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蒽醌类中药的毒性研究及其进展

合集下载

大黄蒽醌类的研究概况

大黄蒽醌类的研究概况

大黄蒽醌类的研究概况【关键词】大黄蒽醌摘要:按照国内外文献检索,综述对大黄蒽醌类成份的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结果证明,大黄蒽醌类成份除具有泻下作用外,还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癌、保肝利胆、促智、抗衰老和延缓肾衰进程等作用。

这些研究对大黄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大黄蒽醌;药理活性;作用机理大黄为传统中药,药理作用普遍,临床用于医治多种疾病。

大黄主要有效成份为蒽醌类,本文就最近几年来大黄蒽醌类成份的药理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综述如下。

1 化学成份据研究,现已从大黄中分离取得蒽醌、二蒽酮、芪、苯丁酮、单宁、萘色酮等不同种类的80多种化合物,大体上分为蒽醌类、多糖类、鞣质类。

蒽醌类含量为3%~5%,分为游离型与结合型。

游离型有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土大黄素(chrysaro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异大黄素(isoe modin)、大黄酚(chysophanol)、虫漆酸D(laccaic acid D)等[1]。

结合型主要包括蒽醌苷和双蒽醌酮苷。

双蒽醌酮苷中有番泻苷A,B,C,D,E,F [2]。

2 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理大黄为我国传统中药,以泻下、健胃著称于世,公认其有效成份为大黄蒽醌类。

最近几年来,随着对大黄研究的深切,发觉大黄蒽醌还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癌、保肝利胆、促智、抗衰老和延缓肾衰等作用。

抗菌消炎作用大黄对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对G+和G- 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葡萄球菌、淋双球菌最敏感。

对无芽苞厌氧菌的作用以对脆弱类杆菌,多形拟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对产黑素普雷沃氏的抗菌活性较强。

对多种真菌、溶组织阿米巴原虫也有抑制作用。

大黄不仅本身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还对其它抗菌药物有协同增效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主要的抗菌成份为:3-羧基大黄酸、羟基芦荟大黄素、羟基大黄素,以芦荟大黄素最强,有效抑菌浓度为~25μg /ml。

药用植物蒽醌类化合物来源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蒽醌类化合物来源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蒽醌类化合物来源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卢婧;郭宇姝;师超
【期刊名称】《中医药导报》
【年(卷),期】2024(30)1
【摘要】综述药用植物蒽醌类化合物的来源及药理结构。

蒽醌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大黄、何首乌、虎杖、茜草、巴戟天、芦荟等药用植物中的重要活性成分,包括大黄素、茜草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等,主要来源于聚酮途径和莽草酸/邻琥珀酰苯甲酸途径。

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骨质疏松、抗氧化、抗抑郁等药理活性。

【总页数】6页(P111-116)
【作者】卢婧;郭宇姝;师超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医疗保障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相关文献】
1.蒽醌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天然二苯乙基类化合物的结构、来源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3.内生菌影响药用植物产生药理活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4.1株海洋来源真菌Nigrospora sp.蒽醌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5.蒽醌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含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生药实验报告

含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生药实验报告

含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生药实验报告篇一:标题:含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生药实验报告正文: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含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生药作用机制和功效特点。

该生药为传统草药,具有清热解毒、镇痛抗炎的功效。

本次实验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该生药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生物活性和药代动力学特点。

实验步骤:1. 药材提取:选用该生药的根茎和叶,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化学成分。

2. 化学成分分离:将提取的药材化学成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得到蒽醌类生物碱类成分和非蒽醌类生物碱类成分。

3. 生物活性研究:采用体外和体内实验方法,探究蒽醌类生物碱类成分对炎症和疼痛的缓解作用,以及其对细胞的调节作用。

4. 药代动力学研究:采用注射剂模型,探究蒽醌类生物碱类成分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

实验结果:1. 化学成分分离: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得到蒽醌类生物碱类成分和非蒽醌类生物碱类成分。

2. 生物活性研究:蒽醌类生物碱类成分对炎症和疼痛的缓解作用明显,且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情况与体内反应机制相关。

3. 药代动力学研究:蒽醌类生物碱类成分在人体内的分布和排泄情况呈半衰期长的特点,表明其在体内具有持久的生物活性。

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含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生药具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且其体内药代动力学特点符合预期。

该生药的化学成分分离和生物活性研究为该生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持。

篇二:标题:含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生药实验报告正文: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在生药中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通过对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该类化合物在药物研发中的重要性,并为进一步的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本次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LPC)检测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含量。

通过对不同来源的生药进行提取、纯化,并采用HLPC分析,确定了其中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含量,并对这些成分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

蒽醌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度论文

蒽醌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度论文

蒽醌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度论文蒽醌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度论文蒽醌类(anthraquinones) 化合物按母核的结构分为单蒽核类及双蒽核类两大类。

蒽醌类化合物包括了其不同还原程度的产物和二聚物,如蒽酚、氧化蒽酚、蒽酮、二蒽醌、二蒽酮等,另外还有这些化合物的甙类。

蒽醌类化合物是各种天然醌类化合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化合物,其分布广泛,多存在于茜草科、蓼科、豆科、鼠李科、百合科等天然植物中,是多种中药(如大黄、何首乌、决明子、番泻叶、芦荟、黄精、紫草、丹参、雷公藤等)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泻下、抗菌、抗氧化、利尿、止血等多方面重要的药理作用,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癌症、爱滋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上被广泛应用,故受到全球医药科研工作者的普遍关注。

目前, 对蒽醌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不断深入,现对近年来的研究情况作如下综述,旨在为蒽醌类物质的深层次研究和进一步开发利用积累资料。

1 抗肿瘤作用蒽醌类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能抑制人体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也有抑制癌细胞转移的作用。

孙振华等采用不同浓度的大黄素体外作用于人胃腺癌细胞上,结果表明,大黄素体外可以抑制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同时诱导其凋亡,大黄素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可能与其下调Bc1-2蛋白表达有关。

结肠癌是最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以41-65岁发病率最高。

潘虹等用大黄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结肠癌Lovo细胞, 发现大黄素有明显抑制结肠癌Lovo 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呈时间和计量依赖性。

汪有彪等将不同浓度的大黄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膀胱癌BIU-87细胞,发现随大黄素作用时间延长及药物浓度的增加,BIU-87细胞凋亡率随之增加,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作用24小时后,caspase-9活性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也有研究发现,芦荟蒽醌类化合物在非细胞毒性的浓度范围内,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上有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和RhoB表达的作用,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体外实验研究发现,芦荟蒽醌类化合物可以抑制血管的生长和上皮细胞的迁移,这在防止肿瘤转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蒽醌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度

蒽醌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度

蒽醌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度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蒽醌类(anthraquinones) 化合物按母核的结构分为单蒽核类及双蒽核类两大类。

蒽醌类化合物包括了其不同还原程度的产物和二聚物,如蒽酚、氧化蒽酚、蒽酮、二蒽醌、二蒽酮等,另外还有这些化合物的甙类。

蒽醌类化合物是各种天然醌类化合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化合物,其分布广泛,多存在于茜草科、蓼科、豆科、鼠李科、百合科等天然植物中,是多种中药(如大黄、何首乌、决明子、番泻叶、芦荟、黄精、紫草、丹参、雷公藤等)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泻下、抗菌、抗氧化、利尿、止血等多方面重要的药理作用,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癌症、爱滋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上被广泛应用,故受到全球医药科研工作者的普遍关注。

目前, 对蒽醌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不断深入,现对近年来的研究情况作如下综述,旨在为蒽醌类物质的深层次研究和进一步开发利用积累资料。

1抗肿瘤作用蒽醌类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能抑制人体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也有抑制癌细胞转移的作用。

孙振华等采用不同浓度的大黄素体外作用于人胃腺癌细胞上,结果表明,大黄素体外可以抑制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同时诱导其凋亡,大黄素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可能与其下调Bc1-2蛋白表达有关。

结肠癌是最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以41-65岁发病率最高。

潘虹等用大黄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结肠癌Lovo细胞, 发现大黄素有明显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呈时间和计量依赖性。

汪有彪等将不同浓度的大黄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膀胱癌BIU-87细胞,发现随大黄素作用时间延长及药物浓度的增加,BIU-87细胞凋亡率随之增加,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作用24小时后,caspase-9活性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也有研究发现,芦荟蒽醌类化合物在非细胞毒性的浓度范围内,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上有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和RhoB表达的作用,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体外实验研究发现,芦荟蒽醌类化合物可以抑制血管的生长和上皮细胞的迁移,这在防止肿瘤转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天然蒽醌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天然蒽醌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天然蒽醌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关键词]蒽醌类;抗肿瘤药,植物型;植物,药用通过对多种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筛选实验发现,大黄、茜草及芦荟等中药具有抗肿瘤活性成分,此类中药主要是具有蒽醌母核的化合物,如大黄素、大黄酸及芦荟大黄素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及米托蒽醌的基本母核亦是蒽醌结构,提示具有蒽醌类母核结构的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1 抗肿瘤蒽醌类化合物1.1 大黄素大黄素为蒽醌类天然色素,是常用中药材大黄、虎杖、芦荟、决明子及何首乌等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化学名为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1,3,8-trihydroxy-6-methylanthraquinone).1.2 大黄酸大黄酸(Rhein,4,5-dihydroxyan-thraquinone,RH)属单蒽核类1,8-二羟基蒽醌衍生物,可从大黄、何首乌及虎杖等药材中分离提纯.1.3 蒽衍生物蒽衍生物是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的色素,是多种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据报道已从芦荟中分离提取出具有高效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蒽衍生物,包括羟基蒽醌衍生物和蒽酚衍生物[1] .孟云等[2]报道,芦荟属植物含有6种蒽醌类化合物,即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及 1,8-二羟基-9,10-蒽酮-3-甲基-(2-羟基)丙酸酯.2 天然蒽醌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机制2.1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大黄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细胞增殖作用.它可通过增加Bu25TK细胞核凝聚、膜联蛋白粘合及DNA断裂而抑制宫颈癌细胞的DNA合成并诱导凋亡,其途径是Caspase介导的线粒体途径,表现在Caspase-3,Caspase-9的激活和多糖酶的断裂[3] .大黄素可诱导人肝癌细胞系Mahlavu,PLC/PRF/5,HepG2的凋亡,且抑制生长,具有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大黄素通过激活Caspase-3,Caspase-9导致细胞DNA断裂凋亡,使细胞中产生活性氧物质,细胞内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提示活性氧物质和氧化应激在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大黄素通过诱导活性氧物质含量的增加,降低线粒体的跨膜电位及激活Caspase而诱导3种肝癌细胞系凋亡[4] .大黄素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表现出细胞毒性[5],凋亡特征包括DNA梯度密度增加、细胞形态学改变、凋亡小体出现及亚二倍体细胞数量增长等.大黄素可使HL-60细胞抗凋亡蛋白Mcl-1含量减少,而其他Bcl-2族蛋白,即Bax,Bcl-2,Bcl-XL,Bad的含量保持不变,通过激活Caspase-3可有效地诱导HL-60细胞的凋亡.大黄酸对KB细胞具有诱导凋亡作用,可抑制肿瘤细胞呼吸链,影响氨基酸及糖类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和脱氢,抑制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合成,抑制肿瘤细胞核苷的跨膜转运,增加淋巴细胞的流动性.它通过影响质膜的氧化还原系统来抑制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通过影响细胞膜的相关功能来抑制艾氏腹水癌细胞的增殖.大黄素与丝裂霉素合用可增强KB细胞的凋亡效应[6] .2.2 逆转肿瘤细胞多药抗药性作用有学者采用 3 H-胸腺嘧啶检查掺入法测定小鼠艾式腹水癌细胞的核苷转运作用结果发现大黄素可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对 3 H-胸腺嘧啶核苷的跨膜转运,IC 50 为9.9μmol/L.采用MTT法检测不同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发现,大黄素可增强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及氨甲喋呤对肝癌BEL-7402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并可部分逆转入乳腺癌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的抗药性.采用流式细胞法进行测定P-糖蛋白功能及表达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可增加罗丹123在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中的蓄积,并减少排出,长时间作用可降低P-糖蛋白功能和表达.据报道,大黄素逆转肿瘤细胞多药抗药性的作用与抑制核苷转运及降低P-糖蛋白的功能和表达相关[7] .2.3 酶抑制剂大黄素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抑制src-Her-2/neu,ras 致癌基因表达上具有高选择性[8] .它作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竞争ATP结合位点来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9] .大黄素可阻碍HER-2/neu过度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的恶性表型转化,增强paclitaxel的抗癌作用[10,11] .2.4 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周期大黄素可引起υ-ras转化细胞S,G 2 /M期停滞[12] .研究发现,大黄素作用后PG细胞的生长周期停滞于G 2 /M期,伴随着S期细胞数的相应减少,提示大黄素抑制PG细胞增殖的主要途径是阻止G 2 期细胞进入M期.研究结果表明,p34 cdc2 ,cyclinB1复合物在真核细胞G 2 期到M期进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3] .大黄素引起的PG细胞G 2 /M期阻滞的主要机制之一是它降低cyclinB1的表达水平,进而抑制cyclinB1及其复合物的功能,导致细胞生长周期阻滞[14] .徐丽敏等[15]通过体外培养Colo-16细胞株,片段化DNA检测发现,大黄酸可使p34 edc2 蛋白酶不显活性,失去S期(细胞DNA合成)启动因子的正调控,抑制 G,S期转变,从而抑制Colo-16细胞生长和分裂增殖.大黄酸不仅可抑制Colo-16细胞增殖,还具有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作用[16] .随着大黄酸作用时间延长,出现亚二倍体细胞数和片段DNA含量不平行现象,提示大黄酸除可使染色体DNA被切割外,还可使细胞质中的DNA被切割成小片段.2.5 抑制肿瘤细胞的代谢 Kegedal等[17]在大鼠原代肝细胞培养中加入50mg大黄酸发现,肝细胞内谷胱甘肽和ATP的含量减少,产生氧自由基,并使脂质过氧化物积聚,诱导肝细胞凋亡.徐丽敏等[18]将终浓度为20mg/L的大黄酸作用于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Colo-16,发现大黄酸可使角质形成细胞Colo-16线粒体致密颗粒含量减少,致细胞体积变小,提示它可改变Colo-16细胞的内外环境,引起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使Colo-16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源供应减少,从而抑制Colo-16细胞的增殖.2.6 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谢光麟等[1]以L 929 ,MethA,Y99 ,GM 803 为靶细胞检测芦荟蒽醌衍生物的肿瘤杀伤活性发现,浓度在0.3mg/L以下时对L 929 细胞杀伤的活性(CT值)仍达50%以上,2.5mg/L时对MethA,GM 803 细胞杀伤活性达50%以上,即芦荟蒽类衍生物对动物肿瘤细胞及人类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杀伤作用.Glasinski等报道,芦荟素和芦荟大黄素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所需的肽链延长因子eEF-2和肽转移酶的活性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Pecere等研究发现,芦荟大黄素在体内外亦具有抗神经外胚瘤的活性,但对动物本身无毒性,且不抑制正常纤维母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生长,推测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神经外胚瘤细胞凋亡.苏云明等[19]用健康小鼠接种S 180 肉瘤及H 22 肝癌腹水瘤进行研究发现,各品种芦荟对S 180 肿瘤均有抑制作用,且均可延长荷瘤H 22 小鼠生存时间,推测其中的活性物质可能是蒽醌类物质.2.7 抗诱变作用 Jae等[20]报道,决明子中的甲基钝叶决明素、橙钝叶决明素及大黄酚等可在黄曲霉素B 1 所致鼠伤寒沙门氏杆菌TA100或TA98诱变反应中发挥显著的抗诱变作用,其机理可能是蒽醌作用于细菌线粒体,使毒素活性关键酶失活,使毒素失去致活性,在结构上可能与蒽环上的C-9羰基、C-3甲基、甲氧基及羟基等有关.[参考文献][1]谢光麟,吕昌龙,孟祥珠,等.芦荟中蒽衍生物的分离及其抗肿瘤活性的检测[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8,27(6):572.[2]孟云,严宝珍,胡高飞,等.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成分研究[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4,31(3):70.[3] Srinivas G,Anto RJ,Srinivas P,et al..Emodin induces apoptosis of human cervical cancer cells though poly(APD-ribose)polymerase cleavage and activation of cas-pase-9[J].Eur J Pharmacol,2003,473:117.[4] Jing X,Ueki N,Cheng J,et al..Induction of apoptosisin hepatocelluar carcinoma cell lines by emodin[J].Jpn J Cancer Res,2002,93(8):874.[5] Chen YC,Shen SC,Lee WR,et al..Emodin induces apoptosis in human promyeloleukemic HL-60cells accom-panied by activation of caspase3cascade but independent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duction[J].Biochem Phar- macol,2002,64(12):1713.[6]黄云红,甄永苏.大黄酸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与丝裂霉素的协同作用[J]. 药学学报,2001,36(5):334.[7]姜晓峰,甄永苏.大黄素抑制人高转移巨大细胞肺癌PG细胞的肿瘤转移相关性质[J]. 癌症,2001,20(8):789.[8] Chang CJ,Ashendel CL,Geahlen RL,et al..Oncogenesignal transduction inhibitions from medical plants[J].In Vivo,1996,10(2):185.[9] Jayasuriya H,Koonchanok NM,Geahlen RL,et al.. Emodin,a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from polygon-um cuspidatum[J].J Nat Prod,1992,55:696.[10] Zhang L,Lau YK,Xi L,et al..Tyrosine kinase inhi- bitiors emodin and its derivative repress HER-2/neu-in-duced cellular transformation and metastasis-associated properties[J].Oncogene,1998,16(22):2855.[11] Zhang L,Lau YK,Xia W,et al..Tyrosine kinase in- hibitiors emodin suppresses growth of HER-2/neu-over-expressing breast cancer cells in athymic mice and sensi-tizes these cells to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paclitaxel[J]. Oncogene,1998,16(22):2855.[12] Chan TCK,Chang CJ,Koonchanok NM,et al..Selec- tive inhibition of the growth of ras-transformed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by emodin,a protein-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93,193(3):1152.[13] Kabsroski NK,Gibbons DL.BCR-ABL kinase activationconfers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genotoxic damage via cell cycle block[J].Oncogene,1996,13:2225.[14]王新华,甄永苏.大黄素抑制人高转移巨细胞肺癌PG细胞的肿瘤转移相关性质[J]. 癌症,2001,20(8):789.[15]徐丽敏,陈学荣,毛舒和.大黄素和大黄酸对Cdo-16细胞株的影响[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1):47.[16]徐丽敏,陈学荣,毛舒和.大黄素和大黄酸对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培养细胞周期的影响[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29(3):153.[17] Kagedal K,Bironaite D,Dllinegor K,et al..An-thraguinone cytotoxicity and apoptosis in primary caltures of rat heputocytes [J].Free Radic Res,1999,31(5):419.[18]徐丽敏,毛舒和.大黄酸对Cdo-16细胞线粒体的作用[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6,5(4):109.[19]苏云明,吴波,王莉.芦荟抗肿瘤作用研究[J]. 黑龙江学报,2002,15(3):181.[20] Jae SC,Hee JL,Kun YP,et al..In vivo antimuta- genic etlectss of anthraquinone aglycones and naphthopy-rone glycosides from Cassia tora[J].Planta Medica,1997,63:11.。

蒽醌类中药的安全问题分析及合理应用研究

蒽醌类中药的安全问题分析及合理应用研究

蒽醌类中药的安全问题分析及合理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总计蒽醌类中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探究药物风险因素,为本品药物合理应用提供支持。

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收集知网、万方等建库以来到2021.9蒽醌类中药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E)发生情况。

结果:检索到230篇蒽醌类中药饮片及中成药致ADR/AE报道,257个案例,主要表现有消化、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等的损害。

特殊人群用药、不合理用药等是引起ADR的主要因素。

结论:蒽醌类中药使用过程中潜在着风险因素,应明确影响临床用药安全的主要因素,加强防控,使患者用药期间生命安全得到一定保障。

[关键词]蒽醌类中药;安全问题;影响因素;合理用药[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 up the safety problems in the use of anthraquino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lore the drug risk factors, and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hraquino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 using the methodof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 events (ADR / AE) of anthraquino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the establishment of HowNet and Wanfang to September 2021 was collected. Results: 230 reports of ADR / AE caused by anthraquino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wereretrieved, and 257 cases were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damage of digestion, skin and accessories, nervous system and so on. The main factors causing ADR are medication for special population andirrational medication. Conclusion: there ar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in the use of anthraquino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 shouldclarify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safety of clinical medication,strength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ensure the life safety of patients during medication.[Key words] anthraquino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afety issues; Influencing factors; rational use现已经证实蒽醌是大黄、番泻叶等中药的一种主要活性成分,有泻下通便、降血脂等诸多功效,在中成药及保健品研制领域均有广泛应用【1】。

造纸蒽醌致癌研究进展

造纸蒽醌致癌研究进展

造纸蒽醌致癌研究进展【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引言2.造纸蒽醌的致癌机制3.造纸蒽醌的致癌风险4.减少造纸蒽醌致癌风险的措施5.结论正文(篇1)一、引言造纸蒽醌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物质,广泛用于造纸工业。

然而,研究表明,造纸蒽醌可能致癌。

本文将探讨造纸蒽醌致癌的机制和风险。

二、造纸蒽醌的致癌机制研究表明,造纸蒽醌可以诱导细胞发生突变,从而导致癌症。

具体而言,造纸蒽醌可以破坏细胞DNA,使其无法正常复制和修复,从而引发突变。

这种突变可能导致基因失活或突变,从而引发癌症。

三、造纸蒽醌的致癌风险根据目前的研究,造纸蒽醌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多种致癌风险。

其中一种风险是长期接触造纸蒽醌可能导致皮肤癌和乳腺癌等癌症。

此外,研究表明,造纸蒽醌还可能引起肝癌、肺癌和其他类型的癌症。

四、减少造纸蒽醌致癌风险的措施为了减少造纸蒽醌的致癌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避免长期接触造纸蒽醌。

其次,我们应该注意个人防护,如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使用替代品来减少造纸蒽醌的使用。

五、结论造纸蒽醌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其致癌机制和风险已经得到研究证实。

目录(篇2)一、引言1.造纸业是全球最大的工业之一,但其中所使用的蒽醌也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2.近年来,造纸蒽醌致癌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造纸业中的蒽醌1.蒽醌是造纸业中的一种主要添加剂,能够改善纸张强度和性能。

2.但长期暴露于蒽醌也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致癌。

三、造纸蒽醌致癌的机制研究1.蒽醌如何致癌:主要是由于其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能够破坏DNA,从而导致癌症。

2.蒽醌致癌的机制已被深入研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预防和治疗措施1.减少蒽醌的使用:通过研发更环保的替代品,减少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2.加强对蒽醌的监管: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造纸业的监管,确保其遵守相关法规。

3.预防和治疗:针对蒽醌致癌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也在不断研发和完善中。

中药中蒽醌类的肝毒性及其分离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中药中蒽醌类的肝毒性及其分离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综述•中药中蔥醞类的肝毒性及其分离分析技术研究进展韩继丽,胡倩倩,崔霞,王格格,傅强*(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西安710061%摘要:目的概述含有蔥酉昆类化合物的中药肝毒性研究现状,总结中药中蔥酉昆类化合物现有的分离分析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为该类物质的质量控制方法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查阅国内外关于蔥酉昆类化合物肝毒性及分离分析方法的文献并加以总结。

结果蔥酉昆类化合物是大黄、何首乌等多种常用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有一定的肝毒性,现常用的分离分析方法也存在着选择性差、灵敏度低和操作时间长等问题。

结论新型分离分析技术的发展,蔥酉昆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不断完善,有望实现对含有蔥酉昆类化合物的药品全面准确地质量控喘']o关键词:蔥酉昆类化合物;肝毒性;药物分离;药物分析DOI:10.3969/j.issn.10042407.2021.01.033中图分类号:R9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2407(2021)01-0153-07Research progress on hepatotoxicity,separation and analysis technology of anthra­quinon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 Jili,HU Qianqian,CUI Xia,WANG Gege,FU Qiang*(School of Pharmacy,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61,China)Abstract: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es of liver toxic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hraquinones,review the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s of anthraquinon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and problems of them,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 evelopment of quality control methods for such substances.The literatures about the hepatotoxicity and separation methods of anthraquinone compounds both at domestic and abroad were consulted and summarized.As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s of vari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such as Rhubarb and3olygonum multi f irrum,anthraquinones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hepatotoxicity.The commonly used separation analysis methods also have problems such as poor selectivity,low sensitivity and long operation tim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techniques,the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anthraquinone compounds are constantly improved,which is expected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quality control of drugs containing anthraquinone compounds.Key words:anthraquinones;hepatotoxicity;pharmaceutical separation;pharmaceutical analysis蔥醞类化合物是何首乌(Polygonum multi f irrum)、番泻叶(Folium sennae%、决明子(Catsia trra L.%、大黄(Rheum palmatum L.%、芦荟(Aloecera(Haw.)Berg)等多种常用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主要用于抗肿瘤、泻下、抗菌、抗氧化、利尿和止血等工。

蒽醌类中药的致泻强度与化学含量相关性研究

蒽醌类中药的致泻强度与化学含量相关性研究
该质反应的实验结果用 SPSS 1310统计软件包 进行数据分析 ,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法 ( p robit meth2 od)计算 ED50以及 ED50的 95%可信区间 [ 3 ] 。 2. 3 供试品中蒽醌含量的测定
6种供试品药物的蒽醌含量测定方法参照 2005 年版《中国药典 》大黄项下含量测定方法 [ 4 ] 。
3128 1188 1134 2121 0121 01022
2182 1144 0182 1164 0115 01019
0146 0144 0152 0157 0106 01003
从表 4可以看到 ,结合蒽醌的含量越低 ,其致泻 强度越小 ,二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 但 ED50与游 离蒽醌之间无关联 ,提示结合蒽醌可能是含蒽醌类 中药产生泻下作用的物质基础 。同时以半数有效量
100只 ICR种小鼠 ,雌雄各半 , 18~20 g,健康合 格 ,动物合格证号 SCXK (京 ) 200720001,购于北京 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 。分笼饲养 ,自由 饮水及进食 。
室温 ( 25 ±2) ℃,通风良好 、环境安静 ,室内保 持 12 h照明 , 12 h黑暗 ,并定期用紫外灯光消毒 。 1. 3 仪器
类成分 ,但其所表现出来的致泻强度差异是较大的 , 可能与它们在其他成分组成上有关 ;蒽醌含量测定 的结果提示 :结合蒽醌可能是含蒽醌类中药产生泻 下作用的物质基础 。同时致泻强度与蒽醌含量关联 性结果说明 :结合蒽醌含量与致泻强度间有一定的
相关性 ,但这二者之间仅仅是一种趋势 ,没有确切的 数学对应关系 。
掌叶大黄 R heum pa lm a trm L. 购于甘肃礼县 ;药 用大黄 R1 officeina le B aill. 购于四川平武县 ;唐古特 大黄 R1 tangu ticum M axim. ex B alf. 购于青海西宁 ; 虎杖 、决明子和芦荟均由解放军 302医院中药房提 供 。上述药材均经解放军 302医院全军中药研究所

决明子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决明子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决明子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研究决明子,是一种经济、营养和医疗价值极高的中药材。

其主要成分包括氨基酸、多糖、黄酮、皂甙、甾醇、蛋白质和维生素等。

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决明子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以下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蒽醌类化学成分简介蒽醌类化合物是一类药用价值很高的天然产物,这类物质常见于植物和真菌中,其生物活性具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例如抗肿瘤、抗病毒、抗微生物、抗氧化、抗菌和神经保护等。

蒽醌类化合物以呈深棕色的晶体形式存在,其化学结构中含有两个氧杂环,这两个氧杂环在氢氧离子存在下,可使蒽醌类化合物产生自由基,其生物活性也因此变得更加强大。

二、决明子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最近有研究证实,决明子中含有多种蒽醌类化合物,其中最常见的有大青叶素、木酚醌、啶黄酮醌、喹啉醌和蒽醌等。

据实验结果分析,这些物质具有卓越的抗氧化性能和抗肿瘤作用,对预防炎症、降低血脂及延缓衰老等方面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此外,蒽醌类化合物具有强烈的显色性质,可用于纸张、织物等行业的染色和印刷。

三、决明子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决明子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主要依赖于溶剂萃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和微波提取法。

其中,溶剂萃取法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但其提取效率低,而且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超声波提取法和微波提取法是近年来开发出来的新型提取方法,这两种方法在提取效果、提取速度及操作简便性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

例如,超声波提取法不仅提取效率高、提取物含量高、节能环保,而且不会破坏样品的活性成分。

四、决明子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制备与应用决明子中提取出的蒽醌类化合物可以制备成多种药物和保健品,如抗癌药、抗氧化剂、抗炎药和抗肿瘤药等。

同时,蒽醌类化合物还可以用于食品、化妆品、染料、印染等工业和农业领域。

例如,大青叶素可以应用于药物治疗方面,木酚醌可以用于食品添加剂和染色等。

综上所述,决明子中含有多种蒽醌类化合物,这些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多种应用前景。

含蒽醌类中药的毒性研究及其进展

含蒽醌类中药的毒性研究及其进展
述. 为 临床 合 理应 用 含有 蒽醌 的 中药 或 中成药 制剂 提 供参 考 。 [ 关键 词】蒽醌类 化 合物 ; 毒性 ; 中药
【 中图分类号】 R 2 8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3 — 7 2 1 0 ( 2 0 1 4 ) 1 2 ( b ) - 0 1 6 0 — 0 4
Ad v a nc e s o f a n t r a qu i no ne s dr u g t o xi c i t y
HE Yi n l i GA0 Ho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L a b o r a t o r y An i ma l S c i e n c e o f C hi n e s e Ac a d e my o f 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 Co mp a r a t i v e Me d i c l a Ce n t e r o f P e k i n g
v e r a a n d ma n y o t h e r me d i c i n a l p l a n t s .T h e y re a wi d e l y u s e d i n t h e p h a r ma c e u t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d u e t o i t s d i a r r h e a ,a n — t i h a e t e r i a l , l i v e r — p r o t e c t i v e a n d e h o l a g o g u e p r o p e r t i e s . P r e s e n t u s e s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c o n t a i n i n g a n t h r a q u i n o n e s re a f o r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c o n s t i p a t i o n a n d c h r o n i c r e n a l f a i l u r e . Ho we v e r . t h e r e a r e mo r e i n c r e a s e d r e p o r t s o n me l a n o s i s c o l i a s a r e s u l t o f u s i n g a n t h r a q u i n o n e s c o n t a i n i n g d r u g s , wh i c h , l e a d s t o i n c r e a s e d r e s e a r c h i n t h e ie f l d . Th i s p a p e r f o c u s e s o n t h e t o x i c o l o g i c a l e f f e c t s i n d i g e s t i v e s y s t e m, u r i n a r y s y s t e m a n d r e p r o d u c t i v e s y s t e m d u r i n g t h e s e y e a r s .I t i s n e c e s — s a r y a n d c uc r i a l t o p r o v i d e p r o p e r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s a f e r c l i n i c a l u s e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s wi t h a n t h r a q u i n o n e s c o mp o n e n t s a n d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s .

1蒽醌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_曹亮

1蒽醌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_曹亮

蒽醌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曹 亮,周建军*(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汉中723000)摘要:目的 介绍蒽醌类物质的理化特性和药理作用的最新进展。

方法 查阅蒽醌类物质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加以归纳和整理。

结果 蒽醌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药理作用已被医学界广泛认可。

结论 研究蒽醌类物质的药理作用,为其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蒽醌类;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07(2009)03-0237-02作者简介:曹亮,男,在读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周建军,男,教授,硕士生导师 蒽醌类化合物(anthraquinones )是各种天然醌类化合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化合物。

很久以前,蒽醌被用作天然染料,后来发现它们具有许多药用价值而受到重视。

高等植物中含蒽醌最多的是茜草科植物。

鼠李科、豆科(主要是山扁豆)、寥科、紫藏科、马鞭草科、玄参科及百合科植物中蒽醌类化合物亦较高,另外蒽醌化合物还存在于低等植物地衣和菌类的代谢产物中。

笔者对蒽醌类物质近年的研究进展进行概括,特别是其药理作用,为蒽醌类物质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积累资料。

1 蒽醌类物质的理化性质天然植物中含有蒽醌类化合物主要是单蒽核类、双蒽核类、蒽醌的衍生物和它们的二聚物二蒽类。

蒽醌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可游离存在,也可与糖结合成蒽苷。

游离的蒽醌类极性较小,一般可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微溶或不溶于水。

与糖结合成苷后极性增大,易溶于甲醇、乙醇,在热水中也可溶解,但在冷水中溶解度较低,几乎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等非极性溶剂中。

游离蒽醌与结合蒽醌因都含酚羟基,具一定酸性,能与不同的碱形成类盐物,在碱性溶液中比在中性的有机溶媒中溶解度大得多。

蒽醌类分子中无酚羟基者,多近乎无色,随着酚羟基等助色团的引入表现有一定的颜色,引入的助色团越多,则颜色越深,有黄、橙、棕红、紫红等。

蒽醌类往往结合成苷而存在于植物中,多数难以得到良好的结晶[1]。

从分子设计角度,看蒽环类药物结构及毒性!

从分子设计角度,看蒽环类药物结构及毒性!

从分子设计角度,看蒽环类药物结构及毒性!强森专栏作者从事新药研发!学习一切与新药相关的知识!药学领域的一名小学生!蒽环类药物,临床上被广泛用作抗肿瘤抗生素,是过去几十年来研究较多且发展较快的一类抗癌药物。

这类结构由于构效较为清晰,也是药物设计-合成人员非常熟悉的类别。

随着临床数据的不断积累,其具有统计意义的不良反应也成为了这类药物的附属特点。

因此,了解蒽环类药物的结构、机制、疗效、毒性等概况是药物设计合成人员日常知识储备较好的方式。

1. 蒽环类药物发展历史!蒽环类药物,1950年由H·Brockmann所命名,通常指的是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又叫做蒽环糖苷类抗生素。

其结构通常由蒽环结构和糖苷两部分组成,以阿霉素、表阿霉素和吡喃阿霉素为例,基本结构为蒽环与一个氨基糖以糖苷键相连。

1963年,柔红霉素首先被合成,立即被应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

1968年,多柔比星问世,其同时具有抑制RNA与DNA合成作用,对RNA的抑制作用最强,抗瘤谱最广,对各种生长周期的肿瘤细胞均有效。

吡柔比星、表柔比星与多柔比星相比,其疗效相当,心脏毒性更低,获得广泛应用;而脂质体ADM的问世,使心脏毒性进一步降低,同时具有某些肿瘤靶向性的特点。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蒽环类药物有柔红霉素、多柔比星、吡柔比星、伊达比星、戊柔比星以及米托蒽醌等;广泛地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肿瘤,包括急性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卵巢癌、胃癌及软组织肉瘤等;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心脏毒性、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等。

(部分蒽环类药物结构)2. 蒽环类药物~国内相关指南蒽环类药物,自上市至今已积累很多临床数据,故而国内外对该类药物所制定的指南也相对较多。

在我国,不仅对其进行了分类治疗指南,甚至对这类结构所产生的非常明确的不良反应(如严重的心脏毒),也制定了相关指南。

国内指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中国蒽环类药物治疗恶性肿瘤专家共识》《中国蒽环类药物治疗淋巴瘤专家共识》《中国蒽环类药物治疗白血病专家共识》《中国蒽环类药物治疗乳腺癌专家共识》《中国蒽环类药物治疗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专家共识》《中国蒽环类药物特性专家共识》《中国蒽环类药物应用心脏毒性处理专家共识》3. 蒽环类药物~显著的不良反应!临床数据证实,蒽环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心脏毒性、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

《2024年大黄蒽醌口服结肠定位颗粒的制备及其对肾毒性影响的研究》范文

《2024年大黄蒽醌口服结肠定位颗粒的制备及其对肾毒性影响的研究》范文

《大黄蒽醌口服结肠定位颗粒的制备及其对肾毒性影响的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医药科技的快速发展,口服药物给药系统已成为药物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

大黄蒽醌作为一种具有广泛药理活性的天然药物成分,其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该系统能够使药物在结肠部位实现精准释放,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减少对其他器官的毒副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大黄蒽醌口服结肠定位颗粒的制备工艺及其对肾毒性的影响。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1)大黄蒽醌原料药;(2)药用辅料及载体;(3)实验动物(如大鼠、小鼠等)。

2. 方法(1)制备工艺:采用适当的药用辅料及载体,通过一定的制备工艺,将大黄蒽醌制备成口服结肠定位颗粒。

(2)实验设计:将实验动物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口服结肠定位颗粒,观察其对肾毒性的影响。

(3)检测方法:采用生物化学分析、组织学观察等方法,检测各组动物肾功能指标及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

三、大黄蒽醌口服结肠定位颗粒的制备1. 制备原理本制剂采用肠溶技术,使药物在胃内不被释放,到达结肠后释放药物,实现结肠定位给药。

具体原理为利用特定辅料在胃内不溶解,而在结肠内可被肠道微生物或酶解等作用破坏其结构,从而实现药物的精准释放。

2. 制备工艺流程(1)将大黄蒽醌与药用辅料混合均匀;(2)采用湿法制粒技术制备成颗粒;(3)对颗粒进行干燥、整粒、包衣等处理;(4)最终得到口服结肠定位颗粒。

四、对肾毒性的影响研究1. 实验结果通过给予不同剂量的口服结肠定位颗粒,观察实验动物肾功能指标及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剂量的口服结肠定位颗粒对肾功能无显著影响,且无明显肾毒性。

2. 结果分析大黄蒽醌口服结肠定位颗粒在适当剂量下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药物在结肠定位释放,减少了药物在胃和小肠等部位的吸收,从而降低了对其他器官的毒副作用;(2)大黄蒽醌本身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可能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3)制剂中的药用辅料及载体对肾脏无毒副作用。

含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生药实验报告

含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生药实验报告

含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生药实验报告篇一:标题:含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生药实验报告正文:本文旨在研究一种基于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生药,并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设计: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旨在评估该生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该生药为片剂,主要成分为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

在实验中,我们将选取10名正常成人,分别给予一片该生药片剂和一片对照药片剂,观察其在48小时内的吸收和排泄情况。

实验过程:我们使用了日本武田制药公司生产的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Oseltamivir),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了实验。

在实验开始前,我们进行了受试者的招募,并确保受试者的健康状况符合实验要求。

受试者在实验期间需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并严格执行实验操作流程。

我们采用了以下实验步骤:1. 受试者的招募和制备:我们随机选择了10名正常成人,并将其纳入实验组和对照组。

受试者在知情同意书的指导下,将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和对照药片剂制成片剂,并按照实验流程进行制备。

2. 药代动力学分析:我们分别将制备好的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片剂和对照药片剂给予受试者,并记录其在48小时内的吸收和排泄情况。

3. 疗效评估:我们使用患者记录和实验室检查,评估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片剂的疗效。

4. 安全性评估:我们使用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试验数据,评估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片剂的安全性。

结论: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片剂是一种有效的生药,且其安全性良好。

篇二:标题:含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生药实验报告正文:本实验旨在探究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在生药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提取、纯化、结构鉴定和生物活性研究,可以为开发新型生药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一: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和纯化我们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将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D-葡萄糖酸蒽醌(Deglycin)从天然的蒽醌类植物中提取出来。

然后,我们通过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电泳法等方法,将蒽醌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纯化。

含蒽醌类中药致结肠黑变病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含蒽醌类中药致结肠黑变病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含蒽醌类中药致结肠黑变病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张泽曦;王佳宝;吕玲;刘耀远;夏庆梅
【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2(41)4
【摘要】结肠黑变病(MC)的发生与进展和服用含蒽醌类中药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本文简述中西医对MC的认识,并从与服用蒽醌类中药相关的MC临床病例研究和蒽醌类中药对MC最新机制研究两方面进行总结,探讨含蒽醌类中药对MC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安全应用该类药物的建议,对蒽醌类中药相关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总页数】6页(P539-544)
【作者】张泽曦;王佳宝;吕玲;刘耀远;夏庆梅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相关文献】
1.阿霉素致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及其中药防治的研究进展
2.中药骨康含药血清对TNF-α致大鼠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3.长期应用含蒽醌苷类中药泻下剂致结肠黑变病的问题探讨
4.扶正祛邪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对K562/A02细胞NF-κB/IκBα、Survivin影响及其逆转耐药机制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蒽醌类中药的毒性研究及其进展蒽醌类化合物(anthraquinones)是大黄、何首乌、决明子、芦荟等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广泛,如泻下、抗菌、保肝利胆等。

目前,含有蒽醌的中药或中成药广泛应用于便秘、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多种疾病,但是由于服用含蒽醌成分的中药而引起大肠黑病变的报道日益增加,蒽醌类化合物的毒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对蒽醌毒理作用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对其在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中的毒性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应用含有蒽醌的中药或中成药制剂提供参考。

标签:蒽醌类化合物;毒性;中药蒽醌类化合物(anthraquinones)广泛分布于蓼科、豆科、鼠李科、茜草科、百合科等植物中,另外还存在于低等植物地衣和菌类的代谢产物中。

该类物质主要包括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及芦荟大黄素等。

蒽醌类化合物药理作用广泛,如泻下、抗菌、抗病毒、抗癌、明目、促智、抗衰老、抗诱变、抗紫外线、保肝利胆等。

蒽醌类化合物是许多中药如大黄、何首乌、决明子、芦荟、番泻叶的主要活性成分,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在临床上已经有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

鉴于蒽醌类化合物表现出的毒性,国内外对含蒽醌类化合物的物质进行了一些动物毒性试验研究,本研究对蒽醌类药物在人及动物中表现出的毒性进行了综述。

1 蒽醌类药物的毒性1.1 消化系统毒性1.1.1 肠毒性糖苷的形式是天然存在的,不能被胃酸破坏,在小肠中被吸收后在肝脏中水解为糖及蒽醌类衍生物,再经血液从大肠分泌入肠腔中,或直接由小肠转运到大肠。

蒽醌苷在大肠中被水解,刺激大肠神经从而加强蠕动,亦可抑制Na+-K+-ATP 酶,减少大肠對水及Na+的重吸收,从而发生泻下作用[1]。

肠毒性是蒽醌类泻药的主要毒性。

1.1.1.1 MC与蒽醌类泻药的关系长期使用含蒽醌的植物性泻药会造成大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

所谓大肠黑变病是指大肠黏膜表面有褐色素沉着,显微镜下可表现为黏膜下层巨嗜细胞胞浆中含褐色质颗粒,是一种非炎症性的、代谢性、良性、可逆性疾病。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便秘和长期口服蒽醌类泻药是诱发MC的最主要病因。

随着肠镜普及率增加和便秘发病率的上升,MC的发病率在国内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Benavides等[2]提出MC程度与蒽醌类泻药的使用量呈正相关。

Badiali等[3]研究发现,MC在服用非蒽醌类泻药患者中发生率为26.6%,而在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73.4%。

同时,蒽醌类化合物致结肠黑变病也在动物模型中得到证实,Chen等[4]给予豚鼠0、3、6、12、24 g/kg大黄生药粉末60 d发现对照组的结肠膜呈粉红色,而给药组结肠黑变病的严重程度随着给药量的增加而增加。

1.1.1.2 MC发生机制目前认为结肠黑病变主要发病机制是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Byers等[5]提出MC与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数量成正相关。

Chen等[4]在上述实验中发现蒽醌通过破坏肠黏膜屏障、促进促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释放来诱导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最终导致色素沉积并发生MC。

张彦等[6]给豚鼠灌服不同剂量的麦冬和大黄提取液,麦冬存在于可以治疗MC的增液汤中,其中除了含有甾体皂苷、黄酮类物质外,也含有大黄素、大黄酚等蒽醌类化合物。

免疫组化法显示Bcl-2蛋白在麦冬低剂量组的表达高于高剂量组;Bcl-2/Bax两蛋白的比值也是低剂量组高于高剂量组,以上结果表明低剂量组抑制凋亡的作用更强,可能与麦冬中也含有蒽醌类物质有关。

BAP等[7]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对由于服用番泻叶等蒽醌类泻药而引起大肠黑变病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其上皮组织野生型P53和P21大量表达,重度MC患者表达量最高。

P53是人体抑癌基因,作为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中的负信号,调控细胞周期,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其代谢产物对大肠黏膜的损伤促使P53过度表达,诱导上皮细胞的凋亡,产生凋亡小体,被巨噬细胞吞噬,经巨噬细胞的溶酶体将其转化为脂褐素或其他色素,这些含有大量色素的巨噬细胞在黏膜固有层内不断积聚,最终形成典型的MC[8]。

而P21是参与这一过程的介质,协助P53诱导上皮细胞凋亡。

1.1.1.3 MC与肿瘤的关系MC与大肠肿瘤有密切关系,资料表明在发生MC 的患者中,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同期受检的非MC者。

Nusko 等[9]发现没有服用过泻剂也没发生MC的患者中肿瘤的发生率是24.2%,而没服用过泻剂但是有MC发生的患者中肿瘤的发生率是41.7%,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也说明黑变病患者中肿瘤发生率高。

同样该结论在动物模型中也得到证实,Mori等[10]报道,对大鼠喂养蒽醌类药物可导致原发性肝癌和结肠腺瘤性息肉。

徐光辉等[11]前瞻性地研究了MC与大肠癌相关癌基因(APC、Bcl-2、K-ras、Ki-67)和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相关性和结肠癌、癌前病变之间的比较。

正常黏膜组、结肠黑变病组、溃疡性结肠炎组、大肠息肉组、大肠癌组的抑癌基因APC的表达是逐渐降低的,而Bcl-2、K-ras、Ki-67、Cox-2基因在以上5组中是逐渐升高的,说明MC是从正常黏膜过渡到大肠癌的一个中间过程。

这对MC的早期防治与肠镜监测、防止其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1.1.2 肝毒性2001年美国“国家毒理学规划”研究表明[12],经口连续给药14周以上(大黄素:小鼠29 mg/kg,大鼠22 mg/kg;蒽醌:小鼠250 mg/kg,大鼠135 mg/kg),可致肝脏肥大、肾小管透明小滴生成、肾矿化和膀胱细胞浆改变等。

胡锡琴等[13]将不同剂量(4个剂量组,以临床成人用药每日剂量12 g计,分别为临床用药的20、50、100、200倍)的制首乌通过灌胃给予大鼠,观察不同剂量的制首乌对大鼠的肝脏损伤程度的差异。

灌胃3个月后,两个大剂量组大鼠肝脏炎性损伤,表现为肝细胞肿胀、Kupffer细胞增生活跃、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血窦充血,肝脏损伤生化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P < 0.05),脂质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升高(P < 0.05),停药1个月后均恢复正常。

说明制何首乌对大鼠肝脏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但属可逆性损伤。

Wang等[14]研究了大黄蒽醌提取物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时所表现出的肝毒性,将120只SD大鼠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正常低剂量组(3 g/kg)、正常高剂量组(20 g/kg)、CRF 对照组组、CRF低剂量组(3 g/kg)、CRF高剂量组(20 g/kg)。

正常对照组和CRF对照组均未见肝脏损伤,而正常给药组和CRF给药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增加,其病理切片也均可见肝脏损伤。

李奇等[15]比较了生首乌醇提物、水提物,制首乌醇提物、水提物对大鼠产生的肝毒性的差异,发现肝毒性可能主要集中的醇提物中,因为醇提物比水提物含有较多的极性较弱的蒽醌类成分,提示对服用何首乌药酒者应该保持一定的警惕性。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2014年7月下调了保健食品中何首乌用量,规定生何首乌每日用量不得超过1.5 g,制何首乌每日用量不得超过3.0 g;并规定保健功能包括“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的含何首乌的保健食品,应该取消该保健功能或在配方中去除何首乌。

1.2 泌尿系统毒性大黄是临床上用来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最广泛的中药。

大黄素可以抑制人肾成纤维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通过这些作用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16]。

但是又有研究表明,大黄总蒽醌对SD大鼠毒性反应的靶器官可能主要在肾脏,特别是肾近曲小管。

Mengs等[17]连续13周给大鼠喂养0、100、300、750、1500 mg/kg番泻叶,发现750、1500 mg/kg组肾脏重量增加,发生弥漫性肿大,300和750 mg/kg组一部分肾脏颜色加深,1500 mg/kg 组大部分肾脏颜色变深。

王青秀等[18]观察大黄中大黄素、大黄酸等游离蒽醌对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的细胞毒性作用及其毒性作用机制。

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等能够抑制HK-2细胞的增殖,使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增加,细胞空泡化,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等,表明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确实具有潜在的肾脏毒性,能够导致肾近曲小管的损伤。

其毒性作用机制不仅存在直接的細胞毒性作用,而且涉及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途径,但却降低ROS的生成,这可能与大黄素等本身具有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有关[19-23]。

高建波等[24]连续26周灌胃给予Wistar大鼠2.5、5、10 g/kg大黄,结果发现高剂量组动物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结果提示长期服用大剂量大黄可能具有一定的肾毒性。

1.3 生殖系统毒性周宇红等[25]将相当于生药量0、5、15、25、35、45 g/kg的决明子掺入饲料中喂养大鼠Wistar大鼠13周后,发现25、35、45 g/kg组分别有10%、10%、33.3%动物睾丸曲细精管萎缩,无生精细胞,而对照组无上述病理改变。

Chang等[26]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大黄素的生殖毒性,小鼠囊胚分别用25、50、75 μmol/L大黄素在37℃培养24 h,TUNEL染色法表明25 μmol/L凋亡细胞数比对照组多5倍,而75 μmol/L比对照组多11倍。

维生素A及其生理代谢产物维甲酸(RA)在胚胎的正常发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RA可能通过与维甲酸受体(RAR)的相互作用来激活发育调控基因,从而影响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

笔者研究了大黄素对囊胚中RARα、RARβ、RARγ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RARα、RARγ在各组中表达无明显差异,而RARβ的表达随大黄素浓度增加而增加,故推测大黄素通过影响RARβ的表达来影响胚胎的发育。

笔者还研究了三种caspase 抑制剂对经大黄素处理的囊胚的作用,发现caspase-9抑制剂和caspase-3抑制剂可有效抑制大黄素引起的细胞凋亡,而caspase-8抑制剂并无此作用,故推测大黄素诱导的细胞凋亡是通过内源性凋亡途径发生的。

卢宁等[27]给予8周龄Wistar大鼠大黄水提取物1.0、2.0 g/kg,各剂量组再分为给药30、40、50、60 d组,结果显示2.0 g/kg,40、50、60 d组Bax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而Bcl-2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说明长期使用大黄对雌性大鼠子宫具有一定的毒性,并且有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

郭建恩等[28]发现长期应用大黄也会对未成年雄性大鼠生殖系统产生毒性,且毒性反应程度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2 小结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