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

本知识点来源于药学专业大学专业书籍,文中涉及药品知识只做简单分享,切勿自行购买口服使用,具体病情用药请咨询药师或医生。

(一)急性气管- 支气管炎

1.疾病介绍

急性气管- 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炎症,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

急性气管- 支气管炎多见于寒冷季节,常因受凉、过度疲劳或其他诱因致病。健康成年人多半由腺病毒或流感病毒引起,儿童则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多见。病毒感染后抑制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和纤毛细胞的活力,使得细菌有入侵支气管的机会,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同时冷空气、粉尘、刺激气体等物理、化学刺激也易引起本病。急性气管- 支气管炎的症状有:①咳嗽。其特点是长期反复咳嗽,多在寒冷季节、气温骤变时发生,早晚咳嗽频繁,白昼减轻。②咳痰。多为白色黏痰,或白色泡沫痰,早晚痰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且为黏液脓性痰。③喘息。部分患者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引起喘息,多在急性期发作。

2.治疗药物选择

(1)化学药物。①抗感染药物。根据致病菌种类选用抗生素,常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等,但后两类不宜用于儿童。轻者可口服,较重者肌注或静脉滴注抗生素。②祛痰、镇咳剂。常用祛痰药物有盐酸溴己新、盐酸氨溴索、羧甲司坦等。干咳为主者可用镇咳药物,如氢溴酸右美沙芬、磷酸喷托维林等。③解痉、平喘药。可定量吸入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硫酸特布他林,或口服硫酸特布他林、盐酸丙卡特罗、氨茶碱或茶碱等。

(2)中成药。中成药可选用复方鲜竹沥口服液、川贝枇杷糖浆、养阴清肺糖浆、急支糖浆等。

3.健康管理

①戒烟,避免受凉、劳累,防治上呼吸道感染。②改善生活卫生环境,避免过度吸入环境中的过敏原和污染物。③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二)慢性支气管炎

1.疾病介绍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长期顽固性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早晚气温较低或饮食刺激时,频发咳嗽。无并发症时,体温、脉搏无变化。病初

呼吸无变化,随着支气管黏膜结缔组织增生变厚,支气管管腔变化狭窄,则发生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按病情进展可分为三期:①急性发作期,指在一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②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一个月以上者。③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临床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少量痰液,保持两个月以上者。

2.治疗药物选择

(1)急性发作期治疗:应用镇咳祛痰、平喘药及抗感染药治疗,并注意适当休息,戒烟,避免冷空气、粉尘及有害气体的刺激。

(2)缓解期治疗:主要为健康管理。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可试用免疫调节剂或中医中药,如细菌溶解产物、卡介菌多糖核酸、胸腺肽等。

3.健康管理

①急性发作期治疗,注意适当休息,戒烟,避免冷空气、粉尘及有害气体的刺激。②缓解期治疗,戒烟,避免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的吸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三)肺炎

1.疾病介绍

肺炎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在内的肺部炎症。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部X 线片有炎性阴影。幼儿患上肺炎,症状常不明显,可能有轻微咳嗽或完全没有咳嗽。

肺炎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致病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药物等。肺炎根据病原体种类的不同,分为细菌性肺炎(常见细菌有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杆菌等)、病毒性肺炎(常见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真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等。球菌性肺炎最为多见,可达83%,居首位。

2.球菌性肺炎及治疗药物选择

球菌性肺炎一年四季均可见,但以冬季最多。最常见于年老者或婴幼儿。其临床表现主要有急起高热、寒战,发热呈稽留型,伴周身酸痛、乏力、咳嗽、多痰、胸痛等,重症者喘气急促、呼吸困难,可危及生命。

(1)对症治疗用药。患病后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高热时可使用解热镇痛药并配合物理降温,咳嗽多痰可使用镇咳祛痰药。剧烈胸痛者,可酌情少量使用中枢性镇咳药可待因。

(2)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G,对青霉素过敏、耐青霉素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者,可用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昔沙星等)、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等药物。

3.健康管理

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补充足够蛋白质、热量及维生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