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心脏功能-心肌跨膜电位-心电图-心脏生理特性)(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时间第周教学时数 2

章节名称

第四章血液循环第一节心脏的功能一、心肌的跨膜电位二、心电图三、心脏的生理学特性

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心室肌细胞AP的波形及形成机制;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房室结单向传导和房室延搁及意义。

熟悉:窦房结P细胞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的过程及特点。

了解:心房肌细胞、浦肯野细胞跨膜电位;心肌的自律性。

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正常起搏点和潜在起搏点;房室延搁及其意义;心室肌细胞AP的波形及形成机制;

难点:兴奋性与心肌收缩活动的关系;心室肌细胞AP的形成机制、窦房结P细胞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

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设计时间分配(min)

1. 复习

2.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

3.心脏的生理特性

自律性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4.小结5

25 10 45 (10)(20)(10)(5)5

教学内容批注

第四章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blood circulation: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照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

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组成:心脏:泵血、分泌心房钠尿肽

血管:管道

第一节心脏生理

形态学结构:

工作细胞

心肌细胞

心脏瓣膜自律细胞

传导系统

大循环(体循环)

循环

小循环(肺循环)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心肌细胞按生物电特点可分为四种类型:

1.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

非自律细胞包括房室交界的结区细胞以及心室肌细胞和心房肌

细胞,后者又称工作细胞。

自律细胞包括窦房结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

2.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

快反应包括工作细胞房室束及其分支和浦肯野细胞。

慢反应细胞包括窦房结细胞和房室交界内房结区和结希区的细胞。

(二)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机制

静息电位心室肌细胞在静息时,细胞膜处于内负外正的极化

状态,静息电位约-90mv。产生机制为K+外流引起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

(1)0期:去极化期。特点是除极速度快,历时1~2ms。Na+内流

所致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2)1期:又称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而导致膜内的快速复极化。

(3)2期:称平台期,持续时间约120~150ms。平台期是心肌细胞

动作电位时程较长的主要原因,也是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区别于神经纤维

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K+外流、Ca2+内流。

(4)3期又称快速复极末期,历时约100~150ms。Ca2+内流终止,

K+外流不断增强。

(5)4期:称静息期。主动转运Na+、K+、Ca2+。

2.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机制

(1)窦房结P细胞:①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慢,幅度小;②没有

明显的1、2期。③3期复极完毕后的膜电位不稳定,称为最大舒张电位,约为-60mv~-65mv;④进入4期时,膜电位不稳定发生了自动除极,这是自律细胞动作电位最显著的特点;⑤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较快。

P细胞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基础:

①0期除极的形成:Ca2+内流

②3期复极的形成:Ca2+内流的逐渐减小和K+外流的逐渐增加,形成了3期复极。

③4期自动除极的形成:K+外流的进行性衰减;Na+内流的进行性增强;Ca2+通道激活形成Ca2+的内向电流(Ica-t)。

(2)浦肯野细胞:

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除了有4期自动除极特点外,和心室肌细胞基本相似,产生的离子基础也基本相同。

二、心肌生理特性

(一)自动节律性

指组织或细胞在没有外来的因素作用下,能自动的发生节律性的兴奋。

1.心脏起搏点

正常起搏点pacemaker:

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频率为100次/分,其心率为窦性心率sinus rhythm.

潜在起搏点latent pacemaker:

窦性心律:由窦房结引起

心律分交界性心律:由房室交界区引起

室性心律:由室内传导系统引起

2.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去极化速度快,自律性高

最大舒张电位水平:即3期复极末的最大电位,数值小,自律性高阈电位水平:下移,自律性高

(二)兴奋性:

1.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特点:绝对不应期较长,且与膜电位改变相关

(1)绝对不应期(ARP):0、1、2、3初期,Na+通道失活,兴奋性为0

(2)相对不应期(RRP):-60--80mv,Na+通道部分复活,兴奋性低于正常

(3)超常期(SNP):-80--90mv,Na+通道基本恢复备用状态,兴奋性↑

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

ARP+局部反应期-55--60mv复活不可传播

特点:特别长,包括舒张早期和收缩期

生理意义:使心室肌不能强制收缩

2.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和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差距大,兴奋性↓

(2)Na+通道的活性:取决于当时膜电位和时间进程

备用:-90mv

激活:-70mv Na+大量内流

失活:-60mv 兴奋性暂时无

3.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三)传导性

AP的传导速度作为衡量传导性高低的指标。

1.心脏内兴奋的传播特点:

是通过特殊传导系统进行的

房室束到浦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最快

房室交界区的传导速度最慢,且有时间延搁房室延搁atrio-ventriculardelay: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区,约需0.1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