教材惟一的A类。

适合全国各个地区小学3-6年级学生使用。

本套教材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开展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为目的,致力于为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编写以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内化学说以及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等思想为理论基础,整体规划全套科学教材的编写目的、原则、指导思想及要落实的目标和体现的特色。

在教材编写前期,对我国及其他国家或地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台湾、香港等)的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吸取其长,并结合我国国情实际,力求创新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我们坚持教材编写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充分吸收多年来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如列入国家“九五”规划的教育部科技部重点课题——中小幼科技教育研究;正在进行的“十五”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小学科学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力图将科学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教材编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的来说,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遵从了以下原则:原则之一:精选教学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原则。

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习内容,根据有利于学生亲历科学学习过程,有助于实现多领域学习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原则等思想,来精选科学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内容。

尤其重视社会普遍关注的现实性内容以及具有综合性和关联性的内容。

原则之二:注重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的原则。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三至六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三至六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指关于三至六年级学生科学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的临时实验版本。

以下是对该实验稿的解读:
1. 实验范围:该实验稿仅适用于全日制义务教育的三至六年级学生,即小学三至小学六年级学生。

2. 实验目的:该实验稿旨在提供一套针对三至六年级学生的科学课程标准,帮助教师和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教学。

3. 课程内容:该实验稿规定了三至六年级学生所需学习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界的基本概念、科学实验和观察、科学推理和科学表达等方面。

4. 实验教材:该实验稿建议采用的教材包括正式出版的科学教材和相关的辅助教材,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5. 教学方法:该实验稿提供了各年级科学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指南,包括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等。

6. 评价标准:该实验稿给出了对学生科学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进步。

需要注意的是,该实验稿是一个实验版本,可能会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调整和修改,以进一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的实际情况。

因此,教师和学校应密切关注有关部门的最新通知和指导,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小学]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设计思路引言引言主要从以下三方面阐述:(1)科学与技术的作用(科学和技术与人、社会的关系);(2)科学课程对培养儿童科学素质的作用;(3)科学课程标准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科技与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

(科学使人们永无休止地求索和认识世界,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技术则使世界在人的手中得到重新安排,人们生活的世界日益人工化。

)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社会已经越来越依靠科学与技术。

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

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

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标准》是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的依据,以及教学评估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课程性质主要讲清楚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核心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

它与其他课程的关联。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

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6年级)解读89页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6年级)解读89页
和指导。
教师培训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 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 力,以适应科学课程改
革的需要。
03
课程目标解读
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提高 科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
意义
该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 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它也是我国 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科学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全民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标准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 件。它既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的关系, 如可持续发展等。
05
课程实施建议解读
教学建议
创设情境
利用生活实例、实验、科学 故事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 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探究实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 调查等活动,探究科学现象 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精神。
合作学习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 能力,促进学生的交流与互 动。
引导学生探讨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如人工智能的道德考量等。
六年级内容
科学知识
六年级学生应全面掌握小学阶段的科学知识, 为初中学习打下基础。
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 励他们不断探索和发现。
科学探究
六年级学生应能独立完成较为复杂的实验设 计,并撰写实验报告。

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科学(3—6年级)》

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科学(3—6年级)》

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科学(3—6年级)》教学指导意见一、教学的指导思想《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科学》)明确了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实施小学科学课程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达成“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小学科学课程目标。

学科名称由原来的“自然”改为“科学”,这一改变不仅反映了教学内容上的扩展,从以自然现象、事物为主拓展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包括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人文精神、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等,而且包含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

“科学”作为一个概念,本身就包含了探究的过程以及结果。

把“科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同样应该包含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两部分,而且这种知识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事实、概念、规律外,还应该涉及有关的态度与价值观。

这与原来的以自然现象与事实性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自然”学科相比,在学科名称、培养目标、内容标准、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等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进行小学科学课程的实验,必须做到:〃认真学习,转变观念,迎接挑战。

要认真研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标准》,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理解和领会课程标准的内容,明确各项教学要求,把握进行的深度和广度,并落实到《标准》的具体内容上。

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钻研学科知识,提高学科素质,与新课程一道成长。

〃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认知结构,对多姿多彩的世界会产生怏然的兴趣。

因此,应该尊重小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不同的场合、地点去学科学用科学。

要注意科学课程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其相对应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是开放的。

〃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新课程让我们借鉴的经验非常有限,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活动形式及部分新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是积极参与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解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

解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

解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张海龙今天主要从小学科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三个方面逐一解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课程性质《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

”在小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第一、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的科学兴趣。

第二、引领儿童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第三、帮助儿童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使儿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第五、培养儿童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

小学科学的地位意义:小学科学启蒙教育是科学入门教育,教育对象是对科学领域知之甚少的人,教学内容(知识、观点、方法等)是最基本的,浅显的,教学目的旨在使受教育者对科学领域有初步的了解,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学习一些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些最基本的科学观点,形成基本的科学态度。

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开设科学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启蒙教育在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国民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科学启蒙教育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科学启蒙教育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三、科学启蒙教育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第四、科学启蒙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第五、科学启蒙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基础教育课程忆往昔纲要(试行)》为依据,从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出发而提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

依据《纲要》总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不仅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定位于“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使其成为课程总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教师必须正确掌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六个基本理念。

(1)“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第一部分前言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这些都为科学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基本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第一部分前言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这些都为科学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基本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

这些内容需加强科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要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三、设计思路《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叙述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

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叙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三个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

第三部分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描述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及活动建议。

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等六个部分组成。

第五部分为附录,含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案例三个部分。

内容标准是《标准》的核心部分,它是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本《标准》把三个领域(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展开。

每一方面开头用一段文字说明该部分教学内容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实施要点,然后用框图给出各层次教学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具体内容标准展开的逻辑线索,便于读者从总体上认识与把握。

本《标准》将3~6年级的科学课程作为整个基础教育科学课程的一个相对完整的阶段,具体内容标准所表述的是6年级结束时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的程度,不再划分年级或年段,这样可以给教材编写者和教师以更大的创造空间。

考虑到科学探究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并应伴随着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在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中,对它们作了有机的结合。

每一条具体内容标准不一定代表一个课题,也不一定占用一个课时。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可以同时达到多个目标,如学生在以"土壤"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中,可以同时习得有关土壤的性质、土壤和动植物生长、生活的关系等知识以及相关的探究方法,形成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标准》中的"活动建议"仅仅作为理解具体内容标准、设计教材和教案时的参考,并不是硬性规定。

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或重新设计。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分目标(一)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

三、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上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

为了使总目标能够落实到科学课程的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及课程资源配置之中,《标准》将总目标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域进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标,但这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

好的教学活动,往往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

因此,在实践中,各分目标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

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

(一)科学探究内容标准框图1.认识科学探究2.提出问题5.观察、实验、制作6.搜集整理信息7.思考与结论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的学习,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

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四个方面。

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