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我国媒介市场评价
传媒行业的媒介效果评估与ROI分析
优化媒介策略
通过数据分析,了解不同媒介渠 道的优劣,优化媒介组合,提高 传播效果。
提升品牌形象
媒介效果评估可以监测品牌形象 的变化,及时调整传播策略,提 升品牌形象。
02
ROI分析基础
ROI定义与计算
ROI(Return on Investment)即投资回报率,是指企业通过投资所获得的经济回报率。在媒介效果 评估中,ROI用于衡量媒介投放的效果,即投放一定数量的广告所获得的经济回报。
传媒行业的媒介效果评估与roi 分析
CONTENTS
• 媒介效果评估概述 • ROI分析基础 • 媒介效果评估实践 • ROI分析实践 • 结论与建议
01
媒介效果评估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媒介效果评估是对传媒行业投放的广 告、公关活动等媒介传播活动的实际 效果进行量化和分析的过程。
目的
媒介效果评估旨在了解媒介传播活动 的实际效果,为优化媒介策略、提高 投资回报率(ROI)提供依据。
评估应用下载量、使用时长、广 告点击率等指标,分析用户反馈 和广告投放效果。
跨媒体效果评估
媒体组合
评估不同媒体的互补性和协同效应,分析不同媒体在 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效果。
媒体预算
评估媒体投放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分析不同媒体 的投入产出比。
媒体趋势
评估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传统媒体的转型方向,分析 未来媒体市场的变化和机遇。
ROI的计算公式为:ROI = (广告收入 / 广告成本)× 100%。其中,广告收入指的是通过广告投放 所获得的收益,广告成本则包括媒介费用、制作成本、人力成本等。
ROI在媒介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ROI评估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广告投放 的效果,从而优化媒介策略。通过比 较不同媒介、不同投放策略的ROI, 企业可以找出最有效的媒介渠道和投 放方式,提高广告效果。
媒体调查研究媒体从业者对新闻报道和媒体市场的分析和评价
媒体调查研究媒体从业者对新闻报道和媒体市场的分析和评价新闻报道和媒体市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们对于社会发展和民众意识形态的塑造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媒体从业者对新闻报道和媒体市场的看法,本文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通过对媒体从业者的采访和分析,我们旨在揭示他们对新闻报道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对媒体市场的评价,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媒体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是媒体的核心功能之一,它以客观、真实的方式向公众传递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影响读者的思考和行动。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询问了媒体从业者对于新闻报道的看法,以下是一些主要观点的总结:1.客观性与公正性:大多数媒体从业者认为新闻报道应该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他们强调新闻报道应该基于真实的事实,避免主观倾向和个人立场的介入。
然而,少数从业者提出了客观性的相对性,认为不同的价值观可能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2.真实性与可信性:媒体从业者普遍认同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对于行业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新闻报道应该经过深入的调查和多方面的验证,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一些从业者也指出当前媒体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虚假报道和夸大事实,对于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带来了挑战。
3.社会责任:媒体从业者普遍认为新闻媒体有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他们认为新闻报道不仅应该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还应该关注公共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和公正。
在对敏感和热点问题的报道中,媒体从业者普遍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应该慎重处理并避免过度煽动情绪。
二、媒体市场媒体市场作为新闻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闻报道的传播与落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媒体从业者对媒体市场的分析和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1.媒体多样性与竞争:媒体从业者普遍认为,媒体市场的多样性和竞争是其优势和劣势共同存在的结果。
他们认为媒体的多元化和竞争对于提供更多元化的新闻内容和服务是有益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商业利益驱动导致的炒作和浅薄新闻的泛滥。
中国传媒业发展分析与评估
中国传媒业发展分析与评估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传媒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传媒业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和发展,从传统的报纸、杂志,到电视、广播、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涵盖了各种媒体形式和内容类型。
当前形势当前,由于移动互联网快速普及和数字化转型加速,中国传媒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时代已经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方式,相关技术和模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同时也对传媒业的营收和盈利水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策支持随着中央政府对促进传媒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出台,为传媒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其中,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强调“突出新技术、新领域、新业态,推动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品牌化转型升级”。
市场前景在政策支持、技术发展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中国的传媒业前景可谓广阔。
它涵盖的范畴不仅包括传统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影视制作等,还涉及到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游戏娱乐等多个领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娱乐消费的多样化,传媒业也将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定制化的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媒体融合和共享文化成为了传媒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传媒企业逐渐发展出“全媒体策略”和“大数据赋能”等新模式,方方面面都在发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这些尽显中国传媒业创新的无限活力和潜力。
未来展望在数字时代,传媒业迎来了“ gold rush ” 的机遇期,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中国传媒业未来发展的机遇更多,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同时,在政策、技术、市场多重因素的刺激下,媒体整合和创新的浪潮也将愈发涌动。
传媒企业需要紧跟时代的节奏,以新的思维模式和商业模式,对现有的业务模式进行深度创新和转型升级,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更为优势的地位。
媒体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媒体行业市场分析报告一、行业概述媒体行业是指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方式向公众传递信息和娱乐内容的行业。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行业不断涌现,使得整个媒体行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目前,媒体行业的主要分支包括报纸业、杂志业、广播电视业、网络媒体业和影视业等。
这些分支都在不断地向数字化、网络化和移动化方向转型,竞争日益激烈。
二、市场规模根据相关数据,2019年全球媒体产业总收入约为3.37万亿美元,其中互联网广告收入成为全球媒体收入的最大来源。
未来,随着全球互联网用户的稳步增长,以及5G、AI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整个媒体市场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三、市场分析1. 报纸业:随着数字媒体的不断渗透,传统报纸业的发行量持续下降,媒体集中度日益加强。
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时事报道仍是纸媒的优势,高质量、深度报道和分析成为纸媒发展的重要方向。
2. 杂志业:杂志行业相比报纸行业,对内容的深度分析、深度报道和精细化分众有更高的要求。
目前,杂志行业的发展空间主要在于垂直领域的拓展和社交化的创新。
3. 广播电视业:传统广播电视业主要依靠网络、卫星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而进行转型。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众多线上平台竞相抢夺市场份额,广播电视产业市场竞争逐渐趋于白热化。
4. 网络媒体业:近几年,互联网媒体行业整体增长迅速,尤其是短视频、直播、短音频等平台的快速发展,使得整个互联网媒体行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5. 影视业:传统影视公司在转型中面临明显的困境,新生代的影视公司随着内容和技术的逐渐成熟,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影视公司的市场份额。
四、发展趋势未来,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和移动化的媒体将成为主流。
随着国内外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新的移动互联网媒体形态相继涌现,如短视频、直播和短音频等,将成为未来媒体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
同时,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将会促进媒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媒体机构务必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适应新时代的媒体发展。
我国的媒介调研报告
我国的媒介调研报告根据对我国媒介调研的结果,以下是关于我国媒介现状和趋势的报告。
一、媒介类型和特点我国媒介主要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和手机等。
电视广播广告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互联网和手机媒介正在迅速发展。
当前,媒介的特点包括多样性、全媒体融合、移动化以及个性化。
二、传统媒介的现状1. 电视广播:尽管互联网和手机的媒介日益普及,电视广播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传统媒介。
然而,电视广播的观众和收视率正在下降,因为观众逐渐转向了互联网视频和流媒体平台。
2. 报纸杂志:由于互联网新闻的兴起,传统的纸质报纸和杂志面临销售额下降和读者流失的问题。
但少数高质量的报纸和杂志仍然留住了一定的忠实读者群体。
三、新媒介的现状和趋势1. 互联网: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8亿,成为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一。
互联网已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和购物的主要途径。
此外,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互联网的覆盖范围更广,用户对个性化内容和移动支付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2. 手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之一。
手机媒介在新闻、社交、短视频和移动支付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随着5G技术的普及,手机媒介的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四、媒介调整与创新为了适应新媒介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介不得不进行调整和创新。
一些电视台和报纸杂志已经推出了自己的网站和移动应用,以便触达更多的用户。
同时,一些新媒体公司也开始从事制作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和专业内容,以与传统媒体竞争。
五、市场竞争与监管挑战媒介领域的竞争激烈,各种媒介争夺用户的时间和关注力,为广告商提供更多的投放渠道。
然而,媒体监管不容忽视,需要在保护用户利益的同时,鼓励媒体创新和发展。
六、媒介未来的发展趋势1. 多样化与个性化: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媒体内容和服务将更加多元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移动化和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媒体的移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我国媒体环境发展趋势分析与点评
我国媒体环境发展趋势分析与点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我国媒体环境也呈现出一些发展趋势。
以下从多个维度对我国媒体环境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点评。
首先,媒体多样性日益增加。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互联网的普及,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
传统媒体继续在各个领域拓展,并不断创新转型,而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兴媒体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
多样化的媒体渠道使得公众可以更全面、更及时地了解各种信息,也为广告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的泛滥,公众需要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
其次,媒体融合步伐加快。
信息时代背景下,媒体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媒体之间的融合推动了跨界联动,传统媒体开始向新媒体转型,而新媒体也积极与传统媒体进行合作,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势结合。
媒体融合不仅改变了媒体的生产方式和形态,也改变了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
公众可以通过多个平台进行跨媒体的互动和参与,实现信息的全方位传播和共享。
然而,媒体融合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产权纠纷和版权保护等,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监管机制的建立。
再次,媒体内容呈现个性化和定制化趋势。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媒体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用户的兴趣和需求,从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
媒体内容的个性化趋势不仅满足了用户对信息多样性的需求,也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例如,一些新闻应用通过算法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以及通过用户生成内容的方式,实现了媒体内容的个性化和定制化。
然而,个性化的媒体内容也可能局限了用户的信息选择,导致信息范围的狭窄和信息孤岛的形成。
最后,公众对媒体的质量和可信度要求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假信息、低质量信息的泛滥也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公众对媒体的信息可信度、客观性和公正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媒体的监督和评价体系也逐渐完善。
一些媒体开始推行自媒体认证和信息审核的机制,以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传媒行业的竞争分析和市场定位
传媒行业的竞争分析和市场定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媒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定位成为传媒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本文将对传媒行业的竞争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适合该行业的市场定位策略。
一、竞争分析传媒行业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电影、互联网等多个细分领域,竞争者众多。
竞争分析是了解行业竞争格局、竞争对手以及自身优势的重要工具。
1.1 行业竞争格局传媒行业的竞争格局复杂多变,各细分领域的竞争状况各异。
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面临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冲击,传统报纸杂志受到电子阅读器和新媒体的挑战。
互联网媒体则面对着内容更新速度和用户选择的压力。
1.2 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的实力和策略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传媒行业中,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国内外大型媒体集团、互联网巨头、以及其他媒体创业公司。
这些竞争对手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创新和改进自身的产品和服务。
1.3 自身竞争优势经过竞争分析,企业应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
这可能是优质内容的生产能力、广告资源的整合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或者用户体验的提升能力。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竞争策略。
二、市场定位策略市场定位是将企业产品或品牌在市场中的位置明确、准确地传达给目标客户群体的过程。
传媒企业需要通过市场定位,找到自己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的定位点,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2.1 目标市场选择传媒行业的受众群体广泛,根据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特点,企业应选择特定的目标市场。
例如,电视台可以根据节目内容的定位选择特定的目标观众群体;互联网媒体可以根据内容类型和用户喜好来划定目标市场范围。
2.2 竞争优势突出在市场定位中,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竞争优势,并以此为核心来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定位。
例如,如果企业在内容生产方面具有独特的能力,可以将自己定位为高品质内容的提供者;如果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有优势,可以将自己定位为数字化媒体的先行者。
2.3 定位语言和形象市场定位不仅仅涉及到产品或服务本身,还包括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的传达。
《媒介经营与管理》教学大纲
《媒介管理与经营》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媒介经营概论(一)本章学时数 4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介经营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2.把握媒介经营的发展趋势(三)教学内容第一节产业化进程中的媒介经营知识要点:一、媒介产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二、媒介产业分工三、传媒业界定第二节媒介经营理论的研究范畴知识要点:一、研究对象微观层面和宏观侧面二、媒介经营管理的学科性质三、媒介经营管理的学科发展第三节媒介经营的利润与市场知识要点:一、媒介经营收入的基本结构二、媒介经营收入的市场因素三、媒介经营收入的市场结构第四节媒介经营的发展趋势知识要点:一、跨媒介经营二、多元化经营三、品牌化经营四、资本运营第二章媒介市场(一)本章学时数 4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介市场的基本含义和特征、要素和主要结构2.理解媒介市场结构与市场评价(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市场的形成、发展和特征知识要点:一、市场的概念二、媒介市场形成标志三、媒介市场发展动因和阶段四、媒介市场特征第二节媒介市场构成要素知识要点:一、信息内容二、注意力资源三、信息需求和广告第三节媒介市场结构与竞争知识要点:一、媒介市场结构的判断标准二、媒介市场结构类型第四节:媒介市场评价知识要点:一、媒介经济景气评价分析二、内容资源评价三、媒介广告、受众、竞争力评价第三章媒介产品(一)本章学时数 4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介产品的特征和特殊性2.把握媒介产品的生产流程和发展现状(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产品及其特征知识要点:一、媒介产品概念二、媒介产品特征三、媒介产品特殊性第二节媒介产品类型与生产机构知识要点:一、媒介产品不同形态二、媒介产品的特性三、媒介生产机构种类第三节媒介产品生产流程知识要点:一、产品生产的基本要素与环节二、报纸生产流程媒介融合产品的生产三、第四节媒介产品生产现状知识要点:一、纸媒生产现状二、电子媒体生产现状三、网媒生产现状第四章媒介广告(一)本章学时数4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介广告的界定和资源分类2.把握媒介广告编排和广告定价,理解广告经营和广告市场现状(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广告概述知识要点:一、媒介广告的界定二、媒介广告的作用和地位第二节媒介广告资源的分类和开发知识要点:一、媒介广告资源的分类标准二、媒介广告资源的开发第三节媒介广告资源的编排与定价知识要点:一、媒介广告资源的编排策略二、媒介广告定价的影响因素三、媒介广告效果的评估第四节媒介广告经营与发展现状知识要点:一、媒介广告经营方式二、媒介广告发展现状第五章媒介受众市场分析(一)本章学时数4学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介受众市场需求和细分2.把握受众研究方法(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受众需求知识要点:一、媒介受众概念二、媒介受众特征三、媒介受众需求第二节媒介受众细分知识要点:一、媒介受众细分标准二、媒介目标市场三、媒介受众定位第三节媒介受众市场研究知识要点:一、媒介受众市场研究指标二、受众市场研究方法第六章媒介形态与跨媒介经营(一)本章学时数 4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介形态种类2.掌握跨媒介经营的实践(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形态概述知识要点:一、媒介形态的概念二、媒介形态的分类第二节传统媒介形态及其特征知识要点:一、传统媒介形态二、传统媒介形态的特征第三节新媒介形态及特征知识要点:一、新媒介形态二、新媒介形态的特征第四节跨媒介经营知识要点:一、跨媒介经营的概念与意义二、跨媒介经营的实践三、跨媒介协作第七章媒介管理概论(一)本章学时数 4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介管理的概念和研究范畴2.掌握媒介管理的基本原则3.学问分析媒介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管理概念与研究范畴知识要点:一、媒介管理概念二、媒介管理与媒介经营区别三、媒介管理的研究范畴第二节媒介管理的基本原则知识要点:一、整体原则二、效率原则三、价值和动态原则第三节我国媒介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知识要点:一、媒介管理面临的问题二、新媒体时代媒介管理面临的挑战第八章媒介战略管理(一)本章学时数 4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介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2.掌握媒介战略管理的环境分析(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战略管理概述知识要点:一、媒介战略概念二、媒介战略管理理论沿革第二节媒介战略环境分析知识要点:一、外在环境分析二、内部环境分析三、媒体WWOT分析第三节媒介战略管理分析知识要点:一、战略分析二、战略规划三、战略实施和控制第四节媒介战略管理的实现知识要点:一、核心能力战略二、运营战略三、STP战略第九章媒介管理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法律环境(一)本章学时数 4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我国大众媒体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2.理解我国媒体法律法规的原则,以及不同媒介的法律法规(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大众媒介法律和法规体系知识要点:一、大众媒介法律和政策制定的必要性二、媒介管理法律体系第二节我国媒介政策体系知识要点:一、总体政策二、基本政策三、基本政策第三节媒介管理机构和管制规定知识要点:一、意识形态系统二、行政管理系统三、广播电视管制规定四、互联网管理规制第十章媒介组织(一)本章学时数 4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传媒组织结构的类别和变革发展的趋势2.把握中国传媒组织集团的结构类型和发展方向(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组织的内涵知识要点:一、媒介组织内涵二、组织的理论三、媒体组织设计的任务第二节媒介组织结构知识要点:一、媒介组织基本形式二、影响媒介组织结构的因素三、媒介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第三节未来媒介组织知识要点:一、现阶段媒介组织存在的问题二、媒介组织未来变革的发展方向三、媒介组织变革的特点第十一章媒介人力资源管理(一)本章学时数 4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因素2.把握媒体薪酬和人才招聘的管理(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人力资源的特征和意义知识要点:一、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二、媒体人力资源的特征三、媒体人力资源的意义第二节媒体人力资源的影响因素知识要点:一、影响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因素二、影响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因素三、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任务第三节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知识要点:一、人力资源规划和预测二、人员招聘和甄选三、人力资源培养第十二章媒介营销渠道(一)本章学时数 4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介渠道的界定和流程2.理解印刷媒体、电子媒体、新媒体渠道运作与管理(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渠道概述知识要点:一、媒介渠道的界定二、媒介渠道的流程三、媒介渠道的功能第二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新媒体的渠道运作和管理知识要点:一、印刷媒体渠道二、电子媒体渠道三、新媒体渠道第三节媒体渠道运作和管理发展趋势知识要点:一、渠道多元化二、操作专业化和渠道细化三、营销科学化第四节传媒营销知识要点:一、我国传媒营销传统作何策略二、我国传媒营销存在的问题三、我国传媒营销的发展第十三章媒介技术管理(一)本章学时数 2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介技术发展的演进以及技术对媒介的影响2.理解数字时代的媒介技术管理环节(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技术演进历程和发展知识要点:一、印刷媒介技术二、电子媒介技术三、互联网技术第二节技术对对媒介的影响知识要点:一、媒介技术的作用二、技术对媒介的影响表现第三节数字时代媒介技术管理知识要点:一、媒介内容生产环节的技术管理二、媒介产品流通环节的技术管理三、数字时代么街管理的发展趋势第十四章媒介财务管理(一)本章学时数 2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介管理的概念和内容2.把握媒介组织的资本运作和运营绩效管理(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财务管理概述知识要点:一、媒介财务管理的概念二、媒介财务管理的内容三、媒介财务管理的作用第二节媒介组织的资本运作知识要点:一、媒介资本组成二、媒介资本运作方式第三节媒介组织的资本运作和成本控制知识要点:一、媒介组织的资本运作问题二、如何进行媒介成本控制第十五章媒介创新(一)本章学时数 4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介长创新的基本含义2.掌握我国媒介创新存在的问题(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创新含义和内容知识要点:一、媒介创新的含义二、媒介创新的问题第二节媒介创新的必要性知识要点:一、媒介竞争的要求二、社会结构转型的要求第三节媒介创新的切入点知识要点:一、媒介制度创新二、媒介组织管理创新三、媒介经营和技术创新第四节我国媒介创新现状和存在问题知识要点:一、媒介创新工作的新进展二、媒介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三、媒介创新工作发展方向三、学时分配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务,在知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媒介市场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知识,又通俗易懂。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作用(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电视人特征
生长环境 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
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 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 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 长大
特征 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 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 的对比。 个性 同时,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 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 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 性格,社会责任感弱
麦克卢汉一生勤于学问,拿了5个学位, 完成了几次重大的学术转向:
工科——文学——哲学——文学批评— —社会批评——大众文化研究——媒介研究
终于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媒介思想家 之—。麦克卢汉的著作如天书,文字艰涩难 懂,却又似乎寓意非凡。
麦克卢汉 沉浮
1964年, 《理解媒介》这本奇书横空 出世。
、“容器人” 这是日本学者 中野收用来描述现代人行为 特点的概念。
该概念强调电视等大众传播 媒介对个人社会化和人格形 成过程的影响。
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 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 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 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 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 孤立的、封闭的;
“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 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 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 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 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 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 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 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 系的最佳选择。
第二节 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一、大众传媒的三个特点 1、地位稳固 2、社会组织 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
构 3、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
大众媒介是传播特权的拥有者,它所拥有的传 播能力和权利都远远超过其他团体和个人
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
中国媒介调查的基本情况
中国媒介调查的基本情况中国媒介调查:基本情况概述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媒介环境也备受关注。
媒介调查是对中国媒体生态的研究,通过调查和分析各种媒介形式的运行方式和影响力,以了解媒体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下是中国媒介调查的基本情况概述。
1. 媒介类型:中国的媒介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新兴媒体(互联网、移动应用程序、社交媒体等)。
新兴媒体的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利用互联网获取新闻和信息。
2. 媒介市场:中国的媒介市场庞大且具有巨大的潜力。
广告和媒体购买是该市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去年中国广告支出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预计还会继续增长。
同时,付费媒体也在持续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订阅新闻和专业内容。
3. 媒体所有权和控制:中国的媒体所有权主要由国有企业和政府控制,尤其是对传统媒体如电视和报纸的掌控更加严格。
这种媒体所有权结构导致了信息传播的一定程度的限制和过滤,政府对新闻内容进行审查和监管。
4. 媒介自由和口碑:尽管中国存在一定的信息审查和控制,但对于公众参与和表达意见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扩大。
网络上的社交媒体成为中国公民表达观点、分享新闻和影响舆论的重要平台。
同时,随着当地新闻机构的崛起,许多公民媒体和独立媒体开始提供多元化的报道和意见。
5. 崛起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中国的媒介市场也迅速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增加广告效益、个性化推送和用户参与度。
这些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媒体运营的方式,并为媒体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定制化体验。
总的来说,中国的媒介环境兼具挑战和机遇。
媒介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并分析中国的媒介生态,如其类型、市场、所有权和控制、自由和口碑,以及技术的应用。
这些调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中媒体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媒介环境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6. 媒体融合和多元化发展:中国的媒介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转型的阶段。
媒介市场分析
媒介市场分析首先,需要对媒介市场的规模进行调查和分析。
媒介市场的规模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和市场调研来获得。
统计数据主要包括媒介的收入、广告投入、受众数量等指标。
而市场调研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来获取关于媒介使用情况和受众特点的详细信息。
通过对媒介市场规模的调查和分析,可以了解市场的潜力和发展趋势。
其次,需要对媒介市场的趋势进行研究。
媒介市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市场,了解市场趋势对于制定媒介营销策略非常重要。
市场趋势可以通过观察和研究市场的变化和发展来获得。
例如,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得到了快速增长,而传统媒体如报纸和电视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
这种媒介市场趋势的变化会影响到媒介的选取和营销策略。
第三,需要对媒介市场的竞争对手进行分析。
媒介市场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其他媒介和广告代理商。
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出更有竞争力的媒介营销策略。
竞争对手的分析主要包括对其市场份额、品牌形象、广告投入、受众覆盖等方面的调查。
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可以了解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并确定在媒介市场中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最后,需要对媒介市场的受众特点进行研究。
媒介市场的受众特点包括受众的年龄、性别、地理位置、收入等方面的特征。
了解受众特点可以帮助企业选择更适合的媒介,并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广告策略。
受众特点的研究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来获得。
例如,通过对受众调研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其中一特定受众群体更喜欢使用哪种媒介,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广告投放。
综上所述,媒介市场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企业制定媒介营销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媒介市场规模、趋势、竞争对手和受众特点的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决策依据,帮助企业在媒介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中国媒介的全球性和民族性:话语、市场、科技以及意识形态
中国媒介的全球性和民族性:话语、市场、科技以及意识形态【摘要】中国媒介在全球化背景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展现了全球性特征,又保持了民族性特征。
中国媒介话语影响力日益增强,国际传播效果显著。
中国媒介市场竞争激烈,对国际市场有较大影响力。
中国媒介科技持续创新发展,走在业界前列。
中国媒介意识形态传播广泛,影响力深远。
全球性和民族性在中国媒介中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中国媒介的发展。
中国媒介未来发展趋势仍将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对全球文化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媒介面临着世界挑战与机遇,发展仍需克服诸多难题。
【关键词】中国媒介、全球化、民族性、话语、市场、科技、意识形态、影响力、发展趋势、文化格局、挑战、机遇、互动关系1. 引言1.1 中国媒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定位中国媒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定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媒介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拥有庞大的媒体市场和庞大的受众群体,这使得中国媒介在全球媒体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媒介在全球传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一方面,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传统,这些资源为中国媒介在国际传播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媒体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使得中国媒体在国际竞争中逐渐增强实力。
中国媒介在国际传播中所展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媒介在全球媒体格局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
中国媒介将继续通过在全球舞台上展示中国文化和价值观,推动中国声音的传播和传播,为世界媒体多元化和国际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中国媒介的民族性特征中国媒介的民族性特征体现在其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之中。
中国媒介的民族性体现在其传播内容的独特性。
中国传媒普遍注重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文化符号的传播,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这种特征使得中国媒介在全球传播中具有独特的文化认同和特色,也帮助中国媒介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媒介效果评估
媒介效果评估媒介效果评估是指对广告、宣传或营销活动所使用的媒介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的过程,以确定其对观众、消费者、目标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和效果。
以下将探讨媒介效果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评估的方法。
首先,媒介效果评估对于广告主或营销者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评估媒介效果,可以了解广告或宣传活动在目标市场中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评估可以揭示广告是否能够准确地传递品牌价值和信息,是否能够吸引目标消费者的关注并产生积极的消费行为。
基于评估结果,广告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广告策略,以提高广告投资的回报率。
其次,媒介效果评估可以帮助广告主了解目标市场的反应和需求。
通过监测目标消费者对广告的反应和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购买意愿、品牌认知和对产品或服务的态度。
这些信息对于进一步的广告和营销策略制定非常关键。
根据评估结果,广告主可以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制定差异化的广告战略,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和偏好。
媒介效果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访谈、数据分析和社交媒体监测等。
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来获取受访者对广告的反应和观点。
焦点小组访谈可以深入了解受访者的看法和体验,并提供有价值的消费者洞察。
数据分析可以通过统计和分析广告投放后的销售数据、访问量和转化率等来评估广告效果。
社交媒体监测可以通过监测和分析社交媒体上的用户评论和互动来了解广告在网络上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在进行媒介效果评估时,需要设定明确的评估指标和目标。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广告的曝光量、点击率、转化率、品牌认知度和购买意愿等。
目标应该与广告或宣传活动的目标相对应,例如提高销售量、提升品牌形象或增加品牌知名度等。
综上所述,媒介效果评估对于广告主和营销者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评估媒介效果,可以了解广告在目标市场中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帮助制定有效的广告和营销策略,并提高广告投资的回报率。
通过合理选择评估方法和设定明确的评估指标和目标,可以更加准确和全面地评估媒介效果,为广告主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2024年新闻媒体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新闻媒体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新闻媒体市场是一个快速发展和变化的行业,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新闻媒体市场环境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现状、趋势和挑战。
2. 市场概况新闻媒体市场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大类别。
传统媒体主要指报纸、电视和广播,而新媒体则包括网络新闻、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等。
在市场规模方面,新媒体逐渐崛起,吸引了大量用户和资金。
3. 竞争格局目前,新闻媒体市场竞争激烈。
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部分机构面临生存压力。
同时,新媒体行业也存在竞争加剧和用户粘性降低的问题。
4. 技术变革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新闻媒体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网络、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加速了新闻传播的速度和范围。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也为新闻媒体带来了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5. 政策环境政府在新闻媒体市场的监管和引导作用不可忽视。
政策的变化对新闻媒体行业产生了直接影响,如媒体产权保护、内容审核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规定。
6. 消费者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媒体普及率的提高,消费者对媒体内容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消费者对新闻资讯的时效性、个性化和多样性要求提高,这对新闻媒体产生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7. 持续变革的挑战新闻媒体市场面临着持续变革的挑战。
其中,品牌建设、内容创新、商业模式转型和人才培养等是新闻媒体机构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同时,不确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也对新闻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8. 未来趋势未来,新闻媒体市场将继续向数字化、智能化和多元化发展。
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将推动新闻媒体机构创新内容形式和投资技术平台,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9. 总结新闻媒体市场环境的分析对于行业从业者和企业决策者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了解市场环境,并及时应对挑战,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第九章-我国媒介市场评价
第九章我国媒介市场评价前面我们介绍了媒介市场各种可能的结构,每一种不同市场结构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例如,某个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我们可以判断在这个市场中,不会存在很高的利润率;某个市场只有一家企业在经营,那么我们可以判断在这个市场中必然存在垄断,并存在超额利润。
我们基本的判断是:完全竞争优于垄断竞争、垄断竞争优于寡头垄断、寡头垄断优于垄断。
针对各种市场结构的区分无疑都是现实的反映。
那么,我国的媒介市场究竟属于何种市场结构,针对这样的市场结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改革措施?首先,我们要对各种市场市场结构进行理论上的比较,然后寻找各种可用的分析媒介市场结构的因素,并对我国的媒介市场展开评价,最后探讨我国媒介行业的变革。
第一节媒介市场结构的比较与评价一、各种市场结构的比较对于完全竞争市场来讲,由于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其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在短期内,厂商可以获利,也可以亏损。
在长期内厂商的超额利润必然为零。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价格等于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产量也等于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对应的产量。
如图1。
图1 完全竞争长期均衡垄断竞争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
该市场中的厂商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短期均衡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利润可以大于、小于、等于零。
长期内垄断竞争厂商经济利润为零。
如图2。
图2 垄断竞争长期均衡寡头市场接近于垄断,但寡头厂商的行为模式是不确定的:如果寡头之间采取真诚的合作态度,那么该市场就等同于垄断;但这种合作通常是不稳固的,由于它们追求自己的私利,他们通常不能达到垄断结果。
我们以古诺模型〔双头〕为例,显示其均衡。
图3中P 为寡头收取的价格,两寡头生产分别生产市场总容量的三分之一。
图3 寡头均衡〔以古诺模型为例〕对于垄断企业来讲,由于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那么市场的需求曲线就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
该曲线向右下倾斜。
在短期内,厂商可以获利,也可以亏损。
在长期内厂商的经济利润必然大于零。
媒介市场的分析
功
,
机 遇从头顶上 飞 过 时跳 起 来 抓 住 它 。这样逮到机 遇 的 机 会 就会 增 大 。20 :23 :4420 :2323.10.10
¡
公 平 不 是 总 存 在 的 , 在 生 活 学 习 的 各 个 方 面 总 有 一 些 不 能 如 意 的 地 方 。 但 只 要 适 应 它 , 并 坚 持到底 ,总能收到意想不 到 的成 效 。
普通用户
不同性质媒介之间的竞争
¡ 报纸 、 电视 、广播之间的竞争: 广州地区的不同媒介之间的竞争
¡ 可替代性与不可替代性 《南方都市报》 与广州电视台
不同性质媒介定位的可替代性
广东电视台《630新闻》 南方都市报 广东电视台《8点新闻》 南方日报 广东电视台《11点新闻》 羊城晚报
相同性质媒介之间的竞争
读者
上海 电视 周刊 家庭 医生
青年 文摘 读者
读者
知音 瑞丽
现代 知音 家庭
家庭 知音
大众 软件 青年 一代
YES
广播市场
¡ 三地人均收听广播时长
广播市场
¡ 三地不同时段收听率
电视市场
¡ 人均收视时间(2002)
电视市场
¡ 广州市场收视份额分布(2002)
性别差异与媒介市场
报纸 杂志 广播 电视(城市) 电视(农村)
¡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 人的心理与生理及 商品的多用途性
消费者选择
¡ 消费者对媒介的需要多样且多变 多样: 求真 、善 、知 、新 、美 、乐 、安 、富 多变 ¡ 消费者的选择与媒介对之的满足 传播与需要之间的相互促进: 刺激需要——表达需要—— 适应需要—— 满足
需要
三 、市场结构与媒介的市场行为
中国传媒市场分析
中国传媒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中国传媒市场是指由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相关领域构成的大型综合性市场。
当前,中国传媒市场规模庞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中国传媒市场进行深入分析。
二、市场主体传媒市场主要由广播电视机构、报纸出版社、互联网公司等多个主体构成。
在广播电视领域,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是最具影响力的媒体机构;在报纸出版领域,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是主要的媒体机构;而在互联网领域,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是市场的龙头企业。
三、市场特点1. 多层次:中国传媒市场分为国家级、区域级和地方级市场,不同级别的市场特点和规模各异。
2. 多样化:市场涵盖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形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 高度竞争:在传媒市场,各家媒体机构之间竞争激烈,市场份额的争夺形成市场竞争的核心。
四、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1. 市场规模:中国传媒市场规模庞大,年度总产值连续多年保持增长,目前已经超过千亿元。
2. 发展趋势:a. 多媒体融合: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市场的不断融合,形成多媒体传播的新格局。
b. 移动互联网崛起: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媒体成为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
c. 视听娱乐化:传媒市场逐渐向娱乐化趋势发展,大型综艺节目、明星效应等成为市场的亮点。
d. 内容付费:随着网络盗版和广告收入下降,传媒市场将转向内容付费模式,增加盈利渠道。
五、市场竞争与机遇1. 市场竞争:在传媒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市场份额和品牌形象的争夺成为市场主体的核心任务。
2. 机遇:a. 持续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媒市场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b. 新技术驱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为传媒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c. 文化输出:中国文化在国际间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传媒市场有机会通过文化输出实现国际化发展。
六、市场挑战与应对1. 挑战:a. 媒体传播内容失衡:当前,传媒市场存在娱乐化过度、低俗化等问题,需引导媒体回归正确的舆论导向。
传立中国媒体市场分析
传立中国媒体市场分析中国媒体市场是一个巨大且充满潜力的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媒体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本文将对中国媒体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首先,中国的传媒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媒体市场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传统媒体如报纸和电视在数字媒体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市场份额,而互联网媒体、社交媒体和移动媒体则蓬勃发展。
尤其是互联网媒体,如新浪、腾讯等网站和应用程序,在中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成为了人们获取各种信息和新闻的主要渠道。
其次,中国媒体市场的发展受到了政府政策和监管机构的影响。
中国政府对媒体市场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监管措施,旨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媒体的道德责任,并提供良好的媒体环境。
政府还鼓励和支持传媒业的创新和发展,通过各种奖励和补贴政策提供支持。
再次,中国媒体市场的竞争也非常激烈。
由于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利润空间,各种媒体机构竞相进入市场,争夺用户和广告资源。
这导致了媒体市场的巨大碎片化,用户选择面广泛,但同时也带来了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创新和内容的质量成为各家媒体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差异化和优势的重要因素。
最后,中国媒体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之一是虚假信息和低质量内容泛滥的问题。
由于媒体市场的高度竞争和利润驱动,有些媒体机构为了获取点击量和广告收入,不择手段地发布虚假信息和低质量内容,给公众带来了不利影响。
此外,政府的监管也对媒体机构的发展和内容创作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媒体的独立性和言论自由也受到一定的制约。
综上所述,中国媒体市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市场,互联网媒体和移动媒体的迅速崛起正在改变市场格局,并对传统媒体构成了挑战。
政府的政策和监管对媒体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则促使媒体机构不断创新和提高内容质量。
然而,媒体市场仍面临虚假信息和低质量内容泛滥等问题,需要政府、媒体机构和公众共同努力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我国媒介市场评价————————————————————————————————作者: ————————————————————————————————日期:ﻩ第九章 我国媒介市场评价前面我们介绍了媒介市场各种可能的结构,每一种不同市场结构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例如,某个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我们可以判断在这个市场中,不会存在很高的利润率;某个市场只有一家企业在经营,那么我们可以判断在这个市场中必然存在垄断,并存在超额利润。
我们基本的判断是:完全竞争优于垄断竞争、垄断竞争优于寡头垄断、寡头垄断优于垄断。
针对各种市场结构的区分无疑都是现实的反映。
那么,我国的媒介市场究竟属于何种市场结构,针对这样的市场结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改革措施?首先,我们要对各种市场市场结构进行理论上的比较,然后寻找各种可用的分析媒介市场结构的因素,并对我国的媒介市场展开评价,最后探讨我国媒介行业的变革。
第一节 媒介市场结构的比较与评价 一、各种市场结构的比较对于完全竞争市场来讲,由于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其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在短期内,厂商可以获利,也可以亏损。
在长期内厂商的超额利润必然为零。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价格等于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产量也等于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对应的产量。
如图1。
图1 完全竞争长期均衡垄断竞争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
该市场中的厂商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短期均衡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利润可以大于、小于、等于零。
长期内垄断竞争厂商经济利润为零。
如图2。
图2 垄断竞争长期均衡寡头市场接近于垄断,但寡头厂商的行为模式是不确定的:如果寡头之间采取真诚的合作态度,那么该产量价格DMRLACMCQPEFOQ 0QPOLMCLACP 0E市场就等同于垄断;但这种合作通常是不稳固的,由于它们追求自己的私利,他们通常不能达到垄断结果。
我们以古诺模型(双头)为例,显示其均衡。
图3中P 为寡头收取的价格,两寡头生产分别生产市场总容量的三分之一。
图3 寡头均衡(以古诺模型为例)对于垄断企业来讲,由于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那么市场的需求曲线就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
该曲线向右下倾斜。
在短期内,厂商可以获利,也可以亏损。
在长期内厂商的经济利润必然大于零。
垄断被认为是经济效率最低的一种市场结构,从资源配置的效率来看,垄断使产量不足市场价格偏高,因而缺乏效率。
如图4。
均衡价格为P,对应的长期平均成本为GQ,垄断者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利润额为由TP FG围成的面积。
图4 垄断企业长期均衡表1给出了四种市场价格、产量、利润以及效率的比较。
表1 四种市场的比较 长期均衡 价格产量利润 效率 完全竞争最低,等于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以及边际成本最大,等于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对应的产量零最高垄断竞争 等于长期平均成本,高于边际成本 由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切点决定 零 较高 寡头 高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不确定 一般而言大于零 较低 垄断最高,高于边际成本、最低大于零最低产量价格DMRLACMCQTP EFG 产量价格 A1需求曲线F两寡头总产量 市场总容量P OBMC平均成本关于我国媒介市场的评价,我们可以采取很多方式。
但本书采取最朴素的方式,相信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我们不用做什么别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看看我国的媒介市场属于什么结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促使它们走向真正的竞争。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它们不是在进行真正的竞争,即使有竞争,它们的竞争也类似于关在笼子里的鸡之间的争斗。
所以,所有西方(媒介)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就几乎全部无效,西方(媒介)经济学的皮相不适合中国媒介的肉身。
但是为了时髦,我们还是来看一看都有哪些因素影响市场结构。
二、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市场集中度、垄断力量、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
1、 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Ma rk et Co ncentr ati on Rate )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它用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市场势力的重要量化指标。
市场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集中体现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经常使用的集中度计量指标有:行业集中率(CRn )、赫希曼指数—赫尔芬达尔(Hirschman-Herfind ahl Inde x,缩写:HH I)、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逆指数和熵指数等,其中集中率(CR n)与赫希曼指数(HHI )两个指标被经常运用在反垄断经济分析之中。
行业集中率是指该行业的相关市场内前N家最大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
例如,CR 4是指四个最大的企业占有该相关市场的份额。
同样,五个企业集中率(CR 5)、八个企业集中率(CR 8)均可以计算出来。
其计算公式为:11nii n Nii X CR X===∑∑其中:n CR ——X 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 家企业的市场集中度;i X ——X 产业第i位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可以指别的指标,如利润额等;N ——X产业的全部企业数;1nii X=∑——n 家企业的市场份额总和经济学家贝恩根据产业内前四位和前八位企业绝对集中度指标,可以对不同垄断竞争程度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分类,见表2。
表2: 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 市场结构寡占Ⅰ型寡占Ⅱ型 寡占Ⅲ型 寡占Ⅳ型 寡占Ⅴ型 竞争 CR 4(%) ≥75 75≥CR 4≥65 65≥CR 4≥50 50≥CR 4≥35 35≥CR 4≥30 CR4≤30 CR 8(%)≥8585≥CR 4≥7575≥CR 4≥4545≥CR 4≥40CR 4≤40HH I指数是指基于该行业中企业的总数和规模分布,即将相关市场上的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后再相加的总和,赫希曼指数计算公式:2211()NN i i i i X HHI S X ====∑∑其中,X——市场总规模iX X——第i 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N ——X 产业的全部企业数。
HHI指数综合地反映了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
能够反映出行业集中度所无法反映的集中度的差别。
当市场有一家企业独占,即X 1=X 时,HHI 指数=1;当所有的企业规模相同,即X 1=X2=…=X n =1/n 时,HHI 指数=1/n 。
产业内企业的规模越是接近,且企业数越多,H HI 指数就越接近于0。
因此,HH I指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结构状况。
例如,市场上共有4家企业,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0.4、0.25、0.17和0.18,那么这一市场的HHI 便是:HHI =0.42+0.252+0.172+0.182=0.2838 HHI 值越大,表明市场集中度越高。
当市场处于完全垄断时,HH I=1; 当市场上有许多企业,且规模都相同时,HH I=1/n,n 趋向无穷大,H HI就趋向0。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将HH I乘以10000,并加以分类。
见表3。
表3: 根据HHI 进行的市场结构分类市场结构类型 HH I值 寡占 高寡占Ⅰ型 HHI ≥3000 高寡占Ⅱ型 1800≤HHI ≤3000低寡占Ⅰ型 1400≤H HI ≤1800低寡占Ⅱ型 1000≤H HI ≤1400竞争 竞争Ⅰ型 500≤HH I≤1000竞争Ⅱ型1HHI ≤5002、 垄断力量在评价垄断力量的指标中,勒纳指数最为著名,勒纳指数度量的是价格对边际成本的偏离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L= (P- M C) / P 。
式中: ●L——勒纳指数, ●P——价格,●MC——边际成本。
勒纳指数通过对价格与边际成本偏离程度的度量,反映了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强弱。
勒纳指数在0到1之间变动,勒纳指数越大,市场中的垄断力量越强;反之,竞争程度越高。
在市场完全竞争时,勒纳指数等于0。
例如MC =5美元,垄断价格=10美元,则勒纳指数就等于0.5。
同时,勒纳指数还可以表示为1dL E =,其中d E 为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推导如下: 由于有1(1)dMR P E =-(见第六章),则因为企业在均衡时有MR=MC,因此有 1(1)d MC P E =-,1d d d P P P MC P MC P MC E E P E --=⇒-=⇒=,即1dL E = 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小,价格就越可以偏离边际成本,从而企业的垄断力量就越强。
3、 产品差别化在垄断竞争那一章,我们学习过产品差别。
在这里,差别化成为一种战略,成为获取垄断力量的手段。
产品差别化是由于顾客或用户对企业产品的质量或品牌信誉的忠诚程度不同而形成的产品之间的差别。
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它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产品差别化可以包括价格差别、技术差别、功能差别、文化差别等。
价格差别通俗讲是高中低档定位不同。
档次不同,消费群体因此而不同;技术差别是指生产技术上的差别;功能差别是指不改变基本使用价值的前提下,通过延伸或附加功能的不同提高竞争力;文化差别是指根据销售对象的文化取向不同而制造的差别。
产品的物理特性不同是构成产品差别的基础,但宣传、广告、销售的地理位置以及售后服务的不同可以使产品之间本来细微的差别变得更大。
而正是由于产品差别的存在,使得消费者对某些产品形成了偏好或忠诚度。
即使该产品提高价格,消费者的购买数量也不会下降太多。
也就是说,该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会变小,而弹性变小,勒纳指数就会提高,垄断力量增强。
4、进入壁垒进入壁垒(Barriersto entry) 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是指产业内既存企业对于潜在进入企业和刚刚进入这个产业的新企业所具有的某种优势的程度。
换言之,是指潜在进入企业和新企业若与既存企业竞争可能遇到的种种不利因素。
进入壁垒具有保护产业内已有企业的作用,也是潜在进入者成为现实进入者时必须首先克服的困难。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施蒂格勒指出,进入壁垒可以理解为打算进入某一产业的企业而非已有企业所必须承担的一种额外的生产成本。
进入壁垒的高低,既反映了市场内已有企业优势的大小,也反映了新进入企业所遇障碍的大小。
可以说,进入壁垒的高低是影响该行业市场垄断和竞争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对市场结构的直接反映。
形成壁垒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规模经济、必要资本量及沉没成本、产品差别、绝对费用、政策法律、既存企业的战略性阻止行为等等。
规模经济壁垒企业在取得一定市场份额前,不能以最低成本生产。
单位产品成本最低时的最小最佳规模(单位生产成本最低时的最小产量)占市场规模(产业需求量)比重很大的产业,往往集中度很高,也是垄断程度较高的产业。
新企业的进入不仅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较高的起始规模,而且难于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