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分析

合集下载

第二语言习得: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课件

(3) 类型混淆型偏误 既不能归在第一类又不能归在第二类的偏误
(4) 特殊类型偏误 没有反映学习者第一语言的结构,同时也没有 在目的语第一语言习得语料中出现
根据Dulay &Burt, 第一类由母语干扰造成的偏误仅占3%
四种偏误原因(Brooks)
➢ 学习者不了解结构类型,因此出现随机性偏误 ➢ 正确的模式没有得到足够的联系 ➢ 由第一语言引起的误解 ➢ 学生遵循一般规则,但这一规则不适用某一特殊情况
3
第一语言中的某个语言项目在目的 语汇总没有对应的形式
4
第一语言中的某个语言在第二语言 中的等值项有不同的形式和分布
5
目的语中的某个项目在第一语言中 没有对应的形式
6
第一语言中一个语言项在目的语中 分成两个以上的语言项目
举例
如法语的缩略形式j’ai和英语的缩略形 式I’ve对应
如德语中的kennen和Wissen对应或并 入英语的know
对比分析的局限
(三)“差异”等同于“难度”的理论不符合逻辑和实际。 如日本学习者学习汉字“气”难度大于汉字“我”。
(四)对比分析理论认为语言偏误的主要产生原因是“母语 负迁移”,不符合实际。研究(Brook, Dulay&Burt, Ellis) 表明母语干扰并非唯一,也不是主要原因。
母语干扰不是造成语言偏误主要原因?
(两种语言语法相同)
对比分析的基本内容
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
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的 两种观点
(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中会把语言特 质和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系 统中(Lado, 1957)
(二)目的语与母语相似产生正迁移, 反之则产生负迁移
(三)差异=困难,差异与困难成正比

二语习得语间错误和语内错误分析

二语习得语间错误和语内错误分析

从语间错误和语内错误看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外语系的学生,英语是我们除母语外学习的第二种语言。

二语习得是个漫长的内化过程,学生对二语的学习从小学开始到大学也要继续学习,至少有十年的学龄。

可是,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我们仍然不断地出现问题。

下面是我对自己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分析。

英语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其中说和写一直是我英语学习的难点。

而这两项有共同之处,就是英语翻译中的汉翻英。

说就是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需要把汉语翻译成英语,虽然很多人说要培养英语思维,不要先想好汉语再翻译,可我觉得很难做到。

在你想问题时,潜意识就用汉语了。

而写作也是如此,写作只是把你的从说的变为写的。

汉翻英中,经常出现汉语找不到对应的英语单词的问题,这是语义缺失,比如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词语。

而且在表达的时候,由于单词量少而不会翻译经常出现,这是因为单词输入量太少。

平常常用的单词很容易记住,不经常用的新单词很容易被遗忘。

而翻译中常出现的错误可分为语间错误和语内错误两大部分。

语间错误是由于母语造成的;语内错误是受二语的影响造成的,与母语无关。

二语习得者把他们自己的母语作为资源,并依赖于它。

当母语系统与二语系统非常接近的时候,二语习得者可以从比较中获得很多帮助,帮助他们更容易学习二语,这种现象叫做正迁移。

相反,当母语系统与二语系统有很大差别时,由于受母语的干扰,二语习得者通常会犯错误,这种现象叫做负迁移。

负迁移中产生的错误叫做语间错误。

语间错误是语言的迁移性引起的.也是受学习者母语的干扰所产生的语言错误。

根据语言迁移理论,当产生负迁移时,会产生语言错误。

目标语和母语之间无论从语音、语法结构、语义还是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

语内错误主要是由于对目标语的规则理僻错误所产生的。

学习者把目标语的规则应用到并不适用的地方。

导致语内错误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过度概括。

学习者在学习目标语的过程中会根据所学的某些规则创造出目标语中并不存在的变体。

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分析

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分析

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分析(泛泛而论,缺乏深度)摘要:偏误分析是第二语言习得中不可缺少的研究领域。

它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认识中介语、理解语言习得的过程起重要作用,同时对语言教学实践也有深远意义。

本文介绍了偏误分析的研究发展过程及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偏误分析理论对于语言教学的启发。

关键词:偏误分析二语习得中介语语言迁移一.偏误分析理论背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行为主义(Behaviorist Theory)在语言学中占重要地位。

它强调语言是一种习惯。

语言的教和学重在背诵和模仿,并力求通过重复来达到语言习惯的形成。

语言学习中出现的偏误则是不容原谅的,应立即被纠正,以免对正确语言习惯的培养形成干扰。

在行为主义影响下,语言研究领域兴起了对比分析理论(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

这种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母语习惯向目标语习惯迁移的过程,当两种语言相似时,正迁移发生,当两种语言有差异时,负迁移出现。

只要对母语和目标语进行对比,了解两种语言的作用,就可预测出学习过程中的偏误,并且还可以对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和解释。

而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对语言的研究使行为主义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动摇。

他认为人类对语言有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

人们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偏误,正如孩童在学习母语过程中也会出错,而这些错误恰恰反映了他们掌握母语的动态发展过程。

他还发现人们这两种语言学习过程有很多雷同。

科德也明确提出了偏误对语言学习的重大意义。

他指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自身的一套学习系统,而偏误正是这个系统存在的表现。

斯林柯也提出了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

中介语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产生的从其母语逐渐向目标语过渡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系统恰恰是由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标语所做出的不准确的归纳和推论而产生的,它是一套有规则且不断变化的语言系统。

由此可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偏误并非我们所想的无规律的不可容忍的错误,而是反映了学习者学习目标语规则的过程,对语言教学有重大意义。

第二语言--偏误分析

第二语言--偏误分析
• 3、通过偏误分析,学习者可以更好的检验对所学的语言的规则 做的假设。
科德偏误分析模式的特点:
• A、区分显性偏误和隐性偏误。显性偏误是指容易识别的不合语法的语言现 象。隐形偏误是指结构正确但不得体,与语境不匹配的语言现象。(功能偏 误)
• B、句本位,讲功能。偏误分析的基本单位是句子,句子是语言结构单位, 又是基本的交际单位,表达单位,偏误分析强调语言结构在交际中的应用, 自然以句子为基本分析单位,既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形式,又要分析句子的意 义,尤其是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去,陷于公式化,硬套上述五个来源,对指导教学与学习实践意义不大。 • 4.偏误分析的最大弱点在于指研究中介语的偏误部分,而且是横切面式的静
态分析,并未研究中介语的正确部分。
谢谢观看
的来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从一开始就提供正确的示范,让学习 者正确的模仿、记忆和运用并帮助学习者克服偏误。 • 3、纠正学习者偏误,纠正方法要得当,不要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不要因 为纠错而造成紧张的心理,更不能伤了学习者的自尊心。
偏误分析的意义
• 1.偏误分析是对比分析的继承与发展。 • 2.偏误分析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本质的认识。 • 3.偏误分析对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研究丰富了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促进了
• 3、对偏误进行分类。 • 4、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 • 5、评估偏误的严重程度,是否影响到交际。
名词解释
• 整体性偏误(global errors):涉及到句子总体组织结构的错误,影响到对 整个句子的理解。
• 局部性偏误(local errors):指句子的某一次要成分的错误,不影响对整个 句子的理解。
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偏误分析的具体研究成果对整个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 计、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和测试提供了积极的反馈和依据,有利于教学实践 的改进与提高。

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语音偏误及辨正策略(原创)

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语音偏误及辨正策略(原创)

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语音偏误及辨正策略1不论国别和族别,对每一个汉语学习者来说,无一不希望自己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具备良好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来满足学习、深造、工作以及生活中的种种需要。

然而,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无可奈何地受母语的负迁移、所学目的语知识有限、其他民族文化因素、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干扰,导致听辨误差、发音不正、声调离谱,严重影响正确习得和运用语言。

如何帮助学习者克服这种负迁移,就需要执教者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有效的语音辨证策略。

一、语音偏误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汉语语音习得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受方言和母语习惯的干扰,在声、韵、调方面出现种种偏差。

这种偏差主要表现在口语交际中。

声母偏误,主要表现在平翘舌音不分、声母替换等。

平翘舌音不分:就是把“Z、C、S”和“Zh、Ch、Sh”混用或不分。

中国的东北到西南的很多地区的口语中都有混用或不分的倾向,因而造成很多歧义。

如:插(chā)手——擦(cā)手、主(zhǔ)力——阻(zǔ)力、诗(shī)人——私(sī)人等。

而生活在各个方言区的少数民族学习汉语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影响,往往出现类似上述例子的偏误。

英语中没有卷舌音“zh、ch、sh”,所以,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区分平翘舌音是学习语音的困难之一;泰国学生z和zh、c和ch、r和l音混淆,而且“X”的发音错误率100%;2韩国语中没有f音,往往把h、f、p的发音混淆;日本学生h、r、l发音偏误;还有中国的朝鲜族学生普遍用l音节代替r音节,如,若.干(ruò——luò)、仍然(rãngrán——lēnglán)等。

韵母偏误,主要表现在韵母o和韵母e 的使用和韵母 ao和韵母ou的混用,造成错误发音或歧义。

如,破.坏(pò——pâ)、拨.款(bō——bē);掏(tāo)钱——偷(tōu)钱、牢(láo)房——楼(lóu)房等。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汉字偏误分析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汉字偏误分析
02
“月”、“口”用在左右结构的汉字中,绝大多数都占据左边的位置(分别有218个和411个),各仅有3例占据右边的位置,它们分别是“胡、朝、期”,“加、知、和”
03
有理据的镜像变位多产生于较高水平的学习者,无理据的镜像变位则多产生于初学者。
04
部件镜像变位
上下文不仅对语音、词汇、语法等层面的研究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汉字偏误的研究也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4声符改换
1
2
3
6
5
4
3部件的变形与变位 1母语迁移变形 3.2部件镜像变位
1增加意符 2.2减损意符
2部件的增损
偏误分类
因笔画增减而形近形似的有:
厂、广,土、王,大、犬,口、日,日、目,尸、户,丰、辛,弋、戈,木、本,木、禾等; 因笔画长短、曲折与否而形近形似的有:土、士,贝、见,目、月,等 此类偏误多产生于初级水平的学习者
李保江(1991)列举的错别字中也有许多类化造成的偏误,而且这些偏误与外国学生的偏误如出一辙。比如将“花簇”写成“花蔟”、“扳机”写成“板机”、“惊讶”写成“谅讶”、“牛虻”写成“牛(牛亡)”。
有的类化偏误产生于已经内化的语言知识,说明学习者对汉字的意符和声符已经有了非常强的类推能力。如“借机”—“措机”、“偷东西”—“揄东西”。
学生汉字笔画偏误
郭圣林 《汉字的笔画特点与外国学生汉字笔画偏误》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笔形偏误 笔向偏误 笔际关系偏误 笔画数偏误
化直为曲
初级:“篮”字的“皿”
原因:拼音文字中的弧形轮廓
中级:“命”中“叩”
高级:“御”
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笔形偏误
化曲为直:没有汉字笔画的各种钩笔
如“我”、“你”、“再”,再如“死”(竖弯钩变竖弯),“过”(竖钩变竖),“吃”(横折弯钩变横折弯)等。

二语习得研究项目化报告总结——偏误分析

二语习得研究项目化报告总结——偏误分析

外国语学院、国际合作学院项目化作业报告课程名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项目名称:由偏误的来源进行偏误分析专业班级:12对外汉语学生姓名:郭小源徐莉石家莉焦焕发姜秦焱学号:20120610120、20120610135 、20120610129、2012061012102、20120610122 指导教师:刘顺芬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二日项目名称由偏误的来源进行偏误分析项目来源 教师命题 自拟题目组织形式 小组人数:5 个人一、项目实施的目的和意义(由命题者填写)本项目旨在引导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据所学的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的语言对比分析和我校留学生汉语学习偏误分析或者中国学生外语学习偏误分析。

本项目可以激发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和语言学习偏误的意义,同时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二、项目实施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 项目实施内容:由小组成员分别对偏误的来源中的五方面进行搜集整理:1)语际迁移2)语内迁移3)学习语境4)交际策略5)文化迁移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语料收集2)偏误认定3)偏误分类及描写4)偏误解释5)偏误评估3.汉语二语学习者的偏误分析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即第二语言学习者所形成的与母语和目的语两者都不相同的个人独特的语言系统。

偏误分析认为偏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这些偏误的来源归结为语际迁移、语内迁移、学习语境、交际策略和文化迁移。

(1). 语际迁移,即母语知识向目的语迁移。

母语(或第一语言)的负迁移会产生偏误,就外国人学汉语为例,主要指学生受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影响,把母语或第一语言的某些语法规则搬到汉语里。

例如,学生在回答否定形式的是非问句时,由于受到英语的影响,时常把否定和肯定回答搞反。

如:(1)“你不去逛街吗?”——“不,我不去。

”(“是,我不去。

”)。

(2)“你没见她吗?”——“是,我见到她了。

”(“不,我见到她了。

”)。

又如:(1)“我们的校园很大和很漂亮。

第二语言习得论文 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分析

第二语言习得论文 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分析

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分析摘要: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现象,研究错误的产生及其特点对二语习得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研究者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首要途径之一,错误分析也就成为了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本文以错误分析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引起二语习得错误的根源。

本文发现,引起错误的根源除了常见的语际迁移和语内迁移外,还有交际策略的误用和环境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在探讨这些错误根源时,力图揭示这些根源是如何引起错误产生的。

紧接着阐释了错误分析的过程及错误分析对于外语教学的重大作用。

希望借此文能让大家对错误分析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期望能对大家的二语习得有所帮助。

Abstract:It is inevitable that errors occur in language learning,so the study of errors is good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as one of the major method to study second language , error analysi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language study .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asons of errors and reveal how they affect according to the theories of error analysis , including interlingual-transfer , intralingual-transfer,the improper use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nd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 Then it explains the processes of error analysis and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it . By writing this paper , I want to give a clear explanation of error analysis and hope it helpful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关键词:错误,错误分析,二语习得,错误根源,外语教学一、引言错误分析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偏误分析笔记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偏误分析笔记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偏误分析笔记(一)视听法(Audio-Visual Method)1.定义:视听法是5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它强调在一定的情景中听觉(录音)感知与视觉(图片影视)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因它首创于法国圣克卢高等师范学院,所以也叫“圣克卢法”。

2.代表人物:古布里纳(P.Guberina)和古根汉(G.Gougenhein)。

3.典型教材:《新概念英语》。

4.视听法的理论基础视听法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同时受到完形心理学的影响,强调完整地感知事物,通过具体情景或图像使词语组成一个整体、一种完整的结构形式,从而达到整体结构感知。

所以视听法也叫“整体结构法”。

5.特点(1)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2)语言和情景紧密结合;(3)整体结构感知;(4)先口语教学,后书面语教学;听说领先,教材以对话为主,进行集中强化教学。

6.教学过程(1)感知,一般先让学生看幻灯或电视,配合录音感知课文大意,边看边听边记忆;(2)通过图像和录音,由教师讲解词、词组和句子,帮助学生完全理解课文内容;(3)在放图像和录音的同时,让学生模仿、重复、熟记、回答问题,进行大量练习;(4)利用图像和录音,通过叙述课文内容、自由对话、评论课文、扮演角色等形式,或以新的图像和录音进行问答等,用目的语表达思想,培养活用目的语的能力。

7.贡献(1)视听法广泛使用声、光、电技术手段和现代化设备,使语言与形象紧密结合。

(2)它强调整体感知并特别重视在情景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的能力,对后来的功能法有一定影响。

8.缺点(1)主要是重视口语会话而忽视书面语的阅读;(2)过分强调整体感知和综合训练而忽视对语言结构的分解和单项训练。

(3)只注重语言形式的掌握而未能着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二)自觉实践法(Practice of law Method)1.定义自觉实践法是前苏联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广泛采用的外语教学方法。

对第二语言习得中易出现的偏误问题的分析

对第二语言习得中易出现的偏误问题的分析

对第⼆语⾔习得中易出现的偏误问题的分析对第⼆语⾔习得中易出现的偏误问题的分析朱华(吉林⼤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摘要:由于英语和汉语语⾔的不同特点,英语中的虚拟语⽓、被动语态⼀直是中国学⽣学习英语的难点,本⽂旨在对学⽣在学习这两项语法时出现的偏误进⾏归纳分析,以期更好的指导学⽣学习英语。

关键词:⼆语习得;虚拟语⽓;被动语态;中图分类号: H193 ⽂献标识码:A ⽂章编号: 1008-7508(2012)05-0068-03近⼏⼗年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对外国学⽣的汉语学习研究已经越来越透彻,作为未来的汉语教师,我们不光要研究外国学⽣汉语学习的规律及容易发⽣的问题,也应该清楚中国⼈习得第⼆语⾔时容易遇到的问题,进⾏对⽐后教学,更能理解外国学⽣的难处,从⽽加以指⼀、偏误理论科德(1967)将错误分成失误和偏误两种。

失误指⼝误或笔误,是语⾔运⽤上的偶然现象,如不⼩⼼将“Mr.Wang”叫做“Mr.Li”,这和运⽤语⾔的能⼒⽆关,即使本族语的使⽤者也会出现此等错误。

偏误是系统性的,如有学⽣刚学习英语时说“I is student”,这反映的就是第⼆语⾔学习者语⾔能⼒的不⾜,这种偏误不是偶然的,偏误分析就以这种偏误为对象。

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的意义⽅⾯的聚合,是有形态变化的语⾔所具有的。

汉语是不依赖语法在形态丰富的语⾔中,最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式、⼈称、级等,在汉语1《现代汉语词典》中,语⽓是“表⽰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分别的语法范畴”。

⽽英语的虚拟语⽓对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来说不好理解,因为汉语中不存在这⼀概念,也没有与之对应的概念,易造成学习者的费解,虚拟语⽓有多种表现形式,这是虚拟语⽓难以掌握的最主2(1)。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偏误分析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偏误分析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偏误分析理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 偏误分析理论的来源和定义二十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研究发现第一语言的干扰并非学习者错误产生的惟一原因,因此,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士便开始把研究的重点从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转到直接研究学习者的语言本身,这样一来集中对学习者所产生的语言错误进行系统地、全方面地分析研究,最终研究发现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

这就标志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由对比分析发展到偏误分析。

二十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是偏误分析的鼎盛时期,此时的偏误分析不仅对教学而且对观察学习者怎样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时,Corder发表了一系列偏误分析的文章后,偏误分析最终才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大家比较认可的一部分。

什么叫偏误分析呢?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除了这个定义以外偏误也有很多不同的来源和因素。

2 偏误现象产生的原因(来源)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的来源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

这里我们主要分析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和习惯方面的负迁移、学习环境的影响,以下是关于这四个主要方面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1)母语负迁移。

指的是学习者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赖母语知识,因而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偏误。

对初学者来说,这是其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A:昨天孩子们玩得怎么样?B:他们是高兴。

这里的“是”就是英语的语法结构,而汉语中我们可以直接主语加具有描述性质的形容词来做谓语的就可以的了。

另外,母语负迁移主要体现在目的语语音的学习中,用学习者第一语言的语音规律代替目的语的语音规律是中介语语音的一大亮点。

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分析

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分析

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分析引言:二语习得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L2)的过程中产生的语言习得。

对于非母语学习者而言,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偏误,这些偏误往往是由母语语言习得特点与第二语言的不同特点所引起的。

本文旨在探讨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并进行分析。

一、语音偏误:语音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在二语习得中,语音偏误较为常见。

这些偏误一般来自于学习者母语与所学语言在音位、音素等方面的差异。

例如,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将[j]音用[k]音替代,导致类似“Yuke”(英语名字“Luke”)的偏误出现。

二、语法偏误:语法是语言的骨架,它规定了词汇和短语的结构。

二语习得者在语法上的偏误也比较普遍。

这些偏误可能源于学习者母语语法结构与所学语言不同的特点。

例如,在汉语中,疑问句一般是通过语序倒装实现,而在英语中则需要使用助动词。

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会出现“你是谁?”(原句为:“Are you who?”)这样的偏误。

三、词汇偏误: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学习者在掌握词汇时往往也会出现偏误。

这些偏误可能来自于词义的混淆、词汇搭配的错误、多词性词汇的误用等。

例如,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会将“decade”(十年)误译为“十天”,导致类似“过去的十天”(原句为“the past decade”)的偏误出现。

四、语用偏误:语用是指语言的使用情境和目的。

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往往会因为对语用规则的不熟悉而产生语用偏误。

例如,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会将直译模式应用于英语中,导致类似“Can you make friends to me?”(原句为“Can you be friends with me?”)的偏误出现。

五、认知偏误:认知偏误指的是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由于个人认知能力限制而产生的偏误。

例如,学习者可能会因为习得的受限性而陷入一些错误的学习策略,导致偏误的出现。

此外,学习者对母语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规律进行了误解,从而导致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出现偏误。

论二语习得中的错误分析

论二语习得中的错误分析

论二语习得中的错误分析
论二语习得中的错误分析
二语习得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过程,它需要学习者清楚了解语言结构,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到语言实践中。

然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总会出
现错误,这些错误可以归结为三个主要原因:语言结构不熟悉、认知
能力有限以及语言环境贫乏。

首先,学习者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对语言结构的不熟悉,他们可能会
混淆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或者在理解语言结构时出现困难。

例如,
一些学习者可能会混淆时态,例如将现在完成时写成过去时,或者将
将来时写成现在时。

其次,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也可能受到认知能力的限制,这意味着他
们可能无法理解被学习的语言的复杂概念,或者无法了解灵活运用语
言的能力。

例如,一个学习者可能无法正确使用不同的介词、形容词
或其他结构,或者无法正确使用不同的句式来构建句子。

最后,学习者也可能面临语言环境的不足,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不够熟
悉语言,无法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进程。

例如,一个学习者可能在使用一个新的表达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从
而导致他们对这个表达的使用存在误解。

综上所述,学习者在学习二语时可能会出现错误,而这些错误主要是
由于对语言结构的不熟悉、认知能力的限制以及语言环境的贫乏。

因此,学习者应该更多地熟悉语言结构,加强认知能力,并且在学习过
程中尽可能多地接触和使用语言,以便更好地理解语言,并在实践中
发挥作用。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分析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分析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二语习得过程中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举出教学过程中的实例进行说明分析,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从一开始就提供正确的示范,采取积极的措施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帮助学习者正确地学习,提高学习热情,成为成功的学习者。

关键词:二语习得;偏误分析偏误的英文是(error),即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

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等。

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分析,可以让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纠正和避免二语习得者的偏误,提高二语习得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使他们成为成功的二语习得者,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学习。

偏误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总的来讲,主要是由于二语习得者的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规则的泛化等原因造成的。

具体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遗漏顾名思义,“遗漏”是缺少或漏掉了句中应有的成分而导致的偏误。

例如,汉语的一般疑问句结构结尾用“吗”(助词)表示疑问。

如:我能试试那件黑的大衣吗?但在一些国家的语言中(比如英语、葡萄牙语和法语)没有这样的疑问词。

因此,这些国家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汉语一般疑问句时,经常会遗漏疑问词“吗”。

学生常常说出这样的句子:我能试试那件黑的大衣?明天你去超市?再如,汉语“了”的用法,对于一些初学者也是一个难点。

比如句尾语气助词“了”的用法。

有一位学生作业中这样写道:这时他和她认识。

句尾应该使用语气助词“了”,表示事情的发生和新情况的出现。

笔者认为对待这种偏误应该及时纠正,纠错方法要得当,最好的办法是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并改正偏误。

作为教师,不必每次自己说出“吗”或“了”来提醒学生。

偏误分析教学实践(2篇)

偏误分析教学实践(2篇)

第1篇摘要:偏误分析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可以揭示语言习得规律,指导教学实践。

本文从偏误分析的定义、步骤、教学实践的意义和具体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英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对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系统分析,揭示语言习得规律,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本文将从偏误分析的定义、步骤、教学实践的意义和具体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偏误分析的定义与步骤1. 定义偏误分析是指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系统、有目的的分析,以揭示错误产生的原因、规律和特点,从而为教学提供依据。

2. 步骤(1)收集偏误样本:通过课堂观察、测试、作业、口语交流等方式收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样本。

(2)描述偏误:对收集到的偏误样本进行详细描述,包括错误类型、错误部位、错误形式等。

(3)分析偏误:对描述的偏误样本进行深入分析,探究错误产生的原因,如母语干扰、文化差异、语言规则掌握不牢固等。

(4)解释偏误:根据分析结果,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三、偏误分析教学实践的意义1. 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偏误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促进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通过分析偏误,学习者可以了解自己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四、偏误分析教学实践的具体实施方法1. 课堂观察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下他们在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偏误,为后续的偏误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2. 测试与作业分析通过测试和作业,教师可以收集到学生的偏误样本,进而进行偏误分析。

3. 口语交流教师与学生进行口语交流,关注学生在实际运用语言过程中的偏误,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

第二语言习得中被动句的偏误分析以及教学建议

第二语言习得中被动句的偏误分析以及教学建议

第二语言习得中被动句的偏误分析以及教学建议姓名:方文哲学号:09501322班级:对外汉语0906第二语言习得中被动句的偏误分析以及教学建议摘要第二语言习得的偏误分析意义重大,它有助于了解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规律,使第二语言教学更具针对性,使学生习得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留学生使用被动句的频率很高,但是其错误使用的情况普遍存在,本文将解析被动句使用偏误的类型以及产生偏误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关于被动句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被动句偏误分析教学建议第一被动句的意义以及类型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被动句是各种语言的基本句式,在不同语言中被动句的语法有一些差别。

在动作动词作谓语中心的句子中,施事做主语的是主动句,受事做主语的是被动句,如:小张吃完了饭。

小李把饭吃完了。

小陈吃过了。

受事做主语的句子表示被动意义,是被动句,如:饭被小张吃完了。

饭小李吃完了。

饭吃完了。

汉语的被动句按有无被动形式标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标志的被动句,或叫意义被动句、概念被动句,如:“饭小李吃完了。

”“饭吃完了。

”另一类是有标志的被动句,“被”字句就是有标志的被动句中的典型。

“被”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

它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

第二留学生被动句习得的偏误分析首先要说明偏误和错误的区别问题。

偏误是指学习者在掌握一定的目的语法规则之后的系统性错误,此时学习者已经可以生成大量合格的句子,但由于对目的语语法规则还掌握的不准确、不全面,常常出现因目的语规则泛化而产生的偏误,母语的语法规则还经常发生影响,对学习者产生负迁移影响,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偏误。

而错误是学习者因未形成自动机制而偶然出现的错误。

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语法点的规则,绝大多数场合可以生成正确的句子,只是因为没有像母语者那样成为习惯,或由于粗心、意外等因素偶尔出现的一些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分析偏误分析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旨在通过对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揭示出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从偏误分析的定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偏误分析的定义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对学习者的语言错误进行分类和解释,从而了解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和心理特点。

偏误分析将学习者的错误视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资源,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学习者在语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以及他们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二、偏误分析的研究内容
偏误分析主要研究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用等方面的错误。

通过对这些错误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学习者在语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以及他们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些认知和心理特点。

具体来说,偏误分析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错误的分类: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分类,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用等方
面的错误。

2.错误的原因:探讨学习者出现错误的原因,包括语言迁移、目的语干扰、文
化差异等因素。

3.错误的纠正:探讨如何有效地纠正学习者的错误,包括对错误的识别、纠正
方法和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4.错误的学习策略:探讨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策略,包括他
们对错误的认知和处理方法等。

三、偏误分析的研究方法
偏误分析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语料分析:通过对学习者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收集和分析,从而了解他们在
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错误情况。

2.调查问卷:通过向学习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自身错误的认知和处理
方法等情况。

3.个案研究:通过对个别学习者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了解他们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

4.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学习者的错误情况和纠正方法对其语言习
得的影响。

四、偏误分析的应用
偏误分析在二语习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不仅可以揭示出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还可以指导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第二语言。

具体来说,偏误分析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教学实践:教师可以通过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分析,了解他们在语言知
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从而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2.评估学习效果:通过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分析,可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
进步情况,从而为教学提供反馈和指导。

3.揭示语言习得规律:通过对大量学习者的错误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第二语
言习得的规律和特点,从而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总之,偏误分析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通过对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揭示出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偏误分析不仅可以指导教学实践和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第二语言,还可以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