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优秀教案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1.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1.3 平面构成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及运用2.1 点的概念及运用2.2 线的概念及运用2.3 面的概念及运用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3.1 对称与均衡3.2 对比与统一3.3 重复与节奏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4.1 单独构成4.2 组合构成4.3 复合构成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与步骤5.1 观察与分析5.2 创意与构思5.3 绘制与制作第六章:平面构成的视觉元素与设计原则6.1 形状与形状设计6.2 色彩与色彩搭配6.3 质感与肌理6.4 空间与透视6.5 视觉引导与视线流程第七章:平面构成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7.1 平面设计中的应用7.2 广告设计中的应用7.3 包装设计中的应用7.4 插画与绘画中的应用7.5 摄影与影像处理中的应用第八章:平面构成的实践案例解析8.1 经典平面设计案例解析8.2 学生优秀作品案例解析8.3 实际项目案例解析第九章:平面构成的创新与拓展9.1 创新思维的培养9.2 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9.3 跨界设计与多元表现9.4 技术与材料的探索与应用第十章:平面构成的评价与展示10.1 平面构成作品的评价标准10.2 作品展示与交流的重要性10.3 平面构成作品的展示方式与技巧10.4 平面构成作品的评价与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理解平面构成对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平面构成原理提升设计质量。
二、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及运用难点解析:如何巧妙地运用点、线、面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设计作品。
三、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难点解析:如何在具体设计项目中灵活运用这些原则,达到设计目标。
四、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难点解析:如何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构成形式,以及如何创新构成形式。
五、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与步骤难点解析: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以及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第一章: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一、构成概述(1)构成的来源构成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的理念、形式基础,产生与20世纪初。
其三个重要的源头普通认为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构成主义运动、荷兰的风格派运动和以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中心的设计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构成主义设计,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先后在俄国一批先进的知识份子之中产生的前卫艺术与设计运动。
但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因素干扰,构成主义运动没有产生世界性的影响。
一批构成主义、前卫艺术的探索者离开俄国前往西方,将俄国的构成主义传入西方,对艺术和设计新形式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荷兰“风格派”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家、建造师在1918年—1928年之间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集体。
发起人和组织者是《风格》杂志的编辑杜斯伯格,这本杂志也是维系这个集体的中心。
“风格派”的设计特点是高度理性,它的思想和形式都源于蒙特里安的绘画探索。
1919年,德国创建“公立包豪斯学校”,建造设计家沃尔特·格罗皮乌斯院长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教育口号,并在“包豪斯”学院最早设立了以“构成”为基础的课程。
包豪斯为了加强现代设计理论基础及介绍综合性的美学思想,于1925年开始编辑并出版了“包豪斯”丛书,传播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思想以及新的设计教育计划和方法。
从那时候起,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思想便向来影响着世界的设计发展,它因此被誉为现代设计的摇篮。
相对于俄国的构成主义和荷兰的“风格派”,德国包豪斯无疑是影响最大的。
虽然它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在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从建造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平面设计、染织设计到家具设计,从理论到实践,乃至教学、全面地对现代设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包豪斯使现代设计思想传遍全世界并使之成“正果”,它不只是遗存在历史之中,更有如不死的火凤凰,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设计创作和设计教学,我们仍可以时时见到其闪烁着的光芒。
构成主义讲求的是形态间的组合关系,即设计师主观地考察事物间的构筑规律,再按自己的理解直观抽象地表现客观世界各形态的组合关系。
平面构成 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教案标题:平面构成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平面构成的常见元素和设计要素。
3. 能够运用平面构成的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和表达。
教学重点:1. 平面构成的定义和分类。
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设计原则。
3.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平面构成的知识进行创意设计。
2. 如何理解和运用平面构成的设计原则。
教学准备:1. 讲义、课件和教学素材。
2. 设计工具和材料。
3. 设计案例和实例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明显平面构成特点的设计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和重要性。
二、讲解1. 介绍平面构成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对称构成、重复构成、平衡构成等。
2. 分析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等,以及设计原则,如对比、韵律、平衡等。
3. 展示并分析一些经典的平面构成案例,让学生理解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三、实践1. 给学生提供一些设计素材和题材,让他们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进行创意设计。
2. 指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注意平面构成的要素和原则,引导他们进行设计思路和方向的调整。
四、展示和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分享设计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五、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不断运用和探索平面构成的知识和技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平面构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的设计展示和讨论,也能够促进他们的创意思维和设计能力的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设计实践和案例分析,以提升他们的设计水平和能力。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要素。
2. 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作,提高其美术素养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概念与意义2.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3.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重复与变化4. 平面构成的形式:网格构成、圆形构成、三角形构成、方形构成等5. 平面构成的应用:海报设计、插画创作、字体设计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经典平面构成作品,引发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基本要素和基本原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练习,运用基本原理和形式进行创作。
4. 互动:组织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总结平面构成的技巧和心得。
5. 拓展:介绍平面构成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作的能力。
3. 学生在互动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平面构成相关书籍和资料。
2. 平面构成作品展示图片。
3.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
4. 设计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基本要素和基本原理。
2. 练习指导:分步骤指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练习,包括点、线、面的组合,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重复与变化的运用。
3. 创作辅导:引导学生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个人创作,提供必要的技法支持和创意建议。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对各自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分享创作心得。
5. 作品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班级内部的评价和交流。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平面构成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则;(2)掌握平面构成的元素和基本构成形式;(3)熟悉平面构成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平面构成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平面构成作品的创作。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平面构成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概述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应用。
2. 平面构成元素讲解点、线、面、体等基本元素的特点、组合方式和在构成中的应用。
3. 平面构成形式介绍重复、对称、近似、放射、分割等基本构成形式,并举例说明。
4. 平面构成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平面构成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领域的应用。
5. 平面构成作品欣赏与评价欣赏国内外优秀的平面构成作品,并进行评价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面构成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理论结合实例,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则,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
3.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平面构成作品的创作,包括点、线、面、体等元素的组合,以及基本构成形式的运用。
4. 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邀请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互相学习、交流。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平面构成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拓展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
3. 实践操作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平面构成设计能力。
4.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平面构成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平面构成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效果;4. 学生对平面构成学习的兴趣和态度。
平面构成的教案
平面构成的教案教案标题:平面构成教案目标:1. 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 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和技巧;3. 能够运用平面构成的知识进行创作和设计。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平面构成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平面构成的元素?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如线条、形状、色彩、纹理等。
2. 解释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如对称、平衡、重复、对比等。
3. 展示一些经典的平面构成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平面构成的美感和表现力。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呈现一些平面构成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所运用的构成要素和原则。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作品具有吸引力?它们如何利用构成要素和原则来表达主题或情感?四、实践操作(30分钟)1. 分发绘画或设计素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进行创作。
2. 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运用适当的构成要素和原则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3.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作品,互相学习和提供反馈。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
2.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和技巧。
3. 强调平面构成在艺术和设计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运用。
教学资源:1. 平面构成的图片、作品案例;2. 绘画或设计素材;3. 小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马克笔。
教学评估:1. 学生创作的作品评估,包括构成要素和原则的运用程度;2. 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的积极程度;3. 学生对平面构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情况。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观察和分析身边的平面构成元素,如海报、书籍封面、广告等;2. 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作机会,鼓励他们运用平面构成的知识进行实践;3. 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更多关于平面构成的艺术家和作品,拓宽他们的视野和认知。
注意事项:1. 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安排;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不拘泥于固定的规则和模式;3.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平面构成》教学方案
《平面构成》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平面构成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3.激发学生对于平面构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视觉设计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原理2.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形状等3.平面构成的常见方法和技巧:平面构图、线条处理、形状组合、色彩运用等4.平面构成的设计原则和规律:对称、比例、重复、韵律、节奏等5.平面构成的应用:海报设计、画册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三、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练习,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的平面构成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提高设计感知和审美水平。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设计平面构成作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设计能力和技巧。
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讨论交流,分享设计经验和心得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互动。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2.讲解: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常见方法和技巧,设计原则和规律,应用领域等内容。
3.示范:通过展示优秀的平面构成作品,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实际运用和效果表现。
4.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平面构成作品的设计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实现创意表达。
5.讨论: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设计经验和心得体会,提高创作水平和设计能力。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引导学生对于平面构成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作品:评价学生的平面构成作品,包括设计思路、表现效果、创意表达等方面。
2.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设计能力、创作水平、思维能力等方面,鼓励学生持续提升。
3.学生的参与度: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思考和分享。
平面构成完全详细教案
平面构成完全详细经典教案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1.2 平面构成的作用1.3 平面构成与设计的关系1.4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1.5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2.1 点2.2 线2.3 面2.4 色彩2.5 文字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3.1 对称与平衡3.2 对比与统一3.3 重复与节奏3.4 对比与变化3.5 比例与尺度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4.1 单独构成4.2 组合构成4.3 骨骼构成4.4 重复构成4.5 近似构成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应用技巧5.1 创意方法与技巧5.2 构图方法与技巧5.3 色彩搭配与技巧5.4 文字设计技巧5.5 综合应用与实践第六章:平面构成的构图法则6.1 黄金分割法6.2 三分法6.3 对角线构图6.4 中心构图6.5 框架构图第七章:平面构成的视觉传达7.1 视觉元素的引导7.2 视觉焦点的设计7.3 视觉层次的打造7.4 视觉对比的应用7.5 视觉统一与平衡第八章:平面构成的创意表现8.1 创意的来源与激发8.2 创意思维的方法8.3 创意的表现技巧8.4 创意与构成的融合8.5 创意实践与评析第九章:平面构成的应用于视觉设计9.1 海报设计中的应用9.2 广告设计中的应用9.3 书籍设计中的应用9.4 包装设计中的应用9.5 网页设计中的应用第十章:平面构成的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经典案例分析10.2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一:标志设计10.3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二:招贴设计10.4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三:插画设计10.5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四:版式设计第十一章:平面构成的材料与技法11.1 传统平面构成材料11.2 现代平面构成材料11.3 平面构成技法概述11.4 绘图软件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11.5 实践项目:材料与技法的运用第十二章:平面构成在摄影与摄像中的应用12.1 摄影中的平面构成12.2 摄像中的平面构成12.3 色彩、光线与构图的关系12.4 实践项目:摄影与摄像的平面构成应用12.5 案例分析:摄影与摄像作品中的平面构成技巧第十三章:平面构成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13.1 平面构成与室内设计13.2 平面构成与建筑设计13.3 空间中的色彩与材质应用13.4 实践项目:空间设计中的平面构成实践13.5 案例分析:空间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案例第十四章:平面构成在时尚设计中的应用14.1 平面构成与服装设计14.2 平面构成与配饰设计14.3 时尚设计中的色彩与图案应用14.4 实践项目:时尚设计中的平面构成实践14.5 案例分析:时尚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案例第十五章:平面构成的综合与应用15.1 平面构成在跨学科中的应用15.2 平面构成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15.3 创意与实用的平衡15.4 实践项目:综合平面构成实践15.5 案例分析:平面构成的综合应用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元素、原则、形式、技巧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小学美术《平面构成》教案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增强学生对美术元素的感知与识别,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创意表达,提升创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个性化表现;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集体中交流、分享与互助;
5.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4.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本节课中,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氛围让学生们更加放松,有助于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但在某些环节,课堂氛围过于轻松,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度调整课堂氛围,既要让学生感到轻松,又要保证教学效果。
5.学生成果的展示:在学生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后,成果展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潜力。他们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创作出了很多有创意的作品。但在展示过程中,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些基本要素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点的运用:如大小、位置、密集程度等对视觉效果的影响;
-线的运用:如直线、曲线、粗细、长短等在构成中的作用;
-面的运用:如形状、大小、排列组合等对画面整体效果的影响。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平面构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平面构成教案
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一、构成的含义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
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第二章点、面、线三要素形象在构成设计中是表达一定含义的形态构成的视觉元素。
形象是有面积、形状、色彩、大小和肌理的视觉可见物。
在构成中点、线、面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形象。
由于点、线、面的多种不同的形态结合和作用,就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形象。
一、点点在人们头脑中是一粒尘埃,一个分子。
一个标记点在几何学中是不具有大小只具有位置的。
但在构成中是有大小、形状、位置和面积的。
如人站在辽阔的海滩上就会小得像一个点,由此可以联想到一个物体在他周围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1、点与位置一个圆点在平面上,它与平面的大小关系以及与周围环境位置的不同,也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
在一个正方形平面上,一个黑圆点放在平面正中,点给人的感觉是稳定和平静。
如果这个圆点向上移动就会产生力学下落的感觉。
点的位置移动到左上角或右上有,都会产生动感和强烈的不安定的感觉。
反之将点移到正方形的中部以下,则给人一个非常平稳安定的感觉。
两个大小相同的点,放在平面内与底边平行的位置上,两个点会相互吸引,由于张力的作用会产生线和形的感觉。
大小不同的两个点,放在平面内平行于底边的位置上,大的点吸引小的点,人们的视觉将会从大到小移动。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word版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1.2 平面构成的分类1.3 平面构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2.1 点2.2 线2.3 面2.4 色彩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3.1 对比与统一3.2 平衡与对称3.3 重复与节奏3.4 对比与层次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4.1 观察与感受4.2 灵感的来源4.3 构图的方法4.4 创作的步骤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实际应用5.1 平面设计中的应用5.2 广告设计中的应用5.3 包装设计中的应用5.4 网页设计中的应用第六章:平面构成的视觉元素6.1 形状与线条6.2 色彩与质感6.3 空间与深度6.4 光影与透明度第七章:平面构成的设计原则7.1 简洁性原则7.2 突出重点原则7.3 统一与变化原则7.4 平衡与对比原则第八章:平面构成的创意表现8.1 创意的来源与激发8.2 创意思维的方法8.3 创意表现的工具与技巧8.4 创意实例分析与评述第九章:平面构成的案例分析9.1 平面设计案例分析9.2 广告设计案例分析9.3 包装设计案例分析9.4 网页设计案例分析第十章:平面构成的实践与评价10.1 平面构成实践的步骤与方法10.2 平面构成作品的评价与反馈10.4 平面构成实践作品的展示与交流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理解平面构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平面构成原理。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难点解析:掌握不同元素在视觉传达中的意义,以及如何创造有意义的视觉语言。
三、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难点解析:如何在设计中灵活运用这些原理,以及如何根据项目需求调整和平衡这些原理。
四、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难点解析: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观察力,以及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创作中。
五、平面构成的实际应用难点解析:理解不同领域对平面构成的具体要求,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媒介和目标受众进行设计。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组合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基本技能。
3. 通过对平面构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3. 平面构成的组合方式(重复、近似、对比、发射、特异)4. 平面构成的原则(对称、均衡、节奏、韵律)5. 平面构成的应用(字体设计、图案设计、海报设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平面构成的组合方式、原则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
2. 演示法:展示平面设计作品,分析作品中的平面构成元素和组合方式。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4. 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观念。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平面设计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和组合方式(重复、近似、对比、发射、特异)。
3. 分析:分析平面构成的原则(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平面构成的设计作品,加深对平面构成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设计作品、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3. 评价标准:(1)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基本元素和组合方式进行设计。
2024年平面构成教案完整版x
2024年平面构成教案完整版x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课《2024年的平面构成》。
本节课主要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色彩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平面构成的方法进行创意设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面构成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原理,学会运用平面构成进行创意设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平面构成的方法,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的设计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2024年的城市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面构成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色彩等,并通过示例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实践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平面构成设计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设计。
4. 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创意、构图、色彩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色彩)、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幅具有创新意识的平面构成作品。
作业要求:运用点、线、面、色彩等元素,创作一幅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平面构成作品。
答案示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创作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平面构成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面构成现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课《2024年的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教案初中
平面构成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培养学生对形状、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的感知和运用能力;3. 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形状、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的运用;3. 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平面构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平面构成的概念和作用;2. 学生分享自己对平面构成的理解和认识。
二、基本概念和原理(10分钟)1. 教师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点、线、面、空间、平衡、对比等;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平面构成作品,理解平面构成的原理和运用。
三、视觉元素的运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形状、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的特点和作用;2. 学生通过实践,运用视觉元素创作一些简单的平面构成作品;3.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和借鉴。
四、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创新设计一些具有个性的平面构成作品;2. 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平面构成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3.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鼓励。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构成在设计和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3. 教师给出一些拓展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实践平面构成。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形状、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的运用能力;3. 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方面的提高。
教学资源:1. 平面构成作品展示;2. 相关书籍和资料;3. 网络资源。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创作;2. 引导学生关注和分析生活中的平面构成实例,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3.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鼓励。
平面构成大学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平面构成的元素和形式法则。
3. 学会运用平面构成进行设计创作。
教学重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平面构成的元素和形式法则。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形式法则进行设计创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激发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
2. 提问:这些作品是如何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的?二、讲授新课1. 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视觉元素、视觉符号、视觉组织等。
2. 讲解平面构成的元素,如点、线、面、体等,以及它们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
3. 介绍形式法则,如对比、重复、对称、节奏等,讲解它们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尝试运用点、线、面等元素进行平面构成练习。
2. 引导学生运用形式法则进行设计创作,如对比、重复、对称等。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平面构成,提高设计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对平面构成的理解程度。
2.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平面构成练习作品,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二、拓展训练1. 介绍一些平面构成的应用领域,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海报设计等。
2.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应用领域,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创作。
三、课堂展示1. 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讲解设计思路和创意。
2. 其他小组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讨论作品的优缺点。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设计作品,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平面构成进行设计创作的能力。
3. 学生对平面构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平面构成设计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最新发展趋势。
平面构成教学设计方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分类。
(2)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及其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
(3)学会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意设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兴趣,培养其热爱艺术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概述(1)平面构成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2)平面构成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1)点、线、面的概念、特性及其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
(2)色彩、肌理、形状、比例、节奏、对比等元素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
3.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1)平衡、对比、统一、节奏、重复、透视等原则。
(2)运用这些原则进行创意设计的方法。
4. 平面构成实例分析(1)分析经典平面构成作品,了解其设计理念。
(2)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平面构成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5. 创意设计实践(1)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实践。
(2)指导学生运用平面构成原理,提高设计水平。
三、教学策略1.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平面构成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平面构成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平面构成原理,提高审美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设计技能。
4.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反馈评价法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设计水平。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平面构成概述、基本元素2. 第二周: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案例分析法3. 第三周:创意设计实践4. 第四周:总结、评价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情况。
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的设计作品,包括创意、构图、色彩、表现力等方面。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平面设计的感知能力和创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平面构成的知识,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平面设计作品。
1.2 教学目标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2.1 平面构成的定义平面构成是指在二维空间内,通过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的有机关联,形成有组织、有序、有美感的平面设计作品。
2.2 平面构成的要素点:具有位置和形状的抽象概念线:由点延伸形成的,具有方向和长度面:由线延伸形成的,具有面积和形状2.3 平面构成的原则对称与均衡:在设计中保持视觉平衡对比与统一:通过对比强调元素之间的差异,通过统一强调元素之间的联系重复与节奏:通过重复形成视觉节奏感比例与尺度:在设计中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3.1 骨骼法骨骼法是指在设计中先确定作品的整体框架和结构,再根据框架添加内容和细节。
3.2 满幅法满幅法是指在设计中充分利用整个画面的空间,使元素紧密相连,形成富有张力和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3.3 分割法分割法是指在设计中将画面分割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具有独立的内容和形式,但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实际应用4.1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经典的平面设计作品,如海报、广告、书籍封面等,了解平面构成在这些作品中的应用。
4.2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和方法,创作一幅平面设计作品,可以是海报、广告、书籍封面等。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回顾本课程所学内容,总结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5.2 拓展阅读推荐一些与平面构成相关的书籍、网站等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5.3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平面构成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创作能力。
平面构成优秀教案及平面构成作业安排
第一章概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一些基本知识,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平面构成、什么是“二维设计”,以及什么是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平面构成概念,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2、学习难点: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板书)四.课时安排:4课时五.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1、导入阶段2、主要内容第一节平面构成概论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
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第二节什么是“二维设计”整个课程更多的是围绕“二维”这一概念展开的。
谈到“二维”,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下“二维”的定义以及它与“三维”的关系,即“纬度”的基本概念:如果说“一维”只有长度,呈一种相对的线性状况;“二维”则有长度与宽度,呈现一种相对的面形状况;而“三维”有长度,宽度与高度,呈一种体积或空间的状况。
这里我们所谈论的均是在“二维”,也就是平面范围中的一些设计造型的基础问题。
说到“二维设计基础”,首先要提及二维形态的基本元素,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相关的质地(肌理)和色彩。
可以说所有的形态都是相对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想国的又有他们的质地,再就是色彩的问题。
这两方面都与形态相辅相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培养学生对形状、色彩、纹理等视觉元素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平面构成的知识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平面构成是指在二维空间内,通过形状、色彩、纹理等视觉元素的组合,创造出一种平衡、和谐、富有变化的视觉效果。
2. 平面构成的原则: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重复与变化、节奏与韵律等。
3.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色彩、纹理等。
4. 平面构成的应用:海报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平面构成的知识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应用。
2. 示范法:展示优秀作品,分析其平面构成要素和创作方法。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平面构成作品。
4. 互动法:学生之间交流创作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包括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则、应用等内容。
2. 优秀作品:展示不同类型的平面构成作品,如海报、广告、包装等。
3. 创作材料:如画纸、画笔、彩色铅笔、剪刀、胶水等。
4. 评价标准:制定评价学生作品的准则,如创意、美感、技巧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优秀平面构成作品,引发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平面构成的定义,使学生了解其在视觉艺术中的重要性。
3. 分析原则:逐个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如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学习基本元素:介绍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的特点和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
5. 应用实例:分析平面构成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如海报、广告等,让学生感受平面构成的实际意义。
七、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创作一幅具有创意的平面构成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平面构成基本概念及内容: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平面构成它是现代艺术设计造型、创意的基础,是所有学习、研究、参与设计行业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应用于现代设计的所有领域。
其中包括1、艺术构成与VIVI是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它最直观、具体、最富有传播力和感染力。
经常运用我们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如:重复、对比、近似、变异2、艺术构成与招贴招贴设计追求画面视觉感染力,这种感染力会引起受众视觉及心理兴趣,以便信息的传递。
经常运用我们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如:变异、渐变、矛盾空间等。
3、艺术构成与服装但凡服装设计大师,其作品对点、线、面的运用都十分考究。
服装的裁剪、装饰纹样的选用以及款式的取舍都会运用到艺术构成。
4、艺术构成与装饰图案装饰图案设计也融入了平面构成的法则与抽象因素。
5、艺术构成与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首先是在平面上完成的,与建筑设计群中的窗子、路、回廊、草坪、灯饰等就会形成点线面的对比。
6、艺术构成与摄影摄影的成败在于构图的层次,而这正是平面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
摄影是做减法,用最少的点线面传达最为丰富的视觉的内涵。
这就需要作者有相当的平面感受能力和处理能力。
因此,平面构成是现代美术设计不可缺少的训练手段之一,是引导学生建立理性思维的基础.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内容平面构成的概念:一、平面构成的由来:■包豪斯—-现代设计的摇篮:1919年~1933年德国创立了第一所现代设计学校——国立魏玛建筑学校,即著名的包豪斯.其办学的宗旨是:寻求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发展,包豪斯的教学思想以及教育体系开始在我国落户。
现在,构成艺术成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教学的主干构成。
当时大量启用一批年轻、有激进思想的画家雕塑家任教,他们放弃了一贯追求作品的装饰因素, 探求发挥结构本身的美感。
二、概念所谓平面:是指与立体的差别,它主要解决长、宽两度空间的造型问题。
所谓构成: 就是“组装”的意思,也就是说把平面设计中,所需要的诸要素,象机器零件那样,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进行“组装”,形成一个新的,适合需要的图形.平面构成: 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构成设计所需要的图形,从中培养设计人员的审美能力,并提高其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
三、平面构成的特点两方面特点:1、以知觉为基础。
强调客观现实的构成规律,通过最简单的点、线、面进行分解、组合、变化,反映物体运动规律性。
2、高度强调理性活动,是自觉、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
运用数学逻辑、视觉反应、视觉效果对形象进行重新设计。
课后:思考平面构成的概念及内容,简述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
第二讲:平面构成设计的材料工具与设计步骤:四、使用工具和材料草图阶段:HB铅笔,直尺,三角板,曲线板,圆规,软橡皮。
绘制正稿阶段:鸭嘴笔、针管笔、黑色墨水或墨汁、毛笔(中白云、花枝俏、小叶筋)、剪刀、美工刀、双面胶带、纸张(白卡纸、黑卡纸、绘图纸或素描纸)工具的使用方法:1 针管笔2 格尺:作用:打边框,并配合其它工具使用,要把格尺翻过来用,以免墨汁透到格尺下面,弄脏画面。
3 纸张:白卡纸、绘图纸或素描纸4 黑色墨水或墨汁5 鸭嘴笔:用毛笔沾墨水,在鸭嘴笔尖部分存留一部分,把嘴尖微微拧开一小空隙,在纸上划动就出现墨笔黑线,可以直接画圆,也可用格尺辅助画直线(鸭嘴笔在平面作品中起到很大的作用)6 毛笔--—中白云、花枝俏、小叶筋中白云:用来涂墨花枝俏、小叶筋用来勾细小边缘的7 刻刀:用来裁纸、纸板(配合格尺用)还可以轻轻修补画面不足的地方。
以上是对平面构成中所用到的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的介绍,具体的方法还得在绘图中应用,寻找经验.五.平面构成的设计步骤:(一)纸面上绘制的步骤:1.构思:先了解设计内容及要求,然后从基本形开始考虑。
2.起稿:按照构思,先用铅笔在规定尺寸里画出大体框架,并不断调整比例结构,直至满意。
落笔不宜太重,以便修改。
3。
画墨稿:用针管笔、直尺勾出图形的骨架,需要处大面积涂黑。
绘画时要仔细,墨色要浓淡适中。
完成晾干后,可用橡皮把多余的铅笔线条擦掉。
4.修整:将各别上色前后有效果差异的地方,进行适当的修改调整,以求画面均匀美观,完整统一。
(二)利用电脑进行绘制第三讲:平面构成中形的构成(基本形与骨骼)平面构成形的内容:平面构成的主要内容大体可分为基本形、骨骼和肌理等。
一、基本形1、基本形的概念用点、线、面基本元素构成设计形态的基本单位形象2、基本形的分类1、次基本形:如果一个基本形是由几个更小的基本形态组成,那就称这最小的形态为次基本形。
2、基本形:可以选任何一个形象做基本形,因为这个形就是最基本的。
二、骨格①、骨格:就是构成图形的骨架和格式。
②、重复骨格:用相同的骨格,进行排列的方法.③、骨格线:形象基本单位的重复排列可以形成骨格线。
一般采用正方形,它便于基本形方向的变换,构成灵活多样.也可用长方形、斜向、水平错位或波形曲线等格式.④、骨格的分类(1)规律性与非规律性:A规律性:具有严谨的、数字关系的骨格线.基本形可以按照骨格线进行有规律、有秩序的排列。
主要包括:重复骨格、渐变骨格、发射骨格.B非规律性:没有严谨的骨格线,基本形或其他形按照较自由的方式进行排列。
主要包括:特异骨格、对比骨格、密集骨格、打散骨格等。
(2)有作用性与无作用性作用性:基本形作用在骨格线内的框架内.把每个单元基本形控制在骨格线内、它即可分割空间、又可影响基本形的形状,但基本形可在单元骨格内改变方向、位置、正负、肌理,超出骨格线的部分被切割掉。
无作用性:基本形在骨格线的焦点上。
是纯粹概念上的骨格,它不出现在画面中,不影响基本形的形象,也不会分割空间,但有助于基本形的排列.三、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组织结构,这些表面的特殊效果在构成设计中极为重要,是不可忽略的构成表现手段.可分为触觉肌理和视觉肌理。
平面构成中形的构成主要是指单形与复形,正形与复形,独立形与连续形等.一、单形与复形1、单形。
主要是指一个形象,一般理解为视觉效果单一的形象。
基本构成方式是以圆形、方形、三角形等为基本形体,以一个形象为单位,然后再把每一个单位要素再构成,从而产生出新的形象。
两个或更多的单形在相遇时,可产生不同的关系,其中包括:分离、接触、重叠、透叠、联合组形:在构成中,由于基本形的组合,产生了形与形的组合关系。
1分离:不接触,有一定距离2接触:形与形之间边缘正好相切3复叠:形与形之间是覆盖关系,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4透叠:形与形有透明性的相互交叠,但不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5结合:形与形结合成较大的新形6减缺:形与形相互覆盖,被覆盖的地方被剪掉7差叠:形与形相互交叠,交叠的部分产生一个新形8重合:形与形相互重合变为一体2、复形复形是指两个以上形构成的较为复杂的视觉形象。
复形相对单形显得更加丰富、完整,因此它作为独立形象出现。
例如符号、标志等,都可以是复形的形象。
二、正形与负形正形与负形是形象在平面上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利用黑白关系,即“图”、“底”关系进行的图底造型转换。
三、独立形与连续形作业布置:1.完成一幅24*24cm的“单元形与骨骼排列”的设计作业。
2.利用黑白图底关系,完成“正负形转换”的设计.24*24cm一张。
第四讲:本周设计作业随堂绘画练习.作业内容:1。
完成一幅24*24cm的“单元形与骨骼排列"的设计作业。
2.利用黑白图底关系,完成“正负形转换”的设计.24*24cm一张。
授课内容:帮助学生将不懂的知识点再次梳理,协助完成设计作业的绘制.引导学生修改设计稿,帮助增加画面层次感,完善设计效果。
第五讲:几何形的基本画法借助直尺、圆规,通过几何学的比例规律,学习以下几种几何基本形的画法:1.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画法;2.正五边形的画法;3.五角星的画法;4.六边形的画法;5.旋转弧线的画法;6.渐伸漩涡线的画法;7.S形的画法;作业布置:按照所教授内容,依次完成每种几何基本形的绘画(A4纸绘制).第六讲:作业实操练习.课堂作业:几种几何基本形的绘画授课内容:1 帮助学生将不懂的知识点再次梳理,协助完成基本形绘制的作业。
2 相对较难理解绘画的是五边形的几何图形绘制,再次演示教学,巩固记忆,辅助更好的完成作业。
第七讲: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比例与分割:■变化与统一:即在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找变化。
变化是指将两个以上不同事物放置在一起,所体现的差别和对比。
统一是和谐,是指不同的或类似的形态要素并置在一起,造成一致或具有一致趋势的感觉,是指在差异中求取一致性和共通性,达到整体统一的艺术效果。
■对称与均衡对称:达到平衡的方式如同天平,对称轴两边的形态面积是相等的。
均衡: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利用杠杆原理,画面中的形态、面积不一定相等,但是每个元素的位置和彼此对比的关系,决定了它们在整个画面中的力量互相牵制达到平衡。
对称是以静感为主导的平衡,指以对称轴线为表现,中心线左右或上下的形态呈现出同形、同量的,完全对应重合的对称形式。
均衡则是以动感为主导的平衡,保持以心理感受为依据的知觉平衡。
经验和提示:1.均衡比对称更容易实现,毕竟画面中完全对称的形态是不多的。
2。
对称是静止的形态均衡则将动态包含在画面中,比较活泼生动。
3.实际的构成和设计中,均衡有着更多的变化空间和形式,容易产生新的效果。
■对比与调和对比:是人们对一切事物识别的主要方法。
在画面上所产生的效果是变化.对比是变化的一种形式。
运用其变化规律,能丰富设计形式,增强艺术感染力。
但是过强的对比会给画面带来混乱,这就势必要采取某种调和的手法使不同的形式统一起来,使其协调。
如在色彩构成中,当一个画面形态、色彩变化太多时,可以通过统一的色调进行调和。
对比的形式:①形态:大小、曲直、方圆、薄厚②色彩:明暗、鲜灰、浓淡③质感:干湿、滑涩、老嫩④空间:远近、疏密、虚实调和: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同性和融合性。
对比和调和的关系:对比和调和是变化统一最直接的体现。
统一的环境一旦变化,势必形成对比,要使诸多不同的形式统一起来,势必要采取调和的手法.处理画面的方法:①大对比,小调和,即总体是对比的格局,局部调和。
②或是大调和,小对比,总体上调和,局部存在对比。
■节奏与韵律节奏:本是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
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语,在构成设计上是指以同一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动感。
节奏与韵律借用的是音乐中的概念。
节奏指各因素持续的、有秩序的、重复的律动形式。
韵律一般指: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
产生于按一定规律而变化的节奏之中,也是自然界处处可见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