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餐礼仪的异同
吃中餐西餐的礼仪区别
吃中餐西餐的礼仪区别中餐和西餐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和餐桌礼仪。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餐和西餐的礼仪区别。
起居习惯在餐桌礼仪方面,起居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区别。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习惯于坐在餐桌前,相互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吃饭。
这表明了团结和亲近的社交观念。
西餐中,人们习惯坐在一个长桌上,每个人都坐在餐桌的一边,面对同一方向。
用餐时间中餐和西餐也有一些不同的用餐时间。
在中国,午饭和晚饭是最重要的两顿饭。
中餐通常在中午和晚上7点左右开始。
西餐的就餐时间相对早一些,午餐通常在中午12点左右开始,晚餐在晚上6点左右开始。
用餐餐具中餐和西餐的餐具也存在一些区别。
在中餐中,人们使用筷子作为主要的用餐工具。
筷子在中国被认为是非常传统和方便的工具。
而在西餐中,人们使用刀、叉、勺子等餐具。
西餐刀在左手持刀,右手拿叉,通常用刀切割食物,然后用叉子把食物送入嘴中。
菜肴顺序中餐和西餐的菜肴顺序也有所不同。
在中餐中,通常会一次上齐各种不同口感和风味的菜肴,如热菜、冷盘、汤等都会同时上桌。
而在西餐中,通常将菜肴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上菜,例如先上开胃菜,然后上主菜,最后上甜点。
就餐方式中餐和西餐的就餐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餐中,人们通常通过共同吃饭的方式将食物夹到自己碗中或者用公筷夹取食物,然后用个人碗或者直接吃。
西餐中,人们用刀叉将食物切割后送入嘴中,尽量保持优雅和干净的就餐方式。
用语礼仪中餐和西餐的用语礼仪也有所不同。
在中餐中,人们习惯吃饭时用一些客气的称呼或表达方式,如“请吃”,“慢用”等。
西餐中,人们则更注重个人的隐私和空间,并尽量避免在就餐时进行谈论。
餐桌礼仪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来说都非常重要。
了解并尊重对方的餐桌礼仪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无论是吃中餐还是西餐,我们都应该尽量遵循当地的礼仪规范,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
这样可以使自己更加适应不同的社交场合,并在国际交往中展现出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教养。
论中西餐礼仪的异同
论中西餐礼仪的异同餐饮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餐饮礼仪则是展现国家文化与传统的重要方式。
中餐和西餐作为两种经典的餐饮文化,在餐饮礼仪方面也有许多的异同。
本文将从用餐顺序、餐具使用、用餐姿势与食用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在用餐顺序上,中餐与西餐有较大的不同。
中餐以米饭与菜肴为主要食物,一般采用盘中取饭的方式,将菜肴一起放在饭上食用。
且在吃饭时可以一手拿着碗,另一只手拿着筷子。
而西方餐桌上,通常都会摆放一把用于取菜的餐叉,食客可以用餐刀切碎食物后,再用餐叉送入嘴中。
此外,西餐用餐时有明确的用餐顺序:先是餐前小吃,接着是沙拉、主菜和甜点。
而中餐通常没有明确的用餐顺序,只要在餐桌上摆好所有的菜肴即可。
其次,在餐具使用上,中餐与西餐也有一定区别。
中餐的主要餐具是碗、碟、筷子和汤匙,而西餐则是刀、叉、勺、碟子和杯子等。
西餐中的刀和叉的使用更加复杂,不同的食物需要使用不同的餐具,比如用餐刀切肉、用餐叉叉起蔬菜。
此外,西餐中还有一些专门用于取菜、剥虾和开蚌的餐具,这些在中餐中并不常见。
再次,在用餐姿势方面,中餐与西餐也有一些差异。
在中餐中,站着吃饭是不礼貌的,一般都是坐着用餐。
通常,用餐时要始终保持坐姿,背部挺直,手肘不能搁在桌子上,因为在中国,这些动作都被认为是不礼貌和粗鲁的行为。
而西餐中,用餐时要求餐者保持坐姿,但可以搁肘在桌子上,这是因为西餐的用餐过程较为冗长,需要更加舒适的姿势。
最后,在食用方式上,中餐与西餐也有一定的区别。
中餐通常是将菜肴放置在桌上,食客自行取用,可以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菜,也可以和同桌的人一起吃同一道菜。
而在西餐中,通常每个人都会点自己的菜肴,食客将自己的选择告诉服务员,服务员会把菜肴单独上桌。
此外,西餐中还规定了一些食用方式,比如将筷子放在右手,刀放在左手,在用餐时,食客需要用刀将食物切成一小块,然后再用叉叉起食用。
综上所述,中餐与西餐在餐饮礼仪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异同。
从餐桌礼仪看的中西文化差异
从餐桌礼仪看的中西文化差异餐桌礼仪是不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在中西文化中,餐桌礼仪存在着一些差异。
以下是从餐桌礼仪角度来探讨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些例子。
首先,对于用餐的时间和顺序,中西文化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中国,用餐的时间较晚,通常在晚上6点至8点之间,而西方国家则倾向于早些用餐,一般在晚上5点至7点之间。
此外,在用餐顺序方面,中餐通常会同时上菜,所有的菜肴都会一起摆在桌子上,供大家一起分享。
而在西餐中,通常会按顺序上菜,先上前菜,然后是主菜和甜点,每道菜都是独立的一道。
其次,餐桌上的礼仪也存在差异。
举例来说,在中餐中,吃饭时通常使用筷子,而在西餐中则使用刀叉。
使用筷子吃饭有一定的技巧和规矩,例如不要用筷子捅菜、不要叉起整片鱼等。
而使用刀叉吃饭则需要掌握正确的握持方式和用餐顺序。
此外,中国人还有许多餐桌礼仪的规定,如不要拿食物过于远离自己的嘴巴、不要夹取过多的食物等。
相比之下,西方人在用餐时更注重个人的用餐技巧和礼貌,例如不发出噪音、不大声咀嚼等。
再次,饮食习惯和食物选择也反映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米饭和面食是主食,常常搭配各种菜肴一起食用。
而在西方,面包和意大利面等面食通常作为主食,肉类和蔬菜则作为配菜。
此外,中国人喜欢吃鱼,而西方人则更常食用肉类。
对于食物的选择,中国人习惯于吃整只鱼或鸡,而西方人通常将食物切块或切片。
最后,用餐中的社交互动方式也反映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在中国,吃饭是一种团聚和社交的活动,家人和朋友通常会聚在一起合用餐桌。
吃饭时,人们常常会互相倾斜碗筷向对方夹食物,以示亲密和关系亲近。
而在西方,用餐被视为一种个人活动,更注重个人的用餐礼仪。
西方人往往会分别用自己的餐具夹食物,较少互相分享食物。
通过对中西餐桌礼仪的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对于饮食的认知、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不同。
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餐桌礼仪是加深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一步。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首先,中西方对于用餐时间的看法有所不同。
在中国,用餐是一个重要的社交活动,家庭成员通常会一起坐下来享用。
晚餐时间可以很晚,乃至于晚上10点以后也不少见。
与此相反,在西方国家,用餐时间通常较早,晚餐通常在傍晚6点至8点之间。
其次,在用餐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中餐一般使用筷子进食,而西餐则使用刀、叉和勺子。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抓取食物,而西方人主要使用刀切割,然后用叉子送入口中。
此外,西方人也习惯用刀切菜,而中国人则喜欢将菜切成小块,方便用筷子夹取。
第三,对于餐桌礼仪的严谨程度也有差异。
在西方国家,有一套非常具体的用餐礼仪规定,比如使用餐具的方式,区分不同餐具的用途等。
而在中国,餐桌礼仪相对较为宽容,没有太多具体的规定,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和谐氛围。
此外,餐桌上的用餐秩序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国家,每个人通常有自己的餐盘和餐具,而在中国,多个人共用一张转盘或共用一道菜,各自取菜。
中国人习惯将菜夹到自己的碟子里,然后吃,而西方人则将菜夹到嘴里。
此外,中国人也注重饮食的均衡,尽量将菜品搭配得丰富多样,西方人则往往一道菜一道菜地享用,不过西方人用餐时间较短,所以菜品往往相对单一在用餐时的礼仪规范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招待客人时通常会吃饱。
主人通常会为客人夹菜,客人也应该适时向主人致谢。
而在西方国家,用餐时间通常较短,主人通常只需提供餐食,客人负责自己夹取食物。
在西方国家,如果客人不再进食,这被视为表达满意的方式,而在中国则被视为不礼貌。
最后,对于餐后礼仪的看法也不同。
在中国,招待客人的一方通常会等客人离开后,拿起餐巾清理餐桌和碗盘,这是对客人离开的尊重。
而在西方国家,餐后通常由服务员完成清理。
总之,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待饮食和社交习俗的不同态度。
这些差异既体现了不同文化的独特性,也提醒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需了解并尊重各自的餐桌礼仪。
中西餐礼仪对比
中西餐礼仪对比中西餐礼仪对比导语: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各不相同,中餐和西餐更是。
在中餐和西餐的礼仪上也很大区别。
具体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西餐礼仪对比。
欢迎阅读!中西餐礼仪的异同:一、上菜的顺序和摆放差异:大部分中餐上菜时大都按照汤、主菜、主食、餐酒或水果的顺序,而西餐则大都按照开胃菜、色拉、汤、水果、餐酒、主食、甜点和咖啡的顺序上菜。
中餐在上菜时会一次性将所有的菜肴上完,同时摆放在餐桌上,而西餐则是用完一道菜再上另外一道菜。
二、餐具差异:中餐的餐具一般都比较简单,多以杯、盘、碗、碟、筷、匙等为主。
而西餐的餐具则是五花八门,享用不同的菜肴也会使用不同的刀叉,餐具用法讲究颇多,即使是喝酒的玻璃杯,也要同所喝的酒相对应。
三、入座座次差异:中餐用餐时的.座次大都是按照长幼尊卑来定,“尚东为尊”或“面朝大门为尊”。
而西餐用餐时,面对门的且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女主人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
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
四、着装要求差异:除非在正式场合,中餐对于就餐者的着装要求并不高,穿着都比较随便。
而西餐对于就餐者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在高档的西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并且要打领带,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都不可穿休闲服到高档西餐厅用餐。
五、餐桌上用语的差异:中西方在请客吃饭上的文化差异也要注意,否则会引起笑话。
中国人热情好客,请客吃饭时一般都要菜肴满桌,但无论菜多么丰盛,嘴上总要谦虚的说:“没什么好吃的,菜做的不好,随便吃点。
”然而,当英美人听到这样的客套话,会觉得很反感:“没什么吃的,又何必请我?菜做得不好,又为什么要拿来招待我?”按照中国的习俗,为了表示礼貌,习惯上会一再劝客人多吃点,而中国人往往是“言不由衷”,明明肚子饿,嘴上却说:“我饱了,不用了”。
而英美人招待客人一般没那么讲究,简简单单三四道菜就可以。
中西饮食的礼仪差异
中西饮食的礼仪差异中西饮食的礼仪差异4篇中西饮食的礼仪差异1(1)、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中国饮食注重口味中国饮食文化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追求。
“民以食为天”的著名俗话的后半句是“食以味为先”。
五味调和的理念在于追求美味,则烹调的方法就煎炒烹炸扒溜炖烧氽煮蒸煨十八般技艺无所不用其极了。
而加工过程中的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攻,都会极大地破坏菜点中的营养成分。
另外,由于中国人极端重视味道,以至中国的某些菜仅仅是味道的载体,例如公认的名贵菜海参、鱼唇、鱼翅、熊掌、驼峰,其主要成分都是与廉价的肉皮相仿的动物胶,本身可能有营养,但并无美味,全靠用别样物料的鲜汤去煨。
西方饮食注重科学营养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饮食重科学,以营养为最高准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的搭配是否适宜,热量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
而菜点的色、香、味如何,则是次一等的要求。
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饮食大国——法国,其饮食文化虽然在很多方面与我们近似,但一接触到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
法国烹调虽亦追求美味,但同时不忘“营养”这一大前提,舍营养而求美味是他们所不取的。
西方烹调讲究营养而忽视味道,至少是不以味觉享受为首要目的。
他们以冷饮佐餐,冰镇的冷酒还要再加冰块,而分布在舌表面的味觉神经一经冰镇,便大大丧失品味的灵敏度,渐至不能辨味;那带血的牛排与白水鱼、白水肉,白水煮豆子、煮土豆,虽有点“味”,但基本不入讲究的“道”。
(2)、中西方饮食内容的差异中国饮食多以植物性食物,热食和熟食为主。
西方饮食多以肉食、生食、冷食为主。
西方餐桌礼仪的起源: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
到了罗马帝国的查里曼大帝时,礼仪更为复杂,甚至专制。
皇帝必须坐最高的椅子,每当乐声响起,王公贵族必须将菜肴传到皇帝手中。
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
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
浅谈中西餐礼仪的差异[全文5篇]
浅谈中西餐礼仪的差异[全文5篇]第一篇:浅谈中西餐礼仪的差异浅谈中西餐礼仪的差异古人云:“民以食为天。
”中华料理以口味多变、花样繁多闻名,不同的菜系有不同的吃法,由此延伸出不同的餐桌礼仪。
西方饮食虽不如中华料理丰富,但也味道独特,别具一格。
由饮食文化而延伸出餐桌礼仪,古人讲“礼者敬人也”,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
随着国际交往次数的增加,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他国的餐桌礼仪,以便更好地与国外友人交流交往。
餐桌礼仪,是指人类社会在进餐时的各种公认礼貌标准,相反有些举止行为,在进餐时被认为是无礼,或影响别人食欲的。
各国人们由于文化各异,所以餐桌礼仪在各国都有很大的不同。
他国餐桌礼仪以西方为主要代表,在此就中西餐礼仪展开讨论。
中国的餐桌礼仪归纳为以下加点:一、用餐前衣着礼仪:不同的宴会要求的着装不同。
如果只是普通的聚餐便可穿着随便一些,身着T恤、牛仔裤即可。
但如果是商业宴会就应穿着隆重,赴宴着装大方得体。
赴宴时,男士应穿西服打领带,女士应着套装或礼服。
女性参加宴会,不宜穿裤子,也不宜穿短裙,以过膝的裙子为好。
商业宴会无论规模大小,如果不是特别标明可穿便服前往的,一定要穿上礼服以示你的重视。
二、入座的礼仪:座位有长有主次之分,长者坐中,辈分依次排开。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
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
中餐的席位排列,关系到来宾的身份和主人给予对方的礼遇,所以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中餐席位的排列,在不同情况下,有一定的差异,可以分为桌次排列和位次排列两方面。
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一)桌次排序1、如果是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又可分为两桌横排和两桌竖排的形式。
当两桌横排时,桌次是以左为尊,以右为卑。
这里所说的右和左,是由面对正门的位置来确定的。
当两桌竖排时,桌次讲究以远为上,以近为下。
谈中西餐饮礼仪文化
谈中西餐饮礼仪文化人们的餐桌礼仪的变化,是经过很长时间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地域形成的,在人们完整生活秩序中,餐桌礼仪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大家分享了中西餐饮礼仪文化,一起来看看吧!一、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对比1.历史起源。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
最早出现的食礼,又与远古的祭神仪式直接相关。
后来食礼由人与神鬼的沟通扩展出人与人的交际,以便调节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逐步形成吉礼、凶礼、军礼、宾礼、佳礼等“先秦五礼”,奠定了古代饮食礼制的基石。
汉族传统的宴饮礼仪程序是:主人向客人发出请柬,届时主人在门口相迎。
出席的宾客也要互致问候,开席前客人先在客厅小坐,吃些茶点。
待客人到齐后一一就座,以左为上,相对上座的是二座,上座之下为三座。
等到客人都坐定之后,主人开始敬酒让菜。
敬酒时先敬长辈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
这种传统的宴请礼仪在我国的大多数地方流传至今,在各种电影电视剧作品中也很多见。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中西餐饮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
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
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
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
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著作亦纷纷面世。
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
西方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习俗。
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开始,家长就对其进行餐桌礼仪的培养。
2.餐桌用语。
在中国,即使餐桌上的菜琳琅满目,主人也会说“菜很少,招待不周,还请大家多担待“;而西方国家的主人则会很随便的说“help yourselves”,显得很自然随意。
同时中国的主人会不时往客人的碗里添布新菜,经常客人的碗被主人夹的菜装得满满的,但是在西方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主人的布菜会让客人觉得自己的意愿没有受到尊重。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异同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异同关于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异同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异同中国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餐饮礼仪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
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整的制度。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
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
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
中国烹饪讲究调和之美,注重“色”、“香”、“味”,这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
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
与中方不同的是:西方人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
虽然西方的饮食文化历史比不上华夏文明五千年的漫长,但它的人民是从各个地方移民而来的,众多不同民族和种族都融合在一起。
再加上科技与文明的高度发展,因此西方的饮食做重于讲究营养而忽视味道。
中西餐在进餐前、进餐时、进餐后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但却存在各自的特点。
如:进餐前,中西方的入座要求就存在一定的差别。
中方是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则在旁边依次入座。
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
对西方而言,位次比中方更加讲究。
在排定位次时,即使来宾中有地位、身份、年纪高于主宾的,仍要请紧靠主人就坐。
男主人坐主位,右手是第一重要客人的夫人,左手是第二重要客人的夫人。
女主人则坐在男主人的对面。
她的两边是最重要的第一、第二位客人。
中国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参考了西方的座次并加以改进,使得餐桌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中西方的用餐器具不同决定了他们在进餐时应注意的事项不同。
中国人饮食的一大特点就是使用筷子。
筷子,古代叫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使用筷子并不能随心所欲,它也像使用刀叉时一样要讲究一些礼仪和注意一些事项。
筷子是进餐时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
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
中西餐饮礼仪差异
中西餐饮礼仪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餐饮礼仪的不同。
在西方,进餐时讲究以刀叉、勺子等器具进行用餐,但在中国则普遍采用筷子,这一差异体现了文化传承的差异。
下面将从用餐礼仪、饮茶礼仪、宴请礼仪三个方面探讨中西方餐饮礼仪的差异。
一、用餐礼仪在西方国家,用餐礼仪非常注重,用餐时主人要给客人端菜、服务,客人也要对食物细嚼慢咽,不能用手直接取食。
除此之外,在西方国家用餐时不可以直接把菜扒到嘴里吃,应该用餐具夹住再送进嘴里,而且吃饭时要坐直,不可以乱动。
而在中国的用餐礼仪方面,以碗筷为主要用具,进餐时要坐直,手不能直接接触饭菜,要使用筷子、勺子等器具,有些地方还会有“子夹子”等特殊用具。
中国人也不太在意餐桌上有些小碎渣和声音,食物的放置顺序也不强求,但在用餐前必须洗手,离桌前要主人推荐的话,最好要跟主人说声谢谢。
二、饮茶礼仪在西方,在会议上为客人倒茶的时候,主人通常会把大拇指和食指两个手指轻轻一拢,示意茶杯格外热,以避免客人用手直接碰杯,主人也不用在茶杯旁陪伴。
而且茶水真正到了客人手里,就算主人想要跟客人说话也得等到客人将茶喝完或放下杯子之后才可以,因为在西方礼仪中,说话和喝东西是不能同时进行的。
而在中国的饮茶礼仪方面,通常都需要主人为客人倒茶,并且要拿着茶盘,在倒茶的时候,主人一般会将茶叶和热水分别放在茶壶和公道杯里,先倒茶水把泡茶壶温热,再将泡茶壶中的茶叶放在茶杯里,然后再用茶水冲泡茶叶,泡好后再倒茶给客人。
在中国的饮茶礼仪中,常常有客人热情邀请客人喝茶,边喝茶边聊天。
三、宴请礼仪在西方宴请上,最好有礼仪师现场指导,或详细关注礼仪上的相关书籍,因为在西方宴会上的繁琐程序,与菜肴饮料的搭配,所有细微的细节都要非常注意。
就连客人叉起切成小块的肉块时,也要注意叉朝下,以示尊重。
而如果是餐前酒会,主人必须在宴会开始前为客人倒完酒,酒水必须摆放在餐桌附近,在合适的时机倒酒给顾客。
而在中国的宴请礼仪方面,宴请通常分为佳肴、点心、酒席三个菜系。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差异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差异餐桌礼仪是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中西方也不例外。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差异。
以下是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一些例子。
1.用餐方式:在中餐文化中,食物通常放在共享的盘子和碗中,供所有人共同取用。
人们通常使用筷子,而不是叉子和刀具。
而在西餐文化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餐盘和餐具,食物通常在个人餐盘中进行分配。
2.餐桌布置:在中餐文化中,餐桌通常摆满食物,以显示款待的慷慨和慷慨。
客人们可能会在家庭宴会或正式场合中享受多道菜。
而在西餐文化中,食物通常依次上菜,每道菜都有自己的餐盘,餐桌上放置的食物相对较少。
3.就座次序:在中餐文化中,座位通常根据年龄、地位和职位来安排。
长辈或重要客人坐在主位,其他人按照传统的次序坐下来。
而在西餐文化中,就座顺序通常根据预定的座位表确定,或根据一般的社交礼仪按照性别和地位安排。
4.用餐态度:在中餐文化中,吃饭往往是一种社交活动,家人和朋友们围坐在一起,互相分享食物,交流心情。
人们通常会边吃边聊,大声说话和开玩笑是常见的。
而在西餐文化中,用餐时通常更加安静和谨慎,人们注重礼貌和对话的品质。
5.餐具使用:在中餐文化中,筷子是主要的餐具。
人们通常使用筷子夹取食物,并将其放入自己的碗中。
而在西餐文化中,使用刀叉和勺子是常见的。
刀和叉通常用于切割和进食,勺子可用于汤等食物。
6.填饱胃口:在中餐文化中,人们通常会尽量多吃一些,以显示主人的慷慨和礼仪。
而在西餐文化中,人们通常只吃到饱为止,有时还会留一些剩饭剩菜。
7.尊重食物:在中餐文化中,尊重食物是很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尽量吃光盘中的食物,不浪费任何东西。
而在西餐文化中,剩余的食物通常会被清理掉,不吃完食物也不需要尽量吃光。
这些只是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一些例子。
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餐桌礼仪,这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和社交规范。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餐桌礼仪,有助于增进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中西餐的礼仪差异
中西餐的礼仪差异中西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它们在餐桌上的礼仪也有所不同。
中餐注重的是尊重和家庭的温馨感,而西餐则更注重礼貌和尊重餐厅的规则。
以下是中西餐的礼仪差异:一、坐席方式中餐餐桌上多采用圆桌,是因为圆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
而在西餐中,餐桌则多为长方形。
在中餐中,人们通常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饭后享用点心、水果等等。
而在西餐中,人们要按照主人的指示坐下,餐桌中心应该留出空间来方便服务员上餐具。
另外,西餐中使用餐巾来保持用户干净,而中餐则是选用纸巾或方巾,坐在垫子上及时擦拭嘴边。
二、餐具的使用中餐中倡导共享,通常是一大盘子上配以几个小碟,如葱花、酱油、豆腐等等,客人们轮流吃。
而在西餐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餐具,每个餐具安放的位置都有固定的顺序。
不同的西餐服务商会有不同的布置方式,但常见的安排方式是从外到里,逐层摆放餐具,同时每个餐具的用途都被清晰地标明,方便客人使用。
三、吃饭的步骤在中餐中,吃饭通常是一种轻松而有趣的体验,主人会为客人们端上丰富多彩的菜品。
人们在分享食物时会聊天儿、笑声不断,餐厅通常会钟爱“韵味”强的室内布局。
而在西餐中,人们的吃饭方式通常会比较正式。
人们要注意正式的礼节,像用餐时应该什么时候、怎样使用餐巾,什么食物用什么餐具等等。
同样的,人们在西餐中也要享受食物、但注意尊重,不提出太多个人的首选和不喜欢。
四、付账和离开在中餐中,通常由排位最高的那个客人付账。
在支付账单时,可以在被迫不悦的情况下“敬一杯”,称为“客气红拍”,表示感谢。
在西餐中,服务员通常会在客人取得最后一口饭或喝完餐酒时清除餐盘和酒杯,等待客人的离开。
如果你不确定是否要付账,可以问问客户端的主人。
总的来说,中西餐的礼仪差异主要体现在餐具的使用、用餐的步骤和付账的方式上。
但不论是中餐还是西餐,都有一些基本的社交礼节,比如不嘬嘴吃东西、说话前先咀嚼、感谢主人、不随意提出兴趣和嗜好等等。
礼仪的实现能够增加美食的味道,提高用餐的氛围,让用餐体验更加丰富深刻。
中西方宴请餐桌礼仪的区别在哪里-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区别
中西方宴请餐桌礼仪的区别在哪里: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区别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我们至关重要。
其中,中西方的宴请餐桌礼仪则是一个门槛,它是我们交流与合作的前提和试金石。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中西方宴请餐桌礼仪的区别文章内容。
中西方宴请餐桌礼仪的区别一、邀请的提前与赴宴的守时一般,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邀请别人吃饭或者赴宴都要提前预定。
中方若是大型的婚宴请客要提前几天以上,这是表达一种对客人的尊重。
而西方宴请也要提前通知,像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
另外,如果宴会时间是7点,你最好是6点55就要到。
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
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守时间,这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步。
二、从中西方座次安排上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礼仪,循礼法,崇礼教,重礼信关于中国人的宴席座次礼仪,守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
“不学礼,无以立”,礼的核心是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中国民众已经习惯和风俗化了的社会性行为准则、道德尺度与各种礼节。
我国传统作法是在排列并排的座次时,我国的传统作法是”以左为上”,即认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
并且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
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而国际通行作法并排排列座次时,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为上”,即认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
他们会注意:以主人和女主人为中心,左手的位置为上,靠近主人女主人的位置为上;夫妇不应相邻,男女依次相邻,主人和主方陪客应与客人依次相邻;译员可以坐在主宾的右侧。
有些大型场合,也可以在主人和主宾背后,另外安排用餐;尽管在排列座次时,国内外的基本座位法有所不同。
在涉外场合排列座次时,一般均应遵守国际惯例。
三、从餐具的摆放中我们知道在中国的餐具中一般只有杯子,筷子,和碗、盘子等。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餐具使用:中式餐桌以筷子为主,而西式餐桌使用刀、叉、勺等餐具。
在使用筷子时,要注意不要将筷子直接插在饭中间,也不要将筷子向他人伸出。
而在西餐中,刀叉的摆放和用法有严格规定,叉子用来吃固体食物,刀子用来切割食物,勺子用来喝汤或吃甜品。
2. 用餐姿态:中式餐桌礼仪要求用餐者保持端正的坐姿,不要趴在餐桌上。
在西餐中,用餐者需要保持优雅的姿态,背部挺直,两脚交叉。
3. 宴会礼仪:在宴会上,中式餐桌往往注重热闹氛围,大家相互敬酒、夹菜、交谈,氛围较为活跃。
而西式宴会则较为安静,用餐者专注于自己的食物和同桌的交谈,避免大声喧哗。
4. 进餐顺序:中式餐桌的菜品通常是按照冷菜、热菜、汤、主食、甜品的顺序上桌。
而在西餐中,一般是先上开胃菜,然后是主菜、汤、甜品和咖啡。
5. 喝酒礼仪:在中国餐桌上,喝酒时常常有相互敬酒的习惯,甚至有时候会出现劝酒现象。
而在西餐中,喝酒时要注意酒杯的摆放,并与对方碰杯表示敬意。
6. 餐巾使用:在正式的西餐场合,女主人拿起餐巾时,其他用餐者也应该拿起餐巾,放在膝盖上。
而在中式餐桌上,餐巾的使用较为随意,有些人会将餐巾放在桌子上,有些人会放在大腿上。
7. 食物搭配:中式餐桌注重食材的多样性,一道菜中可能包含多种食材,而且口味丰富。
而西餐更注重食物之间的搭配,每道菜一般只有一个主食材,搭配相应的佐料和调料。
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在不同场合中更好地遵循礼仪规范,避免失礼。
在实际用餐过程中,我们还应尊重对方的习俗和文化,尽量做到入乡随俗。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餐桌礼仪是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于餐桌礼仪的理解和实践也存在差异。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餐姿势和顺序在中餐文化中,人们一般习惯坐着吃饭,桌子是固定的,食物摆在中央,大家一起共享。
在用餐时,人们使用筷子进行取食,通常不用刀叉。
吃饭时,人们会将碗提在手上,直接用筷子夹取食物放入口中。
而在西餐文化中,人们习惯使用刀叉进行用餐。
坐餐时,人们会先将餐巾铺在膝上,然后按照顺序使用刀叉,从外侧的餐具开始使用,食物的取用也是逐一完成的。
用餐时,人们将刀放在右手,叉放在左手,一边切割食物,一边用叉子夹取食物放入口中。
二、食物的摆放和搭配在中餐文化中,食物的摆放讲究五颜六色、五味丰富的原则,追求色、香、味俱全,以激发人们食欲。
通常,中餐的菜肴会一起上桌,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取食。
另外,中国餐桌上的主食一般是米饭或者面食,而副食品是以蔬菜、肉类为主。
在西餐文化中,食物的摆放强调简洁,要求根据食材的搭配和烹饪风格进行排列组合。
西餐通常分为几个独立的课程,按照前菜、主菜、甜点等顺序上桌,每道菜肴有特定的食用顺序。
此外,西餐的主食通常是面包,副食品则以肉类为主。
三、餐桌礼仪的行为规范在中餐文化中,人们在餐桌上习惯直接用筷子夹取食物,吃面条时也会发出声音,这被认为是对食物的赞美和表达喜悦的方式。
此外,中国人还习惯品味和分享餐桌上的美食,往往会把美味的食物推荐给旁边的人。
在西餐文化中,人们通过使用刀叉进行优雅的用餐,尽量不发出声音和嚼口香糖的行为,以避免给他人带来不适。
西方人还注重用餐时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不会搭讪或与他人分享食物。
四、用餐场合和礼仪要求中餐文化中,餐桌常作为聚会、宴请的场合,人们习惯在餐桌上进行交流、合作或庆祝,表达彼此的关心和尊重。
在宴席中,宾主尊卑有序,饮酒时还有一定的酒令和礼仪规范。
而在西餐文化中,用餐场合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私人空间的保护,对于一些正式的宴会和商务饭局,可能存在更为严格的礼仪要求,如正式的座位安排、餐具的使用方式以及与他人的交流方式。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餐桌礼仪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对待食物和与他人共进餐的态度。
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一些差异,下面将对其进行总结。
首先,西方餐桌礼仪注重用具的使用和使用顺序。
西方人吃饭时会使用多种餐具,如刀、叉、匙、盘子、杯子等。
用具的使用顺序有一定的规定,如进餐开始要用左手拿叉子,右手拿刀子,进餐过程中要切割食物后用刀子夹起,然后用叉子送入嘴里。
而中国传统餐桌礼仪相对简单,多数情况下只需要用筷子和碗就可以。
用筷子的方式也比较自由,不会有太多限制。
其次,餐桌礼仪中的行为规范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吃饭时要记得保持礼貌,不能发出吵闹的声音,不能出声打嗝等。
进食过程中也要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边吃边聊天,尽情享受美食的同时,表示对主人的热情与欢迎。
此外,西方餐桌礼仪也注重时间观念。
在西方社会,吃饭时间是固定的,人们会按照规定的时间吃饭,一般不会迟到或提前到达。
再者,西方人在用餐时,会特别注重用餐时间的合理安排,尽量保持进食速度与其他人保持一致。
而中国人则相对灵活,吃饭时间不固定,常常会有贵宾先行就座的情况,晚到的人则会在后面补位,进食节奏也相对慢一些。
在餐桌礼仪中,西方人对待食物的态度显得比较讲究。
他们会小口品尝食物,尽量不会嚼得声音过大,也会适量剁碎食物,以避免发出杂音。
而中国人吃饭时则会更自在一些,用餐时会有一些声音,如嚼啜、饭粒落地等,这并不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最后,餐桌礼仪还存在一些就餐顺序和习惯上的差异。
在西方,通常先吃前菜、接着是主菜,最后是甜点。
而在中国,通常会先有一些冷盘或小吃,接着上一些热菜,最后是米饭或面食。
除此之外,西餐习惯上使用磨盐和胡椒调味,而中餐通常会有酱油、醋、辣椒等调料。
综上所述,虽然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一些差异,但都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这些差异既能够反映各自文化的特点,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彼此的习俗和美食文化。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不同
当然,中国餐桌上与西方的主要区别是用筷子,而非刀叉,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 当然,在体面的餐厅,你可以随时要求一副刀叉,如果你觉得筷子不好用的话。 真正的差别是,在西方,你有你自己的餐盘,而在中国的菜肴是放置在桌子上, 大家共同分享。如果你是在参加正式晚宴,特别是主人认为你是第一次来到此国 家,他会做到最好以让你领略到许多不同类型的菜肴。 一、中国的饮食传统 在中国,一顿正式的饭通常开始于一组至少四盘的凉菜,紧跟着是主菜——热鲜 肉和蔬菜菜肴。然后,汤将端上餐桌(除非在广东风格的餐厅)。接着是主食, 有米饭、面条、饺子等食品。 如果你希望你的米饭与其他菜肴一起上,你应该在最佳时机说出来,因为大多数 中国人在最后选择主食,或者不要。 也许,最令西方游客惊奇的是,在中国,一些主人喜欢亲自把食物夹到客人的盘 子里。为此,在正式晚宴上,总是有公用的筷子和匙子,但有些主人可能使用他 们自己的筷子。这是一个真正的友好和礼貌的标志。为表示礼貌,你应该将这些 食物吃掉。如果你不吃,就把食物留在盘子里。 在中国,人们往往会点过多的食物,因为如果所有的食物都吃光,他们会觉得尴 尬。如果你已经受够了,就说出来吧。否则你总是会吃得过饱!
中国家庭虽然有不同的区域、位置的定义,但却没有固定的餐桌礼仪。无论平常 的三餐还是客人到来,总是用碗、筷、饭菜和汤。没有规定你如何使用餐具。人 们更关心食物是否丰盛而非华丽的餐具。人们就餐的立场反映了中国人最明显的 餐桌礼仪。在古代社会,男人至上,妇女不准与男人坐在同一张桌子前。虽然我 们现在处在现代社会中,但这种古代风俗仍然存在。今天,在中国,男子先妇女 入座的现象仍随处可见。一个家庭的主人通常坐在一等座。一等座附近,通常是 一个面向门的室内房间。一旦有客人,主人会礼貌地向客人提供最好的座椅。如 果是一顿普通的饭,家人应在长辈之后开始吃。如果有客人,主人自始至终都应 该向客人提供食物。劝酒也是一种特殊现象。 在中国,虽然没有正式的“餐桌礼仪”定义,但是有“饮食传统”。一旦有“饮 食传统”,肯定会有一些饮食礼仪别是在开饭时; B.吃饭时,保持你的身体前倾并面向你的食物; C.允许你将骨头吐在桌子上。 D.当你咀嚼时,可以发出一些有节奏的咀嚼的声音。 E.传统的中餐,不需要公用的筷子。 F.传统的中餐,没有饭后甜食。 二、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
中西餐桌礼仪差别(精选16篇)
中西餐桌礼仪差别(精选16篇)中西餐桌礼仪差别篇1引言:在精神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对外交流也愈来愈密切。
不管是在商业洽谈,或是朋友的聚会中,我们都意识到,了解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差异,对我们日常交流有着至关重要。
其中,中西方的餐桌礼仪则是一个门槛,它是我们交流与合作的前提和试金石。
从餐具摆放使用上看中西文化差异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差异。
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
如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
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
通常就餐之前,在中国筷子的摆放应该放在饭碗的右侧,并且一定要两端对齐的整齐地摆放。
如果是就餐期间使用筷子夹完菜之后,但是并没有连续进食,筷子则应整齐地竖向饭碗的正中间。
在餐具摆放中,各个西方国家摆放西餐餐具遵循的共同规则是:“垫盘居中,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内”。
[1]具体的规则有:“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法是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
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拾捡。
从座次安排上看中西文化差异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
中国人请客传统上用八仙桌。
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
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
因为在中国,上菜时多以顺时针为上菜方向,居右者因此比居左者优先受到照顾。
“中座为尊,面门为上,观景为佳。
”[3]在西方,通常,桌次地位的高低以距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定。
以主人的桌为基准,右高、左低,近高,远低。
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异同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异同中华饮食源远流长。
在这自古为礼仪之邦,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饮食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以下给大家分享关于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异同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异同篇11、入座的位置。
中国一般是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有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在西方,一般说来,面对门的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之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
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
女主人左边的座位是第三主宾席,男主人的左边的座位是第四主宾席。
2、上菜的顺序。
在中国第一道菜是汤,紧接着是主食辟如干饭,再则是餐酒最后一道菜是水果用来促进消化。
在西方国家里上菜顺序一般是菜和汤、水果、餐酒、主食最后是甜点和咖啡。
3、餐具上的不同。
在中国餐具较简单一般只有杯子、盘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等几种。
而西方分有刀叉匙杯盘等,刀叉又会细分成很多种。
茶杯,咖啡杯为瓷器并配有小碟,水杯、酒杯多为玻璃制品。
4、表示停餐方法的不同。
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
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
在西方略事休息时,刀叉的摆法不同意思不同,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意味着要略作休息;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
用餐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
除了以上四点酒店餐桌礼仪的基本差别外当然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比如:在衣着方面,在中国,人们在餐馆用餐的穿着可以随便一些,即使是t恤、牛仔裤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方穿得隆重一些。
但在西方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
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
不可穿休闲服到餐馆里用餐。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异同篇2饮食文化、餐具、进餐方式以及一系列的餐桌礼仪等则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样式和文化取向。
论中西餐礼仪的异同
浅论中西餐礼仪(d e)异同摘要: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中华料理以口味多变、花样繁多闻名,不同(de)菜系有不同(de)吃法,由此延伸出不同(de)餐桌礼仪.西方饮食虽不如中华料理丰富,但也味道独特,别具一格.由饮食文化而延伸出餐桌礼仪,古人讲“礼者敬人也”,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de)行为规范,也是交往(de)艺术.随着国际交往次数(de)增加,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他国(de)餐桌礼仪,以便更好地与国外友人交流交往.餐桌礼仪,是指人类社会在进餐时(de)各种公认礼貌标准,相反有些举止行为,在进餐时被认为是无礼,或影响别人食欲(de).各国人们由于文化各异,所以餐桌礼仪在各国都有很大(de)不同.他国餐桌礼仪以西方为主要代表,在此就中西餐礼仪展开讨论.关键词:中西餐餐桌礼仪差异中国(de)餐桌礼仪归纳为以下加点:一、用餐前衣着礼仪:不同(de)宴会要求(de)着装不同.如果只是普通(de)聚餐便可穿着随便一些,身着T恤、牛仔裤即可.但如果是商业宴会就应穿着隆重,赴宴着装大方得体.赴宴时,男士应穿西服打领带,女士应着套装或礼服.女性参加宴会,不宜穿裤子,也不宜穿短裙,以过膝(de)裙子为好.商业宴会无论规模大小,如果不是特别标明可穿便服前往(de),一定要穿上礼服以示你(de)重视.二、入座(de)礼仪:座位有长有主次之分,长者坐中,辈分依次排开.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中餐(de)席位排列,关系到来宾(de)身份和主人给予对方(de)礼遇,所以是一项重要(de)内容.中餐席位(de)排列,在不同情况下,有一定(de)差异,可以分为桌次排列和位次排列两方面.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一)桌次排序1. 如果是由两桌组成(de)小型宴请,又可分为两桌横排和两桌竖排(de)形式.当两桌横排时,桌次是以左为尊,以右为卑.这里所说(de)右和左,是由面对正门(de)位置来确定(de).当两桌竖排时,桌次讲究以远为上,以近为下.这里所讲(de)远近,是以距离正门(de)远近而言.2. 如果是由三桌或三桌以上(de)桌数所组成(de)宴请.在安排多桌宴请(de)桌次时,除了要注意“面门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规则外,还应兼顾其他各桌距离主桌(de)远近.通常,距离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桌次越低.(二)位次排序1.右高左低原则:两人一同并排就坐,通常以右为上座,以左为下座.这是因为中餐上菜时多以顺时针方向为上菜方向,居右坐(de)因此要比居左坐(de)优先受到照顾.2.中座为尊原则:三人一同就坐用餐,坐在中间(de)人在位次上高于两侧(de)人.3. 面门为上原则:用餐(de)时候,按照礼仪惯例,面对正门者是上座,背对正门者是下座.4.特殊原则:高档餐厅里,室内外往往有优美(de)景致或高雅(de)演出,供用餐者欣赏.这时候,观赏角度最好(de)座位是上座.在某些中低档餐馆用餐时,通常以靠墙(de)位置为上座,靠过道(de)位置为下座.三、进餐时(de)礼仪:用餐前,侍者会为每位用餐者上一块湿毛巾.它只能用来擦手.擦手后,应该放回盘子里,由服务员拿走.有时候在正式宴会结束前,会再上一块湿毛巾.和前者不同(de)是,它只能用来擦嘴,却不能擦脸、抹汗.中餐餐具由杯子、盘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组成.使用筷子时,首先将中指和无名指分别放在两只筷子(de)下方,大拇指按在筷子(de)上方,食指紧贴着大拇指,小指向内曲.筷子开合幅度可用中指(de)活动来调整.取菜(de)时候,不要左顾右盼,翻来覆去,在公用(de)菜盘内挑挑拣拣.要是夹起来又放回去,就显得缺乏教养.多人一桌用餐,取菜要注意相互礼让,依次而行,取用适量.不要好吃多吃,争来抢去,而不考虑别人用过没有.够不到(de)菜,可以请人帮助,不要起身甚至离座去取.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de)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能直着向两旁张开,以免碰及邻座.吃进口(de)东西不能吐出来,如果是滚烫(de)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每次送入口中(de)食物不宜过多,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地塞,食物未咽下,不能再塞入口.在咀嚼时不要说话,更不可主动与人谈话.良好(de)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口就食物.食物带汁,不能匆忙送入口,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进餐时,不要解纽扣或当众脱衣.如果是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客人可将外衣脱下搭在椅背上,不要将外衣或随身携带(de)物品放在餐台上.用餐(de)时候,不能吃得摇头摆脑,宽衣解带,满脸油汗,汁汤横流,响声大作.不但失态欠雅,而且还会败坏别人(de)食欲.可以劝别人多用一些,或是品尝某道菜肴,但不要擅自作主为别人夹菜、添饭.这样做不但是不卫生,还会让人勉为其难.不要敲敲打打,比比划划.还要自觉做到不吸烟.用餐时,如果有需要清嗓子、擤鼻涕、吐痰等,应尽早去洗手间解决.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如果吃到不洁或有异味(de)食品,不可吞入,应将入口食物轻巧地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盘中.如果发现时尚未吃食,比如说盘中(de)菜肴里有昆虫或者是碎石,不要大惊小怪,应该等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如果出现意外,比如不慎将酒、水、汤计溅到他人衣服上,表示歉意即可,不必恐慌赔罪,以免使会对方难为情.四、离席时(de)礼仪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如果有事也可以事先离开,要和旁边(de)人打个招呼,说声“失陪了”、“我有事先行一步”等.和主人打过招呼,应该马上就走,不要拉着主人在大门大聊个没完.因为当天对方要做(de)事很多,现场也还有许多客人等待他(她)去招呼,你占了主人太多时间,会造成他(她)在其他客人面前失礼.有些人参加酒会、茶会,当中途准备离去时,会一一问她所认识(de)每一个人要不要一块走.结果本来热热闹闹(de)场面,被她这么一鼓动,一下子便提前散场了.这种闹场(de)事,最难被宴会主人谅解.客人享用完最后一款菜肴时,宴席便正式结束,此时主人家(de)主角应站立起来,表示宴会到此结束,并会站在门口向每位客人说声“再见”,之后跟酒楼经理结账,主人家(de)其他成员则送客人乘车,挥手道别并目送车子驶离开去.中餐禁忌:1.使用筷子时,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着食物,都不要去舔.用舔过(de)筷子去夹菜,既不卫生也不礼貌.和人交谈时,要暂时放下筷子,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像指挥棒似地舞着筷子.不要把筷子竖插放在食物上面.筷子只是用来夹取食物(de),用来剔牙、挠痒或是用来夹取食物之外(de)东西都是失礼(de).2. 餐巾应摊开后,放在双膝上端(de)大腿上,切勿系入腰带,或挂在西装领口.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餐巾亦应折好后放在桌上.3. 当主人或其他客人讲话、敬酒时,应停止进食,专心恭听.在进食时要注意自己(de)仪态,使用筷子时要忌“八筷”(舔筷、速筷、移筷、扭筷、插筷、掏筷、跨筷、剔筷).饮酒时,要注意礼仪,不要逼酒、灌酒.在宴会进行中,不要猜拳行令,要控制一些失态行为,如打喷嚏、打饱嗝、吐痰等.4. 主客双方应交谈彼此感兴趣(de)话题,增进友谊,话题避免涉及个人隐私及对方避讳(de)事情.宴会中不宜深入探讨具体(de)实质性问题,以免陷入僵局,不欢而散.5. 在餐厅进餐后不能抢着付帐,推拉争付实在不雅.如果身为客人,则不应抢着付帐.未征得朋友(de)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帐.在西方,所有跟吃饭有关(de)事都被备受重视,因为它同时提供了两种最受赞赏(de)美学享受——美食与交谈.除了口感精致之外,用餐时酒、菜(de)搭配,优雅(de)用餐礼仪,调整和放松心态、享受这环境和美食、正确使用餐具、酒具都是进入美食(de)先修课.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de)今天,身为当代大学生(de)我们应研究西方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以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一、中西餐礼仪(de)差异1.中西方饮食观念(de)差异在中国(de)烹调技术中,对美味(de)追求几乎达到了极致.然而,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de)营养价值,我们(de)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de)文火饨煮,使菜肴(de)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在对“色、香、味”(de)追求下,营养反而不是很重要了.对比注重“味”(de)中国饮食,西方则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de)色、香、味、形如何,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2.中西方饮酒礼仪(de)不同常言道:“无酒不欢.”西方有醇香(de)威士忌、白兰地,中国自古便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说,由此可见饮酒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饮酒重视(de)是人与饮酒(de)气氛.饮酒礼仪体现了对饮酒人(de)尊重,主人与客人都有固定(de)座位、固定(de)敬酒次序.敬酒时要从主人开始敬,主人不敬完,别人是没有资格敬(de),如果乱了次序是要受罚(de).而敬酒一定是从最尊贵(de)客人开始敬起,敬酒时酒杯要满.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敬酒要主动敬酒,而且讲究(de)是先干为敬.而行酒令、划拳等饮酒礼仪,也是为了让饮酒人喝(de)更尽兴而应运而生(de).西方人饮酒重视(de)是酒,充分享受酒(de)美味.饮酒礼仪反应出对酒(de)尊重,相比较之下饮酒(de)人反而不是很受重视.在西方喝酒时绝对不能吸着喝,而是倾斜酒杯,像是将酒放在舌头上似(de)喝.轻轻摇动酒杯让酒与空气接触以增加酒味(de)醇香,但不要猛烈遥晃杯子.此外,一饮而尽,边喝边透过酒杯看人,都是失礼(de)行为.西餐礼仪以实际、自然为主,不讲客套、谦让,但用餐中(de)规矩却很多一、进入餐厅:1.再昂贵(de)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上高档西餐厅吃饭,穿着得体是欧美人(de)常识.去高档(de)西餐厅,男士要穿整洁;女士要穿晚礼服或套装和有跟(de)鞋子,女士化妆要稍重因为餐厅内(de)光线较暗,如果指定穿正式(de)服装(de)话,男士必须打领带,进入餐厅时,男士应先开门,请女士进入,应请女士走在前面.入座、点酒都应请女士来品尝和决定.2.一般西餐厅(de)营业时间为中午11点半至下午、晚上6点半后开始晚餐,如果客人早到了可以先在酒吧喝点酒然后再进入主餐厅.二、餐巾(de)使用1. 必须等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2.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开.点完菜后,在前菜送来前(de)这段时间把餐巾打开,往内摺三分之一,让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de)双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领口.三、西餐顺序在西方最先端上餐桌(de)是菜和汤,然后是水果,其次是餐酒,享用完餐酒后便是主食,最后是甜点和咖啡.四、餐具(de)使用1. 西方餐具由刀、叉、匙、盘、杯等组成,刀又分为食用刀、鱼刀、肉刀、奶油刀、水果刀;叉又分为食用叉、鱼叉、龙虾叉.公用刀叉(de)规格一般大于使用刀叉.匙又分汤匙,茶匙等.杯(de)种类更多,茶杯、咖啡杯为瓷器,并配小碟;水杯,酒杯多为玻璃制品.2. 正规宴会上每一道食物、菜肴都会配一套相应(de)餐具(刀、叉、匙),并以上菜(de)先后顺序由外向内排列.3. 进餐时,应先取左右两侧最外边(de)一套刀叉.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合拢并排置于碟中,表示此道菜已用完,服务员便会主动上前撤去这套餐具.如尚未用完或暂时停顿,应将刀叉呈八字型左右分架或交叉摆在餐碟上,刀刃向内,意思是告诉服务员,我还没吃完,请不要把餐具拿走.4. 使用刀叉时,尽量不使其碰撞,以免发出大(de)声音,更不可挥动刀叉与别人讲话.5. 西方使用刀叉(de)基本原则是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若有两把以上,应由最外面(de)一把依次向内取用.刀叉(de)拿法是轻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汤匙则用握笔(de)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觉不方便,可以换右手拿叉,但更换频繁则显得粗野.吃体积较大(de)蔬菜时,可用刀叉来折叠、分切.较软(de)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即可.6.喝茶、喝咖啡时,如果想加牛奶、白糖,可自取加入杯中,用小茶匙搅拌后,茶匙仍放回小碟内,通常牛奶、白糖均用单独器皿盛放.喝时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小碟.7.喝汤时不能吸着喝.先用汤匙由后往前将汤舀起,汤匙(de)底部放在下唇(de)位置将汤送入口中.汤匙与嘴部呈45°角较好.身体上(de)半部略微前倾.碗中(de)汤剩下不多时,可用手指将碗略微抬高.如果汤用有握环(de)碗装,可直接拿住握环端起来喝.五、特殊吃法1.甜点吃法:冰淇淋一般使用小勺,当和蛋糕或馅饼一起吃或作为主餐(de)一部分时,要使用一把甜点叉和一把甜点勺.吃水果馅饼通常要使用叉子.但如果主人为你提供一把叉子和一把甜点勺(de)话,那么就用叉子固定馅饼,用勺挖着吃.吃馅饼是要用叉子(de),除非馅饼是带冰淇淋(de),这种情况下,叉、勺都要使用.如果吃(de)是奶油馅饼,最好用叉而不要用手.以防止馅料从另一头漏出.2.鱼(de)吃法:鱼肉极嫩易碎,因此餐厅常不备餐刀而备专用(de)汤匙.这种汤匙比一般喝汤用(de)稍大而且较平,不但可切分菜肴,还能将菜和调味汁一起舀起来吃.若要吃其他混合(de)青菜类食物,还是使用叉子为好.对于鱼骨头,首先用刀在鱼鳃附近刺一条直线,刀尖不要刺透,刺入一半即可.将鱼(de)上半身挑开后,从头开始,将刀放在骨下方,往鱼尾方向划开.把骨剔掉并挪到盘子(de)一角.最后再把鱼尾切掉.3.带骨食物:如果是鸟类,先把翅膀和腿切下,然后借助刀和叉来吃身体部分.你可以把翅膀和腿用手拿着吃,但不能拿身体部分.如果是鸡肉,先吃鸡(de)一半.把鸡腿和鸡翅用刀叉从连结处分开.然后用叉稳住鸡腿(鸡脯或鸡翅),用刀把肉切成适当大小(de)片.每次只切两三片.如果场合很正式,不能使和刀叉取用(de),干脆别动.如果是在非正式场合,你可以用手拿取小块骨头,但只能使用一只手.4.吃肉排时,用叉子或尖刀插入牛肉,猪肉或羊肉排(de)中心.如果排骨上有纸袖,你可用手抓住,来切骨头上(de)肉,而这样就不会使手油腻.在正式场合或者在饭店就餐时即使包有纸袖也不能用手拿着骨头啃着吃.这些多余(de)东西基本上是用来作装饰(de),而没有让你暴吃一顿(de)意思.另外,在非正式场合,只有骨头上没有汤时才可以拿起来啃着吃.5.吃鱼时,先用刀叉把鱼头和鱼尾割下,放在盘边,然后用刀尖顺着鱼骨把鱼从头到尾劈开.接下来可以将鱼骨滑出,或是将鱼平着分开,取出鱼骨;也可以揭去上面一片,吃完后再去骨.六、离开座位1. 用餐完毕之后必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de)人才能开始离座.2. 离开前将刀叉分开成八字型置於餐盘上,叉在左边面朝下,刀在右边与叉形成一个角;不可放在桌面沾污桌巾,口布折好放在椅面上.结论:中西方餐饮、餐桌文化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中国在与西方各国(de)交流接触中由于文化差异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在中国走向国际(de)形势下我们应了解西方饮食文化,熟悉西方餐桌礼仪,以备以后可用.西餐礼仪可分为就餐前(de)衣着打扮、入座时(de)礼仪、就餐时(de)礼仪、离席时(de)礼仪,每一个部分我们都应好好学习.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只有深入了解他国(de)文化,才能将本国文化更好地传播给对方.宴会是交往(de)一大法宝,通过对中西餐礼仪(de)比较学习,我们(de)个人素养得到了很大(de)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西餐礼仪的异同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浅论中西餐礼仪的异同摘要:古人云:“民以食为天。
”中华料理以口味多变、花样繁多闻名,不同的菜系有不同的吃法,由此延伸出不同的餐桌礼仪。
西方饮食虽不如中华料理丰富,但也味道独特,别具一格。
由饮食文化而延伸出餐桌礼仪,古人讲“礼者敬人也”,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
随着国际交往次数的增加,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他国的餐桌礼仪,以便更好地与国外友人交流交往。
餐桌礼仪,是指人类社会在进餐时的各种公认礼貌标准,相反有些举止行为,在进餐时被认为是无礼,或影响别人食欲的。
各国人们由于文化各异,所以餐桌礼仪在各国都有很大的不同。
他国餐桌礼仪以西方为主要代表,在此就中西餐礼仪展开讨论。
关键词:中西餐餐桌礼仪差异中国的餐桌礼仪归纳为以下加点:一、用餐前衣着礼仪:不同的宴会要求的着装不同。
如果只是普通的聚餐便可穿着随便一些,身着T恤、牛仔裤即可。
但如果是商业宴会就应穿着隆重,赴宴着装大方得体。
赴宴时,男士应穿西服打领带,女士应着套装或礼服。
女性参加宴会,不宜穿裤子,也不宜穿短裙,以过膝的裙子为好。
商业宴会无论规模大小,如果不是特别标明可穿便服前往的,一定要穿上礼服以示你的重视。
二、入座的礼仪:座位有长有主次之分,长者坐中,辈分依次排开。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
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
中餐的席位排列,关系到来宾的身份和主人给予对方的礼遇,所以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中餐席位的排列,在不同情况下,有一定的差异,可以分为桌次排列和位次排列两方面。
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一)桌次排序1. 如果是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又可分为两桌横排和两桌竖排的形式。
当两桌横排时,桌次是以左为尊,以右为卑。
这里所说的右和左,是由面对正门的位置来确定的。
当两桌竖排时,桌次讲究以远为上,以近为下。
这里所讲的远近,是以距离正门的远近而言。
2. 如果是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桌数所组成的宴请。
在安排多桌宴请的桌次时,除了要注意“面门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规则外,还应兼顾其他各桌距离主桌的远近。
通常,距离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桌次越低。
(二)位次排序1.右高左低原则:两人一同并排就坐,通常以右为上座,以左为下座。
这是因为中餐上菜时多以顺时针方向为上菜方向,居右坐的因此要比居左坐的优先受到照顾。
2.中座为尊原则:三人一同就坐用餐,坐在中间的人在位次上高于两侧的人。
3. 面门为上原则:用餐的时候,按照礼仪惯例,面对正门者是上座,背对正门者是下座。
4.特殊原则:高档餐厅里,室内外往往有优美的景致或高雅的演出,供用餐者欣赏。
这时候,观赏角度最好的座位是上座。
在某些中低档餐馆用餐时,通常以靠墙的位置为上座,靠过道的位置为下座。
三、进餐时的礼仪:用餐前,侍者会为每位用餐者上一块湿毛巾。
它只能用来擦手。
擦手后,应该放回盘子里,由服务员拿走。
有时候在正式宴会结束前,会再上一块湿毛巾。
和前者不同的是,它只能用来擦嘴,却不能擦脸、抹汗。
中餐餐具由杯子、盘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组成。
使用筷子时,首先将中指和无名指分别放在两只筷子的下方,大拇指按在筷子的上方,食指紧贴着大拇指,小指向内曲。
筷子开合幅度可用中指的活动来调整。
取菜的时候,不要左顾右盼,翻来覆去,在公用的菜盘内挑挑拣拣。
要是夹起来又放回去,就显得缺乏教养。
多人一桌用餐,取菜要注意相互礼让,依次而行,取用适量。
不要好吃多吃,争来抢去,而不考虑别人用过没有。
够不到的菜,可以请人帮助,不要起身甚至离座去取。
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的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
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能直着向两旁张开,以免碰及邻座。
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果是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过多,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地塞,食物未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在咀嚼时不要说话,更不可主动与人谈话。
良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口就食物。
食物带汁,不能匆忙送入口,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
进餐时,不要解纽扣或当众脱衣。
如果是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客人可将外衣脱下搭在椅背上,不要将外衣或随身携带的物品放在餐台上。
用餐的时候,不能吃得摇头摆脑,宽衣解带,满脸油汗,汁汤横流,响声大作。
不但失态欠雅,而且还会败坏别人的食欲。
可以劝别人多用一些,或是品尝某道菜肴,但不要擅自作主为别人夹菜、添饭。
这样做不但是不卫生,还会让人勉为其难。
不要敲敲打打,比比划划。
还要自觉做到不吸烟。
用餐时,如果有需要清嗓子、擤鼻涕、吐痰等,应尽早去洗手间解决。
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如果吃到不洁或有异味的食品,不可吞入,应将入口食物轻巧地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盘中。
如果发现时尚未吃食,比如说盘中的菜肴里有昆虫或者是碎石,不要大惊小怪,应该等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
如果出现意外,比如不慎将酒、水、汤计溅到他人衣服上,表示歉意即可,不必恐慌赔罪,以免使会对方难为情。
四、离席时的礼仪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如果有事也可以事先离开,要和旁边的人打个招呼,说声“失陪了”、“我有事先行一步”等。
和主人打过招呼,应该马上就走,不要拉着主人在大门大聊个没完。
因为当天对方要做的事很多,现场也还有许多客人等待他(她)去招呼,你占了主人太多时间,会造成他(她)在其他客人面前失礼。
有些人参加酒会、茶会,当中途准备离去时,会一一问她所认识的每一个人要不要一块走。
结果本来热热闹闹的场面,被她这么一鼓动,一下子便提前散场了。
这种闹场的事,最难被宴会主人谅解。
客人享用完最后一款菜肴时,宴席便正式结束,此时主人家的主角应站立起来,表示宴会到此结束,并会站在门口向每位客人说声“再见”,之后跟酒楼经理结账,主人家的其他成员则送客人乘车,挥手道别并目送车子驶离开去。
中餐禁忌:1.使用筷子时,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着食物,都不要去舔。
用舔过的筷子去夹菜,既不卫生也不礼貌。
和人交谈时,要暂时放下筷子,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像指挥棒似地舞着筷子。
不要把筷子竖插放在食物上面。
筷子只是用来夹取食物的,用来剔牙、挠痒或是用来夹取食物之外的东西都是失礼的。
2. 餐巾应摊开后,放在双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入腰带,或挂在西装领口。
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餐巾亦应折好后放在桌上。
3. 当主人或其他客人讲话、敬酒时,应停止进食,专心恭听。
在进食时要注意自己的仪态,使用筷子时要忌“八筷”(舔筷、速筷、移筷、扭筷、插筷、掏筷、跨筷、剔筷)。
饮酒时,要注意礼仪,不要逼酒、灌酒。
在宴会进行中,不要猜拳行令,要控制一些失态行为,如打喷嚏、打饱嗝、吐痰等。
4. 主客双方应交谈彼此感兴趣的话题,增进友谊,话题避免涉及个人隐私及对方避讳的事情。
宴会中不宜深入探讨具体的实质性问题,以免陷入僵局,不欢而散。
5. 在餐厅进餐后不能抢着付帐,推拉争付实在不雅。
如果身为客人,则不应抢着付帐。
未征得朋友的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帐。
在西方,所有跟吃饭有关的事都被备受重视,因为它同时提供了两种最受赞赏的美学享受——美食与交谈。
除了口感精致之外,用餐时酒、菜的搭配,优雅的用餐礼仪,调整和放松心态、享受这环境和美食、正确使用餐具、酒具都是进入美食的先修课。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研究西方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以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一、中西餐礼仪的差异1.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在中国的烹调技术中,对美味的追求几乎达到了极致。
然而,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
在对“色、香、味”的追求下,营养反而不是很重要了。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则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
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2.中西方饮酒礼仪的不同常言道:“无酒不欢。
”西方有醇香的威士忌、白兰地,中国自古便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说,由此可见饮酒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人饮酒重视的是人与饮酒的气氛。
饮酒礼仪体现了对饮酒人的尊重,主人与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固定的敬酒次序。
敬酒时要从主人开始敬,主人不敬完,别人是没有资格敬的,如果乱了次序是要受罚的。
而敬酒一定是从最尊贵的客人开始敬起,敬酒时酒杯要满。
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敬酒要主动敬酒,而且讲究的是先干为敬。
而行酒令、划拳等饮酒礼仪,也是为了让饮酒人喝的更尽兴而应运而生的。
西方人饮酒重视的是酒,充分享受酒的美味。
饮酒礼仪反应出对酒的尊重,相比较之下饮酒的人反而不是很受重视。
在西方喝酒时绝对不能吸着喝,而是倾斜酒杯,像是将酒放在舌头上似的喝。
轻轻摇动酒杯让酒与空气接触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遥晃杯子。
此外,一饮而尽,边喝边透过酒杯看人,都是失礼的行为。
西餐礼仪以实际、自然为主,不讲客套、谦让,但用餐中的规矩却很多一、进入餐厅:1.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上高档西餐厅吃饭,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
去高档的西餐厅,男士要穿整洁;女士要穿晚礼服或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女士化妆要稍重因为餐厅内的光线较暗,如果指定穿正式的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进入餐厅时,男士应先开门,请女士进入,应请女士走在前面。
入座、点酒都应请女士来品尝和决定。
2.一般西餐厅的营业时间为中午11点半至下午、晚上6点半后开始晚餐,如果客人早到了可以先在酒吧喝点酒然后再进入主餐厅。
二、餐巾的使用1. 必须等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
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2.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开。
点完菜后,在前菜送来前的这段时间把餐巾打开,往内摺三分之一,让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
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领口。
三、西餐顺序在西方最先端上餐桌的是菜和汤,然后是水果,其次是餐酒,享用完餐酒后便是主食,最后是甜点和咖啡。
四、餐具的使用1. 西方餐具由刀、叉、匙、盘、杯等组成,刀又分为食用刀、鱼刀、肉刀、奶油刀、水果刀;叉又分为食用叉、鱼叉、龙虾叉。
公用刀叉的规格一般大于使用刀叉。
匙又分汤匙,茶匙等。
杯的种类更多,茶杯、咖啡杯为瓷器,并配小碟;水杯,酒杯多为玻璃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