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系统自然观PPT课件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第二讲系统论的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第二讲系统论的自然观

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包括生物种群数量、物 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平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包括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等方面,旨在实现人类与 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04 系统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 用
社会系统的自组织与他组织
社会系统的自组织是指社会系统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 通过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化,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 能的过程。自组织是社会系统演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社 会系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社会系统的他组织是指社会系统在外部干预和强制力的作用 下,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过程。他组织通常是在一定的 政治和经济条件下,通过政府或其他组织的干预来实现的。
自然界的自组织与他组织
自然界的自组织
自然界中的系统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 能够通过内部机制自发地组织起来,形成有 序的结构和功能。
自然界的他组织
自然界中的系统也可以通过外部干预和强制手段来 组织起来,形成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相互作 用
在自然界中,自组织和它组织是相互作用的 ,它们共同作用,推动自然界的发展和演化 。
统等。
社会系统
03
社会系统中包括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组织,如经济系统、政治
系统等。
02 系统论的自然观
自然界的系统性
01
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是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构成了一 个有机的整体。
02
系统层次结构
03
系统的动态平衡
自然界中的事物按照一定的层次 结构组成系统,每个层次都有其 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二系统自然观的建构 PPT课件

二系统自然观的建构 PPT课件
第二章 系统自然观的建构
每个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对该时代 科学技术前沿成果的概括和提炼。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 20 世纪科 学技术给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带 来的新发展。
第一节 自然界的物质系统性 • 一、自然物质形态的系统性 系统是自然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也是物质 间普遍联系的基本方式。 系统: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以 一定的方式所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 并与周围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物质系统:以系统方式存在的物质客体。
1、系统的基本特点是有机整体性
• 系统并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总和, “非加和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 将出现它的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性质 或者失去其组成部分所具有的性质。 如原子是由中子、电子、质子等组成, 但原子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性质, 不能还原其个组成部分的性质组合。
2.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环境
一、自然物质系统的演化过程 自然界的演化主要是由宇宙的起源、地 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 构成的。合称为“四大起源”。 1、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按照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大爆炸宇 宙论和暴胀宇宙论,宇宙起源于大约 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宇宙大爆 炸之初,是一个高温、高密度的“奇 点”。
• 从大爆炸开始至10-43 秒(普朗克时间)之间有一 个过渡的混沌状态,它包含有随机的量子涨落以及由 初始状态的一种临界不稳定性造成的许多被称为“泡 沫”的区域。随着宇宙的膨胀,温度的下降,宇宙进 入到一个叫做“假真空”的状态,这种“假真空”不 同于真的物理真空,它具有巨大的负压力,引起引力 排斥效应,使宇宙从大约10-35秒后发生按指数急剧 的膨胀即所谓“暴胀”,以致宇宙在这一极短的时间 (10 -35 -10-32秒)半径增加了约1050倍。在暴 胀结束后(10-32-10-6秒),宇宙进入对称破缺 阶段,由“假真空”态转变为“真真空”态,其多余 的能量释放出来,在“真真空”中产生了诸如夸克、 轻子之类的最基础的基本粒子,标志着宇宙的诞生。

第二讲自然科学视 PPT

第二讲自然科学视 PPT
❖ 分叉点上系统有序结构得重新形成取决于在外部环 境影响下系统内部快速增长得巨涨落。
❖ 涨落导致有序(普利高津)
意义:不可逆性在自然界系统得演化中具有 建设性作用
伦敦上空得云街
牛津上空得云街
三、自然界得复杂性特征
❖ (一)整体性与还原性得统一 ❖ (二)有序与无序得统一 ❖ (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得统一 ❖ (四)可逆性与不可逆性得统一 ❖ (五)竞争性与协同性得统一 ❖ (六)简单性与复杂性得统一
第二讲自然科学视
一、自然界得系统性
(一)系统得特点
❖ 系统含义:系统就是“处于一定得相互关系中 并与环境发生关系得各组成部分得总体” 。
❖ 特点: 1)任何系统都有要素(性能、数量、种类、关
系)。 2)各种要素通过相互关系结合成一定结构。 3)具有结构得系统处在一定得环境中。 4)任何系统都具有功能。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二)整体与部分得关系
❖ 加与性,即1+1=2。 ❖ 非加与性,即1+1>2。 整体与部分相互约束。 整体中部分不等于孤立状
态下得部分。 不同整体中得同一部分有
不同特性或 功能。
二、自然界演化得不可逆性
❖ “我们正越来越多地觉察
到这样得事实,即在所有得 层次上,从基本粒子到宇宙 学,随机性与不可逆性起着 越来越大得作用。”— 《从混沌到有序》P26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 党;又请杨子之竖 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 追者之众 "邻人曰:"多 歧路、"既反,问:"获羊 乎 "曰:"亡之矣、"曰:" 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 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 所以反也、" 《列子·说 符》

《系统自然观》课件

《系统自然观》课件
观察方法
系统自然观强调观察事物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它试图将世界描述为一个由各种相互作用的系 统组成的整体。
系统自然观的思想历程
古代哲学中的系统观念
现代科学中的系统观念
古代的哲学家们已经开始尝试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 柏拉图的理念是最为著名的。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系统思维逐渐成为了各学科 之间的一种重要联系方式。
4 反馈机制原理
系统自然观认为,系统具有反馈机制,使得 系统可以自我纠正和适应环境。
系统自然观的应用
1
城市规划与管理
2
系统自然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城
市的复杂性和交互性。
3
社会发展的规划
4
系统自然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知道社 会各方面如何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研究
系统自然观帮助我们了解生态系统的交 互和平衡同合作,实现共
结语
系统自然观的未来发展
我们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自然观将会 在诸多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个人的应有态度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系统思维的能力,学会 看待事物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并在自己的实践 中落实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原则。
工业生产的优化
系统自然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 优化工业生产的过程。
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开拓思维方式
系统自然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更系统地看待事 物,带着这种思维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索和解决 问题。
完善科学方法
系统自然观是一个适用于各科学领域的思维模式。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系统自然观可以引导我们提倡“生态优先”、“绿色发
系统自然观的兴起
20世纪50年代,系统自然观开始在科学和工程领域 中引起广泛的关注。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原理

系统自然观ppt课件

系统自然观ppt课件
• 1、何为”系统”?
ppt课件
6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
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1、系统由要素组成,但不是要素的机械 相加,而是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 机整体。系统具有加和性和非加和性。
ppt课件
7
2.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系统要 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
普利高津提出“非平衡是有序之源”。
ppt课件
40
ppt课件ຫໍສະໝຸດ 41• 普利高津1917年生于莫斯科,1945年在比 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工 作,两年后被聘为教授。他主要研究非平衡态 的不可逆过程热力学,提出了“耗散结构”理 论,并因此于1977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普利高津有句的著名论断:“非平衡是有序之源
39
系统远离平衡态时,一方面,其熵增过程增 大,能量耗散加大,已有的结构瓦解加快。但 另一方面,正是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系统又 可能不断从外界引入负熵流,熵减过程也在加 强,产生一种不断吐故纳新的活结构,即进入 非常活跃的自组织活动,使系统脱离原来的无 序或低序状态向有序或高序状态突变。系统处 于远离平衡态,在较强的耗散中,利用负熵流 建立和维持的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
三、自组织是否优于他组 织?
ppt课件
13
ppt课件
14
ppt课件
15
第二节、自然界的复杂性
一.概念
• 1.简单与复杂
复杂的事物具有简单性,简单的 事物具有复杂性.复杂性研究的出发点 是复杂---简单---复杂,而不仅仅是简单 ---复杂。
ppt课件
16
人们已发现和合成的近800万种化合 物是由110种元素构成的,110种元素又由电 子、质子、中子等少数基本粒子构成,而简 单的电子、质子、中子又有复杂的结构

《系统自然观》PPT课件

《系统自然观》PPT课件

二、 系统自然观
(一)系统观的由来及发展史 (二)系统的规定 (三)系统的特征 (四)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一)系统观的由来及发展史
萌芽时期: 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四象八卦
亚里士多德:“整体大于它的各个部分之和。” 四因说:质料因 形式因 动力因 目的因
科学发展时期
1924年,科勒(Köhler)提出“物理形式”,但是 讨论的深度不够。1927年,科勒提出系统论的 假设,目的是详细说明同有机系统比较的无机 系统的最一般的特性。
1. 中国的古代自然观
阴阳学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易·系辞上》 核心思想是:宇宙中存在着两种基本 因素,即阴和阳;这两种因素之间的相互 作用构成了万事万物的结构和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
五行:一曰水,二 曰火,三曰木,四 曰金,五曰土。水 曰润下,火曰炎上, 木曰曲直,金曰从 革,土爰稼穑。润 下作咸,炎上作苦, 曲直作酸,从革作 辛,稼穑作甘。 ——《尚书·洪范》
谈到人体的时候, 一定要记这个图, 在人体上,心在 上,肾在下,肝 在左,肺在右, 脾、胃在中间。 这是中医看待人 体的一张简明扼 要图。
•老子论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 兮寥兮独立不改,周 行而不殆,可以为天 下母。吾不知其名, 强字之曰道。 ——《道德经》
2.早期古希腊自然哲学
Thales-泰勒斯 Everything is water.万
物的本源是水。
•Heraclitus 赫拉克利特论流变
Everything is in a state of change.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思想

第二讲系统自然观

第二讲系统自然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统一性”——各种 特殊的物质形态之间有密切的相互联系和其 他方面的共同点) 宇宙物质化学上的同一性 场与实物 能量守恒与转化原理;“质量亏损
24
自然界物质的系统性
从该片讲 起
(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和物
质之间普遍联系的基本方式)
物质系统
物质系统的基本特征
物质系统层次的有限性:对于每一个具体 层次的物质系统来说,其在质量范围、空间尺 度、结构和功能等方面都是有限的; 物质系统层次的无限性:对于整个自然界 来说,对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的认识是不可 穷尽的。任何一个具体的物质系统层次,都只 不过是无限的自然界物质系统层次系列上的一 个“关节点”。
38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系统自然观
1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自然界的系统存在图景 自然界的演化图景
2
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现代科技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与发展)
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 相对论 量子力学 分子生物学
系统论
非线性自组织理论 混沌理论
辨析: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表明了事
物发展的有限性。

答:错

周期性是指事物沿时间轴变化经过一段时
间后,又向其原来的出发点复归的一种运动、
发展的属性。其本质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确发
展的无限过程。周而复始的运动本身就从无限
循环方面显示了事物发展的无限性。
39
3、层次结构的因果链

上向因果链:低层次物质系统作为原因,可以
42
非线性自组织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普利高津,《结构、耗

5第二篇自然观第五章系统自然观PPT课件

5第二篇自然观第五章系统自然观PPT课件

2、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
系统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确定性和随 机性的统一。确定系统的内在随机性是 自然界的普遍现象。
2020/9/28
上海理工大学社科部哲学教研室
28
(1)牛顿和拉普拉斯决定论
2020/9/28
上海理工大学社科部哲学教研室
29
(2)爱因斯坦和玻尔争论 世界究竟是决定性的还是概率性的?
3
本章主要内容
一、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二、自然界的系统存在方式
2020/9/28
上海理工大学社科部哲学教研室
4
一、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一)何谓自然? (二)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三)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四)系统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
2020/9/28
上海理工大学社科部哲学教研室
5
一、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2020/9/28
上海理工大学社科部哲学教研室
36
问题1 “复杂性”是这个世界的客观本 质属性,还是“简单性”的复合现象?
问题2 复杂性是从简单性中生成的,还 是始终与简单性并存的世界属性?
2020/9/28
上海理工大学社科部哲学教研室
37
4、线性和非线性的统一
系统自然观认为,自然界中非线性是普 遍现象,线性问题才是特例。自然界是 线性和非线性的统一。
32
内在随机性
2020/9/28
上海理工大学社科部哲学教研室
33
蝴蝶效应
2020/9/28
上海理工大学社科部哲学教研室
34
3、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
系统自然观认为,复杂性是自然界的本 质属性,对自然界必须将追求简单性和 探索复杂性结合起来。
2020/9/28

《章系统自然观》课件

《章系统自然观》课件

05
系统自然观的意义与价值
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拓宽人类认识世界的视角
系统自然观强调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认识自然界,有助 于人们摆脱传统机械论自然观的局限,更全面地认识世界 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促进跨学科交流与融合
系统自然观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有助于打破学 科壁垒,促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交流 与合作。
模拟与模型
建立复杂系统的模拟与模型,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深入探究系统 的内在规律和动态演化过程。
多学科交叉研究
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的 理论和方法,全面揭示复杂系统的本质和规律。
04
系统自然观的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与系统自然观
人工智能技术为系统自然观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分析工具,有助于更深入地揭示自然 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要点三
实例
气候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动态性例子, 气候系统的状态和结构会随着时间的 推移而发生变化,如全球变暖、冰川 融化等。
自组织原理
总结词
自组织原理揭示了自然界中系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 力。
详细描述
自组织原理认为系统具有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在环 境变化的影响下自我调整、自我修复,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能够自
人工智能可以模拟自然系统的演化过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人类提供决策依据 。
人工智能与系统自然观的结合有助于推动跨学科自然观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在环境保护领域
01
系统自然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环境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
培养人们的整体思维
系统自然观强调整体性思维,有助于培养人们在分析问题 时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避免片面性和局部性。

2[1].系统的自然观

2[1].系统的自然观
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
—宏观系统:地球上的物体、卫星、行星、恒星 等 —宇观系统:星团、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等 —生物系统:微生物、植物、动物等(生物大分 子——细胞——个体——群体——生态等)
二、物质系统层次之间的辩 证关系

多种多样的物质系统层次之间,并非是 彼此孤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的。每一物质系统层次,和上下左 右或近或远的物质系统层次之间,有着 纵横交错的相当复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 用,从而使整个自然界的物质系统层次 形成立体网络结构。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 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 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 映。”
三、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统一 性

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从微 小的基本粒子到巨大的天体,从无机物 到有机生命物质,从单细胞生物到人类, 等等,都是自然界各种不同的物质形态。 各种物质形态各有自己的特征,彼此之 间有着质的差别,从而展现出千姿百态 的物质世界。
第二讲 自然界的系统性(系统的自然观)
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 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主要内容: 1)自然界的物质性、系统性和层次性;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规律性; 3)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自然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是自然界的本原
要素:构成系统的结构单元或系统的组成部分即为要素。一 个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或是某个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
系统的特征

整体性 开放性
动态性
层次性
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统自然观课件

系统统自然观课件

绿色发展等,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对科技创新的启示和影响
促进科技创新的思路拓展
系统自然观强调自然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这有助于引导人们拓展科技创新的思路,从更广阔的角度思考科
技发展方向。
提供科技创新的灵感来源
系统自然观中的一些原理和规律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灵感 来源,例如仿生学、生态学等领域的创新。
促进环境保护意识 系统自然观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这有助于提 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更加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
提供环境保护策略 系统自然观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策略和方法上的指导,例如 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有助于实现自然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
对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
01
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系统自然观为复杂系统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系统自然观强调整体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可以为复杂系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 导,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复杂系统的行为和演化。
复杂系统与系统自然观的相互促进
复杂系统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系统自然观,同时系统自然观的理论指导也可以 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和应用复杂系统,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环境科学
环境保护
01
系统自然观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研究如何减少污染、保护
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清洁能源
02
系统自然观提倡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可持续发展
03
系统自然观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寻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
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开放性
总结词
开放性是指自然界中的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 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统一性
自然界万物在化学元素上具有统一性。 自然界物质形态在基本粒子上具有统一性。 自然界各种物质形态之间在相互联系、相互
转化方面具有统一性。 实物和场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8
从多样性和统一性引出的问题
为什么简单的、低层次的物质组合起来就可 以形成复杂的、高层次的物质?为什么低层 次物质仅仅是不同的排列组合或数量增减就 能产生诸如放射现象、不可逆现象以及自我 选择、自我繁衍和自由意志等低层次物质所 不具有的复杂而多样的属性呢?
9
自然界的系统性
10
系统观念的引进——系统的含义
所谓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特定功能的有机整 体。它包括以下几层涵义:
① 系统是由(至少两个)要素组成的,离开了要 素就谈不上系统,单个要素也不能构成系统;
② 要素与要素之间不是胡乱的堆积,而是存在着 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有机联系;
以物质的聚积状态为标准,通常把各种物质形态归 结为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这只是地球上人 们经常接触的物质形态。在认识宇宙的过程中,人 们接触更多的则是下面的物质形态:等离子态和超 固态。此外,有人主张物质的聚积状态除了上述五 种形态外还有第六态——真空场,第七态——反物 质,第八态——暗物质。


西




德莫克利特
物 主

4
列宁的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 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 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 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 写、摄影、反映。”
——列宁
列宁像
5
自然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自然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自然界的物质相对于人类意识的本原性; 二是自然界物质的永恒性。
③ 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它们形成了特定的整体 结构并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特定功能。
11
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吗?
一个物质客体,如果它的组成部分之间没有相互作 用和相互联系,那么这个客体就缺少整体性,即整 体不具有原则上区别于其部分的新质,因而这个物 质客体也就不是系统,而只是一个堆积物。
但是,堆积物这种非系统方式只不过是系统方式的 极限情况。因为内部完全没有相互作用,整体等于 部分之和的纯粹堆积物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即使一 堆瓦砾也可以看做一个系统,因为这堆瓦砾具有大 量的压力关系、引力关系。因此,自然界的一切物 质客体都是系统,系统是自然界的普遍存在方式。
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证明:物质发展到 一定阶段后才产生了意识或精神,物质先于 意识并决定着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某种既有的东西, 是某种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东西。它在 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
6
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
以空间尺度为标准,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可分为宇观、 宏观和微观三个领域。宇观领域有亿万天体构成的 天体系统,宏观领域有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微 观领域则有350种左右的基本粒子。
16
自然界系统的层次结构
生命系统的层次结构
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 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
非生命系统的层次结构
夸克—基本粒子(强子)—原子核—原子—分 子—地面上的宏观物体—行星(包括卫星)— 恒星—星系—星系团—总星系
17
系统层次存在的物理依据——结合能
结合能是指物质粒子结合成一个系统时所放 出的能量,它反映了系统内要素之间结合的 紧密程度。一般来说,层次越深,尺度越小, 结合能越大,越不容易分离,因而该层次的 物质系统就越稳定。这就是为什么感冒发烧 的温度足以杀死我们体内的细菌却不能同时 分解体内的高分子的原因,也是为什么破坏 一个原子核只有在高能加速器中才能做到的 原因。
第二讲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新发展
——系统自然观
1
本讲内容
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系统性 自然界的层次性 自然界的演化过程 自然界的演化方式 自然界的演化方向 系统科学与系统自然观
2
自然界的物质性
3
物质概念的发展
关于物质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对自然界本原的理解。

阿 那
代 形 而
18
系统层次结构的必然性——概率选择
问题:为什么系统的演化不是从最简单的元素直接聚
合为复杂的系统,而是以层次为中间过度形式层层推 进的呢?
西蒙的论证:假定甲乙二人都用1000个零件组装钟
表,每装100个零部件有一次受干扰的机会使组装工 作必须从头再来。甲分三层进行组装,每个部件由10 个零件组装而成,他必须完成111个分部组件。而乙 不分层,一气呵成,直接将1000个零件组装成钟表。 西蒙通过概率计算得到结果:乙完成一只钟表所需的 时间平均为甲的4000倍。西蒙由此得出结论:演化过 程中产生多层次的物质系统的概率,比产生无层次结 构的物质系统的概率大得多。于是,自然选择就决定 了现实世界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物质系统环境的关系分: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 系统。
从系统内发生的实际过程分:物理系统、化学系统、 生命系统。
从人对自然物的参与程度分:天然系统、人工系统、 复合系统。
从系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特点分:线性系统、非线 性系统。
从人对自然物的认识程度分:黑系统、白系统、灰系 统。
自组织性:系统能够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14
自然界的层次性
15
层次的概念及其特点
所谓层次,是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 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层次性体现了物质系统的纵向联系。
层次结构具有两个特点:其一,低层系统对高 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高层次系统对低层次 系统具有包含关系;其二,同一层次的系统之 间存在相干关系。
从系统所处的状态分:处于平衡态的系统,处于近平 衡态的系统,远离平衡态的系统。
13
自然界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系统出现了它的组成部分所没有的 性质或者失去了组成部分所具有的性质。
相关性:系统的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整 体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有序性:系统的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和相互作用遵循着某种规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