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家的故事.ppt
合集下载
[理化生]中国著名化学家简介一-PPT课件
最早在唐朝,张怀难在《书断》中说:"汉兴, 有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北宋的《负宣 野录》中也说"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 也。"北宋的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说:"汉初, 已有幡纸代简,成帝时有书诏,至后汉元兴,中常 侍蔡伦以敝布及鱼网树皮而作之弥工,如蒙括以前 已有笔之谓也。"南宋的史绳祖在《学斋拈笔》中也 说:"纸笔不始于蔡伦蒙括,......但蔡、蒙所造,精 于前世则有之,谓纸笔始于此二人,则不可也。"由 此可见唐宋以来,确有一些人认为:纸并非始于蔡 伦。这一观点到了当代,争论更为激烈。原因是一 些出土的新发现为上述观点提供了新的论证。
上述古籍中有关"纸非始于蔡沦"的 叙说是因为对纸的定义认识模糊,不加 辨别地把前汉与后汉两个不同朝代、把 丝织"纸"与植物纤维纸两种性质截然不 同的"纸"混为一谈所造成的.上述出土的 所谓"西汉昧纸",因为断代不明确,证 据不足,迄今仍无"片纸只字"证明它们 是西汉麻纸。其次历史文献上也没有任 何有关西汉麻纸的记载。
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第三、五届全国
人大代表以及《化学通报》等学术刊物 编委。他学风严谨,为人正直,一生献 身于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
蔡伦(约公元63一121)
• 蔡伦,字敬仲,湖南来阳县人。东汉明帝
刘庄年(公元58一75)未,开始在宫掖做 事。到汉和帝刘肇即位时,他做了皇帝的 侍从宫官,传达诏令,掌管文书,参与军 政机密大事。
中国化学家
蔡馏生
• 蔡馏生教授生于1902年福建省泉州市人。 192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32年在 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
化学生活中的趣味故事.ppt
钻石失窃前后
随后,考尔太太陪同海威博士前往珍宝室参观,当她撕下 湿漉漉的白色封条,打开箱盖的时候,突然发现钻石不见了。 她只喊了声“上帝”就昏过去了。沉着、机灵的海威唤醒主人, 问明经过,安慰她说:“别急!事情总会水落石出的。”
海威扶着考尔太太来到客厅,把钻石失踪的事向三位绅士 说明,然后风趣地说:“尊敬的先生们,这调皮的钻石,不会 飞到你们的手里吧?”三位绅士耸耸肩,双手一摊,异口同声 地说:“我的上帝!这绝不可能!”
vv
蚊虫叮咬怎么办?
当皮肤被蚊虫叮咬后,应立即用手紧紧捏住叮咬处,以防 止甲酸扩大侵蚀面。同时,用脱脂棉蘸稀氨水在叮咬处涂擦。因 为氨水具有弱碱性,当氨水侵入皮肤内,就与甲酸发生中和反应, 生成的甲酸铵对皮肤无刺激作用,痒便止住了。需要注意的是浓 氨水对皮肤具有腐蚀作用,因此在止痒时必须稀释后再用。根据 这个道理,像小苏打(碳酸氢钠)溶液及肥皂水等弱碱性溶液, 也可以用来止痒。
硫化氢的毒性在于它能抑制人体中某些酶的活性,尤其容 易和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Fe3+结合,是氧化酶失去活性, 引起呼吸障碍,并牵连到对氧不可缺少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 经细胞兴奋性降低,内窒息作用加剧,从而中毒。中毒者轻者会 引起头痛、眩晕,重者会出现惊厥、昏迷不醒等症状,甚至当场 发生“触电”似的猝死。
1961年,富山县成立了“富山县地方特殊病对策委员会”, 开始了国家级的调查研究。1967年研究小组发表联合报告,表 明“骨痛病”主要是由于重金属尤其是镉中毒引起的。1968年 开始,患者及其家属对金属矿业公司提出民事诉讼,1971年审 判原告胜诉。被告不服上诉,19v7v 2年再次判决原告胜诉。
世界八大著名公害事件
vv
鱼池案件的凶手
1983年7月20日,沿海某城市鱼品加工厂的工人为了迎接秋 季渔汛的到来,正在抓紧消除咸鱼池里的污泥浊水。谁曾想到, 正当大家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一个看不见的恶魔正悄悄地降临: 在水池里工作的工人突然感到一阵头晕、胸闷,有的人抱住头直 喊头疼,紧接着有人出现了休克、昏迷。尽管有关部门火速组织 医务人员全力抢救,结果还是有4名工人因抢救无效而死亡,还 有10多名工人严重中毒。
21 诺贝尔精选教学PPT课件
液体 炸药
固体炸药 雷管
爆炸力 更大的
炸药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 了他的整个生命。
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 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 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 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 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 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这种 炸药必须引爆后才能爆炸。为此,诺 贝尔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 装置——雷管。 从此,劈山筑路, 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 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
从这份遗嘱中,你读懂了什么?
我体会到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博大的胸怀、无私奉献的 精神和对全人类的热爱,感受到了他的伟大的人格力量。诺贝尔 奖不仅表现出这位科学家的伟大人格,而且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 飞跃、发展,越来越成为世界科学技术冠军的标志,激励着越来 越多的精英献身科学事业,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 和交流。
诺贝尔
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
本文讲了: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投入 了整个生命。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弟 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有一次自 己也被炸得满身鲜血,险些丧命。诺贝 尔逝世后,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将自己的遗产捐献给科学事业。
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 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 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 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 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突然,一 个满身鲜血的 中年人冲出浓 烟,高举双手 呼喊着:“成 功了!成功 了!”他,就 是诺贝尔。
最后,诺贝尔终于成功了,你 觉得他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_的诺贝尔。
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 点燃 了导火线,双眼紧紧盯着 缓 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 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 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 不放。
趣味化学课件
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
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获得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玻尔被迫离开将要被德国占领的祖国。
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金质奖 章溶解在一种溶液里,装于玻璃瓶中,然后将它放在柜面上。 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那瓶溶有奖章的溶液就在 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这是一个多么聪明的办法啊! 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奖 章。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 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无穷的智慧。 那么,玻尔是用什么溶液使金质奖章溶解呢?原来他用的溶 液叫王水。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按1:3的体积比配制成的 的混和溶液。 由于王水中含有硝酸。氯气和氯化亚硝酰等一系列强氧化剂, 同时还有高浓度的氯离子。因此,王水的氧化能力比硝酸强, 不溶于硝酸的金,却可以溶解在王水中。 以上的小故事可以分享给不爱学习的孩子看,让孩子了解一 下化学有趣的地方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哦.
七.吹即燃的蜡烛
原来,魔术师在表演之前将蜡烛芯松散开,滴
一进般了的些蜡溶烛有,白当磷它的燃二烧硫的化时碳候溶,液一。口因气为就二可硫吹化灭碳.
然液而体,是请极看易魔挥术发师的的物表质演,吧魔。术只师见吹魔口术长师气手使里其拿挥 一只蜡烛,并且故意让台下的观众看看,让观众 发速度进一步加快,当二硫化碳挥发完了,烛芯上 相信这是一只普通蜡烛,然后把蜡烛插到蜡台上, 他留对下准极蜡为心细吹小一的口白气磷后颗,粒蜡,烛白便磷燃与烧空起气来中了的。氧气
小结
化学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目前,化学家们正运用化学的 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例如能源问题、粮食问题、 环境问题、健康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总之,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 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密 切的联系,所以,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去学习化学,也可以 将我们学到的理论化学知识积极运用于生活中,善于去发 现和总结知识,我们就可以很轻松的学好化学。
化学发明史上的中国人.ppt
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和公布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蔡伦又榜上有名主要原料檀木荛花雁花菠萝叶草木灰竹子马拉巴粟一取檀木雁皮荛花等树皮捣碎加入草木灰等用蒸煮树皮原料放于向阳山上日晒雨淋不断翻覆让树皮自然变白三将树皮原料等碾碎浸泡发酵打浆加入树糊调和成浆置于阳光晒干六陶弘景与焰色反应我国南北朝公元5世纪末时期有名的医学家和炼丹家
Hale Waihona Puke 经:非半弗 ,则不动;说在端。
经:非半 ,进前取也。前,则中无为半,犹端也。前后取,则端中也。 必半 ;毋与非半,不可 也
此条是说分割一个长形的东西,先斫去一半,再斫去余下 之半,如此不断的分割下去,最后会达到不能再分割成半的地 步,这便得到一个“端”,而由于分割的方式不同,得到的 “端”位置也不同,从一端往另一端斫,则“端”在两头,从 两头往中间斫,则“端”在中间。“毋”和“非半”(不能分 割成两半者),都是不能再斫为两半的。 关于“端”是几何上 的点还是物质上的微粒,曾引起广泛的争论。其实,这种区分 在《墨经》中不是泾渭分明的,这是人类认识的早期理论思维 发展尚不成熟的表现。“端”量度为零而又不是“无”,这是 一种不可分量的观念。
《周易参同契》中叙述最详细的
部分,也是书中的核心内容,就是炼 制“还丹”。原文记载共分三变,第 一变是将15份金属铅放在反应器四周, 加入6份水银,再用炭火加热,便生成 铅汞齐。魏伯阳认为“火”也参加反 应,是反应物。所以他说,要用6份炭 的炭火微微加热,铅与水银、炭火这 三种“物质”相互含受,才能够发生 变化而生成铅汞齐。第二变是随着火 力的增大,水银逐渐被蒸发掉,铅被 氧化为一氧化铅和四氧化三铅,反应 完毕时,主要生成黄丹,即黄芽 (Pb3O4)。第三变是将第二变的产物铅 丹与9份水银混合、捣细、研匀,再把 这种混合药料置入丹鼎鼎中,密封合 缝,务必使其不开裂、不泄气,然后 加热。先文火后武火,昼夜察看,注 意调节温度,反应完毕,丹鼎上部得 到红色的产物“还丹”。这种“还丹” 就是氧化汞。
Hale Waihona Puke 经:非半弗 ,则不动;说在端。
经:非半 ,进前取也。前,则中无为半,犹端也。前后取,则端中也。 必半 ;毋与非半,不可 也
此条是说分割一个长形的东西,先斫去一半,再斫去余下 之半,如此不断的分割下去,最后会达到不能再分割成半的地 步,这便得到一个“端”,而由于分割的方式不同,得到的 “端”位置也不同,从一端往另一端斫,则“端”在两头,从 两头往中间斫,则“端”在中间。“毋”和“非半”(不能分 割成两半者),都是不能再斫为两半的。 关于“端”是几何上 的点还是物质上的微粒,曾引起广泛的争论。其实,这种区分 在《墨经》中不是泾渭分明的,这是人类认识的早期理论思维 发展尚不成熟的表现。“端”量度为零而又不是“无”,这是 一种不可分量的观念。
《周易参同契》中叙述最详细的
部分,也是书中的核心内容,就是炼 制“还丹”。原文记载共分三变,第 一变是将15份金属铅放在反应器四周, 加入6份水银,再用炭火加热,便生成 铅汞齐。魏伯阳认为“火”也参加反 应,是反应物。所以他说,要用6份炭 的炭火微微加热,铅与水银、炭火这 三种“物质”相互含受,才能够发生 变化而生成铅汞齐。第二变是随着火 力的增大,水银逐渐被蒸发掉,铅被 氧化为一氧化铅和四氧化三铅,反应 完毕时,主要生成黄丹,即黄芽 (Pb3O4)。第三变是将第二变的产物铅 丹与9份水银混合、捣细、研匀,再把 这种混合药料置入丹鼎鼎中,密封合 缝,务必使其不开裂、不泄气,然后 加热。先文火后武火,昼夜察看,注 意调节温度,反应完毕,丹鼎上部得 到红色的产物“还丹”。这种“还丹” 就是氧化汞。
化学史课件 诺贝尔
1863年 发明硝化甘油引爆雷管。取得硝化甘油专利权, 并回到斯德哥尔摩与父亲共同设厂. 1864年工厂爆炸,胞 弟因此不幸亡故;设立湖上工厂;开办第一家制造硝化甘 油的公司。
诺贝尔的一生
1868年 与父亲共同受颁瑞典皇家科学学院之雷特斯泰奖 (Letterstedt )。 1871年 1872年 1873年 1875年 1887年 1889年 1890年 1895年 1896年 黄色炸药被运用於普法战争。 父亲过世。 将研究室迁往法国巴黎。 发明明胶炸药(Gelatine)。 为无烟火药申请专利,并命名为“巴利斯悌(Ballistite)”。 母亲过世。 遭法国迫害,迁往义大利,设立圣列模研究所。 12月27日立下遗嘱,将设立“诺贝尔奖”。 12月10日病逝于义大利圣列模。
诺贝尔的家世
“诺贝尔”是道地的瑞典姓氏,这个姓原本叫做“诺贝留斯” (Nobelius),是依该家族出身的教区名称而来,直到阿弗 雷得˙诺贝尔的祖父才将这拉丁语式的姓缩短为Nobel.。 阿弗雷得˙诺贝尔的祖先有好几位是学者,并列名于瑞 典的文化史上,其中最知名的是发现“淋巴组织”的欧鲁夫 ·鲁德贝克(Olof Rudbeck, 1630~1702),他是十七世纪 北欧最有名的科学家兼博物学家,也阿弗雷得·诺贝尔高祖 母(祖父的祖母)的父亲·阿弗雷得的父亲因曼纽·诺贝尔 (Immanuel Nobel,1801~1872 )天生具有绘画及机械制图 的才能,既是建筑师,也是位机械工程师;母亲安得丽塔· 亚赛(Andrietta Ahlsell , 1805~1889)坚定而聪慧,即 使在阿弗雷得小时候一段不算短的经济拮据岁月中,仍能保 有乐观的态度,并让出生后健康状况不佳的阿弗雷得顺利长 大。
研究开发初期
科学家-拉瓦锡 PPT
《科学发现与今天》 中国矿业大学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红磷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红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1、红磷燃烧,产 生大量的白烟。
2、燃烧着的红磷 逐渐熄灭。
3、打开弹簧夹后 集气瓶内的水面 上升,约占集气 瓶容积的1/5。
《科学发现与今天》 中国矿业大学
红磷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讨论:
拉瓦锡通过
实验现象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呢?
红蜡磷ຫໍສະໝຸດ 烛红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蜡烛+ 氧气 点 燃 水 + 二氧化碳
(白烟且易溶于水)
《科学发现与今天》 中国矿业大学
(气体)
通电
水
氧气 + 氢气
H2O
O2
H2
氢气 + 氧气
H2
O2
点燃
水
H2O
氢元素 氧元素
《科学发现与今天》 中国矿业大学
1.3、能量守恒的启蒙工作
有机物和金属在燃烧后截然不同的反应 但是很可惜当时还没有严格的定量概念!
《科学发现与今天》 中国矿业大学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拉瓦锡焚书: 一个时代远去了:从燃素说到氧化说
《科学发现与今天》 中国矿业大学
1.3、对空气成分的研究
拉瓦锡把少量的汞(水银)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见图),连 续加热达十二天之久,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 成了红色的粉末,同时容器里的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五 分之一。拉瓦锡研究了剩余的那部分空气,发现这部分空气 既不能供给人类及动物呼吸来维持人类及动物的生命,也不 能支持可燃物的燃烧。这种气体后来被人们称之为氮气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红磷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红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1、红磷燃烧,产 生大量的白烟。
2、燃烧着的红磷 逐渐熄灭。
3、打开弹簧夹后 集气瓶内的水面 上升,约占集气 瓶容积的1/5。
《科学发现与今天》 中国矿业大学
红磷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讨论:
拉瓦锡通过
实验现象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呢?
红蜡磷ຫໍສະໝຸດ 烛红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蜡烛+ 氧气 点 燃 水 + 二氧化碳
(白烟且易溶于水)
《科学发现与今天》 中国矿业大学
(气体)
通电
水
氧气 + 氢气
H2O
O2
H2
氢气 + 氧气
H2
O2
点燃
水
H2O
氢元素 氧元素
《科学发现与今天》 中国矿业大学
1.3、能量守恒的启蒙工作
有机物和金属在燃烧后截然不同的反应 但是很可惜当时还没有严格的定量概念!
《科学发现与今天》 中国矿业大学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拉瓦锡焚书: 一个时代远去了:从燃素说到氧化说
《科学发现与今天》 中国矿业大学
1.3、对空气成分的研究
拉瓦锡把少量的汞(水银)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见图),连 续加热达十二天之久,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 成了红色的粉末,同时容器里的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五 分之一。拉瓦锡研究了剩余的那部分空气,发现这部分空气 既不能供给人类及动物呼吸来维持人类及动物的生命,也不 能支持可燃物的燃烧。这种气体后来被人们称之为氮气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我们的化学家 课件品质课件PPT
“衣柜”中的化学
因为有了化学工艺,我们才会有各种各样的漂亮衣服,让 我们更加自信!
如何鉴别真假毛领呢?
如何区分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呢?
• 灼烧法:天然纤维灼烧后,灰烬一捏即碎;合成 纤维灼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灼烧后灰烬捏不 碎。
• 天然纤维灼烧情况又分两种: 1、棉、麻等含有植物纤维素的物质:燃烧时会闻
这是什么物质?
小结
1、物质的鉴别原理:利用物质的不同性质采 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其产生不同的现象而
区别开来。
2、除杂质的原则: (1)不增: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不减:不能使被提纯物质减少; (3)易分离:除杂后的生成物和被保留物质 易于分离。
畅谈收获: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必不可 少的部分,只要有生活,就有化学,化 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我们爱生 活,我们爱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 加绚丽多彩!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 元素 些
对人体的作用
摄入量过量或过低对 人体健康的影响
微 量
铁
血红蛋白的成分, 能帮助氧气的运输
缺铁会引起贫血
元 素锌
影响人体发育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 长迟缓,发育不良(呆小症)
对 人
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 硒 有防癌、抗癌作用 和癌症;如摄入量过高,
体
会使人中毒
的 作碘 用
我们的“化学家”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必不可 少的部分,只要有生活,就有化学。
“行车”中的化学
汽车的各部分配件由什 么材料组成的呢?
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组 成的呢?
“住房”中的化学
每一座楼房、建筑,从门窗、玻璃到建筑用得钢 钢筋混凝土、大理石等建筑白质 是机体生长的主要原料; 是供能物质等
近代化学之父-PPT精选文档
道尔顿的原子论不仅在英国化学界,而且在整个科学界引起 了重视和推崇。1816年 法国科学院选道尔顿为外国通讯院士。1822年在没有征求道尔顿本人意见的情况下, 英国皇家学会增选他为会员。其后他先后被聘为柏林科学院名誉院士、莫斯科自然科 学爱好者协会名誉会员、慕尼黑科学院名誉院士。对此道尔顿没有丝毫兴趣,他仍然 象过去一样,将自己的热情和精力奉献给科学,继续从事原子论的研究,测定各种元 素的原子量,继续过着那朴实而紧张的隐居式生活。道尔顿的清贫生活,特别是那简 陋的住房和艰苦的工作条件,使慕名而来访的科学家感到意外。由于他们的大声呼吁, 英国政府才在1833年关心起道尔顿的生活,决定每年给他150英镑的微薄的养老金, 以供他晚年生活。 1837年4月,他刚过70岁,不幸中风,后经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便又象往常那样继 续工作。直到1844年7月26日晚,他还用发抖的手记下最后一篇气象日记。第二天清 晨,他就象婴儿入唾一样静静地长眠了。享年77岁。对道尔顿的逝世,曼彻斯特市民 们感到非常悲痛,当时的市政厅立即作出决定,授子这位科学家以荣誉市民的称号, 将他的遗体安放在市政厅。4万多市民络绎不绝地前去致哀。8月12日公葬时,有100 多辆马车送葬,数百人徒步跟随,沿街商店也都停止营业,以示悼念。一位终身未娶、 没有后人也没有钱财的普通市民,在死后能获得这种非同寻常的礼遇,可见人们对道 尔顿的崇敬。
• •
•
科学征递上的攀登
• 曼彻斯特是英国产业革命中兴起的纺织工业中心之一,也 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重要活动堡垒。一些来自 中下阶层的新型科学家、企业家、商人、工程师、医生及 文学家、哲学家自发地组织了以提倡科学和工艺为宗旨的 民间科学团体——曼彻斯特文学与哲学学会。他们定期聚 会,宣读论文,讨论自然科学、哲学、文学、民法、商业 及各种工艺问题,思想很活跃。在产业革命中作出突出贡 献的一些企业家、科学家、思想家都参加到这一学会中来, 学会实际上成为产业革命的参谋部。道尔顿到曼彻斯特后 不久,很快参加了这一学会的活动。他的研究成果大部在 这个学会的例会上宣读,这个学会的刊物发表了他多达百 余篇的论文,道尔顿的科研活动与该学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他学识渊博,待人诚恳,作风朴实,大家都很尊重他, 1808年推选他为学会的副会长,1817年任会长,直到他 去世
• •
•
科学征递上的攀登
• 曼彻斯特是英国产业革命中兴起的纺织工业中心之一,也 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重要活动堡垒。一些来自 中下阶层的新型科学家、企业家、商人、工程师、医生及 文学家、哲学家自发地组织了以提倡科学和工艺为宗旨的 民间科学团体——曼彻斯特文学与哲学学会。他们定期聚 会,宣读论文,讨论自然科学、哲学、文学、民法、商业 及各种工艺问题,思想很活跃。在产业革命中作出突出贡 献的一些企业家、科学家、思想家都参加到这一学会中来, 学会实际上成为产业革命的参谋部。道尔顿到曼彻斯特后 不久,很快参加了这一学会的活动。他的研究成果大部在 这个学会的例会上宣读,这个学会的刊物发表了他多达百 余篇的论文,道尔顿的科研活动与该学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他学识渊博,待人诚恳,作风朴实,大家都很尊重他, 1808年推选他为学会的副会长,1817年任会长,直到他 去世
化学历史故事ppt课件下载
20世纪以来,化学发展的趋势可以归纳为:有宏观向微观、有定性 向定量、有稳定态向亚稳定态发展,由经验逐渐上升到理论,再用于指 导设计和开创新的研究。一方面,为生产和技术部门提供尽可能多的新 物质、新材料;另一方面,在与其它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的进程中不断产 生新学科,并向探索生命科学和宇宙起源的方向发展。
化学的故事200409
5
化学的中兴
16世纪开始,欧洲工业生产蓬勃兴起,推动了医药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创立和发展,使炼金术 转向生活和实际应用,继而更加注意物质化学变化本身的研究。在元素的科学概念建立后, 通过对燃烧现象的精密实验研究,建立了科学的氧化理论和质量守恒定律,随后又建立了定 比定律、倍比定律和化合量定律,为化学进一步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初,建立了近代原子论,突出地强调了各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其 中量的概念的引入,是与古代原子论的一个主要区别。近代原子论使当时的化学知识和理论 得到了合理的解释,成为说明化学现象的统一理论。分子假说提出了,建立了原子分子学说, 为物质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后,不仅初步形成了无机化学的体 系,并且与原子分子学说一起形成化学理论体系。
子立体结构信息最多。
构和化学反映的量子化学计算、化学统计、化 结构和性能研究、应用三方面保持互相配合和
研究物质结构的谱学方法也由可见光谱、 学模式识别,以及大规模术技的处理和综合等 促进,使高分子化学得以迅速发展。
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扩展到核磁共振谱、电 方面,都得到较大的进展,有的已经逐步进入
各种高分子材料合成和应用,为现代工农
炼丹术的指导思想是深信物质能转化,试图在炼丹炉中人工合成金银或修炼长生不老 之药。他们有目的的将各类物质搭配烧炼,进行实验。为此涉及了研究物质变化用的各类 器皿,如升华器、蒸馏器、研钵等,也创造了各种实验方法,如研磨、混合、溶解、洁净、 灼烧、熔融、升华、密封等。
化学的故事200409
5
化学的中兴
16世纪开始,欧洲工业生产蓬勃兴起,推动了医药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创立和发展,使炼金术 转向生活和实际应用,继而更加注意物质化学变化本身的研究。在元素的科学概念建立后, 通过对燃烧现象的精密实验研究,建立了科学的氧化理论和质量守恒定律,随后又建立了定 比定律、倍比定律和化合量定律,为化学进一步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初,建立了近代原子论,突出地强调了各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其 中量的概念的引入,是与古代原子论的一个主要区别。近代原子论使当时的化学知识和理论 得到了合理的解释,成为说明化学现象的统一理论。分子假说提出了,建立了原子分子学说, 为物质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后,不仅初步形成了无机化学的体 系,并且与原子分子学说一起形成化学理论体系。
子立体结构信息最多。
构和化学反映的量子化学计算、化学统计、化 结构和性能研究、应用三方面保持互相配合和
研究物质结构的谱学方法也由可见光谱、 学模式识别,以及大规模术技的处理和综合等 促进,使高分子化学得以迅速发展。
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扩展到核磁共振谱、电 方面,都得到较大的进展,有的已经逐步进入
各种高分子材料合成和应用,为现代工农
炼丹术的指导思想是深信物质能转化,试图在炼丹炉中人工合成金银或修炼长生不老 之药。他们有目的的将各类物质搭配烧炼,进行实验。为此涉及了研究物质变化用的各类 器皿,如升华器、蒸馏器、研钵等,也创造了各种实验方法,如研磨、混合、溶解、洁净、 灼烧、熔融、升华、密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2
Paul Sabatier
1/2 of the prize
France
Toulouse University Toulouse, France
b. 1854 d. 1941
Nobel Prizes for synthetic methodologies
1950
Otto Paul Hermann Diels
b. 1897 d. 1987
O witting reaction
பைடு நூலகம்CH3MgBr
OH
acid
-H2O
Nobel Prizes for synthetic methodologies
William S. Knowles 1/4 of the prize
USA St. Louis, MO, USA b. 1917
OH O
R1
R3
R1
R3
+
R2
R4
R2
R4
( )n
R1
R4
R2
R3
Nobel Prizes for synthetic methodologies
1979
Herbert C. Brown
1/2 of the prize
USA
Purdue University West Lafayette, IN, USA
1/2 of the priz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Kiel University Kiel,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b. 1876 d. 1954
Kurt Alder
1/2 of the priz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In short
Scheme 1
AB + CD → AC + BD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5
A Variety of Olefin Metathesis Reactions
Chirally catalysed oxid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metathesis method
Nobel Prizes for synthetic methodologies
Victor Grignard 1/2 of the prize
France Nancy University Nancy, France b. 1871 d. 1935
2001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5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tathesis method in organic synthesis"
Yves Chauvin
1/3 of the prize
France
Institut Français du Pétrole Rueil-Malmaison, France
Massachusetts Institu te of Technology (MI T) Cambridge, MA, U SA
b. 1945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5
Introduction
• What is metathesis? meta means change thesis means position
Contributions for the discovery of the so-called Grignard reagent for their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ene synthesis
Phosphorus ylide
Chirally catalysed hydrogenation
Year 1912 1950 1979 2001 2005
Laureates
Victor Grignard Paul Sabatier
Otto Paul Hermann Diels Kurt Alder
Herbert C. Brown Georg Wittig
William S. Knowles Ryoji Noyori K. Barry Sharpless Yves Chauvin Robert H. Grubbs Richard R. Schrock
Development of the metathesis method in organic synthesis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5
Mo Fanyang April 23th, 2006 The Group of ZZM
Nobel Prizes for synthetic methodologies
Ryoji Noyori 1/4 of the prize
Japan Nagoya University Nagoya, Japan b. 1938
K. Barry Sharpless 1/2 of the prize
USA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La Jolla, CA, USA b. 1941
Cologne University Cologn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b. 1902 d. 1958
X
Y
X,Y = COOH, OH, NH2, COCl ……
O +
O base
O
O
aldol condesation
Robinson Annelation Reaction
b. 1912 (in London, United Kingdom) d. 2004
Georg Wittig
1/2 of the priz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Heidelberg,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b. 1930
Robert H. Grubbs 1/3 of the prize USA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Pasadena, CA, USA b. 1942
Richard R. Schrock
1/3 of the prize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