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含答案)
北京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网课答案

北京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网课答案1.行政区划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A.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正确答案)B.世袭制的需要C.城市的出现D.分封制的解体(正确答案)E.地方自治的需要2.下列因素中,哪两种较能体现地域文化的特点:() *A.方言(正确答案)B.富裕程度C.科举D.官衙E.信仰(正确答案)3.使用无人机,可以拍到:() *A.掩埋在地下的古代墓葬B.古城遗址的轮廓(正确答案)C.地下的古河道D.建筑物的鸟瞰图(正确答案)4.古代的交通枢纽一般是在:() *A.水路陆路交汇处(正确答案)B.铁路旁C.公路与铁路相交处D.水路交汇处(正确答案)E.不同的陆路交汇处(正确答案)5.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应该:() *A.掌握地理学原理(正确答案)B.多看文献资料(正确答案)C.多作实地考察(正确答案)D.关注新技术(正确答案)E.出国旅行6.历史上移民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有利于民族融合(正确答案)B.提高人口素质(正确答案)C.使人口分布更加合理(正确答案)D.有利于地区开发(正确答案)E.有利于对外传播文化7.外来作物是指:() *A.不适合在中国栽种的B.在中国无法培养种子的C.专门用于出口的D.原产地不在中国的(正确答案)E.刚从外国引种的(正确答案)8.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主要的条件是:() *A.保持共同的血统B.形成共同的文化(正确答案)C.共同生活(正确答案)D.承认同一祖先(正确答案)E.使用同样的方言9.大运河沟通了哪些水系:() *A.辽河海河黄河B.海河黄河淮河(正确答案)C.湘江漓江珠江D.黄河淮河长江(正确答案)E.淮河长江钱塘江(正确答案)10.以下哪些不是早期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 *A.风水(正确答案)B.防卫功能C.祭祀功能D.人口聚集E.水运(正确答案)11.京杭运河沟通了下列哪几大水系?() *A.淮河(正确答案)B.珠江C.海河(正确答案)D.钱塘江(正确答案)E.长江(正确答案)F.黄河(正确答案)12.县的上一级政区可能是:() *B.府(正确答案)C.省(正确答案)D.朝廷E.郡(正确答案)13.近代的新兴城市集中在:() *A.沿大运河B.沿海(正确答案)C.沿长江(正确答案)D.沿长城E.沿边疆14.黄河易改道的原因是:() *A.黄河较长B.下游相对平坦(正确答案)C.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正确答案)D.中游黄土高原降水集中(正确答案)15.“车同轨”的意义是:() *A.统一全国道路的长度B.统一全国的交通工具的式样C.统一全国车辆的载重量D.减少因道路宽度不一造成的不便和浪费(正确答案)E.统一全国道路的宽度(正确答案)16.下列不属于七大古都的是:() *B.开封C.郑州(正确答案)D.济南(正确答案)E.北京17.下面哪本书的内容与历史地理知识无关:() *A.《唐诗三百首》B.《三国志》C.《平凡的世界》(正确答案)D.《西游记》(正确答案)E.《史记》18.下列不能作为宋朝不属统一时期原因的是:() *A.宋朝统一的时间太短(正确答案)B.宋朝的疆域太小(正确答案)C.在中国范围内长期存在着多个不同政权D.宋朝国力衰弱(正确答案)19.元帝国建立前,在中国范围内分成七个部分,下列不属于这七个部分的是() *A.四川盆地(正确答案)B.蒙古高原诸部C.朝鲜半岛(正确答案)D.南宋E.金F.西夏20.古代的水利设施对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 *A.增加了农业生产用水(正确答案)B.提供自流灌溉(正确答案)C.加快排除内涝(正确答案)D.便于粮食储存E.增加土地肥力21.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单选题] *A.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正确答案)B.正确理解人地关系C.理解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环境D.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状况22.客家人属于哪个民族?() [单选题] *A.土家族B.京族C.苗族D.汉族(正确答案)E.畲族23.为什么科举录取人数不能代表一个政区的文化水平?() [单选题] *A.一个政区科举的名额是固定的(正确答案)B.科举录取的标准不统一C.考科举不受户籍所在地的限制D.文化水平高的人不一定能考上科举E.科举考试作弊严重24.铁器在哪个时代开始大量使用?() [单选题] *A.汉朝B.秦朝C.春秋战国(正确答案)D.周朝25.公元初的西汉末年大约有多少人口?() [单选题] *A.1亿B.2亿C.6000万(正确答案)D.9000万E.3000万26.中国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是:() [单选题] *A.西安(正确答案)B.南京C.北京D.洛阳27.如何学习历史地理?() [单选题] *A.多查今天的大比例尺地图B.熟悉当代史C.运用地理学的原理(正确答案)D.参加考古发掘28.10世纪中国北方哪个民族建立了辽国?() [单选题] *A.契丹(正确答案)B.夫余C.匈奴D.女真29.说中国的领土像一张秋海棠叶子,是指哪一阶段?() [单选题] *A.安史之乱前的唐朝B.秦始皇建立秦朝C.未承认外蒙古独立前的中华民国(正确答案)D.鸦片战争前的清朝E.元朝30.与齐鲁文化对应的省区是:() [单选题] *A.江苏B.广东C.山东(正确答案)D.陕西E.湖北31.今天的西藏在元时属()管辖。
中国历史地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中国古代城市选址与都城平面布局1.从聚落到城市的发展历程,起关键作用的在于以下两方面原因:________________。
A: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B:商业与农业C:农业生产与水资源D:农业生产与交通道路答案:D2.唐长城修建完成后,又在城市北部修建了大明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A:这样使长安城更壮观。
B:长安城原宫城所在地,地势低洼,因此选择了地势高的龙首原修建了大明宫作为新的宫城。
C:因为保卫长安城的禁军在北面,新修建的大明宫更安全。
D:政治需要答案:B3.中国古代城市中实行的里坊制,从________________彻底废除。
A:汉代B:北宋C:明代D:唐代答案:B4.古人经常称南京城具有“虎踞龙盘”之势,那么“虎踞龙盘”的地理形势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A:钟山B:秦淮河C:玄武湖D:淮河答案:A5.北京城“凸”字形的城市形态形成于________________。
A:清朝B:明代中晚期C:元代D:明代答案:B北方移民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技术贡献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发生在_①_时期,北方人南迁为南方增加了②_,也带来了北方人种植水稻的_③_____,为水稻_④__做出重要贡献。
A:①明朝② 劳动力③施肥技术④ 排水技术B:①唐朝② 劳动力③ 除草技术④ 施肥技术C:①宋朝② 劳动力③ 灌溉技术④ 播种技术D:①唐宋时期② 劳动力③移栽技术④ 插秧技术答案:D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所在地区位于___________。
A:江浙一带B:太湖平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带C:江南地区D:闽浙地区答案:B3.冬小麦属于_①_作物,这一生长期对于南方实现_②____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越冬②稻麦一年两熟B:①春播②稻麦一年两熟C:①夏播②双季稻D:①越冬② 稻麦两年三熟答案:A4.中国历史时期南方一年两熟制,主要实行稻麦轮作A:错B:对答案:B5.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向江南是对亚热带水乡农业全面开发过程,北方南下移民参与所有农业活动的同时,并成为水稻插秧与稻麦复种两项技术的携带者与推广者,这两项技术结束了江南地区火耕水耨的粗放农业,并将土地利用率从___________提升至___________,又提升至___________。
历史地理习题及答案

年中国历史地理学考试试题叙述题—. 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因素。
1. 简述中国古代的几次分封及其影响。
2. 叙述毛乌素沙漠形成的因素。
3. 分析历史时期中国人口变化的特点。
年中国历史地理学考试答案要点叙述题—. 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因素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是造成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的基础。
首先,政治上,各国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以稳定其内部统治,重用人才。
另首先,经济上,各国都注意发展生产经济,实施多个增进经济发展的方法,如屯田制等。
再次,军事上,军事战略的运用,即孙刘合作对抗强大的曹魏政权,获得了明显的效果。
最后,地理环境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也提到了一定的作用。
蜀有剑门之险,吴有长江天险。
北方的魏国即使势力强大,但是其士兵不习水性,而吴国的士兵则习水性,加之吴蜀两国联合起来对付魏国,使曹魏政权无能为力。
三个国家都各有自己的天时地利和人和。
二 . 简述中国古代的几次分封及其影响分封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政体形式,始于周朝,在西汉、西晋时期也有存在。
在历史中,它的影响有下列几个: 1 ,增进了历史的进程。
这重要体现在西周的分封制上。
周统治者面对空前广大的国土,管理起来只能是“望首莫及”,根本管理但是来,因此只能用分封这一方法,建立一种松散的“联邦制”,国家的根本大权属于周天子,这样可巩固国家的统一,拓展了疆土,避免国家发生动乱,在统一的状况下,什么事都好办,因此,历史在这一时期便奇平稳发展。
2 ,使历史由乱到治,巩固了成果。
这体现在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上。
3 ,造成出现分裂割据。
这重要体现在西汉、西晋的“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上。
三 . 叙述毛乌素沙漠形成的因素这里原来与否有沙漠和何时出现沙漠,现在还是一种有争论的问题。
但是有一点能够必定,即使原来有沙漠,但其范畴可能不大,而发展到现在这种状态,则是历史时期人类不合理的耕垦、放牧造成的。
毛乌素地区的古代城址遗迹。
以汉代遗迹进一步沙漠内部最远,在陕北毛乌素地区还发现了夏王朝时代的遗迹和玉器,反映出这个地区过去是很发达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地区已得到开发,秦时在陕北设立了上郡和北地郡,到唐宋时期遗迹、明代遗迹则向沙漠东北边沿地区发展。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含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一填充题(30分)1,我国正史中第一部有地理志的是(《汉书·地理志》)第一部有河渠志的是(史记)2,(唐)李吉甫所撰( 元和郡县图志)和(宋)乐史所撰(太平寰宇记),是我国古代两部地理名著3,东晋时都城( 建康),即今南京市,南宋时都城(临安),即今(杭州)4,隋炀帝开大运河中,沟通黄河淮河的名(通济渠),贯穿河北平原的称(永济渠)5,今西藏地区唐时称(吐蕃),元时属中央(宣政院)管辖1.《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朝的(郦道元)2.《华阳国志》的作者是(东晋)朝的(常璩)3.齐召南是(清)朝人,他的地理学的代表作是(水道提纲)4.唐朝的东京指今(洛阳),西京指今(长安)宋朝的东京指今(开封府),西京指今(河南府)5.明代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迄(山海)关6.自战国秦汉以来,我国北部蒙古高原上先后居统治地位的民族为匈奴、鲜卑、突厥、回鹘、蒙古7.北魏是( 鲜卑)族建立的政权,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8.中国历史时期筑城思想在《周礼~考工记》有充分的体现9..根据《周礼》中国古代的都城一般都分为三重,皇城、宫城、京城二.填空题⒈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介于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灵渠(兴安运河)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命史禄修建而成的岭南最早的人工运河。
⒋夏王朝所统治的范围主要包括以国都为中心的的直接统治区和以方国为主干的地方政区单元。
⒌东晋时期普遍实行的两种地方政区制度是侨州郡和实州郡⒎耧车最早出现于西汉朝。
⒏水排是东汉时期的杜诗发明的,它是当时冶铁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⒐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曾派卫温和诸葛直到夷洲(即今台湾)。
⒑“松郡棉布,衣被天下”指的是元代松江府的纺织业。
⒒明代长江三角洲一带的苏州和松江是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
⒓市舶司最早是在唐代设置的。
⒕汉书是我国正史地理志中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纲的地理名著,它的作者是班固。
⒖华阳国志是东晋时常璩的所撰写的一部我国现存最早而又最完整的区域性地方志。
中国历史地理期末考试答案2022

中国历史地理期末考试答案2022第一章1.下面哪一个题目不属于历史地理研究的范围答案:重访千年古城2.历史地图的主要特点是答案:显示的是过去的地理要素3.关于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答案:历史文献保存情况不好4.孔子说“礼失求诸野”,这里的“诸野”可以理解为答案:地域文化5.地域文化的前提是()。
答案:该区域的文化和周围区域文化有明显的差异第二章6.是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学集大成者,著有《历代舆地图》。
答案:杨守敬7.开始,整个东亚地区都进入到低温气候,气温比现在低1.8℃。
答案:128.公元前1100年左右为近5000年来第一个,持续时间达200年。
答案:寒冷期9.明清小冰期,又称,由于地方志的兴起,对灾害气象的关注和记载比以往世代更多。
答案:方志期10.第四纪又被称为,到距今1万年左右的全新世时期,人类开始进入农业文明。
答案:灵生代11.在《古地理学》中,提出,更新世早期中国气候已经明显分成三个动态大区:东部季风区、内陆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
答案:周延儒12.在中,我国气候普遍寒冷,代表寒冷气候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遗体在东北和华北等地大量发现。
答案:大理冰期13.汉武帝时已经将农牧分界线推至以北地区,并在东汉时期形成农牧杂处的过渡带。
答案:河套14.根据满志敏和朱士光以及王铮等人的研究,以后是气候转折的过渡期,寒冷干燥天气持续到五代时期。
答案:九世纪第三章16.是植被变迁的主导因素,但是历史时期的人为因素也不可小觑。
答案:气候17.在结束后的全新世,由于全球性的温暖湿润气候,形成了现今植物分布的区域状态。
答案:第四纪冰期18.在我国主要分为三个地段,西北的草原和荒漠、北部的草原和荒漠、东部自北而南分布的各种。
答案:林带19.新石器时代,温带和亚热带北界高于现在的纬度,其中暖温带考扩东北、华北与黄土高原的大部分。
答案:2-3个20.距今年的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了大量木结构房屋遗存,柱洞面积之大,足以证明当时所用木料的粗壮。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2020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单选题】 (17分)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包括:(大陆疆土 )2、【判断题】 (16分)历史时期中国的版图是以明朝的疆域和版图为基础的。
(错)3、【多选题】 (17分)罗塞塔碑上有以下哪几种文字:(古埃及文;古希腊文)4、【判断题】 (16分)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文化之地,代表的空间是中间之地。
(对) 5、【单选题】 (17分)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先生创办了①(禹贡学会)与②(《禹贡》半月刊),成为现代历史地理专业的开端。
6、【单选题】 (17分)侯仁之先生认为历史地理研究(昨天、前天)的地理。
第一章1、【判断题】 (10分)疆域是在历史进程中,经过多次境域伸缩与多民族融合形成的政治领属空间。
( 对)2、【判断题】 (10分)法国人儒勒?格鲁塞在他的名著《草原帝国》中清楚地指出:“乾隆皇帝对伊犁河流域和喀什葛尔的吞并,标志着实现了中国自班超时代以来的十八个世纪中实行的亚洲政策所追随的目标,既定居民族对游牧民族,农耕地区对草原的还击。
(对)3、【判断题】 (10分)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进程中,无论疆土局限在农耕区之内,还是迈出农牧交错带向非农业区域延伸,民族之间的交融始终贯穿其中,因此疆域既是历史产物,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并非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功绩(对 )4、【单选题】 (10分)“中国”一词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从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开始)5、【单选题】 (10分)“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6、【单选题】 (10分)(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不仅仅是一条自然界限,也是一条人类生产方式的界限,这条界限以东以南以(②农业)为主,这条界限以西以北以( ③畜牧业)为主。
7、【单选题】 (10分)中国广大国土的形成是(各族人民)的贡献。
历史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环境B. 历史时期的人文地理环境C. 历史时期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D. 现代地理环境答案:C2. 历史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历史文献研究B. 考古发掘C. 遥感技术D. 以上都是答案:D3. 以下哪位学者被认为是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A. 司马迁B. 班固C. 裴秀D. 郦道元答案:C4. 历史地理学与现代地理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研究的时间尺度不同B. 研究的地理范围不同C. 研究的方法不同D. 研究的目的不同答案:A5. 历史地理学中的“历史”一词指的是?A. 过去的时间B. 过去发生的事件C. 过去的时间与事件D. 过去的历史记载答案:C6. 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重要的研究资料?A. 历史文献B. 考古资料C. 口述历史D. 现代地图答案:D7. 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重要的研究领域?A. 历史气候变迁B. 历史人口分布C. 历史城市发展D. 现代城市规划答案:D8. 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技术手段?A. GIS技术B. 遥感技术C. 地质勘探D. 社会调查答案:D9. 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重要的理论基础?A. 地理环境决定论B. 人地关系理论C. 区域发展理论D. 经济全球化理论答案:D10. 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重要的研究主题?A. 历史时期的交通路线B. 历史时期的农业发展C. 历史时期的文化交流D. 现代战争的影响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环境变迁B. 历史时期的人文地理环境变迁C. 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地理变迁D. 历史时期的政治地理变迁答案:ABCD12.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意义包括哪些?A. 为历史研究提供地理背景B. 为现代地理学提供历史资料C. 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D. 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历史参考答案:ABCD13. 历史地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历史文献分析B. 考古发掘与文物研究C.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D. 遥感与地理探测技术答案:ABCD14. 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是重要的历史资料?A. 古代地图B. 古代文献C. 古代遗址D. 现代口述历史答案:ABC15. 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是重要的理论框架?A. 地理环境决定论B. 人地关系理论C. 区域发展理论D. 历史唯物主义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等多个领域。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2020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单选题】 (17分)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包括:(大陆疆土 )2、【判断题】 (16分)历史时期中国的版图是以明朝的疆域和版图为基础的。
(错)3、【多选题】 (17分)罗塞塔碑上有以下哪几种文字:(古埃及文;古希腊文)4、【判断题】 (16分)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文化之地,代表的空间是中间之地。
(对) 5、【单选题】 (17分)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先生创办了①(禹贡学会 )与②(《禹贡》半月刊),成为现代历史地理专业的开端。
6、【单选题】 (17分)侯仁之先生认为历史地理研究(昨天、前天)的地理。
第一章1、【判断题】 (10分)疆域是在历史进程中,经过多次境域伸缩与多民族融合形成的政治领属空间。
( 对)2、【判断题】 (10分)法国人儒勒▪格鲁塞在他的名著《草原帝国》中清楚地指出:“乾隆皇帝对伊犁河流域和喀什葛尔的吞并,标志着实现了中国自班超时代以来的十八个世纪中实行的亚洲政策所追随的目标,既定居民族对游牧民族,农耕地区对草原的还击。
(对)3、【判断题】 (10分)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进程中,无论疆土局限在农耕区之内,还是迈出农牧交错带向非农业区域延伸,民族之间的交融始终贯穿其中,因此疆域既是历史产物,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并非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功绩(对 )4、【单选题】 (10分)“中国”一词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从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开始)5、【单选题】 (10分)“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6、【单选题】 (10分)(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不仅仅是一条自然界限,也是一条人类生产方式的界限,这条界限以东以南以 (②农业 )为主,这条界限以西以北以( ③畜牧业)为主。
7、【单选题】 (10分)中国广大国土的形成是(各族人民)的贡献。
8、【单选题】 (10分)“中国”这一词汇,最初具有(①中心之地 )与(②华夏文化的典型地区)的含义。
中国历史地理题库

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
A. 朱仙镇
B. 佛山镇
C. 汉口镇
D. 扬州镇(正确答案)
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主要连接了哪两大文明区域?
A. 欧洲与非洲
B. 亚洲与大洋洲
C. 中国与西亚、欧洲(正确答案)
D. 印度与东南亚
下列哪座山脉不是中国古代的天然地理分界线?
A. 秦岭
B. 南岭
C. 昆仑山(正确答案)
D. 淮河-长江一线
古代中国的“天府之国”美誉通常指的是哪个地区?
A. 江南水乡
B. 成都平原(正确答案)
C. 关中平原
D. 华北平原
下列哪个城市曾是唐朝的都城?
A. 南京
B. 北京
C. 洛阳
D. 长安(正确答案)
“河套地区”通常指的是黄河沿岸的哪一片区域?
A. 上游青藏高原段
B. 中游宁夏、内蒙古段(正确答案)
C. 下游华北平原段
D. 入海口三角洲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漕运”主要是指通过哪条水道运输粮食?
A. 长江
B. 黄河
C. 京杭大运河(正确答案)
D. 珠江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五岳”之一?
A. 泰山
B. 华山
C. 黄山(正确答案)
D. 衡山
古代“燕赵之地”大致对应今天的哪个省份?
A. 河北(正确答案)
B. 河南
C. 山东
D. 山西。
高考历史历史地理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历史地理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位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家?A. 韩信B. 李白C. 石炜D. 孔子答案:C. 石炜2. 下列哪个地理区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答案:A. 太平洋二、判断题1. 高句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古代朝代。
答案:错误2. 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答案:中国文化的发展可分为古代文化、中世纪文化和现代文化三个阶段。
古代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要特点,强调礼仪、道德、家庭伦理等价值观念;中世纪文化主要受到佛教的影响,追求超越世俗的境界;现代文化则是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逐渐形成,注重科学、民主、人权等价值观。
2. 请简述世界地理的分区方法。
答案:世界地理的分区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按大洲划分、按自然地理特征划分和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等。
按大洲划分是根据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将世界分为亚洲、非洲、欧洲等地理区域;按自然地理特征划分是根据气候、地貌、植被等自然因素将世界分为热带地区、温带地区、寒带地区等;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是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将世界分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等。
四、综合题某国历史悠久,地理环境多样,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请结合该国的历史和地理特点,分析其发展现状及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
答案:该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地理环境多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在历史上,该国曾是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但近年来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该国发展现状是经济持续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但也存在着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突出等。
在未来,该国可能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社会福利改善等方面的挑战。
总之,该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的国家,在保持自身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需要面对现实的挑战,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含答案)1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一填充题(30分)1,我国正史中第一部有地理志的是(《汉书·地理志》)第一部有河渠志的是(史记)2,(唐)李吉甫所撰( 元和郡县图志)和(宋)乐史所撰( 太平寰宇记),是我国古代两部地理名著3,东晋时都城( 建康),即今南京市,南宋时都城(临安),即今(杭州)4,隋炀帝开大运河中,沟通黄河淮河的名(通济渠),贯穿河北平原的称(永济渠)5,今西藏地区唐时称(吐蕃),元时属中央(宣政院)管辖1.《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朝的(郦道元)2.《华阳国志》的作者是(东晋)朝的(常璩)3.齐召南是(清)朝人,他的地理学的代表作是(水道提纲)4.唐朝的东京指今(洛阳),西京指今(长安)宋朝的东京指今(开封府),西京指今(河南府)5.明代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迄(山海)关6.自战国秦汉以来,我国北部蒙古高原上先后居统治地位的民族为匈奴、鲜卑、突厥、回鹘、蒙古7.北魏是( 鲜卑)族建立的政权,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8. 中国历史时期筑城思想在《周礼~考工记》有充分的体现9..根据《周礼》中国古代的都城一般都分为三重,皇城、宫城、京城二.填空题⒈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介于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灵渠(兴安运河)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命史禄修建而成的岭南最早的人工运河。
⒋夏王朝所统治的范围主要包括以国都为中心的的直接统治区和以方国为主干的地方政区单元。
⒌东晋时期普遍实行的两种地方政区制度是侨州郡和实州郡⒎耧车最早出现于西汉朝。
⒏水排是东汉时期的杜诗发明的,它是当时冶铁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⒐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曾派卫温和诸葛直到夷洲(即今台湾)。
⒑“松郡棉布,衣被天下”指的是元代松江府的纺织业。
⒒明代长江三角洲一带的苏州和松江是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
⒓市舶司最早是在唐代设置的。
⒕汉书是我国正史地理志中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纲的地理名著,它的作者是班固。
⒖华阳国志是东晋时常璩的所撰写的一部我国现存最早而又最完整的区域性地方志。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期末考试(20)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题数:50,共 50.0 分)1最先考察中国西部后提出“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的地理学家是()。
(分)1.0 分A、英国人B、中国人C、法国人D、德国人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2东汉末年,农人起义此起彼伏,为镇压起义,刺史的权利发生了哪些转变?()(分)1.0 分A、亲民事B、领兵马C、成为最高行政长官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3南北朝时期,北方和南方都自称中国,其中北方称南方为(),南方称北方为()。
(分)1.0 分A、南蛮,北胡B、南蛮,索虏C、岛夷,索虏D、岛夷,北胡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4西汉刺史制度对刺史的职权有明确的规定,即()。
(分)1.0 分A、“奉诏四条察州”B、“奉诏五条察州”C、“奉诏六条察州”D、“奉诏七条察州”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5以下选项中,属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组成的是()。
(分)1.0 分A、历史人文(社会)地理B、历史自然地理C、历史地理信息系统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6此刻的()在宋朝时期被称为“南京”。
(分)1.0 分A、开封B、扬州C、商丘D、西安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7清朝,()下令在台湾设立台湾府,并归福建省管辖。
(分)1.0 分A、康熙B、乾隆C、雍正D、咸丰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答案解析:8阿斯塔那古墓群所发觉的遗骸证明两千连年前()抵达过新疆地域。
(分)1.0 分A、南亚人B、中东人C、欧洲白种人D、非洲人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9()时期,唐朝击败东突厥,疆域范围扩展到蒙古高原、西伯利亚。
(分)1.0 分B、唐太宗C、唐玄宗D、唐文宗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答案解析:10中国古时选择与维持首都时,以下选项不属于从制内角度考虑的因素和方法的是()。
(分)1.0 分A、位上游B、四塞之地C、设关隘D、近边疆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11明代把一省之权分为三司,其中()是本省的最高行政长官。
2025年成人高考成考(高起本文科)历史地理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5年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在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B. 汉武帝时期开始使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D. 唐朝时期,西藏成为中国的正式行政区划2、关于我国的地理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哪一项?A、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B、中国地大物博,地形复杂多样,跨越多个气候带C、中国的首都是西安D、中国的陆地边界线长达数千公里3、选择题,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这一部分的题重点是考察世界地理、历史事件和古代文明。
3.根据史料记载,最早的中国农民是耕种下列哪个流域的居民?A. 尼罗河流域B. 两河流域C. 黄河流域D. 恒河流域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战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C. 唐朝时期,我国发明了火药,并最早在军事上使用D. 明朝时期,徐光启主持编写了《农政全书》5、根据《汉书》记载,汉朝时期中亚的游牧民族居住在南草监湖周围。
南草监湖是指今天的下列哪一个湖泊?A、乌拉尔湖B、巴尔喀什湖C、里海D、咸海6、下列关于秦朝经济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颁布统一尺寸的度量衡和货币制度B、实行土地兼并制,加强中央对土地的控制C、鼓勵手工业和商业发展D、禁止私铸货币7、在古今中国的各个历史阶段,君主集权的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主要特点之一。
以下哪一项制度体现了这种君主集权的加强?A. 我们知道,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统一了中国,并推行集中权力的体制。
这部制度创设了宰相、御史大夫等官职,限制了地方权力的发展,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是在汉武帝时期形成的一种政策导向,该政策实质上是要求社会上必须有统一的意识形态导向,以巩固皇权统治。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和解析)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和解析)历史部分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与五四运动密切相关的是()A. 辛亥革命B. 七一爆发C. 九一八事变D. 五卅惨案答案:D解析: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主义革命运动,发生在1919年5月4日,其导火索是对《凡尔赛和约》签订后中国赔款问题的不满。
五四运动中,学生们自发地走上街头进行示威游行,并遭到了当时政府的。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中国的建立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近代中国的第一个民主革命运动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中国的建立D. 抗日战争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又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民主革命运动,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至1912年2月12日期间。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封建,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
解答题3. 描述一下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答案: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推动了中国的民族觉醒和民族解放运动。
其次,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为中国的现代化和革命运动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最后,五四运动的爆发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的革命斗争开辟了新的道路。
地理部分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的四大河系的是()A. 长江、黄河、黑龙江、塔里木河B. 长江、黄河、珠江、淮河C. 澜沧江、金沙江、珠江、海河D. 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答案:A解析:中国的四大河系是指长江、黄河、黑龙江、塔里木河。
这些河流是中国境内最长、最重要的河流系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2.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最大内陆湖的是()A. 青海湖B. 洞庭湖C. 太湖D. 泰山湖答案:A解析: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位于青海省。
它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水资源和旅游景点,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咸水湖。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尔雅考试解答解析

3.0分正确答案第一空:陪都我的答案:第一空:陪都5亚洲地理上的中心是在()附近。
(3.0分)0.0分正确答案第一空:乌鲁木齐我的答案:第一空:新疆乌鲁木齐四、判断题(题数:25,共 25.0 分)1西汉以来中国疆域变化微弱是汉族人民奋斗的结果,其他少数名族参与不多。
()(1.0分)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2清朝时期,每省分若干道,道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主管府里的日常行政事务。
()(1.0分)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3中国最早讲述中国和海外联系的书籍是《穆天子传》。
()(1.0分)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首都移动的轨迹主流上是由南而北的。
(1.0分)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5重庆称“蜀”,成都称“巴”。
(1.0分)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6历史上,疆域和领土的含义不一样,领土是由统治者划定范围的。
()(1.0分)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7中国历史上主动利用丝绸之路,积极与中亚、波斯、阿拉伯商人经商。
()(1.0分)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8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已经到达极限了。
(1.0分)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9唐太宗修史时,认为南北朝都属于中国,并修《北史》、《南史》。
()(1.0分)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张良迁都关中的目的是为了就近抵御外敌。
(1.0分)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1首都移动的轨迹主流上是由西向东的。
(1.0分)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2中国最早的现代气候观测站是位于上海的徐家汇观象站。
()(1.0分)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3明朝废除省,改设布政使司。
(1.0分)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4历史上,大多数的陪都是礼仪性、制度性的,并没有实质意义。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历史地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历史地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小题,共25分)1、关中: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其来源有二:一指在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县东北)和大震关(今陇县西北)之间称关中;《长安志》中一指居于函谷关(东),大散关(西),萧关(北)和武关(南)四关之中部,称为关中。
《三辅故事》。
现在通称关中是指秦岭以北,黄龙山、桥山以南,潼关以西,宝鸡市以东的渭河流域地区。
一般认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后增东方的潼关和北方的金锁两座)。
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关中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史记》中称其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和“四塞之国”。
考核知识点,参见P228、2212、扬一益二考核知识点:经济区域,参见P232、2223、湖广熟,天下足考核知识点,经济区域变迁,参见P2344、东南财赋地考核知识点,经济区域变迁,参见P2365、南四湖考核知识点:中国江河湖沼演变,参见P110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3题,共36分)1、简述我国五千年来气候变化情况。
考核知识点:气候变迁,参见P332、谈我国古代农牧业分界线的变迁情况。
考核知识点,参见P古代农牧业分界线的变迁。
农业与牧业的分离是在原始社会晚期发生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随后,我国农业与牧业之间的分界线逐渐形成,并多次发生变迁。
夏、商、西周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有许多部落,他们过着游牧生活,与华夏诸部杂居。
农业区主要集中在三河地带,即渭河、黄河与洛河地区,北界到达汾水流域。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及牛耕的使用与推广,使农业区得以迅速扩大。
《史记·货殖列传》说当时的农牧业分界线大致为龙门——碣石一线。
这条分界线经过太行山、北京北等地。
龙门指山西河津、陕西韩城附近的龙门山,碣石指今辽宁绥中县的碣石。
此线以北、以西多马、牛、羊等物产,为牧业区,以南为农耕区。
中考地理历史试题及答案

中考地理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A. 洞庭湖B. 鄱阳湖C. 青海湖D. 太湖答案:B2. 下列哪个国家不属于“金砖五国”?A. 中国B. 俄罗斯C. 印度D. 加拿大答案:D3.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由谁改进的?A. 蔡伦B. 毕昇C. 张衡D. 祖冲之答案:A4.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C5.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南昌起义D. 秋收起义答案:B6. 我国最长的河流是:A. 长江B. 黄河C. 珠江D. 黑龙江答案:A7.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作者是:A. 罗贯中B. 施耐庵C. 吴承恩D. 曹雪芹答案:D8.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9. 下列哪个国家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A. 中国B. 印度C. 俄罗斯D. 日本答案:C10.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发生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_。
答案:台湾岛2. 我国的首都北京位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
答案:华北地区3. 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今天的________。
答案:西安4. 我国历史上的“三国鼎立”时期,指的是魏、蜀、________。
答案:吴5.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________朝。
答案:隋朝6.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
答案:塔克拉玛干沙漠7. 我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发生在________朝。
答案:汉朝8. 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是________。
答案:青海湖9. 我国历史上的“开元盛世”发生在________朝。
答案:唐朝10.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含答案)中国历史地理试题一填充题(30分)1,我国正史中第一部有地理志的是(《汉书地理志》)第一部有河渠志的是(史记)2,(唐)李吉甫所撰(元和郡县图志)和(宋)乐史所撰(太平寰宇记),是我国古代两部地理名著3,东晋时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南宋时都城(临安),即今4,隋炀帝开大运河中,沟通黄河淮河的名,贯穿河北平原的称5,今西藏地区唐时称,元时属中央管辖1.《水经注》的作者是朝的2•《华阳国志》的作者是朝的3•齐召南是朝人,他的地理学的代表作是4•唐朝的东京指今,西京指今宋朝的东京指今,西京指今5•明代的长城西起关,东迄关 6.自战国秦汉以来,我国北部蒙古高原上先后居统治地位的民族为匈奴、鲜卑、突厥、回鹘、蒙古7•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历史时期筑城思想在《周礼~考工记》有充分的体现9••根据《周礼》中国古代的都城一般都分为三重,皇城、宫城、京城二.填空题1.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介于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 灵渠(兴安运河)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命史禄修建而成的岭南最早的人工运河。
4•夏王朝所统治的范围主要包括以国都为中心的的直接统治区和以方国为主干的地方政区单元。
5•东晋时期普遍实行的两种地方政区制度是侨州郡和实州郡7.耧车最早出现于西汉朝。
&水排是东汉时期的杜诗发明的,它是当时冶铁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9•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曾派卫温和诸葛直到夷洲。
10. 松郡棉布,衣被天下”指的是元代松江府的纺织业。
11.明代长江三角洲一带的苏州和松江是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
12•市舶司最早是在唐代设置的。
U 汉书是我国正史地理志中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纲的地理名著,它的作者是班固。
15. 华阳国志是东晋时常璩的所撰写的一部我国现存最早而又最完整的区域性地方志。
三.选择题1,法显是的咼僧,慧能是的咼僧a汉代b唐代c北魏d东晋2,水经注的作者是,水经注疏的主要作者是C a班固b 裴秀c杨守敬d郦道元e全祖望3,明代长城西起,东至a雁门关b娘子关c山海关d嘉峪关e鸭绿江4, 年中俄两国缔结了《尼布楚条约》,年中俄又订立了《恰克图条约》a1586 b1736 C1689 d^!728 e1812 5,汉武帝时,设置的河西四郡是a安定b武威c酒泉d西海e张掖f五原g敦煌h北地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外国平等划定边界的条约是:A瑗珲条约;B中美望厦条约;C 尼布楚条约;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2,历史上最稳定的行政区域是:A 县级政区;B省级政区,C州级政区;D乡或镇。
3,行政区划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人口的增加;B农业区的扩大;C分封制的终止;D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4,中国历史上农业和牧业的分界线大致在:A阴山;B贺兰山;C 终南山;D太行山。
5,下面哪一个题目不属于历史地理研究的范围:A九朝古都的今昔;B五百年来北京的气候变迁;C泉州沿革;D重访千年古城。
6 中国最早的历史地理著作是:A《汉书.地理志》;B《山海经》;C《水经注》;D《史记•大宛列传》(B ) 7,西藏成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开始于: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哪一种政区主要设置于少数民族地区:A都护府;B节度使;C双头郡;D厅。
9,黄河下游容易决口和改道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平缓;B水量变化太大;C堤防不巩固;D中游流经黄土高原。
10商朝在今黄河以北有野象分布,说明:A当时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B当时人口密度很低;C 当时的植物比现在丰富;D当时人重视生态保护。
11,历史地图的主要特点是:A年代悠久;B显示的是过去的地理要素;C古今对照;D,附有历史资料。
12,湖广”是指:A湖南与广东;B湖北与广东;C湖北与湖南;D 湖北、湖南与广东、广西。
13, 在河西走廊高立行政区域开始于: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
14, 省正式成为行政区划开始于:A宋朝;B 金朝;C元朝;D明朝。
15,四川”一名的来历是:A境内有四条主要的河流;B宋朝设置过川陕四路;C当地有四个带川”字的政区;D是四川行省的简称。
16,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移民都是北而南,主要是因为:A南方经济比较发达;B南方远离政治中心;C南方具有对移民的拉力;D异族北方侵入。
17,苏北的洪泽湖形成于:A清代;B宋代; C明代;D元代18,中国人口突破4亿形成于:A清代;B宋代;C明代;D元代。
19,西汉的朔方大致在今天的:A河西走廊;B山西;C蒙古高原;~ 5 ~D 内蒙古南部。
20,努尔哈赤称帝、 建立金的地点是:A 赫图阿拉;B 萨尔浒;C 建州女真;D 盛京。
3、县和郡 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开始出现 于哪个时期? A A 、春秋时期B 、 战国C 、秦朝D 、汉代4、 羁縻府州是 B 代设置的一种特定的 地方行政区划体系。
A 、隋代B 、唐朝C 、 宋朝D 、明朝5、我国建立的第 一个民族自治区是D A 、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 B 、西藏自治区C 、广西壮族自 治区 D 、内蒙古自治区 6、迄今 为止最早的干栏式木构建筑遗址发现于C口文化 文化 哪个朝代开始使用绿肥? B A 、商朝 B 、西周 C 、秦朝 D 、汉代 A 、仰韶文化 C 、河姆渡文化7、在我国农业历史上,是从 B B 、大汶D 、龙山城市的下列哪个?B A、广------------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 6 ~州B、泉州C、杭州D、苏州9、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增加,坊”与市”的界线被打破是在哪个朝代?B A、唐代B、北宋C、南宋D、元朝10、我国城市中的前市后坊”布局结构形成于哪个时期?A、秦朝B、汉唐时期C、唐宋时期D、宋元时期11、我国古代第一部水利专著是D (明潘季驯) A、《史记河渠书》B、《吴中水利书》C、《行水金鉴》D、《河防一览》12、陶瓷业在宋代很发达,其中以”瓷都” 闻名于世的地方是B A、浙江龙泉B、江西景德镇C、江苏宜兴D、广东石湾三,问答题1,试述我国古代都城选择的主要标准,以及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建都地点和过程详见笔记中国城市的城址选择~选址原则西汉:长安东汉:洛阳西晋:洛阳东晋: 南京隋唐:(两都制)长安洛阳(东都)元: 大都(北京)明:北京清:北京2,分析唐代以后西安失去全国政治中心的原因关中丧失全国政治中心,是生态气候、政治军事防御以及经济状况等因素的互相影响的结果。
一、生态环境与气候的变化生态环境与气候是古代都城选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安之所以长期作为古代都城,正是于长安及关中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河流众多,森林茂密,气候较为怡人。
然而,长安及关中地区历经数千年的开发,人口大量增加,历史上掀起过一次次土地开发的热潮。
关中地区的开发,使之成为“天府”,但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历代建都时,往往大兴土木,各项建筑用材和生活、生产燃料的需求大量增加,而这些木材都取之于附近的山林,使森林受到巨大的损失。
唐政府曾在东西两京附近盛产木材的地区设置了六监,掌管采伐工作,供应建设所需。
曾有“八水绕长安”美誉的西安水系,在唐代以后也随着环境的恶化遭到灭顶之灾。
河流的水量大为减少乃至干涸,水土流失也十分严重,这与秦岭森林的破坏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这种情况导致了长安的环境优势已不存在,从而影响长安政治经济的发展,使其地位逐渐下降。
在气候方面,唐中期以来,西安及关中地区的气候变化较大。
唐贞观元年以后, 长安地区的气候以寒冬为主,不时有霜雪害稼的现象。
北宋时,关中地区气候继续偏凉,旱灾情况,次数甚多。
北宋地区的这一凉干气候所引起的灾害致使饥荒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宋代长安地区的经济的发展。
金代前期关中地区气候略有回升,年平均温度略高于现代,是温干型气候。
但后期气候又转寒。
这种不稳定的气候波动势必对长安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而且金代关中地区旱灾较为严重。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西安及关中地区的生态环境与气候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其已经丧失原有的环境优势,这势必会影响到后世建都于此。
二、政治及军事上防御的考虑关中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北的必经之地,又是西北地区到达中原的门户,能否牢固有效地控制关中,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
很明显,建都关中可以加强政府在西北的防御能力,因为只有把政府机关置于前线,以都城守卫边疆,才能加强边境的防御实力,才不会在战争中掉以轻心。
汉代在都城长安的西北的咸阳原上修建陵墓、设置陵县、迁徙关东富豪,唐代也在关中平原的北部,北山脚下依山建陵,究其原因,除了讲求风水”之外,封锁匈奴、突厥进入关中的交通要道、加强在西北的防御能力是其最重要的原因。
明朝皇陵的地址选择在北京西北的昌平地区,距离边墙非常之近,就与汉、唐皇室选择陵墓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民族的祖先崇拜意识使得人们不能容忍祖陵受到丝毫侵犯,保护祖陵也不能有任何懈怠,而把都城和祖陵置于前线,显然可以有效地加强边境的防御能力。
这就说明,在西北边境少数民族政治军事实力较强的时期,西北边境多事,各统一王朝为了能够与这些边境政治势力相抗衡,都会建都关中以绾毂西北的门户,就近处理各项征战事务,进行有效的防御和出击。
而到了封建社会晚期,如宋、元、明、清时期,随着我国北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蒙古族、满族(皇太极时将女真族更名为满族)等政治军事势力的崛起,边境政治斗争的重心已经转移到北方和东北,如果再建都关中则舍近求远,边疆的防御力量会大打折扣。
所以政治中心在封建社会后期东移北迁成为必然的趋势。
三、西安地区经济的衰落及漕运的中断唐长安毁灭与关中京畿地位丧失的更深层原因,主要在于经济方面。
在生产力低下,交通运输不发达的古代社会,统一王朝的都城(政治中心)一般要与经济重心(富庶地区)相重合。
是故以唐末五代为转折,都城开始东移南迁。
换言之,即自秦汉以来关中的区位优势,历经千年沧桑,已经改观,而其区位劣势寓内西偏,天下劳于转输”,日渐明显,不可逆转。
审视唐末朝廷之情形,最窘迫者,莫达于缺乏劲旅和匮乏钱粮二端。
降至唐代,江淮流域的经济富庶已呈赶超黄河中下游之势。
在唐以前,关中地区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但是在唐代,关中地区的粮食已不能满足长安城的需求,但与此同时,渭河漕运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唐中叶,漕渠一度阻塞,漕粮只得仍渭水运输,有时不得不边挖沙边行船,其艰难程度非同一般。
而到唐以后,再未发现有关运输船只行驶于渭水、漕渠的记载,仅有小舟摆渡,恐怕是水流细小,难以行船了。
长安城供给线的中断,使得长安无法立即承载过多的人口,换言之,这一状况,使得定都长安的成本大大提高,首先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疏浚渭河或重挖运河。
四、长安城被毁这座凝聚着建筑工匠天才智思和无数钱财民力的繁华帝都,却在唐未短暂的20余年间,先后遭受多次的兵火之劫,毁为一片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