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政治教案(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第六课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节。承接本单元前两课“唯物论”部分,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进一步正确认识外部世界,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并为下一单元“辩证法”部分奠定“认识论”基础。理论上,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无论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还是改造客观世界,都离不开社会实践;从考纲看,本节课的知识点也是高频考点,因此,本节课在本单元及整本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学生学好整本书具有重大意义。
【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理性思考能力正在形成中,对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预习可以对基本的知识点勾画明确,但是要让高二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抽象的理论观点有机结合起来,深刻理解本课内容有一定难度,所以需要教师提供生活化的案例和亲身活动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探究问题、易错易混点等活动,把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与抽象的理论观点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达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
2.过程与方法:运用实践观分析和解释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指导自己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与实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让知识服务于实践。
【教学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教学难点】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
哲学的理论是深奥的、是抽象的,是晦涩难懂的,要让哲学道理“平易近人”,必须让哲学与生活“亲密接触”。本课首先用一个“动手体验”的环节,亲身感受实践的重要性;通过设置判断和展示“嫦娥三号”发射成功“玉兔”踏上登月之旅,设置探究活动,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教师易错易混点的点拨相结合,明确实践的内涵、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并提升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课的重难点,本节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选取来自生活的报告——微信上广泛传播的一条关于微波炉能致癌的报道,通过深入剖析这一生活中的常见案例,一方面深入浅出的将道理解释明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多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善于用“事实”、用“结果”辨别真伪。拉近了哲学与学生的距离,让生活道理化,道理生活化。通过对这一重难点的突破,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